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浅析教学方法论文

浅析教学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8 17:17:29

A. 浅谈初中函数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初中函数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 在初中数学中,二次函数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二次函数对学生来说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是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很多概念并不理解,另外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本文对二次函数的定义重新做了系统的注释,同时对教学过程中比较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在中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很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的运用也会带来很多的好处.二次函数的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改善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以及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所以,要切实改进二次函数的教学方法.

一、二次函数的概念

二次函数的概念是一个“形式化”概念,在教学时教师不能直接给出概念,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上.因此,我采用了几个问题情境将学生一步步引入到概念中来.

情境一:一粒石子投入到水中,激起的波纹不断向外扩展,扩大后的圆面积y与半径x有何关系?

情境二:用16米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的生物园饲养小兔.(1)如果长方形的长为y米、宽为x米,那么y和x之间有何关系?(2)如果长方形的面积为y平方米、宽为x米,那么y和x之间有何关系?

情境三:运动员进行5千米的比赛,甲每小时走x千米,乙比甲每小时多走1千米,比赛结束甲比乙多用y小时,则y和x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

情境四:要给边长为x米的正方形房间铺设地板,已知某种地板的价格为每平方米240元,踢脚线的价格为每米30元,如果其他费用为1000元,门宽0.8米,那么总费用y为多少元?

以上的问题情境,都是函数的浓缩问题,尤其是最后两个问题就是从实际问题中找到两个变量,确定函数解析式,为形成二次函数概念做准备.所以,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就二次函数的基础概念向学生进行详尽的阐述,使得学生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达到较为深刻的层次.

二、二次函数的教学活动讨论

(一)课堂教学多样化

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课堂会令学生的学习活动显露疲态,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对二次函数进行的教学活动,本来就需要学生有着很大的兴趣,不断地提出心中的疑惑,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验证并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所以,教师更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进.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通式和其他变形形式时,可以就顶点式y=a(x+m)2+n与通式y=mx2+nx+c间的异同点展开教学.两种形式除了外在上的不同,在解题思路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可以就二者的恒等变形进行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二次函数.

(二)数形结合,在图像中发现函数的规律

相比普通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变化更为复杂.这里用顶点式作为例子,不同参数的变化都会对二次函数的图像产生很大的影响.而随着教学活动的日益繁重,初中数学教师现在很难有时间以及精力有机会领学生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对二次函数进行认真的学习,很难理解二次函数和其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中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是很有用的.同时,由于课时有限,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教师应使用坐标纸来带领学生进行图像的绘制,充分保障教学质量,并保障学生也可以熟练地画出相应二次函数的图像.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针对y=3x2,y=3x2+5,y=3x2-5,这三个二次函数的图像进行绘制,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图像之间的位置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而后,带领学生绘制y=-x2,y=-(x-5)2,y=-(x+5)2的图像,然后让学生观察图像的变化,并找出规律.最后,引导学生对找到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使得学生做到数形结合,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加强学生对于二次函数图像的认识,进而增加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比其他学科的学习,数学学科的学习,尤其是二次函数的学习,是十分枯燥、抽象的.即使在进行图像绘制时,也需要大量的计算,这些机械性的学习都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二次函数的学习提不起兴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主动进行趣味性的教学,如,利用现在日益普及的网络系统,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通过视频、图片进行趣味性教学.比如,通过FLASH动画技术来展现参数不同时图像的变化情况,使得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的内在含义的掌握更加熟练.这些活动会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兴趣有着极大的改善.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已经有了厌学心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对于学生的要求,以改善学生的厌学心理,避免进一步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不要因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受阻,进而影响学生对整个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总结

因为二次函数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详细的思考,根据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二次函数的特性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的认知,减少学生因学习不到位而引发的厌学心理,充分保护好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以及容易混淆的部分加强教学.有效地改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可以开心有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正美.初中数学中“二次函数”的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22):47.

[2]贾靖林.信息化环境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5):85-86.

;

B. 浅析有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浅析有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论文关键词: 初中科学 教学方式 策略方法 课堂实效
论文摘要:
教师应该客观科学地把握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学生的组织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本文结合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从“促”与“导”、“管”与“引”、“探”与“实”的有效结合方面阐述了有效改变教师教学方式,切实提高科学教学课堂实效的问题。
初中科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把握。教师要深入践行课改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对新型教师的角色进行认真思考和重新定位。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好“角色”,应该由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统治者变成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从而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维。
一、注意“促”与“导”的有效结合
1.深入钻研教材学情,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相互交流协作,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交流情感体验,从而实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谓要促进学生发展,即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例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我重点考虑这几个问题:(1)教学目标的如何定位?课堂上如何落实三维目标?(2)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难点在哪里?要设计哪些活动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3)学生的原有认识怎样?由于日常经验和前科学概念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中很难理解的一个规律,高中生对它都不一定理解,何况初中生?并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4)怎样较好地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自己不同的看法?(5)课堂上哪些活动需要学生独立参与?哪些活动需要小组合作?怎样开展学习评价?(6)怎样既能面向全体又能增加学困生的参与机会……
2.有效指导学生思维,分析现象把握本质。
教师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现象,准确把握科学本质。譬如掌握概念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而新的概念的建立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经过思维后的产物,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设疑、质疑、课堂讨论等多种方法逐步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逐渐 摒 弃科学现象中的无关因素,找到形成概念的关键因素,抽象概括出本质的属性,形成新的概念,实现由感性的具体到思维的抽象的飞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关键要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对特征信息进行抽象,有助于用清晰准确地表述和有序地记忆这些特征,这就成为学生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关键。例如,在学习“浮力”的概念时,我通过实验已经帮助学生构建了概念的雏形:浮力是由于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作用力。但浮力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我通过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得出物体所受到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其它因素无关的结论。这时,我运用学生以前所学的压力、压强的知识,让学生自己画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分析图,导出F浮=ρ液gV排的浮力公式来。
3.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促进探究活动深入。
课程教学中要实现有效的教学,教师作为“促进者”必须在课堂上放得下教师权威、长者的架子,积极地旁观,积极地倾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思,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给学生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定和学习兴趣的`维持,协助学生从各种信息中提取有用成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课堂一旦这样动起来了,教师就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创造好了必要的条件。记得我在上八年级“电流的测量”时,我按教案先介绍了电流的概念,自由的移动方向和电流的方向,再介绍了电流的符号表示,电流的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表示,等等。接着我按课本内容用一个开关,一个电灯,两节干电池串联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来介绍电流表的使用,为的是使学生了解电流表的正确使用。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电流表,所以我希望他们在听我讲完电流表使用注意点以后,能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这类问题提出问题,以便于我进一步讲解有关电流表的使用方法。没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指着这个串联电路说:“老师,这个电流表连在电灯的前面和后面,它的读数会一样吗?如果装两只灯,电流表在两只灯前面、后面、中间读数会一样吗?”另一个同学也提问:“如果两只灯不是串联,而是并联,电流表的读数会一样吗?”我看到不少同学好像对这两个问题更有兴趣,通过他们的提问我知道大多数同学也已经预习过后面的知识,他们想马上知道答案。而课前我并没有计划做后面的实验,认为做实验会影响到上课的进度。但为了使他们保持探究的欲望,我马上改变原来的设计,当场做了串、并联电路电流特征的实验。从课后作业的情况来看,及时改变教学进程,以学定教,教学效果十分显着。
二、注意“管”与“引”的有效结合
1.改变教师灌输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生态系统之后,我要求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往的教学中,多是教师“一言堂”的语言陈述,让学生记忆。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习惯,让学生根据生态系统的特征分组讨论生态平衡,讨论的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向老师直接提问,或是小组讨论结果的时候集中提问。于是,课堂不再死气沉沉,学生看书、查资料,进行热烈的讨论。最后几个小组的派代表发言,不同意的小组可以直接辩论。十分钟过后,对各个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对“生态平衡”的概念的理解:“生态系统只有发展到成熟阶段才能达到平衡,理解为阶段性;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理解为相对性;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基本相等,理解为平衡性;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种类和能量上能较长时间的保持相对稳定,理解为稳定性。”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摆脱了对繁杂的外显规则的机械记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激活了学生的内隐知识,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教师适度调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由于目前学生的班级授课制仍存在,同班学生虽然以年龄界限来划分,但同一年龄档的学生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家庭、周边环境的不同,学生本身储备的知识素养与经验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管”和“引”就要有效把握。教师必须适度调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别是调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对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调控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例如我在讲授“声音的发生和”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预习,以小组为单元,以“声音发生和传播的奥秘”为主题,利用身边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并做好应对同学们发问的知识准备。实践表明,学生对这种方式的学习兴趣要远远大于老师的授课方式。为了确保课堂的有序和有效进行,我对每个小组提出了明确的责任分工:对讲解员、发问员、实验员等同学强调了有关安全,以及时间方面的注意事项,因此,一堂课在老师的有效引导和管理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了。每个小组都介绍了本组学习的成果和收获、通过实验演示了自己的发现、用自己储备的知识回答了同学们的疑问,连平时羞于表达的同学也积极参与了进来,有的充当实验助手、有的乐于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工作,整节课的容量要大于常规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高度重视过程教学,鼓励学生体验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体验探究,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思维;也可纠正错误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的使用时,我就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师:如何比较雪碧和稀硫酸的酸性强弱?
(学生建议可以通过比较它们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深浅程度来确定酸性的强弱。)
师: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比较并表示不同深浅的颜色?
(教师的设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生生互动之后,生成了“将颜色按深浅不同的顺序排列起来并标上数字,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颜色及深浅”的创意。)
师:这正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下来的标准比色卡。pH试纸的功能类似于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我们可以通过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最接近的那种颜色所对应的数值就是该溶液的pH数值——表示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本课教学中,无论是用紫色石蕊试液定性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还是用pH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都需要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并以此作为评判的依据。当我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食醋中时,学生观察颜色,回答说:“紫色变成了橙色。”“橙色”的回答与课本“红色”有出入,但却是学生对色彩真实的感受。对此,如果采用“橙色—橙红色—红色”将实验现象篡改为“红色”的处理虽然简单,但既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更有违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可取;如果吸取教训在课前将溶液浓度调合适,使实验现象定格为纯正的“红色”,确实可以避免课堂中不必要的色彩之争,但仍然无法解释学生用紫色石蕊试液测定不同酸性溶液时必定遇到的颜色的差异,不可行。因此,我在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同一色系中色彩的渐变”这一知识储备,引导学生体验“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强弱不同的溶液时,会变成红色系中深浅不同,色泽不一的各种颜色”,这样既尊重了学生观察到的真实现象,更合理地体现了指示剂变色的实质。由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对石蕊变色“颜色有深浅”的鲜明视觉体验,学生非常自然地想到“通过观察指示剂不同深浅的颜色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教师的设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比较并表示不同深浅的颜色?”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并极富挑战性,引发了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顺利地完成以“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不同深浅的颜色”,作为从“定性测定溶液酸碱性”到“定量测定溶液酸碱度”的迁移。
三、注意“探”与“实”的有效结合
教师要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把自己的经验、探索和思考融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去,将课堂变活。同时,在教学探索过程中注意与教学实际的相互结合,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学习方式灵活,使其学习效率高效。例如在教授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时,我利用动画来模拟,更加形象而直观。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感到特别轻松,而且记忆深刻。再如在探究“升华和凝华”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的:
探究实验:调制鸡尾酒
师:同学们,咱们在酒店吃饭时,见过鸡尾酒吗?
生:见过。
师:你们知道酒杯里如梦如幻的情景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吗?
生:里面放的是干冰。
师:我们现在自己动手调制一杯好酒。
制作过程:在一杯饮料里投入一块干冰,杯中立刻浓雾弥漫。
师:同学们能否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一下眼前杯中的情景?
教师对同学们的描述进行精要点评,并帮助同学们对课堂的知识有效地进行深化理解,然后再进行思维拓展。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生:舞台上的仙境也是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水蒸汽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
生:樟脑丸升华的气体来驱虫……
本节课通过一个小小的探究实验将同学们的兴趣瞬间激发出来,大家在“做中学”,在“看中思”,新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难点问题的解答变得有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三维目标悄无声息地得到了渗透。
当然,就目前课堂实践来说,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没有变,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已形成的学习生活习惯及社会对的所谓成绩认同评价等因素没有变。教师在课堂上践行“促进者”、“引导者”的角色时会有很大的压力和很多的困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仍然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教师对角色的把握必须有一定的度,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教养习惯与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的教学方式方法上的衔接,又要考虑教师本身专业知识结构、思考方式、思维方式与教材编者意图感悟的一致性衔接。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要不断、反思、提升,实现从教学理念到课堂行为的有效渗透,以创新的精神,在新课程改革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3]刘艳平.转变教学观念 改变教学方式[J].新课程,2010,(6).
[4]司连荣.改变课堂方式 提高教学质量[J].学苑教育,2010,(10).
[5]张德富.浅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式的改变[J].时代教育,2010,(12).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C. 浅析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论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 作文 是重点教学,但是也是作文的教学是小学生的一个难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1:《浅析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摘 要:农村 教育 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目前存在于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制约因素很多,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平台,让他们也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加多的知识,享有更多学习乐趣,这是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农村教育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如何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已经成为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借助农村现有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 经验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 方法 没掌握好或训练不得法等。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 创新思维

语文是工具学科,也握握是基础学科,教师要立足于这个要点,注意到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写作是培养学生 想象力 与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平台,基于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丰富自身经验与知识储备量,积极转变思维,才能够找到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在确立的创新思路之后,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自然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兴趣被激发,思路也会更加开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销竖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我身边的美丽》为题目,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田间,或者是组织一次郊游,到大自然中感受美丽,让学生观察他们平时常见的牛羊、稻谷、飞鸟等等,借助自然的力量,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美,找到它们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写作的素材,他们的作文不会再空洞无味,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得到锻炼。在现有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善于运用自然给予的有利条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展开作文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那么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比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思路,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一次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这个题目,从 文章 题目来看,最为关键的要点是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要点,如果教师死板的阅读范围,或者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很难找到写作的精髓,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真真正正段斗庆的进行一次知识竞赛,并运用班费买一些奖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哪个小组获胜,就给哪个小组一定的奖励。运用这个方法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会非常高涨,因为学生是亲自参与其中,对于知识竞赛的细节记忆得会十分清楚,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场面描写也会更加细致。当然,活动要根据课时,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这样的比赛活动,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思维,不失为一种好的 教学方法 。

三、借助 日记 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写作的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学生作文,最常见的缺陷就是思想深度不够,即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一定的内涵。有些学生竟认为平常的生活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要解决此类问题,非记日记不可。

在记下当天所见所闻所感时,学生必然在回顾中 反思 生活,或指出自身不足,或评判他人行为,或为自己加油鼓劲。在抽样调查中,学生日记中具有反思内容的篇目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一强,为自己加油的约占总数的八分之一,两者就占了百分之四十多。由此可见,正是日记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日记,顾名思义,要日日记。这就需要学生要有恒心,有毅力,能长期坚持下去。而语感的形成,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写日记正能适应这个需要。别看每天的日记量并不大,但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长期的坚持,每一天学生都要为日记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语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得以形成。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应该充分挖掘课程素材,并借助自然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和思路,虽然农村学校在硬件设备上与城市里的学校存在差距,但是农村小朋友却拥有比城市小朋友更加宝贵的财富和资源,那就是大自然,教师应该多带领孩子感受自然,观察景物和动物,给孩子美丽的童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获取更急丰富的内心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 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上).2013(08)

[2] 孙建龙.多途多法谋方略小计小策获真经――农村 小学作文 教学浅探[J].辅导员.2012(33)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2:《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摘 要: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 语文知识 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

关键词:小学写作;存在问题;教学方法

写作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们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素养方面的综合体现。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那么,我们首先谈一下出现这样的写作现象的原因。

首先一点就是教师们不舍得放手,讲得太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出现这样的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的教师都是受着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因为教师本身就知道学生不爱写作,不会写作,在怕学生写不好的基础上,于是就从审题立意方面,从文章结构方面,从写作素材方面等等,尽可能的多讲给学生作文知识,但是,本身就排斥作文的学生们,又怎们会对这样的枯燥的知识产生兴趣呢?

再有就是完成一篇作文教学战线拉得太长。目前很多的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往往从教给学生写作知识开始,然后学生开始写作,接下来在经过老师的批改,最后还要经历讲评的过程。这样算来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就大致需要两周的时间。在这样长的战线基础上,学生就不能及时的得到自己写作情况下的反馈信息,而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还有一点就是教师们教学作文的方式。现如今,很多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在学生达不到自己的心目中定的标准的情况下,常常表现的是对学生的责备。但事实上,有很多的学生,尽管自己的文章写的令老师不满意,但是自己也在努力的按照了老师的要求写好自己的文章,但是努力之后自己还是被老师批评了,这样努力之后体会不到喜悦,更体会不到成功,久而久之,就把写作看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终出现还没上作文课就先发愁的写作状况。

以上谈的这些学生们不喜欢作文课的原因,如果教师们能够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能够改变这些状况的话,相信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作文课的态度,提高作文水平。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写作,我们还是要注意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

1、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要能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的兴趣

在我们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即使再难。也能努力地做好。比如说,对于喜欢体育的孩子们来说,在 体育运动 中自己流再多的汗,摔在多的跟头,甚至是在摔破流血的情况下,他也会坚持锻炼。因此上,我们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也是非常的认同的。对于我们的写作课来说,只有调动起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孩子们才会喜欢上写作。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1.经常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作文交流活动,比如说,让孩子们互相找一找谁的文章中有自己比较喜欢的 句子 。应该说这样的展示要求是比较低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中都会有一两句比较精彩的语句;分小组大家互相评一评,谁的文章有哪些长出,谁的文章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就是对于写的比较精彩的文章,要么让他自己朗读,要么我充满激情的进行朗读。要知道,这些方法的运用,就是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2.将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誊写,贴在班级展示台上。3.将以前孩子们装订成册的文章,给孩子们看,因为这些文章很多的都是他们认识的人写的。在孩子们产生羡慕的心里之后,告诉他们,我们班会继续做这样的作文集,然后也会把这样的作文集让下一届的学生们看。通过以上这些激励做法,我们班的孩子写作的欲望都得到了提高。

2、帮助孩子们寻找写作的素材

孩子们之所以会对写作产生比较大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写作素材,这样,当作文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他们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孩子们还不会注重生活的积累。面对这样的阻碍学生写作的现象,光靠老师一味的说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到写作的素材。记得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一个国外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帮助学生找素材的方法。再一次语文测验之前,老师和孩子们说,测验用的纸张需要收费,并告知了孩子们具体的费用。孩子们当时反应就特别的强烈,有的说,以前不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会这样;有的说其他的老师测验用的纸都不收费;还有的说如果我交了考试纸费用,自己就没有吃午饭的钱了等等。尽管孩子们没有一个愿意交这笔费用的,但是,为了学习下去,有的学生交了钱开始做题,剩下的学生说自己先欠着,也开始做起题来。当做到最后一个题的时候,孩子们读到了这样的题目“老师上课前说的这张测试纸需要收费是骗你们的,请你们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吧”。当然这个老师当时这样的做的目的是有一定的背景的,但是,现在,我们想一想,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就把素材摆在学生的面前了,对于这样亲身经历的事情,孩子们又怎能无话可说呢?

3、语文老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要注重作文的评价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一些表现,是十分的在乎老师的评价的。作文的评价也是如此。好的作文评价,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的作用,让孩子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最好的作文评价是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文水平高低等给与不同的作文评价。对于文章写得比较好的,要大张旗鼓的夸奖,给以绝对的鼓励,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哪怕是使用了一个好的词语,写了一个好的句子,老师也要抓住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表扬,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这样的鼓励中,燃起写作的欲望。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最直接的就是,随着学段的升高,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的比例逐渐的加大,随着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 高考作文 的分数几乎要占到了卷面分的一半,因此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是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更能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那么,要想改变学生们写作的现状,提高学生们写作的水平,教师们就要采用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篇3:《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
【摘 要】学的问题在于教的问题,因此,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还应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入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目标存在误区;教学内容存在误区;教学方法存在误区;教学对象存在误区。这些误区有理论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也应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两个层面着手。

【关键词】低效原因;培养兴趣;有效评价

三年级作文 是小学作文写作的转折点,从看图写作的基础上逐步向命题或 半命题作文 转化。法国着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 爱好 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常见问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写作上的情感问题。从理论层面来说,人们对于作文教学的认识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应当予以澄清纠正:第一,对作文及作文教学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二,作文教学目标定位发生偏差;第三,对作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存在误区。 从实践层面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第一,作文教学方法策略。从宏观上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对各种教学方法缺乏统筹,应当予以整合;从微观上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培养,忽视观察、构思、修改等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认识,在教学实际中坚决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符合实际需要和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未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中彻底根除,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教师观、学生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作文教学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作文成品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评价为主;评价方法片面,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 学生 自我评价 和学生相互评价。应建立合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二、解决办法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这为作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新的方向。三年级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消除惧怕的心理,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抓住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唤起写作欲望。笔者认为一节好的 作文指导 课应体现三点:乐学,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说,让学生有话可说,议论纷纷;乐写,学生有事可写,乐于书面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三年级的写作课跟口语交际课往往是相关联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通常就是写作课写作的内容。三年级的写作课应该把这两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充分表达,到了写作课才能有话可写而不至于无法下笔。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表达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文可仿,逐步学会写作方法。美国当代着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 语文教材 中有很多课文是很好的 范文 。在指导学生写一段话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范文,让学生仿写,逐步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习完《秋天的雨》第一自然段后,笔者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按一定顺序写景,写时要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来写,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年级课文中的看图学文,要教给学生仔细看图的方法。图上有的,文中一般都有;如果图上没有,这就是联想。教学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看了联想句子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想的部分常常用些词连接:仿佛、好像……。教给学生这些词语,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经过训练,学生能掌握好这种写作方法。

(三)注意命题结合学生实际。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命题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事物来命题。尽量选择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选择他们能观察到的风景、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将事物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此外,学生是喜欢做新鲜事情的,在教写作时也要照顾到他们这一特点,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对作文不感兴趣。

(四)讲评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在阅读评语、评分中品尝快乐。前苏联着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也就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强调真实表达,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发挥评语、评分的更大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

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乐最甜美。成功能让人精神焕发,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尝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文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因此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还把学生的佳作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装订成习作本,由学生自制封面,在二年级的同学间传阅,以点燃他们的写作火花。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习作至关重要,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 语文学习 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为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7)

[2] 张力秦.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3] 陈兰.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11)

猜你喜欢:

1. 小学作文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3. 小学作文评讲随笔

4. 语文学习心得400字

5.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阅读全文

与浅析教学方法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爆炸挂钩正确挂饵方法 浏览:153
儿童过敏了起包怎么办最快方法 浏览:545
避之宝的使用方法 浏览:998
hvlp喷枪使用方法 浏览:259
狗吃糖果的正确方法 浏览:487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实验研究方法 浏览:466
生肖位数的计算方法 浏览:165
手足蜡膜使用方法 浏览:448
宇宙直径计算方法 浏览:677
用面粉简单的方法可以做什么手工 浏览:752
入职高中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796
生活中有什么除螨的好方法 浏览:189
乐视安装系统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33
检查瓷砖的方法图片 浏览:117
开关连接电脑屏幕方法 浏览:388
流程稼动率的计算方法 浏览:491
初中英语考试技巧方法 浏览:681
tan13度数计算方法 浏览:666
作比较的方法在文章中怎么找 浏览:160
光学的方法测量外形轮廓 浏览: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