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策略研究和案例研究的区别
策略研究和案例研究的区别如下:
1、策略研究是以策略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特点与规律,方法与实施手段,运用技巧为研究对象,以便为具体策略的制定和运用提供理论根据和指导。应用研究则是为特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具体策略方案的研究与制定。
2、案例研究方法是战略管理研究者增加人们对战略管理认识的工具,逻辑方法以归纳为主,演绎为辅,在研究过程中,二者被重复使用。根据客观形势或主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
㈡ 课题研究方法以及有关常识
研究方法定义:
研究方法,哲学术语,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课题研究的常见科研方法:
1.观察法
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论述进行直接、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研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观察3700名学生,并做好详细记录;陈鹤琴用文字和摄影像的方法记录下808天的孩子儿童心理)
2.调查法
通过现场考察、观察、调查、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方法。
3.经验总结法
以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分析、核实、验证,从而使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的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
4.文献法
对文献进行查询、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是记录有碰耐知识的一切载体――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等。
5.比较法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教育现象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揭示其异同,找出教育现象的普遍规律及主要对象的特殊规律,笑指春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或具体作法。
6.个案法
把个体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直接或间接调查了解其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特点,并据此设计和实施相应措施,促进其发逗蠢展变化,然后把对这些条件、措施与结果之间联系的认识和结论推广到一般上去。
7.统计法
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对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分析解释和统计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8.行动研究法
由社会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某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反省式的研究。
作用:
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就有什么样的科学研究。如果说归纳法产生经典科学,假说演绎法产生相对论,那么系统方法则产生复杂科学,恰如手工铁铲代表农业社会、蒸汽机代表资本主义社会、计算机代表信息社会一样。研究方法对于社会进步、学科建设和学术规范均有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推进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梁启超认为,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都与培根的归纳法有关。他指出,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中世纪社会的差异很多,但一个显着差异就是科学研究方法的革新,科学研究方法的革新成为道德、政治、技术、器物等领域的进步的基础。科学研究方法不仅是一种纯粹的学理性思维,而且有利于科学进步,有利于国计民生。因而吸收西学研究方法,推动科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是势在必行。从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也可以看出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伽利略、培根等科学家所倡导的科学实验方法,不仅为近代自然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在自然科学与宗教神学、经验哲学的激烈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从16世纪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到17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的完善,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成为人们定量表述自然规津的一种知识体系。最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人们的科学观、自然观,导致了科学与工业的结合,使人类历史出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有利于各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的多寡优劣及其应用水平,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的效果、效率、效能。不少科学家都非常重视对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探讨,甚至认为,一切理论探讨都可以归结为对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探讨。特定学科的研究方法的完善,某种程度上表征着该学科的完善程度。如经济理论发展是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密不可分的。借助于数学方法,使经济学对经济规范的描述更加清晰、精确,逻辑性更为严密;通过使用抽样调查、谈话法等,使行为经济学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很有生命力的分支学科。自古典经济学开始,天文学、力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都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情报学的发展也借助了数学、计算机科学、认识知识科学、经济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使其研究内容更加广泛,研究问题的角度更新、更有深度。现在科学的发展正呈现出一个杂交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学科间的交叉与整合日益加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方法的相互借用、相互促进。研究方法的创新,将为各学科的理论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也依赖于理论的指导。
(3)有利于学术规范的形成。学术规范是研究者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要求,它是人们在长期从事科学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而且在动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方法是人们解决科学问题时所采取的一些基本手段、途径和规则,它对于学术规范的形成和完善有很重要的意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实验方法、归纳方法、实证方法都要求有严密的论证过程和对结论的检验,是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解释,这其中要求研究人员有一种"求真"与"平等"精神。唯物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求科学研究人员有整体的、变动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人文主义的研究方法则要求关注人的生命与权利,肯定人的价值,它有助于培育科学研究者的主体性、原创性和独立性,培养其"独立"精神。研究方法对于学术争鸣中的"平等"规范和学术评论中的"量性统一"同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是学术规范的重要组成内容。我们应该努力把研究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并且注意把研究方法中所蕴含的积极精神转换成科学研究的规范。
有关常识: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从古希腊到16世纪(直觉观察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20世纪以来(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2、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四个层次: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理论研究水平。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其对教育研究的作用: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为什么);应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是什么);发展研究的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的策略(如何改进);评价研究是通过搜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怎么样);预测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将会怎样)。
3、我国最早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着作是罗廷光的《教育科学研究大纲》。
4、科学观察的基本特点: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能动性。
5、测验的基本类型:按行为目标,测验内容可以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成就测验、个性测验四大类。
6、教育实验分组设计的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其表现形式有: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准实验设计是指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地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其主要类型有:不等控制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平衡设计。真实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真实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并随机分派到组。
7、教育人种学是对特定情景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完整和科学的描述。人种学研究具有现象学和自然主义的特征。人种学研究必须以整体的、全局的观念看问题。
8、定量分析的概念和特点:定量分析是赋予对象一种纯形式化的符号以反映事物的特征的方法。定量分析的对象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数学分析的方法。
9、好的实验的特征有:充分的实验控制;不加人为修饰;比较的基础;通过数据获得充足的信息;非污染数据;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代表性;省力原则。
10、列联相关对变量测量标准的最低要求是两变量都用名称量表测量。
11、参数检验的类型有:t检验(t正态分布)、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等;非参数检验的类型有:X2检验(列联表分析)、惠特尼U检验等;相关检验的类型有:t检验、费舍Z转换检验等。
12、建立教育科学研究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要求:客观性、可测性、简易性、可行性。
13、撰写教育科学研究报告和论文的基本要求: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创新;观点和材料的一致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语言文字精炼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
课题指南:
指科研规划领导组织对招标课题的具体说明。课题指南是科研规划的具体化,对课题选定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课题指南一般包括说明、主课题、子课题。可供研究人员或研究单位选择。
制订课题指南,目的是正确发挥科研导向作用,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成果质量。指南课题的确定采取公开招标、平等竞争、择优立项、适当资助的原则。
制订课题指南,实行课题招标,这是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样做,可以弥补申报渠道不通畅的不足,有利于教育科研规划制定和管理部门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相互联系。促进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更新观念,加快改革,加强科研部门科研活动的有效管理和科研人员的责任感。它力图将竞争机制恰当地引进教育科研管理,使课题的确定不受地区、部门、单位的限制。为科研能力强,基础条件好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更多的科研任务和更好的条件;通过组织专家对投标者的方案设计、队伍构成、人员素质等科学性、合理性如何和可行性的分析和质疑,发现问题,修正设计,也将有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水平和社会效益。
课题选择:
选择课题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复杂劳动。选择研究课题时,不论是从发布的课题指南中选择,或者是自行确定,都有必须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依据其课题的科学价值。其具体原则有四个方面:
1、需要性原则。根据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化的需要确定课题,使教育科研能更好地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的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服务。
2、科学性原则。即选题必须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有科学价值。如教育科学上的新发现、空白的填补、通说的纠正、前说的补充等。
3、创造性原则。是科学研究的生命,要求在研究成果上有新发明、有新发现、有新创造。
4、可行性原则。一是看所选的课题是否具备研究能力和研究条件。一般说来,选题不宜太密、太大、太笼统。尤其对于那些初涉教育科研的人来说,应当侧重选择范围较窄且比较具体的课题。二是看研究课题出的成果有无推广的价值。
课题形式:
从课题的组成分有:
1、重点课题。也称规划课题,是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战略规划而下达的课题。由于这种课题关系到整个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要确保按期完成。
2、合同课题。即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从局部性需要出发提出的课题,主要通过委托研究、招标承包、科技合同等形式,由研究所开展研究。
3、自选课题。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科技人员个人选定并自行开展研究的课题。二是研究所根据社会发展动向、趋势、社会需求,而选定的课题,这种课题来自于横向联系渠道,又可分为自选、自定、自研课题和上报批准后再下达到所内的任务性课题。
从课题的研究属性上分有:
1、宏观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教育根本性问题,有的涉及到方针政策。如“教育本质及其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等。这样的课题规模大、投的人力、物力多,必须是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或科研机构才能承担。有的要省市县多级课题级协作才能完成。
2、中观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教育阶段性、地区性的课题。如“搞好教育整体改革,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结构问题。”这类课题规模大,也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需要行政、科研和学校合作进行。
3、微观课题。主要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往往以个体或群体为研究对象,主要是个案研究。如“培养差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探讨”等。这类课题不求人力、物力的投入,适合科研人员与教师进行研究。
课题申报:
研究人员或研究单位,按立题审批手续,将所选定的课题向有关科研规划部门申报。其一般程序:
1、确定选题。可以自行确定题目,也可以从发布的课题指南中选题。
2、填报重点研究项目申请书。申报哪一级课题,就向哪一级办公室索取申请书。
3、申请人应按申请书各项内容和申请书上“填报须知”的各项要求认真填写,并按限期报给主管部门。
4、并按规定缴纳课题评议费。
5、若申报指南课题应在课题名称注明“指南课题”字样,或按课题指南说明要求注明课题类别。
6、申请书须经本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包括申请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否适于承担本课题研究;主管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时间和其他必要条件;能否按规定进行经费代管)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凡只有申请人而无单位意见和公章,或以单位名义而无具体承担人的申请不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