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美学研究的方法错误的是

美学研究的方法错误的是

发布时间:2023-05-28 04:54:34

Ⅰ 自然审美与艺术审美被分析哲学家认为是一致的。()

错误,并不完全一致。

自然审美和艺术审美都是审美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但它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所不同。

艺术审美则主要研究人们对艺术作品的美感体验和艺术创作的原则和规律,包括绘画、音乐、文学等各种艺术形式。艺术审美的研究方法则更加理性和系统化,包括对艺术作品的形式、意义、风格、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分析和解读。

Ⅱ 下列关于管理美学的论述,错误的有()

下列关于管亏轮碰理美学的论述,错误的有()

A.生存美学的自觉建构乃管理审美意识生成的哲学根基

B.管理美以诸多符号为载体,呈现独特的美学空间

C.管理具有自身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人情向善、人际和谐、绩效销谈最优、社会竞争力趋强等方面。

D.管理美学主要是一种哲学建构,其对企业管理的实践意义与影响力不大。

正桐宴确答案:D

Ⅲ 关于《美学原理》的问题

超星慕课美学原理答案请参考:
http://wenku..com/view/8f8c7235b14e852459fb573a
部分内容:
16
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没有介绍的理蠢局论是:
A、叔本华的悲剧理论
B、里普斯的移情说
C、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D、荣格的心理学理论
正确答案: B
17
集中反映朱光潜先生致力于中西美学融合的是:
A、《诗论》
B、《西方美学史》
C、《美学散步》
D、《判断力批判》
正确答案: A
18
西方美学是从鲍姆嘉通开始的。
正确答案: ×
19
宗白华认为西方形而上学属于唯理的体系,目的在于了解世界的基本结构。()
正确答案: √
20
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鲍姆嘉通
D、毕达哥拉斯
正确答案: B

什么是美学(二)
1
下列属于审美活动领域的是:
A、自然美
B、社会美
C、科学美
D、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 D
2
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B、美学和卜庆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正确答案: C
3
以下不属于美学的学科性质的是?
A、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B、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C、美学是一门心理学学科
D、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正确答案: C
4
美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
正确答案: √
5
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
A、海德格尔
B、费希纳
C、萨特
D、杜夫海纳
正确答案: B
6
关于审美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
B、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活动。
C、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活动。
D、审美活动是人类唯一的价值需求。
正确答案: D
7
国内美学界一般将美学的研究对象设定为什么?
A、艺术
B、审美活动
C、美
D、审美关系
正确答案: B
8
审美活动都属于艺术活动。
正确答案: ×
9
对人文学科说法正确的是
A、人文学科是实践的工具
B、人文学科可以完善人格
C、人文学科没有用
D、人学学科有直接的实用性
正确答案: B
10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审美的层面是艺术本体的层面
B、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
C、审美活动等同于艺术活动
D、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正确答案: C
11
审美经验侧重从主体经验的角度来衡量审美活动。
正确答案: √
12
()不属于文化大综合内容。
A、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综合
B、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结合
C、19世纪学科精神和20世纪学科精神的结合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13
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就是艺术活动。
正确答案: ×
14
下列关于审美活动描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可有可无的精神文化活动
B、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生存活动
C、是人性的一项基本价值需求
D、是美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正确答案: C
15
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美学是一种人文学科
B、美学是一种带弊让交叉学科
C、美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D、美学是一种发展完善的学科
正确答案: D
16
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都是无所不在的。()
正确答案: √
9
对京剧的描述有失偏颇的是
A、京剧的特点是写意
B、京剧是角的艺术
C、京剧中有写实的部分
D、京剧中的虚拟不等于写意
正确答案: A
10
“人类求知是出于本性”是谁的话?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康德
D、尼采
正确答案: B
11
学习美学既要重视直接方法,又要注重间接方法。
正确答案: √
12
审美活动的核心是:
A、美好事物
B、审美经验
C、人生体验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B
13
学习美学要立足于中国文化,为此对西方美学都要摒弃。
正确答案: ×
14
京剧的意象世界,主要依靠()表现出来。
A、场景
B、剧情
C、技艺
D、演员
正确答案: D
15
决定美学学习方法的因素是:
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美学的学科性质
D、人们的喜好
正确答案: C
16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只是是美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正确答案: ×
17
迦达默尔认为人是一种“理论的生物”

1
下列关于“美”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以脱离人二存在
B、美具有一定的形状
C、美是纯粹的
D、不存在实体化的美
正确答案: D
2
中国美学认为,我们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
正确答案: √
3
“如所存而显之。”这句话出自()。
A、王守仁
B、王夫之
C、刘勰
D、陶渊明
正确答案: B
4
以下属于对“生活世界”的正确理解的是?
A、生活世界不是抽象的概念世界,而是原初的经验世界。
B、生活世界不是脱离人的死寂的物质世界,而是人与世界的“共在世界”。
C、生活世界就是一种意象世界。
D、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活动本身。
正确答案: C
5
以下哪项不属于尼采认为的“真正的世界”的三种表现形态?
A、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B、基督教的彼岸世界
C、康德的“物自体”的世界
D、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正确答案: D
6
关于中国美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意象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B、人和天地万物是和谐统一的。
C、中国美学的体系是一个唯理的体系。
D、中国美学认为真就是自然。
正确答案: C
7
意象是审美活动中情景相生的产物。
正确答案: √
8
返回人生家园的道路就是超越自我,超越自我与万物的分离,超越主客二分。
正确答案: √
9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与人的生辰命运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 √
10
对意象世界描述最贴切的是:
A、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
B、是存在的敞亮
C、意象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
D、意象世界是人的创造和存在的敞亮二者的统一
正确答案: D
11
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
A、列维纳斯
B、海德格尔
C、胡塞尔
D、萨特
正确答案: C
12
美与美感统一于审美经验。
正确答案: ×
13
美是超越于复归的统一。
正确答案: √
14
最早从美的客观本质来说明美的属性的是:
A、宗白华
B、毕达哥拉斯学派
C、朱光潜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 B
15
下列关于意象世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自我的无线超越
B、是对精神的超越
C、是对主客二分的超越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C
16
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是指:
A、物理的实在
B、抽象的理念概念
C、情景交融
D、主客分离
正确答案: C
17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赞成真善美三者的统一
正确答案: ×
18
西方传统的“真正的世界”的表现形态不包括?
A、理念世界
B、生活世界
C、彼岸世界
D、“物自体”的世界
正确答案: B

美感的分析(一)
1
审美活动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是:
A、坚持主客二分
B、跳出主客二分
C、坚持情境融合
D、坚持天人合一
正确答案: B
2
中国美学中的审美心胸又可以称为:
A、审美活动
B、审美经验
C、审美态度
D、审美境界
正确答案: C
3
真理具有相对性,依靠人的思维只能达到逻辑的真。
正确答案: √
4
埃尔金斯《视觉品位》中看油画的方式有助于产生一个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正确答案: ×
5
以下哪项不是张世英认为的人与世界融合关系的特征?
A、内在性
B、统一性
C、非对象性
D、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
正确答案: B
6
以下哪项不是主客关系的特征?
A、对象性
B、相对性
C、外在性
D、认识的桥梁性
正确答案: B
7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意象世界是对自我的超越,对物的实体性的超越,对主客二分的超越。
B、美是超越与复归的统一。
C、审美意识是人与世界的交融,即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D、美感不是认识,是一种体验。
正确答案: C
8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美在意象,美就是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B、意象世界照亮真实的世界。
C、意象世界是回到存在的本然状态。
D、美感是从审美对象方面来表述审美活动。
正确答案: D
9
不能用来代指“美感”的概念是
A、审美经验
B、审美意象
C、审美意识
D、感兴
正确答案: B
10
关于人与世界融合关系,以下哪些特征不属于张世英先生的观点?()
A、客观性
B、非对象性
C、客观性和非对象性
D、客观性和对象性
正确答案: D
11
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A、美感是认识
B、审美意识要求天人合一
C、美感是体验
D、美感能够产生生理上的快感
正确答案: A
12
所有的西方美学家都赞同心理的距离理论。
正确答案: ×
13
时间的距离和空间的距离有助于产生美感。
正确答案: √
14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是
A、儒
B、善
C、道
D、法
正确答案: C
15
()认为审美活动不是“比量”。
A、老子
B、庄子
C、周敦颐
D、王夫之
正确答案: D
16
美感是从审美意象方面表述审美活动
正确答案: ×

美感的分析(二)
1
“庭前柏树子”的典故告诉人们佛法大道就在当下眼前这个世界。
正确答案: √
2
“体验”这个概念,是由伽达默尔加以概念化的。()
正确答案: ×
3
伽达默尔认为审美体验不仅是一种与其他体验相并列的体验,而且代表了一般体验的本质类型。
正确答案: √
4
德国当代哲学家伽达默尔,是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正确答案: √
5
以下不属于“现量”的三种含义的是?
A、现在
B、存在
C、现成
D、显现真实
正确答案: B
6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在就是当下直接的感兴。
B、美感具有直接性。
C、美感的直觉性就是美感的超逻辑、超理性的性质。
D、审美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
正确答案: D

完整答案请参考超星美学原理答案:
http://wenku..com/view/8f8c7235b14e852459fb573a

Ⅳ 美学主要是一门什么学科

美学主要是一门什么学科?

美学的范围与宇宙同在,与人类同在,作为一本美学原理,应该讲哪些内容呢?这不但涉及到美学作为一种学术按自身的逻辑关联的内容,还要涉及到教育体系的学科分类对美学的具体呈现的制约,在中国,一是放在哲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的美学,二是艺术学下面的四个一级学科里:艺术理论、美术与设计学、戏剧与影视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三是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下面关于文学的诸学科和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下面的各国文学,四是一级学科建筑学下面与建筑艺术相关的学科和林学下面的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这里最为重要是因艺术学与美学的分离而产生出来的艺术概论(或艺术学概论)与美学的关系。可以说,美的艺术类型与艺术概论所讲的内容甚多重合。因此,还要对学科分工的内容加以考虑。在综合这两个方面方面之后,一本美学原理,一是要列出所应讲的问题,二是在这些问题讲清之后,要让人对整个美学问题有一个整体性的领悟。基于此,一本美学原理,最需要讲的问题如下:1,审美现象学,讲清楚当人面对美,做审美欣赏时,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审美是怎样开始的,怎样进行的,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2审美类型学,讲清楚美分为几个大的基本类与型,如美、悲、喜等大类,类下有小型,如美之下有优、壮美、典雅,这些类型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3,审美文化学,讲清楚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和形式。4,形式美法则,讲清楚超越文化和时空的美的基本法则,如形、色、对称、均衡等。5,美的起源。从人类文化学来看,美是怎样产生的,人是怎样认识到美的。6,美学的学科历史,讲清楚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其规律是什么。在这六大问题中,最重要的是审美现象学、审美类型学、审美文化学、形式美法则,作为教育体系中的美学原理,知道了这四大方面,就基本上把握住了美学。
望采纳谢谢

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
2、美学是一门人为学科。
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

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为科学

1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

2
、美学是一门人为学科。

3
、美学是拿液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为什么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

边缘学科指的是与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有密切联系,并借助它们的成果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科学门类。边缘学科的生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某些重大的科研课题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在研究过程中,便在这些相关领域的结合部产生了新兴学科消罩物。另一种情况,是运用菜-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另一学科领域的问题,也会形成一些边缘学科。这些边缘学科的不断发展大大地推动了科学进步。
而美学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学都是密切联系的。

美学是一门什么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美学”一词的发展历史
传统美学的任务,是研究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标准。德国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美学被认为是当时唯一标准的美学。在此条件下, 发展出两个分支:心理美学和美学。美闷蔽学(感性)的认知在很长的时间被认为是理性认知的对立面。 这个观点被现代的新观点所取代, 即这个对立面是不存在的, 理性的认知是必然通过感性的认识过程而被认识的。尖锐的逻辑学也能同时成为很高的审美价值。

交通审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可以参考一下这个:
交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内容。人类为了保持自身的生命运动,必须消耗食物、居住房屋和穿着衣服等,而从事这些活动都离不开交往和运输,即人员或货物的空间位置或地点的移动。古代墨子说得好: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可见,当满足了基本要求以后,人类就有进一步的要求;对于“行”当然也是如此。现代人的“行”,不只是依靠自身两条腿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行走,而具有深刻变化的是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及设施,包括飞机、火车、汽车、轮船,以及高速铁路、公路在内的各种交通方式来完成人员的运动过程,并在优美的环境中产生不同的体验等。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词语来源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和“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发展历史
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十八世纪的鲍姆嘉登开始的,但它的产生建立在自古希腊以来历代思想家关于美的理论探讨之上,是以往美学理论的体系化、科学化。而古希腊以来的美学理论探讨又建立在人们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基础之上,是人们审美活动的哲学反思。因此,我们要了解美学就必须回到它的源头去,开始一次美的旅行。
考古学和艺术史告诉我们:人类自脱离动物以来就开始了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用石珠、兽牙、海蚶壳等染上红、黄、绿等各种不同的颜色佩带在身上。不仅原始人的装饰品能见出人类这种早期的审美活动,尤其原始艺术更是集中反映了人类早期审美活动。据文字记载和留下的图案推测,原始艺术有诗歌、舞蹈、音乐等,但现已荡然无存。惟洞穴壁画与陶器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两项原始艺术记录。前者主要以各种动物为题材,生动细致,色彩绚丽。后者不仅造型优美、图案丰富,而且色彩对比鲜明。
人们总是先有了某种生活、某种现象,尔后才开始思考、探讨,并在思考、探讨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学科。对人类早期审美现象的思考、探讨始于古希腊。那时的毕达哥拉斯、赫拉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哲学家都参与了美的探讨和争论。但他们关于美的观点、见解常常和他们关于真、善的认识混在一起,成为他们哲学思想、道德思想、神学思想以及政治思想和文艺思想的附庸。另外,当时也没有一部美学专着。思想家们的美学观点夹杂在政治、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甚至史传、书札、批注等论着中。人们还没有从那些混杂交织的思想体系中为美学寻找出一个独立、特殊的研究对象。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叶以前。
18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心理学和文艺学等近代学科进入了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与美学密切相关的哲学,自近代以来发生了认识论转向,为美学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历史条件。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鲍姆加登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把美学和逻辑学区分开来。在严格规定了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形成概念和进行推理的抽象思维的同时,也给美学规定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写出了美学专着,初步形成了美学学科的基本框架以及探讨了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故此,美学学科诞生,而鲍姆嘉登也因此成为美学之父。
鲍姆嘉登(A.G.Baumgarten 1714-1762)是德国普鲁士哈利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关于美学的主要观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把美学规定为研究人感性认识的学科。鲍姆嘉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分知、情、意三方面。研究知或人的理性认识有逻辑学,研究人的意志有伦理学,而研究人的情感即相当于人感性认识则应有"Aesthetic"。"Aesthetic"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感性学",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1750年鲍姆嘉登正式用"Aesthetic"来称呼他研究人的感性认识的一部专着。他的这部着作就被当作历史上的第一部美学专着。二是鲍姆嘉登认为:"美学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美学何以与感性认识相关?鲍姆嘉登的老师的老师、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对此有一段生动的解释,他说:画家和其他艺术家们对于什么好和什么不好,尽管很清楚地意识到,却往往不能替他们的这种审美趣味找出理由,如果有人问到他们,他们就会回答说,他们不欢喜的那种作品缺乏一点"我说不出来的什么"。
知道作品美或不美,却说不出个中缘由,在莱布尼兹和鲍姆嘉登看来就属于一种模糊的、混乱的感性认识。
鲍姆嘉登之后,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三个重要阶段。
在德国古典美学阶段,康德和黑格尔对美学卓有贡献,形成了美学学科产生以来第一个,也是西方美学史上的第三个高峰。康德以他的三大批判着称于世,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美学根本问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美学理论体系。康德之后,黑格尔把德国古典美学推到了顶峰,成为德国古典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前的西方各美学思潮的集大成者。
马克思虽不曾写有专门的美学着作,但他在其他许多着作中论及了大量的美学问题,尤其是他把实验的观点引入美学研究,从而把关于美的探讨建立在主客体辨证统一的基础上,为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19世纪中叶以后,美学发展流派纷呈,但总的来说有一重要倾向,即逐渐脱离了"美是什么"的纯哲学讨论,而侧重于"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如何"这种审美心理的描述,把美学逐渐变成一种经验描述科学。这便是美学史上所说的由"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历史转型。20世纪的美学更是形成一股强烈的反传统潮流。它一方面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和对经验实证方法的张扬,另一方面是对理性主义的反叛和对人的非理性的张扬,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科学主义美学与人本主义美学两大思潮。近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美学思潮有德国费希纳的"实验美学"、英国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美国杜威的"经验美学"、意大利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英国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德国李普斯的"移情说"、弗洛伊德的"里比多"理论以及后来的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接受美学等等。
研究对象
尽管鲍姆嘉登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美学的研究对象,但他的意见并没有在学术界获得一致响应。鲍姆嘉登之后,“美学究竟研究什么”一直是一个引起热烈争议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基本形成了三种倾向性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第三种意见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总之,以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意见虽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亦有各自的缺陷,因而都难以取得学术界的公认。我们基本倾向于第一种意见,因为以美本身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一来比较符合美学学科的性质;二来无论是艺术还是审美经验的解释,都有赖于美本身的解释。但传统思辨美学把对美本身的研究置于主客对峙的思维模式中,套用技术理性的方法,这是我们所不能赞同的。其最终结果只会象现代西方美学那样导致美学学科本身的危机和消解。
与其他学科关系
美学与哲学:
在与美学相关的学科中,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美学本身就是一门哲学性质的学科。这是因为:
美学的基本问题就是一个哲学思辨性质的问题。任何理论的形成及其性质取决于它的提问以及提问方式。美学产生于柏拉图之问:"美是什么?"这里所问的美,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这种把人的注意力从杂然纷陈的感性现象引向统摄一切的抽象的本质,从变动不居的美的事物引向恒久不变的美本身,显然是遵循了古希腊形而上的哲学传统。同时,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也深受当时哲学的影响,其学科框架、理论范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带有同时代的哲学印记。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历史上的大美学家几乎都是大哲学家,而较少是文学家或艺术家。最后,西方现代美学与哲学的复杂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美学与哲学难以分割的关系。表面看西方现代美学拒斥哲学,但它所拒斥的其实只是西方传统哲学,它所依附的仍是西方现代哲学。
美学与伦理学: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由美与善的关系所决定的。真善美是人生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其中缺一不可。
从历史上看,凡是美的对象在伦理学意义上亦是善的,这尤其表现在社会美领域里。社会美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以美的形式来表现善。
美与善尽管联系密切,但并非可以等同,美并不就是善。譬如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美的事物更侧重于人精神的愉悦,因而具有超功利性,而善的对象与人的功利目的往往直接相联。
美学与心理学: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
美国美学家桑塔耶纳说:"美是在 *** 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 *** ";
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情感、愉悦、想象等。李白的诗:"寒山一带伤心碧",其中"寒"、"伤心",就不是纯客观的摹写,而是心情的表达。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美的发生离不开人心理因素的参与。因而美学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19世纪以来西方美学对审美体验和心理功能的强调,各心理学流派对美学研究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美学研究对心理学的依赖。
美学与文艺学:
美学与文艺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文学艺术。因此,它们研究的问题常常会有某些交错,譬如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一般规律等既是美学又是文艺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但美学相对与文艺学而言,更带有一般性,它探讨文学艺术的本源,为后者提供理论范式和思维方式。而文艺学则更多的关注具体的文学艺术经验和现象,它可以为美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
研究任务
美学的研究任务除了它作为一门学科,应揭示和阐明审美现象,帮助人们了解美、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一般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美学学科本身,并从而提高人的审美欣赏能力外,针对当今社会,它尤其还要提高人的精神,促使人生审美化,亦即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地栖居"。美学是一门超世俗功利的学问,它反映了人的终极关怀和追求。但它又与哲学不同,它把这种终极关怀和追求溶入诗意之中,用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打动人的情感,因而它更易被人所接受。当今技术文明和商业文明,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使人精神日益切近形而下而疏离形而上,这无论于社会还是于人本身都是令人担忧的。美学可以提高人的精神,使人超脱世俗的平庸和鄙陋,从而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研究方法
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
美的本质
美是什么?
这是来自柏拉图的发问。正是这一问,开启了全部美学的历史,它作为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激励着历代美学家、哲学们进行不懈的努力。
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探讨:
1.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
从客观精神方面的探讨:柏拉图、普罗丁、黑格尔
从主观精神方面的探讨:休莫、康德、一些现代美学家
2.从物质方面探讨美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荷加斯、搏克
3.从精神和物质统一方面探讨美的本质:狄德罗、车尔尼雪夫斯基
中国古代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中国古代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更多的是通过对“道”、“气”、“妙”的探讨而反映出来,与西方强烈的思辩特性相比,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更强调宇宙本身的意蕴和人的精神境界。
如:“比德说”,即从不同角度联想和想象自然事物与人之间形状、习性的相似。把自然人格化、道德化,人的特性客观化、自然化。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比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与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美是自然的一种最大的秘密,我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它的所有效果,但是一种普遍而清楚的意见:它在本质上还属于未被发现的真理。”
问题:美的本质问题是否是一个问题?是!应如何探讨?不是?是否可以取消?
美的特性
一、形象性
1.诗歌中形象的朔造: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更阑静,夜色衰,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
2.雕塑作品:《拉奥孔》等
3.绘画作品:《蒙娜丽莎》等
4.音乐作品:《田园》、《如歌的行板》等
5.小说:《红楼梦》、《西游记》、《家》、《春》、《秋》等
6.戏剧:《哈姆雷特》、《茶花女》、《屈原》、《日出》等
7.自然科学理论的美:
公式,概念、理论等的美在何处?(李政道等对美的讨论)
它们必须它们所描绘的世界图景,并且为人所感知,方可成为美的对象。(赵鑫珊有关论说)
二、感染性
美直接诉诸人的情感,或喜爱、或激动、或崇敬,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一中极大的愉悦和满足:
配乐诗朗诵:[匈牙利]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
[俄国]西蒙诺夫:《等着我吧…》
音乐片段: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美的东西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就在于他体现了人的东西,尤其是体现了人的情感生活。
三、客观性
一切美的事物都具有客观物性因素,这些物性因素在引起人的审美愉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人们之所以选择这个事物,而不是那个事物作为美的对象。

科学是一门什么学科啊?

你好!
有些小学会开“科学”这门学科,差不多和原来所开的“自然”一样,讲的包含一些简单的生物,物理,天文,化学等知识。
希望能帮到你!

哲学是一门学科 不是一门科学 吗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所以把哲学看做“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哲学是一门学科 不是一门科学 吗la

哲学大概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因此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而科学是可重复的客观规律,因此哲学包括科学。
学科更为广泛,而科学比较具体。

Ⅳ 从四大美学派别的美学思想作为出发点,人的想象力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由于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 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辩拍,因为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樱空次使用的。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传统美学的任务携颂羡,是研究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标准。德国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美学被认为是当时唯一标准的美学。在此条件下, 发展出两个分支:心理美学和美学。美学(感性)的认知在很长的时间被认为是理性认知的对立面。 这个观点被现代的新观点所取代, 即这个对立面是不存在的, 理性的认知是必然通过感性的认识过程而被认识的。即使尖锐的逻辑学也能同时成为很高的审美价值。

Ⅵ 美学是审美意识。()

美学是审美意识是错误的。
在中国美学研究的惯常用语中审美和审美活动是睁袜同义。对审美活动概念的界定,应重视答早哪和突出审美活动的主体是“现实的人”,审美活动的对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审美活动的过程和性质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
简清码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是日常的美化活动。审美既有普遍性,也有层次性。任何文明人的生活、劳动创造都需要美的知识和审美素养,专业人才应更高更深而已。

Ⅶ 有关美学的论述题

一、美的本质
美学范畴内关于美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指审美对象,即什么是美;二是指美的本质,即美是什么;三是指与丑相对立的美学基本范畴,即狭义的美。其中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一直是美学家关注和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
(一)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美的本质在于探索审美对象为什么是美的,即美的根源何在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美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种探索。按照美在主观还是美在客观大致可分为四种观点:
第一种是从客观精神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客观理性、绝对精神等。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只有美的理念才是真正的、永恒的美。他认为美的理念是不依赖具体的美的事物的“美本身”,一切具体事物只有以美的理念才能成为美。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在这个统一体中感性形式是从属于理性内容的,是绝对精神的一种显现,美的本质在于理念,在于绝对精神。
第二种是从主观心理上去探讨美的本质,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意识、审美感受等。休谟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情感愉快;康德认为美的本质是主观情感;叔本华认为是意志;弗洛伊德认为是性本能;桑塔耶那认为是快感;克罗齐认为是直觉。这些观点虽然涉及到审美心理学问题,并在揭示美的社会性能方面有合理之处,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他们抽象地发展了主观能动的方面,而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没有看到主观心理是客观物质现实的反映。
第三种观点是从客观世界的自然特征出发探求美的本质,认为美的本质就在对象的自然物质形式中,美是事物的某种属性或性质之间的某种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就在于事物的感性形式,在于事物外在形式的“秩序、匀称、明确”,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某种形式规则;博克认为美是事物的某些属性——细小、光滑、比例匀称等。这种观点在肯定美在客观事物本身方面有合理之处,但由于隐消他们离开了人的社会性,离开了人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只从事物的感性特征和自然性质方面探讨美的本质,因而带有明显的直观性。
第四种是从主观精神和客观事物的统一中去探讨美的本质,但他们往往最终还是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主观心理。这些观点在把外物看作构成美的条件方面有其合理之处,但它们强调的重点仍灶派知在主观心理方面,因而未能克服第二种观点的缺陷。

美的本质又是什么,一事物因何而美,古今中外,历来哲学家、美学家都试图给出美的确切含义,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学术上的标准答案。

(二)、美的本质之争:主观? 客观?
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从古至今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这个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因为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有资格去谈论美的定义,否则,对美的任何论断都是枉然。
我认为美是纯主观的,美根本就不具有客观性。我国儒家经典之一《礼记》里说:“美恶皆在心中。”柳宗元说:“夫美不美,因人而彰。”18世纪英国唯心主义经验美学的代表休谟说:“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我国美的主观论的代表高尔泰举了个例来说明美的主观性:大自然给予蛤蟆的,比之给予黄莺和蝴蝶的,并不少什么,但是蛤蟆并没有黄莺和蝴蝶所具有的那种“美”,是人觉得它不美。在这个例子中,美的主观性充分显现出来了。
通俗一点说,美是人们的一种感觉,那种认为“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的观点是再荒谬不过了。不管是日夜星辰、山川河流、天鹅、蛤蟆,还是卢浮宫的门面,他们的存在只是一种状态,这种存在的状态可并不添加上天的主观色彩,只是感觉这种存在状态的人,才自作主张地认为是美是丑,对于这种美与丑,人类在某些方面取得一致,就毫不犹豫地认为这种一致是事物羡丛的固有特性。蝴蝶鲜艳,又能翩翩起舞,所以人类就认为它美;而蛤蟆皮肤色暗,粗糙,还有可怕的毒腺,所以就是丑。人类是自私的,竟忘了从蛤蟆的角度去审定它是否为美,如果是这样,蛤蟆的肤色及毒腺对它来说是再美不过了。也许人们会认为卢浮宫的修建有人为的主观色彩,是人类追求美的杰作。这话不错,对于人类,确实能把自己认为是美的形状、色彩、声响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人们把卢浮宫的门面按自己认为是美的形状修建,这种形状的存在只是一种状态,它不能说明卢浮宫门面的美就是它的自然属性。上天是公平的,在上天眼里,这种人类劳动创造与乌鸦搭巢可毫无二分(都是一种存在的状态),那种美是人类的自我陶醉。无可否认,美的载体是客观的,就是说这种人类的感觉是以卢浮宫的存在为物质基础,是它的存在刺激了人的大脑做出美与丑的判断。换句话说,卢浮宫的存在与卢浮宫是否为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卢浮宫门面的存在是客观实在,它的形状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然而它形状的美丑则是人类的主观感觉。由此可见,卢浮宫的存在与人感觉到的美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在有的人眼中,卢浮宫不美也不丑,或者是丑的”(狄得罗语)。存在是存在了,是美是丑则是另外一回事。有的人说美感是客观美的主观反映,这里的“客观美”应理解为感觉客观的美,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美感属于意识,也应该是“美感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所以美与客观性沾不上边。由此还可以说明,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美学上的主观论是完全可以统一的。
在美的本质争论中,还有美的统一论。我国两位着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和李泽厚先生分别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和“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美的统一论虽然在人们对美的经验认识的解释上似乎更合情理,然我个人认为美的统一论的提出在根本上是个错误。不管是主客观的统一,还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其实都是一个意思。李泽厚先生所说的社会性,指的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所能体现的只能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实际上与主客观的统一如出一辙。美的统一论还有一个通病:他们认为美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但在具体的论述中,往往承认美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这当然给美的解释带来了方便,却违背了它自己的初衷。朱光潜先生在物我的统一的论述中说“我没入大自然,大自然没入我”或“物我交流物我同一”,大自然是否没入我只有大自然才知道,这纯粹是个人的审美感受,也就是西方美学所谓地“移情说”,这实际上是承认美的主观性。 从美的统一论的产生缘由来看,它是在对美的上千年的争论——美是主观还是客观,僵持不前,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人们另辟思路,把主、客观折中而产生的。统一论是对美的主、客观之争的一种逃避,美要么是主观的,要么是客观的,有没有第三种思辨存在的方式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不仅如此,美的统一论还显得泛泛而谈。 朱光潜先生在得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这样推理的:承认了文艺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承认美是文艺的一种特性,美必然是意识形态的。由于物质是第一性,意识为第二性,因此美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朱先生所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客观”,指的是客观存在,而不是美的客观论所认为的美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性毋庸置疑,因为任何主观感受都不能脱离客观的物质基础,美当然也不例外。问题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否能严格的推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直接推论应该是 “人类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不应该把范围缩小成美,这样就像定义人时说“人是生物”一样尴尬。美的统一论也就显得空洞乏味,似是而非,对探索美是什么的问题是毫无指导意义。

美是什么?美的本质是什么?是美学的基本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家的论述,中国先秦思想家的论述,到今天世界各国的哲学家、思想家、美学家的繁琐论述中可以看出:要给美的本质下定义是什么是很难的。可以说至今还没有一个令人普遍接受的论断。结合各方面的结论,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美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但也不是一个具体的事物。虽然美是因人、因物、因事而显现出来的,但人、物、事却不是美本身。世间一切事物都只是美的"照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对象。我们就称这些象照片一样含有美的信息的事物为审美对象。 把审美对象说成是美,把审美对象与美混为一谈的美学家有很多,例如亚里士多德、蔡仪等。这些美学家为什么会犯这样一个简单的错误呢?主要是因为美只有通过审美对象才能反映出来,没有审美对象,也就不存在美,而审美对象既是美的载体也是美的组成部分,并且是美显现于人们面前的唯一可感的要素。所以,许多美学家都无法将美与审美对象区分开来,把审美对象当成美也就不奇怪了。
我认为美是审美对象和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这个定义与其他的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有什么区别吗? 朱光潜认为:"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凡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朱光潜给美下的定义同我们的新定义相比,是非常相似的。但是,相似并不就是相同。首先,朱先生的定义不仅包含美,还把美以外的许多东西,比如善,都装进去了。而这个定义比朱先生的定义外延要小得多,它不包含美以外的其它事物。其次,朱光潜的主观和客观两词是绝对的,静态的;而审美对象和审美意识两词却是相对的,动态的,它随人的意识的改变而改变。第三,朱先生的定义是理论性的,而这个定义是实践性的,它同我们在审美实践中的实际经验相吻合。因此,这个定义同朱先生的定义是相似而不相同的。 其它的关于美的定义或类似定义的言论,区别是明显的。比如,李泽厚: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吕荧: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吴宗璜:美是在一定条件下,主客体之间,刺激与情感反应的功利关系。丁枫:美,就是当对象以它的感性形象表现了人的实践创造的智慧和力量,表现了社会实践的进步内容和理想,从而引起人们喜爱和愉悦的那种性质。易洪斌:美是人的积极本质的对象化,美,是人的自觉自由活动的产物,是人的积极本质在实践对象上的感性显现。我认为,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对象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美是一个感性具体的存在,它一方面是一个合规律的存在,体现着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方面又是人的能动创造的结果。所以美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简言之,当人类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通过对象化在具体可感的形象上表现出来时,这就是美。
那么,"美是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这一定义,如何理解呢?比如:一个满月的晚上,张三的心情好极了,他看见天上的月亮,觉得月亮真美,它明亮而温柔,美极了。但是,就在第二天,在同一个地方,张三望着同样的明月,却感到这月亮真丑,真讨厌。为什么呢?因为张三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张三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月亮这个审美对象与他的审美意识不和谐了。我认为美的本质是"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至于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任何关系,只要它发展变化成为"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和谐统一"这样一种关系时,它就是美。
美的本质是什么呢?从对美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美的本质是"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至于人的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和谐统一"。任何关系,只要它发展变化成为"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和谐统一"这样一种关系时,它就是美。因此,我们说美是相对的,美是动态的,美是发展的,美是变化的。而美的本质--关系本身--作为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才是永恒的,绝对的,不变的。
哲学家狄德罗,也说过美在关系的话。但狄德罗说的关系,指的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非人与物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狄德罗的关系是一个局部的部分的具体的小关系,与我们说的本体论的关系有所不同。我们国家的一些美学家,在美学研究中也隐约感到了美的本质是一种关系,但由于他们没有将美同美的本质区分开,经常把它们等同、混同,以至于不能清楚地认识到美的本质就是关系,而常常把他们对美的本质的认识说成是美。比如:李泽厚"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吴宗璜"美是在一定条件下,主客体之间,刺激与情感反应的功利关系。"等等。都没有完全解释美的本质。

综上所述,关于美和美的本质美学家的认识还有很多局限性,因此还需我们进一步探讨以便更好的去把握这两者的内涵和关系。最近十余年来对美本质问题的讨论虽未形成规模,但从本文总结的内容可以看出,这种讨论其实一直没有中断过,并且确实澄清了一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思考。这说明,在这一古老的美学主题上,仍然倾注着美学家们难以割舍的情怀。这种探索的积极意义是不能被轻易怀疑和否定的。

Ⅷ 智慧树知到【世界文化美学导论(南开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世界文化美学导论(南开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下面关于全球化时代文化美学新形态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世界眼光,文化鉴赏力,人类情怀,成为这个时代槐磨素质教育的重点

B.时代的需求成为推进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

C.个人的情感成为文化审美的主导因素

D.生态文明和信息文明并建,每个人都生活在高度浓缩的场景之中。

2.全球化时代文化审美的主导因素是()?C

A.感性

B.情感

C.理性

D.直觉

3.下面关于猜激美学研究方法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美学研究是仅以规范的概念和思维来构架理论体系。

B.学研究应注意理论框架和艺术文本分析的骨肉联系。

C.美学研究离不开美的集中体现形式——艺术。

D.美学研究不能脱离审美主体的真情实感穗明袜

4.在下列描述本课程《世界文化美学导论》主要研究方面的选项中,哪一项不准确()?B

A.人类文明形态的审美分析

B.文化历史主义与文化女性主义

C.文化要素和文化层次审美

D.人类文化体系审美

5.下列哪一项的社会类型与结构的对应关系是错误的()?A

A.资本主义倒梯形结构

B.原始文化散结构

C.封建社会金字塔结构

D.理想社会圆形结构

6.美学研究离不开美的集中体现形式——()D

A.理论

B.文学

C.世界

D.艺术

7.下面关于《世界文化美学导论》这个学科描述正确的有()?ABCD

A.是一个具有宏大叙事性的学科。

B.是一个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必然产生的学科。

C.只有在全球化信息时代才能完成该学科的奠基工作。

D.是一个涉及内容极其广泛的学科。

8.全球化观念下文化审美判断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BD

A.期待以文化生态平衡理念来缓解高科技时代的文化危机。

B.自觉维护世界文化系统的平衡。

C.知识的掌握。

D.积极的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未来进行构想和展望。

9.关于文化要素和文化层次的审美,主要围绕在以下哪些方面展开()?ABCD

A.宗教文化

B.科学文化

C.哲学文化

D.艺术文化

10.“文化传播、殖民文化与移民文化”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下哪些方面()?BC

A.华人生活现状

B.文化流动的规律

C.现有文化格局形成的原因

D.文化理想主义

第一章测试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系统的划分方式的一项是()?D

A.按种族划分

B.按地域划分

C.按时代划分

D.按宗教划分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文化体系集中反映了意志向度()?D

A.中国文化

B.西方文化

C.印度文化

D.阿拉伯文化

3.印度文化的突出特点是()?D

Ⅸ 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以下对美学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B.美学御郑和每个民族隐野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C.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D.美和真、善是哲学永恒的课题

正确答灶拆喊案:C

Ⅹ 学习美学的错误方法有

见下图:

阅读全文

与美学研究的方法错误的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实证研究方法不足怎么写 浏览:571
预制块一块一块的装车简便方法 浏览:229
感统教具的使用方法 浏览:213
电信网络5g慢怎么解决方法 浏览:768
自重街头训练方法 浏览:110
睡觉时的正确方法和方向 浏览:280
砜吡草酯分析方法 浏览:492
电脑的麦克风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50
鸡蛋泡醋食用方法 浏览:458
期货亏损最好的解决方法 浏览:869
脖子擦伤化脓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52
重组体筛选有哪些方法 浏览:966
蟹爪兰花的图片及养殖方法 浏览:146
dj12bd61sg的使用方法 浏览:3
如何防止吼叫的方法 浏览:284
夜钓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鱼漂 浏览:587
石材线条安装方法 浏览:451
清凉油延时使用方法 浏览:915
刀片式刮胡刀安装方法 浏览:490
led视频处理器调试方法 浏览: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