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学的外语教学改革论文
大学的外语教学改革论文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改革从未间断。外语作为因时而生的一门课程更需不断调整。自改革开放以来,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外语教学增设实践课堂,培养学生的操作和应用能力,作为一种新事物以S型曲线的形式发展,初显成效。多媒体丰富了教学手段,远程教育等拉近了教学距离,网络笼罩下的学习终端形成世界性的大课堂。学生主体性被激发,不再固守学习的客体角色,而是转向新领地成为参与主体。一些院校甚至推出外语机考改革、人机对话测试等项目。但随着S型曲线进程的加快,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外语教学的新弊端凸显。
一、内外交困
当下大学外语教学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带一路”辐射范围小,对非沿线城市的学校影响有限。语言学习是一种社会化过程,需要内外环境多方面配合。就母语和外语的区别来看,母语学习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并且参与了个人成长的社会化过程,母语习得被认为是生存必须。外语学习顺应时代产生,是客观环境变化产生的发展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对个体越重要,且只有当低层次哗氏需求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所以,外语交流环境的先天不足,使外语学习显得没有那么必要。此外,外语这种发展需求产生之时,政策性的强制和指示较多,学习主观动力不足,这又加大了外语学习的难度。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外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但除了直接对口的相关专业常组织活动进行交流外,中外学生日常互动较少,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两张皮,增加了理解障碍。院系之间联系不紧密,教师质量待优化。专业课教师与公共课教师之间研讨频率低。公共课教师不专业,语法知识讲解多,专业外语补充少;专业课教师基础差,专业外语发音不准确、使用不恰当,由此,学生公共外语一般、专业外语匮乏。教师进修机会较少,一些低层次的院校多是照本宣科,鲜有新鲜养分注入;教师缺乏对外语原版知识的吸收和反馈。外教利用率不高。随着学校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外教引进越来越多,但也徒有虚名,多数使用中国版本的编译教材授课,未见原版教材因地制宜地投放,教授过程中亦很少开口,更缺乏互动。教育根本在于学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认为,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所得到的效用增量递减。在我国最为重视的英语教育,自小学至高中长达十年之久。英语作为一种学习消费品,随着学习年限增加,边际效用降低,学习疲劳感上升。加上学不能致用,兴趣和效果自然减弱。就专业自身来看,虽有“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但外语就业前景依然不明朗,于是主动选择外语专业的少,被动调剂者居多。学生的惰性因素仍是重要障碍。传统应试教育的压力使步入大学的学生如出笼纤拦之鸟,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减弱,“不加分不去,无测试懒得去,觉得没用更没必要去”成为典型的学习心理。标准化考试的通过只需及格,及格成为学生通过考试的唯一目标;突击学习态度成为常态。因此,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显得尤为必要。
二、不破不立
路径依赖理论认为,一种模式一旦被采纳便会形成依赖难以突破。大学外语改革要认清思维与逻辑,明确功能定位,做到目的和手段相统一。思维与逻辑。汉语和外语有毁芦胡不同的思维逻辑。思维方面,不同语言在词义表达和解释、语序选择和呈现各有侧重。逻辑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人们的思考和表达方式也大有不同。就英语而言,语法上将重要信息置首再补充修饰语;词义上会根据词语代表事物的功能、形状等进行词义泛化。文化差异方面,陆路为生使汉语表达更为固定和刻板,水路给养使英语使用更为灵活多变。不同语言图式的差异性成为语言学习的重要障碍。人们在学习一种语言时,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寻找路径,将新语言归纳到母语图式中并对其修正。人脑中的语法知识分普通和个别两种,前者源于生物进化,后者产于后天习得。从这个角度讲,母语和外语都属于个别语法,有各自的知识体系,将其归入普通语法图式时便极易产生混淆。人脑的认知以图式为前提,因此,新图式的建立尤为必要。加之图式的后天习得属性,人们可以通过构建新型认知图式,恰当转换两种不同的图式,增强外语学习的有效性。目前大学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多是专业翻译人员的二次编码,是外语图式基础上融合汉语图式而形成的新图式,这种图式脱离了原有图式的纯粹性,成为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潜在症结。人脑先天地具有语言习得功能,提供正确的外语素材并加以训练,更能有效地掌握语言。这就需要多接触原语言教学,使用原版教材,利用远程教育的便利性吸收借鉴新型课堂的形式,在学生自主学习原版课程之后,课上进行讲解和讨论。此外,在专业课方面,随着新理论、新科研的不断开展,要及时补充新的原版语言词汇和资料,克服编译教材的弊端。工具和人文。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交流,因此,外语的工具性功能得以强化。从商务英语、中高口译到韩语能力、俄语职业资格考试等,外语的工具性被最大限度挖掘。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是两个不同过程。语言学习是有意识地学习并机械运用规则,习得则通过无意识的交流灵活掌握。有效的外语学习需要演变为语言习得过程,这就涉及人文性的挖掘。所以,大学外语教学应该深化公共课的内涵,注重人文功能的发挥。不停留在语言学习的表层———语法和词汇,还要增加文化知识的普及。加强外语基础性原着的阅读是必要手段,既能加深印象又极具挑战性,激发学习潜能。大学外语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三种。基础性课程,将外语看作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识课程,以外语为载体注重人文气息的培养;学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学术问题讨论的能力。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改革注重通识教育的开发,而真正有效的改革应将三者有机结合。既要加强公共性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专业外语奠定基础;又要培养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对专业英语进行补充。以往只有国际贸易等明显与国际交流相关的专业才会开设专业英语课程。随着国际化推进,互动和交流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各专业相关外语课程的设置已是大势所趋。在具体实施上,可将必修和选修相结合,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和课程的趣味性,对评价较差或选择较少的课程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尽管外语的工具性功能得到强化,但现实中还面临着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在听说读写译能力中,用于实战的听说能力差,以致于出现了十年苦读仍不会开口的尴尬场面。所以,工具性功能亦需优化。利用政策的权威性,扩展交流空间,营造日常交流的需求氛围是不错的选择。智慧兼智能。智慧学习以物联网为手段实现教学生活网络化;智能学习则更进一步,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等推动校园生活数字化。智慧和智能使多模态话语更加立体、可感知,通过丰富话语和语境的形式,使外语交际更加有效。目前,互联网虽被广泛引入大学外语教学,但多是形式上的利用,实质还是教师的强制灌输。智慧与智能的改革符合建构主义的理论构建。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动态性,需要根据新状况不断重构。智慧化建设不仅使教师也使学生随时随地接收新知识、更新新理念,丰富和补充已有知识体系。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互动交往性和情境化。主动建构侧重于没有教师指引而主动建立知识结构,构建属于自己的意义空间。智慧和智能致力于课下学习、课上讨论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课上机制约束,倒逼课下学习机制,促使学生自主、自助学习外语。互动交往与智能时代交互理念不谋而合。相比于传统网络,智能化交往的触角延伸更广。对于外语学习而言,不只是全国范围内的师生交流,更是本土学生与外国名师的直接对话。学习社区更为开放、专业,学习态度更为积极、奋进。对于学校而言,除了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和环境外,还应该结合校情院情促进学习小游戏的`开发,使外语学习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增加认同感。情景化注重与实际应用活动的联系,强调活动情境存在的必要性。无论是80年代“理论联系实际”的号召,还是新时期网络交流的使用,都没有真正做到情景化:国内缺乏实践外语知识和交际的客观环境;网络聊天充满虚拟性、缺乏及时性。而智能时代构建的情境如VR智能语言交际情景,能根据交际对象和情境的变化做出不同的条件反射,增加外语交流的真实性和挑战性。对比人机对话则较为刻板,对话形式和内容较为局限,因此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建构主义学生观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视为主要,智慧和智能从内外两层面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对于千姿百态的学生群体而言,每个人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各有差异,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特点补充学习内容,完善语言结构。学校可通过云技术共享学习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更新其他群体的学习动态,利用群体压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构主义教师观着眼于教师指引、协助角色的构建,通过教学相长促进新知识的产生。智慧和智能时代教师的任务在于布置课题、补充讨论,实现了新角色的转换;但也对教师角色提出挑战: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学生接触到的内容可能并没有被老师捕捉到。这样就有利于克服教师惰性,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以及相关知识的网络检索,实现无时无刻不进修。经过师生、生生之间对知识的共同建构,他们的社会关系也得以建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前行动力,必然面临各种阻力,亦离不开坚定的信念支撑。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是一场风险战,亦是一场持久战,不能忽视对改革对象的影响,不能轻视改革的长远影响。
;㈡ 如何看待TPR对外语教学法的影响
TPR对外语口语的教学有很强的适应性销余, TPR教学是重视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多种蔽渣学习方法,它以和其他教学法配合使用,取长补短,更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TPR,是TotalPhysicalResponse的缩写,指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因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效果最佳,而紧张、急躁的情绪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宏斗悄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势是强调身体的互动性、教学的生动性,以便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在游戏中学习、英语生活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TPR优点
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紧张情绪。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能实现学生对语言的快速理解,帮助建立学习思维,有利于学生的长时记忆。
4、有助于听说能力的提高。
TPR缺点
1、教师肢体语言的不恰当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2、适用的词汇少。
3、适用人群范围不大。它适用的人群偏向于活波好懂的儿童与青少年。
㈢ 国家对英语教育的政策支持
法律分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教育行业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英语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教育科目中的新成员,并且在各阶段学生群体中所占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学生来说,英语教学的重要步骤就是吸引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歇息效率,本文通过阐述目前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政策背景,分析在英语教育中存在的教学问题闹滑与现象,探究加强液困腊英语教育有效性的手段与措施。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五条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尺唤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六条 教育应当坚持立德树人,对受教育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㈣ 谈谈外语教学派、教学流派、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如何影响教材的设计与编写
任何新教学法的兴起并不意味着旧方法的消亡。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外语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各有长处和局限性。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自觉地、灵活地运用他们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对象服务。
㈤ 语言功能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为主旨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式拉开了脊缓帷幕。这是英语教学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一场大变革。教学改革除了培养目标的改革,主要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而这三者都受教学思想的制约。教学思想统领教学实践[1]。遗憾的是,一直以来,我国对相关英语语言学习理论和教学法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引进和借鉴西方的语言学习理论和方法。拿来的理论和方法远超于本土的研究。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缺乏本土的实用性研究理论,即使有也很薄弱,使得英语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最终也就严重地制约了我国英语教学的整体实效和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毋庸置疑,抓紧和加强对英语语言学习理论、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使之切实成为我国英语语言教学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关乎我国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我国高等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语言素质的培养,以及新一代人才能否适应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多元化需求。本文基于对曾经风靡而今仍相当受欢迎的西方语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目前国内英语教学中普通使用的功能语言理论的解读,深入剖析了该理论指导下的外语学习观对我国英语教学产生的深远影响。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建立在一定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上,即语言理论和学习理论基础上。对语言和语言学习本质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法的形成和选择。
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法的产生都基于一定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语言学习观是把语言学习视为一种行为,认为学会某种语言就是在后天环境中养成某种习惯,而这种习惯是通过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并加以强化来形成。行为主义者把学习视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随之发生的有机体行为看成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所以,余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成为行为主义教学竖野烂理论的重要理论来源。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决定了语言的社会属性。人们在社会上的语言交往都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交语境( social context) 中进行,即说话人使用语言和听话人理解语言时共处的环境。我国的英语学习及其使
用,都是在学校环境中有意识地掌握这门语言的过程和方式,对语言的操练和应用大多局限于书本上的语言材料和封闭的课堂上,特别缺乏语言使用的真实环境———社交语境。
参考文献:透视大学英语教学观的转向——基于行为主义语言学习观和功能语言学习观的分析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㈥ 外语教学法【三种成功外语教学法及其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各国就对外语教学逐步进行调整和改革,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法,其中成绩尤为突出的是交际功能法、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法和浸没法。这些成功的外语教学法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有一定启示: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各学科的教与学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强对学习英语的认识,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关键词:教学法;英语;教学;启示
中图分类号:G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3-0033-02
一、国外外语教学改革中成功的外语教学法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高科技时代,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是其主要特点,这对21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信息素养和能在日常生活与专业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许多国家对21世纪外语方面的人才的需求做出预测,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对外语教学逐步地进行调整和改革,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法。
1.交际功能法(communication)。
在很大程度上以通用外语教学为主,即教学内容以日常使用的语言为主,培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外语交际的能力。而当今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专业加外语的复合型颂运人才,要求他们具备能在专业领域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而不仅仅只是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际能力。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西方国家开始实施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改革试验。从而产生了“语言和内容融合学习”的方法。
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它是以语言的功能――意念项目为纲,既重视语言结构,又重视语言交际,通过运用外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行动来培养外语交际能力。②它并不排除语言知识的传授,但语言教学应为学生的交际需要服务,应考虑学生在与别人交际中想表达自己同时又想理解别人的目的,因此,语言教学必须考虑语言和言语之外的因素。③它注意谈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以及各自对对方所持的态度等因素在交际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如雇员与雇主,医生与病人,父母与子女,教师与学生等。④交际法特别强调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与风土人情。
交际法的基本教学程序是情景呈现、结构练习和交际活动。把新的语言在情景中呈现给学生,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用法。把新的语言点结构为单位进行操作,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有效地掌握所学的语言点,并在交际活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
2.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在非语言学科教学中,外语被作为教学语言来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经常用于中学阶段,因为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外语语言能力。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所学用的外语各不相同。
其主要特点为;一是直接教外语,把外语和它所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二是任何时候都不用学生的本族语来进行教学。奥地利、芬兰、德国和荷兰等国的学校使用英语来教诸如地理、历史、音乐或体育之类的课,也有的学校使用英语教一门职业技术课。在澳大利亚,全国各地的学校都有使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的 教学计划 。这些学校使用的外语有汉语、法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日语、高棉语、马来-印尼语、波兰语、西班牙语和土耳其语,这些教学计划分布在各个教学阶段上,但大多数是在小学阶段。这些教学计划和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来教授一些学科的教学计划被一起实施。
它的主要优点:①它强调直接学习和运用外语,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外语这个工具。②注重口语和语音教学,抓住了外语教学的本质。③注重实践练习,培养语言习惯。④它通过句型教学,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计划地学习实用语法,发挥语法在外语教学里的作用。⑤采用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外语教学的质量。
3.浸没法(immersion)。
浸没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拿基融合”的教学法。其教学目的野敏梁主要是掌握学科内容。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获得语言技能的。加拿大从1965年就开始进行浸没法双语教学实验,用这种教学法方式主要是对讲英语的学生实施法语教学。自那时起,浸没法在北美许多地方被采用,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浸没法。在奥地利和荷兰,越来越多的学校实施了类似于加拿大的浸没法教学,它们称之为 “双语教学”。在德国,许多学校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实施所谓的 “通过外语来学习”的教学计划,半天使用德语学习,半天使用外语来学习。这些学校使用的外语包括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俄语。实践证明,当外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时,学习外语的效率要比孤立的、纯粹的学习语言的方式高。因为,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使用语言来实施真实的交际行为,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效果。课程设计时要兼顾学科内容和语言形式。教师可循序渐进地提供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比较复杂的语言,并设计一些需要学生使用比较复杂的语言才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外国外语教学给我们的启示
英语教学在我国各个阶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一直以来对于英语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当前英语教学改革,重点应该是教学方法的革新。
首先要大力提高英语教与学的效率。国外的实验证明,当外语教学与学科结合起来时,外语学习的效率要比孤立、纯粹的学习语言高,因为只有通过使用语言来实施真实交际行为,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借鉴“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方式,在全国各地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尝试既开设英语课,又在电脑、物理、化学等学科用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使一批各门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尽快地脱颖而出。
其次,各学科的教学要相互配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学科内容,但也不能忽视这一教学方式的另一个目的,即语言学习在语言教学方面,各门学科之间还应根据教学计划,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便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另外,我国许多大学招收的外语专业的本、专科生,基本上是偏重文科的高中毕业生,在大学外语系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是语言文学类的。他们毕业后,到中小学任教,教学语言尚可,但用外语教某些理科课程很困难。因此,大学外语系招生是否可考虑招生一些高中学理科的学生,或文理科兼收。这样可满足我国部分中学对双语教师的需求。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对学习英语的认识。人们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真正的交际场合进行有实际内容、有实际意义的交际。外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这种交际能力。我国许多中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持久的兴趣。这里涉及到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初一到高三的六年中,学生很少有机会把英语当作一个有用的交际工具在真实的场合来使用,他们学习英语的唯一用途就是考试。
此外,还要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我国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我们在英语课堂上给学生的练习所创设的情景也大多是人为的。我们可否借鉴“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方式,在电脑、物理和化学等科目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给学生提供一个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一个有意地使用英语的机会,让英语真正变成一个交际工具。
参考文献:
[1] 张士一.直接英语教学法[M].上海:中华书局,1922.
[2] 李庭芗主编.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吴棠,王才仁,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M].第3版,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3.
[4] 丁俊华.国内外外语教学法流派和体系回顾[N].英语辅导报,1997~1998.
[5]唐力行.英语教学方法与技巧[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闫会学】
㈦ “高考外语改革对中学教学的影响”的调研报告
关于“高考外语改革对中学教学的影响”的调研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高考外语改革对中学教学的影响”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流传的2014年将推出的高考改革总体制度中,外语改革尤其突出,也最引人注目,同时引起了广泛议论,无论是外语教师,即将面临高考外语改革的学生,还是已经经历过现有高考制度的学生,他们对高考英语有着不同的见解和想法。针对这一情况,XX实践队成员于7月26日到8月5日对石家庄、邢台、保定涞源、张家口张北等地中学的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详细询问了他们对高考外语改革的看法和建议。
对于中国的每一位学生和家庭而言,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有关高考改革的消息几乎都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2013年10月21日北京公布了中高考英语改革方案,高考英语改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现有消息,不难看出目前高考英语改革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一是不再考英语,如英语考试将在江苏省退出高考舞台;
二是仍保留英语考试且分值不变,只对考试题型进行调整,如英语听力测试将在山东省高考中销声匿迹;
三是降低英语分值,如在北京高考中,英语考试总分将自2016年被调低,由150分下降到100分。
在河北省即将推出的关于高考外语改革具体内容为: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彩虹堂实践队的成员在不同的地区针对高考外语改革对中学教学的影响进行调研,在活动开始的前几天,大家集中讨论了活动进行的形式及内容,7月26日至7月29日,大家通过讨论确定了访谈内容和问卷调查表,大家制定的问卷调查表主要是围绕以下问题:
1、英语在教师、同学心中的地位及重要性。
2、高考英语改革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高考英语如果取消听力会有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4、高考英语分数降低对英语教学会产生哪些影响。
5、教师对现在英语教学模式的看法。
6、XX省高考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7、教师及同学对此次英语改革的看法及意见,建议。
8、其他科目的教师对于此次高考英语改革的想法。我们还针对在问卷调查及访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家调研的学校不同,教师及同学情况不拦早同,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整调研方式及访谈问题和问卷调查。7月30日到8月5日,XX成员在各自所在的家乡,对当地学校进行了调研,并根据对不同地区的教师同学们的访谈及问卷调查情况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在采访交流中大多数老师认为高考英语改革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有以下几方面:
一、影响教学方式
英语降低分值,英语课时肯定会减少,而且听力比重增加,肯定会在英语总课时中增加听力课程,也有可能是专门的听力课。对于此次中高考英语改革,老师们都觉得肯定会对英语目前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冲击,我们现在一堂英语课,包括很多内容,听、说、读、写基本都包含了。
高考英语改革后,这样的教育方式肯定会相应的做出改变。高考改革,英语实行一年多考社会化考试,并不是意味着不用学英语了,而是要回归英语语言的本质,基本要求就是要会应用,会表达,改变一下“学习十几年张不开嘴”的弊端。社会化考试不代表不考试,英语学习就是来应用的,以后不上学,去工作,英语也是必此慎备的。
社会用人单位依然会要那些英语能力好的人,英语的优势还是在日益凸显;英语的应用在日后只会加强而不会削弱。老师也表示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要对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进行变革从发展趋势看简扒雀,将来英语科目更适合小班化的走班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分层次教学。许多英语老师也希望能专门负责听说读的各个分项。
二、影响教学岗位
我们有些学生英语能力强、平时考试分数高的,可能就会减少英语学习的时间,一些学生高一考取了高分,可能高二高三就不学英语了,所以英语课学生规模会逐渐缩小,我们英语老师可能就会富余,大家就要面临转岗、下岗,接受再培训等问题。英语中高考的调整,虽然不至于淘汰多少英语老师,但大家会面临到的是转岗,要有心理准备,寻找自己适合的岗位。
但并不是每个英语老师都适合转岗,有些英语老师可能不适合转岗。但思路还是很广:
一是学校组织老师培训,将一些教师转到后勤工作。
二是自己要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将来转岗的心理调适是有难度的,后期有些工作要跟得上才行。
此外,有些年纪稍长的英语教师在应对此次变革时,可能会有劣势,年长些的教师,在语言上和年轻人相比,可能会有劣势。年轻人接受媒体信息多,语言表述能力、词汇量等各方面都比年长的教师强,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年长的教师也会有自己的优势。将来如果转岗,他们对于教学管理或行政管理也是擅长的。
很多其他学科的教师表示,自己很是担忧这次改革。因为如果只看一次比较好的成绩,有些孩子们考出自己满意成绩后,也许会不再努力学习,不再努力去继续后面的英语学习。进而不断减少对英语的关注,而是继续关注其他科目,比如数学、语文等等。英语又不是母语,长时间不接触就会生疏,那么前面学的就容易忘记,也就前功尽弃了!还有,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就会频繁的刷成绩,直到刷到高分,有的直接刷到毕业。多数的孩子们会有这种心态,总是寄希望于下一次考试,确保万无一失,即使是这样,英语退出高考,也不能有更好的改变!
三、影响考试题目
根据此次的中高考改革方向,可以看出英语科目将注重功能教学,重视方向由读的语言输入变为写和说的语言输出,这样完形填空题会被弱化。英语听力考试增大比重,听力课时量肯定要增加,一线教师也会给学生调高听的力度和难度,会增加更多主观听力题的.训练。
以往英语听力的客观选择题比较应试,主观题则更注重实际应用,能真正检验听的能力,未来也真正应用得到。同时,改革将强调应用性,高考英语在出题方法和方式上都要发生变化,分值、考试时间、试题数量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不能以简单的分值分配来推断。
高考英语改革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有两面性的:比如对于语言能力好的同学,他会觉得这是一种损失,对于学习英语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他会很庆幸。走出个人的方面,我认为高考中取消英语考试极可能意味着很多学生失去了认识更广阔世界的一个窗口。在万人齐过独木桥的高考选拔压力下,不考英语基本就意味着大批学校不再教英语、大批学生不再学英语,因此,通过英语这扇窗来开阔视野、更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世界几乎就成了空谈。现在教育普遍有些功利性,尤其是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高考英语改革一定会引起大家对英语学科态度的变化。
现在高校里学英语的,未来考虑走上教师岗的大学生们怎么办?如果过于功利,大家在中学阶段渐渐疏忽了英语,没有打好基础,以后进了大学还是要面临很高规格的英语考验。将来英语四、六级怎么办?如果做科研,对外语要求就更高了,又怎么办?这些问题都令人担忧。但是英语对于大多数不出国,不做科研的学生来讲,即便进入大学,真正运用英语的时候也比较少,所以英语变得不那么必要,这样会减轻学生高考的压力。对于面临高考外语改革的学生群体,我们将初中刚刚毕业即将踏入高中校门的学生作为采访对象,若按高考改革制度来说,他们将面临高考外语改革。
经了解,这些学生中,一部分对高考外语改革还不甚了解,大部分知道有这回事,但只简单的认为外语会退出高考范畴,还有一少部分知道的比较具体。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这样的改革表示赞同,因为这样貌似对外语学科的学习可以轻松一些,少部分学生表示不赞同,因为这样可能削弱自己的学科优势,另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见,觉得改革和以前公平程度相当。对于已经经历过高考的同学而言,由于已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更多的是感慨,有的可惜自己没有赶上改革,有的说幸亏没有碰到改革,不过,他们有着一致的观点,就是学弟学妹们还是应该好好学习英语,一方面只有努力才会取得好成绩,获得最后的成功,另一方面,现在英语应用广泛,学习英语能够提高自身能力,没有坏处。
英语在高考中占得比重减小,并不是对英语的忽视,只是在高中阶段降低了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将来进入大学阶段,再提高英语水平,这样对高中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在高中阶段的压力可以减少一些,高中生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学习那些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了,高中生在高考上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对高中生来说,考进一所理想的大学不再那么困难了。对大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大学生就不会在大学阶段觉得闲了,也不会觉得上了大学之后英语成绩一跌再跌!
毕竟,英语在世界交流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英语是沟通国家与国家的桥梁!高考英语改革,大学英语成绩必须一提再提,让大学生有紧迫感,大学生才会更努力的学习,混日子的人数会大减的。
老师还告诉我们有很多人认为高中英语越来越不重要,不再好好学习英语,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高中英语虽说在高考中占得比例小了,但是高中学习英语学习的英语基础是不能被忽视的,它对将来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老师是不会对自己的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要求降低一点的!这也是大多数英语老师对待高考英语改革的态度。
当老师们谈完高考改革对大学生的影响后,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说一说我们的感受。我想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对大学阶段英语学习了解是太深了吧!上了大学,老师对我们的督促少了,靠自己自觉能力学习的要求提高了。平时上课英语老师不再像高中那样督促着我们背英语单词了,不再给我们讲英语语法了。
不再一遍又一遍的给我们放英语听力了。总之,不再像高中英语老师那样严肃的上课,总是幽默的给我们讲课。给我们介绍英语名着、让我们欣赏英语歌曲、诗歌等。我们的英语课变得越来越有活力,但是,课下的我们却很茫然,不知该干些什么,所以我们也就开始忽略它,成绩是一跌再跌。
英语本来就是一门需要背的功课,需要不断的多、写、听的。这样一来就需要学生们有毅力。对大学生的提高自我的素养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大学阶段的英语任务加重后,对培养大学生的素养是很有用的。高中英语改革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未来英语小班化班级制度肯定是个趋势,英语老师的责任也会跟着加重,除了英语教学,还要担起小班的班主任,压力很大。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首先,高中的教学中,英语教学与初中的联系不紧密,没有做好牵线搭桥的作用。其次,高中英语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一切为了分数”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学注重词汇、语法已经对学生的严格训练,题海战术,这些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反感,应该趁此降分的改革机会改变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更加新颖。
英语在高考中一直占有很大比重,突然传出要改革的消息,肯定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讨论,但高考英语改革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谁也无法断定,只有通过时间的检验才知道这一改革是否有意义。现在,同学们要做的是,抱着一颗平常心,脚踏实地,好好学习。毕竟,我们学习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以后的工作与日常生活。
俗话说:“一考定终身。”对于国人而言,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有关高考改革的消息几乎都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近日,一则有关高考英语改革的消息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现有消息,不难看出目前高考英语改革主要分为三个方向:
一是不再考英语,如英语考试将在江苏退出高考舞台;
二是仍保留英语考试且分值不变,只对考试题型进行调整,如英语听力测试将在山东高考中销声匿迹;
三是降低英语分值,如在北京高考中,英语考试总分将自2015年被调低。
高考外语改革对外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是高考中取消英语考试极可能意味着很多人失去了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扇窗。
如果说我们的母语汉语为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门,那么可以说英语这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则为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通过“门”、透过“窗”,我们可以更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世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近4亿人以英语为母语,有约8亿人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另外,“全世界50%至60%的报刊杂志用英语出版;60%以上的广播节目是用英语播送;70%以上的邮件用英语书写或用英语写信封地址;85%的科技资料用英语发表。”在万人齐过独木桥的高考选拔压力下,不考英语基本就意味着大批学校不再教英语、不批学生不再学英语,因此,通过英语这扇窗来开阔视野、更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世界几乎就成了空谈。
二是高考英语中不考听力势必会弊大于利。
在高考这根强有力的指挥棒的指挥之下,英语考试中不考听力所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相关学校和学生不重视听力进而不练习听力。而在英语学习中,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又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即要想说好英语,务必要先听好英语。因此,不难想象,高考英语中不考听力势必会带来“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可悲结果。这绝非笔者夸大其词,而是客观事实,君不知有多少大学生在经历了数十年的英语学习后仍然听起来吃力、说起来别扭。听力的取消不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从语言技能来看,只有当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才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我国比较权威的检测高中英语教学与学习成果的高考英语试题,就应该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也有人提出是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语言技能并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英语听力的学习既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又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很显然,英语听力的取消,势必会影响我国整个中小学阶段乃至大学阶段英语听力能力的学习,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和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这不但对学生日后的交际能力、综合能力产生不利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利于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构想的实现。
由于听力分数并不计入高考分数中,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在高中阶段放松了听力训练。然而,学生升入高校后需要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高中阶段听力训练的缺失使他们在准备这两项考试的听力部分时感到非常吃力。此外,在课堂教学上,大中小学都采用了交际型、任务型为主的教学方法。但是,在课型设置上,如大学英语教改后所呈现的听力、口语、读写、面授等多方位、立体式的课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时半会儿还很难推行。
在这样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和要求的背景下,“取消”会对中学生英语听力技能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新生后续听力技能的提高。不利于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这一要求。中学英语到了高三阶段已完全成为有针对性的应考训练,为了应付高考,为了追求升学率,英语教学基本上是教师“一言堂”,而且基本上是用汉语讲授。学生在高三的学习时间里完全失去了用英语进行交际,从而提高听说能力的机会,以前掌握的听说能力也大大退化。
高考向来是最为敏感的指挥棒,如果再在此基础上取消高考英语听力,不仅高三的教学如此,势必会波及到高二、高一,甚至初中的英语教学。那么,最终的结果是: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缺少交际互动,课堂教学将重新回归到沉闷的、旧的“一言堂”中。但是,如果只强调打基础,强调阅读、语言输入,不展开交际,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而导致厌学。
三是对外语老师的影响。
“我们有些学生英语能力强、分数高的,可能就不想再学英文课了,一些学生高一考取了高分,可能高二高三就不学英语了,所以英语课学生规模会逐渐缩小,我们英语老师可能就会富余,大家就要面临转岗、下岗,接受再培训等问题。”北青报记者昨日在采访某附中英语教学负责人时,她表示全校七十多位英语教师在听到英语中高考调整消息时,许多人都面露难色。“英语中高考的调整,虽然不至于淘汰多少英语老师,但大家会面临到的是转岗,要有心理准备,寻找自己适合的岗位。”
英语老师可以转到什么岗位?该负责人表示,“学校用到英语的岗位还很多,如国际部、外事部等岗位,也可以考虑上英语选修课,组织英语活动。英语老师可以发挥自己所长,思路还是很广的。我们有个老师非常喜欢织毛衣,她可以考虑开这个选修课。”但是否每个英语老师都适合转岗,该英语教学负责人表示,“有些英语老师肯定不适合转岗,但思路还是很广:
一是学校组织老师培训,不可能不管。
二是自己要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将来转岗的心理调适是有难度的,后期有些工作要跟得上才行。”
此外,该老师认为有些年纪稍长的英语教师在应对此次变革时,可能会有劣势,“我作为年长些的教师,在语言上和年轻人相比,可能会有劣势。他们接受媒体信息多,语言表述能力、词汇量等各方面都比我们强,但是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也会有自己的优势。将来如果转岗,我们对于教学管理或行政管理职位也是擅长的。”人员,还没有解决编制问题,“现在这些英语教师很担忧,
高考英语改革影响深远,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不慎重。要使学校和学生尽可能避免“聋哑式英语”教学、学习,就一定要挥好高考英语这根指挥棒,切莫让纠正“聋哑式英语”教学、学习的导向误入反对英语教学、反对英语学习的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