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教资考试幼儿个体研究方法

教资考试幼儿个体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27 18:34:37

1. 教资考试幼儿心理学研究有哪些原则和方法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活动性原则以及发展性原则。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方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实验法又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等。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对出生几个月的幼儿进行研究。实验法的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科学资料。不足之处在于:幼儿在实验室环境内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谈话法是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对幼儿作品的分析最好是结合观察和实验进行。

2.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科学研究方法还包括实验法、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法、个案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实验法可分为自然情境中的实验和实验室中的实验等,
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他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凯米斯提出教育行动研究由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基本步骤组成。
教育叙事法,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 (群体、组织)长期研究。历史研究法指的是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 比较研究法指的是与其他国家对比的研究方法。

3. 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园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二、调查法: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三、测验法: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四、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五、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要注意经验的先进性(观念必须更新)

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

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

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六、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着、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着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七、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八、案例研究法: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 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九、实验法:

1.什么是“实验法”

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2.试验法的特征:“验证假说”和“控制条件”是一切实验方法所具备的共性。但教育实验还有伦理原则、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过程是很有价值的)等特征。

教育实验的几层含义:首先,教育实验必须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教育教学实验必须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再次,教育教学实验也必须控制和操纵实验条件。实验应当具有可重复性,亦即应不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经过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应大致相同)。

3.什么叫“假说”?

所谓“假说”,就是根据事实材料和一定的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在进行研究之前

预先做出一个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假说的形成是一个理论构思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初步假设——形成假说。

4.教育实验中的“变量”

①自变量(又称做实验因子或实验因素因素)。它由实验者操纵,由实验者自身独立的变化而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举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在这里,教材就是实验自变量。再如我校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验……。一个实验因子至少要有两种水平(比如两个组、两个班级等等)才能进行比较(如上所举就必须至少要有两种教材)。否则其本身就不能构成实验因子。

②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反应变量,或曰“输出”。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③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这些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较实验,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教、学习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关系,以确实保证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就必须排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控制无关因素,使实验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它条件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则,实验就失败了。

5.实验的操作(严密控制实验过程至关重要):——形成假说

——研究制定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案(选择被试、确定对比组、实验方法过程的设计、实验材料和工具的选择、研究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实验的阶段划分、原始过程性资料积累的方案与分工、成果形式的确定等等)

——按照方案实施实验

——形成实验的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

——对实验进行评价论证。

关于幼儿园课题研究不能常态化的现状

(一)重形式轻过程。

“申请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这是现在很多学校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整个程序里面,开题轰轰烈烈,有关人员都到场,笔记做得很完整,只是为了充实材料;而结题要么是草草收场,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交出一份结题报告,课题研究就结束了,要么在结题前搞临时集中进行材料突击,忽视最为重要的研究实践过程,以至于很多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是短期内胡拼乱凑的结晶,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二)重演绎轻实践。

有些课题选题宽泛,研究的主要方式是找资料、闭门造车、做些文字资料,缺少实际的调查、测量、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只通过理论的演绎推理,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脱离实际。

(三)重完成轻有效。

课题研究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但一些学校的培训的问题也诸多。如课题理论材料、学习材料、培训材料随意性很大,没有围绕专题研究选择理论依据作为学习材料或者与专题没有关系,材料的来源比较杂,想到哪里,学到哪里,培训到哪里,找点学习资料,大家做做笔记,留个学习的痕迹。这些理论的学习到底有啥作用都不知道,是无效的学习,实质上这些行为就是一种敷衍,“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没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题研究一味求新,缺乏后续研究。

为了追求所谓“眼球效应”,许多教师在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时喜欢标新立异。一旦出现新的动向或潮流,就闻风而动,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迭出。殊不知,这些“新名词”、“新概念”的出现,许多老师一下子并不能真正了解和理会,反而拉大他们与课题研究之间的距离,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一味地求新求异,使教师教育科研缺乏主体性,阻碍对自身实际面临问题的洞察和捕捉;也让教师的课题研究变得曲高和寡,极大地挫伤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五)研究成果单一,只求编撰论文。

谈到教育科研,很多人认为就是撰写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似乎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一些教师为了一些考核打分,注重论文发表、获奖的数量,忽视平时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许多老师的论文大多是应景之作,并没有真正体现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论文只是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似乎只要和精深的理论结合,就能彰显论文的力度和分量,进而造成论文话语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以及论点论据的空泛松散。这种“纸上谈兵”式的论文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教育科研真正的实践探讨。

4. 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233网校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的知识考点,帮助广大考生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及出题方向。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一次通关攻略,立即查看>>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历年核心考点: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本章试题特训名师解读考点】
一、观察法
1.日记描述法;2.轶事记录法;3.实况详录法;4.取样观察法。
二、谈话法
如果你感觉整本书都是考点,可能你需要一套网校课程,让名师帮你划重点!如果你感觉教材学不完,知识考点记不住,多半是没找对学习方法。233网校推出多层次多种辅导方案,高效通关从选课报名开始。去选课>>
三、作品分析法
四、实验法
[nopage]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什么?233网校名师为你点拨各章节核心考点,点击查看>>
热点推荐:教师资格证考试章节难易分析哆啦A梦为您开启教师资格证备考之旅

5.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方法是一种什么样的研究方法

一.个案研究的意义

就教育领域而言.个案研究(case study)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

二.个案研究的目的
透过相关资料之搜集与分析.深入了解案主问题.找出全方位的问题解决模式.

邀集相关人员透过沟通与协调.取得共识.并就份内工作适度调整并配合.

透过召开个案研讨会.教师相互分享经验.以增进辅导知能.

三.个案研究的步骤

(一)确定个案:指确定研究及辅导的对象.个案来源可从几方面得到:
教师发现:包括导师或科任教师.

训导单位转介:如学生违反校规或偏差行为导致记过等.

家长提出:由家长发现学生行为异常须辅导者.

学生自认有困扰.想获得帮助以解决问题者.

从心理测验结果筛选而得.

(二)确定个案的主要问题:是指透过导师.家长.训育人员或案主个人的描述.
以了解案主主要问题之行为特征.以便搜集相关资料.问题的描述重在具体
.清晰.明确.以事实的呈现为主.而非观察者的个人意见.

(三)收集资料:指收集与主要问题相关的资料.

1.资料内容:

案主的家庭背景:如家庭结构.父母亲的教育程度.职业状况.手足人数.排行.

案主个人的资料:如性别.年龄.年级.身高.体重.健康状况.外型特征.人格特性.案主的重要生长史.

问题发展史:如首次发生的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当时家庭与学校的背景事件.问题的处理及效果.

其他层面的影响:如食欲.睡眠.情绪.行为.

家庭适应:如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父母管教态度与技巧.

学校适应:如师生关系.同侪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

社会适应:如社区生活.休闲等.

2.资料收集的方法

观察法:指透过教师教学的过程.父母亲平时的相处.或在晤谈中谘商员的观察.通常可了解案主的情绪稳定情形.思考状态.认知能力等.方法虽较主观.但多为资料收集的首要步骤.

测验法:指运用各类心理与教育测验来了解案主的各种能力与心理状态.常见的有智力测验.人格测验.性向测验.成就测验或态度测验等.

晤谈法:指透过与案主的谈话以获得所需的资料.此法所获得的资料通常较缺乏组织与结构.但因是融入晤谈过程中自然而得.故案主合作意愿也较高.

文件分析:指透过收集案主的日记.周记.作文或照片等文件来了解案主的情形.

游戏技术:尤其适用于儿童.通常利用游戏或玩具等相关媒材来了解儿童的想法.如娃娃家.布偶等.

投射技术:指利用绘画或相关投射测验来了解儿童.

生理检查:如怀疑案主的行为症状与生理有关.则应先就诊.以排除生理因素的影响.

(四)分析与诊断:资料收集完成后.分析架构常分几个方面来看.包括学校方面.
家庭方面.社区环境方面.及个人因素方面.并根据所搜集的资料提出假设.
严重的偏差行为亦可以依照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所编订之“心理疾病诊断及统计
手册”(DSM-IV)所订之分类架构.来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此外.再介绍二种
常用模式以兹参考:

1.行为取向的诊断模式:

重点在了解儿童或青少年个案行为出现之前.当时及之后的环境刺激.及案主的行为-认知-情绪等层面的行为序列之间的关系.以找出个案行为的成因并发展出有效辅导策略.该模式又称ABC模式.共包含三个层面:
先行事件(antecedants):指在个案行为出现之前或同时出现的环境刺激.

行为序列(behavior sequene)指案主面对困难情境时.其认知.情绪及行为三个层面的行为依序出现互相影响的过程.

后果事件RR,(consequences):指案主在出现问题之后.环境或他人所给予的刺激而言(喜欢或厌恶).

应用此模式来诊断时.应先与当事人或重要他人进行晤谈.或进行实地观察.以仔细辨认问题行为出现过程的先行事件.行为序列或后果事件.以兹诊断.

2.RQC模式∣转介个案谘询模式:

是由Knott 和Batsche(一九九一)发展出来用以诊断转介过来的个案的理论架构和处理的流程.是一个适于衡鉴适应困难儿童的好模式.其架构包含四个部分:
儿童的家庭.邻居和社区的概况.

儿童的就学和学习环境概况.

儿童个人的特殊状况:包括身心发展.医药疾病历史.个性(气质).能力.态度.价值观念.期望.社交技巧.人际关系.语言表达.自我调适.自我管理能力等.

儿童的社会-情绪结果状况:包括其行为.情绪.人际关系之现况.适应环境的方式等.

(五)辅导与处理:通常依据案主问题的成因选用适当的策略.例如进行谘商.
游戏治疗.行为改变技术.进行家庭访问等.

(六)检讨辅导成效:辅导成效应作有系统的评量.从案主的反应.相关老师的意见
.家长的观察及辅导者的自我评鉴几方面来进行.

(七)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格式如下:

1.基本资料:姓名(或代号).性别.年龄.年级

2.个案来源:如教师转介.家长要求等

3.主要问题概述

4.背景资料:父母及家人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

(1)家庭结构

(2)家庭生活:包括父母亲管教态度与方式.亲子关系.兄弟姊妹关系.

(3)学校生活: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就.同侪关系等.

(4)社会生活:包括社区生活.休闲.人际关系与朋友交往情形等.

5.分析与诊断

6.辅导策略

7.辅导过程

8.辅导结果

9.追踪及检讨

6. “高频考点”幼儿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步骤

根据教师资格 《保教知识与能力》 的 考试大纲 要求,要求掌握 幼儿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步骤 ,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 教师教育网 为帮助考生掌握此知识,特整理以下重要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和复习!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观察法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实施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问题、制定计划,选择适当的观察和记录方法。

2.进行预备观察

目的是确保信度,避免或减少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

3.进行正式观察

正式观察的过程要注意避免期望效应、放任现象、反应性现象、观察仪器设备的干扰等几种干扰现象。

4.观察反思

反思推论或者猜测是否如实记录客观事实。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收集资料的手段之一。以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于某个人、某件事、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

实施步骤:

1.谈话前的准备工作

包括编制谈话提纲、安排谈话事宜和准备谈话工作所需要的纸和笔等。

2.进入谈话现场:研究者要与谈话对象建立融洽的关系。

3.进行正式谈话:谈话过程中包括提问、倾听、追问、回应和谈话记录等几个环节。

4.补充陈述内容:谈话结束后,要整理记录,做好小结。

三、作品分析方法

作品分析方法是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有效经验,对研究对象专门活动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实施步骤:

1.确定研究目标与研究主题

从三个方面来确定:一是收集信息;二是获得幼儿园的信息,帮助处理问题;三是检验假设。

2.定义关键术语:围绕研究目标确定研究题目,最好形式是:题目+研究方法。

3.作品抽样:包括来源抽样、日期抽样和单元抽样。

4.设计与开发简易研究工具:需确定好分析维度和分析指标。

5.信度检测:对同样的研究材料进行分析统计,并比较量化结果。

6.评价与自我指导:参照标准评价完善研究。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教师根据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因素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实施步骤:

1.提出实验课题:遵循有价值、创造性和可行性等原则。

2.建立实验假说: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测和判断。

3.实验设计:对研究的程序作出合理的安排。

4.实验的实施: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5.资料的统计处理: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6.实验报告:反映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根据 考试大纲 要求,幼儿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步骤一般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考生需要在此基础上把握。

7. 关于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和研究方法

(一)把握孩子的兴趣点,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之一。1、用有趣的故事贯穿活动,培养幼儿兴趣。2、利用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兴趣。(二)、给幼儿自由探究的空间,是幼儿持久性学习兴趣的关键1、利用园本课程的开设培养幼儿学习兴趣2、在自然中探究科学的秘密(三)、丰富多彩的游戏,利于培养幼儿多种方式的学习兴趣1、在音乐游戏中培养2、在艺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兴趣(四)、为孩子创设关爱、和谐的人文环境,是确保幼儿学习兴趣的源泉1、利用人文环境创设,激发幼儿兴趣。2、利用物质环境创设,激发幼儿兴趣。
幼儿期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许多时候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步入误区,误导或是急功近利,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如何给孩子良性定位,取决与教师对幼儿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法国爱尔维修说过:“即时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日本木村久也说过:“如果这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从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的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如何更好的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孩子在兴趣的氛围中不断成长,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与生活实际我的思考如下:
一、 把握孩子的兴趣点,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之一
1、用有趣的故事贯穿活动,培养幼儿兴趣
每个孩子的个性存在差异,心理学告诉我们三、四岁幼儿的有意注意只有5-10分钟,大班幼 儿也不过二十分钟,因此在幼儿活动中,要把握好孩子的兴趣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时引导,幼儿年龄小,兴趣转移很快,在活动中要随时把握好教育时机,并变换不同的方法让幼儿的兴趣持久,例如在学习《儿童在游戏》这首钢琴曲中,曲子的特点是欢快的,首先我以有趣的故事开始,接着试奏,在演奏的的过程中,我让幼儿聆听我曲目中的“故事”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听了这段音乐你都想到了哪些事情,孩子给予我的答案是丰富的,把音乐和故事结合,勾出了乐曲中的重难点。当然在弹奏的过程中,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双手的合作并不像“故事”中那么有趣、精彩。但有趣、精彩的“故事”贯穿双手的合作,孩子肯定会记得牢,记得准。把音乐抽象的东西转换成感性的东西,那么理解和分析这首曲目就轻松多了。
2、利用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仍以这首曲目为例,有的孩子把它想象成老鹰捉小鸡的故事是有其道理的,前两句类似的乐句,展示的是两队将要“开战”的场面,然后第三个变化句是两队追逐游戏。音乐的渐强记号表现其激烈的场面与即将输赢的一些表现,最后反复的一句是表现胜利者的喜悦。在学习中不单单是学习演奏,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力都能有所提高,学习的过程是启发幼儿探究的过程,忽落了过程的培养是失败的。
二、给幼儿自由探究的空间,是幼儿持久性学习兴趣的关键
1、利用园本课程的开设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在学前段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单单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点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教育有很多的主观能动性,很多时间都被老师挤得满满的,束缚了幼儿发展的空间,3-4岁是孩子初级观察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中指出,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反对强制性教育和压制儿童发展的教育,尊重儿童的活动,重视发展儿童的创造性,个性的发展。所以在日常教育中,给幼儿自由探究的空间,是幼儿持久性学习的关键,我们在课外之余结合实际开设了自己的园本课程,利用我们集团丰富的社区资源,例如:陶瓷、木工、纸箱、布艺、娃娃厨房等6个专题室拓展幼儿探究空间,分期分批操作,毎个专题室配备了大量的操作物品,在陶瓷室,各种精美的成品陶瓷激起幼儿极大的兴趣,在操作间有整个陶瓷生产的过程,从一个毛坯碗到精美的工艺品,无不让幼儿感觉到惊奇,在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复杂的工艺程序,同时在智力、能力方面都有了大的提高。
2、在自然中探究科学的秘密
例如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我们带幼儿到我们的农场参观,到大自然中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孩子对一年四季的变化了如指掌,通过用图画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用观察的眼光去发现世界的美,知道了不同季节的瓜果、蔬菜的生长规律,在多次的探究中,孩子学会了很多蔬菜的种植方法,例如:我们在植物角种植的大蒜、麦苗和菠菜,让幼儿体会到收获的喜悦,看着它的生长过程,了解了它的生长期。这是课余之外的收获,不仅开阔幼儿的视野,也锻炼了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三、丰富多彩的游戏,利于培养幼儿多种方式的学习兴趣
1、在音乐游戏中培养
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游戏应该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所以,在《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要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幼儿时期的教育应该是在游戏中逐渐完善和发展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随机有效的教育方法, 同幼儿一起玩,在玩中指导,关注幼儿的兴趣,顺应孩子真正需求,在活动中,教师应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例如,在开展音乐游戏《大雨和小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在一些游戏中生成了一些新的情节,如表演的过程中,当表演大雨哗啦啦下的时候很多孩子积极为其他幼儿用双手遮雨,这是一个随机教育的好时机,我们及时在游戏中引导、鼓励幼儿,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挖掘幼儿生成活动中有意义的个体经验,在与幼儿分享游戏快乐的同时,运用各种策略积极回应幼儿的需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真正发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作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艺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兴趣
在艺术教学中也不例外,例:在教幼儿正确的手型这一节活动中,如果说按照大人的教法把手握拳做握鸡蛋状幼儿就很难理解,我们把手可以比喻成房子,在这个漂亮房子里让你喜欢的小动物居住在里面,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幼儿会很有兴趣地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在这个漂亮的小房子里要求幼儿做到大拇指第一关节以指侧端触及琴键靠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每个手指自然弯曲,第一个小关节不能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键,像小鸡啄食东西一样,掌关节自然拱起,然后让每个幼儿试一试、练一练,看谁的房子盖的最漂亮,这样幼儿的兴致会很高,在轻松中会掌握一些抽象难理解的东西,在认识高、中、低音区时可以把高音区比喻成小鸟在清脆的歌唱,低音区则比喻成大老虎的声音,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启迪幼儿的思维。
四、为孩子创设关爱、和谐的人文环境,是确保幼儿学习兴趣的源泉
1、利用人文环境创设,激发幼儿兴趣
环境造就人,创设一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环境,积极为幼儿搭建一个爱的和谐的舞台,是保证幼儿学习兴趣的源泉,幼儿需要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能激发孩子愉悦的情感,觉得温馨 、有安全感。我们依据园所实际,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需要,一年四季变换我们的环境创设,例如:在走廊和楼道,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孟母三迁》、《张良拾履》、《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以及以经典古诗为主题的环境创设,在启迪和教育幼儿的基础上,又传承了经典文化,整个环境充满了益智教育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幼儿的心智发展。
2、利用物质环境创设,激发幼儿兴趣
在班级我们创设了6个活动区角,每一个活动区摆满了幼儿可操作的废旧物品,例:在手工角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活动材料,象我们利用服装厂的下脚料做成的子母扣、饮料瓶做得喂饱宝宝、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用高粱桔做得各种小动物,如:大马、大象、小鸡等备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户外活动中,有大量的体育器械为孩子们创造了健体条件,10个大中型的滑梯,孩子们在其中乐此不疲,玩出了自己的花样。

8. 幼儿教师想研究幼儿的什么问题

(一)学前儿童发展
1. 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
2. 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
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
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
8.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春纯伍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的有关问题。
9.掌握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
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
10.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如发育迟缓、肥胖、自闭倾向等。
(二)学前教育原理
1.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作用,理解教育与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关系,能够运用教育原理分析教育中的现实问题。
2. 理解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意义,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目的和任务裤芦。
3. 了解中外幼儿教育发展简史和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并能结合幼儿教育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
4.理解学前教扒或育的基本原则,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特点,能对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5.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依据。
6.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7.理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的和意义。
8.掌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上的基本观点和要求。
9.了解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

阅读全文

与教资考试幼儿个体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捡到松鸦崽怎么养正确方法图文 浏览:845
盘头发的简单方法有发夹 浏览:443
智能流量计校验的方法及步骤 浏览:519
稚优泉666涂唇釉的正确方法 浏览:533
日本超市黄瓜的腌制方法及步骤 浏览:587
手工焊有哪些焊接方法 浏览:904
电脑主机组装方法 浏览:289
种梨怎么种植方法 浏览:657
记乐谱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114
莲子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59
更改打印机时间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60
兰花红夫人的种植方法 浏览:430
少年白癜风采用哪些方法治疗 浏览:759
大力马线的编织方法视频 浏览:788
画幅的正确方法视频 浏览:86
水电布线教学方法 浏览:797
动画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计划 浏览:850
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方法及优缺点 浏览:975
把花朵比作眼睛是什么修辞方法 浏览:770
教室强电分组最佳方法 浏览: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