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真题及答案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真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3-05-27 10:16:09

A. 求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2011年1月和2012年1月考试试题的答案!

2010年1月社会研究方法真题答案

1.按照一定的方法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活动是( B )1
A.社会调查 B.社会研究
C.社会调查研究 D.社会探索
2.在社会研究过程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单位是(C )
A.社会调查单位 B.社会研究对象
C.分析单位 D.社会研究的总体
3.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并且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直接来自具体的经验资料的研究是( D )
A.哲学研究 B.神学研究
C.历史学研究 D.社会科学理论研究
4.具有调查项目少、结论确定、资料精确、工作量大等特征的社会研究是( B )
A.重点研究 B.普查
C.抽样调查 D.个案调查
5.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之中,通过与他们的密切接触来理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并通过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式是( A )
A.实地研究 B.调查研究
C.文献研究 D.实验研究
6.在研究设计过程中,研究者应该明确界定一项研究是属于理论性研究还是属于应用性研究,这项工作是( D )
A.确定研究目的 B.确定分析单位
C.确定研究对象 D.确定研究性质
7.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看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研究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这是遵守了选题的( D )
A.重要性标准 B.创造性标准
C.新颖性标准 D.可行性标准
8.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是( A )
A.概念 B.变量
C.相关关系 D.因果关系
9.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是( B )89
A.总体规模 B.样本误差
C.抽样框 D.抽样方法
10.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 B )
A.操作化 B.概念化
C.资料收集 D.评估
11.问题:您的健康状况如何?答案:非常好、不错、尚可、不好。其中使用的测量层次是( B )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12.如果测量“社会阶层”的测量工具只包含“收入”一个指标,就明显缺乏( C )
A.预测效度 B.再测效度
C.内容效度129 D.同时效度
13.在问卷初稿设计中,卡片法遵循的法则是(B143 )
A.演绎法则 B.归纳法则
C.抽样—推论法则 D.假设—检验法则
14.试用问卷初稿最好的方法是参照实际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一个小样本,派访问员使用问卷初稿进行面访,这种方法是( D144 )
A.全面检验法 B.部分检验法
C.主观评价法 D.客观检验法
15.考虑到可能使用的资料分析方法,问卷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 C 141 )
A.采用手工分析方法,问卷可以设计较多的、相对复杂的内容
B.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问卷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
C.要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问卷要设计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D.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问卷应尽量设计封闭题
16.按照访谈中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交流方式,访谈可分为( B 169 )
A.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访谈 B.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C.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D.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17.下列属于访谈调查员应具备的特殊条件是( C 181 )
A.诚实与精确 B.谦虚与耐心
C.语言与社会背景 D.兴趣与能力
18.下列关于访谈法优缺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访谈获得的信息量小,难以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
B.访谈的灵活性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交谈内容
C.访谈的隐蔽性强,能够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D.访谈时间通常很短,效率高
19.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或团体内,作为被观察者的一员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是( C 196 )
A.局外观察 B.实验室观察
C.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20.观察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往往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这是( A )
A.观察者偏见 B.被观察者效应
C.被观察者偏见 D.练习效应
21.下列关于非结构式观察的表述,正确的是( D 200 )
A.非结构式观察缺乏足够的灵活性
B.非结构式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会受到事先规定的观察项目和记录标准的干扰和限制
C.非结构式观察的结果往往用于定量分析
D.非结构式观察的结果缺乏必要的信度
22.实验刺激属于( A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倚变量
23.在实验受试者的选择上,理论上能够最有效控制影响变量的方法是( D )
A.配对法 B.排除法
C.纳入法 D.随机法
24.较为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是(C230 )
A.齐默巴多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 B.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
C.霍桑实验 D.啤酒偷窃案实验
25.在利用现存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时,所依据的统计资料的分析单位与结论的分析单位不一致,这种错误是( A )
A.区位谬误 B.抽样方法错误
C.系统误差 D.抽样误差
26.内容分析法的缺点是( D )
A.成本高 B.难以进行重复研究
C.只能研究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 D.只能研究记录下来的信息内容
27.下列属于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研究范例的是(B )
A.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B.迪尔凯姆的《自杀论》
C.班杜拉等人的模仿学习研究
D.多恩伯切和希克曼“消费品广告中的他人导向研究”
28.在资料审核中,对重要资料进行反复的各种形式的审核,是指( C )
A.实地审核 B.系统审核
C.多次审核 D.抽样审核
29.在研究政党制度时,分为一党制、一党独大制、两党制、多党制四类,这违反了分类的( A )
A.互斥性原则 B.本质性原则
C.目的性原则 D.历史性原则
30.某报告的标题是《谁是当代大学生的偶像?》,这一标题所属类型是( C )
A.直陈主题式 B.结论展示式
C.反问疑问式 D.复合结构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3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的含义包括( ABDE )
A.社会研究一般是在特定理论指导下的认识活动
B.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C.社会研究的结果应该上升到理论层次
D.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
E.社会研究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32.定性研究的特点包括( BD )
A.定性研究基于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
B.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复杂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去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
C.定性研究主要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去进行调查
D.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语义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
E.定性研究常常采用数学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
33.选题的主观标准包括( BCD )
A.重要性 B.研究者自身价值观
C.研究者的社会态度 D.研究者的学术兴趣
E.研究人员的可行性
34.抽样在操作方法上都要经历的步骤有( ACD 90 )
A.设计抽样方案 B.调查样本的情况
C.抽取样本 D.评估样本
E.从样本情况推论总体情况
35.问卷答案设计的要求包括( ABCDE 153 )
A.使答案与问题对应,避免答非所问
B.应当努力设计完备的答案
C.应当努力使每个答案彼此独立
D.答案的设计要简洁明了
E.尽量采用高层次的测量尺度
36.观察的准备工作包括( ABCD 203 )
A.明确观察目的 B.制定观察方案
C.理论准备 D.物质准备
E.进入观察现场
37.实验法的缺点包括( BDE )
A.难以直接检验因果关系
B.人为干涉
C.难以进行重复研究
D.存在道德和法律限制
E.样本选取的缺陷
38.研究者对文献资料进行编码时常用的计数单位有( ABCDE )
A.单词或单个符号 B.主题
C.人物 D.句子或段落
E.项目
39.统计表制作的要点包括( ABD 268 )
A.文字工整,字迹清晰
B.数字填写整齐,数位对准
C.数字忽略不计时可以留白不填(省略号)
D.某项资料免填时用“╳”代替
E.当数字左右上下相同时,可以用“同左”“同上”代替
40.离中量数的计算方法有( BCD 279 )
A.中位数 B.异众比率
C.四分位差 D.标准差
E.众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社会研究的过程。P21
42.简述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差别。P36
43.简述指数与量表的差异。P118
44.简述撰写研究报告行文方面的一般要求。P303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5.结合实例,运用变量结构图示法建构一个理论模型。P72
46.试述小组访谈过程中的指导和控制。P174
五、应用题(本题8分)
47.某大学有1000名教师,其中正教授250人,副教授370人,讲师120人,助教60人,教辅200人。请运用分层抽样方式,抽取一个100名教师的样本,并结合实际分层抽样过程论述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P100

B.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04

七、抽样 (风笑天第六章,袁方第七章,纽曼第八章)

总体: 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元素(element):构成总体的最基本单位。

样本: 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即总体的一个子集。

抽样: 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样本的过程。比如,从3000名工人所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200名工人的过程;或者从1000户家庭 构成的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一个由100户家庭构成的样本的过程,都称为抽样。

抽样单位: 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不一定相同。如元素是学生,抽样单位是班级。对比:分析单位即收集信息的基本单位,也称为个体。

抽样框: 又叫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在一次抽样中,抽样框的数目是与抽样单位的层次相对应的。如有三个层次的抽样单位:乡、村、家庭,则

对应的抽样框亦应有三个:全部乡的名单、乡样本中所有村组成的名单、村样本中所有家庭的名单。

参数值: 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总体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比如,某

市待业青年的平均年龄、某厂工人的平均收入等等,它们分别是关于某市待业青年这一总体在年 龄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以及某厂工人这一总体在收入这一变量上的综合描述。需要说明的

是,总体值只有通过对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进行调查或测量才能得到。

统计值: 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随机抽样: 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独立性)。

概率抽样: 就是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即原则进行的抽样,能避免抽样过程中人为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 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组成样本。

系统抽样: 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再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它和简单抽样一样,需要有完整 的抽样框,样本的抽取也是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个体,而无其他中间环节。

分层抽样: 类型抽样,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型和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的样本的方法。

整群抽样: 又称聚类抽样,是指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一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所有个体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 本。它的分群原则是使得群间异质性低,群内异质性高,适用于界质不清的总体。整群抽样的优点在于:①它可以通过转换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②它可节省人财、物力。它的最大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较差。因此与其它抽样方法相比,在样本数相同时,其抽样 误差较大。整群抽样分为等规模整群抽样和不等规模整群抽样,前者总体内所有的群规模都相等,而后者总体内各群大小不一。

多段抽样: 分段抽样或多级抽样,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成几个阶段。

户内抽样: 从抽取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以构成访谈对象的抽样过程。

PPS 抽样: 即“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其原理是以通过阶段性的不等概率抽样(按元素规模大小抽样)来换取最终的、总体的等概率抽样的方法。

过程:1.将各个元素排列起来,写出其规模,即在总体规模中的比例;2.将比例累加起来,根据该累计数写出元素对应的选择号码范围;3.用随即或系统抽样选择号码;4.从上述阶段的样本中进行第二阶段抽样,获取最终的样本。

偶遇抽样: 自然抽样,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或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调查对象的方法。

判断抽样: 立意抽样,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调查对象的方法。即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这种样本

的代表性取决于研究者对总体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能充分发挥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对总体熟悉、分析判断能力较强、研究方法和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时使用。

定额抽样: 配额抽样,是依据那些有可能影响研究变量的各种因素对总体分层,并找出具有各种不同特征的元素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然后依据这种划分以及各类成员的比例去选择符合要求的对象的方法。其前提是要对总体中各种构成的比例有所了解。

雪球抽样: 滚雪球抽样是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当调查总体的个体信息不充分时,常采用这种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抽样最后仍有许多个体无法找到,还有些个体因某些原因被提供者故意漏掉不提,这两者都可能具有某些值得注意的性质,因而可能产生偏误。

空间抽样: 空间抽样是针对一个变动的总体进行抽样的方法,这种总体虽然是变动的,但在空间上是有限的。空间抽样最重要的是要在同一时间对整个总体进行抽样,以防止它的组成经历太大的变化。具体的做法是同时派出若干名经过训练的调查员,排成一排均匀分布在群体的一侧,每个调查者以他面对的人为第一个调查对象。然后按一定的步数间隔穿过聚集的群体,每一间隔停顿下 来时碰到的人均为调查对象。

置信度: 又称为置信水平,指的是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概率,或者说,总体参数值落在样本统计值某一区间的把握性程度。反映的是抽样的可靠性程度。

置信区间: 指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误差范围。它所反映的是抽样

的精确性程度。误差范围越大,精确性程度越低;误差范围越小,精确性程度越高。置信水平与 置信区间通常成正比的关系,置信水平越高则一般所需要的置信区间也就越大。

抽样误差: 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算总体的参数值时总会有偏差,这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它是样本代表性大小的一个标准。抽样误差主要取决于总体的分布方差和抽样规模, 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导致抽样误差的增加或降低。当样本规模增加时,样本统计量的随机波动程度 就会降低,从而使抽样误差也降低。这种偏差就是抽样误差。

八、实验研究 (风笑天第七章,袁方第十二章,纽曼第九章)

实验: 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试验的基本目标是决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其特征是控制情境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匹配: 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在实际中匹配的方法基本上是无用的。

随机指派: 也称作随机化,即完全按照随机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来将实验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它是研究者用来解决实验中两组对象相同性问题的另一种办法。

双盲实验: 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试验的观察人员都是未知的。

准实验法: 就是没有严格的进行指派和严格控制实验刺激的实验方法。它通常不是在纯粹的实验室环境中,而是在研究现场进行,他们常常依据现场的条件和可能性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纯粹的实验设计加以简化。准实验设计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①具有不等同组的仅有后测的设计②有前测和后测的单组设计③仅有后测的单组设计。

时间序列设计:也称趋势研究 ,一般用于研究较长时期内人们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是对相关设计的扩充,它也是一种交互分类设计,不过,它的前测和后测包括多个时点,由此组成一个较长时间序列的观测值,从这些因变量的变化趋势中可以发现自变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过程。

交互作用: 前测和实验刺激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外加的影响。

因子设计: 多因素设计一般又称为因子设计,它是检验多个自变量(或一个自变量的多种取值)对因变量的影响。多因素设计的一种形式是考察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及自变量之间 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影响。它假定外部因素的影响等于零。

拉丁方格设计: 拉丁方格实验是一种多因素设计,但是与因子设计不同,它不是考察多个自变量与因变 量的关系,而是考察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种设计可以引入多个不同自变量,但这些自变量只有一个取值。实验组的数目取决于引入的自变量,有多少个自变量就分派多 少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都依次引入各个自变量,但引入的次序各不相同。

九、调查研究 (风笑天第八章,袁方第八章,纽曼第十章)

调查研究: 称调查,是社会研究中一种最常见的研究方式。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兼顾描述和解释两个目的;信度高;能够迅速地、有效地提供有关某一种总体的丰富的资料和详细的信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特征: 抽取一定规模的随机样本;依靠调查问卷;巨大的量化资料,依赖计算机。

市场调查: 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产品广告的宣传效果等所进行的调查。

民意调查: 也称为舆论调查,即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问卷: 社会调查中涌来收集资料的一种工具,问卷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题表格,其用途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

问卷调查: 利用设计好的问卷对大量样本进行调查以收集数据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社会调查研究方式。

开放式问题: 即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问题。a.开放式问题的优点。包括:第一,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不受什么限制;第二,所得的资料也往往比封闭式问题所得资料丰富生动得多。b.开放式问题的缺点。包括:第一,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就大大限制了调查的范围和对象;第二,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三,开放式问题所得到的资料难于处理,尤其难于定量的处理和分析。

封闭式问题: 即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可能的答案,供回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选择一个作为回答。a.封闭式问题的优点。包括:第一,回答者填写问卷十分方便,对文字表达能力也无特殊的要求;回答者完成问卷十分容易,所需的时间和精力要少得多;

第二,封闭式问题所得的资料十分集中,而且特别便于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B.封闭式问题的缺点。包括:第一,限制了回答者的回答范围和回答方式,所得的资料往往失去了开放式问题所得资料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发性和表现力;第二,回答中的偏误难以发现,从而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相倚问题: 所谓相倚问题就是指在前后两个(或多个)相连的问题中,被调查者是否应当回答后一个(或多个)问题,要由他对前一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来决定。前一个问题作为“过滤性问题”。

自填问卷法: 调查员将问卷表发送或邮寄给被调查者,由其自己阅读和添答,然后由调查员收回或邮寄回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

结构访问法: 调查员依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采取口头询问和交谈的方式,像被调查者了解社会情况、收集有关社会现象资料的方法,可划分为当面访问和电话访问法。它是一种对访问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这种访问的对象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概率抽样。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即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问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为了使这种统一性得到保证,通常采用实现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访问。访问中所有调查员都必须严格按问卷上的问题发问,不能随意对问题作解释,当被调查者表示不明白时,只能重复一边问题或按统一的口径进行解释。通常这种类型的访问都有一份访问指南,其中对问卷中有可能发生误解问题的地方都有说明,这些说明规定了访问者对这些问题解释的口径。

重点访问: 又称集中访问,是指集中于某一经验及其影响的访问,其重点不是对调查对象的重点挑选,而是访问所侧重的内容。重点访问的具体做法是选择一定的情境,并把调查对象安 排到这一预先设置好的情境中去;再对调查对象进行访问,调查他们在情境当中的主观经验,这种主观经验即是重点访问的重点所在。研究者对被访者的回答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而获得信息。

深度访问: 又称临床式访问,是指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最初常用于个案工作的调查、囚犯的调查和精神病人的调 查,其目的是作出临床诊断,挽救罪犯和治疗患有精神及心理疾病的人,后来广泛用于对一般人的个人生活史及有关个人行为、动机、态度等的深入调查中。深度访问与重点访问相似,可以说 是一种半结构式访问,它选取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调查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

客观陈述法: 又称非引导式访问,是指让调查对象对他自己和他周围的社会先作一番考察,再客观地陈述出来,即调查者鼓励调查对象把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以及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客观地加以描述的方法。客观陈述法是一种能让被访问者发表意见的方法,一种能使研 究者直接接触被访人的信念、价值观或动机一类抽象概念的方法。它常用于了解有关个人、组织、团体的客观事实及访问对象的主观态度。

声望偏差: 声望偏差与某个有声望的个人或团体相关联。被访者可能会根据自己对这个人或团体的感觉, 而不是根据那个议题来回答。举例来说,“你赞同总统对科索沃的政策吗?”之类的问题,对于那些听都没 听过科索沃的人来说,将会根据他们对总统的看法来回答。

威胁性题目: 威胁性题目是自我形象与自我保护这个较为广泛主题的一部分。被访者通常会试着把自己较正面的形象呈现给他人。他们可能会因羞愧、不好意思或害怕,而未能提供真实的答案。他们觉得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行为,或独自向他人承认有这些行为是痛苦的。他们或者低报,或者有删节地报告自己希望隐藏或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和态度。另一方面,他们则高报那些正面的行为或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社会遵从性偏差)。

知识性问题: 大多数民众无法正确回答的问题或超出民众记忆范围的问题,比如某些基本的地理问题,或者某些重要的政治问题。知识性问题可能会给被访者带来威胁感,因为当研究者询问被访者对某个议题 或话题是否了解时,被访者不愿意表现出无知的样子。研究者可以使用试测或探测性题目来避免这个问题。

相倚题目: 相倚题目是一个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的题目。这个问题第一部分的答案决定研究者接着将要回答的不同题目。相倚题目筛选出适合回答第二个问题的被访者。有时候,这类题目也被称为过滤 题或跳答题。根据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被访者或访问员依照指示跳到另一个题目或跳过特定的的题目。

标准题目: 不提供“不知道”这个选择,被访者要自动想到。 全过滤题目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相倚题目。先问被访者是否有某个意见,然后再要求那些表示有意见的被访者说明他们的意见。 准过滤题目: 提供了“不知道”这个选项。

游离者: 如果没有列出“没意见”的选项,或是如果直接问他们的话,他们会选择“不知道”的选项。 如果有这个答案的话,或者如果直接问他们的话,他们会说他们没有意见。这种被访者被称为“游离者”,因为他们游离在有答案与不知道之间。文字稍微变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答案,所以研究者用准过滤题目或全过滤题目将他们筛选出来。过滤题目不会消除对不存在议题的答案,但是可以降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近因效应: 被访者更有可能选择研究者所提供的最后一个选项。近因效应指出,最好以连续体的方式给出答案,带有一个中间的答案,或者把中立的立场摆在中间。

用字效应: 1)文献记载最为详尽的、有关于使用禁止与不可以之间差异的讨论,说明了用字差异的问题。这两个词有相同的意义,但是更多的人比较愿意接受不可以做某件事,而不是禁止做某些事。一般而 言,教育程度较低的被访者最容易受到极微小的用字差异的影响。2)某些字眼也会触发情绪反应,带有强 烈负面含义的字眼最好避免使用。3)有时候题目的用字与文字的含义令许多被访者大惑不解。

顺序效应: 研究者关心题目在问卷中的顺序可能会影响被访者的回答。这种顺序效应对以下被访者影响最大:缺乏强烈意见的、教育程度较低的和记忆力较差的老年人。例如,如果题目 1“支持单身女性进 行常规流产”,排在题目 2“已检查出胎儿后流产是可接受的”后面,则赞同题目 1 的人数会增加;如果只 问题目 1,或将题目 1 排在题目 2 前面,就不会有这种结果了。

上下文情境效应: 研究者注意到上下文对调查会产生有力的影响。上下文不仅仅包括一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的影响。它包括访谈者的影响、访谈的设计甚至历史背景。可以做两件事来处理上下文效应。使用漏斗次序来安排题目出现的先后顺序。或者将被访者分成两部分,给其中一半的问卷根据某种序列的安排,给另一半的则根据另一种序列的安排。然后检验结果察看题目的次序是否发挥作用。

整体设计法: 迪尔曼发展整体设计法改善电话与邮寄调查,这个方法分理论和实务两个部分。理论部分是说,调查是个社会互动过程,在这个互动中,被访者以他们期望的收益作为给予给做的交换。当社会成本低、预期的收益超过已知成本时,以及当研究者建立起信任感时,被访者就会合作。实务部分重复了此处有关良好的用字措辞与问卷设计的忠告

C.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哪个版本比较好

本书结合国内外社会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实际,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进行了通俗简明的介绍。在内容安排上,既兼顾到实际研究的逻辑程序,又兼顾到定量及定性研究方式和各种不同的资料收集方法及技术。作者还结合自己近三十年学习、实践、研究、教学的经验,介绍了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参考资料目录如下:
目 录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社会研究基础
第1章导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理论与研究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研究设计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测量与操作化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抽样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篇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
第7章调查研究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实验研究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文献研究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实地研究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篇资料分析与表达
第11章定量资料分析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定性资料分析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撰写研究报告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二部分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中央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
2.中央财经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
3.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
4.中央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方法试题及详解
5.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6.北京科技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7.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8.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学研究方法试题及详解

D. 社会研究方法历年

那开始就会研究方法,历年的这个不是现在才研究的

E. 社会研究方法名词解释--03

四、选题与文献回顾 (风笑天第三章,纽曼第五章)

研究问题: 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回答的问题,与日常生活的“问题”既相似又不同。往往更具体、集中、明确。主要来源: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文献资料等。如生活实践、社会问题、新的社会现象、他人的研究、社会政策的需要等。

研究主题: 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显得更广泛更一般。如:婚姻、家庭、人际关系、社会流动等。

研究问题明确化: 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通常是将主题变为问题。

文献回顾: 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

后设分析: 是研究者在综合回顾或更经常的在方法论回顾中所使用的一项特殊的技术。研究者收集大量研究项目的细节资料,然后对这些信息加以统计分析。

五、研究设计 (风笑天第四章,袁方第五章,纽曼第六章)

研究设计: 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包括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根据研究目的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多数研究是描述解释兼有,只是侧重点不同。

探索性研究: 是一种对所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探索性研究通常采用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其所研究的对象规模通常都比较小。探索性研究的资料结果主要用于“探测”某类现象或问题的基本范围、内容或特征,“提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的可能的途径。

描述性研究: 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其关注的焦点通常不是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分布,而是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其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注意两个方面:①准确性;②概括性。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 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的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得出以数量形式为主的各种结果,并要将这些结果和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

解释性研究; 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说明关系,因而它的理论色彩往往更浓。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深入实地收集经验材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在内容上特别注重研究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在分析方法上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理论性研究: 指那些侧重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主要目标是要增加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理解,增加人们对社会事物的认识。

应用性研究: 侧重于了解、描述和探讨某种现实社会问题或者针对某类具体社会现象的问题。其关注点通常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状况,分析现象或社会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以帮助制定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以及评估社会后果等。

分析单位: 社会研究的研究对象,即研究中将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五种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层次谬误/区群谬误: 它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内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非集群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比如,当一个研究者所收集的是有关某种集群(城市工厂公司)的资料,然后从这些资料中抽出有关个人行为的结论时,他就犯了区群谬误。要避免犯区群谬误这种错误,关键的一点是要保证你做出结论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你运用证据是所使用的分析单位。

简化论: 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如,看重个人成就的个性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忽略了宏观因素)。导致因素:社会研究易获得关于个人的具体资料,而客观的单位运行比较抽象和模糊。避免这两种错误的关键是,保证作结论时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运用证据时使用的分析单位。

横向研究: 横剖研究。指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各种内容的民意测验和全国人口普查。它是社会研究的最常见的形式。主要是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

纵向研究: 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关系。①纵贯研究的类型a.趋势研究; b.同期群研究;c.追踪研究。②纵贯研究的特点a.它能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 b.由于各种变量的时间顺序清楚,因此容易作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纵贯研究的调查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类型的比较。

趋势研究: 趋势研究是指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趋势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实际上,对某一总体的趋势研究,就相当于利用对这一总体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的结果,来分析和探寻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

同期群研究: 同期群研究是纵向研究的一种,同期群研究又称为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是指对

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相同,即每次 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或年代相关。

同组研究: 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与上者的区别在于始终都是同一样本。同组研究主要用来探讨人们的行为、态度或意向的改变模式和变化过程,分析影响这种改变的各种因素。由于同组研究每次进行研究时都使用同一个样本, 但被研究者随时间推移所发生的 各种变化有时是难以预料的。困难是后续的研究难以获得这些样本。

三角校正: 从不同的角度或观点观察事物,他们就能确定它的实际位置,这个过程被称为三角校正。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测量的三角校正,即研究者对同一现象进行多重测量;②观察者的三角校正,即多个观察者或研究者则会增添多个视角、个人背景和社会特征;③理论的三角校正,即使用多种理论视角去构思研究方案和解释数据;④方法的三角校正,即混合定性和定量类型的研究和数据

双重负载假设: 把两个独立的关系置于一个关系之中,这类假设表明研究者思路不清、制造混淆。研究者应该避免使用它。例如,地区贫困与青少年人口高度集中会导致盗窃。

同义反复: 是一种循环论证,它发生在某人好像是在说一些新的东西,但实际上却是在重复已说过的话,或叙述某些“就定义来说是正确”的话。同义反复无法接受经验证据的检验。例如某人是保守主义者,因为他相信应该减少政府的管制,但这些态度并不是造成某人是保守主义的原因。

目的论: 源于最终的目的和目标,它有多种形式,一件由上帝或神发起的事件,预先决定着它一定会发生。目的论无法被经验所验证,它违背因果论的暂时性时间顺序要求,并且缺少一个真实的自变量,因为“引发因素”极其不明确。很多人将目的论与目标动机相混淆,首先一个人的意识状态可以做经验上的测量,其次意识状态目前是存在的,最后意识状态可以与将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进行比较。

虚假相关: 意味着变量之间的关系是错误的,是种幻觉。虚假相关发生在两个变量之间有关联,但不是因果关联之时,因为实际上尚有未被察觉的第三个因素,可能才是造成这个关系的真正原因。/第三个变量同时是看似明显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原因,它能为观察到的关联做出解释。以因果关系的条件来说,未被察觉的第三个因素代表一个更强有力的解释。例如,头发长短与电视节目,隐藏变量(性别)。

六、测量 (风笑天第五章,袁方第六十章,纽曼第七章)

测量: 是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具体地说,测量是指根据一

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研究变量)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定类测量: 也称为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测量层次最低。本质是一种分类体系,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数学特征是(不)等于。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如性别:男、女。

定序测量: 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其取值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数学特征是大于和小于。具有区分类别的对称性和不等于的非对称性及传递性。如城市规模: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定距测量: 等距测量或区间测量,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其结果可以相互进行加减运算。比如温度的测量。

定比测量: 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具有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绝对的零点,其数据可以加减或乘除运算。如出生率。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非中介性质的零点的存在,是定比与定距测量的唯一区别。

概念: 是对现象的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概念是构造理论的砖石,它是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概念是客观世界与主观思维相互作用的产物。概念 可分为实体概念和非实体概念。实体概念是指可直接观察到的物体、事物或现象;非实体概念则是无法直接观察的概念。

变量: 是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就是包括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变量是概念的

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转换来的。变量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状态或属性,它反映了概念的可变动性,它说明了现象在规模、重量、密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或现象在程

度差异上的变化方式。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上可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指标: 指表示一个概念或变量含义的一组可观察的事物,称为这一概念或变量的一组指标。指标是反映社会现象变异特征的范畴。是对社会范畴的变异方面的规定性加以具体化。它把现象的质的方面与量的方面密切的结合起来,以便精细描述社会现象的某一特征。

操作化: 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是社会研究过程中最困难、最关键的步骤之一。

具体化: 从抽象下降到经验层次,使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的事物。1.概念的形成,对抽象的概念加以精确化;2.概念的界定,包括降低概念所指内容的维度、基本单元的分类、给出概念的描述性定义;3.选择测量指标,即对概念的具体度量方案;4.编制综合指标。

指数: 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是由一组有关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同意或不同意的意见,然后按照某种标准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起来,就得到了该回答者对这一事物态度的量化结果。

量表: 用于测量人们的态度、看法、意见、性格等内容的一种量化工具。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按照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程度。

总加量表: 由一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构成,回答者分别对这些陈述发表意见,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并进行计分。然后将回答者在全部陈述上的得分加在一起,就得到了他的态度得分。

李克特量表: 总加量表的特殊形式。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李克特在原有的总价量表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里克特量表也有一组对事物的态度或看法的陈述组成,但与总加量表不同的是,回答者对这些陈述的回答被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知道、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类,或者“赞成、比较赞成、无所谓、比较反对、反对”五类。由于答案类型的增多,人们在态度上的差别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来。

社会距离量表: 鲍格达斯量表,又称社会距离量表。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鲍格达斯于1925年创用的。定量测量人们相互心理距离、相互关系的程度或人们对某一群体所持的态度及所保持的距离的量化工具。由在内容上具有某种趋强的逻辑结构的一系列陈述构成,不同陈述代表人们在态度上的不同程度。

语义差异量表: 用于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由处于两端的两组意义相反的形容词构成,研究者通过对被调查者在适当位置标下的记号所代表的分数,来研究人们对某一概念的看法或态度,或进行个人或团体间的比较分析。用于文化比较分析、个人与群体的差异,人们对环境和事物的态度等的研究。

社会计量法: 社会计量法又称社会交往计量,是“评量某一群体、组织中的人际吸引或拒斥关系的工具”,或更进一步说是“用以决定个人在群体与组织中被接受的程度,发现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现存关系,并揭示组织本身的结构特征的工具。”社会计量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等人1930年所 创用的,主要用于小整群体的人际关系与群体结构的研究。

信度: 即可靠性,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测量结果能否稳定的测量所测得事物或变量。包括: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再测信度: 不同的时间对同一对象采取同一种测量,根据两次测量结果计算相关系数,此相关系数即为再测效度。这种信度能表示两次调查结果有无变动,反映了测量的稳定程度,故又称作 稳定系数 。使用这种方法时,两次测量所采用的方法、所使用的工具是完全一样的。再测信度的缺点是容易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即在前后两次测量之间的某些事件、活动的影响,会导致后一次测量的结果客观上发生改变,使两次结果的相关系数不能很好地反映两次测量的实际情况。

复本信度: 复本是相对于原本而言的,它是原本的复制品。对一项调查的问题,让被调查者接受问卷测量,并同时接受这份问卷的复本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其相关系数,就得到复本信度。使用复本求取信度可以避免重测信度的缺点,但使用的复本必须是真正的复本,即在题数、形式、内容、难度及鉴别度等方面都与原本一致,仅在问法与用词方面与原本不同。复本调查可连续或相距一段时间进行,连续实施的复本信度又称等值系数,相距一段时间实施的复本信度又称稳定与等值系数。

折半信度: 折半法是将调查来的结果,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记分,再根据各个人的这两部分的总分,计算其相关系数,就得到折半信度。它可检查出问卷或量表中所询问的各项问题是否都针对同样的研究内容。

评分者信度: 检查评分者信度,可计算一个评分者的一组评分与另一个评分者的同一组评分的相关系数。

若信度低,则说明测量工具不标准,不客观,且易于受评分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减少这种影响的方法是删除极端的评分或评分者,由多人评分并计算平均值。

效度: 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是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即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含义是内容性质与程度重合的统一。

表面(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又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是指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 和逻辑相符性。也可以说是指测量所选择的项目是否“看起来”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检查内容效度即检查由概念到指标的经验推演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效。对此只能凭借人们的主观判断和共同定义,因为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是因人而异的,但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以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概念定义为标准。

准则效度; 实用效度或预测效度,指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以原有的方式或指标为准则,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相比,将二者的相关系数来反映测量工具和手段的效度。准则效度三种形式:预测效度,共变效度,实用效度。

结构效度: 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涉及一个理论的关系结构中其他概念或变量的测量。比如两种具有一致方向的变量,是否在测量的结果中表现出一致的方向性。

预测效度: 预测效度是指效标或准则依据将来实际发生的情况建立的准则效度。预测效度是将已经得到的测量结果与未来实际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以检查两者的一致性。例如,设计一种预测学

生学习成绩的量表或测验,用它来测量学生毕业时的学习成绩。如果在学生毕业时,实际的学习成绩确实与预测值相一致,那么这一量表或测验就具有预测效度。

共变效度: 如果效标识于某种测量方式同时被证明为有效的,则称之为 共变效度 。共变效度是用来判断其他的测量工具是否可以取代作为效标的测量工具。

实用效度: 如果效标是以实际经验判断为准的,则称为 实用效度 。实用效度通常用来检查测量工具的实际效果。由于对某些现象的测量过去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只能依据实际经验来检验测量工具的有效性。

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测量都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对具体的调查对象所作的观测。如果在一项具体研究中,对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建构效度的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的话,就可以认为这一研究具有 内在效度 ,它的资料和结论可以有效的解答所研究的问题。可以说, 内在效度 是指一项研究的资料和结论的有效性。而 外在效度 是指这种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对外在效度的检查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特殊性,以及研究时间、地点、情境和研究内容的普遍意义。

F. 中山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中山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G.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来源《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

目录

第一编 社会研究基础

第一章 讨论

第一节 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

第三节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第四节 研究的过程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

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研究问题及其来源

第二节 选题的标准

第三节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第四节 文献回顾

第四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性质

第三节 研究方式

第四节 分析单位

第五节 时间维度

第六节 研究计划书

第二编 定量研究方式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

第六章 抽样

第一节 抽样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 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

第三节 概率抽样方法

第四节 户内抽样与PPS抽样

第五节 非概率抽样方法

第六节 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

第七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的概念与逻辑

第二节 实验的程序与类型

第三节 基本实验设计

第四节 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第八章 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研究及其应用领域

第二节 问卷设计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

第四节 调查的组织与实施

第五节 调查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第九章 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

第一节 文献与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

第二节 内容分析

第三节 二次分析

第四节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第五节 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的特点

第十章 定量资料分析

第一节 资料的整理与录入

第二节 单变量统计分析

第三节 双变量统计分析

第四节 多变量统计分析

第十一章 定量研究的结果表达

第一节 研究报告的类型及撰写步骤

第二节 导言

第三节 方法

第四节 结果

第五节 结论

第六节 小结、摘要、参考文献及附录

第七节 撰写定量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编 定性研究方式

第十二章 定性研究概述

第一节 定性研究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定性研究的类型

第三节 定性研究的本质特征

第四节 定性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第五节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

第六节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第十三章 实地研究

第一节 实地研究及其类型

第二节 实地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 观察法

第四节 无结构访谈法

第五节 实地研究的特点及应用

第十四章 定性资料分析

第一节 定性资料及其分析

第二节 定性资料分析的若干性质

第三节 定性资料的整理

第四节 定性质量分析的过程与方法

第十五章 定性研究的结果表达

第一节 定性研究报告与定量研究报告的比较

第二节 写作程序与方法的建议

第三节 定性研究报告各部分的写作

第四节 定性研究报告的几个例子

H. 2014年4月自学考试试题:社会研究方法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研伏笑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指社会研究的
A.具体方法
B.研究方式
C.具体技术
D.方法论

2.社会研究有不同的时间跨度,对存在于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社会现象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属于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趋势研究
D.同期群研究

3.要了解全国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研究者只需从中抽取几千人进行调查就可以了。这种调查方式是
A.抽取调查
B.抽样调查
C.个案调查
D.蹲点调查

4.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是
A.理论性研究
B.探索性研究
C.描述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填补空白”的研究项目,符合选题的
A.可行性标准
B.新颖性标准
C.政治性标准
D.重要性标准

6.完全由研究者自己选定研究题目,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影响,这种选题方式是
A.上级指定选题
B.委托研究机构选题
C.学术界搏碧选题
D.纯自主选题

7.在研究设计阶段,研究者确定研究对象时首先要确定
A.调查对象
B.分析单位
C.研究方式
D.统计方式

8.通过部分调查对象的结果去推论总体的情况,这是社会科学研究逻辑中的
A.抽样一推论原则
B.演绎推理原则
C.统计性原则
D.经验归纳原则

9.可以比较精确地反映各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并有助于精确的定量分析,这种理
论模型的表达方式是
A.变量结构图示法
B.图式法
C.公式法
D.列表法

10.有待于经验验证的理论雏形是
A.理论检验
B.理论模型
C.理论推演
D.理论假设

11.根据已有研究对象的介绍,不断辨识和找出其他研究对象的累积抽样方法是
A.方便抽样
B.配额抽样
C.判断抽样
D.雪球抽样

12.在某县进行农户生活水平抽样调查,先抽取若干乡组成乡样本,再从乡样本中抽取若干村组成村样本,最后从村样缺银含本中抽取若干农户。这时,初级抽样单元是
A.县
B.乡
C.村
D.农户

13.建立指数的第一步是
A.选取符合标准的指标
B.指标加权
C.处理缺失值
D.建立量表

14.测量在多大程度上涵盖了被测量概念的全部内涵,是指
A.表面效度
B.内容效度
C.预测效度
D.同时效度

15.用磅秤称女儿的体重,决不会因为爸爸力气大,女儿就轻些,妈妈力气小,女儿就变重了。这说明
A.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观更敏感
B.测量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C.一定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
D.测量能帮助人们观察到非物理世界的存在

16.在关联式问题中,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是否继续回答后面的问题,通常把后续问题称为
A.过滤性问题
B.相倚性问题
C.二项选择式问题
D.矩阵式问题

17.每次小组访谈后都应及时做好各项遗留工作,下列属于“做好访谈后的工作”的是
A.当场做好访谈记录
B.进一步查证事实
C.创造良好的访谈气氛
D.协调被调查者之间的关系

18.了解带有个人性和隐私性的问题,采取
A.座谈法
B.集体访谈法
C.个别访谈法
D.小组访谈法

19.下列属于访谈员应具备的特殊条件的是
A.语言与社会背景
B.诚实与精确
C.兴趣与能力
D.勤奋负责

20.对整个观察进程的预先安排,是指
A.明确观察目的
B.制定观察方案
C.进行理论准备
D.进行观察的物质准备

21.划分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的依据是
A.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情境与条件的控制程度
B.根据观察过程的控制程度
C.根据观察内容的标准化程度
D.根据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22.关于观察的信度和效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认为观察法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大的效度
B.观察法通常被认为比其他方法的效度低
C.观察法通常有较高的信度
D.稳定系数可以说明观察的效度

23.文献研究的优点是
A.可以控制文献内容
B.容易数量化
C.资料间难以对比
D.适合做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24.二手资料分析的缺点是
A.费时
B.费用较高
C.费力
D.研究结果受资料真实性的影响

25.美国社会学家多恩伯切和希克曼所做的“消费品广告的他人导向”研究,属于
A.现场实验法
B.参与观察法
C.内容分析法
D.问卷调查法

26.在收集资料后,集中时间审查资料被称为
A.实地审核
B.收集审核
C.多次审核
D.系统审核

27.在研究我国学生群体时,只讲中学生、大学生这两类,所违反的选择分类标志的原则是
A.从所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选择标志的原则
B.从研究目的出发选择标志的原则
C.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选择标志的原则
D.坚持穷尽性和互斥性的原则

28.专题性研究报告的特点是
A.专题性研究报告涉及到研究对象各方面的状况
B.读者能通过报告对研究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C.专题性研究报告一般是篇幅很长的描述性研究
D.专题性研究报告要求做深入的、有针对性的分析

29.研究报告的“灵魂”是指
A.报告的正文
B.报告的提纲
C.报告的主题
D.报告的材料

30.研究报告中要尽力避免的表达方式是
A.作者发现……
B.我们发现……
C.数据显示……
D.统计表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关于社会研究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社会研究内容是社会研究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
B.每项社会研究都有相同的内容
C.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可分为现状调查、因果分析两个层次
D.确定研究内容首先要按照研究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收集的信息
E.各个社会研究项目内容方面的广度有大有小

32.下列属于纵向研究的有
A.趋势研究
B.民意测验
C.同期群研究
D.市场调查
E.同组研究

33.选题的客观标准包括
A.重要性
B.新颖性
C.可行性
D.研究者的特点
E.研究者的价值取向

34.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具有的重要特点包括
A.必然性特点
B.概率性特点
C.可直接观察和测量
D.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
E.变量之间的变化朝着相同方向

35.关于配额抽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配额抽样首先要确定配额比例
B.配额抽样的逻辑是通过样本配额,使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完全一致
C.配额抽样属于非概率抽样
D.配额抽样要求必须掌握总体的最新资料,但这并不容易做到
E.配额抽样和分层抽样本质上相同

36.关于问卷设计的提问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尽量避免设计某种情境进行提问
B.可引用官方观点来引导被调查者回答问题
C.避免询问被调查者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D.应当使用第一人称提问
E.提问要使被调查者有能力回答

37.一份规范的问卷大体上包括
A.结束语
B.问题
C.统计方法
D.封面
E.问卷试用程序

38.访谈法的调查方式包括
A.通过信件进行的交流
B.借助于电话进行的交谈
C.面对面的直接交谈
D.通过翻译进行的面对面交谈
E.通过邮寄问卷进行的调查

39.可以用于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文献有
A.各类统计年鉴
B.政府的统计快报
C.联合国的统计报告
D.商务部公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
E.盖洛普公司公布的民意测验报告

40.学术性研究报告的导言包括的内容有
A.说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意义
B.文献综述
C.分析研究结果
D.介绍研究目标和假设
E.重要概念的界定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集合概念的内涵与特点。
42.简述定量研究的优点。
43.简述社会研究中测量的层次。
44.检查用观察法获得的资料时,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5.结合材料,论述实验法的缺点。
美国学者齐默巴多的一项课题是研究监狱警察滥用权力的问题。究竟是那些粗鲁、冷酷无情的人被拉来当了狱警,还是监狱社会环境助长了暴力行为?为找到答案,齐默巴多在斯坦福大学的地下室仿建了一座监狱,并在年轻人中征集实验者。70多人申请了这项每天报酬15美元的工作。齐默巴多用心理测验和体能测验挑选了24个看起来心理稳定和正常的学生参加实验,他们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中产阶级家庭。这些学生被随机指定为“犯人”或“狱警”这两个角色中的一个。那些被“选”作犯人的学生真的由当地警察逮捕并带到这个地下室监狱,关在一个3人一间的囚室里,并被告知要关两个星期之久。但实验没有持续两周,到第六天这个假监狱就被关闭了。因为研究者对他们的实验所引起的行为感到很担心:被选为“狱警”的学生真的扮演起了典型狱警的角色,像对待牲口一样对待“囚犯”,以非人手段取乐。同时,“囚犯们”也很快地适应了囚犯角色,想到的是如何逃生和避免惩罚。
46.结合实际,论述离中量数的意义与作用。
五、应用题(本题8分)
47.某城市有居民400万人,分属1000个居委会。研究者打算从中抽取部分居民进行调查。请你帮助该研究者设计一个抽样方案,并说明抽样方案的具体内容。

I. 考虑18考研,本科学管理的!想了解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它的研究生好考吗考哪些

在广东中山大学的行政管理比暨大排名要好些!但暨南大学是211学校也是不错的!考暨南大学行政管理的研究生还是有难度的!可以去了解这几年它的招生和分数!下面分享下暨南大学行政管理的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及导师

01(全日制)行政学理论与方法论

导师:白锐 李丹阳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7公共管理学

④829社会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综合

①西方行政学说史

②政治学

02(全日制)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

导师:

胡辉华 胡涤非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7公共管理学

④829社会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综合

03(全日制)电子政务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导师:

李伟权 颜昌武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7公共管理学

④829社会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综合

04(全日制)政府绩效评估

导师:

蔡立辉 杨君

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7公共管理学

④829社会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综合

参考书:

初试参考书目

《2018暨南大学717公共管理学考研专业课复习全书》(含真题与答案解析)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王乐夫 蔡立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 风笑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风笑天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报录比: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望采纳哈!加油!

阅读全文

与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真题及答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智能流量计校验的方法及步骤 浏览:519
稚优泉666涂唇釉的正确方法 浏览:533
日本超市黄瓜的腌制方法及步骤 浏览:587
手工焊有哪些焊接方法 浏览:904
电脑主机组装方法 浏览:289
种梨怎么种植方法 浏览:657
记乐谱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114
莲子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59
更改打印机时间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60
兰花红夫人的种植方法 浏览:430
少年白癜风采用哪些方法治疗 浏览:759
大力马线的编织方法视频 浏览:788
画幅的正确方法视频 浏览:86
水电布线教学方法 浏览:797
动画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计划 浏览:850
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方法及优缺点 浏览:975
把花朵比作眼睛是什么修辞方法 浏览:769
教室强电分组最佳方法 浏览:931
校园节能减排研究方法 浏览:154
科学的跑步训练方法 浏览: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