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判断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有什么试验方法
金属性:
1.与水或猜竖酸反应剧烈程度
2.氢氧化物碱性
3.置换辨别等
非金属性:
1.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
2.氢化物稳定性
3.高价昌困非金属水化物酸耐兆念性
4.置换
‘贰’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常用的四种实验方法
1、单质与氢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容易,非氏返金属性强)
2、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稳定性简核胡强,非金属性强)
3、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强,非金属性强)
4、相互之间的置换反应(强置换弱)拦拦
‘叁’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常用的四种实验方法
(1)根据周期表判断: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向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2)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判断:若该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如酸性:hclo4
(最强酸)>h2so4
(强酸)>h3po4
(中强酸)>h4sio4(弱酸),则非金属性:cl
>
s
>
p
>
si
(3)根据单质跟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程度判断:若容易生成气态氢化物,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4)根据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若氢化物越稳定,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5)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6)根据和同一种金属反应的产物不同:如,
氯气和铁反应,能够生成氯化铁,3cl2+2fe=2fecl3,即,氯气可以把铁氧化成+3价的
但是,如果是s和铁反应,只能生成fes,也就是说s只能把铁氧化成+2价的
所以,非金属性:cl2>s
‘肆’ 非金属单质的化学通性
(1)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是不透明固体(除汞外)
(2)大多数金属呈
银白色
,有金属光泽
(3)大多数金属具有
延展性
,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4)大多数金属可以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还能酸、部分盐等物质反应,在反应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显示还原性。
金属钠与水反应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并同时生成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热,使金属钠熔化,还使它在水面上着火燃烧。金属+非金属--无氧
盐酸
金升衡世属+
氧气
--金属氧化物
较活泼的金属+酸--盐拦早+氢气
较吵肢活泼的金属+较不活泼的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的金属+较活泼的金属盐溶液
较活泼的金属+水--氢气+碱(或氧化物)
‘伍’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都有哪些啊
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
1、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而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
2、根据元素原子的氧化性比较。一般来说,元素原子氧化性越强,其非芹散金属性越强;
3、根据单质和水生成酸的反应程度比较。反应越剧烈的非金属性越强;
4、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比较。一般来说,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5、根据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比较。一般来说,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6、根据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腊茄。一般来说,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7、根据和氢气化合的难易嫌局氏程度比较。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陆’ 非金属单质的化学通性
1.与金属反应:生成无氧酸盐或其他AB型化合物
S+2Na==Na2S(爆炸)
Cl2+Na=点燃=NaCl(剧烈燃烧)
F2+2K===2KF(常温下激烈燃烧)
O2+Cu==加热==CuO
注意:并不是任意一个非金属都能和任意一个金属反应,
这里要求雹胡它们至友森少其中之一要活泼些。
比如:金属Au就不能和O2反应,因为Au很不活泼(真金不怕火炼)。
而Au在微热的条件下就能在F2中燃烧生成AuF3。
2.与H2反应:除了B等少数非金属不与H2化合
F2+H2=暗处=2HF(爆炸)
Cl2+H2==光照==2HCl(爆炸)
Br2+H2==500度==2HBr(反应较慢)
I2+H2==加热,催化剂==2HI(可逆反应)
O2+2H2==点燃==2H2O(激烈燃烧或爆炸)
O3+3H2===零下78度===3H2O(爆炸)
S+H2==300度==H2S(较顺利,但H2S会同时少量分解)
C+2H2==高温==CH4(反应困难)
Si+2H2==高温==SiH4(相当困难)
2P+3H2==高温===2PH3(反应困难,可逆)
3.某些很活泼的非金属还会和别的非金属反应源告拦:如O2,F2,Cl2,S等,这几个非金属单质的的电离能力很强,会和得到别的非金属失去的电子而使之氧化,从而显负价。
O2+S==点燃==SO2(O显负-2价)
Cl2+S==加热==SCl2(Cl显-1价)
F2+S===SF6(F显-1价)
5S+2P==加热==P2S5(S显-1价)
总之的电子能力强的显负价,失电子能力强的显正价!
4.除O2外的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可以和碱反应:
2F2+2NaOH(2%)===2NaF+OF2+H2O
Cl2+2NaOH==NaCl+NaClO+H2O
3Br2+6KOH==5KBr+KBrO3+3H2O
3S+6NaOH=加热=2Na2S+Na2SO3+3H20
Si+2NaOH+H2O=加热=Na2SiO3+2H2
‘柒’ 非金属物质的通性
非金属单质的通性
1.概述
(1) 位置及其原子结构
位置: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把6种稀有气体除外,一般所指的非金属元素就只有16种.
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原子半径较小,化学反应中容易结合电子,显示负化合价.
(2) 单质的晶体类型
分子晶体:H2、X2、O2、O3、S8、N2、P4、稀有气体.
原子晶体:金刚石、Si、B.
(3) 单质的同素异形体
氧族、卤族及氮没有同素异形体.
由同种原子组成的晶体,晶格不同,形成不同的单质.如金刚石和石墨.
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其原子个数不同,形成不同的单质.如O2、O3.
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其晶格不同,原子个数也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单质.如白磷和红磷.
2.单质的物理性质
(1) 常温常压下非金属单质的状态
属于分子晶体的,在同类单质中分子正御樱量较小(范氏力较小)为气态(F2、Cl2、O2、N2、H2),较大的为液态(Br2),固态(S、P、I2).
属于原子晶体的是固态(金刚石、硅、硼).
(2) 单质的熔、沸点
属于分子晶体的由于分子间力较小,故熔、沸点较低.具有相似结构的同类晶体中,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其熔、沸点较高.
属于原子晶体的由于共价键的键能大,牢固,所以熔点很高,如金刚石,硬度大.
(3) 水溶性
氟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F和O2;氯能溶于水(歧化反应),难溶于饱和食盐拆贺水;其它单质的水溶性都很小.
(4) 非金属单质呈固态时有热脆性,可能透明或半透明.
比重较小,无金属光泽((石墨例外).导电、导热性差.
3.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1) 化学惰性:稀有气体;
强氧化性:F2、Cl2、Br2、O2;
以还原性为主:H2、C、Si、B、P、As.
(2) 典型的非金属较易跟金属化合,一般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得电子,呈负价.
(3) 典型的非金属能跟氢气以极性共价键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ⅣA—ⅦA),共用电子对偏向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4) 不同非金属间通过极性键形成化合物,共用电子对偏向吸电子能力强的非金属.
(5)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其对应的水化物是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其元素的非金属性也越强.
具体化学性质是:
(1) 与金属反应
绝大多数非金属能与金属直接化合生成盐、氧化举丛物、氮化物和碳化物.反应的难易是:强强易,弱弱难.典型的金属与典型的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化合物.
2Na+Cl2=2NaCl
3Fe+2O2 →Fe3O4
3Mg+N2→Mg3N2
金属活动顺序表里的金属都能与F2、Cl2反应,除Ag、Pt、Au外都能与Br2、I2反应,除Pt、Au外都能与S反应,以上均生成无氧酸盐.
注意:2Na+S=Na2S,Hg+S=HgS较易.
(2) 与非金属反应
① 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以极性键形成气态氢化物,水是液态).反应的难易是:强易弱难,强稳定.
即使在温度
H2+Cl2→2HCl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大多具有还原性,其规律是:强者弱.
② 与O2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除NO、CO外,皆为成盐氧化物.反应规律是强难弱易,卤素不与氧气直接化合,具有强还原性的非金属与氧气反应容易.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其最高氧化物中除CO2为气体外,其余皆为固体.
S+O2=2SO2 4P+5O2=2P2O5
非金属单质形成氧化物的由易到难的程度:P、S、C、Si、N、I、Br、Cl.
40℃左右白磷燃烧,300℃左右煤(C)着火.C、Si可在空气中烧尽,N2在2000℃左右才和氧气化合.I2、Br2、Cl2不与氧气直接化合.
③ 与其它非金属反应
2P+3Cl2=2PCl3
2P+5Cl2=2PCl5
Si+2F2=SiF4
C+2S→CS2
(3) 与水反应
2F2+2H2O=4HF+O2(置换)
Cl2+H2O=HCl+HClO(Br2、I2相同)(歧化)
C+H2O(g)→CO+H2 (水煤气)
(4) 与碱溶液反应
X2+2NaOH(稀)=NaX+NaXO+H2O(注意:F2例外)
3X2+6NaOH(浓)=5NaX+NaXO3+3H2O(注意:F2例外)
3S+6KOH(浓)=2K2S+K2SO3+3H2O
Si+2NaOH+H2O=Na2SiO3+2H2
P4+3NaOH+3H2O→3NaH2PO2+PH3
(5) 与氧化性酸反应
不太活泼的非金属C、S、P、I2等具有较强还原性,可被硝酸和浓硫酸等强氧化性酸氧化.
C+2H2SO4(浓)→CO2+2SO2+2H2O
C+4HNO3(浓)→CO2+4NO2+2H2O
S+2H2SO4(浓)→3S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3P(白磷)+5HNO3(稀)+2H2O=3H3PO4+5NO
I2+10HNO3(浓)=2HIO3+10 NO2+4H2O
(6) 与氧化物反应
①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与具有氧化性的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2CuO→CO2↑+2Cu
C+FeO→CO↑+Fe
Si+2FeO→SiO2+2Fe
H2+CuOH2→O↑+Cu
Na2O+O2=Na2O2
②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H2O→CO+H2
2C+SiO2 →2CO↑+Si
3C+SiO2→2CO↑+SiC
2F2+2H2O=4HF+O2
C+CO2→2CO
2SO2+O2=2SO3
2NO+O2=2NO2
(7) 与无氧化酸及无氧酸盐反应
按非金属的活动顺序发生置换反应(强代弱).
2NaBr+Cl2=2NaCl+Br2
Br 2+2NaI=2NaBr+I2
Cl2+Na2S=2NaCl+S¯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4.非金属单质的制备方法
(1) 氧化阴离子法
电解法(可制取Cl2、F2、O2等)
2NaCl→2Na+Cl2
(电解KHF2,Cu作容器、阴极,石墨作阳极,2KHF2 2KF+H2+F2)
用强氧化剂氧化
2KMnO4(浓)+16HCl(浓) 2KCl+2MnCl2+Cl2+8H2O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2NaI+Cl2=2NaCl+I2 H2S+Br2=2HBr+S¯
(2) 氧化负价原子(热分解法)
2KMnO4→KMnO4+MnO2+O2
2H2S+O2(不足)→2S+2H2O
CH4+O2→(不足)C+2H2O
(3) 还原正价元素:用强还原剂将不太活泼的非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这种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SiCl4+2H2→Si+4HCl
B2O3+3H2→2B+3H2O
P2O5+C→2P+5CO
2C+SiO2→2CO↑+Si
2Mg+SiO2→2MgO+Si
Zn+2HCl=ZnCl2+H2
其它:
NH4Cl+NaNO2→NaCl+2H2O+N2
+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P+5HNO3(浓)→H3PO4+5NO2+H2O
3P(白磷)+5HNO3(稀)+2H2O=3H3PO4+5NO
I2+10HNO3(浓)=2HIO3+10 NO2+4H2O
(6) 与氧化物反应
①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还原性的非金属与具有氧化性的金属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2CuO→CO2↑+2Cu
C+FeO→CO↑+Fe
Si+2FeO→SiO2+2Fe
H2+CuOH2→O↑+Cu
Na2O+O2=Na2O2
②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H2O→CO+H2
2C+SiO2 →2CO↑+Si
3C+SiO2→2CO↑+SiC
2F2+2H2O=4HF+O2
C+CO2→2CO
2SO2+O2=2SO3
2NO+O2=2NO2
(7) 与无氧化酸及无氧酸盐反应
按非金属的活动顺序发生置换反应(强代弱).
2NaBr+Cl2=2NaCl+Br2
Br 2+2NaI=2NaBr+I2
Cl2+Na2S=2NaCl+S¯
2H2S+O2=2H2O+2S
2H2S+3O2→2H2O+2SO2
4.非金属单质的制备方法
(1) 氧化阴离子法
电解法(可制取Cl2、F2、O2等)
2NaCl→2Na+Cl2
(电解KHF2,Cu作容器、阴极,石墨作阳极,2KHF2 2KF+H2+F2)
用强氧化剂氧化
2KMnO4(浓)+16HCl(浓) 2KCl+2MnCl2+Cl2+8H2O
4HCl(浓)+MnO2 MnCl2+Cl2+2H2O
2NaI+Cl2=2NaCl+I2 H2S+Br2=2HBr+S¯
(2) 氧化负价原子(热分解法)
2KMnO4→KMnO4+MnO2+O2
2H2S+O2(不足)→2S+2H2O
CH4+O2→(不足)C+2H2O
(3) 还原正价元素:用强还原剂将不太活泼的非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这种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
SiCl4+2H2→Si+4HCl
B2O3+3H2→2B+3H2O
P2O5+C→2P+5CO
2C+SiO2→2CO↑+Si
2Mg+SiO2→2MgO+Si
Zn+2HCl=ZnCl2+H2
其它:
NH4Cl+NaNO2→NaCl+2H2O+N2
‘捌’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方法,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接触到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方面的知识,相信大家不知道如何判断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今天为大家分享几个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方法。
一、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进行判断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周期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Fr,天然存在的最活泼的金属是Cs;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
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周期表左边为活泼的金属元素,右边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中间的第VIA、VA族则是从非金属元素过渡到金属元素的完整的族,它们的同族相似性甚少,但具有十分明显的递变性。
二、根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
金属性强弱判断原则
1、由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转换出氢的难易程度判断,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最高价氢氧化物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按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4、由单质的还原性判断。或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原则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单质和水生成酸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1、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Na Mg Al Zn Fe。。。。。。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
需说明的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 Sn 和 Pb,金属活动性 Sn﹥Pb,元素的金属性是 Sn﹤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
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 Na﹥Mg﹥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 1 中所述,Sn 和 Pb 同属 Ⅳ 主族,Sn 在 Pb 的上方,所以金属性 Sn﹥Pb。
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
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如:Fe+Cu2+===Fe2++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这里需说明的是 Fe 对应的为 Fe2+,如:Zn+Fe2+===Zn2++Fe 说明金春祥属性 Zn﹥Fe,但 Cu+2Fe3+===Cu2++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 Cu﹥Fe,而实为 Fe﹥Cu。
4、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
某元素扒喊搏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
如 Na 与冷水剧烈反应,Mg 与热水缓慢反应,而 Al 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 Na﹥Mg﹥Al;再如:Na、Fe、Cu 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Mg﹥Al。
5、根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
如从 NaOH 为强碱,Mg(OH)2 为中强碱,Al(OH)3 为两性氢氧化物可得知金属性:Na﹥Mg﹥Al。
6、根据组成原电池时两电极情况判断
通常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性较强。如 Zn 和 Cu 比较时,把 Zn 和 Cu 用导线连接后渗歼放入稀硫酸中,发现铜片上有气泡,说明锌为负极,故金属性 Zn﹥Cu。但也应注意此方法判断中的特殊情况,如铝和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冷浓硝酸中,因铝钝化,铜为负极,但金属性却为 Al﹥Cu。
7、根据金属阳离子氧化性强弱判断
一般来说对主族元素而言最高价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即对应金属性越强。
8、根据在电解过程中的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判断
放电顺序:Ag+>Hg2+>Cu2+>Pb2+>Sn2+>Fe2+>Zn2+>Al3+>Mg2+>Na+>Ca2+>K+
在电解过程中一般先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金属的金属性比后得到电子的金属阳离子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弱,即位置越靠前的对应金属的金属性越弱。如含有 Cu2 + 和 Fe2 + 的溶液电解时 Cu2 + 先得电子,所以金属性 Fe﹥Cu。其实这一方法同 7 本质上是一样的。
9、根据金属失电子时吸收能量多少判断
元素原子或离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必然伴随有能量变化,就金属元素原子失电子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失电子越容易,吸收的能量越少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难,吸收的能量越多,金属性越弱。如两金属原子 X、Y,当它们分别失去一个电子后,都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 X 吸收的能量大于 Y,故金属性 Y>X。
‘玖’ 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有哪些
比较方法如下:
一、从元素原子结构判断:
1、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其实质是比较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越不易得到电子,非金属性越弱。
二、从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判断:
1、单质越易跟氢气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其兄老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羡枝升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其非金属性越强。如硫酸的酸性强于磷酸,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磷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4、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如硫离子的还原性比氯离子强,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9)研究非金属的通性用什么方法扩展阅读
常见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反例:氮原子氧化性弱于氯原子)
2、由单质和水生成酸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反例:甲烷比氨稳定)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反例:硝酸的酸性弱于硫酸和高氯酸,硒酸的酸性搭世强于硫酸)
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没有正价态,氧目前无最高正价,硝酸则因分子内氢键导致酸性较弱,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属性高于氯的氮氧氟。
‘拾’ 非金属性的判断方法
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激塌: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明纯圆强。
2、由单质和水生成酸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裤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没有正价态,故没有氟的含氧酸,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属性高于氯的氟元素!故规律5只适用于氟元素之外的非金属元素。
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7、由置换反应判断:强置弱。〔若依据置换反应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非金属单质应做氧化剂,非金属单质做还原剂的置换反应不能作为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8、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