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园数学启发探索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我通常用启发探索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启发探索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他们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这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在数学活动中启迪幼儿积极思维不可缺少的方法。 启发探索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儿童通过积极的思维,独立去探索并获取新的知识。幼儿数学教学的启发探索法,主要通过教师的具有启发性提问来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提问是多种的,可以分为正面提问和反面提问。 小班幼儿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时,教师问“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这是正面提问;大班认识3个相邻数的关系时,教师可正面提问柳6的邻居(好朋友)是几和几?”还可以反过来问“6和8都是谁的邻居?”这是反面提问。 提问还可以分为一般提问和具体提问。一般提问指提出的问题本身是一般性的问题,问题不包含任何暗示,具体提问是问题本身就包含有解答问题方法上的暗示,但暗示的程度可以有所不同。像大班认识立方体时,l让幼儿将平面正方形与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都与平面正方形等大)作比较,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正方形和立方体什么地方不一样?”(一般性提问),这个问题包含的内容较广,www.jy135.com对此幼儿可能做出各种回答,个别幼儿可能会说出立方体有许多一面,教师可进一步提出“立方体到底有几个面?”(具体提问), 这个问题只指向组成立方体的面有多少,因而比一般性提问具体化了。在数立方体面的数量时,会有部分幼儿拿着立方体翻来覆去数不清,对这些确有困难的幼儿再提出“你从不同的方向数数看?”,甚至直接告诉幼儿“你从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都数一数看看有几个面?”,这就是带有暗示解决问题方法的具体提问。但提出从不同的方向和直接告诉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这两种具体提问的暗示程度不同,后者几乎不具暗示性,因而它们要求儿童在探索中作出的思维努力也不相同。 追问也是提问的一种方式,它往往用在要求幼儿对自己的回答作出证明或申述理由。例如中、大班幼儿对数或形的守恒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后,教师进一步迫间:“为什么它们的东西不一样,颜色不一样,摆的样子也不一样,还是一样多呢?”或“为什么它们的大小、颜色都不一样还都是三角形呢?”等。追问可促使幼儿对有关的数学知识作进一步的探索,并培养他们最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启发探索法常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启发探索法适用于各个年龄班,并应贯彻在教学的全过程。 2、启发探索法应与操作法结合进行。 3、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问要问到点子上,才能启发在关键处,使所提问题起到引导幼儿思路,引导探索方向的作用。 4、应让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地探索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后,要鼓励每个幼儿独立地思考问题的答案,让每个幼儿尽量作出智力上的最大努力.在此前提下,也要创造条件开展小朋友之间的共同探索活动。 5、运用启发探索法要面向全体,个别对待。 当然在培养幼儿探究意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投放的操作材料要具有多变性;探究课题内容要具有想象性;教师的问题设置要具有多解性。
㈡ 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异同
孔子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法的同:
1、采用问答法。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都采用了问答法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提问。孔子的问答法具有引人思考、由浅入深的特征。
同样,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也采用了问答法的方式,先由老师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发问直到学生发现自己的无知,教师再帮助学生“助产”获取知识,最后将特殊事物归为一般定义。
2、有教无类。
在教育对象上无论是孔子还是苏格拉底都认为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无论贵贱、种族与身份地位。孔子拥有弟子三千,他们的身份背景各不相同,比如颜回出生贫寒、子贡是经商的、公治长坐过监狱等。孔子对弟子资格没有特殊的要求,10条干羊肉就能成为其弟子。
苏格拉底对教学对象也没有特殊要求,无论贫富贵贱甚至是雅典城邦的奴隶都可以成为他的学生。只要在街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开导,直到困惑消失。
3、思维训练。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法都反对直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主张通过启发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知识,在启发诱导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苏格拉底将美德定义为“美德即知识,知识是一个绝对定义,我对于此一无所知”。苏格拉底说他自己对知识一无所知,自然他就不可能向学习者传授知识,于是就出现了“产婆术”,为知识接生。
不同之处:
1、主体地位。
虽然孔子和苏格拉底都采用启发式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孔子信奉的是学生自己是教学中的主体,他们要学会自主思考,在思考而不得的基础上教师才可以启发学生。
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中,教师占据了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从一定意义上就是一种教师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习者熟悉的事物提出问题,按照自己的预设目的不断追问,达到让学生自我矛盾、困惑不解的境地,然后再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得出教师希望看到的结论。
2、教学形式。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孔子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与实际紧密结合,而苏格拉底的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孔子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包括个人单独教学、集体形式讲学还有周游列国、实际考察等方式。
相对孔子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苏格拉底的教学形式就显得比较单调,他大多针对一个人进行单独教学,通过苏格拉底法的4个步骤让学习者改变原来是似而非的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㈢ 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方法有哪些
启发式教学法在现代教学论中已经不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教学原则。
启发式教学的途径
(1)奋其志。
志,是智力发展的精神动力。目标远大,才能精力充沛,这是搞好学习的精神支柱。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该学科当前发展的现状,向学生指明哪个山头是值得攻打的,突破口在哪里,从而诱发学生为美好前途而奋发的雄心壮志——学习动机。
(2)激其情。
教师一踏进课堂就应是情绪饱满的、热情、镇定的,要满怀激情去讲课,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就要求教师在跨进课堂之前抛弃一切杂念,切不可把冷漠、厌恶、怒气等消极情感带进课堂。
(3)发其智。
教师应加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引其疑。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善于激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一组递进型的疑题,使学生沿着教师指引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恍然大悟、触类旁通的目的。
(5)启其思。
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引路、搭桥、开窍、点拨、评讲,不断激发直觉思维和灵感,努力做到旧中见新,易中有难,平中出奇,难而可及。
(6)广其知。
教师要采取措施扩大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特别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新成就武装学生。
(7)添其翼。
想象是智力的翅膀,教学中要唤起学生的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8)炼其毅。
学生要取得优异成绩,没有刻苦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单有兴趣和热情是不够的。
(9)倡其辩。
教师要引导学生横向交流,开展无拘束的自由讨论,活跃思维。
(10)授其法。
现代教学论倡导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会””独立走路””,早日进入科研前哨阵地。
(11)增其识。
一个有作为的人应具有相当的胆识,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豁达大度的气质,使他们具有远见卓识和高尚的品德。
启发式教学的心理结构
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主动地把整个心理活动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学习心理结构5个因素与教学环节相融洽,教师要在各个环节抓住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
(1)动机的激发。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好奇心。
(2)知识的摄取。
最核心的心理因素是感知、观察力。
(3)知识的领会。
即从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即对知识的理解。这要有直觉思维、发散思维,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以及纵横驰骋想象力的参与,其中最核心的是思维力。
(4)知识的巩固。
记忆是该环节的核心因素。
(5)知识的运用。
最核心的是操作技能、操作能力。
㈣ 课堂教学中启发诱导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方法,有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教学目标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式教学,变为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的合作式教学;教师角色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变成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积极的思考者、探索者和参与者;教学目标从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转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因此,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来适应课程改革,主动运用启发诱导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教学效率和综合素质,是新形势下教学的迫切需要。
精心导学是启发诱导式课堂教学的关键
。。备课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得在课前精心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语言和传授途径,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正确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教材与参考书的关系,教材与考试大纲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三个关系,才能在具体实施的教学过消哪竖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受人以渔”,而不是“受人以鱼”;才能做到在上课时突出一个“新”字,即把新知识新内容新信息传授给学生;在讲述表达和板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一个“清”字,即教学思路清晰,富有循序渐进性;在设疑选题导学过程中突出一个“拿大精”字,即精选精导精练,使学生过目难忘,听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材,提高对课程的驾驭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最主要是充分发掘教材本身的吸引力,通过教学内容的情趣、奥妙、意境,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否则,单 靠教师的枯燥说教,不仅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还容易对教师形成依赖感。因此,有人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的越多,学生做的就越少,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差。这是很有道理的。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深入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设计适合于课程实施的最佳方案,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改变传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互动的质量水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教师要充分领会和理解教学改革的精神,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外因,而学生则是制约其发展的内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人们都把教学过程理解为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的唯一,来形容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地位。这显然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师地位的曲解,如果教学只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递的过程的话,那这件工作就成了任何人都会做的事情,教师的专业化也就无从谈起了,事实上,教学工作应当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师生的双向互动,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缓陵,这一工作充满了师生的创造性劳动。特别是一直被忽视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要有“师生换位的观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原来“单一传授型”教学方式为“合作创造型”双向交流的教学摸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求知欲、成就动机等。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得于保持,会集合发展成为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持久动力,最终形成一种主动学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的核心是创造力,创造力就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与继承是对立的,但又是同一的。创新不是继承,但创新必须以继承为前提。没有对人类知识的继承,就谈不上什么创新,任何时代的科学文化知识,都是人类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阶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进行创新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知识的积累,变技能教学为智慧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知识积累的力度,注重对那些能引起学生思考,探索或为思考探索提供方法的知识的学习。启发诱导不仅要引导学生动脑,而且要引导他们动手。掌握知识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主要的目的。所以启发诱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并且应打破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僵化教育体制,更多地把研究和实践的环节贯彻到教育中去,使学生养成研究的习惯,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去锻炼由知识厚积转化为知识创新的能力。
。。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勇于教法的改革创新
课堂的改革创新首先要着眼于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即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包容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先进性、前瞻性;能力训练的科学性。要改变教师独立课堂、包办代替的模式,让学生有自主活动的空间,在活动中学习,让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传统填鸭式的教法,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及学习潜能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成长,而开放式教学则感悟式、体验式、探究式的活动教学为中心,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学生在眼动、物动、脑动的学习全和中,自然达到智动、怀动的妙趣横生的学习境界。
。。总之,启发诱导式授课,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活动本身都是卓有裨益的。对学生来讲,启发诱导策略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尊重,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教师来说,运用启发诱导策略设计课程和实施教学,充分说明教师主动迎接课程改革的课程。这不仅说明了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而且能让教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课程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中去,进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对教学过程而言,启发诱导策略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师生的互动整合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出现勃勃生机
㈤ 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要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所谓的“启发式”,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作为主体,重视并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学习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及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所谓的“注入式”,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考虑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理解能力,把学生当做“容器”,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而不化”。
所以,“启发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区别不在于课堂教学中老师讲授多少,是否提问,及课堂占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
㈥ 3岁孩子的智力启发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始!
怎样开发3岁幼儿的智力? 幼儿期随意动作、口语及感知觉迅速发展,开始了最初的游戏活动,并出现最简单的想象,记忆思维也较婴儿期增强,这为智力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开发幼儿智力可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为3岁幼儿创造合适的游戏运动环境:从游戏中促进幼儿动作和技能的发展。 (2)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应鼓励孩子大胆说话,引导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要求和感觉。多教孩子说歌谣、唱儿歌,这不仅可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还能训练他的音乐节奏感,培养艺术意识。 (3)让3岁幼儿多看、多听、多动手:智力开发总是离不开知识的掌握,而要获得知识,必须通过看、听、摸等感知活动。应让幼儿多接触自然和社会环境,多动手以亲身感知事物,促进智力发育。2~3岁的幼儿听故事时会听得津津有味,家长应抓住孩子好奇、求知的这一心理经常给孩子讲些有趣易懂的故事,这样可增长幼儿的知识。 (4)启发3岁幼儿多提问题、多思考:好奇多问是儿童的天性,有些孩子喜欢提问,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家长要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而不能敷衍了事;有些孩子提不出什么问题,家长应设法启发他们让他们自己提问,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提一些问题让孩子思考回答。 (5)鼓励3岁幼儿的创造精神:孩子在做游戏、搭积木时,应鼓励孩子的创造精神,引导孩子不重复别人做过的东西等,而帮助孩子自己想象着做,孩子拆弄玩具时,不要求全责备,因在 “顽皮”的举动中,往往可能是创造力的表现。幼儿创造的欲望仅仅开始萌芽,需要家长、教师去发现、去引导,如完全按大人要求的模式做,则会抑制孩子的创造精神。 学龄前期儿童智力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随意运动及口头言语的发展,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发展,创造力的萌芽及发展,好奇多问是其特点,这是学前儿童智力开发的基础。学龄前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基本方法是: ①组织和安排多种游戏活动,从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②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学习,不断发展孩子的感知觉,发展孩子的言语,以及孩子的各种能力,简言之就是玩中学。 怎样开发学龄前期儿童的智力? (1)感知觉的培养:感知觉是认识的门户和基础,儿童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对于他们以后认识世界,掌握知识,以及从事各种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终生的实践意义。应经常带孩子观赏大自然的风光,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及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闻以促进其各种感知觉功能的发展。 (2)语言能力的培养:3~6岁是儿童熟练把握口头言语的时期,良好的言语训练能加快这一进程。可以通过游戏、实物、儿歌、识字卡等,教小儿说话,背诵简单的儿歌及复述简单的故事,注意正确的发音,培养孩子辨音能力,丰富孩子的词汇并让孩子懂得词义;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向孩子提问,如外出时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等,并要求孩子回答。 (3)观察力的培养:大自然千变万化为孩子观察提供了最丰富的材料,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并引导他们观察自然景色及其变化,能大大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泥塑、图片、幻灯及各种实物等活动,练习儿童观察能力;引导孩子观察每件日用品的用途(基本及多种用途)等。同时要培养儿童观察的随意性、组织性及顺序性。 (4)记忆力的培养:学龄前期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东西比较注意也容易记忆,年龄愈小,图片、实物、图画等在保持和再现所起的作用愈大,可以通过观察图象、实物等让孩子讲出所见的事物,通过讲故事后让他们复述等来培养其记忆力;要培养孩子的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及记忆的持久性与正确性。 (5)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从小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学前期儿童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如讲“动物”这个概念时,要联系孩子在动物园所见到的各种动物,说出这些动物各自特征及它们的共同点,使孩子真正懂得什么是动物。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小儿安排一些富于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活动,如做游戏、玩魔方等,使其在活动中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其想象力及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孩子多提问,让孩子预想事情的结果等。 (6)创造力的培养:学前期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其创造的欲望仅仅开始萌芽,需要去发现、去培养及引导。可以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游戏、手工、绘画、编故事等培养其创造力,让孩子多参加实践操作如参加小制作、泥塑等,使儿童看到自己的成果,体会到乐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还可提出各种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让孩子想并回答,如“你能用几种方法玩皮球?”“你能用几种方法系鞋带?”等。
㈦ 孩子思维训练三种方法
孩子思维训练三种方法是训练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积极探知的能力、发散和总结能力。
1、训练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平时要做好对孩子思考能力的启发,采取发问的方式增强思维的活跃性。比如可以向孩子提歼大颤出这个东西是做什么的、有什么用处、为什么可以这样使用等,通过对思维的多方面刺激和感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2、训练积极探知能仿缓力:鼓励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对未知进行探求,对世界的求知欲是提高思维力的转化过程。大规仿缓模量的生活实践以及对知识的应用和探知,能够促进思维模式,不但能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氏败,还能促进孩子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保持浓厚的兴趣。
3、训练发散和总结能力:发散能力能够使孩子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多个方面,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不同角度让孩子思考问题,拓展孩子的大脑潜能,提供无限的思维空间。同时要让孩子学会好的事物进行总结,寻找共同点和契合点,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孩子思维训练最佳时期
孩子思维训练最佳时期是在儿童逻辑思维敏感期,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孩子的逻辑思维敏感期一般出现在3-4岁,大概会在2周,一个月或是三个月后消失,每个孩子渡过的时间不一样。
㈧ 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一、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运用于实际。
四、发扬教学民主。
增强学生内部动机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实际上就是要培养那些能直接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的有关心理因素,如培养学习需要学圆拆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的责任感和好胜心等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二、设置合适的目标。
三、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四、训练归因。
对今后教学学习的启示:
一、可以规避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包括传统教学方式,重知识传授,对能力培养缺乏重视。
二、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三、传统教学方式重视认知,重视教学过程,缺乏对教慎槐学过程中学生体验和情感发展的重视。
启示:
一、在重视对基础概念讲解的基础上,重视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合理布置作业,注意作业的量的针对性,注意因材施教。
三、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橘孝枣自主性转变,教学观注重教学过程及体验教学,重视学法的灵活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设计和组织教学。
㈨ 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
http://www..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C6%F4%B7%A2%CA%BD%BD%CC%D1%A7%C2%DB%CE%C4&pn=0&cl=3&f=1
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开展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思维,能否在一节课成功引导学生思维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学生在课堂是否集中注意,专心.
启发式教育,可以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在职业教育中,怎样才能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初浅的探索。
首先,将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是教者必须把握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较好地把握这个环节,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从而进行精心备课。这样,我们在教学设计上才能有的放矢。实施启发式教学法,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酒店管理、前厅与客房服务与管理等学科,教师结合课题进行案例分析,把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贯穿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做到人人都能动手参与,在亲身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启发和领悟,进而使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得到加强。
第二,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式教育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要充分肯定,鼓励创新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不要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给以鼓励,给予正确引导。
第三,教师对所提问题在学生讨论、辩论的基础上要给予正确的归纳总结,重要问题要给予科学阐释,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第四,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要进行艺术性设计,诸如在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师语言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在怎样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要潜心研究,精心备课,做好课堂教学策划,努力创造出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表现能力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第五,“要允许学生不懂”。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主张“一课一得”,一堂课学生学习上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这堂课就是成功的。“一课一得”正是启发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不教”。进行启发式教学正体现了这一思想。教师教学不是为了把某个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自学能力,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他们,让他们以后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值得为之探索。
㈩ 怎样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它的作用不可轻估。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
(1) 推陈出新训练法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运桥薯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性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旁者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 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性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 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 法对学生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消或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 生疑提问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种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性。这也标志着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训练方法是:首先,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其次,每当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5) 集思广益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一个组织起来的团体中,借助思维大家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还具有潜在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为,当一些富个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点、观察问题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问题的水平的不同,产生种种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