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探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故选B.
⑵ 鲁教版高一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这一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钠与水、与氧气的反应)。
<2>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通过对钠与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
<4>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使之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和消毒作用》,培养他们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2.本节教学重难点:
知识上:重点难点是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方法上的重难点是: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及研究物质性质时一般程序。
3.课标体现:
本节教材内容框架: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铁等物质的性质,在认识这些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运用了观察、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要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进行整合,并通过研究金属钠的性质,体验应该怎样更科学,更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为学生提供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通过对氯气性质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怎样处理程序中每个环节的具体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金属钠和氯气的性质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它们又非常适合用于做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载体。教学时应注意“方法主线”和“知识主线”的融合,即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主线,以金属钠和氯气时性质为认识,研究方法和程序的案例,使其成为本节教材的暗线。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活动性栏目,在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方法和程序。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讨论,交流、以掌握研究方法和程序的内涵,而不是死记硬背相关内容。
教材中的某些栏目中的问题,亦可作为作业提前布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观察思考》栏目的实验部分,可以改成学生实验,亦可采用演示的方式。实验前应提示学生观察,实验后可组织学生对反应现象的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现象进一步认识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果让学生动手操纵以体验“实验”的方法时,应注意规范学生的实验习惯,如目的明确,过程的观察和现象的记录,实验后的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同时要强调实验中的变量的控制。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交流的空间。在分散处理后要引导学生从物性,化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整合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在氯气的性质案例中,要注意,案例的研究是抽象出理论即方法和程序的载体,在实验中要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根据物质分类的角度引导学生预测性质,初步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之。最后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总结。
本节课分为三个课时教学。
4.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问题1:(交流·研讨)中的问题。
2:你都了解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阅读]:了解科学研究的常见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
[板书]: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程序。
[交流、讨论]:学生汇报阅读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点评。
[板书]:一:观察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讨论]:<1>学生谈对观察的方法的理解;
<2>提出问题:你认为观察,应注意什么?
<3>小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整合。
[学生活动]:明确任务:运用观察的方法了解认识钠的物理性质,同时强调安全问题。
根据《观察、思考》栏目的要求进行操作。
并记录观察的内容。并进行组间交流。
①观察到了什么?②知道了什么?③想到了什么?④还想知道什么?
思考问题:<1>见课本。
[评价、反思]:学生在观察中的成功之处和优良点,分析在完成研究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科学的方法?
[总结]:什么是有效的观察?通过案例体验观察的方法。
[板书]:二:体验实验的研究方法:
[讨论]:例用《活动、探究》中的案例进行体现实验的研究方法时,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到了哪些仪器和试剂,步骤是怎样的?
[小结]: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提示学生实验习惯的规范性,强调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学生活动]:根据案例中的要求进行实验,并注意填写实验记录。
[交流研讨]:学生进行组间交流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
[课堂总结]:1: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对观察和实验方法的理解。
[练习]:1:比较金属钠和Fe的性质
2:回忆Na的性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方法。
[作业]:课本P16 1、2
第二课时
[板书]:三: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问题]:1:研究一种新物质的性质时,应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怎样研究?
2:对物质的性质研究之前,通常应预测其性质,应根据什么来预测?(以Mg为例?)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学生活动]:通过案例《研究氯气的性质》体会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1:设计研究的性质的实验方案,性质的预测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观察的记录和分析。
2: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药品研究氯气的物理性质。
3:预测的性质。
4:进行和Fe,和的实验。
5:实验的记录和分析
6:组间交流:①研究方案。
②对的物性质的研究情况。
③希望增加的实验内容。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结论进行点评。
[演示]:教师验示的化性和Fe,和反应,和P和Cu等学生讨论。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1:的物性和化性。
2:尝试用图示的方法、表示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
[练习]:1:的物化性质总结,反应方程式。
2: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作业]:P17、2
第三课时
[预习]:回忆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并用图表表示。
[探究实验]:和水的反应探究。
1:预测和假设。
2:实验设计。
设计出实验方案后,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评后方可实施。
3:利用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进行实验。
4: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
[思考]:1:通过实验现象,如何证明和水发生了反应?
2:如何证明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氯气还是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
[小结]:氯气和水的反应及产物。
[阅读]:《身边的化学》、《含氯化合物的漂白和消毒作用》(氯气和碱的反应)。
[总结]:1:的物、化性质。
2: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一般程序。
3:化学研究的其它方面的问题。
[阅读]:化学研究的其它内容及研究过程的其它方法,了解现代化学研究中常用的仪器和手段。
[练习]:归纳氯气的性质。
[作业]:1:列表总结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总结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一般程序。
⑶ 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拦埋冲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2.实验法: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液正的性质。要求:(1)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2)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3)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3.分类法:根据分析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例:金属,非金属;酸碱盐)4.比较法:就两种简歼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的方法。(主要是站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角度对物质性质进行比较)
⑷ 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
A.钾的保存不仅仅由性质决定,还取决于密度大小,不能由钠陆帆的性质晌拆来预测,故A错误;
B.钾在空气燃烧产物为K2O2或KO2,故B错误;
C.K金属性比Na强,与水反应比钠剧烈,故C错误;
D.钾比钠活泼,可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早谨雹化钾和氢气,故D正确.
故选D.
⑸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第一步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
故选b.
⑹ 高一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知识点归纳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颤山类、比较等方法。
⑴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如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来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综合。
注意:闻气体的方法:稍打开瓶口,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如右图所示)。
⑵实验法:是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过程。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进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
注意:许多化学反应若使反应物按不同的量比或采用不同的条件,则可能得到不同的产物。如:钠与氧气的发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受热时生成过氧化钠;炭与氧气的反应,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CO2,不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时生成CO。
⑶分类法与比较法
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的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间的通性和特性和;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⑴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了解物质存在的状态、颜色、气味等。
⑵预测物质的性质。运用分类的方法,根据物质所属的类别或利用有关反应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
⑶实验和观察。根据预测进行设计并实施实验验证所做的预测,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一致的性质;如果实验中出现预测以外的特殊现象,则需要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问题和做出新预测,并再进行实施实验,验证所做的新预测。
⑷解释及结论。需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一般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并整合实验结论。
二、研究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茄喊中(比铁软,可用小刀切割),密度小(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低(熔点是97.81℃,比水的沸点低)。
注意:
⑴少量的钠存放在煤油中。
⑵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要用镊子夹取。
⑶一般取用后剩余的试剂不能放回原瓶,但剩余的钠要迅速放回原瓶中。
2.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⑴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①钠在空气中放置,表面很快变暗,失去金属光泽,生成一种白色Na2O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
②在空气中加热,先熔化成闪亮的小球,然后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Na2O2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2 Na2O2。
⑵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①反应的现象: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块熔成闪亮的小球,说明反应放热且金属钠的熔点低;钠球迅速向各个方向游动,说明反应生成气体,经验证得知:气体为氢气;听到液面上发出嘶嘶的响声,说明反应剧烈且产生的H2与O2反应形成爆鸣;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色,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注意:钠与水的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H+反应,置换出水中的氢,因此可推知钠与酸溶液也能反应,且反应更剧烈,并且反应的顺序是:钠先与酸反应,酸反应完后,再与酸中的水反应,因此钠与酸反应,钠能反应完全且生成的氢气的量只与钠的量有关。
⑶金属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金属钠与CuSO4溶液的反应: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注意:
①钠不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②金属钠与盐溶液的反应,首先是与溶液渗姿中的水反应,然后生成的NaOH再与盐中的阳离子反应。
③虽然金属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但能够置换出熔融状态的金属,工业上用钠把钛、锆、铌、钽等稀有金属从熔融的氯化物中置换出来,如:4Na+TiCl4 Ti+4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