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论语中阐述不去启发教学方法

论语中阐述不去启发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21 14:43:16

A. 论语中的六个教学原则

应该7个。分别是:
听其行而观其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以友辅仁 不迁怒不贰过 讷于言而敏于行” 6 各因其材 有教无类”

B. 问一下,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什么意思

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启: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发: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举一隅”三句:举出一个角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C. 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不毕裂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弊乱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手卜闭

教学原则是:学生自学,老师引导.
这主要是因为,让学生自己思索获得知识则更为牢固,老师填鸭式的教学,则左边进,右边出.

D.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

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语出《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早尘述启岩慎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粗睁敬远。

名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E. 论语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一原则主要是解决教学过程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之间的矛盾。教学中自然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个性差异也不可能禅烂尺实现统 一目标。孔子时代教育的统一要求还没有形成,因此教育目的基本上是孔子的仁学框架,实施个别教育也比较容易。

2、启发诱导: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教学过程顺利完成的关键。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并使之成为一种日趋完善的贺高理论。这一理论的奠基人当之无愧应该是孔子。孔子己经认识到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地位,他第一次精辟地论述了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伴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学思并重:

在孔历氏子的教育思想中,精辟地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他说:“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并重”解决了学与思、掌握知识与发展思维的矛盾。

F.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学

【原文】
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评析】
这里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态纳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聪明的老师在向学生教授新课的时候,往往从提问或做游戏开始,那样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这里的译文和评论迹亩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试着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论语》的原帆州没文。如果你善于开动脑筋勤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G.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耦不以三耦反,则不复也。”暗含了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薯卜:“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培弯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这是配手闷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H. 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符合的教学原则是

这个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认为,要让学生内心有所萌动,产生求知的欲望(即“愤”“悱”),教师再作适当的启发引导,其教育的效果是最好的。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尘岩笑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着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派含《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枣培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I. 《论语》中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答案】:B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做渣老白梁含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强调了教师在教学纯升过程中要注重启发诱导的时机。

阅读全文

与论语中阐述不去启发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解决通分的方法 浏览:636
展示柜制作方法视频教程 浏览:222
第三视角拍摄方法和技巧 浏览:961
戒面膜的正确方法 浏览:466
语音课教学方法 浏览:949
常用的冷敷方法有哪几种 浏览:733
鉴别白色水晶石头的方法 浏览:494
洗青菜的正确方法 浏览:848
吉林省二本线计算方法 浏览:480
配线架安装方法 浏览:152
电表的2种接线方法图怎么画 浏览:825
手上锻炼腰肌最好的方法 浏览:362
36除以101简便方法 浏览:883
氧气焊使用方法 浏览:406
特殊规定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浏览:980
肌肉腿部训练方法 浏览:207
中国电化研究主要研究方法 浏览:510
电力管枕图片施工方法 浏览:976
最简单的眉毛分解方法 浏览:940
做葡萄酒的方法视频 浏览: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