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分类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

分类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18 19:09:33

❶ 企业信息系统的分类有哪些

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纬度来研究。不同的广度和深度,集成所实现的目标是不同的。从系统内部的集成,到系统间的集成,到企业间的集成,集成的难度和能够取得的效益也是不同的。
关于集成的广度和深度,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的难易程度,可以参考下图:
从集成的广度上来看,从易到难有以下种类的集成:
部门内部的信息系统集成。
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集成。
企业级的信息系统集成。
与有稳定关系的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系统集成。
与随机遇哗正到的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系统集成。
从集成的深度上来说,从易到难有以下种类的集成:
数据的集成。为了完成应用集成和业务过程集成,必须首先解决数据和数据库的集成问题。在集成之前,必须首先对数据进行标识并编成目录,另外还要确定元数据模型。这三步完成以后,数据才能在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和共享。
应用系统的集成。为两个应用中的数据和函数提供接近实时的集成。例如,在一些B2B集成中用来实现CRM系统与企业后端应用和Web的集成,构建能够充分利用多个应用系统资源的电子商务网站。
业务流程的集成。当对业务过程进行集成的时候,企业必须在各种业务系统中定义、授权和管理各种业务信息的交换,以便改进操作、减少成本、提高响应速度。业务过程集成包括业务管理、进程模拟以及综合任务、流程、组织和进出信息的工作流,伏芦笑还包括业务处理中每一步都需要的工具。
对信息系统集成来说,还包括各种标准的统一和硬件网络平台的集成:
统一的标准。要实现完全的数据集成,必须首先选择数据的标准格式。集成的标准化促成了信息和业务数据的共享和分布,构成了企业应用集成的核心,包括COM+/DCOM、CORBA、EDI、JavaRMI和XML.
平台的集成。要实现系统的集成,底层的结构、软件、硬件以及异构网络的特殊需求都必须得到集成。平台集成处理一些过程和工具,以保证这些系缺含统进行快速安全的通信。

❷ 信息检索有关问题

38、什么是学术造假与剽窃?一般而言,剽窃的形式有哪些?司法实践中队剽窃是如何界定的?剽窃与参考文献的区别是什么?
39、简要回答:三大检索工具SCI、Ei和ISTP的内涵。

32.EBSCO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包括哪些?读者在使用个性化服务前需要什么操作程序?
答:个性化服务功能MyEBSCOhos可使读者将检索结果、检索的历史记录、专题快报服务、期刊快报服务和个人网页设计等保存到我的文件夹中进行集中处理。
读者在使用MyEBSCOhos功能之前应先注册申请,获得一组属于个人的用户名和口令,具体操铅禅作方法是:点击Sign in to My EBSCOhos按钮,选择“Im a new user”,在弹出的注册页面中依次填入用户姓名、邮箱地址、自由选择登入用户名和口令、找回口令时的问题答案。点击”Submit”按钮进行注册,如果注册成功,系统将在弹出的sing in 页面中显示用户名,点击ok按钮返回MyEBSCOhos最初登陆的界面,此时若在MyEBSCOhos的My出现黄色图样即表示登入完成。“secret question”与”secret answer”功能是系统为避免读者将用户和口令遗忘时提供查询之用。当用户遗忘个人用户或口令时,点击” I forgot my password”或“I forgot y user name and password”按钮,并填入相关信息后,系统会显示用户口令或将自动将用户名和口令通过油箱发送给用户。
33.网络资源的特点和类型,搜索引擎的功能。
答: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是:数量庞大、增长迅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频繁、价值不一;结构复杂、分布广泛;信息分散、无序等。
(1) 按人类信息交流的方式分类可分为非正式出版信息、半非正式出版物、正式出版物森渣。
(2) 从网络信息检索角度,按信息查询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类可分为互联网信息、ftp信息、telnet信息、USENET/Newsgroup信息资源、ustserv/mailing list 信息、gopher信息。
(3) 按信息存取方式分,可分为邮箱型、揭示板型、广播型、图书馆型以及书目型。
(4) 按组织形式分,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以下3种类型:文件型、数据库型、超媒体型。
(5) 按时效性分,可将网络信息资源分为动态信息、电子报纸、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联机馆藏目录、联机数据库。
(6) 按信息的媒体形式分为:文本信息、超文本信息、多媒体信息。
(7) 按网络信息服务方式分为:网站信息、新闻组信息、论坛信息、文件服务信息。
(8) 按信息格式分为:HTML,TXT,DOC,PD,RM,MP3.
搜索引擎功能;伴随着互联网爆炸性的发展,普通网络用户想找到所有所需要的资料简直大海捞针,这时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专业搜索网站便应运而生了。
35.文献信息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判断方法。
36.查阅有关文献,写出“标准文献、专利文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作为参考文献时的标注格式。
标准文献:
这就需要看你引用的长度,如果楼你引用的是完整的一段文章,就先把引用内容写完之后再进行标注,如果是分开好几段进行论述,就采取分开标注啦~
同时,标注常见参考文献着录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应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国际标准)或出版社编辑部格式
例:
1 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 朱建平,张润楚. 数据挖掘的发展此激悄及其特点[J]. 统计与决策,2002(3):55-60
[2 ] 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情报学报,1999,18(4):1-6
2 图书
[序号] 着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 1 ] 贺奇,郑岩,魏藜等. 构建面向CRM 的数据挖掘应用[M] .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230-252
[ 2 ] Slowinski R.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 handbook of applications and advances of
rough set theory【M】. Netherland :Kluwer Acad emic Publishers ,1992
3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1] 孙玉文.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报纸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份-月-日(版数)
[1 ] 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
5 科技报告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年
[1] Kyungmoon Nho.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 logic[R].AIAA-98-4484,1998
6 国际或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8〕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7 专利着录格式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9〕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881056073,1989-07-06
8 会议文献着录格式
序号〕会议主办者.会议(或会议录)名称[C].地点:出版者,出版日期
[4] 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
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
[5] Agrawal R , Imielinski T, Swami A.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between sets of items in large databases,Washington ,American,February15-22,1993 [C].Berlin:Springer,c1993
9 电子文献
专利文献:
37.学术论文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写作规范分别是什么?
1 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沦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1.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着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着;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1.3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2.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沦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2.3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1.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GB1.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8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2. 报告、论文的合成
5 前置部分
5.1 封面
5.1.1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5.1.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b.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c.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d.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e.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f.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g,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h.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i.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k.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5.1.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5.2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5.3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着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5.1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5.4 变异本
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5.1的规定执行。
5.5 题名
5.5.1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5.5.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5.5.3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5.6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5.7 摘要
5.7.1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5.7.2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5.7.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5.7.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7.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5.7.6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5.7.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5.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5.9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5.10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5.11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6 主体部分
6.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6.2 序号
6.2.1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6.2.2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2.1;表2、表3.2;附注 l);文献[4];式(5)、式(3.5)等。
6.2.3 报告、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书写、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作为第l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6.2.4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B2;式(B3);文献〔A5]等。
6.3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6.4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见6.2.2)。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6.4.2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见6.2.2)。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
附注序号的编排,见6.2.2。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调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6.4.3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见6.2.2),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示例1:
(1)
示例2:
(2)
示例3:
(30)
小数点用"."表示。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对于纯小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示例:应该写成94 652.023 567;0.314 325不应写成94,652.023,567;.314,325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6.4.4 计量单位
报告、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中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附录 B所列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6.4.5 符号和缩略词
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见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中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固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6.5 结论
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6.6 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成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6.7 参考文献表
按照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7 附录
附录是作为报告、论文主体的补充项日,并不是必需的。
7. 1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报告、论文后,也可以另编成册。
a. 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b.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c.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d.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e.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7.2 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排见4.2和6.2.4。
7.3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分装几册。凡属于某一册的附录应置于备该册正文之后。
8 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报告、论文迅速存储人电子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人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着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权页)。
附 录 A
封面示例
(参考件)
附 录 B
相 关 标 准
(补充件)
B.1 GB 1434-78 物理量符号
B.2 GB 3100-82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B.3 GB 3101-82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B.4 GB3102.1-82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
B.5 GB 3102.2-82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
B.6 GB 3102.3-82 力学的量和单位。
B.7 GB 3102.4-82 热学的量和单位。
B.8 GB 3102.5-82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
B.9 GB 3102.6-82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
B.10 GB 3102.7-82 声学的量和单位。
B.11 GB 3102.8-82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2 GB 3102.9-82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B.13 GB 3102.10-82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B.14 GB 3102.11-82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
B.15 GB 3102.12-82 无量纲参数。
B.16 GB 3102.13-82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谭丙煜。
38什么是学术造假与剽窃?一般而言剽窃有哪些形式?司法实践中对剽窃是如何界定的?剽窃与参考文献的区别是什么?
39.简要回答:三大检索工具sci ei 和 istp 的内涵。
答: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着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

❸ 【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分类】 公共卫生资源的分配应该坚持的原则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研究主要针对数据的归并和信息的组织,不具体涉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数据库的字段。 公共卫生信息分类研究的目的在于: 将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归并在一起,使之与不具有共性的数据区分开来,并通过设定的规则进行惟一识别,以支持在领域层面对数据信息进行统筹规划、系统描述、关联分析和应用设计,促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据有效交换和广泛共享。

分类的目的

通过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分类研究,可以建立中国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并应用其对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组织。
信息是对于活动、活动关联方的属性以及相互关系的描述、归纳及总结。其中,活动是最具有活力的。没有了活动,信息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信息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活动及关联方的分类。
姿枯信息资源分类有两个要素: 一是分类对象,二是分类的依据。分类对象由一系列被分类的数据组成。分类依据取决于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根据属性的相同或相异,形成各种相同或不同的类目。

分类的原则

● 系统性原则: 即在满足学科领域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以业务一致性为基本内容,简化分类体系,减少信息冗余,优化分类结构。
● 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 操作性强的分类体系既能满足用户对信息使用的简洁易懂需求,也有利于信息提供者设计和编制数据集。
● 可扩展性原则: 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应保证充分春册镇地可扩展性,确保信息种类和数量的增加不会因分类体系而造成影响。
● 兼顾科学性原则: 在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域分类研究中,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优先选择最能代表该资料属性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的方法

● 类目划分: 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是从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本身的内容属性出发,在充分调研现有各综合分类法与行业领域专用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分析这些分类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吸取其中适用于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的因素,并结合信息组织技术方法,采用面分类法和线分类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进行分类研究。
● 面分类法应用: 将所有公共卫生现有或可能产生的信息资源的属性或特征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再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根据需要将这些“面”中的类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类目。面分类法的分类原则是根据需要选择分类对象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对象的各个“面”; 不同“面”内的条目间相互不交叉; 对每个“面”都给出明确的定义。面分类法具有较大的弹性,一个面内类目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的面; 适应性强,可根据需要组成任何类目,同时也便于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 易于添加和修改类目。
● 线分类法应用: 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在这个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下位类与上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隶属扒粗关系,同位类的类目不重复,不交叉。线分类法遵循的基本原则: 由某一上位类划分出的下位类类目的总的范围应与其上位类类目的范围相等; 当某一个上位类的类目划分为若干个下位类的类目时,应选择一个划分基础; 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只对应于一个上位类; 分类要依次进行,不应有空层或加层。

分类的依据

以公共卫生信息资源为分类对象,参考国内外其他领域信息资源分类办法、公共卫生业务职能、公共卫生学科分类、机构分类和文献分类,根据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属性、特征及内容等,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信息归并在一起,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
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类中的每一个类目都是一个特定的主题,表达一定学科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公共卫生信息资源最高层主题域的划分以信息来源为依据,采用面分类法分为病预防控制类信息、公共卫生服务类信息、公共卫生管理类信息三类; 三个主题域下位类的划分遵循分类基本原则,考虑信息资源的内容概念和职能因素,采用面分类法进行分类; 进一步子类的划分则采用线分类法。

技术路线

● 文献分析: 综合分析国内外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与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范畴、卫生信息概念模型构建方法、相关信息资源分类研究方法、常见信息分类技术与方法及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本业务职能。
● 专家咨询: 召开各领域和相关专业专家咨询会议,对分类框架和类目进行研讨、整理、汇总、补充和修改。逐步完善分类体系框架。
● 技术遵循与参照: 遵循科技部《科学数据分类编码原则与方法》及《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分类编码方案》等相关标准,结合公共卫生领域实际,进行领域化研究。
● 应用测试: 应用科技部和医药卫生领域科学数据分类与编码研究标准化课题组联合开发的数据集分类编码电子词典工具软件,将公共卫生数据中心2004-2005拟提供共享的数据集和主题数据库进行分类操作测试,检验归入效能。

分类结果

参照国内外公共卫生业务范畴和实际应用需求,研究项目组将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分为3个主题域,17个主类(详见右表):
● 疾病预防控制类信息: 包括报告与监测、调查、干预、评价和信息发布类信息;
● 公共卫生服务类信息: 包括卫生检测与监测、调查、干预、评价和信息发布类信息;
● 公共卫生管理类信息: 包括政策管理、组织管理、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科研管理、国际交流合作以及评价类信息。
在每个主类下,还可以根据需要分出若干子类。如在疾病预防控制主题域的“报告与监测”主类中,又可以分为健康监测与管理,疾病报告与管理和危险因素监测三个子类。从主类到子类以及子类到小类的划分遵循线分类法。而在主题域下主类的划分采用的则是面分类法。许多小类实质上已经到达表现为某类具体活动的数据集的层面,如某类监测或报告。它们是信息的源头,对这类数据集中活动的归纳、分析就产生了信息。

❹ 空间分析方法

空间信息量算是空间分析的定量化基础。空间实体间存在着多种空间关系,包括拓扑、顺序、距离、方位等关系。通过空间关系查询和定位空间实体是地理信息系统不同于一般数据库系统的功能之一。如查询满足下列条件的城市:在京九线的东部, 距离京九线不超过200公里, 城市人口大于100万并且居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整个查询计算涉及了空间顺序方位关系(京九线东部),空间距离关系(距离京九线不超过200公里),甚至还有属性信息查询(城市人口大于100万并且居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间信息量算包括:质心量算、几何量算、形状量算。

2、空间信息分类

这是GIS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线状地物求长度、曲率、方向,对于面状地物求面积、周长、形状、曲率等;求几何体的质心;空间实体间的距离等。空间分析常用的空间信息分类的数学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

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分析是针对点、线、面等地理实体,自动在其周围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缓冲区多边形。

邻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其确定是空间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交通沿线或河流沿线的地物有其独特的重要性,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大型水库建设引起的搬迁,铁路、公路以及航运河道对其所穿过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等,均是一个邻近度问题。缓冲区分析是解决邻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之一。 所谓缓冲区就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

叠加分析

大部分GIS软件是以分层的方式组织地理景观,将地理景观按主题分层提取,同一地区的整个数据层集表达了该地区地理景观的内容。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分析是将有关主题层组成的数据层面,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的操作,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叠加分析不仅包含空间关系的比较,还包含属性关系的比较。

       叠加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视觉信息叠加、点与多边形叠加、线与多边形叠加、多边形叠加、栅格图层叠加。

❺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

谢 骞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信息中心,北京,100013)

摘要:本文从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与管理、业务应用等几方面介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并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关键字: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空间数据;工作流

目前北京市国土资源局采用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机制,要在每一个行政级别上把所辖的国土资源管理好,必须建立科学完备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和业务平台,实现各级数据共享、功能协作,以做到上情下达,适时反馈,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土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可对日常办公业务进行全程管理,从窗口接件到业务的结案归档,支持各类查询统计和图件管理,系统提供了针对国土资源行业全面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1 系统架构

国土资源建设管理工作,不仅包含常规事务性处理,还具有随管理模式,体制变动而变动的动态特性,因此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应满足常规性和动态性双重特性的本质要求,系统可采用分布式三层体系结构,包括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

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大量数据与数据逻辑,数据的一致性、并发操作以及所有与数据相关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在数据层完成;业务逻辑层根据需要可以分为多层,控制所有的应用程序和应用逻辑。通过将业务逻辑单独处理,可以使用户界面与应用逻辑位于不同的平台,即当需求变化时,逻辑层可以快速地在应用服务器上更新业务逻辑,无需重新编写代码,无需将更新后的应用提交到所有客户端。两者通过系统定义通信协议,使业务逻辑被所有用户共享;表现层主要指用户界面,要求尽可能简单,便于最终用户的访问和操作。

这种三层体系结构可实现数据的分布式管理,通过为业务人员提供的一套系统维护工具包,使得系统在需求变动,如机构调整、业务流程更改、表格增减时,业务人员无需编程,利用逻辑层即可调整出与新变化相适应的应用系统,使系统成为既满足日常办公,又满足管理模式、管理体制随机变动要求的自适应系统。

2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包括平台支撑数据库、国土业务数据库和基础空间数据库,其中平台支撑数据库存储组织机构、工作流、业务表单和图层等与系统维护相关的定义信息;国土业务数据库存储审批办理工作流、审批表格、业务监督等业务信息;基础空间数据库存储业务办理过程中涉及的审批图件、基础地形图以及其他专题地图等地理信息,并按照“逻辑图层—物理图层—要素及属性”的层次组织,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2.1 总体设计

2.1.1 元数据组织

元数据是分布的、由多种数字化资源有机构成的信息体系提供整合的工具与纽带,是使数据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元数据管理,可以有效地组织空间数据,高效地检索和访问数据库,从而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系统资源,满足不同用户对不同类型数据的需求和交换、更新、索引、集成等操作。

2.1.2 分类分层原则

把一类具有相同实体意义和空间特征的图形要素存放在一起,构成一个物理图层,以物理图层为基本单位构建数据库,再把一组相互关联的物理图层构成一个逻辑图层,用逻辑图层来描述数据流中某一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数据内容。

2.1.3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

基础空间数据包含基本属性和扩展属性,基本属性直接保存在图形数据的属性表中,包括分类码、标识码、名称等,不必分开存储。扩展属性主要指基本属性之外的业务属性,采用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分离存储,两者之间通过唯一的标识码进行关联,便于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操作、管理与扩展。

2.1.4 分布式管理

通过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的管理,用户可以同时访问不同数据库下的空间信息,这样不仅方便用户管理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同时降低了集中式空间数据管理带来的风险,提高了系统的整体应用水平。

2.2 海量数据管理

国土资源数据量庞大,涵盖矢量、栅格、文件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而且随着数据库建设的发展,数据量将成倍增长,对于海量数据的管理,应遵循 GIS 数据库的建设,并制定统一的编码标准,合理分配数据存储空间。

2.2.1 空间数据库标准编码体系

结合行业编码规范和标准,将所有地理信息按一定规律进行分类及编码,按类别进行存储。对于各业务专门的规范和标准,借鉴通用规则,实践中有差别时按照专家意见实施,控制数据的导入、导出、整合、切割等,保证数据的一致性、标准性和准确性。

2.2.2 基于 Oracle9i +ArcSDE 的空间数据服务

ArcSDE 作为高效的地理数据服务器和专用的地理数据共享服务器,支持从基础地形数据到各业务部门应用的专题数据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存储与管理。ArcSDE 提供对大范围、高分辨率栅格数据的支持,能够管理多比例尺、多分辨率、多数据源的正射影像数据,可以对其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进行快速、无缝的浏览。

2.3 空间数据配置操作

2.3.1 分布式存储

系统按照“图层明细—物理图层—地图服务”三层体系来存放空间信息,如图2所示。

图2 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

其中,物理图层表结构中的“系统服务器标识”字段用于指明该物理图层所在的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信息则存储在系统服务表中。这样,空间数据库看似一个整体,但实际并不存储在同一个物理位置。

2.3.2 多级图层管理

系统按照“专题分组—专题—图层明细”三层体系来管理图层。用户可以定义多个专题分组,每个专题分组可以定义多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可以定义包含哪些图层,如图3所示。

图3 多级图层管理体系

专题的完整信息由专题表、专题图层表、专题图层明细表、专题主物理图层表、专题图层顺序表、专题物理图层顺序表共同描述。每个专题都包含一个数据类型属性,用于指明所包含数据的格式,为支持多 GIS 平台的空间数据操作奠定了基础。

2.3.3 空间数据操作权限控制

空间数据操作权限包括图层权限、地图热点权限和固定范围权限。图层权限分为编辑权限、浏览权限、查询权限和打印权限。

空间数据操作权限定义为案卷相关权限和案卷无关权限两类,案卷相关权限定义在工作流的基础上,可以为不同用户分别设置,也可以统一设置。如在核心图层上,只允许在案卷相关权限中设置编辑权限,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案卷无关权限定义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可以具体到人员。

2.4 空间数据时态管理

空间数据时态管理为空间数据的历史回溯、历史查询提供了支持,可以方便查阅和对比任一地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状况、权属情况等信息。

2.4.1 空间数据时态管理结构

按照是否需要时态管理将图层分为普通图层、工作图层和核心图层,其中核心图层是需要进行时态管理的图层。如图4所示,物理图层定义表给出了物理图层的基本属性,物理图层根据图层性质从图层系统字段表中取出图层的系统字段。生成核心图层时,实际上是生成了三张表:工作图、现状图、历史图,每张表中定义前变更日期、前变更流水号、后变更日期和后变更流水号四个字段标识空间数据的时态。

2.4.2 空间数据时态传递

空间数据时态传递可通过核心图层中的四个字段来完成。如图5所示,历史回溯时,根据图层记录中的前变更日期和流水号,按照一定顺序可以找到历史图中变更前的记录;根据图层记录中的后变更日期和流水号,可以找到历史图中变更后的记录。

图4 空间数据时态管理结构

图5 空间数据时态传递示意图

3 业务应用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基于三层体系架构,可实现 MIS、GIS、OA一体化办公,实现业务与基础数据的关联应用、地块变更管理、GPS 与 GIS 结合进行执法监察、多时段影像对比进行土地资源监管、灵活的项目管理成果汇总统计分析、市局与规划委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各项业务督办等功能。系统可从接件、数据录入、分办管理、各领导审批到清册、办结等过程全部实现信息化,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图6)。

图6 业务工作流图

4 存在问题

由于信息化工作的初步建立,系统在建设与应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

4.1 信息标准化缺乏整体的协调统一

信息化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由项目驱动,没有总体规划。信息标准化从整体上没有统一的目标,协调机制不健全,各业务部门编制的标准体系未能按信息化的特点来构造整体信息标准体系,如没有从信息化共同的流程特点,抽取共性信息制定统一的数据库分类编码标准等基础标准,使得彼此在分类和编码上不能协调一致。另外,缺乏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控制标准等重要标准,给数据的交换与共享,数据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2 数据库建设滞后

面临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系统开发前没有对数据库进行严格周密的设计,数据存储缺乏规划,结构较为混乱,后期又产生了大量的测试数据和重复数据,增加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数据的更新与维护困难,造成系统运行效率低下。

4.3 图层查询统计和辅助决策功能薄弱

由于历史遗留档案较多,测量成果不统一而造成图属不一致等现象,系统缺乏不同图层间的叠加查询功能,有待对数据进行深加工,提供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的方法和手段。

5 措施与建议

5.1 加强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目前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应从结构、框架、层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并向系统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建议开展由专业组织机构组成的国土资源数据质量控制标准、数字化成果验收标准、系统验收标准等标准研究,建立广泛而统一的标准更新和维护机制,保持其长期稳定性和唯一性。

5.2 加大数据梳理和整合力度

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存储有各种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不同数据格式以及不同时态的多元数据,而且各区县的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整合和集成的难度较大,从而影响了数据库的质量和利用效率,阻碍了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因此,应加大对数据的梳理和整合力度,注重元数据及目录数据的建设,完善数据库服务器的使用规划和数据库详细设计。

5.3 借助先进技术辅助系统决策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寻找各类数据以及同类数据中在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之间的潜在关系,提升数据的使用价值,使系统可以在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矿产资源开发以及闲置土地清查等方面发挥指导性作用,增加系统的辅助决策能力,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做到“情况明、数字准、效率高”,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

6 结语

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服务管理、服务社会”的指导方针,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将紧密围绕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工作重点,构筑集管理、运行与服务为一体的国土资源数字化信息支撑基地及国土资源公益信息服务窗口。

参考文献

边馥苓.地理信息系统.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朱德海,严泰来等.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❻ 系统研究法的理论依据是么如何采用系统研究法寻找和开发植物资源

相关资料: 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技巧(附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 文献综述的引言: 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文献综述的正文: 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文献综述的结论: 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范文2: 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 2.国内的研究状况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 二、文献综述要文字简洁,尽量避免大量引用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作者的观点说清楚,从原始文献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过去和现在的研究成果,指出目前的研究状态、应该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有关科学理论、结合具体的研究条件和实际需要,对各种研究成果进行,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应当指出的是,文献综述不是对以往研究成果的简单介绍与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精心阅读后,系统总结某一研究领域在某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并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科研工作。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文献综述范文3: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实验研究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998年国际心理卫生协会强调“健康的定义... ...” 心理健康运动的发起人是美国的C.比尔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费勒姆提出了“新人型理论”;奥尔特提出了“成熟者的理论”... ... 美国是最早开设心理辅导的国家,... ...将“心理辅导”定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前苏联教育部1984年颁布“苏联普通学校心理辅导条例”;日本也积极从美国引进心理辅导... ...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起步了... ...,中小学真正起步是在9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并于1997年 6 月 7 日公布了结果,引起了国人特别是教育界的震动... ... 1988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9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益公约》,... ... 199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1997年10月国家教委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再一次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中期,上海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1994年上海教委出台了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并出版了有关教材。但他们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与此同时北京市西城区成了“心育中心”丁榕老师一马当先做了许多工作,但仍是把精力放在了城市学生身上。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上也存在着较大不同,但至今没有人提出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成型经验。因此农村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文献综述范文3中可以看出,课题组成员翻阅了大量资料。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综述不多;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心理健康差异的分析也不多。“农村”的特点不清,“方法途径”不知道新不新。这样会给后面的研究方向和设计带来麻烦。 四、文献综述的综述要全面、准确、客观,用于的观点、论据最好来自一次文献,尽量避免使用别人对原始文献的解释或综述。 其他相关: 相关可参考文献: 1、Amuedo-Doranes, C. and Pozo, S.(1999):"Foreign 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pp.322-343. 2、Barrell ,R. , Gottschalk , S.D. and S.G. Hall(2004):"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 in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Instries.",Tanaka Business School Discussion Papers: TBS/DP04/7. 3、Dewenter, K.L (1995): "Do Exchange Rate Changes Driv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vol. 68, issue 3, pp.405-33. 4、Goldberg, L. S. and Klein, M.(1998):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de and Real Exchange Rate Linkag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published in Managing Capital Flows and Exchange Rates: Perspectives from the Pacific Basin, editor Reuven Glic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pp.73-100. 5、Pan,Y.(2003):"The inflow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China:the impact of country-specific factor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56,pp.829-833. 6、Xing, Y.Q and Wang, G.H.(2004):"Exchange Rate and Competition for FD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Japan,working paper.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❼ 分类学方法

异”(差异性)是区分种类的根据,“同”(相似性)是合并种类的根据。分析分类特征,首先要考虑反映共同起源的共同特征。但有同源和非同源的不同。例如鸟类的翼和兽类的前肢是同源器管,可以追溯到共同的祖先,是“同源特征”。恒温在鸟兽是各别起源,并非来自共同祖先,是“非同源特征”。系统分类采用同源特征,不取非同源性状。亨尼希把同源特征分为祖征和裔征两类:祖征是来自较早祖先而在后代保持不变的特征;裔征是两个姊妹支系来自最近祖先的派生特征,不见于较早祖先。每一物种或物类都是祖征和裔征镶嵌,共同祖征是追溯历史渊源的根据,共同裔征是建立单系的根据。进化分类学派亦要求采用同源特征,但不作特征分类。他们从共同性探索共同祖先,又从差异性衡量进化水平。上面提到鸟类和爬行类的问题,已知鸟类和鳄类最近缘,按照分支学派的分析,两者具有共同的裔征(如内鼻孔具次生腭,其他爬行类内鼻孔无次生腭),在系谱上是一对姊妹支系,组成为一个单系群。但进化分类学派重视特征差距,他们根据鸟类具有羽毛、前肢特化为翼以及恒温等特征,认为两者差距很大,反映不同的进化阶段,主张鸟类应与鳄目分开,而与爬行类(包括鳄目)并立为纲。这是两个学派对特征衡量的分歧,也就是宗谱分支与进化水平的分歧。
分类特征反映进化历史,系统分类要求从历史观点衡量特征价值。但特征衡量常会出现分歧,重视这一或那一特征,会得出不同的分类。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同源和非同源不易区分,衡量又会陷入循环论,如:共同的特征反映共同祖先,共同的祖先产生共同特征。基于这些情况,为了促进分类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数量分类学主张“总体相似性”的观点,其方法是:采用大量能以数值表示的特征,编成符号,运用电子计算机。求得相似性系数,作出分类。数量分类不先考虑亲缘,但得出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和传统分类近似。
生命现象的各个方面都可为分类提供特征,最常用的是形态,尤其是外部形态。但目前趋向愈来愈重视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的特征,如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含量比较,蛋白质的成分分析,染色体的祖型分析,以及植物化学成分、动物交配行为等等。如以蟋蟀鸣声为特征,使原先单凭形态特征所未能区分的近缘种类得以鉴别

❽ 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

如果能将你所在州的降雨和你所在县上空的照片联系起来,就可以判断出哪块湿地在一年的某些时候会干涸。一个GIS系统就能够进行这样的分析,它能够将不同来源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应用。对于源数据的基本要求是确定变量的位置。位置可能由经度、纬度和海拔的x,y,z坐标来标注,或是由其他地理编码系统比如ZIP码,又或是高速公路英里标志来表示。任何可以定位存放的变量都能被反馈到GIS。一些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正在生产制作能够直接访问GIS的计算机数据库。可以将地图中不同类型的数据格式输入GIS。GIS系统同时能将不是地图形式的数字信息转换可识别利用的形式。例如,通过分析由遥感生成的数字卫星图像,可以生成一个与地图类似的有关植被覆盖的数字信息层。
同样,人口调查或水文表格数据也可在GIS系统中被转换成作为主题信息层的地图形式。 GIS数据以数字数据的形式表现了现实世界客观对象(公路、土地利用、海拔)。 现实世界客观对象可被划分为二个抽象概念: 离散对象(如房屋) 和连续的对象领域(如降雨量或海拔)。这二种抽象体在GIS系统中存储数据主要的二种方法为:栅格(网格)和矢量。
栅格(网格)数据由存放唯一值存储单元的行和列组成。它与栅格(网格)图像是类似的,除了使用合适的颜色之外,各个单元记录的数值也可能是一个分类组(例如土地使用状况)、一个连续的值(例如降雨量)或是当数据不是可用时记录的一个空值。栅格数据集的分辨率取决于地面单位的网格宽度。通常存储单元代表地面的方形区域,但也可以用来代表其它形状。栅格数据既可以用来代表一块区域,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实物。
矢量数据利用了几何图形例如点、线(一系列点坐标),或是面(形状决定于线)来表现客观对象。例如,在住房细分中以多边形来代表物产边界,以点来精确表示位置。矢量同样可以用来表示具有连续变化性的领域。利用等高线和不规则三角形格网(TIN)来表示海拔或其他连续变化的值。TIN的记录对于这些连接成一个由三角形构成的不规则网格的点进行评估。三角形所在的面代表地形表面。
利用栅格或矢量数据模型来表达现实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栅格数据设置在面内所有的点上都记录同一个值,而矢量格式只在需要的地方存储数据,这就使得前者所需的存储的空间大于后者。对于栅格数据可以很轻易地实现覆盖的操作,而对于矢量数据来说要困难得多。矢量数据可以像在传统地图上的矢量图形一样被显示出来,而栅格数据在以图象显示时显示对象的边界将呈现模糊状。
除了以几何向量坐标或是栅格单元位置来表达的空间数据外,另外的非空间数据也可以被存储。在矢量数据中庆信,这些附加数据为客观对象的属性。例如,一个森林资源的多边形可能包含一个标识符值及有关树木种类的信息斗含。在栅格数据中单元值可存储属性信息,但同样可以作为与其他表格中记录相关的标识符。 数据采集——向系统内输入数据——它占据了GIS从业者的大部分时间。有多种方法向GIS中输入数据,在其中它以数字格式存储。
印在纸或聚酯薄膜地图上的现有数据可以被数字化或扫描来产生数字空差笑数据。数字化仪从地图中产生向量数据作为操作符轨迹点、线和多边形的边界。扫描地图可以产生能被进一步处理生成向量数据的光栅数据。
测量数据可以从测量器械上的数字数据收集系统中被直接输入到GIS中。从全球定位系统(GPS)——另一种测量工具中得到的位置,也可以被直接输入到GIS中。遥感数据同样在数据收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由附在平台上的多个传感器组成。传感器包括摄像机、数字扫描仪和激光雷达,而平台则通常由航空器和卫星构成。 大部分数字数据来源于图片判读和航空照片。软拷贝工作站用来数字化直接从数字图像的立体象对中得到的特征。这些系统允许数据以二维或三维捕捉,它们的海拔直接从用照相测量法原理的立体象对中测量得到。现今,模拟航空照片先被扫描然后再输入到软拷贝系统,但随着高质量的数字摄像机越来越便宜,这一步也就可被省略了。 卫星遥感提供了空间数据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这里卫星使用不同的传感器包来被动地测量从主动传感器如雷达发射出去的电磁波频谱或无线电波的部分的反射系数。遥感收集可以进一步处理来标识感兴趣的对象和类例如土地覆盖的光栅数据。
除了收集和输入空间数据之外,属性数据也要输入到GIS中。对于向量数据,这包括关于在系统中的对象的附加信息。
输入数据到GIS中后,通常还要编辑,来消除错误,或进一步处理。对于向量数据必须要“拓扑正确”才能进行一些高级分析。比如说,在公路网中,线必须与交叉点处的结点相连。像反冲或过冲的错误也必须消除。对于扫描的地图,源地图上的污点可能需要从生成的光栅中消除。例如,污物的斑点可能会把两条本不该相连的线连在一起。 GIS可以执行数据重构来把数据转换成不同的格式。例如,GIS可以通过在具有相同分类的所有单元周围生成线,同时决定单元的空间关系,如邻接和包含,来将卫星图像转换成向量结构。
由于数字数据以不同的方法收集和存储,两种数据源可能会不完全兼容。因此GIS必须能够将地理数据从一种结构转换到另一种结构。 财产所有权地图与土壤分布图可能以不同的比例尺显示数据。GIS中的地图数据必须能被操作以使其与从其它地图获得的数据对齐或相配合。在数字数据被分析前,它们可能得经过其它一些将它们整合进GIS的处理,比如,投影与坐标变换。 地球可以用多种模型来表示,对于地球表面上的任一给定点,各个模型都可能给出一套不同的坐标(如纬度,经度,海拔)。最简单的模型是假定地球是一个理想的球体。随着地球的更多测量逐渐累积,地球的模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确。事实上,有些模型应用于地球的不同区域以提供更高的精确度(如北美坐标系统,1983-NAD83-只适合在美国使用,而在欧洲却不适用)。
投影是制作地图的基础部分,它是从地球的一种模型中转换信息的数学方法,它将三维的弯曲表面转换成二维的媒介(比如纸或电脑屏幕)。不同类型的地图要采用不同的投影系统,因为每种投影系统有其自身的合适的用途。比如一种可以精确反映大陆形状的投影会歪曲大陆的相对尺寸(翻译的是英文的维基网络) 空间分析能力是GIS的主要功能,也是GIS与计算机制图软件相区别的主要特征。空间分析是从空间物体的空间位置、联系等方面去研究空间事物,以及对空间事物做出定量的描述。一般地讲,它只回答What(是什么?)、Where(在哪里?)、How(怎么样?)等问题,但并不(能)回答Why(为什么?)。空间分析需要复杂的数学工具,其中最主要的是空间统计学、图论、拓扑学、计算几何等,其主要任务是对空间构成进行描述和分析,以达到获取、描述和认知空间数据;理解和解释地理图案的背景过程;空间过程的模拟和预测;调控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等目的。
空间分析技术与许多学科有联系,地理学、经济学、区域科学、大气、 地球物理、水文等专门学科为其提供知识和机理。
除了GIS软件捆绑空间分析模块外,也有一些专用的空间分析软件,如GISLIB、SIM、PPA、Fragstats等。

❾ 如何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

如何开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

很多企业部署了庞大的系统,但在项目的应用中只能得到部分有价值的、可实现的功能。这样的情况称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可实现功能。想知道如何做好信息系统实施项目管理吗?现在,小编给大家的整理相关资料。

互联网是个神奇的大网,大数据开发和软件定制也是一种模式,这里提供最详细的报价,如果你真的想做,可以来这里,这个手机的开始数字是一伍扒中间的是壹壹三三最后的是泗柒泗泗,按照顺序组合起来就可以找到,我想说的是,除非你想做或者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如果只是凑热闹的话,就不要来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1.信息系统项目往往大到事国家生死存亡,小到事关单位兴衰成败;

2.信息系统项目需求往往在还没有完全搞清费需求就付诸实施,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一再修改;

3.信息系统项目往往不能按预定进度执行;

4.信息系统项目的投资往往超预算;

5.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可视性差;

二、项目启动阶段 项目启动阶段需要界定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获得老板或高层的支持;组建优秀的项目团队;准备充足的资源;建立良好的沟通;对客户的积极反应进行适当的监控和反馈。 项目管理最重要、最难做的工作就是界定工作目标及工作任务,也就是确定项目的范围。

缺少正确的项目范围定义和核实,是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和项目干系人在项目要产出什么样的产品方面达成的共识、产品描述、战略计划、项目选择标准等方面的信息利用项目选择方法和专家判断输出项目的正式审批文件,也就是项目章程。

❿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述题 系统平台设计包括哪些工作内容

1. 信息系统:是指以计算机和各种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实现某个系统目标而组成的信息处理统一体。
2. 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首先是指一个集成的、覆盖整个国家的信息设施的总和。该设施连接全国各地区的政府机构、企业、学校和家庭,是全部公用的及老高专用的、政府的及企业的、高速交互式的、窄带的及宽带的网络的集合。
3. 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工程是与构造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有关的过程、方法和技术。信息系统的实质是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有的信息系统最终都是以某种硬件和软件的形式出现的。
4. 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是指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学科。软件工程采用工程的思想、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它是开发、运行和维护软件直至退役的系统方法。
5. 瀑布模型:又称为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它将软件开发分为三个时期,即侍拿尺软件计划时期、软件开发时期和软件运行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若干个阶段。
6. 原型:原型是所开发软件系统的一个可执行模型或引导性版本,它可为客户和软件开发各阶段的系统人员提供系统的原始蓝本,以帮助得到实现系统目标的明确而严格的需求,促进客户和系统人员、各阶段系统人员之间的相互有效的信息交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7. 总体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所产生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建立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由系统各模块的功能、模块间的层次关系及接口控制所组成。
8. 模块结构图:总体结构设计的描述工具,用来描述软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及相互关系,由模块、调用、数据、调用符号和参数表、辅助符号构成。
9. 耦合度:模块间联系的量度——耦合度:是从模块外部考察模块的独立性程度,用来衡量多个模块间的相互联系。 耦合分类:独立耦合、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划分模块规则:尽量使用数据耦合,少用控制耦合,限制公共耦合范围,完全不用内容耦合。
10. 内聚度:块内联系的量度——内聚度:是模块内部各成分(语句或语句段)之间的联系。 内聚分类(由弱到强):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划分模块规则:设计模块时,应做到高内聚度,低耦合度。
11. 过程设计:过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总体结构设计中产生的功能模块进行过程描述,即模块设计,为每个模块设计详细算法、内部数据结构和程序逻辑结构。过程设计不是编码(编程),是为编码提供说明,如程序框图、数据流图等。
12. 人机界面: 使用者用来操纵和使用系统的界面。
13. 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体现了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藏、信息局部化、一致性、完整性和确定性等原则。从过程上看,结构化方法包括了结构化分析、结构化设计和结构化程序设计三个阶段。
14. 结构化设计:结构化设计的基本意思是将系统设计成相对独立、功能单一的模块群组成的结构。
15. 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一种针对传统的非结构化程序设计而言的程序设计理论和方法。
16.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通过逐层细分描述系统内部数据流动及加工过程的图表。
17. 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流图内所包含数据元素(数据存储、数据流、数据项)的定义及说明的集合。
18.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以数据流图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数据流图转化为功能模块图,从而导出软件结构的方法。
19.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相关其他因素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20. MRP系统: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就是从产品的结构即物料清单出发,实现物料信息的集成。通俗的讲,MRP是一种保证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的计划方法,用于解决制造业中缺件与敏仿超储之间的矛盾。
21. MRPⅡ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20世纪80年代,人们把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子系统总合为集成化系统,并称之为制造资源计划系统。
22. 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s Resources Planning),超越MRPⅡ范围的功能集成、支持能动性的监控能力、模拟分析和决策支持、支持开放的客户/服务器计算环境。
2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是企业各类信息系统的集成,是企业活动全过程中各功能的结合。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等)和现代化管理技术,高度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CAD/ CAM等)、管理、决策等众多系统。它是从技术角度加强制造技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手段。
24. 产品数据管理:(PDM,Proct Data Management)是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企业产品为核心,对与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和资源进行集成管理的技术。
25. 决策支持系统:它是综合利用大量数据,借助有关数学模型与数据处理模型,通过人机交互,辅助实现科学决策的家算计信息系统。
26. 数据仓库:它是管理决策过程中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与实践相关的数据集合。
27.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集合中提取知识的过程。
28. 专家系统:它是研究怎样使计算机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学习、思考、规划等思维活动,解决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的问题。
29.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以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基础,由办公人员和技术设备共同构成的服务于日常办公事务的人及信息处理系统。
30. 工作流:通过组织成员间的协调工作,实现基于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的部分称为工作流。

阅读全文

与分类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面板不能用的检测方法 浏览:708
眼睛黑眼圈怎么办有什么方法 浏览:535
用手机绕地转一圈测出亩数的方法 浏览:148
新旧玉米粒的鉴别方法视频 浏览:868
踢脚线安装方法与尺寸 浏览:403
蟹爪兰的养殖方法视频 浏览:766
研究方法具体有哪几种 浏览:766
用什么方法气走了你的追求者 浏览:540
再生胶脱模的解决方法 浏览:610
少儿英语学习方法及技巧 浏览:210
oppo手机闪烁解决方法 浏览:633
干河粉的快速泡发方法 浏览:199
流量上网速度慢的解决方法 浏览:647
中秋节月饼的制作方法及图片 浏览:233
苹果5屏幕解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24
广告显示屏的芯片的安装方法 浏览:762
钢锯子的食用方法 浏览:709
上海普洱熟茶的正确冲泡方法 浏览:611
怎么治疗发烧咳嗽的方法 浏览:173
记账凭证记录方法视频 浏览: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