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

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

发布时间:2023-05-15 08:53:31

① 研究目的怎么写范例

研究目的模板:

1、针对……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对……机理(或者是:影响,特点,作用)的认识,可以完善有关……的研究。

2、(举出具体的论文课题)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研究流程有待进一步简化。

3、……问题的解决,可以改善……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扩大……的研究范围。

选题意义模板:

1、对(具体的课题名称)的研究有……价值。

(1)(自己的课题)的研究可以扩展……学界对这一……研究的'认识,推进与之相关的……的研究及相关的……研究进程。脊慧

(2)从……的角度对……进行研究,利用……提出的……理论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突破正野猛了传统的利用……理论从……的角度去研究……的模式,使……的研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退出目前的研究进展。

2、对(社会相关应用方面)的价值。

(1)……的研究有助于……改善目前社会上主流的……方法。

(2)对……(教学/应用/实践)也有……启示,能举桥扩宽人们的眼界,促使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② 论文第一阶段总结

论文第一阶段总结

在写论文的时候,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你知道论文第一阶段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论文第一阶段总结,欢迎阅读。

论文第一阶段总结一

一、论文基本情况

本论文是延安市基础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论文,论文题目是“高中数学数列教学策略研究”。数列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考察内容,但数学的内容多,难度大,学生学习困难重重。论文组针对高中学生数列难学,公式性质神裤多,学生对公式理解不透彻,推理能力弱,转化不到位等问题,论文组成员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构建了“三线五环节”的自主学习线:“三线”指的是教师线、问题线、学生线。教师和学生线都是围绕问题线展开,三线互相关联;“五环节”指的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巩固提高——反思总结。遵循论文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和步骤。完成了黄龙县中学高二(3、4)班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情况与汇总,为本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践和调查中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好对照分析,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资料等,如学生的作业,导学案,测试卷等,有什么发现,及时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论文负责人应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的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5、整合法:论文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1)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阅读了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数列方面的研究成果,还学习了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在学习过程脊瞎扒中,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中得到充实。

(2)组织论文组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研究并制定了数列教学计划,组织集体备课,上课例研究课,形成教学课例。论文组成员还探讨了新课改标准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2、召开论文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

三个月以来,论文组共召开2次会议,即于20**年9月召开全体论文组成员第一次会议,组建研究队伍,成立论文组,明确论文研究内容,落实研究任务,明确分工,责任到人;10月召开第二次论文组会议,此次是由论文组负责人组织,与承担论文任务教师碰头,安排问卷调查工作,了解论文进展情况。

3、在学校开展高中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

20**年10月,问卷调查负责人王明设计出“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及“数学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于10月下旬,在黄龙县中学对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为下一步论文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依据。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一)、反思教学模式

开学不久,论文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论文实施方案,明确本阶段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组织学生研讨的自主性、探究性、多维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构建了“三线五环节”的自主学习线:“三线”指的是教师线、问题线、学生线。教师和学生线都是围绕问题线展开,三线互相关联;“五环节”指的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巩固提高——反思总结。

(二)、课堂教学研究过程诊断

高中生数列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数列这一模块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课程进度的安排,论文组发现:

(1)从教材内容来看,数列课程单元课时不紧、内容偏少。但需要补充的较多,最后课时非常紧,容量非常多。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樱昌,这两个模块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错位相减法和裂相求和法,学生学习起来非常的困难。

通过对学生作业,导学案中错题内容的分析以及课堂表现发现,学习数列困难主要表现在:

(1)普遍性错误中多数为策略性错误;

(2)一贯性错误中多数为心理性错误;

(3)学业成级低的学生频发知识性错误。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 学生学习数列困难主要体现在:(1)储备知识不足、计算功底较弱;(2)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策略错误;(3)从心理上害怕数学、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可分为:(1)习惯与能力的.因素;(2)策略与方法的因素;(3)课程与习题的因素。

(三)、研究的形式

1 、动手实践,反思教学。在数列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交流心得感悟,提高教学效率,全面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通过集体备课,一课两上,同课异构,上课,说课,评课,写出教后反思及相关论文。

2、评价改进,完善方法。论文组在备课,教学和评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做了改进和完善;能及时正视、弥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和误区。

(四)、论文研究的再认识

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论文组初步确立了论文研究过程,即:依据理论——过程实践——理论验证。

在新一轮课改要求的大前提下,我们根据本校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课改实验,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重视指导性学习过程诊断评价,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师生以及小组讨论总结。论文组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平时对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成绩、学习习惯,学生的个性、教学方式、教学环节,自觉进行有效反思总结,初步形成了有效教学模式。

(五)、教研中的进步

论文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所改观,在课堂实践中能遵循新一轮课改的要求,基本上能够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都能够立足于学生。

关注学生思维的起始点、需求点、优势点,因势利导,注重启发,让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从引课到探究新知,再到巩固练习,最后的课堂总结,都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总结。在教学中大胆尝试用兵教兵、兵练兵、结对子、作业互改互评互鉴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过程环节方法、教学环节方法,激励学生们愿学乐学会学专题数学的意识。

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在备课组中说课、评课的效率明显提高了,现在能有效说议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成员能够注重讨论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分散重难点、如何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评估学情,与组内实现资源共享,集众人智慧于一堂,互相学习的意识增强了。

(六)、科研意识的增强

论文组在准备阶段有收获但也发现了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小组学习分工不明确,组长代劳学习多 。

(2)如何用“兵教兵,兵带兵”。

(3)后进生学习展示的时间少。

(4)群体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要依靠班级极少数人。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是课内还应在课外

(6)能否探索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上述方面问题的突破是论文组实施教学过程,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科研上必须借鉴和和运用的。

五、论文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论文组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在实践中也摸索了一段时间。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在论文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论文组教师对论文研究的积极性不够,论文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论文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论文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论文研究只是蜻蜓点水。

2、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大家注重课堂教学,无论是备课准备教学方面还是课堂教学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下了很大功夫,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对学生的导学案上面的学习反思没有及时整理,对学习资源没有及时整理。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针对论文研究的现状,我们提出了今后论文研究的大致设想: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论文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论文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论文研究氛围。在原有论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论文研究,对论文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论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论文的研究目的逐步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论文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论文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强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上课过程中,可以尝试同课头任课教师进行 “同课异构式”教学,然后进行及时测评,多次反复之后,再进行阶段性考评;课下要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促进教师思想转变,让论文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资源教学,增加教学容量,重新组织教材知识结构网络,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应用多媒体还能便于增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强化实践研究。

论文组组织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和“同课异构”的观摩与研讨。上好论文实践研究课,初步形成教学课例。

4、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及时整理教学课例、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学习小结和学习反思,经验总结等。通过探究与分析,撰写有价值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探究,能初步使学生在兴趣中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6、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论文资料,建立论文分项档案。

教学课例、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学习小结和学习反思、经验总结、活动记录、调查表、评价表和活动小结等的保存和整理。将选出的优秀课例、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分类管理。

论文第一阶段总结二

目前了解的内容:

1、 知道的算法:三角网络法、曲面样条法、按距离加权平均法、趋势面法;克里金算法;随机建模(基于目标和基于象元?)

2、 随机建模中基于目标建模:相过度模拟、序贯知识模拟、指示克里金、截断高斯模拟、神经网络模拟、人工定义。

3、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Mico Station、Surfer)进行绘图。

4、开发二维地质图件绘制的相关软件,实现数据库管理,数据录入、计算与共享。

5、基于GIS的地质剖面图绘制系统;

6、基于钻孔信息的三维数据的二维表达和制图。

7、利用计算机的各种地质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地质断层、褶皱等复杂地质构造的数学处理。

研究的主要内容:数据模型、空间查询、空间分析、数据库、以及可视化。

主要应用领域:城市、矿山、石油、管网、环境等。

不了解的内容:

1、几种算法的具体内容,不明白?

2、利用GIS,我能在地质建模领域中做什么?怎么做?

3、资料收集内容是不是偏了?

;

③ 如何激发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案例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下,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命的活力。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总之,开展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寻找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合理配置数学教学活动中原有的与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课题研究能较好地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切实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华而不实”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开放性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应把“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创新思维习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探究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分析、判断处理信息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视为主要研究目标。应把如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育参与热情,锻炼研究能力作为研究的重点。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本课题预定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
二是分析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
三是探索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
(一)活动方式
本课题组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研究、学习、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要求每学期应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搞好一节或几节优质研究课,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积累一些研究资料,撰写一篇或多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个阶段,达到过程化管理的目的。
(二)前阶段的主要工作
从开题到现在,课题研究已历时一年多,全体成员能统一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自觉地把课题研究与自身成长结合起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和研究文献进一步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和课题论证,积极撰写了立项报告,该报告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从开题以来,在学校和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成员能紧紧围绕课题目标,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实验。到目前为止,基本能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研究课,形成教学反思案例10多份;全体成员能积极撰写相关论文,已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有2篇;形成教学课件20多个;自制教具2 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体成员的教科研意识大大加强,能在教学中积极“反思”,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由学生对教师的评议表可见)、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所改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相关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研究的程度等材料,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教具学具、课件的制作等进行设计,并在实践中验证,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方案实施中及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实际经验,指导课题改革的实践。
六、研究重点与策略(前阶段研究的重点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具体策略)
本课题前阶段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调查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个方面具体研究对策。
1、调查影响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分析,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小学基础薄弱,畏难情绪,师生关系不和谐等,其中小学基础薄弱和畏难占80%以上。对数学学习很感兴趣的同学分析来看,他们充满自信,对学好数学不怕困难且很有信心。因此克服畏难情绪、培养自信心是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点。
2、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
(1)分层教学
七年级一进校,对每位学生都定位为C组,经过一段时间,对照标准将部分同学提升为B组,再过一段时间,将一批最优秀的学生提升为A组。并说明组别不是终生制的,每月调整。从而形成了一个可进可退的竞争机制,实际中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调动了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课后布置作业也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C组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而使A组学生吃不饱。为此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做题只要求A组和B组学生完成。
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
(2)、小组合作,相互竞争。
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各组中三层次学生搭配,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明确分工,轮流发言,以优带差。每天课堂开展小组竞赛,形式多样,并设置优秀小组奖、最快进步奖、优秀个人奖等,通过小组合作,C组学生也有了充分的表现机会,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3)、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和鲜艳的色彩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改变数学课堂单调、枯燥的形式,特别是课件中的动画演示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教师解释一些棘手的问题。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多媒体课更感兴趣。
(4)、建立成长记录袋。
七年级开学初,学生每人发一个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每次数学测验分数,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我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数学小论文,成败史,获得的荣誉,老师的夸奖,学习心得等。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变化,制定一个个短期的奋斗目标,记录老师对我的夸奖等等,学生能通过一个个小的成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通过一次次失败总结经验,及时纠正错误。据调查,部分学生就是从建立成长记录袋中逐步树立信心,从而提高了兴趣。
七、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1.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通过多样性、实效性的学习 ,达到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的目的。09年4月邱良志老师参加在安庆市举行的《安徽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年会》、邱良志老师参加全国《新课程新精彩名师数学课》观摩活动。邱良志老师的论文《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体验》获明光市二等奖。邱良志老师的《探索激发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参加省级论文交流。朱家选老师的论文《关于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忧患与希望”》获明光市一等奖。
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沈晓理老师在苏巷分会组织的数学优秀课评比活动中获二等奖,邱良志老师参加08年滁州市教坛新星评比,陈培富老师获明光市教学能手称号等。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了,喜欢数学的人数多了。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有效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参与数学活动。
4、形成了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1)分层教学。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
(2)小组合作,相互竞争。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各组中三层次学生搭配,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明确分工,轮流发言,以优带差,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3)、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和鲜艳的色彩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改变数学课堂单调、枯燥的形式,特别是课件中的动画演示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教师解释一些棘手的问题。据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多媒体课更感兴趣。(4)、建立成长记录袋。学生每人一个成长记录袋,内容包括:每次数学测验分数,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我的下一个奋斗目标,数学小论文,成败史,获得的荣誉,老师的夸奖,学习心得等。通过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变化,制定一个个短期的奋斗目标,学生能通过一个个小的成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八、保障措施
学校对教育教学科研非常重视,校长经常参加课题组会议参与研讨;本课题组的各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本课题的组长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组长,有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经验;李校长和罗主任都曾是数学教研组主要负责人。本课题组有明光市教育局教研室叶超主任指导和本校3位高级教师进行理论指导;有多名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师进行实践研究;我们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有机结合,每双周组织一次集体理论学习;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开一到两次校级或分会级公开课;每个课题组成员每月至少听课3次,并写出评课意见。学校拥有四十多台电脑和一个多媒体教室可供实验研究;有藏书两万册的图书馆和丰富的网络资
源;有十二个初中班级可供对比实践。学校对本课题研究的经费全力支持,保障了本课题研究的良好运作。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虽然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材料,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分层教学的实践遇到很多困难,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等。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将实践转化为理性的思考,丰富研究的内涵,推广研究成果的应用效应.具体表述为:
教师方面:
1.进一步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2.探索有效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加强实践后的提炼,努力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手段;
4.加强课堂教学中评价体系研究。
学生方面:
1. 进一步开展“小组合作”、“小组竞赛”活动,互相帮助、相互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共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鼓励学生独立提问、大胆质疑和认真反思,养成质疑和反思的好习惯。

④ 清代古音学【清代古音研究鸟瞰】

一 序言 古音学是一门研究汉语上古音的学问。在中国的历朝历代当中,上古音到底属于哪一时段的语音,学界还有些分歧,流行的说法认为上古音就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但有个别学者认为这段时间太宽泛,上古音应该仅限于周秦时期,不包括先周时代以至远古时代的语音(刘晓南,2007:135)。本文依据清代学者研究上古音使用的材料――《诗经》等先秦韵文和《说文解字》中的形声字,采用刘晓南先生的说法。古音研究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汉末,郑玄的“笺”、“注”或刘熙的《释名》里,一再提到“古音某,今音某”的语言现象。古音研究的真正开始是在宋代的吴域和郑痒,但他们受制于《唐韵》分部的影响,又加上对古音研究的指导思想没有脱离“叶音说”的窠臼,因而缺乏科学价值。到了明代的陈第明确提出了“古诗无叶音”的说法,建立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改,音有转移①”的正确语音历史观,古音研究的科学时代才算开始,但陈氏考察古音拘泥于只言片字缺乏系统性,因而古音学的研究具有突破性进展的时期是在清代,表现为名家辈出,如顾炎武、江永、戴震、钱大昕、段玉裁、孔广森、江有诰、章太炎、黄侃等;成果丰硕,据耿振声先生统计可达167种②。为近现代古音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清代的古音研究做一个全面的鸟瞰,以便同行们参考。

二 古音理论研究

清代之前古音研究形成了两种指导思想。一种以朱熹为代表的“叶音”说,主张用今音改古音以求得读古书的和谐,其精神内核是古今音不变;另一种以唐代陆德明、宋代吴域、明代陈第为代表的“音移”观,主张语音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古有古音今有今音。
清初顾炎武继承了“音移”观的指导思想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语音发展的阶段理论,顾氏认为:《诗经》“三百五篇,古人之音书也”,“然自秦汉之文,其音已渐戾”,其后“魏晋以下,去古日远,辞赋日繁”“休文作谱,乃不能上据雅、南,旁摭骚、子,以成不堪之典。而仅按班、张以下诸人之赋,曹、刘以下诸人之诗所用之音,撰为定本,于游敬是今音行而古音亡,为音学之一变。”“唐时以诗赋取士,其书一以陆发言《切韵》为准”,“至宋景佑之际微有更改,理宗末年,平水刘渊始并二百六韵为一百七”,“于是宋韵行而唐韵亡,为音学之再变”③。顾氏的这一理论为自己后来的研究提供了正确的途径,并且影响了其后的江永、段玉裁等人;
江永在继承了顾炎武理论的基础上,第一次倡导“审音”理论。他主张对上古音的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就要对古音研究的材料作科学的区分。在江永之前,许多古音学家不区分材料的不同时代,对材料的真伪也不做科学的考证,把《诗经》、《楚辞》甚至汉魏六朝唐宋的有韵之文统统混杂在一起。对此,江永明确指出,古韵研究的材料应该有一个统一标准,那就是《诗经》的用韵、经传骚子的有韵之文,至于其后的材料只能用来与上古音相互比较,以究明其源流变化,不能作为对上古音分声定韵的依据。同时,江永十分重视对中古音的研究,认为中古音的研究有利于我们去认识镇磨纯上古音的韵部。这一点,得到戴震的支持,并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戴御咐氏认为上古韵部的材料传世的比较少,仅仅根据这些有限的材料来断然决定上韵部的分和合是不够的,因此,中古音的研究对上古音的探讨就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戴震认为《广韵》是中古音的代表,从分析《广韵》的语音系统入手,区别等呼、洪细及韵类不同可以帮助我们对古音作出更加精细的研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他精心研究古韵并做出了九类二十五部的细致划分。同时,建立了韵类的“正传”、“旁转”的理论,所谓“正传”包含三种情况,一种是同一韵部的内部转变,第二种是统一大类韵部之间的转变,第三种临近大类韵部之间的转变。“旁转”是指上述三种“正传”之外的情况,这种理论为后来孔广森的阴阳对转理论开了先河。
孔广森,山东曲阜人,是戴震的弟子,他在继承师说的基础上,明确建立了阴阳对转理论。孔广森把古韵分为十八部,其中阴声韵九部,阳声韵九部,分别构成九对阴阳对转关系:歌元、支耕、脂真、鱼阳、侯东、幽冬、宵侵、之蒸、叶谈,他利用阴阳对转的理论来解释《诗经》押韵和谐声中的一些现象。例如:《诗经・邶风・北门》押敦、遗、摧,可是敦字属真部,遗、摧属脂部,这就叫脂真对转。孔氏的这一理论对其后的章太炎、黄侃等人的古音构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 古音研究方法

清代的古音研究方法虽然主体仍是前代的系联法,但大有改进,表现在系联对象的扩大,归纳结论更加科学仔细,同时,还开创了“审音法”、“古音构拟”法。
首先,顾炎武提出归纳古韵第一步要“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将平水韵中已经合并的韵分开,恢复《唐韵》的原貌,“所谓一变而至鲁”,第二步“据古经以正沈氏、唐人之失”,归纳《诗经》、群经的用韵,而将《唐韵》重新分合,“所谓一变而至道”,从而使得“三代以上之音部分秩如,至赜而不可乱。”④同时采用“诗韵系联”、“谐音系联”、“离析《唐韵》”等多种方法,广求证据,讲求事物条理,愈祥博愈好的朴学风范。顾氏这种研究方法不仅被清代音韵学家所采用,而且直到今天,仍然被广泛运用。
其次,江永在顾炎武开创的科学方法基础之上,明确倡导“审音法”,这种方法提出从事古音研究首先就要对古音研究运用的材料做出科学的划分,不能把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和后代汉魏六朝唐宋的有韵之文作为考查古音的依据,考察古音的材料依据只能是《诗经》的用韵、经传骚子的有韵之文,其后的材料只能用来作为参考佐证之用。
“古音构拟”法是章黄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章黄之学”是指由清末国学大学章太炎(1869-1936)、黄侃(1886-1935)师生二人所创立的研究我国语言文字的一个学派。它是东西文化碰撞的结果,一方面它继承了清朝“朴学”的传统精神,另一方面又接受了西方近代语言学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构拟原始母语思想。在研究语言文字方面,把研究音韵作为首位。章太炎说:“董理小学,以韵学为侯人。⑤”研究音韵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构拟我国古代的语音体系,从而为探求语源服务。在探求语源上,章黄以《说文》和《广韵》作为工具,“以《说文》为主,而求制字时之声音;以《广韵》为主,而考三代迄于六朝之音变”。⑥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拟构上古语音体系中,声母二十一纽,古韵二十三部;黄侃在《音略》中拟构的上古声母是十九纽,古韵二十八部。

四 古音韵母研究

清代古音研究家们依据《诗经》等先秦韵文、《说文》的形声字,采用系连法归纳古韵部。首先,清初经学大师顾炎武作《音学五书》⑦分古韵为十部,如下:
(一)东、冬、钟、江;
(二)支、脂、之、微、齐、佳、皆、灰、�;
(三)鱼、虞、模、侯;
(四)真、谆、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
(五)萧、宵、肴、毫、幽;
(六)歌、戈、麻;
(七)阳、唐;
(八)耕、清、青;
(九)蒸、登;
(十)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顾氏分类大体沿用了《唐韵》的韵目,但并不受其约束,如入声韵不一定与阳声韵相配,每个韵的字也不硬性配入某部,如“支”半入“支脂”半入“歌戈”等等。他这种做法从其《音学五书》“叙”表达的思想来看,大体有一种复古的倾向性。如:“天之未丧斯文,必有圣人复起,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者。”对此,江永给予了批评,他说:“音之流变已久,休文亦据今音定谱为今用耳。如欲绳之以古,‘风’必归‘侵’,‘弓’必归‘登’,‘宜’必归‘歌戈’,举世其谁从之?”⑧
其后,江永、戴震、段玉裁等逐步有所修正。江永撰《古韵标准》以正顾氏之讹阙,分古韵为十三部,他把顾氏第四部“真、谆、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分为两部,“真、谆、臻、文、殷、魂、痕”为一部,口敛而声细,“元、寒、桓、删、山、仙”为另一部,口侈而声大,“先”韵一半从前一般从后,界于二者之间;第五部“萧、宵、肴、毫、幽”中的“萧、宵、肴、毫”为一部,“幽”并“尤、侯”为一部;第十部中的“侵”单独为一部,并收“覃、谈、盐”三韵中的部分用字,“添、咸、衔、严、凡”为另一部,并收“覃、谈、盐”三韵中的另一部分用字。
戴震作为“审音”派的代表人物,十分强调“审音”在古韵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他从分析《广韵》的语音系统入手,区别等呼、洪细及韵类的不同借此对古韵做出了更加精细的划分,得出古韵九类二十五部⑨,阴、阳、入三个大类的韵部互相配合,如下表:
(一)1、阿2、乌3、垩
(二)4、膺5、噫6、亿
(三)7、翁8、讴9、屋
(四)10、央11、夭12、约
(五)13、婴14、娃15、厄
(六)16、殷17、衣18、乙
(七)19、安20、霭21、遏
(八)22、音23、邑
(九)24、腌25、叶
其后,孔广森分为十八部,王念孙和江有诰分为二十部,章炳麟分为二十三部,黄侃分为二十八部。均在其前辈分部的基础上或增或删或换韵目,大同小异而已。

五 古音声母研究

清代古音声母研究的成就突出体现在钱大昕、章太炎、黄侃等学者的着作中。首先,钱大昕(1728-1804)在他的《十驾斋养新录》卷五中,得出有关古声母的的两个重要结论:①古无轻唇音,即三十六字母“非、敷、奉、微”四个轻唇音,在上古要分别读为四个重唇音“帮、滂、并、明”。②古无舌上音,即“知、彻、澄”三个舌上声纽,上古分别读为“端、透、定”三个舌尖音。此外,他在《潜研堂文集》卷十五《音韵问答》和《十驾斋养新录》卷五里又说古音“影”、“喻”、“晓”、“匣”四母多相混,而与“见”、“溪”诸母没有明显的区别。其后,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上卷《古音“娘”、“日”二妞归“泥”说》一文中提出“泥、日”两个声纽上古应读做“泥”,在《新方言》卷十一里又说:“‘精’、‘清’、‘从’、‘心’、‘邪’本是‘照’、‘穿’、‘床’、‘审’、‘禅’之副音”,上古声母无正齿和齿头之分,其弟子黄侃从《广韵》中考定上古有十九个声纽,如下表⑩:

这三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直到今天,仍然被许多学者看重。

六 古音声调研究

古音声调研究方面,清代学者也作了许多努力。段玉裁具有开创之功,首先提出上古声调和《广韵》不同,汉初以前的汉语没有去声,只是到魏晋以后,许多原来上声、入声的字才转变为去声,因而,上古声调只有平、上、入三声,这一见解当时许多学者并不赞成,但近现代许多学者如章太炎、王力等已经接受了这个观点;江有诰对上古声调的研究也卓有贡献,一开始他认为古无四声,反复推敲之后,他认为古人确有四声,并作了《唐韵四声正》这部专着,并指出四声与韵部的搭配并不一致,有些韵部四声具备,而有些韵部只具备三声(平、上、去)、或两声(去、入),或一声(平),对入声进行了专门研究,做成了《入声表》,得到段玉裁的高度评价。王念孙关于上古声调的主张大体与江氏相同,既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但黄侃作《诗音上作平证》则认为上古声调只有平、入两个声调,可谓独树一帜,具有很大的创新价值。

七 小结

清代是我国训诂学的鼎盛时期,许多学者用力于以音求义,音韵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是对前代作品的注释、补订,还是独立创制,都有很高的质量,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一时期的学者研究一般只能从古文献中构拟出一个系统,研究资料、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开拓,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考证,如古代声母、声调问题,尤其古汉语的音值问题,都值得我们今天的学者进一步的去研究。

参考文献:
[1]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刘晓南.汉语音韵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史存直.汉语音韵学论文集[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清代古音学》见《王力文集》[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5]高本汉着、赵元任等译.中国音韵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6]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7]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陆志韦.古音说略,收于《陆志韦语言学着作集一》[C].北京:中华书局,1985.

储一鸣,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教师。

⑤ 阶段性收获总结报告

【 #报告# 导语】写总结报告时应注意明确目的,突出重点,切不可面面俱到;要鼓舞人心,富有号召力。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阶段性收获总结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阶段性收获总结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

1、教研组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数学课程标准,经过学习研究、展开讨论,结合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层次、综合素质等情况确定“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从三方面研究: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研究,学生数学探究方法研究,中考数学探究试题研究。每个年级组分别研究一个内容,七年级重要针对学生的探究方法,八年级研究课堂模式,九年级研究中考试题。

2、组织教师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实验研究的能力;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教学理论着作、教育教学研究期刊、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积极参与数学教研的培训;在学习中做到有重点、有反思;各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档缓地进行讨论、交流。

3、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课题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上,实验教师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作为实验研究的起点,教师对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来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主动探究、富有个性地学习。

4、课题研究公开课采用“定课、备课、说课、上课、评课、交流、反思、评价”模式展开,以实验研究课为载体,精心组织,凝聚全组之力,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看、听、说、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对课堂实验研究教师:郭青菊主讲的《利息知识知多少》,课堂实验研究教师:刘春敏讲的《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课堂实验研究教师:温聪敏讲的《统计图》实验课,开展探究、交流、研讨。在这些实验研究中,活动方案合理可行,情境创设实用新颖,素材选取翔实可靠;着眼于探讨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在关系,活动中教师合作探究、交流借鉴,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氛围。

每位教师带着饱满热情、全新理念上课,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全组教师的参与下,实验课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活动提升了教师实施教学与研究教学的能力,推动了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再上台阶。

5、每次课研活动后,教师带着反思听同仁点评,领会课堂教学的真谛,每次互动交流教师都有自己新的看法和想法,评课中出现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教师都感到一些迷惑,产生强烈的课题探究欲,上课的教师能根据点评有针对性的反思,听课的老师在听与评中能产生有效的`教学认识和方法,有认可的,也有反对的,所有这些在碰撞、在反思。实验教师带着问题、质疑,听同行点评,明确学习新课标,不仅是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场;要突出学科的特点,不仅要有专业化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在一系列的研究课活动中,课题组全念蠢并体实验教师得到很好的培训和锻炼,取得了突出的教研成绩。

二、成果的形成

1、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课案、例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

2、数学价值仔迹观的转变是这次课题研究的亮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矛盾;学生活动多了,课堂气氛活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时间却不允许,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对有些问题不一定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是否传统的方法更有效等等问题。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形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3、本年度课题实验组开展数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

三、学生成果

1、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3、学生能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

4、学生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5、学生能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

6、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7、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所遇到的困难、问题。

8、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篇二】阶段性收获总结报告


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xx年6月我们数学组部分成员参加了市级立项课题《“问题为串,练习为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完成了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情况与汇总,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做好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如原始资料和照片等,有什么发现,当时就进行初步分析、归纳、整理。课题负责人有意识地收集和保存好这些原始记录和资料。

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教学理论,加强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2、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子课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课题为本研究课题的方向:

(1)以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过程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4)以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为主题。

(5)以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或方式为主题。

(6)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或成长为主题。

(7)如何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的老师”,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被这种气氛陶醉、感染、激励,由此而产生兴趣,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小学生,创设质疑式情境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乐于参与,积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探索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促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2、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疑者必善学也”,《新课标》也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让学生自己提问时,学生往往不善抓住主题,问题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甚至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关联不大或背道而驰,结果造成教学计划难以完成,教学过程松散。因此,课题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梳理目标的“问题串”,既保护学生“异想天开”和独树一帜的见解,鼓励学生自由地述说希望解决的实际问题;又及时组织学生进入有效、有序的状态,紧扣核心内容和知识的前后联系来质疑。只有使“问题串”串于知识的“生长点”、串在思维的“延伸点”,使梳理出来的目标是学生愿意亲身体验和探究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于新知的完整体系中。通过前期努力,学生已经对模式逐渐适应,并愿意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

3、挖掘教材中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特殊作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必须要先研究教材,从中挖掘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题有目的的开展。为此,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边学习研究边实验边总结,采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实验。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自身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教材的使用和处理有了更多自己的见解。

4、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增加,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效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性合作学习。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对挖掘出来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没有进行整理;录像课及图片等是个空白。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动静”,无“涟漪”。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进一步加强对模式的理解,培养自觉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对模式的生搬硬套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对模式的运用与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矛盾,模式的单一与教学内容的复杂的矛盾,使课题研究有更过的实效性,最终达到老师的自觉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篇三】阶段性收获总结报告


在教科所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我校的课题已经走过了两个学年。从第一学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这一学年的贯彻实施,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自己成长的脚步声。

我们的课题研究已进入后期阶段,如何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以更多方式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从多方面具体地体现和展示本课题的实验情况和效果,是我们这一学年来课题研究的的工作重点。我们工作虽紧张,可却感觉充实,虽然忙碌,可我们却在不断成长,成功的喜悦与研究的困惑并存着。现对后期阶段课题组的工作进展及活动成果以及做法汇报如下:

理论与实践并进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进行理论学习一直是我们课题组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因为我们深知,没有丰富的理念知识,我们的课改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这个习惯从课题实验开始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课题教师长期坚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在组内实现知识共享。我们在网上申请了一个课题组群,好的文章大家共同学习,还将所看到的文章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研思想上就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

追求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索。

在课题前阶段,我们确立了《如何引领学生多渠道,多角度解读文本》的阅读教学子课题,并在中心校三年级以上语文课堂进行了一年时间的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在上一次的阶段性总结报告中,我校作了专题报告。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的获得了收益。20xx年初,我校决定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并率先在《语文》学科进行初探。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以下几个版块开展研讨。

一是成立小组,并以小组特色确立组名,分别有“创新组、争先组、等,组内成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换。

二是确立名为“山间新笋茁壮成长”栏目,全班学生竞争十个项目。以贴小苹果为奖品累计得分,分别在“上课、晨读、作业、纪律、卫生、体操、安全、生活”等十个项目中争取优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确立名为“我是班级小明星”栏目,一个月内分别评选“坐姿明星、生活明星、劳动明星、孝敬明星、作业明星、阅读明星、书写明星、学习明星、礼仪明星、进步明星”,明星的产生来自于各学科任课教师,各小组组长及课题组教师的评选。

四是成立两个展示台,一个是“男女生pk台”,一个是“你争我赶展示台”,展示台都将以小组集体的形式进行竞争,超越,真正体现集体合作的力量。

以上几个版块都是以班级文化的'形式在教室四周设置,突出高效、美观、鲜活。

我们在校内开展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活动,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我们的课堂中,教师走下来,靠近孩子,共同学习。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参与者,指导者、学习者、合作者、探索者……”学生的听、说、读、写、思、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为了更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成长,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追求高效课堂,我们在备课上下功夫,树立大语文观,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链接、拓展、延伸”等,任务设计有梯度,拓展与延伸巧妙结合,课堂生成有层次,我们在真实的课改中,追求真实的卓越课堂。

摸索推广,彰显成绩

目前,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各学科进行推广。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蜚的成绩。在县教科所组织的小学美术、〈数学〉优质课竞赛中,我校美术教师钟玲娜、数学老师田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分别获得了县级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田燕老师执教的〈探索规律〉课堂实录还被兄弟学校收藏和借鉴。在县教科分所组织的〈新课标〉知识竞赛中,我校程丽珍老师以文考97分的成绩入围演讲比赛,并在演讲比赛中取得了一等奖。

我们的课题进入了盘点和整理资料的阶段。老师们一份份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案例评析、精品课教案、教学反思、学期总结等等,就是我们成长的印记。面那一张张奖状,就象一串串金色饱满的麦穗,它凝聚着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同时盛载着我们丰收的喜悦。

我们课题组的工作既严肃又活泼,既充满困难又充满了希望。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我们课题组成员一定会团结一致,争取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研讨工作做得更系统,更扎实,让研究成果作用于更多的学生,在学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

⑥ 研究目的万能模板有哪些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课题的研究价值所在。一般来说,开题报告的研究目的、意义要开门见山地表达出来,以便有关专家能够较明确地知道你的研究价值。

一般地,选题要具有“创新性”、“重要性”、“前沿性”、“可操作性”,也要兼顾“方法上的意义”。“创新性”与“重要性”是指研究的问题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对理论发展具有贡献,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针对1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对1机理(或者是:影响,特点,作用)的认识,可以完善有关的1。

2、(举出具体的论文课题)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研究流程有待进一步简化。

3、问题的解决?可以改善?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扩大?的研究范围。

相关意义: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习惯差、毛病多。农村学生、留念雹档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肆改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

特别是针对留守仔乱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⑦ 论文研究不足之处怎么说

研究不足之处可以被称为“老罩早研究局限”、“研究不足闷卜”、“研究缺陷”等。
1、研究局限:论文所选样本数量较少,人群来源单一,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和样本量。
2、论文研究侍雀不足:论文中可能存在某些研究方法上的缺陷或不足,例如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数据采集和处理上的误差等,需要进一步完善方法论。
3、研究缺陷:论文在某些方面的结论不够充分或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在某些结论及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缺陷。

⑧ xx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怎么说

你好,很高正首州兴为您解答举蔽\(^o^)/~祝芹滚你学业有成

needs further discussing/consideration

⑨ 生态水文的生态水文学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生态建设与水文水资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态建设中的水科学问题及其研究已成为生产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资料的有限性、方法的不成熟性,其研究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生态水文学一词的英文为Eco—hydrology,是由ecology(生态学)和hydrology(水文学)两词组合而成,它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在我国,刘昌明等1997年主编的《中国水文问题研究》一书中使用了“生态水文”一词。近几年,生态水文一词频频出现,特别是已成为我国一些大学或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和方向。英国学者,R.L.wilby等于1997年出版了《Eco-hydrology》专着,该书重点讨论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与水分的关系。Zalewski在1997年的一份水文学技术报告中指出,生态水文学概念是关于水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新转变,他把生态水文学主界定在水生物学方面。
尽管“生态水文学”已在国内外各种报告中频繁出现,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鉴于它的研究仍处于新发展状态,可以这样认为 :在科学体系上,生态水文学属于地球科学范畴,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是生态学与水文学的交叉学科。生态水文学就是将水文学知识应用于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管理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内水文循环与转化和平衡的规律,分析生态建设、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中与水有关的问题。如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水文系统中水质、水量、水文要素的平衡与转化过程的影响;生态系统中水质与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预测预报方法;水文水资源空间分异与生态系统对位关系。
长期以来,尽管人们一直在研究生态过程与水文过程的相互作用,但分属不同的学科领域,而未形成统一的学科体系。按照不同的空间尺度,生态水文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方面。以 SPAC 为基础的植物与水分关系的研究,形成生态水文的微观机理研究。伴随土壤水动学发展及SPAC概念的提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 (IGBP)的推动下,这方面研究非常活跃,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以SVAT(Soil——Vegetation—— Atmosphere——Transfer)为基础的中尺度植被与水文研究,早期的研究 ,主要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及结构内的水文规律形成如农田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和草地水文学等,重点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中水量平衡、水分循环、水质及其变化等的规律,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对水文系统、水行为的作用和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SVAT概念的提出,特别是1991年国际大气土壤植被关系委员会(ICASCR)成立以来,则更加重视植被(而非植物)、大气与土壤界面之间水文过程,并把三者作为一个系统开展更加深入的、较大尺度的研究。第三,中大尺度地表覆盖变化的水文系统研究,现代社会中,大尺度流域或区域内单纯的一种植被是不存在的,实际存在的是由林、草、农田等不同植被复合而成,由于植被类型、土壤及气候(特别是降水)的空间变异特征,不同组合条件下流域或区域,产流和汇流过程不同,其水量平衡、水质及水循环模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如何把小尺度、特高植被的水文行为放大到大尺度,研究不同植被覆盖下大尺度水文系统变化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热点。
按照研究目的,生态水文的研究可分为两类,即良性生态系统中水文规律的认知研究和生态建设中的水问题研究。前者以探索生态与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二者相互作用机理,同时能为生态建设提供参照和参考,属认识世界的范畴。生态建设中的水问题研究具有明确的应用目的,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热点之一。一方面要研究和认识生态建设中生态水分条件和生态水资源背景,如何开发和利用有利的水分条件,促进和加速生态恢复。在黄土高原干旱缺水,气候和植被的过渡特征、丘陵地貌使水热局地分异特征,决定了生态恢复生态水文背景的复杂性,植被类型结构和布局确立的困难性。因此,只有在“拉网式”水分背景的地理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明确回答黄土高原能不能造林?栽什么树和造什么林以及种什么草等生态建设中长期悬而未决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就是生态建设的水文效应研究,如同土壤水力曲线,其吸湿过程和退水过程并不一致,相同的水势,吸湿过程与退水过程中土壤持水量并不一致。因此,流域或区域的生态建设与恢复的水文效应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重点是评价流域或区域生态建设对水文系统的单项或综合影响;预测不同建议模工对水文系统的可能影响,确定和选择好的模式。
生态水文学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外生态水文研究中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对比分析法、水文模型模拟法、水量平衡法。 对比分析法又可分为流域对比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对比分析法。按研究尺度划分,对比分析法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径流小区对比法 通过有控制措施与实验措施的一对径流实验场或径流沟的同时对比观测,来研究各个单项措施对于水环境的影响。在进行这样的对比观测时,一般应先进行空白的对比观测,来观测它们的基础是否一致,然后再将其中的一个径流场或径流沟加上单项的人工措施,如植被种草等。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把影响水环境的某些因素固定起来,单独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对于水环境的影响。但这个方法是在小面积上所得的资料,不能随便应用到大面积上去,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层的深度与河床切割深度的相互关系在小面积上与大面积上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大面积上各个不同部分的情况错综复杂,因此要确定小面积的代表性实际上是有困难的。总的来说,这种方法有利于确定人类活动中的某一单项措施对于水环境的影响,而应用到大面积的定量计算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小流域对比观测法 这种方法原理与上一种方法是相同的,不同的研究尺度和综合程度不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人工控制各项单项措施的组合,从而研究综合生态建设的水文效应。同时它要求参证流域的资料具有一致性,即未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并且参证流域下垫面地形、地貌条件与本站相似。另一类方法是研究同一流域不同时间段的水文变化,分析生态与水文关系。如研究生态建设前后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一般采用趋势法和相关分析法两种方法。
(3)中、大流域的时段对比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有较长期记载的中、大流域控制站,按各流域内下垫面情况有显着改变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来研究人类活动对于水环境的影响。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控制面积大,可以直接得出人类活动对于中、大流域所起的综合影响。但它受到历史资料的限制,并且难以排除气候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以上这几种方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面积的典型试验研究,一类是大面积的对天然流域的分析研究。由于流域内各部分的自然地理条件各不相同,而影响水环境的因素又复杂多样,因此在计算一个大流域的人类活动对于水环境的影响时,不能机械的将小面积上所得的资料应用到大流域上。因此在不同尺度研究成果的互相借鉴应用中,应运用地理学区域性原则分析,它促进了区域生态水文的研究。 水量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量平衡方程,分析各要素受水土流失治理影响后的差异及其变化。多年平均情况下的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为:
R=P-E (1)
式中:R是径流;P是降水;E是蒸发。受水土流失治理影响后的降水P'、径流R'和流域蒸发E'仍然满足方程(1),即:
R'= P'- E' (2)
根据研究流域水土保持的性质与主要变量,对(2)式中受影响很小的要素忽略其变化量。该法概念清晰,可逐项评价水土保持对水环境的影响,但该法所需资料多,工作量大。

⑩ 本次调查还存在哪些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的问题及其方法

第一,存在的问题。研究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比高颤兆如提出的创新方法没有明显提升结果、对照实验设计洞扰忽略了某些影响因素、实验样品制备有缺陷,等等。戚租实话实说即可。

第二,新的设想。作为课题的负责人,在取得阶段性成果时,不代表这个研究方向走到了终点,一定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方向。这一块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就行,没有对错,也不需要你去验证,只是谈谈自己的设想而已。

阅读全文

与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鉴定别人的手机的方法 浏览:618
直播发题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271
感冒身体发热怎么办简单的方法 浏览:197
紫砂水洗使用方法 浏览:414
小孩支气管治疗方法 浏览:683
杏种子的种植方法 浏览:930
凉席如何除螨最有效方法 浏览:476
研究心理学的方法内容及优缺点 浏览:505
家用鱼缸水泵安装方法 浏览:715
物理降温头枕冰袋正确方法图片 浏览:528
六十四卦五行及卦运快速记忆方法 浏览:980
信管冲突解决的五种方法 浏览:587
电力学习方法研究报告2000字 浏览:111
躺着看手机瘦腿的最快方法 浏览:500
私募基金浮动收益计算方法 浏览:424
淘宝店铺数据插件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
创魔零基础快速打金币方法 浏览:313
分离新冠病毒最常用方法 浏览:340
低压电容测量方法图解 浏览:474
贷款利息怎么计算方法例子 浏览: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