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暴露组学研究方法学

暴露组学研究方法学

发布时间:2023-05-15 04:55:09

㈠ Meta分析之——各类研究效应量的解读

效应量,英文名 effect size ,是一种度量效应大小的指标,具有与测量单位无关、不受样本容量的影响等基本性质。通俗来讲效应量就是实验处理的效果,处理的效果有多大可以从效应量反映出来。

要充分认识医学研究中的效应量问题,首先我们得来认识一下有关临床问题的研究分类。

01 随机对照研究 (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

所谓RCT研究就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有无不同。具有:(1)随机分组(2)设置对照(3)施加干预(4)具有前瞻性(5)论证强度为最强 的特征。

02 横截面研究 ( Cross-sectional study ):

亦称频率调查 (frequency survey) 或现况研究 ( prevalence study) ,从观察分析指标来说,这种研究所得的频率指标一般为特定时间内调查群体的患病率,故又称患病率研究。此种研究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和有关因素的分布状况的资料收集、描述,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03 病例报告 ( Case report )

为对临床上某种罕见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的详细介绍,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

04 队列研究 ( Cohort study )

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组,追踪其各组的结局,比较不同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研究分支类型包括:【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

研究特征:(Tips:形如一部纪录片)

1. 从暴露到结局。

2.由“因”及“果”,检验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能力较强。

05 病例对照研究 ( Case-control study )

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回顾性研究,方式是以已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是最常用的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疾病发生原因和危险性因素的探索及病因假设的检验。

研究特征:(Tips:形如一部回忆录)

1. 从结局到暴露

2. 由“果”溯“因”

3. 因果联系的论证强度相对较弱【即存在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效应量在研究类型中的体现:

效应量指的就是临床上有意义或使用价值的数值或观察指标变量,是单个研究结果的综合指标,需根据研究的性质、数据的类型确定。(由于篇幅有限,本篇文章就简单针对队列研究中的RR以及病例对照研究中的OR值进行解读)

01 队列研究的主要效应量:

相对危险度 ( relative risk,RR ) ,即暴露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危险度之比。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直接计算出研究对象结局的发生率,因而也能直接计算出RR,从而直接评价暴露效应。

【1】 相对危险度(RR) ,也称为 危险度比( risk ratio,RR ) 或 率比( rate ratio,RR )。 RR 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

如图所示,易知暴露组的发病率为a÷(a+b),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为c÷(c+d),那么相对危险度的计算公式就为: RR=[a÷(a+b)]÷[c÷(c+d)] 。用专业术语可解释为:暴露组的发病率是非暴露组发病率的RR倍。即 RR 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

RR 含义解读 ∶

RR=1: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统计学联系。

RR>1:表示暴露因素或干预措施增加结局的风险,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相关)。

RR<1:表示暴露因素或干预措施降低结局的风险,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负相关)。

02 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效应量:

比值比 ( odds ratio , OR ): 即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暴露比值之比。所谓比值或比数 ( odds ) 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一般情况下,病例对照研究中没有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观察人数,不能计算发病率,因此不能直接计算RR,于是借用OR来近似估计RR。

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病因暴露情况

O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统计学联系。

O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可增加疾病的危险性。

O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可降低疾病的危险性。

Eg:一项关于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见下表:

写在最后:

来自Meta分析的证据总是通过一定的效应量指标来表示。理解Meta分析中各种常用效应量指标的意义,对正确选择效应指标,理解和应用统计结果至关重要。

END

文 | 稚久  007

㈡ 当暴露是疾病发生的保护因素时

当暴露是疾病发生的保护因素时:RR < 1。

潜在的有害接触:

一些科学家正在鼓励在城市和家庭中安装更多的空气监测仪;一些科学家正在开发可穿戴式监视器,这种监视器可以监控人们的活动环境;一些科学家试图将手机的跟踪数据与卫星空气质量指标相匹配,根据一个人所在的地点和活动来评估个人接触暴露因素的情况;还有一些逗袜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人体内部,希望找出不同的暴露因素可能留下的化学足迹。

虽然这些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增加传统暴露科学研究的广度。传统的暴露科学研究历来专注于将斗指宏一种疾病与一种或几种可疑接触联系起来,通常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例不断增加。

㈢ 数据分析方面队列研究常用的效应的估计参数有

数据分析方面队列研究常激亮用的效应的估计参数有:
1、队列坦兆研究定义、选择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类人群进行追踪观察,比较两者发病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2、目的和应用范围、3、专业术语明信宽(暴露、队列、危险因素)4、队列研究的特点、属于观察法,根据暴露自然存在的状态分组、——暴露不是人为施加的,人为施加的是实验性流行病学、从因到果的研究,可确定因果联系、设立对照,暴露组和对照组、可计算研究人群的发病率、研究对象由可能患所研究疾病的个体组成、尤其适合于暴露率低的危险因素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对比,病例对照研究尤其适合于罕见病的研究、观察时间一般较长、队列研究的类型、根据人群进入队列的时间=固定队列、流动队列根据人群资料收集的时序关系=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

㈣ 你知道水体污染对人体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吗

5.1 遥感技术

人体暴露存在显着的空间性,3种传统的地理信息技术(RS、GIS和GPS)为暴露评价提供了更为全面、及时、准确和客观的信息. 过去的几十年档族扮中,这些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环境暴露评价中. 同时近年来,各类便携式环境监测仪器的研发更易于与其他技术结合,将地理信息技术与便携式监测仪器结合可以得到及时的空间暴露数据,让暴露评价更为精准. 个人手提电话及其网络的发展为暴露组的研究带来了巨大前景. 个人手提电话已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在全球,拥有配置移动、音频、可视和定位系统的便携式电话用户已超过10亿,手机用户已超过52亿,如果在手机内部配置相应的环境检测系统(如大气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监测装置)及其软件和网络,每位用户的暴露信息传输至终端形成巨大的环境暴露数据库,将为研究人体暴露提供一种可靠的数据(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2012). Michael Jerrett认为个人遥感技术能全面逼真地评价我们面对的外暴露. 带有遥感式空间参照技术和模型的装置能持续、时效、真实地评价因地理位置、活动以及生活方式等因子造成个人暴露的差异. 例如一个人的活动强度、类型及地理位置能反映空气呼吸暴露、接触与吞食毒害污染物.

为了完全示踪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整个过程,研发低价、高灵敏、高选择性的传感器是关键,Tao教授利用音叉传感器将化学信号转化为机械信号,研发出一种能在严酷环境中工作的个人暴露监测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定量和时效测量多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酸类污染物和湿度等. 此装置中将监测系统模块接入一个智能手机中,感应器戴在手臂上,以此提供个人暴露的呼吸区数据,实时的暴露数据存储在手机中,并将这些数据转入研究者可以进入的计算机服务器中. Tao课题组利用这种装置监测了2010年4月英国石油公司石油泄漏之后墨西哥湾烃类化合物,并绘制了该区域烃类化合物的空间分布,获得的烃类化合物平均浓度与美国EPA监测站提供的数据行灶相似,但他们发现了动态的时空变化,用烃类化合物浓度的位置信息为周围工作生活的人们提供指导. 由于运动可以更改一个人的暴露和对污染物的响应,因此准确地测量体育运动对于研究暴露组极为重要,Stephen Intille等(Albinali et al., 2010)研发了Wocket系统,该系统可测量个人体育活动数据并将数据发送至个人手机. Wocket系统能持续测量个人体育运动强度、持续性和地理位置,这样的测量能持续数月或数年. Jerret等开展了利用遥感系统调查个人暴露和运动的研究,研究者给志愿者们佩戴了2个体育运动检测装置和1个装有新型软件的智能手机,该装置可用于穗者记录体育运动,及其时间和位置. 研究者获得这些运动和位置的数据,结合空气污染物空间变化估算每个人呼吸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总量. 他们发现旅行对个人暴露剂量呈现不相称的贡献,因为他们比步行者和骑自行车人群的活动更多.

研发的各种新型装置可以让研究人员获取关键性的暴露数据和个人暴露结果,与以前数据比较,这些暴露研究结果更加完善和科学. 过去科学家们关心人体暴露的5个关键信息: 谁暴露(who)、暴露了什么(what)、暴露的时间(when)、暴露的地点(where)和为什么产生了暴露(why),简称5个W信息. 但仅知道这5个W信息是不够的,仍无法建立暴露与疾病的真正关系.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知道第6个重要的W信息: 哪一种暴露造成疾病(which). 各种组学及其分子技术学的介入有助于更清楚地了解第6个W信息. 但是基于遥感技术监测人体外暴露和记录个人行为活动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而这些技术也只仅适用于特定人群和监测特定污染物,仍然无法完全获知人体暴露组的外暴露全部信息,亦无法适用于公共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如何全面记录个体和普通人群外暴露全部信息仍然是当前的一大难题.

5.2 分子技术

理论上说,分子技术方法是组学技术的一部分,但与组学技术最大的差别在于这些分子技术手段是有目标性的研究手段(targeted),而通常所说的组学技术是无目标性研究(untargeted). 通过这些有目标性的技术去研究特殊的暴露及其相应的分子组成特征,结合多种分子技术,对于表征总的暴露组特征极有价值. 例如Avi Spira利用人体通气道中基因表达组分去发现身体对抽烟暴露响应的分子标志物. 现存的诊断测试肺癌技术包括层析成像与支气管镜检查法,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诊断早期肺癌的灵敏度仅50%. 通过从正常的支气管上皮细胞中提取RNA,并在微阵列上运行,发现了吸烟者体中存在80个明显不同的基因表达从而导致氧化还原酶的增加,而这些基因表达是否最终发展为肺癌?采用生物标志物芯片法诊断早期肺癌的发病率的灵敏度超过80%,如果与支气管镜检查法结合可高达95%. 目前,独立队列研究中证实了生物芯片技术可大大提高生物标志物的灵敏度,期望会成为一种支气管镜检查法的辅助诊断手段. 又如,由于许多生殖方面的事件如排卵和受精不能直接观察,而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美国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Rajeshwari Sundaram开发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手段去认识环境暴露与生殖结局之间的关系. Sundaram等应用商业化的受精监测仪,检测了参与人员中妇女体内生殖荷尔蒙(estrone3glucuronide and luteinizing hormone)的波动. 这种低廉、易于操作且可靠的监测仪将荷尔蒙组成直接上传到网络数据分析系统中,根据合适的受孕时间及检测中丢失的数据及时向参与者提供反馈. 这种监测仪是纵向观察受精与环境研究(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fert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 study,LIFE)的基本部分,这一研究主要评价持久性环境化学物影响人类生殖与发展. LIFE研究让501对夫妻尝试怀孕,研究者分析了参与志愿者血清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多氯和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和全氟化合物,并面访评价部分生活方式等影响因子,分析了持久性污染物的暴露对生殖能力的影响.

分子技术方法是一门较为成熟的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 暴露组研究中借用分子技术手段,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特殊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复杂疾病病原的探究,当前这些研究仍然无法全面阐明疾病与人体暴露之间的关联,暴露组研究中借用该技术旨在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

5.3 组学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暴露组的概念来源于基因组,因此有必要借鉴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高通量技术手段去表征细胞、组织或体液中RNA表达(转录组)、蛋白质(蛋白组)和代谢物(代谢组)等后期生物事件. 由于不同生长环境和时期下相同细胞的基因表达情况不完全相同,转录组可以记录特定功能下细胞全部转录本,不同人群暴露于外界环境不同,因此机体内细胞基因表达亦会不同,例如在一些动物实验中揭示环境汞的暴露对大鼠脑即刻早期基因cjun、cfos mRNA转录和cjun、cfos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影响. 因此通过转录组学可以更清楚地记录环境因子对机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物机体中所有细胞及其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的参与,机体的细微变化都会引起蛋白质谱的差异,各类疾病的发生同样可以导致蛋白质的改变; 反之,蛋白质的改变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例如蛋白质的过氧化可以导致衰老、糖尿病、慢性肾衰和感染等. 通过开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记录一个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表达水平、氨基酸序列和翻译后加工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可以了解细胞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以及病理反应. 同样,环境暴露的污染物进入机体,可能在机体中反应,产生各种生物化学代谢物,通过代谢组学的研究可以清楚地记录机体受到外界刺激(如暴露于环境污染等)后代谢产物的图谱及其动态变化. Elaine Holmes和她的同事表征了人类和其他动物对化学暴露以及生活方式等因子或事件(如饮食以及早产)响应的代谢特征. 研究的突破点在于动态检测多种化合物. 利用核磁共振光谱或质谱,以及主成分分析从体液或组织中获取多种指纹. 研究发现,如果哺乳期的母亲服用一种可以治疗胀气和发烧以及减缓病痛的非处方药: 扑热息痛,在婴儿的尿液中亦能监测出来. 然而这一研究捕捉非常短期的暴露和剂量,并不能代表扑热息痛的暴露会对将来健康产生影响. 同时该研究小组也能观测出当野生动物暴露于WHO推荐的暴露下限Cd浓度时,肾脏内羟基丁二酸和乙酸酯增加,谷氨酸盐和支链氨基酸却减少. 在一项调查中,Holmes小组可以通过评价早期代谢产物的变化区分出成人属于正常出生还是早产. 她解释道,当一个婴儿出生时,如早产等许多因素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生长,这些细菌随着人群变化巨大,但依然能反映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代谢组成. 众所周知,早产可以导致后期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肾脏疾病和其他负面健康,Thomas等评价了30个年轻成年人的代谢组成,发现早产人一些代谢产物明显增加,这些代谢产物可用于识别炎症或炎症前期的症状. 因此代谢组可以精确地记录生命期中与疾病息息相关的暴露.

内外暴露将不断引起机体生物化学信息库的改变,而这些信息不仅与暴露相关,同时也与疾病的发生密不可分. 高通量组学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知道这些暴露在机体内发生变化,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疾病发生的机理. 在疾病保护和诊断上确认有用的分子标志物,并根据个人的暴露组特征去发展新型的治疗方法. 组学技术的发展,为了解疾病发病机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由于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成功实施,各种组学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在无目标性研究其中关键作用,全面地记录了基因表达,转录,和代谢等全部信息,让人们更加清楚自己机体发展的一切变化. 暴露组研究中必须运用这些高通量技术全面记录人体暴露过程中机体的一切改变,因此组学技术的运用将决定暴露组研究的成败.

6 挑战及其展望

尽管暴露组的概念刚刚提出,但其内涵和外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更新,生物标志、个体检测器、影像学等技术的进步也会为暴露组的研究带来空前的发展. 然而在当前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上仍然无法准确定量一个人的暴露组,开展暴露组研究仍然需要从概念的内涵上加以发展,同时分析技术手段和方法亦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下,暴露组研究面临着诸多困难,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暴露组是个动态的概念,这一动态不仅体现在研究每个人每时每刻的总暴露,而且这一概念还受到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其内涵与外延. 暴露组研究人体从出生至生命结束整个生命过程中每时每刻暴露于外界环境(空气、水、饮食),以及社会环境和个人发展阶段及行为,因此是在一个动态的状态下探讨人体暴露与机体响应的一门科学. 同时随着各种新型产品和污染物的出现,社会文化的发展、各种交往的渗透,气候环境的变迁,暴露组的内涵将逐渐加深,而外延也将不断地扩展. 由于很多因素在当前的认识下无法预测,因此也为暴露组的研究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2)暴露组是建立在暴露科学基础上,并借鉴了基因组学的研究思路和统计方法,目前关于这些研究的信息多为零星和分散的,如何将这些数据整合归纳起来为暴露组的研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关于人体暴露途径、职业病调研、个别疾病的生物指标和分子流行病等研究都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展,暴露组研究的开展应借鉴这些方法和思路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研究. 如何将这些已存在的结果整合起来,并建立其各种相互偶合关联,为暴露组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供有效的信息,亦亟需开展. 同时暴露组检测方法的进步其发现的信息有利于个体健康保护,但公共健康影响才是暴露组的研究目标,因此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暴露组研究的最大障碍是如何将其应用到公共人群的健康风险预测和疾病控制等方面. 个体暴露组信息的完善是建立完整的公众暴露组的第一步.

3)暴露组的研究将借助各种组学技术,但是如何把这些组合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发挥其最大作用,需要不断地摸索. 而且这些技术并不能完全地解决暴露组的研究问题. 例如暴露组的研究重点在于捕捉各种内在的分子标志物,而并不是所有的污染物. 因此必须优化这些技术手段的组合配置.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多方位的金融投资,将特定人类染色体测序的工作分配给全世界不同的研究小组来共同完成,在地区层面上获得当地暴露信息研究的成功,从而促进暴露组数据库的建立和共享,通过这种方式才可能使暴露组研究得到最快速地发展.

4)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发展,对污染物暴露途径、分子作用机理和疾病发生原委的认识逐步清晰,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等因素引发的社会暴露在这些技术手段上难以表征,解决社会干预、生物效应和疾病风险之间复杂的关系必须通过社会学家、环境科学家、流行病学家、分子生物学家和其他领域科学家之间的密切合作才能共同完成.具体参见污水宝商城资料或http://www.dowater.com更多相关技术文档。

因此暴露组以一个全新的概念展现在人们面前,而且为人类健康带来了无限希望,同时更多地为人们提供了了解自我的机会,亦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更大的研究平台和思考空间.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各种技术手段的进步,各个学科的融合和交叉,以及各个领域科学家的紧密合作,逐步建立健全人类暴露组信息数据库,揭开人体暴露、作用机制和疾病成因的本质,为人类健康保护和疾病预防发挥重要作用.

㈤ 流行病学研究的观察法分为哪几个

1、描述性研究:通过观察而正确、详细地记载疾病或健康状态按时间,地点,人群各种特征的分布特点,也可以包括可疑病因因子的分布特点。为了正确的描述分布必须有明确统一的诊断标准、准确的病例(或因子)数字以及人口数字。

2、分析性研究: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找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所提出的假说。从有无可疑原因(病因)开始去观察是否发生结果(疾病)的研究方法叫队列(或群组,定群)研究(cohort study)。

(5)暴露组学研究方法学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暴露组的选择:要求暴露组的研究对象应暴露于研究因素并可提供可靠的暴露和结局的信息。如可根据情况选择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或有组织的团体。若研究需要,暴露组还可分成不同暴露水平的亚组。暴露组人群多有以下几种选择。

2、对照组的选择:队列研究的对照组应是暴露组来源的人群中非暴露者的全部或其随机样本。除研究因素之外,其他与结局有关的因素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间皆应均衡可比。可有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和多重对照等形式。

3、样本含量的估计: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使用的样本含量估计公式一样,但队列研究比较的是结局的发生率,因而P0和P1分别为非暴露组和暴露组结局的发生率。

㈥ 队列研究可以研究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吗

教学大纲要求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死亡比、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限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熟悉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确定研究队列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人时的概念。
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队列研究的常见偏倚及其克服方法,特别是失访偏倚及错分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二、 学大纲精要(一) 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也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菲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
2.队列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研究开始时暴露已经发生,而且研究者知道每个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
3.队列研究是发病率研究,所关心的是某病在人群中发生的概率(累计发病率)和发生速度(发病率)。因此在研究开始时研究对象不应当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在队列研究开始之前,常进行一次横断面研究。
4.队列研究的人群一方面开始时不患有所研究的疾病,同时要求每个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均有可能成为所研究疾病的病人。
5.队列研究资料可直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累计发病率和归因危险度。如果知道人群中暴露的比例,也可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和人群归因危险度反映了疾病预防中的意义。
6.队列研究可以计算相对危险度RR,RR的本质是比(rate ratio)或危险比(risk ratio),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RR的大小反映的是病因学联系的大小。
7.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的研究,能比较明确地提出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
8.队列研究尤其适用于暴露率低的危险因素的研究。
9.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中最重要的偏倚,应注意克服。
(二)三类队列研究
1.回顾性队列研究开始研究所关心的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研究者不需要等待疾病或死亡的发生,而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确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以及各成员的死亡和疾病情况。回顾性队列研究完全取决于是否存在完整的暴露与疾病资料。同时,该类研究无法对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2.前瞻性队列研究最适宜做因果关系的推论,但观察时间长,耗资大,失访等问题值得注意。
3.双向性队列研究最适宜于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
(三)暴露问题
1.暴露的概念定义:暴露的概念定义越准确越好,可以保证匀质的暴露组。暴露的概念定义就是保证把真正暴露和无关暴露区分开来,把暴露本身与暴露的结果区分开来。暴露的概念定义要求考虑疾病的诱导期和潜伏期,即没有满足最短诱导期和潜伏期的病人,不能算做已经暴露到研究因素,即该病人与研究的暴露因素无关。从暴露的概念定义出发,随访不能从暴露到某因素的当天就开始。
暴露的概念定义需要考虑暴露的累计影响。常用的指标是暴露的期限。
2.暴露的工作定义用来回答哪些暴露的个体可以考虑为已经暴露而纳入暴露组。暴露的工作定义受到研究的特殊性和可行性等实际情况的影响。
(四)分析原则:
队列研究的结果可以用来计算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由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性别、种族和时间等因素而变化,因此通常计算的是发病专率或死亡专率。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队列研究是用一般人群死亡率与暴露组做比较,通常得到的是标准化死亡比(SMR)。人时的计算及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三、 典型试题分析(1)为确定一种新发明的避孕药是否增加了中风的危险,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选取生育年龄的一个随机样本,发现9920名妇女适于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0名定期使用该种避孕药,其他人不用。对整个样本人群随访10年,结果如下(表6-1):
表6-1 避孕药与中风关系的队列研究
表6-1 避孕药与中风关系的队列研究
中风病例 未中风者 合 计
? 服避孕药者未服避孕药者 1010 9908910 10008920
合 计 20 9900 9920
由上表资料能得出哪些结论?(找出最佳答案)
A.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的危险,因为使用该药的人中有1%发生中风,而未使用该药的人中有0.1%(10/8920)发生中风。
B.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中风病例中有50%(10/20)使用了该药, 50%未使用该药。
C. 使用该药并未增加中风危险,因为虽然使用该药的人中1%确实发生了中风,但使用该药的人中尚有99%(990/1000)并未发生中风。
D. 使用该药确实增加了中风危险。下述事实表明了这种危险的程度;中风病例中50%(10/20)使用该药,而未中风病例中10%(990/9900)使用该药。
E.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答案:[A]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
我们所要比较的是药物使用者和未使用者间的发病率。而药物使用者和未使用者中两个率分别为10/1000和10/8920。所以正确的答案应当是A。而B仅仅涉及中风患者(即只是分子部分资料),所以不正确。C也不正确,因为必须比较药物使用者发生中风的频率,而非未发生中风者的频率(990/1000)。D关于危险的结论是正确的,但为支持这一结论而进行的比较在队列研究中是不对的。
(2)一次队列研究的结果,城市和农村男性脑卒中发病率资料如下(表6-2,表6-3):
表6-2 某城市和农村脑卒中发病率资料
农村 城市
危险人口脑卒中病例发病率(‰) 5292445.3 9374143.8
表6-3 农村和城市男性各年龄组脑卒中发病率 (‰)
农 村 城 市
危险人口 病例 发病率 危险人口 病例 发病率
35~45~55~65~不清楚 147871331602 134160 6.834.530.1100.0─ 43618819510315 6713150 13.837.266.7145.6─
合 计 529 24 45.3 937 41 43.8
该研究实施周密,诊断标准经仔细标化,样本有充分代表性,很少失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请根据该资料判断下述结论:
A. 该样本中,农村男性发病率较高表明尚存在与农村环境条件有关的增加危险的因素。
B. 该样本中,因为每个年龄组内城市发病率均高于农村,所以还存在着与城市生活条件有关的增加危险的有关因素(除年龄因素外)。
C. 这些资料不能进行城市与农村之间率的比较,因为城市的危险人口几乎是农村的2倍。
D. 该研究在抽取样本时,分配年龄方面犯有错误。因为尽管总率显示农村男性较高,但按年龄组分别统计时,城市中各年龄组的率度比农村的高。
E.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答案:[B]
【评析】
本题考试要点:队列研究的分析思路。
A是不正确的,每个年龄别的发病率农村均低于城市,所以不同年龄分布可以解释农村男性总的发病率较高。C也是不正确的,因为是对率进行比较。D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不存在偏倚。只有B是正确答案,因为每个年龄组的发病率都是城市高于农村,所以除了年龄因素外,城市还应有其它增加危险的因素。四、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 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
A. 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
B. 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C.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
D. 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两组
E. 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
(2)在队列研究中
A. 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 B. 不能计算特异危险度 C. 只能计算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
D. 既可计算相对危险度,又可计算特异危险度 E. 以上都不是
(3)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在于
A. 对较多的人群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B. 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性比病例对照研究少
C. 较直接地确定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 对混杂因素的作用易于控制
E. 研究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4) 相对危险度是
A. 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B. 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
C. 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
D. 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
E. 以上都不是
(5) 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为
A. 发病率 B. 发病密度 C. 病死率 D. 现患率 E. 死亡率
(6) 进行某种疾病的队列研究最初选择的队列是
A. 患该病病人 B. 不患该病的人 C. 具有病因因素的人 D. 不具有病因因素的人
E. 具有该病家族史的人
(7) 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
A. RR B. AR C. PAR D. AR% E. 死亡比例
(8) 用人年为单位计算发病率可信的一个前提是
A. 样本含量必须足够大 B. 追踪观察的时间必须足够长 C. 相对危险度必须足够大
D. 观察期相对危险度变异小 E. 暴露因素在人群中比例高
(9) 下述哪项不是前瞻性调查的特点
A. 可直接计算发病率 B. 多数情况下要计算人年发病(死亡)率 C. 多用于罕见疾病
D. 每次调查能同时研究几种疾病
E. 因素可分为几个等级,以便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10)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
A. 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期的随访 B. 发生偏倚的机会少 C. 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D. 较易控制混杂因子 E. 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二) 多项选择题
(11) 队列研究的缺点
A. 包括资料靠回忆提供,可能存在偏倚
B. 观察时间长,费用高
C. 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
D. 不适用多因素疾病研究
E. 准备工作繁重,设计要求高
(12)下表为对职业男性工人进行的一次队列研究结果:
表6-4 重度吸烟与不吸烟者冠心病、肺癌年龄调整死亡率(/105/年)肺癌冠心病重度吸烟者不吸烟者1607590422
根据这些结果,可以认为:
A. 如果人们都不吸烟,则所挽救的不患肺癌的工人多于不患冠心病的工人。
B. 如果人们都不吸烟,则所挽救的不患冠心病的工人多于不患肺癌的工人。
C. 重度吸烟对肺癌带来的相对危险比冠心病高。
D. 重度吸烟对冠心病带来的相对危险比肺癌高。
E. 所给数据难以区分重度吸烟与肺癌和冠心病的关系的大小。
(13) 队列研究的缺点包括:
A. 资料靠回忆提供,可能存在偏倚。
B. 观察时间长,费用高。
C. 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
D. 不适用于多因素疾病研究。
E. 准备工作复杂,设计要求高。
(三) 名词解释
(14) 相对危险度RR(relative risk)
(15) 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study)
(16) 累计发病率CI(cumulative incidence)
(17)标化死亡比SMR(standard mortality ratio)
(18)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
(四) 论述题
(19) 在一项比较糖尿病患者死亡和整个人群预期死亡的研究中,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死亡数为1107,而人群预期死亡数为531。请计算SMR,并予以描述。
(20) 两项关于冠心病的队列研究,一个是美国麻省的Framingham,另一个是在Puerto Rico进行的。两地采用的方法相同,诊断的标准相同,研究期间人口变动很小且几乎相等,而冠心病没有能完全治愈的方法。研究的部分结果如下:
表 1960-1970年间两地60-64岁男性冠心病患病率和发病率
患病率(/105)(1970年) 平均发病率(/105)(1960~1970年)
Framingham 37.4 27.0
Puerto Rico 15.5 5.2
根据该资料,对于该年龄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做出如下哪种推论:
A. Framingham比Puerto Rico高
B. Puerto Rico比Framingham高
C. Framingham与Puerto Rico同样高
(21)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22)某医师认为成年早期摄入大量的糖可能导致成年男性易于疲劳和性功能减退。该医师决定检验该假设。他询问30岁健康男性的糖摄入量,然后将研究对象分为糖摄入量多和摄入量少两组。10年后,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访视了糖摄入量多的一组人,询问他们的精力、体力和性功能。随后一个月,他又对糖摄入量少的一组人进行了同样的调查。 他发现糖摄入量多的人中阳痿和疲乏劳累的相对频率较高。请你分析一下该队列研究有何不足之处。五、答题要点(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B
(6)B (7)C (8)D (9)C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1)BCDE (12)BC (13)BCDE
(三)名词解释
(14)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
(15)前瞻性队列研究指一般意义上的前瞻性研究,即从研究开始纵向地随访观察研究队列的所有成员,观察一定时间后,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借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的联系。
(16)累计发病率为,当观察人口比较稳定时,以开始观察时的人口数为分母,整个观察期内发病人数为分子,不考虑观察时间的长短,得到观察期内的累计发病率。
(17)当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低时,不宜直接计算率,可以全人口的死亡率为标准,计算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死亡比。
(18)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 fraction),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五) 论述题
(19) SMR=1107/531=208% 。 对糖尿病来说,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整个人群的208%,或大约是整个人群的2倍(年龄标化后)。
(20)1970年Framingham比Puerto Rico患病率高,大约是2倍。1970年之前10年间平均发病率Framingham是Puerto Rico的5倍。因此如果两各地区死亡率是相同的,可以预料Framingham的患病率是Puerto Rico的5倍,而表中的数据仅为2.4倍,所以Framingham的死亡率一定高于Puerto Rico死亡率。因此A推论是正确的。问题中给的条件已经说明,移民和治疗对这一差异并无影响。
(21)对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①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②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③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④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⑤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显着性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⑥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22)主要应从可能发生的偏倚考虑。①调查者已经对糖的作用有了看法,他又知道研究对象既往摄入糖的情况,很可能不自觉地影响调查结果。理想的做法是由不了解糖摄入情况的人做调查员,用组织严谨的访视获得资料;或者可采用自我填写调查表的方法,然后由研究者客观地分析;②对两组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调查评估也不合适,调查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可能有所变化,例如节假日期间可能容易出现疲劳症状。对两组的访视应在同一时期交叉混合进行。

㈦ 为验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它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种方法,目的都是检验病因假设。估计危险因素的作用程度。

2.病例对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概念: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有以下特点:①该研究只是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属于观察性研究。②病例对照研究可追溯研究对象既往可疑危险因素暴露史,其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是由“果”至“因”的。③病例对照研究按有无疾病分组,研究因素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因而可以观察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联。

病例对照研究可用作:①初步检验病因假设;②提出病因线索;③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病例对照研究分为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又分为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

1)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即在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仅要求对照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数量,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规定。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①定义:是以对研究结果有干扰作用的某些变量为匹配变量,要求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匹配变量上保持一致的一种限制方法。匹配分为频数匹配与个体匹配。

②匹配的目的:一是为提高研究效率,即每位研究对象提供的信息量增加,所需样本含量减少;二是为控制混杂因素,以避免研究中存在混杂偏倚。③匹配的注意事项:匹配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素,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

(2)研究对象的选择:由于该类研究一般皆为抽样调查,所以要求无论病例还是对照均应为其总体的随机样本。

1)病例的选择需要考虑:①疾病的诊断标准;②病例的确诊时间;③病例的代表性;④对病例某些特征的限制。病例来源主要来自医院和社区。

2)对照的选择:对照是病例所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选择对照时应考虑:①确认对照的标准;②对照的代表性;③对照与病例的可比性;④对照不应患有与所研究因素有关的其他疾病;⑤有时可同时选择两种以上对照。对照的来源:①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疾病病例;②社区人口中未患该病的人;③病例的邻居中未患该病的人;④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⑤病例的同事。

(3)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含量的估计:分别有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具体计算方法请参阅有关教材)。

(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比值比来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比值(odds)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比值比是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5)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1)优点:①该方法收集病例更方便,更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②该方法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少,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③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既可检验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经广泛探索提出病因假设;④收集资料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2)局限性:①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含量;②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③选择研究对象时易发生选择偏倚;④获取既往信息时易发生回忆偏倚;⑤易发生混杂偏倚;⑥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因而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

3.队列研究

(1)队列研究概念: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队列研究的用途:检验病因假设和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3)队列研究分类:依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及观察终止时间不同,队列研究可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双向性队列研究三种。它可根据队列中研究对象是相对固定还是不断变化情况,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人群。

(4)研究对象的选择

1)暴露组的选择:要求暴露组的研究对象应暴露于研究因素并可提供可靠的暴露和结局的信息。如可根据情况选择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或有组织的团体。若研究需要,暴露组还可分成不同暴露水平的亚组。暴露组人群多有以下几种选择。

2)对照组的选择:队列研究的对照组应是暴露组来源的人群中非暴露者的全部或其随机样本。除研究因素之外,其他与结局有关的因素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间皆应均衡可比。可有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和多重对照等形式。

(5)样本含量的估计: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使用的样本含量估计公式一样,但队列研究比较的是结局的发生率,因而P0和P1分别为非暴露组和暴露组结局的发生率。(具体计算方法请参阅有关教材)

(6)队列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队列研究中,最受关注的是暴露因素导致疾病的强度——发病率,包括累积发病率和发病密度。估计暴露与发病的关联强度一般用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以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等。另外,当用全人口发病(死亡)率作比较时,可计算标准化发病(死亡)比。

(7)队列研究时的优点和局限性

1)优点:①研究结局是亲自观察获得,一般较可靠;②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③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④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

2)局限性:①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②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③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④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⑤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4.实验流行病学

(1)实验流行病学概念:是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实验因素,对照组不给予该因素。然后前瞻性地随访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别的程度,从而判断实验因素的效果。

(2)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①要施加干预措施;②是前瞻性观察;③必须有平行对照;④随机分组。

(3)实验流行病学分类:分为现场试验和临床试验两类。现场试验还分为社区试验和个体试验。当一项实验研究缺少前瞻性观察、平行对照、随机分组三个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时就称为类实验或准实验。

(4)临床试验的概念及设计

1)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定义:是将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某临床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该措施,通过比较各组效应的差别判断临床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2)临床试验类型:可分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同期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历史对照临床试验、自身对照临床试验、交叉设计对照。

3)研究对象的确定需考虑:①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②研究对象的代表性;③研究对象的人选和排除条件;④医学伦理学问题;⑤样本含量的估计。

4)研究对象的随机分组:随机分组的目的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以使比较组间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即两组具备充分的可比性。常用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简单随机分组、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分组。

5)对照组: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标准疗法对照,以及不同给药剂量、不同疗程、不同给药途径相互对照。

6)资料收集过程的要求:盲法观察(单盲、双盲、三盲),规范观察方法,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7)常用的分析指标: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

㈧ 常用的医学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优点:简便易行;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均匀,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一般小于单纯随机抽样。 局限性:总体较大时,抽到的个体分散,资料难以收集;总体各单位排列有某种规律、而且与研究结果有关时,若利用该排列抽样,可产生系统误差(偏倚)。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分层抽样 将调查的总体按照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然后在每层中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可按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层 在各层内再进行随机分组 层 层 层 总体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分层抽样 优点:抽样误差小;便于对不同层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便于对各层独立进行分析;当层间变异大、层内变异小时,最适合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局限性:总体较大时,抽到的个体分散,资料难以收集,不适于大型流行病学研究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整群抽样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体为抽样单位,对其中所有人进行调查的方法。 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 以群组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抽样 被抽到的群组中的全部个体均为调查对象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cluster sampling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整群抽样 优点:易于组织、实施方便,易为研究对象所接受,节省人力和物力。 局限性:抽样误差较大,通常要比其他方法增加1/2的样本含量,分析工作量也较大。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多级抽样 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可采用以上任意一种方法抽样,即将上述抽样方法综合运用,优势互补。常用于大型流行病学调查。 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然后整群抽样 按行政区域逐级进行整群抽样。从总体中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一级抽样),从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单元(二级抽样),依此

㈨ 慢性疾病用队列研究还是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都是用来探讨因果关系的。
1、病例对照研究从结果开始,先找到已经发生研究者所关注的疾病(结果)的人作为病例组,再找到有可比性的没有发生轮隐该疾病的人做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研究对象过去对于研究者所关注的因素,队列研究从原因开始,先找前塌到暴露于研究因素原因的人作为暴露组。
2、病例对照研究由果推因,队列研究由因推果。如果疾病的发生率低,则病例对照研究有优势,如果人群的暴露因素低,则队列研究有优势,先确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再经过随访获得其关注事件的发生情况。这种设计往往具有“前慧桐圆瞻性”,数据的收集都是客观记录下来的,偏倚较小,其证据等级自然相对较高。
3、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作为社会研究科学的两大研究方法,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使用和检验,并在社会研究实践中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这两种方法在认识、研究的逻辑过程、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能够相辅相成以实现研究目的。

㈩ 什么是暴露组和对照组

将人群按照暴露于研究因素情况的不同来进行分组,研究人群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暴露组即暴露于研究因素的对象组成的组。暴露组应已处在某种暴露因素中或已有某种特殊暴露史,并能提供可靠的暴露因素的让扮历史,且便于追踪与观察。

对照组与暴露组应具有可比性,即对照组人群除暴露因素的影响外,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或人群的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都应尽可能与暴露组相似。同时在资料收集完毕,进行分析时,还应作一次均衡检验坦棚灶,以考核两组资料的可比性。

对照组常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内对照

若调查对象是一个整体人群,人群内部暴露于某因素的便为暴露组,而非暴露或以暴露级别最低的一组便为对照组;不需另外设对照组或非暴露组。例如,调查人群中血脂水平,可以水平最低的组列为对照。

(二)人群对照

不另设对照,而是以人群为对照。在职业流行病学研究中,常以某职业人群为暴露组,和码与该地区整个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进行比较分析。以人群为对照,应注意对照组与暴露组人群在地理与时间的一致性。

(三)另设对照组

选择一个与暴露组在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区等方面相似的非暴露组作为对照组进行随访,作为与暴露组比较的基准。例如研究放射线对放射科医师死亡率的影响时,可以在同地区医院内眼科医师作对照组。

阅读全文

与暴露组学研究方法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404x125的简便运算方法 浏览:6
水泥多孔砖砌墙方法图片 浏览:703
孢谷草种植方法 浏览:281
莴笋青菜种植方法 浏览:734
前列腺增生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845
12伏蓄电池存电量计算方法 浏览:219
冲压工36技计算方法计算实例 浏览:858
骨化三醇免疫治疗方法 浏览:306
三联疗法如何服用方法 浏览:426
93乘43加91的简便方法 浏览:393
海螺吃了头晕有什么方法解决 浏览:812
如何写通项方法 浏览:674
小学生如何写作业快的方法 浏览:347
卫星手机夜景拍摄方法 浏览:97
怎么做瘦肚子最快方法 浏览:11
考场查词典技巧和方法 浏览:639
魔芋水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49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方法分析 浏览:323
平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的教学方法 浏览:601
查询电脑图片有多张的方法 浏览: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