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学科教学方法探索与思考

学科教学方法探索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15 01:02:35

㈠ [信息技术学科区域教研体系的探索与思考]小学信息技术教研活动记录

十多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学科校本教研蓬勃发展。但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毕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其课程基础还相对薄弱,加上专职教师数量不多,并缺乏对教材、教学有深度研究的引领者,导致校本教研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师对教研投入缺乏热情,对外力的依赖性较强;第二,有些学校没有建立信息技术科组,很难有效地开展学科业务学习和研究;第三,许多教师缺乏问题意识,遇到教育教学问题,意识不到其研究价值;第四,校本教研活动大多形式单一,局限于听课、评课,对学科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的策略关注偏少。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学科开展区域教研,既可以弥补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不足的问题,又是枣纯对校本教研新模式的尝试与拓展。
区域教研体系的构建
区域教研是基于学校,融学习、工作和研修于一体的校际或更大区域内的教研活动。它与校本教研是一脉相承的。结合中山市没有下辖县的实际情况,本文中的区域教研是指以市教研室、市信息技术学科中心教研组为引领,以镇区信息技术学科中心教研组为主体,直面问题、注重实效、行为跟进、植根于教学实践的校际或镇区际教研活动。经过多年探索,中山市信息技术学科现已逐步构建起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以行动研究为主体,以区域教研为手段,以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的区域教研体系。
一个中心思路:搭建平台,和谐发展。
两个者岩态基本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三个工作亮点:市编教材建设、信息学竞赛、教师教学竞赛。
五个常规活动:教学视导,教学论文、 教学设计 和案例评比,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专任教师职务培训,精品课程建设。
六个拓展项目:开展“数码先锋号”IT普及计划,举办专委会学术年会活动,建设先进中心教研组和先进科组,培养学科带头人,承办省级教研活动,推进区域教研活动。
区域教研体系的运作
1.建章立制,保障区域教研的正常开展
第一,成立市学科中心教研组和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狠抓镇区中心教研组长和学校科组长的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区域教研活动中的带头示范作用。第二,建立一年一度外出学习考察制度,增强区域交流,拓宽教师视野。第三,制定并下发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课堂教学评价表等,使区域教研活动有章可循。第四,教研活动常规化、制度化。开展每年一次的教师教学竞赛,隔年一次的教首源师优秀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等。第五,开展信息技术学科先进中心教研组和先进科组的评选活动。从教研组织是否健全、教研活动是否有保障、教研活动是否扎实、教研效果是否显着4项一级指标,以及区域教研是否有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等14项二级指标,来引领教研组建设。
2.研训并重,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近5年来,中山市面向全体信息技术教师举办了教材教法、网络技术、英特尔未来教育、教育技术能力等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还先后邀请了何克抗、李克东、李艺、祝智庭、徐福荫等全国知名专家来讲学,更新了教师的理念,增长了教师的见识。
培训过程中,我们坚持研训一体化的原则,使来自不同镇区、不同学校的教师成为一个教研共同体,聚焦课堂,聚焦研究,把专业学习与区域教研融为一体。其中,个人的实践反思、同学的同伴互助、名师或专家的专业引领是研修的基本方式。培训还采用互动参与、现场交流研讨、案例教学、示范引领等生动活泼的形式,改变了传统培训讲一讲、听一听、记一记、考一考的做法。
3.以赛促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05年起,中山市每年举办一个学段的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竞赛,以赛促研,培养和打造专业型、专家型的信息技术教师。这种竞赛突破了以往单纯的课堂教学比赛模式,竞赛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学质量、教研水平、课堂教学、专业素养测试5项,其中课堂教学又包括现场调教、课后说课、面对面答疑等。参赛选手要历经“学校推选―镇区初赛―分片复赛―市信息素养笔试―市决赛现场调教―市决赛课后说课”等多个环节,才能赢得最后的成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我们通过这一竞赛平台培养出了一批教学基本功过硬、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据统计,在2005年~2010年举办的全国和全省信息技术教学比赛中,中山市经教师教学竞赛产生的21名教师代表共获得了2个全国一等奖、1个全国二等奖、18个省一等奖,这充分说明了区域教研平台正逐步发挥威力!
4.优化信息学竞赛组织、研究、培养的策略
为积极推广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竞赛训练三位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我们把程序设计内容纳入市编教材,并将每年一度的全国信息学联赛与市信息学竞赛合二为一,增设市级奖项,吸引广大镇区学生参与,促进区域学校之间的交流研究。同时,增设每年一度的市小学生信息学邀请赛,以挖掘和培养更多的后备苗子。
我们还注重加强信息学教练队伍的团队和梯队建设。截至2011年3月,成立了三届中山市信息学竞赛教练组,充分发挥教练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辐射作用。如今的中山信息学教练团队已经发展到由第二代担纲的阶段,并带动和培养出了更多优秀的第三代乃至第四代教练。
区域教研的成效
1.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着
近年来,我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氛围更浓,教学特色更鲜明。笔者先后在广东省信息技术学科研修班作专题讲座5次,并与部分骨干教师一起多次赴湖南、湖北、陕西、福建、北京等省市讲学。通过培训、培养、教研相结合,一大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省市级的知名教师。
2.信息学竞赛品牌优势凸显
课改以来,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全面培养和充分发展。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我市有10多件作品获全国一、二等奖。信息学竞赛更是领先于全省乃至全国。中山市连续17年在广东省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中保持市团体前三甲位置,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中山学子获全国联赛一等奖人数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
3.学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近年来,我们编写出了供全市20多万名中小学生使用的3~9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多项课题先后荣获广东省第七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山市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有45位信息技术教师获得过58人次“中山市优秀教师”称号。市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专业委员会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学术年会的模式广受赞誉,并成功承办了10次省级教研活动。我们还承担了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视频课程和粤教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材配套光盘的研制工作,主编和撰写了多本省级信息技术教材教辅……中山市信息技术学科的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思考与努力方向
1.基层区域教研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各种竞赛可以看出,教师的表现与当地开展区域教研的成效高度相关,而且新课程的许多问题确实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教学“问题”如何经“设计”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行动”如何经“反思”内化为素养?实践中,我们深深感悟到专业引领的重要性。为此,要继续重视发挥专家和名师的引领作用,进一步重视教师个体、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的联动,积极想办法做大资源共享,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以亲身感悟、体验来改变和提升自己。
2.教学评价的负面影响有待进一步消除
当前,建立和完善学科评价体系,特别是师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信息技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保障。但目前我们对学科评价体系的研究还不足,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评价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特别是如何将评价与升学联系起来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说,评价已成为课程发展的“瓶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士气,制约了区域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总体而言,构建行之有效的区域教研体系,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它使信息技术教师们逐渐认识到,积极参与区域教研活动,营造学科活力氛围,不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强加给他们的任务,而应是每人的分内之事。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㈡ 学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方法是什么

学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方法是什么?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们可将学习过程化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预习阶段。
一、初读课文,标划出生字词,解决字词障碍。
对于生字,要注意从音、形、义之个方面进行学习。
1、音
要写出其音序查字法之大写字母,要找出三个左右的同音字或近音字,进行比较性的组词。所组的词语可在读懂字典或词典上的例词之后直接抄写下来。
2、形
要写出该字的部首、剩余笔画,要知道该字的笔顺。这时,可借助于字典写出学生自己认为易混淆的形近字,并参照工具书进行组词。
3、义
要将该字在课文词语中的义项抄录下来,并能够进行口头解释。并运用文章中包含该字的词语或课文上抄写一个例句或仿造一句或结合造出一个句子。这里常用的工具应是:《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典故词典》。
二、再读课文,结合历史背景、人物经历、文学体裁常识,读懂课文,读取相关的大量信息。
1、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致的思想内容。
2、查找作者,了解作者一生经历,尤其是写作该文章时的思想状况及其文章中表达或包含思想感情的关系。可查找中外文学教程,或《简明文学词典》。
3、根据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历史社会状况,并思考社会环境与作者的思想及与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可参照中外文学教程。
4、再读课文,以熟悉历史作者文章之间的关系。可参照相关文学评论分析文章,学习该文章的表达方法。以积累相关修养。
例如:我们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时,可采取如下步骤:
1、粗读课文,可了解到:课文写的正咐桐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凭借其博学多识,神机妙算战胜了周瑜想以造箭之难来谋害诸葛亮的阴谋的经过,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与敬,对周瑜的嘲笑。
2、查找作者。经查,此文据《三国演义》原着的改编文,原着罗贯中,是历史学者。着此书是他的愿望。此书表达了他自己的历史观点。
3、结合历史背景。元末明初,社会纷争未平。《三国演义》所描述的也是诸国征战中的斗志斗勇之事。
4、再读课举坦文,与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本外的信息融入并与课文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吸收。
5、参读有关论文文章,学习写法。学生可以查到这段文章运用了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在结构上是按时间顺序层次推进,结尾又用了画龙点睛的手法。
第二阶段,课堂的交流与展示阶段。
这是学生将预习到的信息表达出来的阶段,是都在释放而寄希望于碰撞出火花来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习分两步完成:
一、以小组为单位的信息交流活动。
这将占去第二阶段学习的多半时间。组建小组的原则以自愿结合为主,应为四人一组,有分工,分别为组织、汇总、记疑、发言四人。
二、教师组织的全班信息交流活动。
教师作为组织者,对该项学习内容的交流组织起到的是提纲携领与引疑、解疑的作用。
第三阶段,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首先要有问题。第二阶段的过程中,有大量的信息被释放出来,其间必然会产生碰撞,这就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了起码的客观条件。再依据学生个体的差异,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思考的问题也就随之而异。而有了“问题”,学生们就可以自主确定自己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从而制度研究的可行性计划,继而进行落实。
第四阶段,深入研究。
他简巧们可以独立去研究,也可以自愿结组合作研究。但无论哪种,教师都应给予其研究方案上的指导。决定独立研究的同学。要注意切实根据所研究的题目去查阅资料,确保实施步骤是清晰见效的。合作研究的同学,除了实施步骤的合理,还要注意分工的严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请求家长的协助。研究的途径除了前面提供的工具书、参考书,他们还可以借助于网络上的资源,也可以到图书馆去查找资料。
第五阶段,谋求反馈的阶段。
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研究报告乃至研究过程中所用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或者上交给老师,以求得研究的评价。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得到的评价可能是积极肯定的,也可能有着重大分歧,但无论如何,学生都应记录下评价的结果,并获得评价方的评价依据,然后进行理智的核实,用自己的头脑,再次对信息进行理智的判断,这才是科学的做法。教师,除了要认真批阅学生的研究“成果”外,更重要的则是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无论是在研究的结论性报告上,还是搭建的课堂展台上,一定要把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放在第一位,把教给学生严肃认真的研究精神放在第一位。

㈢ 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论文摘要:现今艺术院校开设的课程中,艺术考察课早已作为必修课被重视。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艺术考察或艺术写生,无疑是搜集创作素材、体验艺术生活的最佳手段。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使高职院校的艺术考察课更具特色和意义,值得我们思考。

论文关键词:艺术考察课 实践性 可操作性 创新

不身临其境也就无法真实感受。在传统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临 摹 的手段达到学习与借鉴的目的。今天,当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数码技术的便利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校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不愿意走出去了。探寻其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学生对网络、数码科技的依赖之外,还存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问题。当代的教育改革创新是以实现专业教学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而当代的高等职业教育更以突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相结合为培养目标。

一、艺术考察课的实践性
艺术考察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搏兄拓能力。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生活,贴近自然,从中汲取创作素材,激发设计灵感,鼓励学生在考察中多听、多记、多想、多动手。因此,在艺术考察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成为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艺术考察课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考察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应设计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考察目标与教学计划,使考察课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有准备的教学活动与有计划的教学过程相结合获得最有效的考察结论。在考察的实践环节中,指导艺术考察课的专业教师应是配角,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把所学专业与要考察的对象联系起来,让艺术考察课体现出实践性的特点。
1.系统地规划艺术考察课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考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环节并进行综合性实践。通过对考察课题的设计,增强实践操作,更新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更多的科学艺术考察课教学方法。在考察的过程中突出考察课程的主题性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考察报告作为实践结论的方式,搜集资源、获取考察内容以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2.以多元化、多样性的考察课题,体现考察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采取教师与学生针对不同的课题、共享资源进行考察课题的讨论、评析、构思、设计和总结,完成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考察课题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3.借鉴其他院校的考察课教学方法,尤其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考察报告方面吸收其他院校中合理而具有创造力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考察中积极思考,敏锐观察生活及身边事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予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观察、感知、归纳、实践和联想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认知自然事物的过程, 强调学生对考察课程过程的体验,强调设计草图的实践,要有多种设计方案备选,经常性地进行师生的教学互动。
授课教师设定考察的目标、具体计划,考察的任务、路线,并轿银搜与学生讨论实施方案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开启个性思维,把这些想法最终通过他们最熟悉的.表现形式(如速写、闭历摄影、DV录影、文字等)表达出来,展示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思维被打开的一刻便是考察的开始,这个过程在考察的实践中加以扩展,在考察的最后阶段得到升华,到学生作品出来的一刻得到结晶。

二、艺术考察课的可操作性
当下各类艺术高校大都开设了艺术考察课,但考察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让人提出一些疑问,存在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类专业方向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情况。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与缺乏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失偏颇,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施中存在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的倾向,等等。
1.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生建立稳定的艺术考察课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以往艺术考察课教学的对比,笔者认为,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能满足学生写生与实践的基本需要,这种基本需要包括写生环境与人身安全。
2.对考察基地的文化了解。依据立足生活、研究自然的原则,考察基地为学生提供自然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空间。因此,学生有必要对确定的考察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出书面的材料以备考察中使用。如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专业考察、社会实践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和历史进程的考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保持实践教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该院与相关地方和部门联合组建了“湖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并在湖北省的红安、麻城、洪湖等地建立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师生稳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和质量。
3.考察线路的安排。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都有相对固定的艺术考察课线路和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如四川的洛带古镇,安徽的宏村、西递村,云南的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等地,这些地方在不同的季节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师生进行写生或考察,而考察线路也大都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
艺术考察教学基地的建设、考察基地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艺术考察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是艺术考察课教学运行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的艺术考察课的教学已日臻成熟,但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考察课教学中仍存在教学与学生多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对待此门课程的学习态度、课程考试制度、学生的学习方法,等等。经过艺术考察实践后,学生递交考察报告作为考察课的总结。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形式是他们最愿意接受,也是最容易完成的考试方式。但一些学生利用网络下载相关资料或文章拼凑考察报告,更有学生直接从网上原文下载,打印出来的考察报告其网址还在上面。
学生应利用考察中获得的资源,图片、影像、速写、文字等资料,在考察课结束前的一周,利用回校后的时间经过整理、修改、制作,完成自己的这份考察报告。最后,院系根据参与此次课程的学生数量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性考察展览,展出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宣传使本院的师生、兄弟院校的师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参观展览,通过考察学生形式多样的作品与报告,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中,还应确定艺术考察课成绩的评判标准。艺术考察课应由专业教师带队,依据学生在艺术考察前期的准备、考察过程的实践情况、考察结束后的考察报告,综合评定后给出学生的考核成绩。在艺术考察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将以往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相关课题进行整合,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课程有机结合。而学生也应通过考察实践将其学习行为自觉地与本专业相关领域进行结合,提高艺术创新能力。

四、艺术考察课的创新
艺术考察课的创新是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目标,充分发挥各方向专业课的学习特点,并与艺术考察课紧密结合,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开启创造性思维提供手段和条件。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校外学习的适应性。我们必须清楚,艺术考察课的目的是巩固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展览,并以此为契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鼓励学生发表相关的一系列论文或其他作品。有计划地组织实地考察,到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去观看美术作品,以增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如现代图形、图案设计是综合美学、心理学与现代构成学多学科的专业课程,较之传统设计课程无论是图案的表现手段还是表现领域都有极大的丰富,成为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训练的设计基础教学课程。艺术考察课的创新将起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艺术考察课的模式,建立起与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此外,考察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数周的考察课学习,使学生在与自然、现实生活的接触中,感受艺术生活的真实,体会绘画艺术或设计艺术的无穷乐趣。只有这种亲身的接触才能唤起学生的艺术思维,使他们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真正涵义!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㈣ [《旅游法规》教学设计的思考与探索]旅游法规案例思考

摘 要:旅游法规教育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普遍缺乏具有良好科学性、延续性的教学方法体系,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些总结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法规 教学改革 高职

随着我国旅游业尤其是大众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大旅游时代。与此相适应,旅游法制建设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迅猛的旅游业相比,旅游的纠纷和争议却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重要领域居高不下,长此以往将非常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依法治旅是我国旅游业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作为旅游人才主要培养的基地的高校所担负的旅游法制教育任务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改革旅游法规课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形成具有良好科学性、延续性的教学方法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知法、懂法、用法的从业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现将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教训总结归纳如下,请专家同行们不吝赐教。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有所取舍,突出重点
自1985年以来,国务院和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一系列旅游法规对旅游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但是完整的“旅游法”在我国还处于调研阶段,目前旅游法规体系主要是一些涉及旅游活动的法律法规的集合,虽然各高校旅游专业都必开旅游法规课程,市面上教材及授课资料也很多,但是除了相关内容在章节排序上不同之外,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条文阐述,内容陈旧,侧重于法学理论阐述,缺少典型的案例分析,实操性不强等问题,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
针对旅游专业本身非法学特点和高职教育重技能特点, 教学设计 中要“量体裁衣”,根据教学目标,明确专业人才在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培养具有一定法治意识及素养的旅游服务守法者,而不是培养法律执行者或实际应用法律的工作者。因此,在内容选取上,充分考虑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大胆割舍突出重点章节和难点章节,精讲、略讲其他章节或旅游实践中不常用的内容,力求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达到教学目标;在内容设计上,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将涉及旅游活动的各类实用法律法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旅游法规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但是由于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一些法学性,对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极容易产生厌蔽吵宽学心理,除外,社会对旅游纠纷大量报道的负面影响,部分假期实践学生对旅行社暗箱操作、违规经营活动的耳闻目睹,对于这些涉世不深,尚显幼稚的学生而言,自然有了“法律只是摆设”、“老师课堂上讲的与实际相差很远”等这样的认识,宏亮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如此,长期听此缪传,对学生成长不利,也会进一步危害到我国旅游业的法制建设和健康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找准学生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传统的理论教育、简单地说教方式,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可能助长其逆反心理,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因此,讲授开设旅游法规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时,既要结合实际和分析“晓之以理”,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旅游活动的实践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在具备了一定的“自身情感体验后”,学生自然会认同法律规范和理论教育。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经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谈感想,具体分析具体对待,让学生在游客、导游、旅行社经理、旅游局质监所人员的角色中体会思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

三、以案例教学为主,改革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法学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效果也比较明显的教学方法,不过任何一种方法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还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任务驱动法
这是高职教学常用的方法,按照岗位基本要求和工作任务流程我们将课程分解为:设立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提供导游服务-饮食娱乐服务-交通服务碰启-解决旅游纠纷和投诉六大模块,每个模块再分解为若干子任务,以实现任务目标为主将理论和技能有机结合,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操作能力。例如:设立旅行社模块中,就分解为:何谓旅行社、如何设立旅行社、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上缴和处理、旅行社如何进行合法经营4个工作任务,指导督促学生按期完成分目标,达到就业需求。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因为能更直观、生动的解释法律原理、规则和内涵,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因此是旅游法规课程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讲授中,案例教学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精心选择和收集旅游法规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工作,选择时,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摄取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和时代性的案例,通过筛选按照教学专题进行分类,建立案例库,汇编成册,作为教学和学生练习选用。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和讨论典型案例
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辩论赛等形式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启发”、“引导”、“点拨”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重视案例小结
案例小结是教师对整个案例分析讨论的归纳总结,学生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进一步阐明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引导学生的法理和逻辑思维。
3、全程贯穿式教学方法
全程贯穿式教学方法其实也可以说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形式,他是选取规模大、典型的综合案例,将课程教学知识点一步步由浅入深在实例中展开,随着课程结束,实例相关问题也一一得以解决。利用这个方法教学,学生会像完成了一项工程一样有成就感,学习积极性高,但是对案例的要求较高,选择余地较小,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历,通过合理的安排,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职业技能。
4、模拟团队教学法
在旅游法规教学中,教学难点和重点模块可以引进模拟团队教学法,设计管理情景、模拟市场环境,建立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通过模拟一系列的旅游企业经营活动和旅游行业管理活动,使学生运用旅游法规解决实践中的法律纠纷。此方法的运用,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于即将走出大学校门的旅游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四、校企合作进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见习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迅速了解各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政策法规,从而充分认识课程的实际意义。主要表现如下:
1、走进企业,开展课堂实习
重视和加强实习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显着特征。企业有比学校更接近市场、更接近产品的知识、技能,那里才是更实用的课堂。学生通过对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见习学习,亲身体验来检验旅游法规理论知识及技能,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和感受,增强了教学实效。
2、引进专家,组织法律讲堂
据旅游局有关调查,旅游消费投诉中,比率最高的是对旅行社和导游的投诉,这也是旅游局质监纠纷处理的重点对象。教学中,有针对的引进旅行社经理、计调、导游和旅游质监所工作人员来校办讲座和法律讲堂,不仅能以实际工作角度出发补充课堂理论教学,还能够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引导,说服力强,学生收获多。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重点是要用之得法。事实上,如何提高旅游法规的教学质量,笔者也是在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任重道远,还望同行们都来关注,共同将这门新学科的建设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黎红.旅游法规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2]王艳.高职旅游法规教学难点思考[J].科协论坛,2010,(4).
[3]彭娇飞.论旅游法规案例教学法[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院学报,2006,(1).□

㈤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策略的探究与思考

摘 要: 识字教育不仅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更是文化教育的根基。然而在现今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常常依靠简单机械的重复和练习“强迫”小学生去识字、记字,忽视小学生的意愿和认知范围,这不仅会造成教学效果低下,而且会抹杀小学生的识字兴趣,对后续教育产生消极影响。趣味识字教学法就是针对传统识字教育中的缺陷而产生的。本文将通过分析比较趣味识字教学法与传统识字教学法的区别和优势,探讨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实际应用策略,以帮助更多的小学生爱上识字、爱上语文。

关键词:趣味识字;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一、小学识字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单一乏味

传统识字教学主要依靠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以及背诵记忆,是在形成一种惯性而催生的记忆,然而在之后的学习中需要不断反复地重复以达到记忆的目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是传统识字教育的法宝。这种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常常需要老师和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收到的效果却不甚乐观。

(二)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好一门学科、掌握好知识内容的有利条件。传统的识字教育虽然意在强调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努力做到寓教于乐,但是由于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仍然激不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低迷成了制约识字教学效果发挥的主要因素,同样也是众多教师一筹莫展的难题。

(三)识字耗时长实效差

我们在走访多所小学后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仍然采用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老师在展示台上写、学生在作业本上写的模式,一个课时只能进行几个生词的学习,更不要说对词语意义的解释和例句中运用方法的阐释。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被白白的浪费,而学生学到的知识却是寥寥无几。传统识字教育耗时长实效性差的现象,成为了识字教学不断改革的压力。

二、趣味识字教学的优势

(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学习经历和生活阅历基本是一张白纸,对于学习并没有什么概念。而且小学生天性活泼、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听故事也喜欢将故事的内容进行生发和想象。趣味识字教学法正是建立在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进行科学把握的基础上,它善于挖掘小学生的兴趣点,并将其与文字的识记进行对接,让小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既放松身心又能学到知识。

(二)利于创建开放互动课堂

趣味识字教学法融入了众多的互动性游戏和情境化故事,使小学生注意力和好奇心得以集中到课堂上。同时趣味识字教学法又强调师生的密切配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在一定意义上就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成为一种相对开放和活跃的课堂。小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易于找到参与感和存在感,从而会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也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趣味识字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小学生识字情趣

创设故事情境是最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进行课堂导入,让娓娓道来的故事情节成为吸引小学生专心听讲的主导线索。例如教师可以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故事的情节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在故事结束的时候向学生提问“你们想不想学更多的故事?”小学生一定会给出肯定的答案。然后教师就可以接着说“只有学会认识字,我们就可以看很多很多书,也会学到更多的故事和知识”,随后教师就可以将《小蝌蚪找妈妈》这则小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写在展板上,进行识字教学。小学生经过故事情境的引入,会对学习这些主人公的名字产生兴趣,也会积极投入到学习和记忆中。

教师在运用故事情境带入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的故事除了寓言故事,还有神话、传说、时事新闻、校园故事等等,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编写小故事。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收集内容丰富、情节精彩、为小学生喜爱的小故事,还要不断提升自己讲故事的技巧。

(二)设计识字小游戏,让小学生爱上课堂

在识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识字小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和积极性。在游戏中学习是每一个孩子的愿望,一方面能够获得开心快乐,另一方面还能够获取知识和学识。其实这也是趣味识字教学法所追求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行为特点选取不同的小游戏。例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排练一个小型的话剧。这时学生头上带着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名字,只有叫出对方的名字才能成为朋友,比比谁交到的朋友多。也可以选用“萝卜蹲”的游戏,每个学生的头上都带着标有词语名称的帽子,分成两组面对面站着进行游戏。游戏开始前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初步学习,在游戏的过程中要记忆自己面前同学帽子上的词语,一轮结束后交换位置再记忆自己面前的同学帽子上的词语。通过游戏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是小学生爱上课堂,爱上学习。

(三)运用联想与想象,加深识字和记忆

小学生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想象力丰富、想象空间广阔。小学语文识字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教会小学生恰当运用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字的识记。教师可以借鉴象形字和会意字造字法的特点,分层次逐步向小学生渗透识字技巧。例如在学习“休”这个字时,就可以把这个字进行拆分成“亻”和“木”两部分,然后向小学生讲解“亻”就是“人”的意思。他们对“人”和“木”会比较熟悉,随后讲解“休”字的意思就是一个人靠在一棵树旁进行休息。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在脑海中形成这样的画面。同样,对于“鲜”这一类的会意字,也可以运用联想的方法。鱼肉很鲜美,羊肉也很鲜美,鱼和羊凑到了一起就更加鲜美了。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一类字的记忆方法。

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其实是对传统语文识字教学缺陷的弥合,也因其更贴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易于小学生接受和欢迎,因而趣味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较传统识字法更出色。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趣味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新鲜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倘若教师控制和组织课堂的能力较弱或者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都会使课堂秩序变得混乱,教学效果难以保障,这都是趣味识字教学法需要改进的部分。有益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教学方法都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实践者的首要选择。我们相信经过不断地优化和创新,趣味识字教学定会日臻完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㈥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探讨的一大课题。本文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方法的分析,探讨中等职业教育数学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中等职业教育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学不断扩招使得绝大多数初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各级普通高中,而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非技工类中专学校的大多是学习成绩偏差的学生。自中职学校扩大招生以来,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并轨之前有所下降。随之而来的免试入学政策,学生的整体水平更是不容乐观。尤其是数学学科,不少学生入学分数低、数学理解能力差。从非智力因素上则表现为学习的兴趣、动机、习惯、毅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整体性差距。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让高职学生重视数学、学好数学,笔者根据多年一线教学实践及对所在学校百余名学生的调查研究,在此提出当前高职学校数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队伍现状在一定意义上,教师的水平代表了相应的教育水准。目前,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基本上都是师范毕业,优势是有着较强的教学功底,劣势是由于所学的是学科式课程,习惯于学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理论性较强,课堂上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面对的学生基础较差,既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也不能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厌学心理被进一步强化,从而进入又一个恶性循环。作为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应具备2个基本条件,一是有相应的学历,二是要有一定的专业职业技能。因此,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从相识到相对稳定地度过一段共同的学校生活,到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既能自立自强又对社会有用之人,师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各种情感交流。然而,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上只管知识的传授,课下对学生的情感无暇顾及,使得师生之间的情感一度冻结,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若能有意识地与学生建立起积极健康的良好情感,必将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并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健康人生观的建立和完善。
生源基础偏差,学习能力较弱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的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绝大多数是无法升入高中不得已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他们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有90%的学生习惯并且愿意做计算题,但对理论抽象概念有着天然的抵触。由于这些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混张文凭”好找一个工作的想法,所以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缺乏热情,不能主动学习,数学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再到很反感。

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注重素质教育,挖掘教材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材中多处涉及数学史介绍与中国成就,教学时可结合这些素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尘观、世界观和道德观。补充讲解相关史实,既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面对中等职业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做法。在教学方面,教师在上课时,不仅要和学生有数学知识、理论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思路和情感上的共鸣,特别是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感染吸引学生;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最好能扩大批改范围,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老师时刻在关注自己的感觉,激发其努力学下去;同时,一些客观的具体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增加考试检验次数,设立奖学金等一些学生在意的奖惩措施,还有学校用就业机会来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学好数学。在情感方面,前面已经提到,走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他们的数学学习上大多走得很艰辛,多数学生学习上自信心不足,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不强,不够踏实;心理较脆弱,自尊心强,情绪易波动,偏激易冲动;缺乏责任感,生活学习没有目标。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上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注重学生间竞争精神的培养,帮他们确立生活的目标。同时还要满足他们寻求教师督促、依赖教师的心理需求。从一段时间的调查与实践来看,中等职业数学教学的特点和对策研究直接影响到数学教育的成功与否。
运用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要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数学的应用题的解答,好多学生不会从具体题目中概括出有关的数量关系。又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用到各种解题方法,如消元法、换元法等,但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将这些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推广,进行创造性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一般说来,应注意启发学生领会和运用以下基本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集合对应的思想方法;等价变换的思想方法;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方法;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过程。让学生产生对于数学学习的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追求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教师要避免直接给出现成的答案,可以通过如下的活动:引导学生独立解题和证明定理;让学生回答比较灵活的问题;鼓励学生每解一个问题时要寻求最简单的或独创的解法。在进行上述活动中,不要怕学生出错,要善于利用正误对比,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另外,布置的作业也要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并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通过思维活动发现一些新现象、新特点或创造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以发展他们的创造性精神,增强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使它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及现代化教学形式做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中职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并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活跃思维,从而使学生既能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激发求知欲望,为他们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常规工艺、常规业务、常规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所提供的条件,选择和应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高职大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如电子教案、数学软件、多媒体等,可以从数学对象的不同侧面(如数值、图形、公式),更完美、更有效地突出数学对象的本质,使得数学教学更为直观、生动、清晰、表现力强,使得课堂效率高、信息量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教学应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数学教学一定能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对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长远的社会意义。
(作者单位:广东开平市第六中学)

㈦ 论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论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论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欢迎大家分享。

论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篇1

【论文摘要】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可从重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及学生对探究活动的体验,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从实际出发把探究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等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

【论文关键词】

参与体验;循序渐进;启发引导;渗透思想;实际出发

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亦注重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呢?

1.重在学生的参与及体验

美国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举孝物、生活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那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把握物理和生活的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学生掌握好物理,必须注意生活→物理和物理→生活这一辩证关系。如在教学初中物理新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时,如果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寻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简单颂答厅物体如木片、梳子、铃铛、纸哨、笔套、橡筋、纸盒等。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尽情地摆弄,想怎样玩就怎样玩,走进“声音的世界”,创设“生活走向物理”的情景。学生通过看、听、摸,动手做各种发声的实验,再经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得出物理结论: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然后注重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如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讲话时的喉咙振动,观察和解释蝉鸣现象等,把学生得到的物理知识一般化。同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物理就在身边,物理知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到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体现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又要注意到学生认识过程与科学家认识过程的共性。学生学习中的探究活动和实际生活及科学研究中的探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的结论是已知的,后者的结论是未知的。从事这两种不同的探究时,心理活动不完全一样,体验也就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活动,不要求完美,重在学生的参与,重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及学生对探究活动的体验,学生能够得出大致正确的结论即可,至于结论的完整性、表达的严谨性、在其他场合的适用性等不要作过多的强调。

2.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

实际的科学探究的要素较多,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使学生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然后进行不完全的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不要“一步到位”,应经历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的过程。

新课标八年级物理教程中,先安排探野隐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并以旁批的形式标示探究活动的几个要素,使学生对探究过程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几个要素的探究活动,最后再让学生完整地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就是按照循序渐的方式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

3.以生为本启发引导

初中生对大千世界有很强的好奇心,对物理现象很感兴趣,对实验有着天然的兴趣,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活动。

中学生对事物的现象喜欢问个为什么,学习过程中,可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提出有意义的问题。针对这一年龄的学生喜欢幻想、有梦,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猜想,做出合理的假设。利用中学生喜欢交友,好胜心强的特点,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和交流。

下面是我在教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

3.1 首先要学生观察电阻定律演示器上的几条电阻丝,提出:任意两条电阻丝之间有何区别?学生很快得出结论:长度、粗细(横截面积)可能不同。

3.2 让学生猜想影响导体的电阻有哪些因素,得出:影响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3.3 再提出:怎样探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的关系?并对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做出猜想或假设。由于学生首次接触控制变量法,就由教师对控制变量法做了讲述(若学生探究能力较强,可由学生完成)。至此,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应选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两根电阻丝,并选出了实验需要的电阻丝。后面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学生也很快完成,得出了结论,达到了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4.探究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

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或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各种方式的主动学习,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过程。因此探究式教学不一定非得要有实验活动,但是探究的思想,却可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加以实现。比如把讨论式的教学设计成探究式的教学,讲授课可以穿插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把讲授式设计成探究式,练习题中可以适当出一些探究性的题目、开放性的题目等,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如在教《升华和凝华》一课,讲到玻璃窗上的冰花时,提出冰花是出现在窗的内面还是外面(我地学生看不到冰花这一现象)?让学生讨论,还可让学生在课后查找资料再进行交流。在讲授速度时,向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可这样引导学生:

(一)在百米赛跑中,我们是怎样判断谁跑得快的?

(二)怎样判断出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比行驶的单车快?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一)在通过的路程相等时,比较所用时间;(二)在所用时间相等时,比较通过的路程。

5.实际出发进行探究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是因为探究式教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但在初中教学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灵活地进行某个或某几个要素的探究,有些内容不可能,也没必要都上成实验课,重在突出探究的思想,不可地套用探究中的七个要素,搞华而不实的探究式教学。

6.探究式学习讲究合作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探究式学习中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学生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种认知程度上的差异,是学生间可以进行交往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在科学探究的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进行充分交流、切磋,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论,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对所获得知识的正确、全面解,从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培养。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多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制造机会让同学们进行合作,在学生分组实验时,有很多实验必须要通过实验小组的合作才能完成,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组中的学生分工不同,有动手操作的,有记录的,有观察现象的、有收集的等。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学生合作的方式和方法,掌握合作的技巧,确保探究活动的成功。

7.探究式学习离不开信息的整合

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中,还应重视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收集要多元化,可以在小组合作中收集他人的信息,可以在图书管收集,可以在生活中收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从多方获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合,为自己的探究活动服务,以强化在探究中学会知识的学习、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问题的解决等方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探究“噪声污染”,就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收集有哪些噪声,在生活的小区收集有哪些噪声,在场所收集有哪些噪声,在工厂企业收集有哪些噪声,在图书管查阅噪声的有关资料,在互联网上浏览噪声的有关知识等。教师指导学生把收集到手的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以形成相对完整的探究报告。这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形成,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也极为有效。

物理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式教学在问题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也正是物科课程目标所要求的。因此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物理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探究式教学,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重在学生的参与及体验,突出探究的思想,把探究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才能真正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论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篇2

摘要: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显着提高。从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内涵和目标出发,针对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步骤,给出具体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的创造能力、探究能力。

关键词:

创新思维;教育创新;探究式物理教学

一、探究式物理教育的含义

探究式物理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指教师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观察、思考等方式来理解一些概念和理论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此来研究客观事物,发现其中规律的一种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在探究式学习中得到充分提高。探究式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并要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合理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则要根据教学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标,敞开思路、解决问题。

二、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几个步骤

(一)建立相应的情境再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应根据现实生活,创造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是探究式物理教学的核心,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难度适宜、逻辑合理的问题,利用书本上的插图、实际生活案例等,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设计各式各样的问题,让学生从这些物理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比如,通过冰雪融化,水蒸汽遇冷变水滴等问题,来使学生了解雾、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

(二)开放课堂,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具有实验性的科学。在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研究是学习的关键步骤。在教导学生学习时,教师应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一些学习资料或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的条件,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教师在设计科学实验时要尽量顺应学生新奇、好玩的心理,最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解,寻求最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浮力时,学生由于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往往会误以为浮力只跟物体的体积、质量、密度等有关,这时教师就要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比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一艘巨轮在水上不会下沉,但有时浮力连一块小铁片也拖不起。通过类似的问题,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思考各式各样的问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探究式物理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科和课时的特点,设立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自主学习与学习交流相结合

在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启发引导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新事物。这两者要进行有机结合,才可以使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1.自主学习,并交流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留出部分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这节课的学习成果。在学习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发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而且在交流中也可以改正学生思维上的一些错误。

2.合作学习,丰富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可了解到许多新的知识。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分为四人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以将全班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讨论,等等。这些讨论形式不仅给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四)课后留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作业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在探究式物理教学模式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布置的作业要进行相应改革,减轻学生的负担。①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而定。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不擅长的东西进行训练,还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教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结语

新课改要求教学的方式要更加地多样化。探究式物理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在现实教育中,不但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探究式教学真正落实到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我们各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的不断努力与相互配合。

论初中物理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篇3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呈现了新的知识体系和目标体系,于是转变教学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初中物理课堂力求实现以探究为主,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是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根据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通过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模式,提出相关对策进行说明及研究。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科技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得到全面发展,这一因素的进步与发展,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的了好处,教育也在全方面发展的情况下得到相应的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之下,教学方式也得到进一步重视,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及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教育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初中是学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学习内容与小学相比较不仅是难度增系数加,而且也更加复杂化,学校给学生安排的课程也增多了不少,跟初中生的学习增添了不少压力。初中物理跟高中不一样,它是囊括在自然科学这个大系统下的,物理学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应用,是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通过物理的学习,从小的层面来讲就是能够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明白事物的原理,往大的层面来讲就是了解宇宙的产生、发展及结局,促进这方面领域的发展,可见学习初中物理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初中物理的教学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融入探究式教学,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通过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而目前初中物理的探究式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对于这一教学方式不够重视,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第二,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只理解了它的表层含义,所运用的方法适得其反。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策略进行讨论研究。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事件大门的关键钥匙,一件事情要想做成功必然有对这方面的兴趣,才能花心思在这方面。要想学好物理,就要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例子产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物理与生活是紧紧相关,因此在物理课堂上可以使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内容的改变可从课本上看出,探讨的大部分都是和我们的生活相关的,与生活相关的部分更能体现出实际性,学生也愿意学这一方面的知识。物理课程难易结合,这就要求老师着重对难以理解部分知识点进行详讲,一些简单的课程可以要求学生先自己预习了解,通过老师课堂讲解加深影响,运用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要做的就是设计相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

2.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进教学方式,课堂上所采取的以教师教课为主的方式是有一定的优势存在,在改进过程中不需要完全舍弃,正所谓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有优点的同时也会存在缺点,讲授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讲授法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增加探究的成分学生多接触探究式教学,教师要其中发挥指导作用,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应用探究能力。比如在实验收集过程中,教师应作为一名指导者,对实验操作方法给予一定的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并引导学生收集到全面的数据,让学生小组归纳科学规律,然后小组轮流表述本组得出的结论互相指正后共同得出科学规律。例如在上到电流与电路这课时,通过教师在课上讲解有关电路图的原理知识后,学生进行电路模拟实验的时候,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探究。

3.通过实验操作加大知识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由于课业的紧张,无法做到每一次实验都能去实验室进行操作,因此就要求学生自己把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在熟知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观看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尽量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能只抱着敷衍的态度走一遍过场就结束。基础理论的学习如同地基,只有地基打的坚固建筑才能屹立不倒,正如物理的学习,了解物理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形成相关物理概念和思维。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适应这一发展而进行革新,纯理论知识讲解不仅无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会导致上课易开小差,初中物理的学习是有很多实验包含在其中,老师可以再上课演练一些实验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比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温度计、带有小孔的纸板、秒表、(火柴)这些物品,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可以观察到水沸腾前的现象是气泡上升,越来越小,当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通过实验来引出相关知识。

;

㈧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探索论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探索论文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理念和制度也有很大改变.高中阶段一直是我国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但是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制度,让高中学生对于高中的学习具有惧怕心理,面对繁重的课业和升学的压力,一些学生成为了只会学习的机器,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只会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前既没有导入,课上教师也只是单纯的讲述学习的知识点,就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促进我国的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部在指导的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学习知识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本文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中心,从有效的课堂方式为出发点,探究如何促进高中物理课堂多样化,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实现以人为本的高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多样化

最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来讲课,首先要从实际出发,找到新模式和旧模式相融之处,接着再积极的实践和运用,在其过程中也要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同时,高中物理一直是高中学生在高一阶段从心理上就觉得难的、抽象的科目,有的学生甚至达到了厌恶的程度.其实这些学生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很多的引导,也没有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来增加物理课堂的多样化.所以,要想改善这一情况,教师要立足物理教材,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多样化发展。

一、引用问题探究模式

其实高中物理的核心的学习思维很简单,就是勤思考、多想象物理概念和知识点,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思维来理解和学习某一内容,久而久之,学生无论在学习或者在答题的时候,就会锻炼出优秀的谨慎的思维,从而得出完美的答案.所以,教师根据物理学科这一显着的特点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用问题探究的模式促进学生来思考物理概念深层次的意义和作用,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通过这种模式既能丰富物理课堂的形式,也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认识到物理学习的本质,在快乐的课堂上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1].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适当的有效的值得探讨也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在问题探讨过程中学生不再过多的看重学习的结果而是好好的享受学习的过程,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敢于抛弃陈旧的传统观念,勇敢的尝试不同的模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来促进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课堂学习的质量.例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完自由落体有关的知识点和运用的内容,然后再讲述自由落体的下落过程中各个时间点所处的位置和所受的力.最后教师就提出几个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关键问题来给学生自行思考.如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是如何变化的、是否所有的物体的下落过程是一样的等问题,以供学生思考来探索,思考的最后可以让学生来讲解自己的思考结果,也可以让学生来当堂做实验来更加清晰地表达出自己思考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思考模式和方法,创建出丰富多彩的欢乐的物理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便掌握书本的知识,让课堂进展的很顺利,教师也就自然而然的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堂中,间接地提高了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

二、合作学习模式的采用

因为物理课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学习过程中又夹杂了很多重要的.物理实验和物理探究问题,对于有些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学起来非常的吃力,如果只是采用问题探究的模式来教学的话,易拉开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这样学习不好的学生的压力就会更大.因此,基于物理学习的多样性和学生情况,我们还需要一种让学生能够带动学生思考、探究的模式,班级的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因此,就出现了合作学习的模式进入了我们的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模式也叫小组学习模式.小组学习模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一组进行的学习活动,一般为6个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既要有学习成绩优异的,也要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和思维能力强思维能力差的学生,这样就能保证以各自的优点来帮助其他学生,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究,共同努力和坚持,因为教师毕竟只有一个人,有的地方教师可能一个人带几个班,所以教师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小组学习的模式既能让教师的教学压力减轻,也能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最终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电磁感应定律”一课后,教师觉得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本的内容和原理后,可以先通过问题探究模式让学生思考现实的电器中是如何运用电磁感应知识的,接着就可以在课上或者课下开展讲述生活中的电器的运用原理的活动,这时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小组成员共同选择电器和研究原理,然后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展示和评比,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积极地评比和评价,对于学生的优点要表扬,错误之处要明确的指出来,这样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学懂了物理知识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也会运用,也能促进班级学习物理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生生交流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

三、运用生活情境模式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其实物理又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物理的学习和发展靠的不仅是物理学家的实验和探索,而是生活中的现象和对于生活现象的解释.因此,教师在教学物理过程中,也不要过于照本宣科,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的方法,而是要结合物理学科的本质和其特点来在课堂上,引用大量的生活的例子和生活的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真正的来源和用处,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使用到所学的物理知识,只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到了平时课堂上的物理知识才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学习的意义[3],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够思考物理.久而久之,学生在这种物理环境的熏陶下,就会形成物理学习思维,就会发现物理的学习其实很简单。

总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的多样化还有很多优秀的方法,自主学习模式和自主实验模式还有直观教学模式等,教师在选择这些创新的模式时,要先结合班里的学习情况、学生的接受情况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在一节课上选用两种或者多种的模式.此外,教师要坚持使用这些创新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目前的教学情况.才能有效的减轻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在充满生机的课堂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胡海涛.如何构建高效高中物理课堂[J].学园:教育科研,2012(17):54.

[2]邢红军.物理教育的生态化及其队伍里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0(1):60.

[3]陈玲.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05):23-24.

;
阅读全文

与学科教学方法探索与思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人飞起来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4
缓存会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85
快速收肘的方法 浏览:576
手机屏幕保护时间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17
鉴定别人的手机的方法 浏览:618
直播发题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271
感冒身体发热怎么办简单的方法 浏览:197
紫砂水洗使用方法 浏览:414
小孩支气管治疗方法 浏览:683
杏种子的种植方法 浏览:930
凉席如何除螨最有效方法 浏览:476
研究心理学的方法内容及优缺点 浏览:505
家用鱼缸水泵安装方法 浏览:715
物理降温头枕冰袋正确方法图片 浏览:528
六十四卦五行及卦运快速记忆方法 浏览:980
信管冲突解决的五种方法 浏览:587
电力学习方法研究报告2000字 浏览:111
躺着看手机瘦腿的最快方法 浏览:500
私募基金浮动收益计算方法 浏览:424
淘宝店铺数据插件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