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非介入性研究的方法

非介入性研究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13 20:56:36

1. 文献研究法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一、文献研究法的优点:

1、文献法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对国内外古今文献的调查,我们可以研究各种各样的社会情况。

2、文献法主要是书面调查。如果收集到的文献是真实的,就可以获得比口头调查更准确可靠的信息,避免了口头调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记录错误。

3、文献法是一种间接的非介入性调查。它只调查和研究各种文献,但不与被访者联系,也不干预被访者的任何回应。这就避免了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在互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性错误,这些错误通常发生在直接调查中。

4。文献法是一种非常方便、免费、安全、自由的调查方法。文献调查不受外界的限制,只要找到必要的文献,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即使有错误,也可以通过再研究加以弥补,因此其安全系数较高。

5。文献法节省时间、金钱,而且效率高。文献调查是在前人和他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获取知识的捷径。它不需要大量的研究人员和专用设备,可以比其他调查方法以更少的人力、资金和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文献研究法的缺点:

缺点主要来自文献本身的一些缺陷,如:许多文献的作者带有一定的思想倾向;保留下来的文献已经过某种精选或是观点不够完整等。

(1)非介入性研究的方法扩展阅读

使用文献研究法应注意的质量要求:

1、搜集的文献应当客观又全面。

2、材料与评论要相互协调一致。

3、 材料的针对性要强。

4、编写文章时要提纲挈领,突出重点。

5、适当使用统计图表,清晰辅助说明。

6、不能把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混淆。

2. 论文有哪些研究方法

论文有哪些研究方法?:

论文的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法,实证研型局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思维方法,内容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数学方法。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

1.确定课题内容

先通过一定的调研确定研究课题,再大致列出文献研究时所需要参考的什么方面的书籍,如此一来,我们就能确定在检索时的总体方向,按照大方向来搜索相关大租空文献资料。

2.搜索、筛选、整理文献资料

优先搜集近五年发表的、专业相关性较强的、发表在着名期刊上的文献,以确保文献资料的时效性、专业性与权威性。搜索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就是我们要进行整理与记录,推荐同学们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分门别类的对文献进行整合与归纳。

3.撰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综合了解文献之后得到的关于研究领域的认知以及研究者个人的见解。组成部分为:研究领域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前人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情况、研究者对于该领域的独到滚瞎发现。(对这一部分有疑问的同学可以去看老王之前发的文献综述写作方法)

文献搜索的渠道与方法:

文献可以分为纸质版文献与电子版文献。

纸质版文献可以去到图书馆、档案馆进行搜集。

电子版文献主要渠道为如下:

① 综合搜索网站:谷歌学术、微软学术

② 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

③ 外文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Science Direct、Engineering Village、Elsevier

3. 公务员的调查研究方法有哪些

成功的调查研究离不开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指调查研究中获得资料的手段、手法和技巧,其中心特征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各种形式来获取有关社会现象信息。公务员进行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访谈法、问卷法、实地观察法和文献资料法等。

第一,访谈法。访谈法是调查者直接访问被调查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相互交谈来了解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访谈法是一种口头调查的方法,方便易行,适用面广,访谈的方式也简便易行,即使文化程度不高或者不善文字表达的被访者也能很好地相互交流。因此,访谈法既适用于了解日常工作和生活史的情况,也适用于对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根据访谈时人数多少,可以把访谈分成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两种方式。个别访谈是指对访谈对象进行单独访谈,是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目前最常用的是直接调查类型的个别访谈。集体访谈法即开调查会,就是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集体座谈的方式了解社会情况或研究社会问题的调查方法。

第二,问卷法。问卷法是运用问卷调查表向被调查对象书面了解情况与意见的一种方法。问卷法具有系统严密、灵活多样、方便实用等特点,有自己一整套工作程序和分析、处理研究资料的技术手段,最后往往以调查报告或综述的形式呈现出研究成果。问卷调查法的最大优点是,它能突破时空限制,在广阔范围内,对众多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同时,问卷调查法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只能获得书面的社会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动、具体的社会情况。

问卷调查,按照问卷填答者的不同,可分为自填式问卷调查和代填式问卷调查。其中,自填式问卷调查,按照问卷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报刊问卷调查、邮政问卷调查和送发问卷调查;代填式问卷调查,按照与被调查者交谈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访问问卷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

第三,实地观察法。实地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制订相应的研究计划,通过感觉器官和辅助设备,对处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观察法能够最直接地掌握第一手的现实情况,适用于某些易于产生文饰的问题调查,观察法形式多变,方便易行,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调查手段。实地观察法的最大优点是它的直观性和可靠性。实地观察、特别是非介入的调查方法,它主要是观察者单方面的观察活动,一般不依赖语言交流,不与被观察者进行人际交往。因此,它有利于对本能够或不需要进行语言交流的社会现象进行调查,有利于排除语言交流或人际交往中可能发生的误会和干扰。

实地观察法的缺点是它的表面性和偶然性,同时要受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实地观察的对象和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实地观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观察误差,而且观察结果往往取决于观察者的主观状况。

根据观察者的角色,实地观察可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人群之中,并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非参与观察也称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人被观察的群体,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

第四,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法是收集、整理与分析在信息载体中所记录的有关信息的一种调研方法。在调研过程中,文献资料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因为它帮助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有助于进行纵向研究,提供研究立论的依据。文献资料法的主要优点是方便易行,省时省力,排除人为因素,不受时空和人际关系限制,同时在调研过程中允许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发现过失可以弥补。文献资料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它是一种过去的资料,往往和现实有距离,有时含有个人偏见和虚假成分,同时文献编码比较困难。

文献资料法有两种:一是定量分析,包括文献抽样,内容分类,确定编录单位、计量;一是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主要通过归类,演绎、综合等逻辑方法进行。

4. 社会学概论事例分析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3、创立时期代表人物:奥古斯特.孔德《实证哲学教程》。孔德的学说:①科学的分类。孔德认为,科学知识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社会学居于科学的最高层次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对于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核心概念③研究方法。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观察法、实验法和比较法、历史法。3、赫伯特·斯宾塞代表作:《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其中《社会学研究》被严复翻译成中文《群学肄言》。

4、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涂尔干社会学代表作是他的三论:《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社会学年鉴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德创立的社会学。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是由涂尔干创建的。韦伯:主要着作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5、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的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创立了芝加哥学派,其主要学术成就是:第一,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使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第二,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第三创建符号互动论。后期的主帅布鲁斯。

6、欧洲在二战后的发展特点:社会学的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社会学的理论研究已趋向多元化/欧洲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7、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苏俄社会学:米海洛夫斯基创立了主观社会学,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对他们的主观社会学进行了有力的批评。普列汉诺夫和布哈林是当时苏联社会学的主要人物。

8、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已有11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四个曲折的发展时期。1979年,社会学的恢复重建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逐步走向成熟,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分为传入时期/成长时期/建设时期/恢复重建四个时期。传入时期:谭嗣同/严复/章太炎。成长时期:余天休/陈达。建设时期:许仕廉/张鸿钧/晏阳初/李景汉/费孝通 毛泽东。恢复重建:费孝通/田汝康/雷洁琼/王康。 9、本土化:是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10、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许仕廉/孙本文/吴文藻。晏阳初等人的乡村建设和社区发展理论、潘光旦的“位育”理论、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等已经成为具有影响的研究中国社会的重要理论观点。

11、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的基本做法: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应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第三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经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第四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的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第五,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

12、社会学本土化是社会学发展的必然进程,“社会学美国化”是个先例。巴西、印度等世界各国社会学工作者都不约而同地倡导、推行社会学本土化,建立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社会学。13、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与社会学中国化相一致的,起步于20世纪20、30年代,20世纪后期得到了更自觉、更明确、更有组织的推行。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等主要特征。

2、社会学功能有:研究功能、教育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批评功能。

A、研究功能:①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②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③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④规范性功能:社会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B、教育功能 ①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C、社会管理功能: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4、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是:筹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5、社会学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实地研究法、社会实验法和非介入性研究法。

A、问卷调查:是以问题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B、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交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可分为参与观察和个案研究。①参与观察是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的一种观察方法。②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方面的个别事例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C、社会实验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D、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是通过搜集现在了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6、社会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实际研究应该是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7、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实地研究和非介入性研究属于定性方法。

8、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问卷调查和实验方法属于定量方法。

9、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是经常配合使用的。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压电行定性分析过程中,研究者又须借助定量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两者的不同点有:①着重点不同②依据不同③手段不同④学科基础不同⑤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⑥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10、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观点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交换理论、符号互动论等。

第三章 社 会

1、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为基础的共同体,其基本特征是:①社会以人为主体②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③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④社会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

2、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人只有在社会里并通过社会才能生存和发展。西方学者在回答个人与社会何者实真实的问题时形成了两种理论观点,即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A、社会唯名论者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正的存在,而社会只有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的个人,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以马克斯·韦伯是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B、社会唯实论者也称社会实在论,和社会唯名论者相反,它把社会视为超越个人的客观存在。以阿奎那为代表。社会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国的涂尔干。

3、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其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其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①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②发展性和创造性是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生命之所在。③马克思主义社会观与具体社会生活相结合,创造性地促进社会关系良性运行,从而推进了自身的丰富和发展。④马克思主义社会观在同形形色色的错误社会观的不断斗争中发展,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总之,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一种发展创造的、开放的、生气勃勃的思想体系,而不是一个封闭的、僵化的思想体系。

4、个人与社会:社会是个人以角色名义与他人互动构成的关系网,这种关系网就是个人与社会的全部关系,表现为角色人格、价值规范、权利制度和行为交换四个相互联系的关系体系。

5、以劳动或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作为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基本结构必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体系。

6、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社会学一般将社会关系划分为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关系,结合关系和对应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A、地缘关系:是人们依赖土地资源形成的生存关系,是种植业发生和发展的产物。B、业缘关系:是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使一部分有专门技术的人从土地上分离出来,以行业为基础,形成了这种新的关系。

7、如何建立与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 积极建设和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①逐步建立健全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②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③加强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建设④加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用法律形式保护已经建立的新型关系和促进消除陈旧落后的社会关系。

8、社会结构:一般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9、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文化资源。10、人口资源:是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1、人力资源:指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体现了包含在人体内的生产能力。其是在各种生产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动要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12、人口数量:是对人口资源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13、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等。14、自然资源: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15、自然资源特点:有限性、潜力无限性、系统性和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特点。16、自然资源分类:①环境资源②生物资源 ③矿产资源。

17、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18、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①从人与自然的矛盾来看,人类的祖先类人猿原来是自然界的怀部分,与其他动物一样处于又斗争又互助的自然系统之中。人们必须寻求一种使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道路,即人与自然团伙调发展的道路。然而人口高速增长与资源短缺短时间内不可调和。②从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矛盾来看,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不可能以个人为单位各自孤立地进行,人们必须在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才能取得成功。然而,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之间的不平衡不平等与利益冲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

19、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意义深远的。①可持有异议续发展尤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消除贫困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②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一个重要弧形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要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③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指出当代人享有的正当的环境权利,后代人出同样享有这些权利。④强调了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法,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要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⑤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不再把自然界看作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应看作人类的资源和价值源泉。

第四章 文化

1、文化: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解释。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甚至是专指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2、文化具有:创造性、习得性、共享性、连续积累性、特殊性和共性等特性。

3、文化的构成要素有:物质形态要素、精神形态要素、语言符号要素、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要素

4、从文化组成的单位看,其结构是:文化特质、文化集丛和文化模式。

A、文化特质。 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如一只茶杯。B、文化集从。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是指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而与其他文化模式互相区别。如中国文化模式。

5、文化的功能:有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等正功能,同时,文化的滞后现象与反文化群体的文化也具有反功能。反功能:文化也会对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起着阻碍甚至破坏作用,此即文化的反功能。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文化滞后现象发生时,精神文化会对物质文化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另一种情况是发生在反文化群体和某些亚文化群体中。每个社会除了主流文化之外,都存在着一引起次属文化,也称亚文化。

6、文化规范体系:包括习俗、道德、法律和宗教。A、习俗: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有多种表现形式。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它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化现象。习俗根植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功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社会规范,它的调整范围最普遍。

B、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的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现阶段我国的道德标准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行的社会规范。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是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规范。有以下特征:①公正性,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强制性与社会习俗和道德不同,法律是依靠国家权力保证其施行的。法律的社会功能 ①惩罚功能②威慑功能③教育功能

D、宗教: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幻想,是对神的敬畏与信仰。宗教有负功能,也有正功能。宗教正向功能有:①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②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③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

7、宗教和邪教的区别:邪教是打着宗教幌子的反人类,反文化的组织。邪教与宗教有本质不同,①宗教劝人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维护社会秩序;邪教宣扬世界是末日,贬低世俗,劝人毁灭,破坏社会秩序。②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宗教教义有经典;邪教的神就在人间,它把生活在现世的教主当作神,把教主的话视为经典。③宗教宣传博爱、爱教徒、爱大众;邪教害人,以残忍手段残害信徒,残害他人。

8、文化交流:是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文化交流是文化的固有属性,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文化交流的过程包括:文化传播、文化采借、文化冲突。

9、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采借或吸必的过程。美国人类学家林顿把文化传播分为三个阶段A接触与显示阶段B选择阶段C采纳融合阶段。

10、文化采借 又译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

11、文化冲突 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根源除了民族性之外,更有阶级性。

第五章 社会化

1、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的社会过程。其内涵从三方面理解:时间上,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内容上,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社会关系上,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2、社会化强制性的特点:人的社会化作为个人与社会以互动的成果,是强制性和能动性的统一。社会化带有强制性的特点。①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②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3、社会化既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新陈代谢、稳定发展的需要。一般说来,社会化的三大功能: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个体完善。

4、社会化的内容:从广义上说,包括人们所处的历史时代的全部文化遗产。然而,从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的需求来说,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生活技能社会化、价值观念社会化、行为模式社会化、角色社会化等方面。A、生活技能社会化是人们学习并获得维持生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①是衣食技能②职业技能

B、价值观念社会化是人们认知与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过程。

C、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

D、行为社会化是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

E、角色社会化是按照社会上规定的角色的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个人行为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5、社会化对人的角色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分清自己角色类型的能力②是健全角色扮演的心理状态③是全面理解角色规范化的程度④明确角色目标。

6、社会化: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等类型。A、基本社会化:就是“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B、继续社会化:是具有社会成员资格的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主动选择、学习和接受新的文化以及调适个人与社会的角色关系的过程。C、再社会化:也称重新社会化,它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和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社会化是阶段性和终生性的统一。

7、基本社会化的任务:①生理性成熟即通过人化的生理发育过程,形成完善健全的身心基础②社会性成熟即通过社会文化的教化与自我内化,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物为能力的社会成员。

8、继续社会化的意义: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称二级社会化,这所以必要是因为①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任何个人的现有知识才能都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因而,基本社会化只是为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②现化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③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④人不仅仅是学习社会文化,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

9、社会化从教化方向上可以分为正向社会化和反向社会化。所谓有正向社会化:是指上代人对下代人的文化传递和教化过程。反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这种社会化又称为文化反哺。10、E·埃里克森《童年和社会》把个人必理成长的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期幼小期 幼儿后期 学龄期 青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期 成熟期。11、R·哈维格斯特把人一生的社会化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幼儿期 儿童期 青年期 成年早期 中年期 老年期。

12、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因素,即个人所带有的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主要表现在:人有异于其他动物的身体结构,为人发展自己的社会性准备了首要的先天生理条件,人有一个组织特殊的大脑,为认识世界,学习社会文化接受社会教化提供了生理物质基础,人还具有高级神经活动系统,有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活动,而语言又是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杠杆。二是环境因素,是指影响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全部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伙伴群体、工作单位、社区和大众传媒等影响个人社会化的全部社会环境。三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包括生产活动,科学实验,社会斗争和人际交往等形式。主要表现为观察学习、角色扮演、知识积累等环节。

社会实践的地位和作用:社会实践是社会化的根本环节,在社会化过程中,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广泛拓展生活实践的空间,是尤其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13、社会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社会化的现实结果,就是培养人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角色能力。社会化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过程。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第四章 文化

1、文化: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去解释。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甚至是专指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2、文化具有:创造性、习得性、共享性、连续积累性、特殊性和共性等特性。

3、文化的构成要素有:物质形态要素、精神形态要素、语言符号要素、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要素

4、从文化组成的单位看,其结构是:文化特质、文化集丛和文化模式。

A、文化特质。 是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称文化元素。如一只茶杯。B、文化集从。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是指由许多文化集丛结合而成的一个文化整体,而与其他文化模式互相区别。如中国文化模式。

5、文化的功能:有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等正功能,同时,文化的滞后现象与反文化群体的文化也具有反功能。反功能:文化也会对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起着阻碍甚至破坏作用,此即文化的反功能。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文化滞后现象发生时,精神文化会对物质文化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另一种情况是发生在反文化群体和某些亚文化群体中。每个社会除了主流文化之外,都存在着一引起次属文化,也称亚文化。

6、文化规范体系:包括习俗、道德、法律和宗教。A、习俗: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有多种表现形式。习俗也称民俗,是指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它是一种最古老最普遍的文化现象。习俗根植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功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社会规范,它的调整范围最普遍。

B、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评价和调节人的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价值标准。现阶段我国的道德标准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行的社会规范。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是最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行为规范。有以下特征:①公正性,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强制性与社会习俗和道德不同,法律是依靠国家权力保证其施行的。法律的社会功能 ①惩罚功能②威慑功能③教育功能

D、宗教:是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幻想,是对神的敬畏与信仰。宗教有负功能,也有正功能。宗教正向功能有:①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②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③寻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

7、宗教和邪教的区别:邪教是打着宗教幌子的反人类,反文化的组织。邪教与宗教有本质不同,①宗教劝人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维护社会秩序;邪教宣扬世界是末日,贬低世俗,劝人毁灭,破坏社会秩序。②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宗教教义有经典;邪教的神就在人间,它把生活在现世的教主当作神,把教主的话视为经典。③宗教宣传博爱、爱教徒、爱大众;邪教害人,以残忍手段残害信徒,残害他人。

8、文化交流:是指从文化传播开始的两种文化之间互相沟通、采借、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文化交流是文化的固有属性,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文化交流的过程包括:文化传播、文化采借、文化冲突。

9、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采借或吸必的过程。美国人类学家林顿把文化传播分为三个阶段A接触与显示阶段B选择阶段C采纳融合阶段。

10、文化采借 又译文化杂交,是指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

11、文化冲突 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根源除了民族性之外,更有阶级性。

5. 文献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文献研究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内容分析法、文献计量法、文献研究法。其中内容分析法指的是一种系统、客观、能对明确的传播内容进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文献计量法指的是借助文献各种特征的数量,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法指的是搜集、整理、鉴别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优点:

1、文献法超越了时间、空间限制,通过对古今中外文献进行调查可以研究极其广泛的社会情况。这一优点是其他调查方法不可能具有的。

2、文献法主要是书面调查,如果搜集的文献是真实的,那么它就能够获得比口头调查更准确、更可靠的信息。避免了口头调查可能出现的种种记录误差。

3、文献法是一种间接的、非介入性调查。它只对各种文献进行调查和研究,而不与被调查者接触,不介入被调查者的任何反应。这就避免了直接调查中经常发生的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互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种种反应性误差。

4、文献法是一种非常方便、自由、安全的调查方法。文献调查受外界制约较少,只要找到了必要文献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研究;即使出现了错误,还可通过再次研究进行弥补。

5、文献法省时、省钱、效率高。文献调查是在前人和他人劳动成果基础上进行的调查,是获取知识的捷径。它不需要大量研究人员,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以用比较少的人力、经费和时间,获得比其他调查方法更多的信息。因而,它是一种高效率的调查方法。

阅读全文

与非介入性研究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主板里的声音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48
物理教学方法对比法 浏览:26
中药材木瓜的食用方法 浏览:285
不拘泥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521
一类盈亏问题解决方法 浏览:725
封店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 浏览:613
终于找到做酸奶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255
法学的规范分析方法包括 浏览:164
精神病治疗有哪些方法 浏览:477
苹果石榴种植方法 浏览:202
北京治疗阳痿的好方法 浏览:58
如何做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 浏览:295
安卓手机有哪几种扩容方法 浏览:170
艾滋检测方法及原理 浏览:218
竹椅子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63
照片去水印的方法手机上 浏览:791
男性腺素高的治疗方法 浏览:600
8x45x2用简便方法算 浏览:960
研究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方法 浏览:804
人飞起来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