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年级语文《画杨桃》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老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旅渣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颂镇锋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野晌。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父亲: 是……就……
老师: 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 一生受用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探究活动
一、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二、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
三、布置作业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② 《画杨桃》教学设计
目标与重难点
1.学会4个生字,理解“教诲”等新词的意思,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梗概。
2.抓前后两则对话的对比,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展开情境揣摩、触情练笔等语言实践,理解对话背后的心理活动。
3.初步认识“实事求是”的内涵:感受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重难点:分板块解读文本,逐步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
教学准备
杨桃实物(模型)、课件、学习活动建议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导入新课
1.出示杨桃,师简要介绍,启发学生兴趣
2.在着名作家岑桑心中,运茄杨桃不仅仅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唯悄颂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题、齐读)
【激发期待:以悬念式、趣味式、联想式导语激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指郑导入文本学习,激发与文本对话欲望,成为体验文本的引线、探究文本的前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交流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着重纠正字音: 半晌(shǎng) 教诲(huì)
点拨“教诲”是表示有教育意义的话语,所以“诲”字是言字旁。
师范写“诲”字,注意其中“母”的笔顺,学生当堂练写
3.默读课文,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交流:(集体完善事情经过)
【感知文本:以读正确、读通顺为朗读目标,是与文本对话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巧设感知性话题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变被动的消极接受为主动的积极探究。】
(三)探究“我”的作画态度,初识“实事求是”
1.自由读读第2小节,想想:在课堂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划出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出示句子)指名读,谈感受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根据学情,相机定位:老老实实,启动“学的活动”,提出活动建议:
4.小组活动
5.交流反馈预设(一):老老实实地在座位上观察。出示句子: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师采访坐在前排靠边的同学:这个座位会给看杨桃、画杨桃带来什么影响?
6.交流反馈预设(二):老老实实地遵从父亲的叮嘱。出示句子: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1)反向思考:在那个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会把杨桃画成怎样呢?理解“想当然”、“走了样”
(2)指导朗读:抓住不同情境的提示语,读出父亲的语重心长,体会“叮嘱”。
当我提笔开始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齐读句子)
当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齐读句子) ……
【情境揣摩:这是本板块中一条隐形的副线,在“自主感悟——反向思考——揣摩体验——品读提升”中奠基尊重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为第二板块的主题内化埋下了伏笔。】
7.将“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提升为“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
指导读出“我”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画画的那份满意与自信
【由点辐面:紧扣“老老实实”的思维情感核心点,从两个侧面来丰富其外显特征与内涵缘由,进而提升出了文本主题——实事求是。】
(四)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出示前后两则对话,启动“学的活动”,活动建议如下:
【阅读反思:直接对立前后两则对话,启发换位体验,将读中感悟、读中品味的时空完全交给了学生,造成“愤悱”的阅读心态,营造了很有磁力的读和悟的“阅读场”。】
2.小组学习
3.交流反馈:相同点:问题很相似,回答也很相似
不同点:标点符号不同,语气的不同,发现也不同
4.交流第一则对话:同桌对读——相机追问——师生对读
5.交流第二则对话:
(1)同桌对读。师相机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读?为什么你读得如此吞吞吐吐?
(评读省略号中包含的情感,发现当时的意外、惊讶、羞愧、愧疚,理解对话背后的心理活动。)
【有效追问:交流时,通过“你在读时心里怎么想?”等有意创设的“追问”,关注情感体验,让读层层递进,学生内心的情感也逐步升华。】
(2)情境复现:此时我就是文中的那位老师,我把杨桃的一端正对着大家,看,你看到了什么?(真实体验,师生展开第二则对话)
【视界融合:创设真实情景,引发类似体验,以已度人,融入“自我”,实现自我视界与文本视界的融洽。】
6.真情练笔: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
【触情表达:通过“角色定位”的真实模拟,利用“情境复现”时情感冲突的迸发点激发学生的内心震撼力,这种“有我之境”的引导效应让学生触情练笔,既是提升感悟,也是展现个性。】
7.交流点拨:学会去尊重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是多么重要!
8.小结深化:听着这些充满愧疚的回答,看着你们充满愧疚的脸庞,我知道你们再也笑不出来了,因为你们已经学会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别人的画了。
9.回溯主题:再次出示父亲的话,齐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内化文本:
我们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父亲就是在教导我们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文本开发:努力发现文本视野与学生视野的距离,真正将文本作为思维情感的附着点来开发,大胆地将“你”改成“我们”,实现了文本意义的再建构。】
(五)探究“老师”的引导过程,深化“实事求是”
师: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思考、去探索老师是怎样引导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别人的画的? 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实事求是”有更深的理解。
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读读背背。
2.在教室里试试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讲台桌上的杨桃(模型),并与课文中的观察结果进行对照,谈谈你的发现。
3.在你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画杨桃》中描述的情况发生吗?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也可以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画杨桃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紧扣本课阅读话题,体现了两个学习活动的推进过程,简洁明了】
教学反思
一次有效的语言实践,需要一个富有张力的阅读话题来激活。阅读话题,就是为引领学生通过对话解读文本而设置的交流主题。阅读是依托于阅读话题来调动阅读主体已有的相似块与文本信息进行选择、匹配、重组、创造的过程,在话题的建构,引领学生一步步逼近文本的价值内涵。只有坚持话题建构“活”的方针,学的活动才能做好“动”的文章,力求实现“活动场”的参与程度高、思维程度深、探究空间大、创意机会多、实践受益广。
1.在引入课题时,设计“触动性话题”。如“在着名作家岑桑心中,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这是为什么呢?”切合学生心理,产生思维激发力。
2.在初读感知时,设计“感知性话题”。如“默读课文,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巧抓故事梗概,产生认知辐射力。
3.在细读课文时,设计“探究性话题”。如在第一板块的学习中,以“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联系上文1-2段结合句子去发现”启发探究文本主旨;在第二个板块中,以“联系上下文读读2-18小节,怎么读才能读出两则对话中不同的味呢?”自主展开文本对话。直指文本内涵,产生研读支撑力。
4.在赏读课文时,设计“综合性话题”。如通过“角色定位”的 “情境复现”迸发学生的情感冲突,以“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触情练笔。辐射文本整体,产生文本穿透力。
随着阅读话题的不断深入,教学过程也随即形成了若干个“学的活动”板块,通过推进和建构,使之成为一个浑然天成的整体。每个板块都有一个较大的课文覆盖面,但只集中为一个阅读话题情境。每个板块虽然相对独立,但都紧密联系,丝丝相扣,都以课文整体为起始点和归结点。一般来说,阅读课堂的一节课大致以阅读话题驱动两至三个“学的活动”,每个活动10至15分钟。受益于阅读话题,有效地实现个性化学习与群体学习的资源整合,学习过程得以充分展现,使学习空间、语境空间、心理空间三者合一,和谐开放互为作用,创生“活动场”的效应。这样的“活动场”就像一个漩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被吸引,激发了探究热情。
③ 画杨桃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逗尘迹。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实物杨桃;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画一画杨桃。
2、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
程序教与学意图一、看杨桃 1、同学们,请观察老师手中的杨桃,中间的同学和两边的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形状?本节课我们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
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板书课题:11 画杨桃 再现课文情景为领悟道理奠定基础。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会认6个生字;
⑵ 会读课文;
⑶ 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字,同学互查,记分。
3、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
⑴ 谁读得最棒?
⑵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一个道理。
让学生学习概括,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评价识字、读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学提问 1、默读边读边思考,划出重点词句。不懂得地方提出问题来讨论。
2、老师观察,了解学生默读的情况:
⑴ 是否划出重点词句?
⑵ 是否会提问?
3、评价提问:看谁会问?问的兄中问题最有探究的价值。
例如:我画的`杨桃为什么像五角星?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
要在提问方面大做文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四、齐探究 1、读第一段,讨论:
⑴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要求我?理解:经常、叮嘱、想当然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培养眼力。……)
⑵ 练习朗读:
突出“很严”“经常”“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些词。
2、读第二段,讨论:
默读,“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画得怎样?画出重点句。“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山并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说说自己的体会:“我”画画一丝不苟。
3、学习下一段过渡:
同学们认为我画得怎样呢?面对我的画是什么态度?画出重点词句:“哈哈大笑””“……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 让学生知道父亲这样做的道理。
“……是这个样子吗?”“……是五角星吧!”不改变愿意,把反问句在成陈述句。概括态度──嘲笑。
用嘲笑的态度读一读同学们的话。为什么嘲笑──不像杨桃。
后来同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读一读后来的话,说一说同学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好意思,知道错了。
4、老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老师的动作、语言读一读。说说体会:老师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又让学生从“我”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使学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老师的态度在“审视”之后神情变得“严肃”后来变得“和颜悦色”。为什么?因为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他的沉思;老师后来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那里了。所以神情变得“和颜悦色”。
5、想一想老师的动作也可以演一演,再读一读老师的话。想一想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想法要说。
意思:一、看杨桃的角度不同,扬子也不同;二、看到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别人;三、应该实事求是。
想法: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联系起来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仅适用于画画吗?
板书: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知道“我在父亲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仔细观察认真画画、画准确的习惯。
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同学们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体会老师态度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对老师讲的话要认真读认真想,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中的道理。升华认识。
五、学表演 1、分小组练习朗读,讨论表演的动作和语言、神情。鼓励同学们创造性的表演。(如果能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表演更好)
2、学生表演。讨论:自己在平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应该怎样处理。 巩固已经明白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情思考。六、学写法 对话:我们应当学习作者那些写法?
1、运用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2、反复描写“笑”。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耐人寻味。
3、准确运用标点:破折号一处;六处用了问号;四处用了感叹号;三处用了省略号;形象的描摹了同学们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幼稚可笑的表现;知错不好意思的样子。 引导学生把读与写自觉联系起来。从读中悟写作方法。七、抄句子 1、鼓励学生把意思深刻的句子抄下来。
2、读一读资料袋。
④ 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并且要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下面是镇谈咐我收集整理的画杨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御纯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侍册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附:【近、反义词】
近义词:审视—审察半晌—半天教诲—教导
反义词:和颜悦色—疾言厉色熟悉—陌生
【难句解析】
1.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这是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
2.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四句话可分成两层意思。前两句用画杨桃这个例子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后两句告诉学生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应该怎么做。这四句话句句讲的是画画,但道理不仅用于画画,而且适用于一切事物,一切问题。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就是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