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历史常见教学方法

历史常见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07 23:28:36

❶ 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

在学生时代,由于数理化的存在,相对于历史,大家都可能觉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对于历史老师来说,如何将课堂变的活跃起来十分重要,下面我就将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历史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1、讲授法的基本特点是:第一,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活动者,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第二,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以听讲的方式学习历史内容;第三,教师主要以口头语言传授知识,即口头语言是教师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第四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第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班级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水平进行教学。鉴于以上的特点,讲授法的利与弊如下:

2、讲授法的优点与缺点

讲授法的优点: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历史知识;教师合乎逻辑的论证、善于设疑置疑,以及生动形象的语言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教育;教师主导教学过程,易于控制教学,对教学没有特殊要求;教学成本低,在广大农村地区是少不了的。

讲授法的缺点:运用讲授法教学,教学内容往往由教师以系统讲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机会对学习的内容及时做出反馈,因而不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讲授法不能代替自学和练习,讲授过多,会挤占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从而对教学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面向全体学生讲授,不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原则不易得到全面贯彻;教学专注知识目标,若运用时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就易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泥潭。

二、师生互动的课堂讨论

1、课堂讨论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互动性。谈话不仅能在学生之间发生,它也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在最有活力的讨论中,每个人都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2、课堂讨论的优点与缺点

课堂讨论的优点:第一,使学生做好主动性公民的角色准备,这种角色是能对信息、观点和看法进行分析性、批判性的思考,形成个人的看法和判断;第二,鼓励学生间有效的人际联系;第三,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

课堂讨论的缺点:在消极方面,进行不好的概念化或不良引导的讨论是达不到目标的,浪费时间的,因而是无效而不愉快的。

三、历史探究法

1、历史探究法特点

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开展要围绕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来进行。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具有一些与一般历史学习活动不同的特点。

第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谈不上研究。以往的历史学习往往是固定式的,对学生而言,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或就是让学生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等。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给学生创造机会去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人探讨。

第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进行历史探究性学习,是历史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以学生自主为形式。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是历史探究性学习活动得以真正开展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验到挫折感和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必须十分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第四,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原始材料,即史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对史料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历史感到厌倦,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历史探究性学习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的传统模式,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统一。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即让学生学会利用史料,通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问题。因此,历史探究性学习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第五,以教师帮助为辅助。传统的学习历史的方式中,教师是唱主角的,学生所接受“历史”,即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历史知识和观点。历史探究性学习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做好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在历史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而非“传授”或“教导”。因此,历史探究性学习中的研究是有指导的研究,教师在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其主要职责是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帮助和经验借鉴。教师要摆正在探究性学习中自己的位置,发挥辅助作用。

2、历史探究法的优点与缺点

历史探究法的优点: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史研究性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历史、探究历史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注释和建构;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历史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提高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历史探究法的缺点:开展起来较困难,有的学校不支持,许多历史教师还不能适应这一要求。其实这些并不是其本身的弊端。历史探究性学习课时上难以确定,经费上需求大,教师难以控制,评价体系不完善,这才是其不利的方面。

四、历史活动课教学方法

1、活动课的特征

第一,实验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展开,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做”、“考察”、“收集资料”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历史,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开放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其活动目标与内容,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开放性。评价标准有多元性。

第三,自主性。此种课型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活动结果的呈现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第四,过程性。此类课型,更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发现问题、收集材料、社会凋查等亲身实践,去体会探究的艰辛和快乐,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展活动课的优点与缺点

开展活动课的优点:活动课可以体现以学生为本,学生通过体验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鼓励学生在思想和学习方式上大胆创新;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方法,注重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现实问题的能力,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学生不仅应学习历史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应该自觉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自己的技能、培养自己的个性。

开展活动课的缺点:它与探究性学习一样,课时上要求大;教师不易控制;评价上不完善。

总之,课堂教学方法很多,关键是注意教法的优化组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用系统的综合性的观点构成教学法的优化组合,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我是一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我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

❷ 历史常用的八种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❸ 历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而且能够产生资治育人的目的,使学生学会用全面,辩证,客观,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我整理了以下教学方法,看看能不能帮到您!

历史的教学方法

1.构建合理的历史叙述框架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对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基本上能看得懂。如果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因而,教师需要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探求性。

2.历史知识要科学、准确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的课本知识是有限的,而历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水平。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较少。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多读书,读好书”上。

3.历史课主题一定要鲜明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就直接利用了课本上的主题: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很多学生通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了非常好的文章。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的原设计是给成语故事配上图画,对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我怕学生兴趣不大或应付了事,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故把它改为:搜集成语故事,写出给我们的启示。

4.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

认真组织探究课与课外活动 ,精心设计“学习与探究课”,要求每个学生通过调查制作一棵家族树,介绍家庭成员状况。

5.历史课讲授一定要清楚

历史讲述要有思想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不一定是好教师,但连知识都说不清的教师,肯定是不合格的教师.总之,教师的讲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来决定教师讲什么、讲多少、何时讲和怎么讲. 打造课堂精彩的历史讲授让历史课堂灵动起来课堂是师生生命力焕发的场所,是师生自由对话的舞台,是师生气象万千、充满生机的生命活动得以进行的广阔天地,是师生浮想联翩、精神焕发、创意生成的智慧沃土。

如何学好历史

第一:历史不能死记硬背,拿到一个历史事件试着从历史背景分析。

第二:做一个时间轴!把大事件全都标记在上面来记,然后再一个事件一个事件去想它的时间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实在想不出的再去找课本找资料去熟悉。

第三:做一个大的梳理表,然后先记顺序再记时间,尤其是近代史,事情很多,必须要把前后关系搞清楚。

第四:弄个时间框架一直按着顺序记,根据时间点扩展知识。

❹ 高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方法有哪些

目前,素质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所重视,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被研究出来。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了各种历史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一、历史课堂学习‚四习惯‛:预习—笔记—思考—温习    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习更是这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历史学习要养成四种好习惯:即不经预习不上课,不动笔墨不看书,不经思考不提问,不经温习不作业。要养成预习、笔记、思考、温习的习惯。      课前的预习必不可少,只有预习,才能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明确重点难点,以便上课有目的、高效地学习。预习时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时重点突破,迎刃而解。预习时还要扫除文字阅读障碍。预习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体现出学习主体性原则。     上课认真记笔记,看书时圈点划批,便于系统掌握,能够分清主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动笔墨还可以提高记忆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历史学习更要深入思考,大胆质疑,真正做到‚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上完课要及时温习巩固。在温习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业。很多同学等写作业时,再把书拿来翻来翻去,这样不仅学习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识也是支离破碎的。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学们坚持不懈,养之有素,习惯成自然,历史学习就会轻松自如。  二、历史教材阅读‚九到位‛      历史学习一定要提高历史教科书的阅读能力。阅读要全面、仔细,要提高阅读能力,既要快速浏览,也要重点解读。还要带着问题去研读。 (1)阅读课前‚说明‛,明确学史目的  明确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积极的心态,是学习成功的前提。 (2)阅读课文目录,形成框架结构  历史课文是以章节体系编排,每一章构成一个单元,体现出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反映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经常阅读目录,便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结构,从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纵横对比,融会贯通。 (3)阅读章节导言,把握背景线索    高中章节导言主要是介绍国内国际背景和主要线索。导言是高度概括浓缩的语言,读导言也是便于从宏观上了解这一章或内容,明确该章大事所处的时代背景,从而形成立体的时空观和系统的历史感。常读导言还可以提高历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4)阅读历史正文,夯实历史知识  每节正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主体,因此要高度重视。每节都有相应的子目,阅读正文要围绕课题与子目,了解历史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注意每节历史事件、人物的关系。高中学习,尤其要分析历史动因和影响,理解历史表象背后的因果关系。读正文,要注意领会理论性的表述和历史结论性的论语。正文的阅读应带着问题去研读。 (5)阅读小字、注释,拓展历史思维    小字每课时也有1000字左右,学生学习最易忽视。小字是正文的说明、补充、拓展或分析。虽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试的主要内容,但却可丰富历史知识,开拓视野。有些小字是较高的理论分析,对我们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维有很大帮助。一些注释,除了扫清文字障碍处,还介绍某些学术观点,也不妨阅读一下,以启发思考,拓展思维。更何况,小字、注释,文字生动,引人入胜,可以激发我们学史的兴趣。 (6)阅读文献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节材料1—2条材料阅读,不仅能让我们直接感受历史,还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材料的阅读不仅要通过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而且要结合课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阅读历史地图,形成时空观   古人治史,尚且‚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更要结合地图。课文本身有地图,另有单独的历史地图册,边读史书,边对照地图。如有些地图是战争形势图,体现战争动态过程,结合地图用彩笔勾勒,了解战争的经过,结果,以便形成立体的、完整的空间观念。近些年高考历史试题加大考查历史地图的比重。学生学习历史最忽视读图,所以要格外重视。 (8)阅读历史图画、表格,提高观察力,想象力    高中历史每节里有图画,还有表格。这些图画有历史人物画,遗址图以及历史场景等。多读图画可以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使新学的历史知识更直观,更立体,更丰厚。这些图画不少还是艺术精品,可以给我们以美感。 (9)阅读书后年表,理清历史线索    课后的大事年表要反复读,每章节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记。只有记住年代,才能对庞杂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学生最怕记年代,因此要探究记忆方法,提高记忆力。      以上只是要求历史阅读要全面,要到位。而历史阅读的方法还很多,需要在历史学习中不断总结。   三、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见解(新)    ‚了解‛是历史学习第一步。即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历史就是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过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时间、地域内进行的一些重大活动。因此,每一个历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诸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经过、结果等都要了然如胸。‚了解‛的要求一是‚准‛,历史是一门科学,科学要求准确严谨。这就要求历史学习要建构明确的时空观。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了解‛的基础是记忆,因此,要提高记忆力,探究记忆方法。    ‚理解‛是历史学习第二步。历史学习要求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这就要求历史学习时应精读、细读、有重点地阅读;要善于综合阅读,诸如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图片乃至注释都应有目的地读一读;学习时,要讨论,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阅资料,要整理笔记,生生合作,师生交流。等等。  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第三步。我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习要从历史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教训,从纷繁的历史现象中获得深刻的历史启迪,要善于在历史的联系比较中获取历史认识,运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科学的评判。‚见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云亦云。要去感受历史,从历史中获取人生智慧,要学以致用。  ‚了解——理解——见解‛这三步是联结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对高中生而言,‚了解‛不可或缺,是历史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历史课的‚预习‛也应属于‚了解‛这一步。‚理解‛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历史学习的关键,体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点。课堂历史学习主要是‚理解‛这一步。而形成‚见解‛是历史学习目的所在,其要求较高,要培养创造思维,加强理论学习。‚见解‛这一步还应延伸到课外。如研究性学习中的历史考察、历史采访、历史辩论等都不会局限在课内。‚历史学习三步曲‛ 要求历史学习要由粗读到细读,由宏观把握到微观掌握,由封闭式孤立学习到开放式合作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到主体性探究式学习等。还要求把历史学习和政治、语文、地理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综合化的特点。  四.总结记忆方法,减轻学习负担        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靠死记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学生历史学习更要不断总结记忆的窍门,只有这样,历史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乐趣无穷。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记忆方法。 (1).浓缩法    浓缩法就是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如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只要记住两个成语就行,‚开天辟地‛,‚焕然一新‛;《中英南京条约》记住‚赔款、开商、割地、关税‛;南昌起义意义记住三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还可以通过数字把课文内容浓缩为若干条,如‚新文化运动‛可浓缩为‚一个口号,两个阶段,三项内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一定会加深印象,提高记忆力。 (2).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异同,把握特征增进记忆。如‚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其中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是相同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群众基础、革命前途、革命结果是不同的。通过比较,便能深入理解:‚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种比较,不仅要前后对照,古今比较,还要中外联系比较,如‚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成败得失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等。历史学习一定要形成比较的意识,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3).图示法    图示法是老师教学板书经常使用的方法。历史学习使用图示法可以化繁为简,由点到线,由线成面,简洁明了形象生动,记忆变得轻松。 (4)制表法:    把相似易混的历史知识通过制表的方法掌握。如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可按照‚背景、时间、内容、特点、作用‛等几个方面去掌握。制表法和比较法有所不同。比较法是要求比较异同,找出规律;而制表法只是把相似的历史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照,以便掌握。 (5)历史年代速记法:    历史年代的记忆只要动脑,也是有法可循。或连续记忆,或间隔记忆,或谐音记忆,或数字重叠记忆,或中外对比记忆等等。如1771年可谐音‚一起起义‛。如‚1919年‛、‚1818年‛属于数字重叠,等。    总之,历史记忆的方法很多,诸如纲要信号记忆法,讨论辩论记忆法,重复朗读记忆法等等。这就需要同学在学习中认真总结。记忆是思维的基础,提高记忆力不仅可以改善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而且还会可以增强自信心。中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所记忆的知识最为牢固,甚至可以终身不忘,因此同学们应加强记忆,快乐记忆,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中的几种创新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历史学科具有时间、空间、人物的特定场景,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形象具体的历史场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当然课前要精心选用好情境资料,比如影片、图片、古诗、漫画、故事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氛围之中。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课时,我选择了爱国影片《我的1919》,截取了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与日本代表据理力争我国山东主权的场景。“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顾维钧话音未落,教室里霎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说:“中国不能失去山东!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此时,我补充相关资料:“日本在巴黎和会上无视中国主权,操纵最高委员会夺取山东的一切特权,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日本夺取山东,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中国就要灭亡了!同学们,作为中华民族的热血儿女,中国到底应该怎么办?!”“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北洋政府!”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喊出和当年青年学生一样的爱国口号……通过这些方式,成功地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了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多元思维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巧设疑难,激活思路。“思源于疑”,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在讲授西安事变时,你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蒋介石曾疯狂追杀共产党,共产党为什么不乘机消灭蒋介石?”学生可能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统一认识,从而不仅帮助学生认清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重大意义,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二是纵横历史,多元思考。为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打开思路,学会全面地观察问题,抓住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问题,进而把握其本质,教学中需注意纵横联系。如,以一国历史为线索,在讲抗日战争时,把“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联系起来思考。又如,以问题为线索,将同类问题或同一时间不同国家间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的横向联系,在讲世界史日本大化改革时,可联系同时期中国唐朝时的政治制度和改革措施来思考;将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经过、结果、意义等联系起来思考。在纵横联系中,会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三是创设情境,拓展思维。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时仅靠教材中的材料是不够的。教师要想办法向学生提供一些与教材有关联、并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新材料,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去产生新的思维。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需要有意识地引入最新的史学研究的成果,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在对新观点甄别论证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指导活动,勇于探究。中学历史新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活动与探究》题目,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教材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历史作文并进行实践探究活动,这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在以历史为题材的作文中,能有效地展开他们思维的双翅,畅快地在无际的史空中翱翔。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事实,充分调动了思维的积极性,往往能提出一些新见解、新观点,从而使创新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语文教学法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史相通,文史不分家。史中有文,文中有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文史结合的典范。“文史结合”是历史教学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再现历史现象,探讨历史规律,阐明历史概念,本身就离不开“文”。同时,文学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她对人的道德、思想和审美的教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文与史有机地结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指导学生围绕历史教材的章、节、标题来抓中心,划段落,分层次,归纳大意,写出提纲和要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讲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运用记叙文和小说的表现手法,按照时间、地点、场景和情节等要素,或叙述,或议论,或描绘,或抒情,再现历史的过去,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讲述历史原因、结果,分析历史观点,介绍历史场景及历史文物,则采用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逻辑性强。这样一来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处的。

四、串联知识教学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

❺ 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关于历史,相信很多人都对此所有了解吧!但是也相信很多的为此而懊恼,很多都是很迷茫,印象不深刻,抱着憧憬的记住,下面就有我为大家讲述如何记忆历史的相关知识!

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史观教学: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

史料教学:文物,史书记载,口述历史,学者观点,

教学历史,客观公正是基本原则,

中学历史课堂基本教学方法

1.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叙述、描述、概述三种具体的类型。通过教师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从而为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分析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2.讲解法: 是对历史名词、概念、观点和规律等内容进行解析论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解释法、比喻法、分析综合法、比较法等具体的形式。

3.叙述法: 历史教学中,教师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系统地讲授的教学方法称为叙述法。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4.概述法: 教师使用简练、概括性的语言,对历史知识中非重点内容进行大概介绍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历史教学中虽属次要,但又必须交代清楚的历史事实教学。

5.谈话法: 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口语交流,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师——生、生——生、师——生——生之间对话等多种形式。

高中历史教学技巧

1、高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要有阶段性,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是要重视知识的广度。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于历史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多读一些历史相关的课外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2、高中生大部分的知识来源都是来自课堂,高中生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想要提高历史成绩,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预习可以对历史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也可以在听课的时候对历史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上课的时候可以把重点、难点都记录在笔记上,课后在根据课本和笔记进行复习。

3、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不懂的问题。这个时候高中生可以多和老师沟通,每一个历史老师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高中生可以多和自己的老师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

4、历史是一门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对于历史知识点仅仅是死记硬背是不够的,还是应该注重对历史史实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想要提高历史成绩,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基础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在以后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5、高中生想要提高历史成绩,就要调动自己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了解历史的重要性,这样才会发挥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其次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有计划的去学习。

快速记忆历史方法

一、公式记忆

1.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影响

2.人物=时代(国名)+职务+作为+评价

3.作品=时间+作者+内容+意义

4.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作用

5.条约=时间+地点+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6.改革=时间+改革人+内容+意义

7.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经过+后果

二、加减记忆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可记为:

经过=四次突然袭击(突然袭击波兰、丹麦和挪威、苏联和珍珠港)+六次主要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攻克柏林、不列颠空战、中途岛海战)+四次重要会议(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三次登陆(北非、西西里、诺曼底)+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国反法西斯斗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部历史事件。

三、尽量少记

例如:东汉的统治?

1.王莽改制a公元8年,改国号为新。b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

2.光武中兴a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

3.外戚和宦官专权a外戚梁冀b宦官"五侯"

4.党锢之祸a太学生3万多人b名士范滂

5.黄巾起义

a)公元184年,张角,太平道。黄巾军。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四、浓缩代替记忆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还(桓)乡(襄)问(文)木(穆)桩(庄)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

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

再从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

长河新,安西大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青苗法、方田均税法、

保甲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

请方保募农

五、歌诀替代记忆

我国的《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六、谐音记忆

三国建立?

曹丕--魏--洛阳--220年

曹丕喂洛羊一天二两饼

刘备--蜀--成都--221年

备数沉珠数了二天二夜

孙权--吴--建业--229年

孙权无建业喝了二两酒

李渊建唐哪一年?

李渊建唐618年。

李渊见糖留一把。

文成公主哪一年入藏?

文成公主641年入藏。

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时,

为取个吉利,

用了6个司仪(41)。

清军哪一年入关

清军在1644年入关。

清军入关,一溜(路)死尸!

七、编码和情境记忆

73年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扛着排气扇(73)出使西域。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穿着毛衣领(10)、

戴着手套(5)改进造纸方法。

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张衡把医生(13)和

兔子(2)放在地动仪里面。

葡萄牙在1553年侵占我国领土澳门。

-葡萄树上有只鹦鹉(15)戴着

乌纱(53)帽来到澳门,不走了。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别着腰包(18),

穿着三角裤(39)

意气风发地在虎门销毁鸦片。

❻ 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史观教学: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

史料教学:文物,史书记载,口述历史,学者观点,

教学历史,客观公正是基本原则,

中学历史课堂基本教学方法

1.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叙述、描述、概述三种具体的类型。通过教师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从而为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分析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2.讲解法: 是对历史名词、概念、观点和规律等内容进行解析论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解释法、比喻法、分析综合法、比较法等具体的形式。

3.叙述法: 历史教学中,教师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系统地讲授的教学方法称为叙述法。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4.概述法: 教师使用简练、概括性的语言,对历史知识中非重点内容进行大概介绍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历史教学中虽属次要,但又必须交代清楚的历史事实教学。

5.谈话法: 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通过口语交流,进行教学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包括师——生、生——生、师——生——生之间对话等多种形式。

二、历史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

对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学生基本上能看得懂。如果依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当然也就提不起兴趣。

因而,教师需要利用有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探求性。 比如提到彩陶时,我提出:原始人怎么会想到用火烧泥做陶呢?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几种观点:(1)用泥盛肉放在火上烤,泥土变硬成型就是陶;(2)森林大火隐慎后,地面被烧硬给人们的启示;(3)半坡人房屋中有火炕,火坑周围的土变硬给了人们灵感;(4)把泥土做成型用来煮粟,火烧之后就是陶。

学灶轿敬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再造了历史上这个发现的过帆乱程。教师要使学生时刻面临问题,但也不能为问而问,问题过于平淡,让学生感觉无趣。

当然问题也不能过难,没有学生能答出也是毫无意义的。课前设计问题时要精心准备,使之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发现的快乐。

对于学生来说,在教师引导下探求知识是一种能力,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肯尼思·胡佛认为:“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巴尔扎克也说,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讲到“孔子”一节时,利用孔子“当仁不让于师”一句,教育学生不唯书,不唯师。

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师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探究越来越深,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激发而越来越强烈,他们的思维和能力也不断发展提高。在互动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

在学习“司母戊鼎”时,提到它的铸造采用合范法,学生立刻提问:各部分分别铸成后,怎样再合铸成一个整体?对这个问题,我在备课时并没有考虑。在表扬这个同学勇于质疑,发动学生课后积极探求答案的同时,下课后我也认真查阅资料,在以后备课时更细致,做更充分的准备。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发表见解,提出疑问,保护他们探求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乐。 二、认真组织探究课与课外活动 1.精心设计“学习与探究课”。

每一个学习主题后的“学习与探究课”是“北京师大版”教科书新设的内容,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式创造性学习起重要作用。

这一课型的设立,要求教师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走进教室满堂灌”的教学状况,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设计“了解身边的‘历史’”一课时,除要求每个学生通过调查制作一课家族树,介绍家庭成员状况外,组织学生自愿结合为四个小组,分别完成四个题目:①求真中学的发展与未来;②我这十三年;③中国文字的起源与演进;④信息交流的实现。

每个学生各负责查找一部分资料,由组长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集体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学生通过活动在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在探求中获得知识的快乐,也实现了自我教育;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共同合作的重要;体验到挫折与成功的经验。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个人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2.重视每节课的“活动建议”。布鲁纳曾说过:“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北京师大版”新教材中“活动建议”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对每节课的“活动建议”我都认真思考,认真对待,根据现实条件及学生状况或直接利用,或稍做变通。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课,就直接利用了课本上的主题: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情景。很多学生通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了非常好的文章。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的原设计是给成语故事配上图画,对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我怕学生兴趣不大或应付了事,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故把它改为:搜集成语故事,写出给我们的启示。每个学生都做得很好,而且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活动实践中,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由衷地感到一种创造的快乐,每个人都兴趣盎然。对每一次活动我都及时反馈、讲评,以巩固活动的成果,巩固学生在活动中建立的学习历史的兴趣。

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学生的课本知识是有限的,而历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影响着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水平。现在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较少。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多读书,读好书”上。卡耐基说:“真正的读书使瞌睡者醒来,给未定目标者选择适当的目标。

正当的书籍指示人以正道,使其避免误入歧途。”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求思考,实现自我教育,培养自身能力。

学习“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课时,我注意有机地穿插一些成语典故,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向学生推荐《东周列国志》一书,并与“活动建议”的内容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在读过之后与我进行探讨。

至今,我已向学生推荐了《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

三、【历史学习计划作文】

对学习历史的目标要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

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

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一)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有弹性地安排时间去学习,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

(二)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学习。

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三)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的人。

这种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具备,这对一生都有好处。(四)知识要扎实,条理要清楚,逻辑要连贯。

要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对课文中不能理解的地方,先自己思考,实在搞不清楚就准备一个历史问题本写下来,明天问老师(五)在历史课堂上,同学们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勇敢的提出问题,大胆的进行辩论。(六)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多看一些有关历史的节目,开阔一下视野,积累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大脑。

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江苏省江都市洋浦中学 张宏根 导入新课是教师讲授新教材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种教学艺术.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听课,有效引导学生集中思维,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初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属于历史课传统教学中最常用的导人法.它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这种导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如学习夏、商、周历史时,用暴君的残暴统治衔接导人效果会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纣的残忍,周厉王的专制,其结果是毁灭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间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这样的衔接,前后照应,过渡自然,使学生容易从以前的知识中转人即将学习的课堂上来.二、悬念导入法.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节时,老师就可以先通过讲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探讨的愿望,然后提出如下疑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被当作战败国被瓜分?”通过这样的问题的设置,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并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又如在教《秦的统一》一课时,我设计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吗?为什么他要称自己是皇帝呢?为什么秦朝要修建长城”等问题.这几个疑问,像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到新课中.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并有意识的设一些疑点,要让学生意识到历史课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掌握历史知识.三、视听导入法.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平面的讲述往往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某种环境因素的 *** 作用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条件.在上新课前,适当地播放与讲授的内容有关的影片,通过直观的、生动的画面再现“史实”,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某个历史时期的背景或事件,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他们的情绪,还能很好地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如在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们就可以从播放电视剧《宋氏三姐妹》中的一个情节入手导入新课.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孙中山拿了一幅画给宋耀如等人看,诸人看了感慨万分,义愤填膺.然后教师提问:“这是一幅什么画?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愤慨?”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幅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画,这幅画就是教材中的《时局图》,再由讲解该图转人新课的学习.电教情境的导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在整个课堂中始终处于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四、谈话导入法.谈话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大家熟悉的电影、小说谈起,唤起他们的回忆,增强感性认识,然后导入新课学习.如教学《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一课就可通过对电影《林则徐》的描述来开头.现在有不少历史题材的电影,历史课中可以充分利用,来加强教学效果.二是概括谈话法.结合教材重点,先向学生概括展示本章节的主要内容,提出一些学生们熟悉的问题,使他们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如上《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课时,可先简略介绍一下唐朝:“唐朝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个王朝,每当提到它,我们就会联想到许多动人的故事:善于纳谏的唐太宗,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乘风破浪的日本遣唐使船,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它的古老文明千余年来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东方,日本至今还保留着某些唐朝风俗习惯,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这样的导语,把同学们带到了绚丽多彩的唐朝历史场景,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为学习本课和以后几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谈话法的优点是比较自由,富于启发性和灵活性.。

五、【>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小、低、快”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⒌汀⒖臁钡慕萄Х椒?初中阶段,采用标准的比赛场地、网高和规则进行排球教学时,往往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将场地大?⑼?吆凸嬖蜃鍪实钡牡髡?拖拗疲?庋?仍銮苛吮热?娜の缎裕?帜艽锏皆て诘哪康摹?一、小 指缩小比赛场地 由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新探 中国处在那个大洲? 这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每年由于教学需要,在教初三毕业班时我都提出过这一问题.然而令人惊诧的是,知道此答案的人在二三百名学生中只能找到几个人.如果只遇到一个这样的现象可能怪笔者太大题小作了,。

·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谈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谈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学作文教学方法之初探《狼和小羊》教学方法谈 一、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课堂教学形式是连接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对理论和实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大多数缺乏趣味,内涵单一.龙老师执教的这堂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1.成功运用情境教学法.。

六、如何做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概念教学

(一)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典故解析历史概念.在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历史概念与历史典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典故,设置历史情境,则能帮助学生较为清晰地理解这些概念.比如,有关政治术语中的左和右的概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提及到的问题,也是较为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x0d(二)帮助学生准确定义和辨析历史概念.每一历史知识概念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和外延,定义法就是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用高度概括简洁准确的语言给历史知识概念下定义.使用定义法形成历史知识概念最关键的是对历史内涵和外延的揭示.学生由于历史背景和历史学养的不足,对定义法揭示历史概念较为陌生,也较难以把握.比如,对于左倾和右倾这两个历史概念,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表现为理论观点超出实践的需要,主观认识超出客观条件的可能.这种错误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表现为扩大打击面,搞过火的斗争,对内搞关门主义,对敌斗争搞冒险主义,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急躁冒进,违背规律,超越阶段.x0d(三)启发学生利用概念的种属关系正确区分历史概念.不少历史概念有较多的相似或相近之处,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如果能通过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弄清楚种属概念之间的关系,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x0d(四)用形象化的历史感性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所有的历史认识都来源于历史事实与历史事件,离开了事实与事件,就形成不了历史概念.在学习历史概念的时候紧扣事实与事件,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并进行分析、判断、概括,提炼上升为理性认识.当然,在认知事实与事件时,要提醒学生从事实或事件中跳出来,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以形成正确的认识.x0d(五)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阐释历史概念.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些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所变化.学生对这些变化的过程、特征和线索往往缺乏整体的纵向联系,所以认识易发生偏差.x0d帮助学生把这些概念放到历史的不同阶段进行阐释、理解,学生便较为容易把握了.当然这样的梳理过程并不复杂,问题在于掌握了其方法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x0d其实,历史概念的教学方法有很多,见仁见智,可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关历史概念的考查,历年高考中屡见不鲜.如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历史概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能力和解题能力,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❼ 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当今史学研究新成果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笔者认为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紧扣史学研究前沿,提高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本文试着从“任务驱动法”、“演示讲解法”、“小组合作法”、“自主学习法”、“分层教学法”,“历史教学概念”五种教学方法,一个概念入手探讨历史学科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都还没有完全成熟。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所需,必须合理选取现代新型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亘古不变的模式,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随着信息化的推进,计算机普及与日益智能化,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也跟着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为了提高历史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努力探索历史教学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自己在历史教学方法上的一些思考。

一、利用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兴趣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明确的、具体的任务驱动为目标,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巧妙、明确、合理的设计教学任务,可以显着提高教学效率,有效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要创设和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制定并引导学生进入任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指导和答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服务学生,让学生拥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任务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进行反思,总结任务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于之后的教与学[1]。

二、演示讲解法,让学生耳熟能详,巩固知识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技术学科,教师在上课时,通过图画、投影、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比如介绍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采用演示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掌握知识。利用演示讲解法既直观形象,印象深刻,又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历史素养和创造素质的教育落到实处。但在演示讲解中,要选择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事物,配合语言有感染力的讲授法,演示完后要让学生自己实践,使学习内容得到巩固。

三、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小组合作教学从事学习活动,互促学习。一般每7―8人一组,每组含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要避免一部分学生“滥竽充数”,“插科打诨”。如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一课,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网上查阅,小组成员分工与合作,获取秦朝施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背景、过程、演变、影响、意义等相关知识。小组合作学习能创设轻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2]。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小组成员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完成结果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评价形式多样化,如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四、自主学习教学法,树立学生自主终身学习观念

单纯通过历史课来满足每个同学对历史学习的需求是很困难的,何况历史学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水平差异较大,历史课时又有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广泛阅读、网络学习、咨询答疑等来掌握教材之外的知识。如我校搭建Moodle在线自主学习的平台,除了提供给学生教师所用的课件、教案等基本教学资料外,还分类设置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专题的教程、试题和素材库,以便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水平,自主决定学习内容及进度,并进行自我测试,促进学生在历史学习上取得不同的进步。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收获知识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五、注意分层教学,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分层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包括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之上的[3]。在分层教学实施中,教师必须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并且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教师在学生不能够解决的时候再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分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意识、思维发散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都得以提升。

历史概念分为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

1、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形成学生的时间概念

1)严格地按照年代的顺序讲授历史;

2)帮助学生懂得纪年的标准和 方法;

3)指导学生记忆历史年代和技巧和方法 。主要包括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

2、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

1)提示地点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形成学生的地理概念;

2)科学地使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掌握空间概念;

3)培养学生识图、 填图的能力;

4)纵横联系,以求“类通” , 从而了解历史地理概念的作用。

中学历史是一门富有时代气息的课程,我们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育形式,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历史成为真正的实用课程。在历史教学中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❽ 关于历史教学方法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所以,教师教会学生 学习 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是 总结 的历史 教学方法 ,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历史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其自我总结教学提纲

众所周知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亦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因其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整体框架,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二、结合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具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一部分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历史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以至于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动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三、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学会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尤其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这样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 记忆方法 ,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并且能取得效果良好:第一,重复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第二,重点记忆法。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挑出重点,让学生重点记忆。这也发挥了教师的重要性。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六件大事等。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 反思 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的至关重要性。只有 经验 加上反思才能更进一步的成长。积极努力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育出新一代具有较强的适应力的学生。尽管有很多的很有效的做法,但失去了落实,一切都是空谈。

每当走过一段路程时,就需要回头看一看自己的踪迹,就会让浮躁的心宁静下来,就会在脑海中永驻几个闪闪的汉字:坚持、努力、成功。

草蛇灰线,伏行千里

1.探其根,究其源

所谓“草蛇灰线,伏行千里”法,其本质就是在 故事 之中埋藏一个暗线,通过故事不同阶段的情节发展,不断对这个暗线进行强化。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暗线来梳理整个故事的脉络。对于历史的学习就类似于这种暗线的处理。我们如果把历史作为具有脉络、连贯发展的情节来看,那么在纵观历史的过程中,就必然能够从其中找出一条甚至多条线索。

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历史之中的相关脉络和线索。但很多时候,如果我给予学生一些相关线索,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自身能够寻找到的脉络和线索多种多样,能够给予历史一种不同的观察视角。比如有些学生就从服装的角度去分析历史发展的线索。我认为这个选题很不错,于是就让这个学生以服装为线索,对于历史的本源进行探究。这个学生在小组探究合作之后,形成了关于服装所体现出的历史发展体系的内容和看法,表达了如先秦时期的装束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两汉时期的服装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这样的自主探究方式十分独特,我在教学之中常常让学生用这种方法去感受历史的纵深感。

2.寻其径,理其脉

历史的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因此我在教学中,不仅会让学生去探寻历史发展的走向,还会引导学生寻找不同时期历史事件的发展根源,为历史梳理出一条脉络,找到历史发展的路径,并且找到这种路径的前后联系。

我们都知道,时间的发展是线性的,我们的历史发展路径只有一条。然而,历史教学中很多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如果某些历史事件被打乱或被改写,那么历史发展的路径会不会有相应的变化呢?我认为这样的想法十分有趣,于是在班级中开展了“改写历史事件对于历史脉络发展的影响”探究课题。比如在安史之乱的学习中,很多学生觉得唐朝没落十分可惜,希望通过某些历史事件的改变,来让强盛的唐朝可以继续下去。于是,我引导学生做出了相应的假设探究。比如,如果没有安禄山和史思明,唐朝是否就不会发生内乱?通过探究之后我们发现,唐朝时的藩镇割据并不是由于某些军阀或者权臣的个人品质问题而出现的,事实上,这种藩镇割据正是唐王朝当时在政治利益上所做出的一种妥协。也就是说,这种现象在出现之始,其实对于唐朝的发展是有利的。通过这条线索,我们又来追寻,为什么藩镇的出现对于唐朝是有利的?从这个话题我们最终又追溯到了隋朝之前的南北朝时期。通过这样的探究方式,学生发现其实历史的发展自有其脉络,是多种复杂原因共同造成的结果。虽然这与我们最初预想的内容不同,可是这也确实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的纵深感。

3.观其因,执其果

我们进行历史教学,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映照现实,让学生通过历史吸取教训,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创造更多价值。

因此,我在为学生梳理历史的纵深之时,还会让学生顺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对我们当今的生活提出更多的设想。比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有怎样的机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学生们对于国家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热情,因此对这个课题的讨论也十分激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查阅了很多相关的经济协定、历史会议,以及一些历史发展的数据等。通过这些资料,学生们从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甚至是气象的角度去分析了中国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样的教学内容似乎与历史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一些不同,但实际上,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未来时间点上的事情最终也会成为历史。因此,我们学习历史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对生活有自己的态度和行事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去预测未来,这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良好体现。

拓展视野,横看中西

1.看位置,找不同

我一直认为,历史虽然是一种线性发展的时间性的内容,可并不意味着学习历史就只有纵深这单一的视角。事实上,从黄仁宇先生提出的大历史观来看,如果我们可以在同一时间点以一种横切的视角去看待历史,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历史认知。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常常会让学生以横向的视角去看待历史,这一点更多地体现在中西对比上。

对于古代的历史,我更多的是让学生去找不同。比如,为什么中国可以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而欧洲却是一个个分散的小国?在这个课题的讨论中,学生通过不同时期的历史定位来探究中国与欧洲大陆发展的不同因素。比如欧洲大陆人民在古希腊时期主要聚居在群岛上,而这种群岛的生活环境使得当地人对于大一统的统治没有兴趣。而中国大陆是一块完整的大陆,其 文化 的发源在黄河中下游,这一块地区的地域辽阔,地形平坦,并且适合 种植 庄稼,因此,部落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聚集,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通过这样看位置、找不同的过程,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历史原貌,对于历史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2.看文化,找联系

在找不同的同时,我还引导学生通过横向的观察,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比如同样作为文明古国的希腊和中国,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了决定后世思想形式的思想巨匠,比如中国的百家诸子和西方的思想三杰。再比如在同一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开发带给中西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在中西文化各自的哪些领域找到相应的证据?在这些课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对于中西文化历史都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并且将这些知识碎片统一成了一幅完整的历史画面,这对于学生的历史整体认知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3.看发展,找自己

上文中提到,历史的学习最终还是要为了今天的生活服务。因此,无论是纵向的学习还是横向的对比,最终还是为了给我们当代人和当代中国提出更多借鉴性的意见。在带领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也让学生通过横向研究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模式,找出与中国当下发展相吻合的相关历史经验。通过这些经验的累积,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下的中国,也能够想出更多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途径。

❾ 历史的教学方法有哪些_历史老师教学生的方法有哪些

历史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有充分认识,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的 学习孝卖晌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 教学方法 有哪些

现今教学角度的转变使得课堂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方式,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要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实现学生对于历史配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分析、评判的观点没有进行培养,学生没有通过历史学习中掌握历史的眼光,因此只能采用较为吃力的方法进行学习,也就丧失了主动性。本文通过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对历史教学理念和历史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应对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理念上的误区,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实现了对教学理念的补充和完善。

一、历史教学理念

1.1培养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尤显学习的吃力和繁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以“背”为主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和乏味,适当引入情境教学和活动教学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初中历史相对较为博杂,且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历史的 故事 性,在通过对 历史故事 的叙述中,使学生建立历史坐标。从而对于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发生的大概时间都有所了解,从而形成对历史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增加学生对于历史读物的阅读,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相关事件的了解。在阅读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摆脱较为枯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的记忆,转向对于历史内容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养成对历史的兴趣。以兴趣为支点,逐渐向其他历史事件和历史内容进行扩散性了解,实现历史的全面阅读,为高年级学习历史做好准备。

1.2建立历史分析视角

历史分析视角的建立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也极为重要,其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技能,学以致用,更加轻松和准确的掌握历史学习规律。历史在现行的 教育 体系下属于副科,但历史内容的庞杂往往不亚于其他学科,且其内容往往涉及到社会、 文化 和国家的各个方面。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我,常会出现历史分析不够,史料内容欠缺,学生学习仅停留在历史课本的情况。因此建立历史分析视角,能够使学生在面对其他方面内容时,能够采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形成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文化的其他方面的融合,形成综合性思维。

1.3系统教学熟悉历史

历史时间跨度较大,如何使学生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掌握几千年间发生的历史事实是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又一问题。这里,笔者建议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立系统教学的理念,通过不同内容的总和运用,使得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回顾过往学习的内容,对中外历史以及中国前后时期历史都有所涉及,形成综合性思维,摆脱历史学习的局限。

系统化教学的观点也能够使得学生及时建立历史坐标,从而不断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自我丰富和自我发展历史知识的能力。历史知识由此从书本上的理论转而为学生心中的知识,学生对历史有所把握和了解,对历史分析视角的建立也能有所帮助。

二、教学具体方法

2.1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的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排演话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得历史教学更具有活跃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观、明确地向学生展示历史演变的进程,使得学生在整体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不断丰富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2.2事件回顾

在对历巧锋史事件进行回顾时,能够有效使学生对所学历史进行梳理,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调查和历史分析的兴趣,学生在了解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后,也会对历史调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自我的历史阅读量,形成自我分析历史的观点。

2.3史料展示

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缺乏阅读量,其了解的史料较为欠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向学生展示史料能够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历史观点更具有丰富性,避免了历史学习过程中观点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侧面了解历史,全面了解历史做了铺垫。史料的展示也能够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与此同时,在对史料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避免历史学习进入空洞无力的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身边历史即是真正的历史的观点。

2.4历史评点

在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时期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评价和分析。学生通过对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综合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全面对历史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历史学习方法 有哪些

一、注重历史多方向比较

1.纵向比较。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独立的,它的出现必然有原因,它的发生也必然会对历史走向产生影响。同样历史事件不是偶然的,相似的事件必然会在不同时期都有发生。因此,将历史事件沿着发展顺序整理出一条时间轴,通过找出同一空间不同时间内的事件区别,帮助学生系统完整地去理解历史,辩证客观地去看待历史。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理清历史发展脉络,通过比较的方式加深记忆从而强化理解。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类知识,学生对这些内容不够了解,而且每一个事件的知识点都多而相似,学生一旦不能完全掌握就会出现记忆混乱。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将这四个事件的时间,领导阶级,发展诉求,指导思想逐个拿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从细微之处发现它们的异同。当学生能够清楚区分这些事件的细节时才算真正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因此,教师通过纵向对比历史事件能够清楚地理清事件内在联系和发展逻辑,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2.横向比较。同样的,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全球史观,让学生着眼世界历史发展,通过对比国内外历史事件深化课程理解。横向的历史比较可以让学生拓展学习的广度,发现历史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比较中国的君主专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差异,比较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的差异。学生通过横向比较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还能帮助建立更加宏大的历史格局。同时这样的比较方式还能在中西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可度和探索的热情。

二、利用历史故事发掘历史魅力

鉴于初中生心理尚不成熟,对高度精简的历史理论概括不感兴趣,但是却喜爱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事迹 的特征,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去发现历史的魅力。历史故事是一个很好的媒介,许多历史知识和意义都蕴含在故事中,学生愿意去听,愿意去记,潜移默化之间也就吸收了新知识,学习了新思想。另一方面,如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一直在讲复杂的知识点,课堂缺少调剂,学生也会产生学习疲劳。教师适当插入几个小故事则可以有效缓和严肃紧张的氛围,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而学生也可以从有趣的历史故事中挖掘出历史的趣味性和魅力,从而愿意主动接受知识,积极深入探索学习。

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化的技术可以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成了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初中生思维活跃,形象思维能力发达,借助多媒体集合音,视,图,文多种形式教学信息的特点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辅助播放和讲解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等,让学生更够在抽象和形象思维之间相互转换,培养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举个例子,在学习到灿烂的世界文化时,教师可以边讲解内容边展示具有不同国家特色的图片;学习到抗日战争时,可以播放一段抗战的影视资料。教师通过这些手段以情动人,将学生个人情感和课程情感相结合从而取得显着的教学成果。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直观的感受历史的冲击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不断发掘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让学生就某一历史事件表演一段情景剧,再现历史风云,激发历史兴趣;根据一个话题展开 辩论 ,各抒己见,丰富学生理解。课堂教学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确定适合的教学方式。

四、丰富课堂检测方式

学生学习了知识就要通过及时检测反馈学习状况。但是当前历史课堂检测方式单一,学生应付检测手段简单,甚至很多时候根本没有课堂检测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丰富课堂检测方式,巩固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充分消化历史知识。

1.提问检测。教师设问提问是最基础的课堂检测方式。它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还能延伸拓展历史学习。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停下讲解思路让学生补充完整,还可以提问以前学习的知识帮助学生强化记忆。此外,提问的主体还可以是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懂就问,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这也是检测学生对重难点把握程度的有效方式。提问检测的利用空间很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2.书面检测。教师在每一章节结束之后,都可以根据考点内容设置题目,形式可以是填空,选择,问答。限时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考试观念,还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回顾章节内容,对学习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五、学习成功 经验 ,弥补自身教学不足

任何成功的教学方法都不是教师闭门造车想出来的,教师需要不断吸收新知识,将他人的教学经验拿过来,再根据学生的需求改造成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时常和其他教师保持交流沟通,学习他们教学中有用的部分,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完善教学策略中的不足之处。在没有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去旁听别的历史教师上课,还要关注最新的历史教学动态,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教学创新。总之,教师不能故步自封,要乐于学习,勇于创新,这样才能给自己的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才能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新鲜感和学习动力。

❿ 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研究历史教学的原理和方法,是分科教学法之一。中国教育史上,讲授历史有很老的传统,孔丘作《春秋》的目的之一,就是用历史教育他的弟子,借以形成他所要求的做人的规范。但真正研究历史教学法,是从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史教学法才被广泛地研究。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常见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种类

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心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决定力。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原始录像、经典的历史图片、电影剪辑或其他文字资料,构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中广泛地得到运用。这即所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再次,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和发现教学法等。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1.导入“华而不实”,学生情绪调动不在点上

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来看,教材中的知识都是过去完成时态,构建与史实相似的历史情景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思维虚构出尽可能完整的历史。不过有些教师为了调动课堂气氛,搞了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反而让学生感觉历史和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觉得没什么探究的价值,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2.提问“劳而无功”,学生的思维开放度不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灌输式教学显然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此问题教学法应运而生,教学任务被隐藏于一个个问题之中,学生的智能情在解决教师预设的一个个问题中得到发展与提升。可是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如果问题的设置与提问方式不科学,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浮于表面,提问“劳而无功”,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

(1)提问方式不符合记忆规律,例如提出“辛亥革命是哪一年爆发的?”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必须是要记住才行。对于记错了的学生,也无法将正确答案与某一个时间点联系起来。如果换一种问法:“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现在请你算一算辛亥革命是哪一年爆发的?”两种问法相比,前者孤立,学生难以记住,而后一种问法拉近了学生与历史时刻的距离,下次遇到这个问题,只要想起老师讲这个问题是哪一年就可以了。而高中时间就那么短,迁移容易,记忆深刻。

(2)提问过于显性,没有调动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维。例如提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如何?”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教材中可以直接找到,学生不需要进行深层次思考。同时也容易让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只要记住教材就可以了。这样,理解教材的深度不够,更谈不上生成新问题了。

阅读全文

与历史常见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铰孔后尺寸偏小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浏览:180
无水乙醇测量多孔材料孔隙方法 浏览:431
嘴内口疮的快速治疗方法 浏览:120
测量机械手臂的方法 浏览:592
古代欧洲人用什么方法吃饭 浏览:807
手机液晶屏维修方法 浏览:884
豆粕权威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335
增压泵使用方法和步骤 浏览:594
20cm五角星怎么剪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437
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90的人都说好 浏览:587
慢跑前的力量训练方法 浏览:159
快速控制胃疼的方法 浏览:709
解冻的方法怎么最快 浏览:141
手机吃鸡5指训练方法 浏览:455
华为手定位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14
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方法 浏览:437
高古瓷土斑鉴别方法 浏览:62
鼻出血图片及处理方法 浏览:538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上的经验方法 浏览:673
干扰素用什么方法打 浏览: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