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刘翔的教练训练方法

刘翔的教练训练方法

发布时间:2023-04-25 16:21:08

⑴ 刘翔是怎样在跑道上努力训练的

一、天赋: 没出名之前,刘翔仅仅是上海市业余体校的一名二线运动员,如果没有孙海平的出现,也许今天的他也只是淹没在中国体育千千万万洞尺的运动员里。就在一次训练课上,刘翔展现了他对跨栏的天赋,他的勇气、节奏感打动了孙海平,随后便成为孙海平的弟子,并在日后的训练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天赋成就大业。 二、伯乐: 刘翔的伯乐自然是他的师傅孙海平。年轻时的孙海平也是一名跨栏运动员,但基于当时的训练技术方法,孙海平并没有获得成功的事业。然而对于田径、跨栏的热爱,孙海平潜心研究跨栏项目的技术并与时俱进。在遇到刘翔后,他认为这就是他要找的宝玉,而且他投入了非一般教练的心血来打造这颗宝石。除了科学的、领先的、独特的训练方法,孙海平对于刘翔的身体特点、心理、技术等方面也是了如指掌,正因为他如此了解自己的徒弟,才能因人而异打造这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田径瑰宝。 三、勤奋: 也许像刘翔这样的天才这个世界还能找出好多,但独独只有刘翔成为了王冠上宝石,这绝非偶然。刘翔的勤奋也是他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几年如一日的枯燥训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忍受得了的。技术训练、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等,这是刘翔每天的功课;跑道、栏架、杠铃等等,是刘翔每天面对的东西;宿舍、训练馆、食堂,是刘翔每天必经之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在这样的循环中消逝,英雄也在这样的轮回中诞生。 四、心理: 当你站在起跑线上,你的心跳每分钟几下?很多人都有过参加运动会的经历,即使再小的比赛,当你作为一名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紧张的情绪自然而然就会找到你。在体育选材里,运动员一般可以分为训练型人才和比赛型人才。训练型指的是训练的时候成绩会相当出色,然而到比赛的时候却会发挥失常。而比赛型的运动员则相反,他们在大型比赛的时候反而比训练时表现得更加出色。刘翔也许倾向于后一类。任何紧张的情绪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纳坦高完美发挥自己的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无疑刘翔在这一点上目前为止表现得相当完美。 五、经验: 大阪田径世锦赛很多中国田径运动员发挥失常,甚至因信侍为赛场、赛事安排等其他非竞技因素最终没有获得理想名次。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在总结时也提到过这一教训:很多运动员没有出国参赛的经历,他们在国外的生存能力甚至为零,这样的条件又怎么能为比赛创造好的平台呢。刘翔的成功除了以上四点,长期在国外比赛积累的经验不能忽视。正是在这样大小比赛中,飞人同样建立了自己的信心,为以后的成绩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⑵ 刘翔训练的故事

材料

当刘翔站在领奖台上,我们会说他成功了。

那他的成功是靠他的运气吗?是老天的垂怜吗?不,如果成功很容易得到那成功就会变得很廉碧誉价。

殊不知在每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有一段鲜为人知而又令人震憾的经历。

刘翔为了在雅典奥运会中取得骄人的成绩,不畏艰辛,刻悔启段苦训练。

每天,他都要举着杠铃做下蹲起立,一做就是几千下。

做起仰卧起坐来,一练就是几千个。

孙海平教练为了让他练得更扎实,竟把他的腿用力地向上搬,先是放在教旁厅练的肩上,然后再把刘翔的腿一直搬到教练的头颈。

刘翔的脸上显露出一副疼痛难忍的表情,汗直往下流,通红的面颊上连青筋都鼓了起来。

但他咬紧牙关,坚持着、坚持着……每天都要跨越无数个栏。

他放弃了一切休闲娱乐,放弃了与家人团聚……他的那个12”91是用无数个12”91换来的。

由此可见,成与功是紧密相连的。

成是功的积累,功是成的基础,每一朵花的盛开,要经过长期的孕育,每一个甜美的果实要经过耕耘与培植。

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付出辛勤的汗水甚至是鲜血。

要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往成功的道路是没有捷径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在,我们立志去做一个奋斗者,刻苦学习,孜孜不倦地追求,为今后的成功铺平道路。

只要我们树大志勇攀登,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也会拥有鲜花和掌声!

⑶ 刘翔跨栏技巧

一、跨栏跑技术性,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环节,针对刘翔在技术上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坚持做到以下几点:(1)接受现代跨栏技术的理论概念。在这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访问有关田径运动教学的网站。通过直观法,对跨栏技术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加深运动员对技术的理解。跨栏技术的核心是跨栏步,它决定了跨栏成绩的快慢。跨栏步是由摆动腿攻栏,起跨腿提拉过栏和下栏着地组成。通过反复地观摩及分析,加强并提高了运动员的认识理解和接受能力。(2)强调“摆动腿”。运动员在起跨腿踏上起跨点开始的一刹那,摆动腿就进入了攻栏摆动阶段。一直到摆动腿落地才完成了摆动腿的使命。摆动腿攻栏是否充分积极,落地是否快速都直接影响着跨栏步,故多做摆动腿的练习是提高跨栏技术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充分积极的摆动腿攻栏就没有快速的栏间跑。
二、用常规手段发展运动员的平跑速度
1、在全年训练中贯穿短跑训练,尽最大可能地提高每一个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在平跑速度训练过程中,注重突出“高重心、快频率”的跨栏跑速度的技术特点。练习方法有:(1)短距离跑30米—60米;(2)坡度为30度—60度的下坡跑;(3)带有标志物的快速高抬腿跑;此外,采用“长短距离反复跑相结合的训练方法,也就是:30米+20米+30米,替代了传统教法中采用的30米+20米+50米。采用了此训练法后,运动员不仅较好地克服越往后跑距离越长对运动员心理造成的压力,而且避免了运动员在反复跑训练中存在的前松后紧的现象,同时还能使他们在每次跑中都能按教练的要求达到最大强度,迅速提高了运动员无氧代谢的能力,从而取得明显的训练效果。
2、结合专项特点的洞嫌蠢手段,发展运动员的专项速度
具有高跑速的短跑运动员并不一定能跑出好的跨栏成绩,实践证明,只有把已获得的平跑速度和跨栏技术合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优异成绩。练习方法有(1)降低难度的跨栏跑。如缩短栏距等;(2)变换栏间节奏的跨栏跑。重点突出在3步节奏上,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距离感和节奏感。如5步3步3步纳陪5步;5步3步5步3步等。(3)变换栏高的跨栏跑,重点是变换第一栏和第二栏。如第一栏高0.762米,第二栏高0.84米;第一栏0.84米,第二栏高0.84米。第一种方案的作用是提高了起跑至第一栏的成功率,增强了运动员的信心,使全程跑顺利完成。第二种方案的作用是加强学生对“跑栏”技术特点的深入理解,可有效纠正运动员“跳栏 ”的错误。(4)跨栏追逐跑。让运动员处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其中一人采用平跑,让距差者扰以运动员在起跑后能同时抵达练习终点为标准。
跨栏跑是一项速度快,对运动员的技术性要求很强的短跑运动,其实质是跑栏。跨栏跑的最大特点是在高速跑进当中越过一定数量的障碍,因此,必须通过对运动员的平跑速度和专项技术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

⑷ 刘翔刻苦训练的故事

小时候的刘翔是个顽皮的男孩,胆子大是很多大人对他的评价。正是因为看到他别的孩子更顽皮,家人把他送到了少体校。体校的道路并不是很顺利,由于年龄小,刘翔经常受到同校大孩子的欺负,刘翔说这是全老尘正国少体校的惯例。

后来孙海平找到他的父母,并且向他们保证不会让别人欺负他,然后刘翔再次进入了体校,他当时力量跟兄弯不上,只在速度上占优势,他常常被孙海平留下来训练,很苦的,后来他的力量能够跟上了,然后渐入佳境,他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侍悔上获得的。

是爷爷改变了刘翔。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已经70岁了,此前老人家是不会骑自行车的,但70岁那年突然就想学,而且学会了,老人说自己学会去哪儿都方便。刘翔就想,爷爷70岁都能学会骑自行车,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呢?现在回忆起来,刘翔还在感叹,如果没有爷爷的这个行动刺激,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他了。

(4)刘翔的教练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刘翔早年经历:

1983年7月13日9点28分,一个9斤重的男孩在上海降生了,他就是刘翔。

1990年,刘翔7岁时,被上海市管弄新村小学的校田径队教练仲锁贵选中练习田径,从此与体育结缘。

1993年,四年级即将结束的时候,刘翔被顾宝刚老师选入上海市普陀区少体校,主练跳远。

1996年,在一次市100米跑步比赛后,刘翔被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田径队二线队教练方水泉看中,随后开始练习跨栏。 刘翔在1996年获得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冠军。这是刘翔记忆中获得的第一个跨栏冠军。

1997年刘翔又一次获得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冠军。随后他转入普陀区重点中学、上海市田径传统学校宜川中学一边读书,一边训练。

1998年8月初,江苏徐州举行全国青少年分龄赛田径比赛中,刘翔带伤打封闭获得了全能项目的全国第二名。

1999年3月,在孙海平的全力争取下,刘翔回到了二少体练习跨栏,并进入一线队伍。从此刘翔与师傅孙海平结缘,最终创造了12秒91的神话。1999年4月,全国田径大奖赛在上海莘庄举行,刘翔以14秒19取得第四名,冠军被刘翔当时的师兄曹靖获得。1999年5月,刘翔参加河南少年锦标赛,以14秒56夺冠。

⑸ 被称为亚洲飞人的刘翔,他为何能跑的那么快

被称为亚洲飞人的刘翔,他为何能跑得那么快,原因有很多,主要有:1、有一定的天赋,2、魔鬼的训练,3、有好的教练,4、良好的心激陆弊态。

刘翔,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栏运动员,中国飞人。我们都知道。他在中国的田径历史,有浓重的一笔,是一个绝对的绕不开的人。他是中国乃至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室内室外世锦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他之所以有这些伟大的成就,是因为:

4、良好的心态。

有实力,想要有好的发挥,必须要有好的心态。心态是发挥出水平的保障。刘翔每次大赛都很淡定,心态平和,把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

⑹ 运用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解释亚洲黄种人刘翔为什么能在一百一十米跨栏中摘得金牌

第一:刘翔的身体素质。他肌肉质量好。(拥有红肌或以红肌为主的运动员爆发力较强。拥有白肌或以白陵亩余肌为主的运动员耐力更强。欧美运动员以白肌为主,比较适合于耐力和对抗型运动项目。亚洲人或黄种人无法在短跑项目上有所突破,就是因为其肌肉类型是混合耐瞎型的。 )
第二:刘翔臀部肌肉发达,臀部肌肉对于一个跨栏选手的重要性是非常大的。亚洲男性一般臀部肌肉都是下垂的尺滚,不像欧美人那样是翘翘的。刘翔本身身体素质再加上后天的训练,臀部肌肉相当发达。
第三:科学训练,以赛代练
第四:训练配合按摩放松等一些辅助手段
第五:教练对训练强度的合理安排
第六:刘翔本人具备了跨栏天赋,能够正确领悟并且熟练运用技术从而达到行云流水般的境界。心理素质更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刘翔的性格就是遇强则强。
第七:刘翔背后有强大的动力在支撑他。家人、朋友、翔迷、支持者。。。。。
总之冠军的诞生绝对是多方面的原因。

⑺ 刘翔练习是怎样的饮食是怎样的。

刘翔的食谱,回去试试,也许你也能成飞人!

早餐:糯米糕
粢饭团
精致蛋黄面条(加入用酒清蒸的干贝)
水蒲蛋
皮蛋粥
鱼片粥
中餐:在普通特灶餐之外,专给刘翔一人另加以下——
清蒸左口鱼(或元宝鱼)
清蒸花蟹、青蟹、大闸蟹
牛扒
鸡(或鸭、鱼、鸡迟型拦毛菜)汤
水果拼盆:提子、西瓜、猕猴桃
晚餐:在普通特灶餐之外,专给刘翔一人另加以下——
开片草虾
烧烤牛柳
草鸡炖菌汤
水果拼盆:西瓜、橙、苹果
特立独行的刘翔
刘翔说话,一般不会超过三个句号。他说,他喜欢简单。

采访到刘翔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自从今年5月8日,刘翔在日本大阪战胜世界头号跨栏名将美国的阿兰·约翰逊之后,刘翔就像国家“一级文物”一样被严格保护了起来。采访他要经过数道关卡。
在石家庄科技宾馆,我们还是想办法见到了参加200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的刘翔。晚上8点多,上海田径队的孙领队带我们敲响刘翔房间的门,半天没人应答。我们刚刚失望地转头,房间的门吱呀开了,探出一个脑袋,脖子上挂着耳塞,原来刘翔在听歌曲。房间的桌子上放着一罐敞开的蜜饯——听歌曲吃零食是刘翔的两大业余爱好。

刘翔显然相当轻松。因为大阪的成绩,他已经提前领取到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此次,他是为上海的城市荣誉而来参战的。

早就听说刘翔有“一歌三栖(国语、英语、粤语)”的本领,在接下来一个多小时的采访里,刘翔先后三次哼唱起歌曲——只要你稍一停顿,刘翔的思路就飞快地滑翔开去,自由自在于他自己的世界。

约翰逊到山顶时他还在山脚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媒体到处弥漫着刘翔“惜败约翰逊”,刘翔“不敌约翰逊”的字眼。在世界田径跑道上,约翰逊无疑是横在刘翔面前最难跨越的一道高栏。

可是,刘翔说,他从没把约翰逊当敌人,也没把他当目标。“把别人当目标,那会很累。”

刘翔第一次被教练带到跨栏场地那年,已16岁。站在一排伸向远方的高栏前,这个瘦高的少年显出一脸茫然。他不知道跨栏从何处来,也不知跨栏要往何处去,对跨栏几乎是零度认识。在此之前,他以学业为主,课业成绩也还不错,只是在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去区业余体校练习跳高。跳高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全家人倒也不着急,按照刘翔爸爸的意思,练结实身体是主要目的。所以,等刘翔认识跨栏的时候,已经是1997年。

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黑人运动员约翰逊已经是奥运会冠军,从90年代中期,他就一直是110米栏的世界统治者,大名鼎鼎,扬威四海。

打一个形象点儿的比方,如果跨栏是一座高山,当刘翔在山脚下还不知先用左脚还是右脚起步时,人家约翰逊已经在山巅上翩翩起舞。

不难理解,山脚下的人,自然只有抬头仰望的份儿。难怪刘翔这样形容第一次跟约翰逊站在同一赛场同一起跑线上时,“感觉他很神圣,可望而不可及。根本就没想到‘赢’这个字,只想在他的带动下成绩有些提高就很好了。”同场比赛完,刘翔找约翰逊签了名,还兴奋地跟约翰逊合了影。

那时,约翰逊是明星;刘翔是他的FANS。

匆匆例行公事合过影的约翰逊也绝然不会想到,这个黄皮肤的中国小伙不日就成为他强劲的竞争对手。

“革命+拼命”傻练不是法宝

提起田径,相信大部分中国人脑中即刻就会飞起这些画面:炎炎烈日下的苦斗,寂寞黑夜里的加时偷练……这不只是媒体刻意营造的气氛,也是我们多年笃信“革命加拼命无往而不胜”精神的集中体租孙现。

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刘翔的家人开始并不同意刘翔做运动员。刘翔是家中独子,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父母亲一大家子人的心肝宝贝儿,尤其是妈妈从小对他溺爱得很,就怕儿子吃一点儿苦。13岁进运动队的时候,刘翔不会洗衣不会叠被,妈妈每周都要求他把脏衣服背回家去。但刘翔从小喜欢蹦蹦跳跳,是在爸爸的支持下练了几年跳高,那几年,把妈妈心疼得不知怎么才好。

跳高练了两年,刘翔又被市第二少体校的一个教练选中,开始练起了跨栏。进入跨栏场地没多久,刘翔就被孙海平相中。

如果说刘翔是靠两条腿起飞的,那其中一条腿,当是他的教练孙海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孙海平,就没有刘翔。

今年50岁的孙海平1971年进入跨栏行业,1978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专习跨栏,毕业回到上海做了专业跨栏教练。30多年扎根栏田,他既有丰码胡富的实践经验也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他清楚记得,许多年里,为了出成绩,他们都依靠疲劳战术,因为怕白天达不到运动负荷,晚上再靠“小太阳”继续夜战——为了看清跑道,用竹竿挑碘钨灯夜战。尽管如此,练了多年,仍然没练出什么名堂。

可是,时代进步了,这种“傻练”方式却一直没被彻底摒弃。虽然孙教练靠自己的经验带出了像陈雁浩这样的国内高手,但陈雁浩也只是创造了国家纪录和亚洲纪录,再往前似乎一步也挪不动了。他们也出去参加世界级比赛,但仅限于“一枪”,一般国际比赛要鸣四枪:预赛、次赛、复赛、决赛,中国运动员往往跑完一枪就回来了,鲜尝决赛的滋味。

孙海平不死心。1998年4月,他看到了训练中的刘翔,一眼瞅上了刘翔极强的三步节奏感,遂生出了收为新徒的想法。可是还没来得及开口,他便去备战世锦赛了,一去三四个月。

当时的刘翔并不知道孙海平的想法,训练相当辛苦又不见成绩,并且影响了学业。父母也着急了,怕两边都耽误了,于是,练了一年跨栏的刘翔停止训练,去市重点学校宜川中学读书了。

当孙海平从世锦赛回来再找刘翔,刘翔已经回家了。孙海平当即急了人,连忙找刘翔,找刘翔父亲,经过再三劝说,刘翔又被父亲连人带铺盖一车给送了回来。1999年2月,已“解甲归田”的刘翔再次出征,拜孙海平为师。

这一次,师徒俩一同坚决地告别了“革命加拼命”的傻练。刘翔每周训练18个小时,平均每天训练3小时。这使他每天上阵时,精力饱满。玩儿心十足的刘翔,到今年7月才满21岁,乐得如此充裕,如此教练。

孙海平则采取了有别于以往的全新攻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由刘翔的节奏感顺藤摸瓜抓住了他神经系统功能特别强注意力程度极高的优势,并由此迅速开发出他的潜力。“如果按老方法先去练他的劣势,一辈子也练不出来。”孙海平如是说。

潇洒面对自己人的质疑、外国人的轻视

看似神话又绝对不是神话,同年4月,刘翔就参加了全国比赛,谁也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大赛的刘翔就得了第三名。取得了其他新队员磨炼几年才可能达到的水平。

这等佳绩委实让业内人吃惊不小,但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一年以后,也就是2001年5月,刘翔就在中国田径大奖赛110米栏分站赛中,连续两站战胜自己的师兄陈雁浩。要知道,此时的陈雁浩已经稳坐了八年的全国冠军宝座。对于这个突然杀将出来的“小黑马”,不少人包括陈雁浩在内都满怀疑惑。但是,赛后药检显示,刘翔一切正常。

刘翔成绩提高速度之快,连自己的同胞都难以置信,更不要说那些外国人。决赛的边儿你都摸不着——国际赛场上的欧美人,自然从不把黄皮肤当回事,亚洲人天生就不行!列强早就作了定论。

因此,发生这样的事也就不奇怪。那年,刘翔去法国参加世界室内大奖赛,决赛时,一名美国黑人选手摔倒,未完成比赛。刘翔取得第三名。但当他冲过终点回头看电子大屏幕时,发现上面打出了“刘翔中途退出”的字样。

万幸的是,孙海平多年来已经养成一个习惯,凡大赛都会自带摄像机进行拍摄,他恰巧拍下了这场比赛的全过程。在事实面前,总裁判只得把第三名判还刘翔。

国内外的连连遭遇,让刘翔笑不起来。但他生性温和,从没有过激举动。中国演员里面,刘翔最喜欢王志文,并非因为身为上海同乡,而是喜欢王志文的实力和潇洒。实力自会证明你的存在,终会为你赢得地位;潇洒不单指外形帅气,更是指不被烦琐小事所羁绊,误了前行。

这一点,颇有大将风度。

在国际赛场他找到了牧羊人的诗情

跨栏运动,起源于17~18世纪的英国。起因是英国牧羊人经常跨越羊圈,后来这种活动逐渐演变为跨栏跑,成为田径比赛项目已有100多年历史。这个源头,没有残酷没有血性,更多是绿野田园的随性和诗意。

2000年10月,刘翔第一次出国比赛,便去了离我们国家很远的智利,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当飞机经过20多小时的飞行,到达圣地亚哥,刘翔感觉头脑跟脚跟一起发飘。首次出国的兴奋盖过了远涉重洋的疲惫。呵,这里的空气何等鲜纯;呵,这里的姑娘多么美丽;呵,这里的场地如此红得热烈绿得养眼。他的心在舞蹈。发令枪响过,刘翔听不到风的呼啸,闻不见对手粗重的喘息,消失了看台上期待的眼神,仿佛天地间只剩了他一个,他便轻快地追着远处洁白的云朵去了。这一次,刘翔跑了13秒75,取得第四名,这是他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打破了全国纪录。

这次比赛的最意外收获是,刘翔找到了牧羊人的随性和自在,他第一次认识到,原来比赛大可不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那样剑拔弩张。在异国的天空下,这个卸掉压力的“新牧羊人”激情贲张。

智利之行,开了个好头,从此,只要嗅着异国的空气,面对跑道上的各种肤色,他就兴奋。请看刘翔的粗略纪录:

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冠军;

2002年,瑞士洛桑国际田联一级大奖赛以13秒12的成绩打破男子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亚洲纪录,排名世界第四;

2003年,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男子60米栏第三名,结束了中国男选手在该项赛事中18年未夺牌的历史;

2004年,大阪田径大奖赛,刘翔战胜美国名将阿兰·约翰逊,并以13秒06的成绩再次刷新了室外110米栏亚洲纪录。

从一定层面上,国外赛场,成就了刘翔,使他成为比赛型运动员,因为,智利之后,他的所有好成绩,几乎都是在国外比赛中创造的。因此,他的奖牌含金量相当高。这是他区别于国内所有跨栏运动员的地方,他把外国人 “中国净出国内比赛好手”的讥讽丢进了太平洋。

如果不想拿奖牌去奥运会干什么?

年轻意味着喜形于色。刘翔也不例外。

因为胜利,他也曾“今夜无法入眠”。那是2002年7月,他以13秒12打破世界青年纪录之时。刘翔不好意思地回忆曾经三天醒不过来,没事就傻笑,不停地问自己:怎么就会跑这么快?回去以后我会怎样?……

而今,刘翔已然久经沙场,已然荣辱不惊。虽然赢了永远在他前边撞线的约翰逊,但刘翔并没有忘记自己是谁。“把他甩在身后当然高兴,但不能太高兴。”刘翔远没有媒体兴奋,他冷静地分析说,约翰逊从美国长途飞行到日本,难免疲劳;另外,谁能肯定人家不是故意放你一码,以加大宣传力度呢?——上海人的精细自有他的道理。13秒06与约翰逊的最好成绩12秒97是还有一段距离。

但是,“我觉得信心比压力更大。”孙海平教练这样看,毕竟约翰逊已近34岁,为了应付四枪大赛,他必须时刻注意平衡体力。4月份的室内锦标赛,约翰逊为防止寅吃卯粮,差点儿没跑进预赛。约翰逊是在为保级而拼命,而小他十几岁的刘翔却正呈旺旺上升状态。

记者结束采访回到北京,随之就传来刘翔石家庄之战的110米栏成绩:13秒40。显然,在刘翔,只要为上海队争得冠军就达到此行的目的了。

国家田管中心的领导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前亮出了中国田径队的“雅典底牌”:“目标是一块金牌,但两块奖牌更现实。” 男子110米栏和女子链球,是中国田径的奥运夺牌重点项目。刘翔在大阪的表现令人们对他雅典之行的期望值大增。谁都能掂出刘翔肩上担子的分量。

记得在采访中,刘翔说:如果进不了前八又怎样?他们会“咔”——他伸出右手幽默地作了个抹脖子的动作。崇尚潇洒的刘翔不会自己给自己制造压力。不过,刘翔接着补充说:“如果不想拿奖牌,去奥运会干什么?”

如今还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政法系四年级学生的刘翔,短短的浅棕头发柔软地贴着头皮,脖子上戴着一深一浅两串项链,腕上是异型手表,酷酷的,透着海派青年经典的洋气和秀气,乍一看很像日本男影星。已经有可口可乐等公司请刘翔拍了广告片,问他是否有意到娱乐圈施展拳脚,始终笑眯眯的刘翔回答说,还没顾上考虑这个。这么帅气的小伙,是不是身后追着如云美女呢?刘翔说还不着急这个,不过已经有了找女朋友的标准:体贴一点儿,对自己的父母好一点儿,互相能够帮助一些。“她对父母好了肯定会对我好!”刘翔用的是由己及人的逻辑。在田径界,刘翔的孝顺是出了名的,他非常向往神秘的西藏,想到那里弄点虫草回来给爸妈补补身子……

不过看来,刘翔在这个夏天,只有面对红色跑道,才会我心飞翔。

⑻ 刘翔是怎么训练的啊

“刘翔不是拔苗助长出来的,我只是比别人节省了一些时间。”坐在上海莘庄田径场边的木质长板凳上,孙海平说着刘翔,说着这个世界上飞得最快的跨栏选手,缘何拥有如今的成就。这条长板凳已陪伴了他近二十年,二十年的教练生涯里,孙海平遍尝了失败与成功的滋味,收集了无数教训,把它们提炼成经验,运用到刘翔身上,直至他跑出奥运会金牌,跑到12秒88。

孙海平记得,2005年春,全中国还在回味刘翔奥运夺冠的喜悦,某大学的教授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

孙海平指导,您好!……按照一般的规律,一个运动员成才需要6—8年的时间,而刘翔仅用了5年多一点的时间,就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是不是拔苗助长?

只有真正的热爱与珍惜,才会生出担忧。孙海平感怀于这一纸虑言与关爱,将自己在刘翔身上获得成功的奥秘几乎倾囊相授。

速度,不是在跑道上跑出来的

“我们练的就是跨栏,所有的训练都要按照跨栏的特性来展开。而这个项目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孙海平娓娓道来,“在我看来,跨栏,实际上就是带障碍的短跑。只有认识、理解了这个特性,才能选择对练习这个项目的人来说最好的训练方式。”孙海平对刘翔的训练就是以“过障碍短跑”为中心展开的。

跨栏类似短跑,是田径直道项目的一种,所以追求速度是首要的。“但是速度不是在跑道上跑出来。”孙海平肯定地说。多少年来,多少运动员在跑道上一遍一遍地刻苦冲刺,与煤渣和塑胶颗粒较劲,可实际上中国人的短跑并没有太明显的进步。“我本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孙海平苦恼地笑了笑,“那时候一天要练四堂课,教练让我跑10次100米我能完成,让我跑100次甚至200次也能跑下来,但是这种训练已经完全是机械和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能够发挥和调动自己最大能力的训练了。就像卓别林在电影《摩登时代》里演的流水线作业工人一样,永远是机械和麻木地重复完成同样的动作,毫无质量可言。”

“有的时候,一些运动员因为伤病不能进行跑的练习,教练员很着急,我就对他们说:‘没关系,只要你把其它那些东西练好了,等伤一好,穿上钉鞋照样能跑得很快。’”孙海平所指的“其他那些东西”其实就是专项能力,通俗地说也就是身体素质。“速度快只是一个结果,很大的因素是取决于你是如何进行训练的那个过程,看你专门速度和专门力量是怎么训练的。”

在刘翔进行训练时,孙海平并不只是一个旁观者或发号施令者,人们时常会看到,孙海平或推或举或拉或摁着刘翔的身体,几个动作下来师徒俩人都累得气喘吁吁。“往往一个动作,你给它施加一定压力,并要求它能够快速反弹,这对我们跑的项目在提高步频和动作幅度方面有极大的帮助。我在刘翔模拟过栏动作的最后瞬间,手上加一点适当的阻力,刘翔在肌肉收缩过程中的被动肌肉会转化入主动用力,去抵抗我的阻力,这样一来肌肉就得到了弹性训练。刘翔的动作幅度很大,而且还能快速地收回,这就提高了步频,速度就腔蔽这样被提炼出来了。”所以,孙海平身边就需要帮手,盛越铭和新上任的曹靖都是上海田径队跨栏组里的助理教练。随着刘翔的日渐成熟,力量也随之见长,对抗阻力的能力和刚进队时已不可同日而语,老孙一个人的力量只够扳一个刘翔的身体了,至于其他小队员的日常训练,还察茄要靠助手们的辅助。

离开跑道也能创造惊世的速度,原本是孙海平脑海中的理论,而现实却给了他证明的机会。刘翔今年初因脚踝受伤停跑七十天,这七十天里孙海平不慌不忙,静静地调整计划,乘机将专项素质训练全面铺开,不断加强。一直练到刘翔的身体结结实实壮了一圈,力量大得憋不住想冲出去与人比赛。不上跑道七十天,产生的结果竟然还可以是新世界纪录的降临,如此也不得不败圆察回味老孙的那句话:速度,的确不是在跑道上跑出来那么简单。

力量训练带动技术的革命

体育运动训练素来讲求刻苦拼搏,越苦越是运动精神高尚的表现,但在今天的孙海平看来,这种追求不但盲目,而且有时甚至达不到提高的预期效果。

“我当年还是运动员的时候,训练起来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队里可是出了名的。”说起自己当运动员的日子,老孙有些腼腆地笑了,“一般一天练三四堂课,一个星期要练二十多堂。自己有时候还觉得不够,周日别人休息的时候我再加练。练得最不要命的时候,右边大腿肌肉拉伤连骨膜都拉下来了,左脚踝还有疲劳性骨折。可是即使这么刻苦,成绩还是上不去,而且不升反降,越练越差。”

因为自己亲自走了这一段弯路,当上教练后的孙海平也认识到了盲目苦练的反作用。刘翔成功后,很多教练都慕名而来向孙海平求教,不同项目甚至非田径项目的运动队都纷至沓来讨教经验。在太多人的要求下,孙海平也愿意总结、与人分享。他说,道理很简单,所有的训练手段都离不开两个字:专项。

“我们练的是短跨,不是中长跑,整天在跑道上跑圈根本与短距离项目的要求背道而驰了。”孙海平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体的肌肉在不同强度的训练状态下会走向两种不同的类型。一般来说,人体的肌肉分为快肌和慢肌这两种类型,也就是医学上讲的白肌和红肌。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亚型肌,就是处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肌肉。这部分肌肉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就在于如何去训练它。如果对它加以快速力量的训练,它就会向快肌方面转化;反之,如果进行一些低负荷或耐力训练,它会慢慢向慢肌方面靠。“像我以前这样整天疲劳训练,不仅练不出我们短跨项目需要的快肌,而且还会给训练造成很大的负效应,因为你不光要把原有的快肌练上去,还要花很大的力量把已经转向慢肌的那部分肌肉再练回来,否则这部分肌肉就变成了阻力。”缘于这一层认识,在对刘翔的训练安排上,孙海平更追求质量和强度,也因此,刘翔的训练才会像我们如今所见的,比一般运动员都要精简些,训练时间也相对较短很多。

可以说,刘翔现在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是在为110米栏服务,但是在孙海平发现神经系统与肌肉的微妙关系前,刘翔的身体还没有达到如今的这种协调程度。“以前我们看国外运动员觉得他们一个个都牛壮牛壮的,就感觉我们自己的运动员力量水平太差,所以拼命加强力量训练。但是以前只知道练下肢,以为跑步就是要练腿,结果我们的短跑运动员都只会‘坐着跑’,用力都在下半身。后来才慢慢发现处于人体二分之一截点的腰髋部位才是跑动中带动人体最主要的力量源。”

然而,运动训练并不如人们想象中就只有跑跑跳跳那样简单,虽然发现了以髋部作为发动机对短跑最佳,但光练身体一处的结果却更为怪异。“有一段时间,刘翔因为腰胯力量太强,其他部位就显得较弱,结果过栏的时候还要靠手臂的大幅摆动来协调身体的平衡。那种动作不但难看,而且浪费了很多力气,对速度影响很大。”为了纠正刘翔的姿势,孙海平在调整力量训练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并且以此为契机,发现了运动训练中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多因素训练法。“前些年对陈雁浩的训练,虽然也注重髋部力量,但各块肌肉都是分开练,各练各的,等到全身肌肉都练结实了,还得花时间把它们再协调起来用力,这又得花很多时间。而且单因素的训练,力量就是力量、速度就是速度,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大脑皮层的兴奋点都是单一和局部的,没有联系性。现在,我提出一个概念叫‘高效率的全面训练’,或者叫‘多因素训练法’。就是说,一个简单的练习动作,既练力量又能练速度,训练刺激也不是集中在单一的点上,而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一群或者一片兴奋区域,这不但提高了训练效率,而且可以避免疲劳过深。过去仅靠单因素比赛的运动员,一旦状态不佳,成绩马上一落千丈。但‘多因素’就可以用其他方面的好状态来弥补,让运动员始终保持在较为兴奋的状态下比赛或者训练。”现在,刘翔的过栏技术不仅是世界一流,而且技术动作的协调性也在当今栏坛受众人称道。“过去,刘翔过一个栏大概需要0.36秒左右,现在身体力量均衡,技术动作改进后,缩短到只需0.33秒,十个栏可就是0.3秒,这在短跨项目上简直不得了啊!”而这正是神经系统与肌肉协调用力下的效果。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来概括这种训练思想,孙教练认为这是一种遵循人体规律,围绕“神经系统”做文章的训练法。“神经系统训练法”不仅给国内短跨技术带来了一场革命,更缩短了运动员培养成材的周期。“以前一直推崇的‘超量恢复’是一种比较冒险的提高成绩的训练手段。”孙海平说到起劲处,伸出手指在木凳上用指甲划曲线图,“这种方法需要运动员经过大强度训练进入严重的疲劳状态,然后花大量时间进行调整,这样当身体状态重新走上高潮时,会比之前有所提高,就好比触底反弹。”但是这种方法在过去采用过程中也遇到过运动员疲劳过度,调整不当,从此一蹶不振的情况。并且要想重新走上一个波峰,调整的时间往往比训练还要长,“这样太浪费时间了!”孙海平说,“我现在就是要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所以我们对‘超量恢复’进行了改良,采用一种叫‘特意刺激法’的训练方法。”两种训练法,基本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是疲劳和调整都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如果起平线以10为基数,‘超量恢复’的最高潮是15,低潮是5的话,那么‘特意刺激’可能高就是12、13,低也就7或者8,这样在疲劳后的恢复调整就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不用冒一蹶不振的风险。

“我在给那位教授写的回信中就讲道,对刘翔的训练讲求的就是效率,时间虽短但强度很高,所以高绩效的训练正是他快速成材的关键。”

奥运会还剩最后加工

“现在刘翔身体这座‘大楼’的钢结构已经搭好了,混凝土也浇好了,奥运会前我们只需要‘装修’一下就可以交付完工了。”孙海平轻松地开着玩笑,此刻的他和刘翔完全应该是轻松惬意的。还剩一块亚运会的金牌,今年的整个赛季就将圆满落幕,年初受伤的种种担忧现在都已被创造新世界纪录的愉悦所代替,而最后一场亚运会比赛在孙海平看来还不及国内比赛的强度大,金牌早已被刘翔预定掉了。

但是由于这一年中的大起大落,刘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是否会有如此好的状态成了人们讨论最热烈的话题。“要刘翔在奥运会上破世界纪录确实有点要求过头了,但别以为刘翔今年破掉世界纪录就算走到头了,他其实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上升空间还很大。”

今年夏天,孙海平在刘翔打破世界纪录后曾说过:“刘翔的平台已经从雅典奥运会阶段的13秒10上升到了13秒。”现在对老孙来说,维持13秒的水平并且在这个新平台上寻求突破就是他当下的任务。“其实我还有很多训练手段没有完全用上。”孙海平的话语有所保留,“很多新的训练手段都还没在刘翔身上试验过,效果是好是坏也还不知道。但是理论上应该是有帮助的,放到实际操作中就需要时间来寻找协调和平衡。”老孙打了个比方,刘翔在进行力量训练做深蹲练习时,可以轻松举起180斤的负重,以教练的眼光就可以判定,刘翔的能力绝不止这些,但孙海平明知道徒弟有完成负重190到200斤的能力,但是为了保护刘翔不受伤,老孙从来不让他去冲击身体的极限。“如果奥运会备战的时候把力量训练提一提,让他冲上190、200斤,那么刘翔的极限力量还能往上再涨一块。这一块就是还没挖掘出来的宝藏。”

而因为受伤停跑70天,刘翔将专项素质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相比之下,他在专项训练上花的时间就要少很多。“专项训练也是一段有潜力的空间。”孙海平解释道,“现在刘翔的训练水平就好比有一只手在上面提拉,光有专项素质的提拉毕竟有点费劲。这个时候,如果下面还有一只手托他一把,那两只手都用力的情况下,提升速度可就大不一样了。”孙海平认为,专项训练就是那只需要在下面托举一把的手。“明年开始,我就计划加强他的专项训练。现在一周只有一到两次,明年我要适当增多,增加到两堂课。如此一来,把专项素质和专项训练结合起来,使两者保持同步前进。其实我们训练的规律也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来的,是一个螺旋型上升的过程。同时,随着刘翔日渐长大,到奥运会那一年就是25、6岁了,身体力量的渐长和身体能力的逐步完善又将把他带上一个竞技水平的高峰。”

“到时候,刘翔可就是一座全新的高楼大厦了!”孙海平又笑了,这个和蔼的中年男人虽然常有心事写在脸上,但对自己从事的运动训练事业,他总有足够的信心让自己舒展眉头。

〔秘籍〕快慢肌转化

人体的肌肉有400-600块,用以身体运动的有二百多块。虽然这些肌肉单从表现上看,大致相同,实际上,它们的区别是很大的。早在十七世纪中叶,便有人发现兔子的骨骼肌有些颜色较红,有些颜色较白,而且发现肌肉的颜色与运动能力有联系。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人类首次用电刺激法证明颜色较红的肌肉收缩慢而持久,颜色较白的肌肉收缩快但易疲劳,并提出将骨骼肌肌纤维划分为两种类型:红肌和白肌。以后,不断有人从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化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动物骨骼肌肌纤维的结构、机能及代谢特征进行全面和深刻的了解,表现颜色较红的肌纤维不一定收缩慢,但一致公认,根据肌纤维的收缩机能,将肌纤维分为"慢肌"和"快肌"还是比较合适的。1976年,国际着名生理解剖学者Costill较系统地研究了田径不同项目运动员腓肠肌纤维的百分组成,发现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快肌纤维约占70%,而优秀的长跑运动员恰恰相反,慢肌纤维约占70%;而中跑运动员介乎二者之间。其后又有学者在股外肌检测中也获得了相同的结果。由此,速度及耐力运动员腿肌中何种肌纤维占优势,成为这名运动员获取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之一。

孙海平所指的亚型肌介乎快肌与慢肌之间。在训练中,他发现如果对亚型肌加以快速力量训练,它就会转化成快肌;反之,如果进行低负荷或耐力训练,它会向慢肌转化,这种转化对于刘翔的跨栏而言是起负面作用的。

每一双鞋,都讲述着一段主人的故事。

在记者10月31日前往俄勒冈州比沃顿市耐克总部,直击耐克为刘翔设计跑鞋的全过程前,今年第九期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恰好刊发了“为什么每一双鞋都讲述了一个故事”的特写文章。《国家地理》杂志的主编克里斯·约翰斯,在刊首语中深情地回忆了他目睹史蒂夫·普雷方丹,耐克的第一位签约运动员,比赛冲刺历史性照片的感受,“我仿佛也听见了全场观众都在喊,‘普雷,普雷!’”约翰斯对于普雷方丹感情如此深厚,一方面是普雷方丹一瞬间的冲刺,创造了美国三英里跑的全国纪录,一方面因为他和普雷方丹的家乡就相距160公里,第三方面就是普雷方丹1975年辞世的时候,年仅24岁,原因是训练的时候遭遇车祸……

《国家地理》特写文章的开篇语是,“每一双鞋都讲述了主人公的生存状态、性别、民族、种族、宗教、职业和政治。”而耐克为中国田径项目的旗手——刘翔,设计的跑鞋,则讲述了属于他的故事。

耐克就是以生产跑鞋起家的,创始人菲尔·奈特年轻时就是位不错的中长跑选手,因此耐克对于田径运动员有特殊的感情。早在2002年,耐克就看出了他的潜力并与之签约。耐克和刘翔合作的第一步,是为他提供耐克最新的跑鞋样本,在刘翔使用过程中逐步改进,直到完成个性化设计。从2002年到现在,刘翔的跑鞋已经走过了6个版本,第六款就是刘翔即将在多哈亚运会上展示的全新跑鞋。

从样式上看,所有的跑鞋都很相似,无非就是流线型设计,长得貌似跑车,但是真正内涵只有运动员自己最清楚。

耐克公司的第一位运动鞋设计师,比尔·鲍尔曼,也是耐克公司的两位创建人之一。他的本行是俄勒冈大学的田径教练,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帮助球员不断超越上,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设计跑鞋。为了寻找跑鞋的粘胶和溶剂,鲍尔曼长时间泡在实验室,学生也总能闻到鲍尔曼身上那股焦油的味道。

耐克现在的运动鞋设计过程,早已不是刀耕火种的阶段。耐克服务签约运动员的第一步,是先把运动员请到耐克总部的实验室。一台八个分镜头、十个动力感应器的相机,会把运动员的双脚数据全部检测出来,包括左右脚的长度、宽度、足根的宽度、足弓的高度、大脚趾和小脚趾的角度等等,至此实现量脚做鞋的准备工作。每年五月底,在俄勒冈都要举行尤金田径精英赛,这也正是耐克签约运动员走进耐克实验室的时候。今年尤金精英赛在5月28日举行,刘翔以13秒21夺冠之后,5月29日就在耐克的实验室呆了一天,完成了最新款跑鞋的测试任务。

身为NIKE品牌创新部总监的迈克尔·唐仲 (Michael Donaghu)也是主要负责08年奥运会NIKE鞋类产品研发工作的总指挥。唐仲本身就是运动员出身,在达特茅斯学院上大学期间,1987年和1988年两次入选NCAA常青藤联盟中长跑最佳阵容,加盟耐克公司后,研发出多项美国专利技术。耐克公司还有许多比唐仲水平更高的运动员,比如美国八十年代的长跑巨星阿尔伯托·萨拉扎尔,他退役后就在耐克公司主管行销。因此,在耐克公司内部的运动会上出现许多接近世界纪录的成绩,一点也不奇怪。

在掌握了刘翔脚部基本数据之后,唐仲多纳休所领导的科研小组还要仔细分析刘翔的比赛录像,分析刘翔的每一个技术特点,表现在刘翔跑鞋上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刘翔跑鞋鞋板比同类跑鞋更轻、更硬,同时鞋钉的位置也是根据刘翔跨栏的落地习惯和脚掌落地点而量身打造的。在最坚硬的鞋板下面,耐克为刘翔跑鞋仅仅安排了10颗鞋钉,有效地减少了阻力,而刘翔的竞争对手,阿兰·约翰逊的跑鞋,鞋钉比刘翔多。在鞋面的选择上,刘翔跑鞋一直使用的是人造革,考虑到亚运会时多哈干热的天气,耐克为刘翔跑鞋安排了纤维网面,加大了透气性。完成了鞋底、鞋板、鞋面关键化的设计,余下的就是跑鞋个性化的处理。刘翔喜欢鞋面上安放有一条粘贴带,一方面有助于脚面的固定,另一方面是刘翔在赛前心理上做好准备的一种标志:“拉紧粘贴带,我准备好了!” 在刘翔跑鞋设计过程中,粘贴带的位置改动的次数最多,目的就是为了刘翔穿着舒适。另外,由于刘翔的跟腱受过伤,刘翔跑鞋的鞋根也进行了极富针对性的特殊处理。

出现在多哈亚运会上的刘翔跑鞋,将以红色作为主色调,鞋前掌配以银色,闪闪发光。在鞋帮上,刘翔跑鞋还将出现中国地图、长城和刘翔专用徽记的图案,从而讲述完整的刘翔故事。

当然,刘翔跑鞋上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要得到刘翔自己的认可。耐克为了完成刘翔跑鞋的设计工作,专门在耐克中国公司的上海总部,指定了项目协调人,时刻躬听刘翔的意见。耐克的哲学就是,“帮助刘翔用最好的装备去赢。”

在刘翔跑鞋的研发费用问题上,多纳休守口如瓶。但是在1994年美国着名记者唐纳德·凯茨撰写的披露耐克公司成长过程的《JUST DO IT》一书中透露,耐克在产品研发和测试工作中,12周的总花费是2260万美元,相当于耐克每周在研发费用是200万美元。如今时光飞逝12年,市场竞争必将极大地提升了耐克的研发费用。

普雷方丹有一句名言,“许多人跑步是在比试谁跑得最快,而我跑步是在比试谁具备万丈雄心。别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跑步,我通常都会这么说。”这句名言用在刘翔身上,也非常贴切,因为刘翔下一个展示他万丈雄心的地点在多哈。这句名言用在耐克身上同样贴切,至于什么样的雄心,大家都知道了。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27282964.html?si=2

阅读全文

与刘翔的教练训练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视频有线接电视机的方法 浏览:71
小儿退烧有什么土方法吗 浏览:636
如何投诉汽车维修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25
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蛋白质析出 浏览:485
能补充营养和快速长肉的方法 浏览:56
角磨机切圆管30度快速方法 浏览:974
振兴中华的最佳方法 浏览:227
闪子弹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434
库博士洗衣机使用方法 浏览:135
宝宝孤独症的治疗方法 浏览:308
苹果6如何清理垃圾方法 浏览:156
电脑如何更改注销方法 浏览:187
彩票大师的计算方法 浏览:536
分时均线计算方法 浏览:397
如何抑制宫缩的方法 浏览:273
如何拥有说晕就晕的方法 浏览:636
滴灌送水带安装方法 浏览:242
冰箱门转轴异响解决方法 浏览:693
外国人教学方法 浏览:972
黄金果的食用方法 浏览: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