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抗震分析方法

抗震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25 02:07:14

1. 结构进行抗震分析模态分析是要不要输入地震波

不添加约束为自由模态。通过自由模态可以观察两个结构的模态参数有什么不同。自由模态是结构自由振动的固有属性,只跟结构本身相关,与外在激励无关。但是如果是要关注结构在工作状态下的模态参数,就要进行约束模态分析,即按实际工作状态给结构添加约束。对于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应该先进行静力学分析,然后保留静力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再进行模态分析。比如一根钢弦所受拉力越大,自振频率越高(吉他,二胡等)。

2. 结构抗震计算方法哪些

只有唯一的一种,“建筑抗震概念设计”。
根据建筑物防震的重要性划分抗震类别;规定不同地区的设防烈度标准;根据不同的结构型式、不同烈度、不同高度划分不同结构的抗震等级。验算、构造措施并重,抗震、隔震、减震、消能同时发展。
没有结构抗震计算,只有结构抗震验算: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弹性时程、弹塑性时程)等。

3. 结构抗震计算中有三种方法,除了时程分析法,另两种是什么

1. 底部剪力法
高规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2. 反应谱方法
高规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时程分析
理论上时程分析是最准确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但是由于其分析的复杂性,且地震波的随机性,因此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反应谱的验证方法而不是直接的设计方法使用。高规规定:
3 7~9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下列情况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1)甲类高层建筑结构;
2)表3.3.4所列的乙、丙类高层建筑结构;
3)不满足本规程第4.4.2~4.4.5条规定的高层建筑结构;
4)本规程第10章规定的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5)质量沿竖向分布特别不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
3.3.5 按本规程第3.3.4条规定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实际地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且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的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得的底部剪力的80%。
2 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小于建筑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3~4倍,也不宜少于12s,地震波的时间间距可取0.01s或0.02s;
4 结构地震作用效应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HiStruct提醒大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选波的时候不仅与场地的情况有关,也与结构的动力特性有关,这样才能选出适合的地震波。
B,双向地震分析的时候主次向应该采用不同的地震波。
C,可适当调整地震波的峰值以满足规范的要求,但是不能调整太大,那样可能导致地震波与抗震设防水平和场地不适合。
D, 所谓“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指的是,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各个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 20%。

4. 多遇地震与罕遇地震计算建筑结构的抗震分析中,什么时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有关要求

确定工程结构的地震作用(公式、表格详见规范)

5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
2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 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他情况,应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4 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注:8、9度时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应按有关规定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5.1.2 各类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
1 高度不超过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
2 除1款外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3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可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其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可按表5.1.2-2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 ,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
注: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4 计算罕遇地震下结构的变形,应按本章第5.5节规定,采用简化的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注:建筑结构的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应采用本规范第12章规定的计算方法.
5.1.3 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 采用.

注:硬钩吊车的吊重较大时,组合值系数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5.1.4 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5.1.4-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注:1 周期大于6.0s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应专门研究;
2 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应允许按批准的设计地震动参数采用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5.1.5 建筑结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图5.1.5)的阻尼调整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除有专门规定外,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应按1.0采用,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上升段,周期小于0.1s的区段.
2)水平段,自0.1s至特征周期区段,应取最大值(αmax).
3)曲线下降段,自特征周期至5倍特征周期区段,衰减指数应取0.9.
4)直线下降段,自5倍特征周期至6s区段,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取0.02.

2 当建筑结构的阻尼比按有关规定不等于0.05时,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阻尼调整系数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r-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
ζ - 阻尼比.
2)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η1=0.02+(0.05-ζ)/8(5.1.5-2)
式中η1-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小于0时取0.
3)阻尼调整系数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η2-阻尼调整系数,当小于0.55时,应取0.55.
5.1.6 结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6度时的建筑(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除外),以及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应允许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有关的抗震措施要求.
2 6度时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7度和7度以上的建筑结构(生土房屋和木结构房屋等除外),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
注: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结构,其抗震验算应符合有关规定.
5.1.7 符合本章第5.5节规定的结构,除按规定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外,尚应进行相应的变形验算.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1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5.2.1):

式中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应按本章第5.1.4条确定,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多层内框架砖房,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i,G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章第5.1.3条确定;
Hi,Hj-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
δ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多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可按表5.2.1采用,多层内框架砖房可采用0.2,其他房屋可采用0.0;
ΔFn-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注:T1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5.2.2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1 结构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F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j——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章第5.1.4条确定;
X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
rj——j振型的参与系数.
2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SE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Sj——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2~3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应适当增加.
5.2.3 建筑结构估计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1 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
2 按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时,各楼层可取两个正交的水平位移和一个转角共三个自由度,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确有依据时,尚可采用简化计算方法确定地震作用效应.
1)j振型i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Fxji、Fyji、Ftji——分别为j振型i层的x方向、y方向和转角方向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Xji、Yji——分别为j振型i层质心在x、y 方向的水平相对位移;
φji——j振型i层的相对扭转角;
ri——i层转动半径,可取i层绕质心的转动惯量除以该层质量的商的正二次方根;
γtj——计入扭转的j振型的参与系数,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当仅取x方向地震作用时

当仅取y方向地震作用时

当取与x 方向斜交的地震作用时,

式中γxj、γyj——分别由式(5.2.3-2)、(5.2.3-3)求得的参与系数;
θ——地震作用方向与x方向的夹角.
2)单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SEk——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扭转效应;
Sj、Sk——分别为j、k振型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取前9~15个振型;
ζj、ζk——分别为j、k振型的阻尼比;
ρjk——j振型与k振型的耦联系数;
λT——k 振型与j振型的自振周期比.
3)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可按下列公式中的较大值确定:

式中Sx、Sy分别为x向、y向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按式(5.2.3-5)计算的扭转效应.
5.2.4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计入;采用振型分解法时,突出屋面部分可作为一个质点;单层厂房突出屋面天窗架的地震作用效应的增大系数,应按本规范9章的有关规定采用.
5.2.5 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VEki——第i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楼层剪力;
λ——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表5.2.5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对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注:1 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s之间的结构,可插入取值;
2 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5.2.6 结构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应按下列原则分配:
1 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刚性楼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
2 木楼盖、木屋盖等柔性楼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
3 普通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半刚性楼、屋盖的建筑,可取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
4 计入空间作用、楼盖变形、墙体弹塑性变形和扭转的影响时,可按本规范各有关规定对上述分配结果作适当调整.
5.2.7 结构抗震计算,一般情况下可不计入地基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8度和9度时建造于Ⅲ、Ⅳ类场地,采用箱基、刚性较好的筏基和桩箱联合基础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处于特征周期的1.2倍至5倍范围时,若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对刚性地基假定计算的水平地震剪力可按下列规定折减,其层间变形可按折减后的楼层剪力计算.
1 高宽比小于3的结构,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折减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φ——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后的地震剪力折减系数;
T1——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s);
ΔT——计入地基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附加周期(s),可按表5.2.7采用.

2 高宽比不小于3的结构,底部的地震剪力按1款规定折减,顶部不折减,中间各层按线性插入值折减.
3 折减后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应符合本章第5.2.5条的规定.
5.3 竖向地震作用计算
5.3.1 9度时的高层建筑,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5.3.1);楼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可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并宜乘以增大系数1.5.

式中 FEvk——结构总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Fvi——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avmax——竖向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可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可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75%.
5.3.2 平板型网架屋盖和跨度大于24m屋架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宜取其重力荷载代表值和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竖向地震作用系数可按表5.3.2采用.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5.3.3 长悬臂和其他大跨度结构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和9度可分别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时,可取该结构、构件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

5. 抗震设计方法有哪些

1 1. 抗震设计方法 1.1结构抗震计算内容 在抗震设防区建造建筑物时,必须考虑地震对结构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中,当结构形式、布置等初步确定后,一般应进行抗震计算,结构抗震计算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 结构所受到的地震作用及其作用效应(包括弯矩、剪力、轴力和位移)的计算。 (2) 将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作用如结构的自重、楼屋面的可变荷载、风荷载等效应进行 组合,确定结构构件的最不利内力。 (3) 进行结构或构件截面抗震能力计算及抗震极限状态设计复核,使结构或构件满足抗震承 载力与变形能力等要求。 1.2 地震的作用、作用效应特点及分析方法 当地震时地面反复晃动使地面产生加速度运动并强迫建筑物产生相应的加速度,这时,相当于有一个与加速度相反的惯性力即地震作用。地震作用于结构自重或活荷载等静态作用不同,它是一种动态作用,与结构所在地区场地的地震动特性和结构动力特性有关。 地震作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随机性很大,每次地震发生的时间较短,因此地震作用是一个随机过程。根据超越概率的大小,可分为多遇地震作用和罕遇地震作用等,多遇地震作用为可变作用,其抗震设计属于短暂设计状况,罕遇地震为偶然作用,其抗震设计状态属于偶然状况。 地震作用效应是指由地震动引起结构每一个瞬时内力或应力、瞬时应变或位移、瞬时运动加速度、速度等。由于地震作用效应是一种随时间快速变化的动力作用,故又称地震反应。与地震作用类似,地震反应也是一个随机过程。 静态作用往往比较直观,一般可按有关规定较方便地计算得到,静态作用的效应可按有关静力学方法计算,静力解只有一个。而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分析属结构动力学范畴,需确定运动微分方程并求解,其中地震激励输入时通过结构物的底部地基基础向上部结构传递,地震动输入是一个动力过程,所得地震反应是一时间历程。 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分析方法有动力分析法和反应谱法两类。动力分析法需以结构和地震动输入为基础,建立动力模型和运动微分方程,用动力学理论计算地震动过程中结构反应的时间历程,又称时程分析法。 反应谱法是以线弹性理论为基础,根据结构的动力特性并利用地震反应谱曲线计算振型地震作用,再按静力方法求振型内力和变形。反应谱法按分析所采用的振型多少又分为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其中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考虑的振型较多,计算精度较高,适用于大多结构,底部剪力法仅考虑一个基本振型或前两个振型,适用于较低的简单结构。 1.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在实际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少数结构可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外,大量的建筑结构都应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在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底部剪力法、动力时程分析方法以及非线性静力分析等方法。 1.3.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基本概念是:假定结构为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利用振型分解和振型的正交性原理,将n个自由度弹性体系分为n
2 每个振型下等效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效应,再按一定的法则将每个振型的作用效应组合成总的地震效应进行截面抗震验算。 (1)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运动方程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如图1.3.1所示。有运动方程: 1 1 [()()]()()0nn iigikkikkkkmxtx tCxtKxt (1.3.1) 对于一个n质点的弹性体系,可以写出n个类似于式(1.3.1)的方程,将组成一个由n个方程组成的微分方程组,其矩阵形式为: []{()}[]{()}[]{()}[]{}()gMxtCxtKxtMIx t (1.3.2) 式中 [M]——体系质量矩阵; [K]——体系刚度矩阵; [C]——阻尼矩阵,一般采用瑞雷阻尼 2)振型的正交性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自由振动时,各振型对应的频率各不相同,任意两个不同的振型之间存在正交性。利用振型的正交性原理可以大大简化多自由度弹性体系运动微分方程组的求解。包括三类正交性: 质量矩阵的正交性:{}[]{}0TjiXMX()ji 刚度矩阵的正交性:{}[]{}0TjiXKX()ji 阻尼矩阵的正交性:{}[]{}0 TjiXCX()ji 3)振型分解 运用振型正交性,对式1.3.2进行化简展开后可得到n个独立的二阶微分方程,对于第j振型,可写为: {}[]{}(){}[]{}(){}[]{}(){}[]{}{}() TTT (1.3.3) 引入广义质量、广义刚度和广义阻尼的概念后,式1.3.3可视为单自由度体系运动微分方程进行计算 4)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效应组合 由于各振型作用效应的最大值并不出现在同一时刻,因此如果直接由各振型最大反应叠加估计体系最大反应,其结果显然偏大,这会过于保守。通过随机振动理论分析,得出采用平方和开方的方法(SRSS)法估计平面结构体系最大反应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即:
21 k j jSS  
(1.3.4)

3 1.3.2 底部剪力法 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时,需要计算体系的前几阶振型和自振频率,对于建筑物层数较多时,用手算就比较繁琐。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当建筑物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刚度分布比较均匀、结构振动以第一振型为主且第一振型接近直线(见图1.3.2)时,该类结构的地震反应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1) 底部剪力法的计算 1EKFGq (1.3.5) 式中 1——对应于结构基本自珍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G——结构的总重力总荷载代表值 q——为高振型影响系数,经过大量计算结果统计分析表明, 当结构体系各质点质量和层高大致相同时,
有:3(1) 2(21) nqn  对于单自由度体系。q=1;对于多自由度体系,取0.75~0.9,《抗震规范》取0.85. 2) 水平地震作用分布图1.3.2简化的第一振型 根据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结构第一振型为主且接近直线,即任意质点的第一振型位移与其所处高度成正比。则可推得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
1 ii iEKn k k kGHFFGH   (1.3.6) 1.3.3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是将结构作为弹性或弹塑性振动系统,建立振动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输入地面加速度时程,对运动微分方程直接积分,从而获得振动体系各质点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和结构内力的时程曲线。时程分析方法是完全动力方法,可以得出地震时程范围内结构体系各点的反应时间历程,信息量大,精度高;但该法计算工作量大,且根据确定的地震动时程得出结构体系的确定反应时程,一次时程分析难以考虑不同地震时程记录的随机性。 时程分析方法分为振型分解法和逐步积分方法两种。振型分解法利用了结构体系振型的正交性,但仅适用于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而逐步积分方法既适用于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也适用于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结构时程分析时,需要解决结构力学模型的确定、结构或构件的滞回模型、输入地震波的选择和数值求解方法的确定。 1) 结构的力学模型 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模型可以分为材料层次的实体分析模型和构件层次的简化分析模型。材料层次的实体分析模型以结构中各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为基础,而构件层次的简化分析模型以构件的力-变形关系曲线为基础。

6. 只知道地震列度、场地类别,如何进行抗震分析用什么方法

首先是明确工程的类型和等级(比如工程类别--水利工程、铁路交通、民用建筑
......等等:工程等级----水利的超大水库、或一般小水库);再就依据国家规定(国标规范)--不同的工程类型有相应的规范,但关于地震的都很类似。确定力对口的规范,对照工程等级,根据已知道地震列度、场地类别条件和其他一些条件,即可进行抗震分析进行抗震分析

7. 桥梁抗震分析与建筑抗震分析有何异同

抗震烈度指的是地震的强度,与距离震中的距离有关,越靠近震中烈度越大。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简单的说,举个例子,如果当地的地震基本烈度是7级,那么房子的抗震设防烈度至少要7,根据不同的建筑物等级要求不同。相应的有一个抗震设防烈度表。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8. Workbench 2021 R1 怎么做抗震分析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6-10

9. 桥梁抗震设计使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抗震设计是在重视"计算设计"的同时,要着重从结构的整体出发,在抗震设计中具有主导作用,在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在结构的刚度、强度、延度和轴压比方面加强结构的"概念设计

10. 抗震、材料力学,强度校核,力学分析!请帮忙解答!

手算是没有什么依据的,想用手算的方法,校核其材料是否符合力学要求是非常不科学的。力学分析还是需要专业测试设备才可以做到,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相对应的国家标准,你可以去了解一下。

阅读全文

与抗震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沙发上的滑雪方法视频 浏览:937
乡镇开汽车修理厂有什么方法 浏览:664
基因病的现代检测方法 浏览:474
vivo怎么共享文件夹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47
治疗骨刺好的方法 浏览:227
模拟信号编码常用方法有 浏览:18
手机投屏去广告方法 浏览:622
视频独山玉的鉴别方法 浏览:443
精灵塔塔糖食用方法 浏览:802
芭比娃娃不用针线简单做衣服方法 浏览:152
什么方法可以瘦腿瘦腰 浏览:335
忧遁草日常食用方法 浏览:806
用英语问你从哪里来的几种方法 浏览:550
阿玛尼散粉使用方法 浏览:306
乌龟怎么混养方法 浏览:670
延胡索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101
3d返奖率的计算方法 浏览:571
快五十了有什么能丰胸的有效方法 浏览:831
煮泡面放番茄的方法步骤 浏览:979
大麦草的种植方法广东 浏览: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