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烂泥鳅用什么方法养

烂泥鳅用什么方法养

发布时间:2023-04-17 09:41:06

① 泥鳅怎么养泥鳅的正确养殖方法

1、修建池塘。泥鳅养殖可寻找向阳、温暖、排水便利处建池塘,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塌悉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池塘周边保持干净,在池塘底部铺上土壤,厚度0.5尺,注入清水1尺,并在池塘底部栽种上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水温保持在15-30℃左右。
2、苗种放养。池塘养殖成鳅,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3、饲喂方法。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碧斗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4、日常管理。养殖户需要注意每天2次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出逃。同时关注水位、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悔衫磨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遇到泥鳅病害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② 养殖泥鳅的方法

养殖泥鳅的方法如下:

1、泥鳅应保持在24-27℃的最适水温范岁余饥围内。乎返

2、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故可用米糠、小麦、蝇蛆作饵料,一般一日三次。摄食率通常由摄食量决定。

3、在泥鳅的饲养过毁野程中,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机肥,但施肥时一定不能太频繁,池水要勤换,一般10-15天换一次。

4、钓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排干,采取抓大留小的方法,保证池中有一定数量的泥鳅苗,有利于后续的养殖和高产。

5、随着泥鳅品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至其适当深度,平时较浅,热天热时可加深,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容水环境。

6、秋末冬初,水温降到10℃-15℃,泥鳅的食量减少时,就可以捕捞了。想要泥鳅长得好,就要注意饲料的投喂。这样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喂食平台,方便观察。

养殖注意事项:

1、注意池塘的水温。一般来说,不应该超过30。如果天气很热,应该给池塘加水,这样可以降低温度。

2、水质应该正常,有点绿,能见度20cm左右。如果发现水有点黑,可能是里面微生物太多了。这个时候要注意调节水质。

③ 怎样养泥鳅

1.池塘建设
在养殖念带桐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仔坦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此外,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敌害生物、野生鱼卵、鱼苗进行亮入池塘。
2.放养前的准备
放养泥鳅前,清理池塘很有必要。水深达到10cm后,就要用生石灰做成泥浆,然后洒水,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底肥。
3.播种。
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④ 怎样才能养泥鳅 有什么方法

1、池塘养殖,泥鳅池面积以150-250平方米较宏厅好,水深应保持40-50厘米。鱼溜处水深60-70厘米,泥鳅池可新建,也可利用旧池塘、水坑或其它养鱼设施。水泥池或三合土坑,池底要铺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土池的池壁和底部要夯实捶紧,进出水口要装防逃罩。

2、稻田养殖,稻田养泥鳅,蔽岁隐是一条的水产养殖渠道,它和稻田养殖其它鱼类一样,可以充分发挥稻田的使用价值,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鳅双赢”。

3、流水及水槽养殖,流水养殖是在有流水的地方建立一个或一组饲养池,按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密度放养鳅种,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捕捞方便,雀塌但养殖成本较高。流水养殖以投喂人工饲料为主,不需施肥。通常投喂配合饲料或米糖、麸皮、豆饼及动物内脏等。

如何饲养泥鳅

泥鳅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脂肪、核黄素、磷、铁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对面疔、腮腺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也是外贸出口的主要水产品之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 饲养 泥鳅的 方法 ,一起来看看。

饲养泥鳅的方法
1、专池养鳅:一般为专门从事泥鳅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辅泥土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鳅苗5~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鳅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麸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家庭养鳅:即利用房前屋后或菜园坑摇和蓄水池进行泥鳅饲养。一般可按每亩投入长3~4厘米的鳅苗4000~5000尾放养,也可与黄鳝、鲤鱼放在一起混养。平时注意投饲和施肥,如剩饭菜、畜禽粪、菜叶等,饲料要植物性与动物性配合使用。同时控制好水质,当发现泥鳅窜出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体中缺氧,应停止施肥,并更换新水。泥鳅个体长到15~20厘米时即可捕获上市。经8~10个月的饲养,亩产可达100千克以上。

捕捞方法

由于泥鳅个体小,具有钻泥的特性,所以捕捉有一定难度。根据泥鳅的其他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冲水捕捞: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渔网,再从进水口放水,由于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从而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使泥鳅被捕获。

食饵诱捕:把带有香味的米糠或其他适口的饵料置于网具内,待泥鳅诱刁觅食时,将网具适时提起而捕获。也可以将诱饵装入鱼蒌或麻袋,放入水底,能使大量泥鳅进入蒌、袋之中,往往于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取出,能捕获一定数量的泥鳅。

干池捕捉: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病害防治

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雀首谈车轮虫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及 其它 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1、微生物引起的疾病防治赤鳍病: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由杆菌引起。症状为,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主要流行于夏季。防治方法: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发病时,可在饲料中拌入氯霉素投喂。

水霉病:鳅卵防治用每立方米水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的溶液洗浴1小时。病鳅可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

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椭圆形,圆形,浮肿有红斑。患处主要在尾柄基部。流行于7 8月份。可用1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2~4克/立方米的五倍子进行全池泼洒。

2、寄生虫引起的病害防治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预防 措施 是用生石灰清塘;防治方法为按池水每立方米用晶体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舌杯虫病:寄生于泥鳅的皮肤或鳃上,平时摄取周围水中的食物作营养,对泥鳅没有多大影响。但若大量寄生在鳅苗上,会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鳅苗死亡。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5~8月份较为普遍。预防主要是在鳅种放养前用8克/立方米水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发病后治疗芹核则用0.7克/立方顷碰米水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泥鳅的品种
1.真泥鳅一般称泥鳅。体为长圆柱形,尾部侧扁,口下位,呈马蹄形。口须5对,上颌3对,较大,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下半部白色或浅黄色,尾柄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体表粘液较多,头部尖,吻部向前突出,眼和口较小。

2.大鳞副泥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

3.中华沙鳅。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又称钢鳅。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末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

4.大斑花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近。尾柄较长,尾鳍后缘平截或稍圆。体侧沿纵轴有6~9个较大的略呈方形的斑块,尾鳍基有一黑斑。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浅水区。个体小,数量少。

5.中华花鳅。分布于长江以南各江河。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距离相等。尾柄较短,尾鳍稍圆或平截。体侧沿纵轴有10~15个斑块,尾鳍基上侧有一黑斑。生活于江河水流缓慢处。

6.长薄鳅。分布于长江上、中游,从湖北、湖南到四川西部。长薄鳅是薄鳅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一般个体重1.0~1.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千克左右。近年来因江河鱼类资源量总体下降,数量明显减少。

7.北方须鳅。分布于蒙古及我国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体细长。须较短。尾柄皮褶棱不发达。腹鳍基部起点与背鳍第2~4根分枝鳍条基部相对。常栖息于河沟、湖泊及沼泽砂质泥底的静水或缓流水体,适应性较强。数量较多,肉质细嫩,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如何饲养泥鳅相关 文章 :

1. 最正确的泥鳅饲养方法

2. 泥鳅怎么饲养

3. 泥鳅饲养方法

4. 泥鳅怎么养殖 泥鳅的养殖条件

5. 如何养殖泥鳅

⑥ 泥鳅怎么养 养泥鳅的方法

1、泥鳅池面积以150-250平方米较好,水深应保持40-50厘米。鱼溜处水深60-70厘米,泥鳅池可新建,也可利用旧池塘、水坑或其它养鱼设施。水泥池或三合土坑,池底要铺20厘米左右厚的肥泥。土池的池壁和底部要夯实捶紧,进出水口要装防逃罩。

2、放养前,鱼池同苗种池一样,要用生石灰等清塘消毒,并施肥培肥水质,待毒性消失后,每亩放养鳅种2-3万尾。

3、要根据水质情况前键,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培育水中的天然饵料。除施肥外,每天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投喂量可依季节不同而异,3月份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份为4%,7-9月份为10%,10月份为4%。池塘内要设食台,将饲料投在食台上。

4、养泥鳅的水要“肥、爽、活”,溶氧量要保持在2毫克/升以上,PH值7左右。日常要勤观察,根据水色、天气、摄食量的变化适时换水、加水。慧绝巧发现水色发黑、过浓或泥鳅游到水面呼吸空气时,要立即换水。

5、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一次,刷洗食台上的脏物,定期对食物用漂白粉消毒。发现死鳅及水面漂浮物,要及时捞掉。经常巡塘宏敏,发现池塘有漏洞,应立即堵住,泥鳅体小且滑,即使漏洞很小,也会钻洞逃跑。

阅读全文

与烂泥鳅用什么方法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改善羊水少的方法 浏览:533
ssww浴缸使用方法 浏览:775
毛衣分针计算方法 浏览:315
远程红点训练方法 浏览:405
疑难杂症的治疗方法 浏览:729
汽车镀膜蜡的使用方法 浏览:669
幽门螺菌治疗方法 浏览:362
拉杆上篮锻炼方法 浏览:972
陀螺细胞常用的染色方法 浏览:762
错误3014解决方法 浏览:214
肉粽的食品食用方法 浏览:880
芒果汁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785
故障处理方法有哪些 浏览:839
门窗铝材安装方法 浏览:996
牛肉如何做好吃的方法 浏览:2
治疗骨刺的土方法如下 浏览:171
女生后背长痘痘的解决方法 浏览:373
家里喝咖啡有哪些方法 浏览:999
摆摊最难研究的方法 浏览:848
短棍的使用方法 浏览: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