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以趣味娱乐的方式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比如利用玩具和水果食品之类的让他去思考问题会更好一些。
⑵ 如何教20以内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怎么教?  这是我曾经看到的一位老师提出的困惑。反复思考多次,想找相关的资料,可思考再三,还是直接以自己对理论的理解与个人的教学经验相结合谈一下这个问题。 幼儿学习加法是怎么学习的?以3+2为例,我们怎么教?其实最初是数数的方法,也就是先拿出三个,再拿出两个,让幼儿数一下。一年级的学生教学时也多用此法,经常使用的是小棒或手指。 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开发,学生可能感觉数数的方法有些笨了,是不是有些简单的方法?妻子教幼儿园时,曾经试过,如3+2可以引导孩子把3放在心里,伸出两个手指头,这样依然用的是数的方法,但这样就可以从四开始,而不再是从一开始数。自然学习做起练习来就快多了。其实此处的方法有研究结果证明是两个阶段:一是从小数开始数,如5+6,把5放在心里,伸出6个手指头。二是从大数开始数,如5+6,把6放在心里,伸出5个手指头。不要小看这一点点的变化,计算的速度可是难以想象的快。如计算3+8,假如从一开始数,学生需要数11个,假如从小数开始数,学生需要数8个,假如从大数开始数,只需要数3个,计算起来那个快?这不言自明。 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还有一个阶段,就是拆分法。以2+4为例,学生可以想象自己的手指头,先伸出两个,再伸出四个,那就是2与3 正好是5个,是一只后的手指头数。还有一个,与五放在一起就是6。也许有老师认为学生用从大数数的方法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再用拆分法? 我简单介绍一下,数手指头,这几乎是所有孩子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而且有相当多的实践经验。那我们为什么不合理利用一下?因为在数手指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几个手指和几个手指加在一起是五以及五个和一个是六,五个和二个是七,五个和三个是八,五个和四个是九,五个和五个是十。这些经验与拆分法放在一起,学生自然能经历了计算自动化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必须经过多次操作、计算以及思考这些计算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学习20以内的加法还会有问题吗? 也许20以内的减法我还没有提到,可我们想过没有:似乎我说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逆运用,特别是放在心里一个数,在计算十以内的减法时,应该特别有效。 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计算的时候基本要经过三个思维发展过程: 第一个过程,借助物。 比如,借助手指头、小棒、圆片、小东西等实物数数,得到结果。 第二个过程,借助图形。 比如,画线、圆等帮助得到计算结果。 第三个过程,借助符号。 这个应该是抽象化的结果,看到算式,计算出结果。 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过程中也有方法的发展。上面刘勇老师谈到的就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因为熟练程度,因为借助工具的不再方便,表现出的自觉、自动的优化算法的过程。 先是一个一个数得到总数;发展到把一个加数看成一个总数接着往下 数得到最后的总数;慢慢的熟练了,会直接看到算式报出得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是动态的,我们老师一定要关注到,读懂学生在这里就非常重要。 前面刘勇老师在谈方法的时候,多是说老师是这么教的。如果老师没有交,学生会怎么计算呢?开始是一个一个的数,数大了,他会如何呢? 我有个观察,我站在一个学生后面看他计算,他有的题目计算的快,有的计算的慢,还有个别的会掰手指头。观察后,我和他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他告诉我的话,当时也令我吃惊也令我高兴。 从他告诉我的话,我发现几种算法同时存在,而且还有老师们没有涉及的规律的发现和运用也在其中。 比如,有的题目,像2+3之类的很快写出得数;9+3之类的用9+1+2“凑十法”;8+5用的是记着大数往后数(这个他就没有用凑十法);9+4,因为刚算过9+3=12,所以就是13(厉害!会发现规律并运用)。同样的,还有减法计算,也是几种算法同时存在。 通过这次的观察,我知道,虽然我们人为的把学生思维层面的发展分为几个方面,但是,实际上,这些不同层面的思维方法是同时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而且也被学生运用于不同的场合,更需要关注的,也是学生表现的更可贵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实际上远远超出我们老师的设计,学生思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之外也存在)实际上更活跃、更多维、更灵活。 呵呵,说到这里,好像跑题了。 实际上,读懂学生,才会很好的发挥学生中存在的学习资源,来更好的展开教学。 比如,在问题情景中抽象出算式后,8+6,请学生自己想一想,算出结果;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获得学习经验,更会领会和学习其他同伴的想法,他们也会自觉、自动的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使自己的算法优化的。 另外,口算的练习,还需一定量的控制,可以每天上课前3分钟进行一些口算练习,可以从最开始的口算试题全涉及,到有重点的涉及一些容易出错或相对较难的题目。可以从最开始的看着卡片口算,到听算、心算,等等。平时的作业也可以采用多样的方式,比如:连线、找朋友等加强练习。 匆忙之中回复,想到哪里就说到那里,呵呵,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可以这样教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是数学的最基础知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例如一道多位数加法,就是由若干个20以内加法组成的,能否正确、熟练计算20以内加减法,将影响以后的学习。所以《标准》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除了要求正确计算外,还提出了速度的要求:在第一学段结束时,达到每分8~10题。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要比10以内加减法要复杂些,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都和我们采用的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把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转化成10以内加减法。因此,我们要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和个性差异,每个学生想出的方法会不尽相同的,这就会产生算法多样化,由此可见,算法多样化是独立思考的必然结果。那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呢? 1、首先要敢于放手,给学生探索思考的空间 过去我们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先要有一些准备题,课堂教学时,在检查复习环节作好铺垫。如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必然要复习9+( )=11这样的内容,就是为“用加算减”打下基础,这样的教学,只能产生一种算法,即,11-9=?想:9加几等于1 1,9加2等于11,所以11-9=2。然后进行这样程式化千篇一律的叙述口算过程的训练。其结果必然变成枯燥的计算操练,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此我们首先要敢于放手,创设问题情境后,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不加任何提示和铺垫。如新教材创设了“小白兔买铅笔”这个拟人化的故事情境,学生面对要解决的问题,列出算式15-9后,教师应让学生借助小棒进行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交流自己怎样算出得数的。有的学生可能一根一根地减,得出6根。这种方法,虽然并不高效,是他经过思考想出来的,应当给予肯定。有的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把15分成10和5,10-9=1,1+5=6”。也有的学生“把9分成5和4,15-5=10,10-4=6”。也有的学生可能会用加法计算减法“9+6=15,15-9=6”。如果没有一个小组想出这种算法,教师也不要勉强非要让学生说出这种算法,这样学生会挖空心思地说出很多不是思考策略多样化的算法。这 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况,你认为需要,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介绍这种算法,供学生选择。如果认为没有不要,不介绍也可以,不见得书上列举的算法,都要展示给学生。有时,学生可能出现书中没有的算法,仍以这道题为例,学生说:“15-1
⑶ 怎么教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
1、采用画图的方法学习:可以事先画一些小动物,亦或是孩子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水果之类。有助于增加孩子的趣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准备一些颜色艳丽的图片:事先准备一些漂亮的,孩子感兴趣的图片,可以是人、物、水果、衣服和家用电器等图片,陪孩子一边玩一边学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3、采用画树棍的方法进行学习:事先拿笔在纸上画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树棍形状,使之看起来清晰明了。这样孩子也比较容易听的懂。
4、充分利用孩子的手指进行学习: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对数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指进行数数。比如:需要计算9+8是多少的问题,可以让孩子在心里记住9,然后伸出双手,数够8个手指头,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了。
5、练习采用进位的方法:让孩子做算式的时候。学习和掌握使用10进1的方法进行学习。换句话来说就是凑10的方法。
⑷ 小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的技巧
学习10和20以内的加减法窍门
学习10以内数加减法的方法
1、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 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 之后得出结果4+2=6
2、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如6-3= 把6记在心里,往下数三个数,5、4、3, 之后得出结果6-3=3
家长需配合每日为宝贝出30道10以内加减法,提升幼儿的算术能力,注意不要让孩子数指头,养成习惯不好改,培养心算能力。
20以内加减法窍门
2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
1、11-20的数可以和孩子玩猜数游戏。用3种方式描述数:
1)个位是2,十位是1 。
2)1个十,5个一。
3)比11大,比13小。
用这些方式描述数,让孩子猜,或者反过来孩子描述大人猜,直到熟练。
2、用计数器拨数。家长说数,孩子拨数。边拨边说数的组成。如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一般的孩子在学前班时就学会了10以内加减法,进入小学后,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稍加练习也能熟练掌握。但是,孩子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不是那么轻松了,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大大下滑,计算的准确率也降低了,两极分化初露端倪。有的学生由于计算速度跟不上,开始拖拉作业,成为数学学习困难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退位减法的困难呢?我认为,这和我们运用的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有关。算法不外乎数数法和数字推理法,数数法就是通过数数来计算,包括借助实物数数和单纯数数两种。数字推理法指的是包含凑十法、拆分法等的运用数字进行推算的方法。
然而,数字推理法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高,需要的思维步骤也多,并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最终到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以运用最为广泛的凑十法为例,求9加6等于几,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就需要这几个思考过程:
一、判定该题是不是进位加法;
二、如果是进位加法,怎样才能凑成10。这样确定方法后才能进行下面的运算:
9+6=9+(1+5)=(9+1)+5=10+5=15
从上面的运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过程,而且属于不能直接运用题中数据,需要拆分才能进行简便运算的一类。所以,看似简单的凑十法,其思维是不简单的,包含着一系列逻辑推理过程,它的认知基础与一年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计算的困难。那么,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我是这样做的: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呢?其实只要将其转化为学生已经掌握的10以内减法就行了,归纳下来口诀是:“加九减一,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怎样用口诀,以“加九减一”为例,“加九减一”是指一个数与9相加,将这个数减去1作为它们和的个位。
例如:8+9=( )就拿 8减去1结果7,用7来作和的个位,即8+9=17, 5+9=( )就拿5减去1等于4,用4来作和的个位,即5+9=14。
“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的方法同上。
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相反,就是把20以内退位减法转化为10以内加法。口诀是:“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如何用口诀,以“减九加一”为例,“减九加一”是指一个数减去9,将这个数的个位加上1所得的结果就是它们的差。
例如:17-9=( )就拿17的个位7加上1结果是8,即17-9=8,13-9=( )就拿13的个位3加上1结果是4,即13-9=4
例如:17-2=( )分清那个是个位,哪个是十位,先看个位数能不能减,7-2如果够减,就用十以为的减法,7记在心里,然后倒数6,5,得5,然后十位的1不变,就得了15.
“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与“减九加一”的方法一样。
一年级学生还不能正确的进行抽象思维,采用以上方法,能使习惯依赖摆实物来计算的学生脱离实物也能快速准确的算出结果,避免了死记硬背,盲目多练,提高了运算速度,降低了出错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⑸ 用什么方法教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
家长教孩子分四步,轻松学会
其实,孩子对某件事兴致越高,才会越愿意去学习,而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找对教育方法,你的孩子也是算数小达人。
1、由简单到困难
学习加减法应该从简单到困难一步一步来,比如11就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12就是由1个十和一个2组成……20是由2个十组成。
根据这些就写出算式
10+1=11
10+2=12 ……
10+10=20
减法:
11-1=10
11-10=1
12-2=10
12=10=2……
这样的算式写的多了,孩子直接印在脑子里,张口就会说出来了。
2、用画画的方法学习
可以将加减法转变成为画画的方法,如果宝宝对画画感兴趣,可以让孩子通过画画,来学习加减法,这样直观的看出加减法到底应该如何计算。比如:画两只小鸭子,然后画十个鸭蛋,如果鸭蛋被大灰狼偷走了4个,还有几个呢?
当然,也可以参照上图,用游戏的方式带娃学习数学,其实,学数学主要是锻炼数学思维,学会算数是其次的。
3、大数记心里,小数来加减
加法:让宝宝记住一句话那就是: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加。所比如说10加2等于多少?首先就应该把10记在心里面,然后再往上数两个数十一十二,得出的结果就是12。
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比如8-3等于多少,让宝宝把3记在心里面,然后再往下数三个数,7、6、5,然后得出来的结果就是5。
除了这些练习方法之外,家长还一定要每天让宝宝练习几道加减法的算数题,注意不能够让小孩子老是用手指,要让宝宝养成心算和口算的习惯。
4、趁热打铁,别吝啬夸奖
当宝宝开始学会了加减法的一些窍门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不管了,一定要趁热打铁,经常提问。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要向孩子提问,并且提问的加减法由简到难,语速也要给孩子一点紧迫感,这样不但锻炼孩子的加减法,还可以锻炼他的思维效率。
如果他们能够快速准确的将答案说出来,爸爸妈妈记得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多表扬一下自己的娃,例如:算的真棒!恭喜你,回答正确,100分。这些话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⑹ 20以内加减法怎么教给孩子
(1) 点数。注意要点:手、口、眼一致,开始是自问自答,如数完问“一共有几个?”“3个”,一定要再让他看一遍,即你要给复习一遍,实际上是在告诉他为什么是“3个”,这就叫“3个”,继而可以先问他有几个,然后要看他的反应,家长快速判断,以便用哪种辅助的方法。在教点数的同时,可以用十个指头表示“几”的方法,所以到后来就可以用手指表示法辅助他,教具最初选择同样的物品,注意经常更换,我们那时笔帽、瓜子、栗子、积木、塑料片、花生仁,总在换,后来发现他对我们写字画画有兴趣,在做这些同时,又加进了画的东西,如画o、r、□,然后在旁边写上数字,数字一定在数完后再写,因为这个数字是辅助他理解的。点数从3以内开始,突破以后泛化到5以内,到6以上时,因杰杰在说话节奏上出现问题,最初我并未意识到是节奏问题,只是觉得6到10之间的点数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表现很不稳定,直到去“星星雨”反馈才发现是说话没有节奏,导致手、口、眼不一致,结果不稳定,但我那时知道他有数的概念。点数突破又保持很稳定大约用了一个月时间,对于我们这样的孩子,可以说是奇迹。点数稳定以后,目标又提高了,即点数的“内化”,就是你几个东西,孩子能用目测的方法告诉你是“几个”,最初这个方法我是看王老师这样做的,但是对于太多就不适用了,她用二个小盘一个盘里放“1个”,一个盘里放“3个”,告诉他这是1个,这是3个,我们是采用按住他手的方法不让他手动,只能用眼、口,最初是5以内的目测,最多到20以内,其实到10就可以了,主要让他明白的是方法,只要掌握了就可以了,逐渐地他可以不出声只用眼睛和心数,最后说出得数,目的就完全达到了。我感觉内化的过程也是孩子长时间注意力培养的过程,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还坐不住,不要说学点数,可能连最基本的东西也学不了。内化的东西在后来做加减法时,还会大有用处。 (2)唱数、识别数字。其实正常孩子的数学发育过程是先唱数再点数,而我在教孩子时几乎是同步进行,因为唱数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太容易了,因为他们的特点就是机械记忆好,如果你的孩子能唱数至100,也不要沾沾自喜,认为他行,这并不代表他识数,只有点数通过了,才能说他有数的概念、识数。唱数往往容易教,对于孩子来说,这同会背诵一首稍长的有重复内容的诗歌无异,如果天天教,也不会用多长时间。可是点数就不同了,有的孩子可能用半年、一年甚至二年、几年的时间,所以,劝大家在点数上一定多花费精力,多动动脑筋。点数通过了,对交往也有好处。这里还是回到唱数上来,你很容易教会了唱数,可以提高一下目标,让他按要求唱数,如“你给我数到70”“从30数到45”等,这也可以使孩子理解指令,唱数会了,可以倒数数,再会了,再提高目标,按要求倒数,唱数要注意“9”、“19”“29”等,因为这是到下一个“十”的转折点,倒数数注意是“100”“90”“80”“70”等,这到下一个“十”的起点。识别数字的方法可以给他写出来贴在墙上,按你的计划走,不要贪多,可先认1-10,再认到20、30,前面认识了,后面的就很容易,往往孩子都会泛化,不会泛化的往往在少数。我在这个环节给杰杰提高了目标,又教会了他认识“百十个”,即会读几百几十几。事实证明,唱数、认识数字、点数掌握以后,他也有发挥的空间,比如他给一本很厚的书编页码,他就一边写一边读页码,也给我们带来不小的惊喜。 (3)数与物品的对应。就是放几个物品让他知道有几个,我认为这仍是点数的范围,是在点数的基础上目标提高了,点数往往是从孩子的左边可以一个一个拿着往右数,数完后知道是几个就行了,数与物品的对应要求相对高些,一般是书面化,什么是书面化?就是不用一个一个拿着数,而是你画上几种物品,要求他在旁边或上边、下边写出对应的数,也可以摆放几个物品,让他把对应的数字放在相应的物品下面,我是在教会杰杰点数和点数内化,识别数字后做这项的,确切地说是提高目标的,因为在教点数时就同步教了很多东西,其中也包括数与物品的对应。提高目标的方法,是摆放二堆物品,如一堆是“3”个,一堆是“5”个,你给他二个“3”和“5”的卡片,让他在自己数完后放对位置,判断他是否会了,数与物品的对应或称物品与数的对应是为下一步教加减法做准备工作。 (4)按数取物,就是你说出或写出一个数,让他拿出同样多的物品,这又是数与物品对应的基础上的更高目标,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比如不拿物品,让他做动作,“拍5下手”、“捶10下桌子”、“踢2下腿”、“拍我的手5下”。按数取物我定的目标很高,最多到了几十,因为这取决于杰杰长时间注意力较好,如果他才5个就不拿了想去干别的,根本不可能给你拿出25个,由于他的听觉较差,非常差,所以教按数取物时总要用数字或口头多次提示的方法,当然这都不算什么了,现在想点数我们花费的功夫太深了,点数会了,内化,数与物品,按数取物包括后来的相邻数都太容易了,根本没费什么劲就都会了。 (5)相邻数。孩子会唱数是教会相邻数的基础,正常孩子你告诉他“5”的弟弟、哥哥是什么,他就明白是4、6,我们的孩子往往分不清弟弟、哥哥的含义。我们教相邻数,先是用1-10的数字让他按指令摆,从小到大,会了,提高目标,从3到7摆,也从小到大,都会了,抽出一张比如说“5”吧,让他知道要把这个“5”摆放到4和6中间,再升高目标,用4、5、6做,可以任意拿其中一张数字到拿二张数字,然后可以用“4、5”,“6、7”,从拿二张到三张数字,1-10从大到小摆,同前面一样,如果都没问题了,就可以提高到100以内,这时我们才体会到孩子会唱数、倒数,以及识别数字在这里的用途了。我们把杰杰的目标都提高到几百,如- - 569 - -这样,其实不在于他会到几百,而是他真正理解了,一旦理解了,你出10以内的和1000以内没有区别,只是那时我自己的虚荣心做怪罢了。 (6)加减法。先教的他加法,10以内的加法,我们从教他唱数时起的原则和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理解,所以教加减法也是按这个原则去做的,现在看来是的,首先我们放3个物品和2个物品,先让他数3个物品,数完将3放在物品上面或下面,“十”我们先拿在手里,再让他数2个物品,数完放在物品上面或下面,然后我们把“十”放在数字的即3和2的中间,告诉他3个加2个一共是“5”个,我们把这二堆物品从左至右数,之前应先让孩子会读“十”“=”,从我们给摆放物品到用纸画物品是一个提高,然后至“3+2=?”,要求他先拿出3个物品,再拿出2个物品,再把二堆一数他就知道是5个了,多次后他就理解了“+”和“=”的意思了,目标再次提高,“3+2=?”要让直接拿出2个,然后接着3往后数,数完他即知道是5。减法只是相反,“5-2=?”,主要让他明白从5个里拿走2个,还剩下3个,“5-2=3”。10以内会了,20以内。现在说,杰杰并不完全会加减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同等小学的加减法要求孩子会用碰“10”的方法,这个我们还没有教,如果你给他出95+9,他就用点点的方法数,也就是说还不会进位、借位,还需要工具,点点也是工具,那要出15+12他就点12个点,所以下一步我们也还要教他碰“10”的方法。在加减法这一节里,我们看到以前所学的每一个内容都在这里综合运用上了。如果是正常孩子,他会很快分辨出5+2的得数是7,他肯定会把相邻数的知识用上,而我们的孩子则不会这样运用。 (7)数的组成和分解。正常情况下,应先教数的组成、分解,再教加减法,这也是孩子的数学发育过程,我们是在教会加减法后才教分解、组成的,由于是颠倒了,所以感觉很容易。还是举例5,先拿出5个物品,你告诉他5可以分成3和2、1和4,反之组成也是这样。 (8)比较数的大小,是我们近期才解决的问题,以前只是在加减法之前教过他多、少的比较,未教大、小,学前班的内容就有了大、小比较的内容,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你随便出2个数,他能很快知道哪个大,哪个小,但是用“>”“<”他就联系不到一起,总是出错,我们就让他写出汉字大、小写在数字的下面,结果仍然不奏效,直到我们只要求他把前1个数是大还是小写出来,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相邻数的内容在这里又用上了。比如1和3比较,他知道3大1小,我们就不让他在3下面写上大,只在1的下面写上小,前面是小就写<,如果前面数大就写>,从这可以看出这种孩子的不灵活性,正常孩子很快就能分辨出来用>或<,在教这个时,我们辅助方法是将1-10排列,他一旦错了,一看1-10数字,他就知道哪个在前就是小,哪个在后就是大。
⑺ 20以内减法用什么方法教孩子
20以内加减法是一年级上册数学要学习的内容,我认为不能单纯的手指头或者数小棒。
10以内的加减法需要用实物演示给他看,然后让孩子自己分,可以有几种分法写在本子上,然后把分成以及对应的加减法算式全列出来,让他理解性记忆
。先不要求快,第一天学习2的分成,那么告诉他,我有两个苹果怎么分。是不是可以分成1和1,那么我们是不是知道了,1加1等于2,2个拿走1个就是减去1个,是不是2减1等于1。
最后,希望我的方法对你有帮助,都是我自己总结的一些方法,不喜勿喷!看起来复杂,熟练以后非常简单,我朋友家孩子也是用我的方法来的,她也觉得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