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如何进行概括的教学方法咋理解

如何进行概括的教学方法咋理解

发布时间:2023-04-06 18:02:02

Ⅰ 教学的主要方法及技巧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种 教学 方法 不一定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下是我整理的2022教学的主要方法及技巧,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目录

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的主要技巧是什么

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具体形式。讲授法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具有传递知识信息和控制学生的认识活动两方面作用,通过这些作用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他们一边在紧张的思考,一边又在感受求知的乐趣。教师在讲授中既可通过分析和比较、归纳和演绎、综合和概括,又可通过讲重点、讲关键、讲难点、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认识知识的价值,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

(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 ,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形式。谈话法可使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一般来说谈话法花费的教学时间较长,对学生知识准备情况要求较高,所以,在一堂课中,谈话法一般与 其它 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3)读书指导法。这种方法是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及课外读物,使学生获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形式。读书指导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在使用此方法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当学生读书完毕后,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作示范性实验和动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或印证所学书本知识的方法。演示法分为三种形式。第一,为了使学生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主要通过实物、挂图、模型等演示。第二,为了使学生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主要使用幻灯片、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第三,教师身体力行的示范性动作,例如体育课中的示范性动作。演示法是通过视觉刺激完成的,所以要养成学生有目的的知觉习惯,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使用演示法,要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同时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方法,要与讲授法、谈话法等方法结合使用。

(2)参观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去实地观察学习,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参观法有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 总结 性参观三种形式。参观法可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丰富感性经验,开阔视野,又可以在实际中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 教育 。在参观过程中,为了防止学生偏离参观目的,教师要在参观过程中对学生加强指导,参观结束后要安排学生讨论参观心得,或布置与参观相关的作业。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实验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通过观察研究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感知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两种形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学理科教学,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实习作业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校内外的一定场所,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或其他实践活动,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实习法的特点是感性、综合性、独立性和独创性,在自然科学和技术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数学的测量实习,物理、化学的生产技术实习,生物课的植物载培和动物 饲养 实习,地理课的地形测绘实习,劳动技术课的生产技术实习等。实习法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3)练习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分为各种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等形式。练习法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具有重复性特点,在各科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它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等优良品质。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讨论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或班级的形式,围绕某一中心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们集思广义,取长补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增长新知识,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民主协商的人际关系技能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研究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地探索、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使用研究法时,教师要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必要的条件,选择正确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与探索问题。

<<<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一、实施分层备课

做到因材施教备课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 高效课堂 教学的保障。由于学生基础能力的差异性,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分层备课。

在备课之前,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目标,根据学生所处层次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比如,对于基础较好,能力较强的A层次学生,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 创新思维 的培养上面,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锻炼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对于C层次学生,要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概念和定义,在此基础上尝试掌握解题技巧和应用技能,为深入学生数学知识打好基础。

以“平行线的性质为例”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备课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制定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首先,对于A 层次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平行线性质,还要掌握其推理过程,锻炼学生 逆向思维 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对于B层次学生而言,不仅要掌握平行线性质,还要能够熟练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对于C层次学生而言,要求掌握平行线性质,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运用平行线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总之,备课时制定的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难度控制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率离教现象通过实践教学发现,在数学课堂上经常出现“离教现象”,所谓“离教现象”指的是在教学中学生偏离或违背了教师的教学要求,导致师生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这显然不利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课后不完成作业,对所学知识不复习不巩固,最终导致“难以听懂”的局面。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离教现象”,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探究和深思的问题。

要想摆脱这一现状,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正确把握教材特点,掌握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全新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例如,在复习“有理数”这一部分时,有的学生认为这节课比较简单,再加上是复习课,所以就产生了“轻视”的心理,为此,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概念部分、法则部分、运算部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找到打开关口的通道,让学生充分认识每个关口应该注意的地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比如,概念部分包括: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等;法则部分包括:结合律、分配律、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运算部分主要强调:一步错、步步错,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分组讨论之后,可以在班级中选出一名学生,让他走上讲台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的复习方式新颖有趣,不但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利用现代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力量来优化教学课堂,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将无形的数学知识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是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下对理论知识形成画面感,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旋转知识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逼真地演示三角形的旋转效果图,让学生对三角形在旋转中的各个形态有了直观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初中数学的重点难点时,应善于把知识直观化,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函数概念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声音、画面的形式来演示函数效果。在教学几何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展示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

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在多媒体条件下,教师合理设计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创设更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引入海上日出的场景,在海平面这一直线背景下,太阳这个圆不断移动,从而让学生直观认识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主动活跃,兴致高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不断创新,努力改革,探索高效教学途径和教学策略,让数学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

教学的主要技巧是什么

1 抓住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课程需要把握的重要内容。其实,每一个学科或每一门课都应有教学重点。什么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们掌握什么问题?作为 任课 老师应该明确。教师在授课时,应该通过板书或者投影把其显示出来,并积极引导学生去把握它,绝对不能含糊不清或不知所云。如果教师不指出教学重点,或者强调所教内容都是重点,每个章节都是中心,那么,你讲的课既没有重点,也没有中心。连教师本身都不是很清楚的问题,要求学生们去把握它就更难了。因此,笔者在授课时摒弃平铺直叙的、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始终抓住教学重点不放。比如,笔者在讲授《中共党史》这门课时,凡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等,都要求学生重点把握,并作为考试考查的重点。而对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问题,课堂上则少讲或不讲,不讲的内容列入学生自学的范围。这样一来,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易学易记,教学效果很好。

2 理论联系实际

书本知识是理论对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它具有系统性、理论性,但缺乏直观性等特点。教师授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即使你自以为讲得很好,也会显得枯燥无味。讲课不生动,就没有吸引力,学生就没有兴趣去学,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它是环环相扣的。所以,笔者认为理论课要达到讲授生动的效果,很重要的技巧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尽量做到理论的阐述与生活的广度密切结合。比如,在讲授《法律基础知识》这门课时,把学习法律条文、法学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违法犯罪案件联系起来,并布置一定数量的安全分析作为练习,让学生们去讨论分析。其中有一个案例是这样的:女青年李某下夜班返家途中,遇到某男子持刀阻拦,强行非礼。李某极力反抗,她抓住男子的刀把尽力推挡,不料刀尖剌入对方的心脏,该男子当即死亡。试分析李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是否要负刑事责任?多数学生认为李某的行为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也有少数学生认为:李某杀死了人,属防卫过当,要负刑事责任。课堂上笔者对案例进行了讲评:“李某受到不法侵害,她有防卫的权利;她是在受到不法侵害时实施防卫的,防卫行为适时;她是针对歹徒实施防卫的,防卫对象特定;尽管她在推挡时意外地剌死了歹徒,但防卫结果仍属适度。试想,假如她制止不了歹徒的不法侵害,她自己必定会被奸或被杀。结论是:李某的行为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通过分析,不但统一了认识,提高了法制观念,而且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正当防卫的概念和必备条件。

3 运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的授课方式通常有两种类型:一是灌注式。无论学生理解与否都讲,多多益善、广种薄收。这种方式的显着特点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至于是否会运用似乎无关紧要,这就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表面上看该讲的都讲了,完善无缺,但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平时人们谈论较多的所谓“书呆子”、“高分低能型人材”就是通过这种灌注式教学培养出来的。二是启发式。所谓启发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认识水平。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对启发式教学曾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按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答其词。”可见,孔子关于“启”与“发”的表述,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因果关系,没有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不启;没有教师的“启”,就没有学生的“发”。

那么,教师如何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呢?首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工作涉及到教与学两方面,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是一种互动活动,只有教师的积极性显然是不够的,你讲我听,就会变成“独角戏”;或者你讲我不听,就会变成“对牛弹琴”;教师在课堂上高谈阔论、滔滔不绝而没有引起共鸣,曲高和寡,学生看课外书,或窃窃私语,或昏昏欲睡,那么你的讲授算是失败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营造一个师生相互配合,积极探讨的氛围。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组织材料,作出解答;或者将学生分成正反两个小组进行 辩论 。通过辩论,分清是非,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样,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刻。

其次,要善于选材。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必须要有可供思维的材料,因此,应特别注意选材的典型性、生动性和时代感。典型事例可以启发学生透过现象提示事物的本质,具有开拓思维,丰富阅历的教育意义;取材的生动性和时代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我在讲《哲学》中关于“规律”这一问题时,既注意讲清规律的概念,更注重启发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见的现象去理解规律的本质。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一种必然联系,人们通常不易直接看得到,这就造成了规律的神秘感。于是,我运用十六世纪波兰籍伟大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即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更替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形成的四季更替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们去认识和把握其他的规律,例如: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价值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于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等等。这样就收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

最后,要善于提问。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向未知欲域的探索过程,教师授课则起到类似向导的作用,由此引发学生去思考。如果教师把什么问题都讲得“明明白白”,没有疑问,课堂上也从不提问,学生也没有问题可问,这不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表面上没有问题,但实际上学生不一定理解和把握,问题可能还多着呢。因此,笔者在授课时很注意设置疑问并经常提问。比如,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事业与爱情的关系怎样?前苏联为什么解体?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等等。通过提问和解答,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答案,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对问题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教学技巧的综合运用是一种实践和探索,教无定法,教师只有辛勤耕耘,开拓进取,精心设计,注重积累,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

教学的主要方法及技巧相关 文章 :

★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识记技巧

★ 教案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

★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 教学方法的种类和手段有哪些

★ 教学手段和方法

★ 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 教学方法有哪些

★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Ⅱ 如何训练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总结起来有三点:
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
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
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呢?在此我结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一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段落是文章的组成部分,是通向全篇的桥梁,准确的概括段意,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准确地概括段意,就能较快地抓住文章的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我想先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一般说来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文章的思路、目的是什么;再仔细阅读每个自然段,抓住这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分析比较,考虑他们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与全文主要内容有关系的部分;最后将次要的内容舍去,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段落的中心,这就是段落大意了。
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种:
1抓重点句概括段意
有一些文章在每段的开头或结尾,用一两句话概括了本段的大意,这一两句话便是段落的重点句或中心句,我们在概括段意时,可以摘引这个重点句或中心句作为段意。有的重点句在段首,有的重点句在段中,有的重点句在段尾。
例如《小草》一课的第二部分即第2—5自然段,从四方面介绍了小草的特点,每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点明了人们赞美小草的原因。在概括段意时,我们就可以抓住每一自然段中的这个重点句来概括。
再如《莫高窟》一课的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彩塑”是上一段的主要意思,“壁画”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因此二、三自然段的段意可分别概括为“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绝伦”、“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
2连词法概括段意
从段落里找出表示本段意思的关键词语,把它们适当串联起来,就可以表达段落大意。如《长城》一课第二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语有“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台”,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并作以适当串联,就可以把本段段意概括为“从城墙顶上、城墙外沿、城台三个方面具体介绍长城的构造高大坚固。”
3取主舍次概括段意
没有中心句的段在文章中居多。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要通过分析每段内容的主次,取主舍次,归纳出段意。如《飞夺泸定桥》一课的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写出了泸定桥的“险”;第7自然段写红四团发起总攻;第8自然段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了天险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夺”展开:夺的困难—夺的经过—取得胜利。夺桥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所以取主舍次,段意是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了天险泸定桥。
二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阅读过程中,在理解文章的词句进行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同时,要能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指主要记了什么事,或写了什么人。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五种方法进行归纳:
1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是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如《丰碑》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支红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将军的思索;第三部分(第3—12自然段)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红军一定会取得胜利。从各段大意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一支红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前进时,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
2重点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
例如《难忘的故乡》一文,第一部分写对故乡的记忆如珍珠似的跳出来;第二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第三部分抒发了难忘故乡之情。显然第二部分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夏天在江边洗澡的记忆,接着是对关于故乡冬天的几件事的回忆,然后是回忆童年的友情。因此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就要抓住第二段,可概括为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3题目扩展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警惕大自然的报复》这篇课文,我们抓住课题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4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这篇课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读后可以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这片森林在什么地方?紧靠森林,人们为什么要种树?人们又是怎样爱护森林的?把这些问题的回答归纳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写的是在橄榄坝的傣族小村寨里人们爱护森林,自觉保护这个天然宝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事。
5概括要素法
凡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了。如《飞夺泸定桥》一文的要素:时间是1935年5月,地点是大渡河,人物是红四团,事件是围绕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一中心事件来写的。概括这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四军抢时间先于敌人援兵赶到泸定桥,英勇战斗,终于夺下了天险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效果更好。

阅读全文

与如何进行概括的教学方法咋理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笑后嗓子有痰解决方法 浏览:275
pair祛痘膏使用方法 浏览:950
退款优惠常用方法是 浏览:55
手机玻璃修补方法 浏览:309
萝卜芽菜种植方法 浏览:637
治疗抽疯有哪些方法 浏览:956
苄氨基嘌呤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493
老款功放音响dvd连接方法 浏览:588
二王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浏览:581
车险报警流程及解决方法 浏览:815
中单循环赛制计算方法 浏览:879
画西施的图片方法 浏览:437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出直角图片 浏览:214
如何防止田旱的土方法 浏览:234
时域卷积在频域计算方法 浏览:517
腹透析使用方法 浏览:635
眼唇霜使用方法 浏览:893
小学二年级数学时间的计算方法 浏览:327
头发盘起来的方法视频 浏览:119
税收调研方法有哪些优缺点 浏览: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