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语文常见的八种教学方法
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2.谈话法: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演示法 :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B.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 教学 方法 和 措施 ,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一
(一)采取一切可实施的措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以讲诱导法。这种方法就是指通过教师给学生讲述某一些 故事 ,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教师可以选取一些 童话故事 、一些名着等等,用生动的语言给学生讲出来,让学生有阅读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教师要和学生一道进行阅读、写 读后感 等等。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要用自己的阅读情况实打实地感染学生,让他们爱上阅读。
3.赏识激趣法。教师要对那些喜爱阅读的学生进行鼓励,要多多夸奖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阅读的热度。平时也要多举办一些“读书小明星”的评选活动,并给出色的学生一些奖励,由此来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要给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小学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周围是图书的世界,那么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拿起书进行阅读。因此,我们教师要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我们可以将教室装扮成小型的图书馆,让学生沉浸在书的世界;可以在教室挂上激励学生多读书的 名言 ,让教室中充满着 文化 的气息;还可以每一周抽出几节课的时间专门让学生进行阅读等等。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学生就能够深深地被环境和氛围打动,能够主动地进行阅读。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学会正确的阅读步骤
正确的阅读习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形成习惯之后,也就会下意识地按照自己的习惯走。学生的阅读步骤应该分为以下三点。
1.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 文章 ,找出其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单词。并在黑板上写出这些词,先教学生怎么读,怎么解释。然后在让他们默读文章,在每一段之前标上序号,对段落分段,画出每一段中心句。在他们读完之后,和他们一起分析每一段中心思想。
2.在分析文章之前,教师要为学生讲一下当时的背景,这样可以使学生大致了解到文章中的某些形象词语的言外之意。之后创设相应的情景。让他们进一步身临其境,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看看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3.根据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讨论,也可以和教师一起讨论,让学生的思维开阔一些,不能禁锢他们思想。对于课后的问题也是一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但是也要告诉他们答案不是的。
(四)传授给学生正确地阅读技巧,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
我们应该遵循与课内外相互结合的原则,并让学生学会阅读的顺序,即一般应用程序类,第一次阅读初感觉文章的表明意义,第二次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感受作者的隐含情感,第三次阅读评论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目的等等。通过这样的阅读途径,学生也能自己进行阅读。
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能力的养成,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正确地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二
1.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节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讲解精要的课堂内容,根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的好坏划分学生等级,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学习心态。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教师也要尽可能多地列举例子,补充其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既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有着终生的意义,他们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总结 能力等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相当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课堂效率。
2.渲染课堂气氛的方法
2.1 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语文课最怕的就是教师一个人把课堂时间全部占用,而学生只能认真听讲。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越来越低。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自由学习的时间。
以课文《飞向月球》为例,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老师应该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月球上有太多神秘的东西,小学生对月球也充满了好奇,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带头作用,然后再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月球上的事物进行猜测、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讲出自己的想象。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整个课堂显得自由活泼,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 想象力 和表达能力[2]。
2.2 角色体验,点燃学生的激情。角色表演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而且通过角色表演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语言的节奏,使学生在表演中逐渐对课文产生感情。
《牛郎织女》是一个千古传唱的神话 爱情故事 ,像这样的故事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当然,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比如,当牛郎织女分别多年后,在鹊桥上相见后会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模拟相关的对话。
笔者相信用这样的方法,肯定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更有激情。
3.趣味性教学
小学教师要激发 儿童 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最讲究分寸。
还有,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 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在作业设计方面,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一般说来,作业设计不仅要体现灵活性,还要体现统合性。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功训练,作业设计也要相应地体现综合性。单一性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掌握语文教学这个工具艺术性的。
4.艺术性创新教学
当今的孩子们最缺乏的是什么?是生动的实践、丰富的体验、大胆的疑问、无拘无束的展示,缺少解放和创新。 教育 ,首先是人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有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中心主体地位,才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潜能,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创新,去体现自己最大的价值和作用。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从总体上说,在观念、模式、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地位。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尽管也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是仍缺少学生本人的自学、自悟、自得。
因此,教师必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要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自己在教学艺术方面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所以,创新性不仅仅赋予教学艺术以生命,它也是一切艺术的源泉。
5.关爱和尊重学生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课堂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乏的一部分?D?D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该体现这一理念。
因此,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赏识,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小男生:父母离异,寄住在外婆家里。因为生活中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双亲的呵护,他性格内向,郁郁寡欢。他每天都蜷缩在座位的一角,那胆怯的眼神似乎怕见到春天的阳光,让人瞧着好心痛!下课的时候,我只要一走进教室,总会挤点时间,温和地赶走他的同桌,陪他一起做作业,和他一同读课文。
时间久了,其他同学也明白了我的良苦用心,只要一有空大家就围过来与他谈天说地。看着他又害羞又激动的样子,我总是喜欢走过去,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脑袋。渐渐地,他敢于和同学们亲近了。当他第一次在课上主动地站起来回答我提出的问题的时候,真的,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从容地、有条理地回答完问题后,我仍然激动地凝视着他,赞许地频频点头,很久都没有回过神来。
他似乎也很兴奋,不时地用眼睛瞅着我,这时,我觉得自己和这个孩子的心贴得好近、好近。这次小小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他成了一个敢于发言而且爱笑的阳光男孩。
6.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有什么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那么有什么样的教师可能就会培养出什么的学生。教师的素质与观念、能力同样会决定学生的素质、观念。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终生学习,不断地与外界学习交流、合作,以达到更完美,更适合,更有效的意识。
教学中注意改观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为教而教,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作为教师就应走出 应试的局限,从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角度重新思考,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念更新,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三
一、紧扣文本特色,立足文本整体,抓住重点词句
着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开讲。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
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在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 提示语 后,读起来更过瘾。
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其中,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目标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样大而空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
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
二、依据文章体裁特点,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
让书本知识呈现出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学生是 语文学习 的主人,教师要依据课文体裁特点,通过各种途径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联系起来,从而激活书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
唤起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联想,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更主要的是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江南春》这首古诗时,笔者让孩子们先读题目,看出题目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和“春”;再让每个孩子自己去读一读这首诗,一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春天的?交流时不一定按照诗句的先后顺序,但每找到一处,我们就来画一画这个景,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评一评谁的画与诗句最吻合。
每一次画、说、评,孩子实际上都在自觉地借用作者的“一双慧眼”去欣赏了一次春天的美景,移情成为必然。二问:你又从哪里看出是写江南的景色?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字、词、 短语 、 句子 ,他就穿越时空在古人的眼中看到了江南的特点。而能读好这些景物,学生就能领略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色景物的。
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展开 说说 ,他也许就能回味自己身处的江南,原来是有这些特点的。由此,诗歌的学习不仅仅是字、词、句、诗的机械解释,而是学生主动地走进诗人的内心,用诗人的眼睛去看,用诗人的耳朵去听,用诗人的心灵去感受。
学生仿佛一会儿在写生,一会儿在春游。《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诵读感悟,并将读书意会到的东西用可以检测的表情朗读出来,是实惠便捷的解读方式。
三、抓住“文眼”,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体验、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因此,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中的体验与感悟要真切,倡导个性化体验,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靠“潜心会文本”。即通过反复地读,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触摸情感的脉搏。
读是感悟与体验的前提与基础。不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好,就不能通过语言来认识事物之间、人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要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必须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一遍又一遍地读书消化,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概括,然后才有独特的、有见地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
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四、定位年段要求,在对话互动中生成情感,生 成语 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要在互动中生成思想,生成情感,生成语言。这种对话是基于充分朗读、体验、感悟的对话。
现实教学中,可能是由于考查教学效果方式的缘故,我们常常低估现在学生的水平,到小学中年级仍然将课文“咀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笔者认为,到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应该选择一些足以统领全文的大问题,对学生更放手些。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中《春日偶成》这首诗时,请学生把古诗读准读通以后,笔者就提出一个直奔作者写诗动机的大问题: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当时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一下子就能在短短的四句诗中找到“乐”字。
“乐”是这首诗的灵魂,于是在“乐”的笼罩下,学生开始“乐在诗中”地寻找能让诗人“乐”的美景,开始“乐此不疲”地在诗中寻找能让诗人偷着乐的理由,最终体会到原来作者是在美丽的春景中自得其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意义的接收学习是自主建构,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也是自主建构。
五、切合儿童特性,适度拓展,坚持练笔
我们都知道,“语文,语文,语言文字能力是根本。”小学阶段语文的奠基作用说到底就是在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完成的。崔峦老师指出:语文课时有限,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用在识字、写字、读书、习作、口语交际上,把语文课上得既生动活泼,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头脑真正动起来,又扎实有效,向每个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内的训练量太少,课堂内动笔时间太少。我们要克服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顽症,每篇课文学完后,要腾出8~1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练习。
教师要从检测三维目标综合达成情况和学生思想、情感、语言生成情况的视角,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情境性的语言书面练习题,让学生写一组句群或一个语段。这种练习要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能激发学生产生情境性和个性化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四
一、课堂中教学语言的准确运用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将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充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要准确掌握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因为小学生正处于模仿学习阶段,不能给他们带来错误的认知,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除此以外,教师还要能深刻、精准地运用语言的感情色彩,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学生讲解“落花生”是花生的别名,不要把“落”字理解成为动词,不要未经查证与核实就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种花生”,造成错误性的理论。另外,还要注意语句的正确使用。
如“对于这个同学的看法,有的学生非常不同意,而我认为是对的”这句话的理解,就有两种相反的思路——到底是对前边同学的看法认为是对的,还是对后边学生非常不同意的看法认为是对的呢?这就是一种歧义句,但是小学生还学不到语法这一块知识,如果教师表达的模棱两可,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很困难。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准确地运用语言,说出的语句是帮助学生理解事物的,而不是给学生造成困惑或是错误的学习。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也要抓住重点,突显精华,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无限的知识,真正达到以简驾繁、以少胜多的境界。
二、课堂中的多媒体运用
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的内容繁多,可以说是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从古今到中外无所不有。所以,课本中有很多内容对年纪尚小的学生来说还是陌生且难以理解的。这个时候就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学习这些奇妙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形象生动地传输、再现知识的原理和物体原型,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知识,从而加快学生学习和记忆的速度。同时,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精准地把握学习重点、难点。
这就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小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方面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理解事物有一定的难度,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这个限制,它能将抽象的课文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动画,将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有几个动词的排列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有这样一段话:“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迎上去看,看见乌龟妈妈追上去,看见青蛙游过去”,这句话当中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学生既不知道这些词的表现形式,也不知道该如果使用,这时候我就运用了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把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整个过程制作成了flash动画,重点强调了这三个动词的表现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迎上去就是相对的游过去,追上去就是从目标后方赶上,游过去就是从周围游到目标物体身边。
他们看完了这个动画,这三个动词的表现形式就会留在脑海里,从而为学生的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供参与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好他们的主体作用。而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让学生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来,给他们提供独立的活动场所,使每个学生在学到知识之后还能再传播出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还以《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为例,教学中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让组员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来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就能在自己理解的同时再分享给其他同学。这个环节既有竞赛意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虽然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是说教师就不重要了。当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经小组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就要适时地参与到探讨中来,给出积极的建议。
四、课外的发现
学习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热爱生活,让学生从现在起就懂得文字的力量。所以,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中,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如我曾经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仔细观察路上的路标、商店牌匾,记住一路上都有哪些商店,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就问家长,如果你发现哪家的牌匾写了错别字,老师会有奖励。留这个作业的目的主要有两点。
C. 常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有什么
教学因人而异,要学好一件事,当然得从小做起,学习语文也一样,那么,我们该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呢?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供大家参考。
常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语文,所以我们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对语文这门课程的兴趣,那么怎么培养这个兴趣呢?
兴趣也不是生来就有的,主要靠后期慢慢来培养,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语文是一个什么样的科目,以及学好语文有什么作用。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合课文创造一些有趣的情境,在上课一开始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自己的用词,不能用生硬的词汇,多采用一些生动的词语,再加上一些修辞手法,词语生动了,学生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在上课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布置好当天的课后作业,当然作业不能繁重,不能困难,要有新意,不要总是纠结于背诵抄写这些传统的作业。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去看一篇文章,第二天过来讲给大家听,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些故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分析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
前面我们说到了培养兴趣,乐趣也很重要。有一句古语这样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你心情好了,做事情的效率也会提高不少。同样的道理,学习语文要有乐趣,不能沉闷,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切记不能枯燥无味,枯燥的讲课虽然传授的知识较多,但是学生听进去的内容却极少,所以学习语文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充满乐趣。
例如,在让学生朗诵一篇诗歌的时候,为了让他们能够生动地朗诵出这首诗歌,可以在其中加入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学好语文。
除了要让学生学习还要有适当的玩耍,如果能够在学生们玩耍的时候将语文学习植入进去,就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间学生们讲一些小故事,比如说名人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在休息的时候也能积累一点知识,只有充满乐趣的知识,学生们才会乐于接收、理解又记忆,并且灵活的运用。
知识传递伴随着乐趣,才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所以说,营造一个充满乐趣的氛围很重要。
二、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让他们爱上阅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小学阶段教师就要开始让孩子接触阅读材料,这一点家长的责任很大,荣在孩子幼儿时期要多多给他们讲小故事,在孩子有识字能力的时候就应该给孩子买一些简单的读物或者故事书,这样,在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养成了爱阅读的好习惯。
阅读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未来有很大的好处。语文是一个很注重阅读能力的学科,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阅读,而如果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长大后就会有更强的阅读能力。
此外,阅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很多的优美的语句词语,还可以积累很多的写作素材,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教师平时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并且多提问不懂的地方,在质疑中学习新的知识,这样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而且学生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促进他们进一步自主探究,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和求知欲望。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课堂,课堂的活跃,需要教师有一颗幽默的心,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很愉快。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时不时的讲一些笑话,活跃课堂的气氛,这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加强。
另外,多媒体技术已经普及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控制课堂的气氛。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文学方面的卡通小短片,使教学活动更生动形象。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他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不能责备学生,这样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使他们对这门学科失去信心,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出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对学生多一些赞扬鼓励,让孩子有信心的学习。所以说,活跃的课堂永远比枯燥的课堂有意思,所以教师一定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眼球
高效的小学语文学习技巧
一、巧设导语、创设情境。
成功地上好一节课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巧设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导语融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
它像一座桥,架在理解课文内容与获得知识的必经之路上,这座桥架稳了,架宽了,学生就可以轻松愉快的到达彼岸。导语的设计有多种,可以利用语言、故事、歌曲、影片等方式进行。
二、结合文本环境,创设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别。
教学点与兴趣点往往不一致,文本与学生脱节,这时就需要教师创设优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以便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其求知的欲望。
三、结合文章旨意,创设冲突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
认知冲突的产生,能够迅速激活学生思维,进行积极思考。在教学中可以试着把对立的观点意见提出来争论,让学生在冲突中产生积极的思维,并提供表达感受的机会,进而使之得到人格的熏陶。
四、创设障碍情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从心理学上讲,学生最大的学习动机就是成功动机。因此创设障碍情境,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两方面把握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很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运用文本,创设角境,体味人物的形象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教师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D. 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导语: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写字练习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并强调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写字,将识字和写字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在教会学生认识某一个字之后,可以有意地教学生如何写好该字,使其有目、有意识地练习写字。
二是坚持指导写字和培养习惯有机结合。对学生写字的姿势有所要求,要想写好字,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而且还要爱惜写字工具,维护环境卫生。
三是坚持提高写字技能技巧与审美教育、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即结合书写指导和书写评价、赏析,有机激发学生审美情趣,渗透德育,培养学生专注、耐心和顽强的意志力,使学生的品性得到实实在在的训练和提高。四是坚持课堂教学评价与评价写字教学有机结合。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写字基本技能的训练:
1.基本笔画的训练,重在指导运笔。由于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教师要进行直观教学,加强示范。基本笔画的训练应一丝不苟,让学生懂得笔画的位置和形状,并体会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从而把每个基本笔画写得规范、顺利。
2.独体字的训练,重在定准主笔(即字的骨架)。大多独体字有一两个主要笔画,定准主笔,其笔画(即字的血肉)的位置也就容易摆布了。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字的主笔,如“木”字,它的主笔是“|”,如果“|”写歪了,那么“木”的重心也就不稳了,所以教学重点便是让学生认准并定准主笔,摆布好副笔,做到疏而不空,重心平稳。
3.偏旁部首的训练,重在揭示规律。偏旁部首大多是从独体字演变过来的,字的偏旁部首直接影响到整个字的结构和重心。
4.合体字的训练,重在把握部件比例。合体字的结构比较复杂,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把握上下、左右、上中下、左中右、全包围、半包围等结构的合体字各部件的大致比例,使学生的书写比例恰当、穿插合理、揖让得法、匀称美观,引导学生给汉字分类,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定势的作用,会成为很自然的一种行为。因此,小时候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为小学生没有辨别能力,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要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能力具备,学习成绩自然提高。不光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促进其他行为习惯的养成,好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的。
1.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好比容器,被动地依赖教师学习,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缺乏自己咀嚼体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时,教师不要马上告诉他们答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自己试一试,通过查找工具书,查阅旧知识等去想办法解决。如果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就要一步一步去耐心启发,在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让学生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从而他们就会有成功的体验,增加信心,独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得到提高。教师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让学生探讨解决。在小组讨论中,大家共同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辩论、分析,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互相合作下解决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
做笔记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在说记笔记的必要性。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学生抓住课堂学习的重点,便于课后复习巩固。那么,怎样才能做好比较学习呢?①要准备好笔记本。要有语文专门的单独笔记本,不能在一个本子里什么学科的笔记都有,这样查找起来费时费力,很混乱。还要准备不同颜色的笔,通过颜色的'区分笔记的重点内容和不同内容。②在课堂上记笔记做到:字迹清晰,笔记干净。教师在黑板写的内容要有选择性记下来,不能什么都记,应记难点和重点。
在记的同时,要耳听、眼看、脑思考,这样才不会是机械记,能理解内容。要学会听记作业内容及要求,做到一字不落。对没有记下来的内容,要先认真听,课下向教师和同学借笔记。③如果记的笔记笔迹零乱,那么课下还要进行整理,使其变得全面、有条理、系统化。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能锻炼自己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作业及 时改正的习惯
让学生随时准备一只红笔和一个本子,将练习本和试卷上的错误及时地改正并收集起来。隔一段时间都拿出来看看,以此温故,避免以后再犯同类型的错误。
4.有条理的习惯
学生安排学习时间做好事先定好,知道在什么时间段做哪方面的学习,以及要学习多长时间。学习用具要收拾齐全,书本在书包、书桌、抽屉的摆放要有次序等等。学习用品存放无规律,要用东西时,费力翻找,极易影响学习情绪。作业书写要条理清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肯定不高。
5.积极阅读的好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每天观看少儿电视节目不少于10分钟,每周背诵古诗文不少于2首。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片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体会。教室的墙上可以挂上名言警句;教室的角落可以设计成图书阁;板报上写出每期的阅读材料;广播里可以播放儿歌、新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阅读的好习惯。
在课堂书本阅读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思维和开阔视野,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要推荐优秀健康的课外读物,题材要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如科普类、童话类、小说类、散文类、传记类,范围包括古今中外,像《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等。
由此看来,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育,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用全新的理念去理解教学,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更好将课本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有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收获。
E. 小学语文常用的高效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种学问,没有掌握好的方法和技巧,教起学生会比较困难,那么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方法技巧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有用的教学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一
1、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节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讲解精要的课堂内容,根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学习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的好坏划分学生等级,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学习心态。
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教师也要尽可能多地列举例子,补充其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既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有着终生的意义,他们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相当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课堂效率。
2、渲染课堂气氛的方法
2.1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机会。语文课最怕的就是教师一个人把课堂时间全部占用,而学生只能认真听讲。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越来越低。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自由学习的时间。以课文《飞向月球》为例,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老师应该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月球上有太多神秘的东西,小学生对月球也充满了好奇,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在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带头作用,然后再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对月球上的事物进行猜测、想象,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声讲出自己的想象。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整个课堂显得自由活泼,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2角色体验,点燃学生的激情。角色表演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比较强,而且通过角色表演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把握住语言的节奏,使学生在表演中逐渐对课文产生感情。《牛郎织女》是一个千古传唱的神话爱情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光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美的。所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牛郎织女的故事,当然,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比如,当牛郎织女分别多年后,在鹊桥上相见后会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模拟相关的对话。笔者相信用这样的方法,肯定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乐趣,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更有激情。
3、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我在教学《"两弹元勋"邓稼先》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邓稼先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是谁,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较短时间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科学家,顺理成章地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在教学《人类的朋友》时,老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问学生:"你们想去这个美丽的树林吗?愿意成为小动物们的朋友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指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怎样使大自然更美丽?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学生们在情景的创设下饶有兴趣地展开丰富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促使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4、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阅读产生疑问时,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展之际。因此,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平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课题发问;从课文内容发问;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发问;在教学结束前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发问;从标点符号的运用发问;从课文的中心发问;从某些修饰词语发问,训练学生从敢问到善问的能力。
如学习《静夜思》这篇古诗,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第一句话后,带领学生归纳学习方法:①读诗句;②讲字义;③连成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第二句,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自学后提出:不懂"疑"和"霜"是什么意思。老师便针对学生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解疑,这样,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思维活动协调一致,使教师思维暴露在学生思维最恰当的地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习动力,而学习第三、四句时,老师则采用伙伴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四人一组,运用学法自学,互相质疑、解疑,然后向全班汇报学习过程。这样学习,用时少,负担轻,效益高,学生获得了知识与能力,取得了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二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总是板着面孔,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
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 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
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三、语文老师要习惯赞扬、欣赏每一位学生
小学语文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清代学者颜元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老师要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
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四、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么?”),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粗暴的回答(如:“不,你错了,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或“命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无法形成的,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例如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而不应是审问。
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或适时地插话,进行圆场和启发。例如:“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可不可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尽情讲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乐于回答。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坐或站,教师大可不必统一要求,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
五、自由选择的作业形式
我清醒认识到: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堂生态被破坏,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了。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商量式的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
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如:在学习关于《别……》的诗词后,就可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收集古代联“送别”的诗词曲赋文,作专题研究。使得他们必须去查找有关“送别”类古诗词资料,这样他们既学到了与课文有关古代诗词曲赋知识,又培养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其他学生,则只需要能做出课文中的巩固性练习即可。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三
一、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
包括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主要是由教师运用语言来传授知识。其基本要求是:表达正确、明了、生动,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坚持用普通话。板书清晰、简要、规范。
2、演示法
这是教师借助实物和教具,向学生进行展示以说明或印证所讲知识的方法。当然也可以利用向学生播放影像资料、作演示性实验的方法来说明或印证。
3、讨论法
这种方法是指当老师或学生提出有探讨性或值得商讨的问题时,老师组织学生分组对问题进行议论。它有助于师生、生生交流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让学生对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
4、谈话法
谈话法,又叫提问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师生间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提出结论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熟练技能的一种训练方法。
二、新课标理念下教学方法的运用
1、师生角色相换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学习“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课不能备得太满,要给生成留有空间,要对各种情况做出预测。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2、兴趣与疑问相杂
皮亚杰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趣开头,精心设计导入语,(或以耳熟能详的民歌、童谣,或以动漫画面)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激疑同时也是激趣。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把激疑看成是“创设问题情境”,语文教学是围绕一个“疑”字展开的:无疑——有疑——质疑——释疑。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朱熹早就已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3、表演与实效相合
课堂情景表演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它是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断),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在体悟中不断创新。
4、思维与创新相重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中不是缺乏创新意识,就是把创造性教学视为高不可攀。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增强思维活力,而不是要他们马上为社会做出有价值的发明创造。只要是在他们的知识范围内,能够提出具有新意的思考和设想,就要给予鼓励和引导。创造性思维往往自疑问和想象开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指导学生面对平常的事物进行种.种联想和想象,就有可能顺着问号去思考,去发现,去创造。
5、口语与习作相融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语文的基本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他们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一般来说,说话说得好,清楚、干净、有条理、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作文也会写得好。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根本,说是写的基础,说又是检验书面语言的尺度,要让学生照说话来作文;书面语言通过对口头语言的加工,又比口头语言更准确,更凝练,更规范。当然作文能力的提高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要培养初步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我们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时,要把这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F.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有哪些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不仅选编了许多古诗,现代诗歌也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现代诗歌的教学。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现代诗歌 教学 方法 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目录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
一、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情感基调
“诗”者,皆为感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相对于古诗词的温柔敦厚、含蓄隽永,“现代诗”则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表达起来相对情感明晰,易于理解,但要领会其精髓,都离不开对于作者及写作背景的深入了解。
由于这些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时间、特殊境遇的灵感迸发、情感宣泄,因此掌握了这些背景,对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并增进对诗歌的理解作用重大。
二、注重作品诵读,培养良好语感
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必需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诗歌读的方式要多样,合作读、齐读,可以读出诗的气韵和气势;个人朗读,可以读出诗歌的深层情感与个人理解。同时朗读也要体现出层次感:初读,读准字音、节奏,感知诗情;再读,读出诗味,品味情感;品读,产生共鸣,感受诗歌的独特韵味。
在朗朗读书声中,使无声的文字变得有感情,使有限的语言富于活力,学生领略到汉字表达的奇妙效果,初步感悟诗句所积淀的 文化 气蕴,并逐渐提高对于现代诗的阅读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要重视范读的作用。教师对诗歌理解后的真情朗诵,再配上恰当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增强对于诗歌节奏、韵律及美妙音乐的感受力,更能激发起学生模仿、朗读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进一步的朗读、品味中,增强对诗歌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尊重独特见解,培养 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启发和熏陶。对于同一首诗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而应该在品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在教学诗歌《锁不住的心》时,围绕问题“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学生们谈论自己的看法。有的读出了“我”被锁在家的无奈,有的读出了“我”对于自由的强烈渴望,有的读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还有的读出了妈妈对孩子的不理解、专制。孩子们结合诗句,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时,只要合情合理,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四、创设教学情境,品味诗歌韵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要让学生领略到情景交融其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现代诗教学的难点,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教学形象起来。好的现代诗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诗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诗歌艺术的熏陶,更能够使他们受到“语文味儿”的浸润。
在教学《纸船—寄母亲》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冰心赴美国 留学 途中的场景:在滔滔海浪声中,惟有茫茫大海,飞翔的海鸥,冰心在亲近自然、复苏童心的环境下,却缺少了最爱的母亲的陪伴,浓浓忧伤、深深思念顿时在教室里荡漾开来。情境的恰当渲染,为学生进一步走入诗人情感世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和契机。
五、扩大课外阅读,积淀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强调:教师教学,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就是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对于现代诗的教学,我们不能就诗教诗,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视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把课堂学习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中。
要在师生对话、生生交流和生本对话中,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前对作者及背景的了解,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学完诗歌后,教师可以对诗人的其他诗歌,或同一主题的其他诗歌进行相关拓展。经过一次次积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逐渐提高,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也渐渐地厚重起来。
六、强化描摹仿写,培养文学气质
现代诗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描述富于跳跃,回味无穷,读起来朗朗上口,描述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都较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容易理解。所以诗歌中的一些精彩片断,甚至是整首诗,教师都可以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或理解,进行适当的仿写。
如,教学《海上的风》时,由于诗句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我安排了仿写,孩子们展现出令人欣喜的创作才能:海上的风是音乐家,它一来,就奏起动听的交响乐;海上的风是温柔的怀抱,它一来,船儿就恬静地睡去;海上的风是坏脾气的爸爸,它一来,大家就心慌意乱……。
这么多充满灵性的诗句,在孩子们激情满怀的创作中,迸发出来,不仅鼓励了孩子们,对我进行现代诗的教学也是一种震撼,一种启发:孩子们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教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都可能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创作出令人欣喜的作品。
<<<
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一)阅读法(朗读、默读、背诵)
(二)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评、讲演、复述、讲读、讲练、说书法);
(三)对话法(问答、谈话、讨论、 辩论 )
(四)实践法(观察、调查、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旅游、实习、见习、练习、作业等)
(五)电教法(照相机、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广播、电视、电影、录相机、语音实验实、电脑、网络、多媒体)
(六)研究法(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实验—论证式)
(七)自学法(自学—辅导式)(卢仲衡、魏书生)
(八)其他 教育 教学
<<<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师生关注的事。怎样教语文?我们要考虑,语文课程性质和核心任务是语言的运用。所以,每堂课后都要问一问,这堂课训练了多少?语文课堂应该始终贯串听、说、读、写,所以,语文课应该在语言的习得和积累上下功夫。
老师要要求学生:摘抄,背段,多读多写,大量积累。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和段落,要熟练背诵,还要从平时阅读的课外读物中,选取精彩片段背诵,只有读多了,背多了,才能开阔视野,积累材料,最好是固定一个星期背诵两(篇)段。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考察,课堂上要品析,品味重要的语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品词、析句,自己批注。使学生沉浸到文字中间去,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课堂上学生要朗读,要训练做记录、训练抄写、训练默写等。要让学生自己练,这好比教学 游泳 一样,要让学生自己到水里去,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
品读语言的常见方法有:诵读,通过诵读品读语言;批注,对这个词句加以批注,让学生养成这个习惯;替换,这个地方用这个词,替换一下,用别的词,看看表达效果怎么样;描述,让学生描述这个词的形象;体验,师生互动;还有辐射、句联、模拟等方法。如《秋天的怀念》一文里有这样两句话,“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品味“再也”“一直”这两个词蕴含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象影子一样化在课程中。
语文老师要经常反问自己,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为什么要教这堂课?课的目标是这堂课的灵魂和归宿,如果课的目标不明确的话,会造成低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课程标准的颁布,树立了体现时代精神的语文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尽管课标的研制和目标的制定还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但目前的中心任务无疑应该是课标的实施,并意味着正获得成功。而成功的标志,就是目标的达成。如何达成课标,则关系到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教什么”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一篇课文,十个老师有十种教法,一本书30篇课文,教什么?怎么教?要认真研究。所以日常教学中,常有确定教学内容随意性的情况。
如何确定教学内容?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特点、训练意图,选择教材的精华部分、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教学;2、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3、应该是老师完全可以把握、能很好地开展教学的内容。简言之,适合学生,适合教材、适合教师。学生自己看不明白、通过老师教能弄明白的。
关于教学方法,适合学生的教法就是好的教法。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兴趣,就能学得好。
<<<
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有哪些
★ 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 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文体教学方法
★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还有哪些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哪些方法
★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措施有哪些
★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G. 部编版小学语文如何备课
导语:教育局日前规定,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那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如何备课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例如针对教学中如何落实名着导读,老师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1、这两项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
一是语文教师要像研读阅读课文那样来研读备悉册推荐名着。
二是要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适当的课时,从时间上保证、落实名着导读。
重在由学生个人按计划专注阅读,运用批注、笔记陆橘等形式记录阅读体验、阅读发现,定时和小组成员交流、探讨,以自己擅长的形式保留读书成果,形成个人读书档案。
2、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
要实现培养读书兴趣的目标,在名着导读教学中,就必须以兴趣为先导。要针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来设计读书活动,找到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名着的'切入点,才有可能使学生对读书活动真正有兴趣。
3、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
阅读分享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口头报告、小组朗诵、论文宣讲、现场表演、微电影、多媒介演绎等,学生可以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创意,自由选择。
阅读分享的主体自然应该是学生,但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各种层次的学生仿宏都能够有分享的机会;
二是要能够在分享中发现有价值的讨论话题,引导分享由浅入深,使分享能够渐入佳境;
三是要善于适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以自己示范性的分享来带动、激发、提升学生。
4、名着导读教学不应“用力过猛”
为防止名着导读教学中出现“用力过猛”的现象,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名着导读的关键是读,要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让学生海量地阅读。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终身读书的习惯。
H. 浅谈部编版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几点策略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的教材中,不仅选编了许多古诗,现代诗歌也有一定的比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现代诗歌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特点,而且还要使学生感悟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感受现代诗歌的美。
诗歌,可以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想象,饱含着真挚的情感,给读者带来情感滋润和心灵震撼。那么课堂上如何教学现代诗歌呢?
一、以读为本,口诵留香。
朗诵是诗歌教学的必要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诵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宋代万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部编版教材在每一首现代诗歌的课后练习中,都有这方面的要求。如部编版四年下册《短诗三首》的课后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绿》的课后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由此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教师更应该明白现代诗歌教学中朗诵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时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风格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边读边听,边读边学,边读边思等方法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接触文字,要读懂文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现代诗歌作为凝练含蓄的语言艺术,极具韵律美,因此,教师要明白朗诵不应只是教学的开始,而应贯穿于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
二、创设情境,强化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如果只是一味的读背,那么学生很难深刻的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因此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今,多媒体与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时相辅相成的手段。上课时巧妙借助多媒体,将诗句转化为可视的景象,帮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诗句的意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绿》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视频或者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春天来了,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让学会说说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绿?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进入第一小节诗歌“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由此展开这篇现代诗歌的教学。这样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环境当中,来深刻感悟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感受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此一来,诗歌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势必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读写迁移,学以致用。
1.举办诗歌朗诵会。
教师鼓励孩子们课下可以去收集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在班级里举行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歌可以是课文中的诗歌,也可以是课外的其他诗作。在诵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活动结束后,学生选出最佳的朗读者,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积极参与,朗诵诗歌的气氛会非常热烈。
2. 争当小诗人。
孩子是天生的小诗人。他们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对世间万物的情感热烈而真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写作,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小诗人,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写成诗,从而乐于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如《听听秋的声音》这一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这首诗的形式,来写一写有关描写其他季节特征的诗句来。再如《繁星》系列,学生也可以模仿《繁星》通过几个意向来写诗歌。这样,一首首小诗便形成了。
3.编制小诗集。
学生仿写诗歌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全班同学写的诗歌装订成册,编制成小诗集,方便学生们交流和阅读。在编制小诗集的过程中,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对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分类、诗歌的情感等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现代诗歌集节奏美、韵律美、色彩美、意境美,语言的含蓄凝练于一身。因此,现代诗歌的教学是一个感悟的过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是需要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学习现代诗歌不仅让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而且让他们用美的视角看待世界,在诗歌的海洋里无限的徜徉。
I.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3.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
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J. 小学语文常见的八种教学方法是什么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2、讨论法: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直观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
4、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
5、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6、任务驱动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7、参观教学法:组织或指导学习到育种试验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8、现场教学法: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现场教学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应用于育种试验布局规划、试验设计、作物性状的观察记载方法等项目的教学。
(10)部编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1、主张“和谐”。
在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上注重工具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关系的和谐统一;在阅读体验上注重尊重儿童独特见解和遵循文本特点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手段应用上注重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
2、主张“本真”。
语文教育应基于本真的儿童,应真正从儿童需要出发,遵循儿童认知特点,联系儿童生活世界;语文教育应追求本真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切实,教学过程应当真实,教学风格应当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