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对于许多人而言自己的身体健康有时候能感受到的,比如说如果说身体状态比较好的话,精神也会好,就会觉得身体是非常健康的。但是有一些人身体如果说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症状,那么就会意识到自己可能是身体出现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及时就医。而房颤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身体不健康的症状,一旦出现房颤的话,许多人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心脏部分是非常难受的。而生活中患有房颤的患者也比较的多,那么如果自己出现了房颤的情况,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Ⅱ 诊断患有房颤时,通常需要做什么检查
患者常常想知道在做完心电图和体检后,医生需要做哪些检查来诊断心房颤动。我列举了心房颤动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供参考。实验室检查。对心房颤动的初步评估应重点关注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全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心房颤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影像学检查 在对所有af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时,应常规进行经胸超声心动饥孝图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房大小和壁层血栓。敏肢滑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应在所有心房颤动患者中进行,以指导治疗(ⅰ级,证据级别C)。TTE有助于评估结构性心脏病,测量左心房大小或容积,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估左心房血栓形成风险,并选择有进一步TEE适应症的患者。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 当计划进行早期房颤复发时,要进行TEE以排除心内血栓(I类,证据级别B)。TEE是监测左心房血栓的敏感和特异的检查,并经常被用来指导心房颤动的心脏复苏和射频消融。在对af进行导管消融术前,尤其是对CHA2DS2-VASC≥2的患者,应在有效抗凝3周后进行TEE检查。TEE还可以识别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左心房流速降低、左心房自发性发育、主动脉粥样瘤。心内超声(ICE)用于指导房间隔穿刺,评估导管位置,检测心脏形态学变化,并识别并发症。
Ⅲ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房颤
要“如何”知道自己“房颤”?
虽然要解答的是如何?但重点还在于房颤上。那么要先了解房颤的症状表现。
所以,有两种情况:
情况一:完全没有症状,患者本人一点难受都没有,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干什么,很多是体检的时候才发现的。这类患者大概占到房颤的10%。严格来讲,有的也不是完全没有症状,而是感觉不那么明显。那么,这类患者是无法通过自己感觉去判断是否房颤的。怎么办?
1、自己摸脉。如发现心跳不整齐、脉象比较乱,无规律,忽快忽慢,时有时无,就是颤了。
2、去做心电图。注意,持续性房颤心电图很容易诊断,但阵发性房颤的比较难确诊。
情况二:有症状的。大约占到90%,可能是突然就发作,一般情况下,心慌、胸口发闷、气短是患者最先能够察觉到的异样,同时心脏扑通扑通的调动。长久以后就会感觉体力会大不如前,稍微活动就会气喘吁吁。见过的很多房颤患者,在快要发作前自己都有感受。比较常见的包括:患者自己感到有心慌心悸(实际心悸就是心慌,一回事儿)或奔马律(胸口怦怦跳,仿佛雷声滚滚、鼓声敲击或鱼儿扑通跳水等)、胸部不适(有的感觉胸痛)、胸闷气短、乏力(总感觉没劲儿,易疲劳,运动量降低)、头晕(有的会昏厥)、后背难受、肠胃功能紊乱、紧张焦虑、害怕恐惧等。同时还有冠心病的患者,如果房颤发作,可能还会产生晕倒,甚至心力衰竭、休克。所以,有症状的比较好判断,当然没有心电图准确。比如,胸闷气短不单是房颤会有的,早搏,心动过速也都会有类似症状。
强调一下:
因为房颤有阵发性和持续性的区别。所以,去做心电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是在发房颤时做。
问题来了,如果我没有症状,我怎么保证?
这里有几条经验。如果没有症状或不明显,一般多见于持续性房颤,既然持续,那么大概率什么时候去查心电图都能发现房颤的,偶然体检发现的房颤就大多是持续性。当然了,如果是持续性的,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提问应该主要指阵发性房颤。阵发性的检测比较困难,因为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生,阵发性大多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症状判断,虽然不准确,但能得房颤的大部分不是短时间,自己应该可以从感觉上区别出来。如果阵发性间隔时间短,可以做个动态心电图去检测房颤。比如有的患者一天不定时发生。但如果阵发性间隔时间长,比如一年发作一两次或几年发作一次的,加之,有的房颤持续时间也很短,确实很难发现。
总结:心电图检查比症状感觉判断更准确些。症状感觉判断则比心电图检查更高效。
Ⅳ 房颤的筛查方法
1、心电图检查 2、心脏超声 3、动态心电图检查
对于房颤短暂发作难以捕捉到的人来说,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前两个检查到医院就能检查,但是由于房颤的隐匿性较深,去医院检查的2-3分钟的普通心电图很难查出来,需要做动态心电图才能检查出来房颤。所以建议在家中常备一个动态心电记录仪。发作时立刻拿出设备检测一下,手机会自动记录动态心电图报告,方便下次就医时供医生参考。家用的动态心电记录仪仅需和手机相连,就能用了,动态心电图也有人实时在线读图,非常智能方便,这一块国内做的比较成熟的就掌上心电这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