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31 08:54:03

A. 人格心理学流派

2014年进入乙方,开始为企业建立人才标准,自此对人有了兴趣。我的企业管理理论框架一部分是人的研究;一部分是绩效改进的研究,偏向于事,但最终会落到人的身上。

发现哔哩哔哩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很多心理学的系统课程。2020年3月至4月,首都师范大学,人格心理学。人格,是人的内在行为倾向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个性是人格的独特性;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性格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闹蠢行为特征。人格的六个理论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特质学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认知流派。研究方法有临床研究,主要是针对个体研究,代表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关研究,问卷调查,卡特尔的16PF的来源,主要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实验研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研究因果关系;综合取向研究。

一、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1、古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研究方法是自由联想、释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层次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包括原始的冲动和本能、遗传、童年经验和创伤、不合伦理。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无意识的,带来快乐;超我是意识和前意识的综合,是现实的;超我是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综合,是道德的,一个人如果本我强大,会向外展现整体的、有特色的的特点,如猪八戒的本我很强,吃、色、懒,这个人物的特点鲜明。性本能(生的本能、死的本能)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五个时期:口腔期(0-1)岁,本我的形成;肛门期(1-3岁),本我和外部环境冲突;性器期(3-5岁),俄狄普斯情节;潜伏期(6-12岁),自我和超我发展强大,小学生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就是对自我和超我的追求;生殖期(13-  岁),恋爱结婚。该理论认为一个人5-6岁就定型了,不认为社会文化影响,给人带来消极的影响。

2、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摆脱自卑,寻求优越;父母的影响;出生顺序的影响。荣格,人的生命力来自心理能量,他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埃里克森,自我概念,一生发展,自我同一性。

二、特质流派人格理论

1、G·奥尔波特。人格动力来自机能自主,过去的动机与现在动机不一样。

2、卡特尔。采用因素分析法,从英文词典中找到17953个人格形容词,合并成4500个词,171个人格特质,最后统计分析得到15个人格因素+智力=16PF,中文版有187道题,自陈量表。

特质论能够量化、清晰、全面的评估一个人。但是情境论认为,特质测量并不能很好地预测行为,没有证据支持跨情境的液档陪一致性。

三、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人格来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经验的差异。

1、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无条件反身,与生俱来的,不学而会的“本领”,如抓握等,有70多种;条件反射,经过训练的“本领”。最着名的“狗"实验.

2、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刺激-反应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强化,遇到事情,人会先做反应,再反复练习强化。鸽子箱实验,也能解释迷信行为的产生(非因果性关链)。认为人格仅仅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惯常性的行为方式。环境决定论。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人通过模仿学习,杀鸡给猴看。自我效能感来自于观察、模仿、提升。

四、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1、罗杰斯。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世界。人格动来来自自我实现。人格结构是自我,关于自己的认知、态度和情感。 [能够思考我自己的思想,得出我自己的结论,并采取我自己的立场。--罗杰斯]

2、马斯洛。人格动力来自动机,五层(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或八蠢冲层(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帮助他人自我实现)需求层次理论。不同时期,人的迫切程度不同;最迫切的需要是人行动的主因;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激励作用降低,高层次的需要突显出来;低层次仍存在,但居尔求其次。自我实现及自我实现者的特点:成为整体,成为你自己。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贡献:对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影响;对教育的影响;对组织管理的影响;帮助人们寻找生活的意义和幸福,发挥个人潜能;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批判:用自由意的概念解释人的行为,不够科学,人是否有自由意志存在争论;许多关键的概念很难定义,比如自我实现、成长、高峰体验等;对人性做了过多的人本善的假设。

五、认知流派人格理论

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由人们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1、凯利。人格动力是人的自身本性。

2、威特金。场独立性(内在自我)与场依存性(外部参照)。

3、米歇尔。图式(心理结构)和原型(典型形象)。

认知流派的贡献:基于观察和实验的结果;用认知结构解释个体行为差异;适合当前心理学发展的趋势和精神,如情绪的ABC理论。

认知流派的批判:太多的主观猜测,概念太模糊,不符合科学研究的节省律;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结构不同;需要更好的测量认知结构。

六、生物流派人格理论

遗传决定论。

EPQ量表:测定人格维度的自陈量表。迫选法。E,内外倾量表;N, 情绪稳定性量表;P精神质量表;L效度量表(测谎)。

生物基础:内外向性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EPQ三个维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人的三分之二的变异诉诸生物因素。

气质类型:生来就具有的形成某些特定行为类型的广泛的倾向性。胆质汗、多血汁、粘液汁、抑郁汁。遗传给出了范围,后天环境落在某个点上。

进化心理学:人类的心理机制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焦虑体验具有遗传性,主要原因之一是遭到社会排斥或者社会拒绝。

生物流派人格理论的贡献:在人格研究与生物学原理之间架起桥梁;帮助行为主义者查明更多影响行为的变量;实证研究较多;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

生物流派人格理论的批判:假设难以验证(如焦虑对于进化的意义);气质理论和研究没有统一的模式,到底是二种、四种、还是九种不清楚;对于心理治疗有较多的消极意义,认为人是不可改变的。

B. 人格心理学领域,有什么有趣的研究

心理学所包含的研究领域甚为宽广,并使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心理过程与行为。心理学主要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下又可分为许多次领域,例如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C. 人格心理学与生活

人格心理学与生活

人格心理学与生活: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理论表面看来,似乎各自独立、互不相干,但如果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逻辑必然性。本文仅从人格理论的形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着手,力求探讨西方人格理论的逻辑发展。

近几年来,研究西方人格心理学发展过程的学者很多,其中不乏很多有价值的见解,但是揭示西方人格心理发展的必然性,特别是逻辑必然性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作一探索,以就教于西方人格心理学发展研究的同行们。

一、人格形成理论的逻辑发展

人类的认识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全局,由片面到全面,由相对到绝对的必然过程。这种必然过程表现在理论自身发展上就叫逻辑。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发展也和人类的认识一样,有着一种必然的发展过程。所谓人格心理学理论就是关于个体人格的结构与机能的假设性说明,它帮助我们理解人格起源,各种与之有关的事物,作用或结果;同时也帮助我们在对人格了解的基础上预测行为。下面我们以精神分析学派为起点,通过对各个人格理论的分析比较,来揭示人格形成理论的逻辑发展。

心理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人格理论,可以说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它的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用他毕生的精力, 通过对人格的形成、发展进程,人格的结构、心理的本质,人格的变态以及对人格障碍的治疗等一系列的探索,创建了他完整的人格理论体系。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遗传决定人的行为。行为有其本身的动机;动机来源于心理能量;能量出自先天的驱力和本能;本能就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本能有两种:一种是求生本能,一种是死亡本能。前者与保存生命紧密相关,后者激发个体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体状态中去,它驱使人类互相残杀、攻击、直至灭亡。在生的本能中,弗洛伊德尤其强调性本能,他认为性力是人行为的原动力,不但个人的心理和人格结构,而且整个人类文化,归根到底都是由盲目的性本能冲动决定的。

在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弗洛伊德特别强调童年的经验。他认为每个儿童都要经历某些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这些阶段依次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儿童在这些阶段中的经验决定了他长大后形成哪一种人格。如果某一阶段的发展受阻,就会形成相应的人格障碍。同时,在个人早期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精神宣泄基本上在整个一生中都保持不变。

弗洛伊德的理论一方面为后人开拓了探索人格的道路,变更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成为现代关于动机和意识问题最流行的派别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弗洛伊德只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考察人格,强调人格形成的主体,以及主体自身发展的根源,这种理论发展到极端,必然产生不可克服的矛盾――主客体矛盾,即人和环境的对立。由于弗氏理论的极端发展,导致了他的同事和学生对弗氏理论的反叛。他们为了克服弗洛伊德理论的矛盾,必然从主体以外去寻找人格形成的原因。因此,形成了新精神分析学派人格理论,也叫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理论。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论,顾名思义就是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人格的形成。持该观点的心理学家们反对把人看成是由生物本能驱动的生物人,认为在研究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应充分把握人的社会本质,人是社会的人,如果离开了社会,人就不可能具有人格。因此,社会文化决定论强调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社会制度以及文化模式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社会文化决定论中,阿德勒(A.Adler)和霍妮(Karen Horney)是较为典型的代表。前者是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后者是弗洛伊德的学生。由于他们对弗洛伊德的观点有异议,最后分道扬镳,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理论。阿德勒认为人是社会动物,克服自卑心理,追求优越和完美的社会是人的基本动力。行为的动机出于人的社会性,而不是生物因素起主要作用,人都有积极“向上”和“好而为之”的要求。这种注重人的经验,社会需要和向善的品质的积极人格观,与弗洛伊德的观点形成鲜明的对比。霍妮虽然接受过弗洛伊德传统理论的训练,但在许多方面都与弗洛伊德的看法相左。她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过分强调了心理生物因素的影响,忽视了文化因素的作用。因为她在生活实践中,在临床实验里所观察到的人们心态变化并不都能用生物学观点或泛性论来解释,而用社会文化因素来解释似乎更为合理。因此,霍妮认为,个人的社会经历决定了他是否存在着心理障碍,而这种心理障碍是由环境条件产生的,而不是象弗洛伊德所说的是由心理结构所决定的。

阿德勒和霍妮在人格形成和发展理论中,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克服了弗洛伊德的唯生物决定论,对人格心理学研究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他们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完全否认了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片面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从人格的生物决定论的极端走向了社会环境决定论的极端。

由于两种理论的极端发展,导致人格形成中一系列不能圆满解释的行为动因。人们开始另寻出路。在这些人中间,有人提出了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理论。

“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人类既不是由环境摆布,也不是由内力驱动,人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过程。通过认识过程的发展和自我控制,人影响环境,同时也被环境所影响,人格就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

班杜拉(Albert Banra)是交互作用理论的典型代表。在他的理论中,观察学习和自我效能是其核心内容。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可以通过观察来进行学习,获得信息,了解社会环境,从而获得社会行为。行为一旦获得,便由刺激,强化和认知三个方面进行调节和维持。这里的刺激是指可以决定特定的行为在适宜的时间出现的特定的刺激;强化是个体以特定方式进行活动予以的奖励;认知是把行为同内在的标准相比较,提供自我强化或惩罚,从而修正行为。自我效能是班杜拉理论中的人格组织因素,它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知觉、动机、任务的效果,也影响环境。

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理论把强化、认知,人的信念和价值体系等因素联系起来,肯定了个人的能动性和认知所扮演的角色,考虑了人的行为发展和变化,引起了心理学界的广泛注意。但是,该理论中的某些概念,如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期待等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关系都有待于进一步阐明和证实。这说明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认识程度,每一种理论都有某些缺陷和不足。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反复修正理论,直到它日趋完善,这就是人类认识由相对到绝对,由必然到自由的发展过程;一般又把这个过程叫做逻辑必然性。

二、人格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逻辑发展

在人格理论的研究对象上,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把握:一是人格理论研究的实体,二是人格理论研究的内容。通过对这两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了解人格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逻辑发展。

随着人格理论的发展和变化,人格研究的实体和内容也在不断的变化。首先,精神分析学派从精神病人,即非正常人的研究入手,以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为其中心理念,强调行为的内在源泉和动因,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潜意识,性和异常人格的研究上,从而创造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无意识过程病因学。这种理论试图通过对病人异常言语行为的观察分析,推论出正常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找到治疗人格障碍的途径。然而,精神病人毕竟不是正常人,人的行为也并不能都用潜意识和泛性论来解释。因此虽然由于弗洛伊德理论的导向作用,致使心理学家们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精神病人身上,并使人格心理学理论获得了重大进展;但这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不仅限制了理论家们的视野,还将这种研究带入了死胡同。因而人格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就必然突破弗氏倡导的认识对象。

随着人格理论的发展,人们对研究对象开始由病人转向动物。直接原因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格研究进入了实验阶段,人们试图通过实验,对人格进行探讨,从而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实证性。可是有些实验,人无法作被试者,于是,行为主义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动物身上。因为他们认为人与动物一样。都是一种机械的有机体。人格等同于行为,研究了动物的行为,就等于研究了人类的人格,个人独特的人格模式是由环境作用对行为的强化而被固定下来的,所以行为主义关心的是行为如何随着环境改变而变化,而不是象精神分析学派那样去关心具有持久性的本能与自我。斯金纳(B.F.S Kinner)是行为主义的后期代表,我们以他的观点为例,来说明行为主义对人格研究对象的看法。斯金纳设计了有名的“斯金纳箱”,用以对老鼠和鸽子等小动物进行实验。在实验箱里,他通过对动物的训练,将“随意”操作和奖赏联系起来,从而引出特定的操作反应。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在斯金纳看来,操作条件反射同样适合于人类。因为人是动物,对待人也可以象对待动物那样去训练和塑造其人格或行为;人是享乐主义者,和“斯金纳箱”中的白鼠一样,一切行为都是追求享乐和避免痛苦;动物可以被环境所改变,那么人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对环境施加良好的控制,人的人格或行为就可以按照我们的意愿而得到塑造。

行为主义理论为严谨的科学态度来研究人格,探讨人的行为,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评价;但恰恰由于它一味地追求所谓科学性,无视人的本性和情感,无视人与动物的区别,把对动物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简单地搬到人身上,把实验室的研究纳入“真实世界”之中,从而遭到人们最严厉的批评。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实体几经改变,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末,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开始把眼光转向了健康的正常人,企图通过对健康人的研究,找出人格形成的原因。马斯洛认为精神分析学派把人类看成是动物本能的受害者和文化引起冲突的牺牲品;行为主义把人类看成由环境塑造行为的生物有机体。这两种理论都有缺陷,它们把目光局限在人类的黑暗面、消极面、疾病和动物方面,突出了对心理上残缺不全的个体的研究。因此,马斯洛把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注意力集中在许多年来一直被忽视了的领域上――研究健康的、机能健全的人类有机体。与此同时,人本主义的另一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Carl.Rogers)的人格理论却和弗洛伊德一样,来自治疗实践,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所不同的是他对人性抱着积极和乐观的态度。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理论强调人的积极品质,注重个体的有意识经验和成长潜能,提出了层次需要理论和自我实现的概念;认为人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制裁和约束,而是通过自我实现的愿望驱使人向着积极的、预定的方向前进,去追求完美。正是这种愿望激发了人的各种力量,使之产生交互作用,从而塑造了人的品质。

综上所述,在人格理论的发展中,可以看出人格研究的对象,从只注重精神病人,到动物再到健康人乃至最后三者结合的全方位研究是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精神病人,是要找出形成人格障碍的原因,最终治愈他们,让他们成为能够最和谐地同他人生活的完善功能者;研究动物是为了获得对人格研究有用的科学方法和数据,用动物作为在某些实验中无法用人类作被试者的替代品;研究健康人,是要让他们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材。研究的这种发展过程是必然的,这是人格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逻辑必然性。

三、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逻辑发展

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逻辑发展不仅表现在理论观点上,研究对象上,还表现在研究方法上。方法是过河的桥,是构建理论体系的操作工具,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是依据一定的方法构建起来的。科学的任务就在于揭示这些方法、揭示这些方法的内在逻辑必然性。我们知道,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一般分为分析的方法,综合的方法,主观的方法,客观的方法等几大类。而这些方法又不是孤立的,按照思维发展的逻辑,人类的认识方法是由主观走向客观,由分析走向综合的。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也必然遵循着这一逻辑。

具体说,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首先是运用分析的方法。因为人类认识世界首先认识的是具体的,相对静止事物,而且这种认识的演化则是把认识对象进行分析的分析,直至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分析为止。这种分析的方法首推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弗洛伊德首先把人分为正常人和精神病人,进而对精神病人作精神分析。在具体作精神分析时,弗氏又将精神分为有意识动力过程和无意识动力过程,并致力于无意识动力过程的分析。这种分析的目的在于“挖掘到人类心灵的最深层”,这种分析的方法又叫自由联想和临床分析法。弗氏的这种分析方法对探索无意识这样一个独特领域是非常有效的。

弗氏的这种分析对分析的方法来说本身也具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则表现为分析方法本身的不彻底性,它只是从大的方面――精神方面――无意识动力过程方面分析了个性的形成。因此这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就必然产生一种更彻底的分析方法,这就是卡特尔(R.B. Cattell )的因素分析法。卡特尔认为理论应以测量为基础,这里所说的测量就是心理测量,这种心理测量就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的结果上升为理论就是定性分析。而测量的对象就是特质,也可以叫因素,因素分析法就是把影响性格的各种因素独立出来,一个一个地进行静态的、准确的测量;把测量的结果归纳为一个一个的特质,特质是建造人格的砖块。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把人类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这些特质直接支配着人的行为。很显然卡特尔是一个把分析方法运用得最彻底的人格心理学家,他的'这种方法是对弗洛伊德等人分析方法的发展;他不仅把人格分析为各种特质,而且对各种特质进行定量分析――测量。这样一来,一方面使人格理论建立在科学的依据――测量的基础上,使很多无法说明的东西,可以用统计数据加以说明;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分析着眼点在局部,而且是作的静态分析,因此,这种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走进形而上学的死胡同;也就必然被新的方法所代替,这种新的方法就是综合。

综合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就是指对经验到的事实进行归纳,抽象得出一般性的,整体性的结论,也就是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的一种认识方法。人格心理学综合的方法起源于格式塔心理学。这种心理学理论以反对构造派的还原分析为出发点,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强调心理的整体性,并采用现象学方法加以研究。这种方法强调对自然而然地自我观察所得到的经验材料加以如实描述,排除一切预先假设,只描述现象本身。这种描述本身就是一个归纳过程,一个综合过程。格式塔心理学的这种综合方法只强调对现象的综合,因而是一种不彻底的综合。这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就必然要求综合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这样人本主义心理学应运而生了,在格式塔心理学综合方法的基础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视人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这个系统内在的必然联系。人本主义心理学运用综合的方法来探讨人的能力和潜能,探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综合的方法既是格式塔心理学综合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分析方法的异化。人本主义哲学的这种综合的方法一方面虽然克服了分析的弊端,在格式塔综合方法的基础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使这种方法越来越完善和细致;但是一种方法发展得越完善,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受的局限性也越大。这种局限性则在于: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因而缺乏应有的说服力。这种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是把分析和综合有机地结合起来。当代心理学史上,把二者结合起来的人格理论应首推认知心理学。

认识心理学在方法上是以分析为基础,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具体说,当代声势浩大的认知心理学力求研究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它不去繁琐地了解人在进行认知活动时每一神经细胞的活动情况,而是采用一系列客观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最后通过综合得出结论。认知心理学之所以在当代心理学领域影响大,除了理论本身外,确实与研究方法先进科学有关。认知心理学的这种方法,是分析和综合方法进一步发展的必然。

与分析――综合方法相联系,还有主观――客观的方法。早期的心理学家注重主观方法,也就是说揭示人格形成的过程的规律纯碎从主观上找原因,并通过主观的先天逻辑模式来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强调了认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是对的;但是任何时候,作为认识对象的人格都是客观的。因而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学派、行为主义又倾向客观,也就是运用客观的方法去揭示人格形成过程的规律性;但纯客观的方法必然导致客观主义,忽视主观作用。所以,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又倾向主观。而认知心理学力图以主观为基础,向客观方向前进,把主客观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由主观到客观,由客观到主观,最后达到主客观的统一,就成了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逻辑必然了。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有三个问题:一是人类认识世界时主观――客观的方法与分析――综合的方法是结合起来使用的:一般的情况是主观易与综合结合,客观易与分析联盟;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主要倾向而不是纯碎的一种倾向,这是值得注意的。二是我们在研究这些方法时还应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某一学派的方法是指的主要倾向,而不是指它采用的所有方法,在实际中,问题要复杂得多,往往是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主观中有客观,客观中有主观。三是我们所说的逻辑必然性,就是指理论、认识自身发展的必然性,它的依据是客观辩证法中物极必反的原理。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心理学家或学派都是通过一种主要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理论系统,因而力求使这种方法包罗万家,尽善尽美。但是一个发展得越完善的方法,局限性也越大,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向极端。因此,当一种方法、一种理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时,就必然会走向反面――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种方法、这种理论的不足,迫使一些人抛弃现有的体系和方法――掉过头来,沿着相反的方向探索。这就是为什么分析的发展必然是综合,综合的发展又返回分析,最后达到分析与综合的统一的内在原因;也是为什么主观的发展必然是客观,客观的发展必然返回主观,最后达到主客观统一的认识方法的内在原因。

总之,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一堆僵死的理论观点,而是一部生动活泼的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的史诗。我们心理学工作者的任务则在于揭示这部史诗的逻辑联系,以预测人格心理学发展的未来,为建立先进的完善的崭新的科学的人格心理学体系而努力奋斗!

;

D.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1、精神分析论

根据心理动力学(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超我、自我、本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2、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杜丛铅袜拉(en:Albert Ban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论”。

他提出个人自我效能(en:Self-efficacy)的高低会影响他适应生活及克服障碍的能力,而根据社会学习理论(en:Social Learning Theory),个人的观察学渗激习能力亦对性格形成和发展有所影响。

3、人本主义激斗论

以马斯洛(en:Abraham Maslow)为首的人本主义(en:Humanistic) 认为个人有五种天生的需求层次,而满足这些需求的行为就是从学习得来的。人格受先天、后天学习、遗传等各种因素互相影响。

4、生物学论

生物学派(Biological)认为人格的特质会透过遗传影响子女,亦关乎脑袋的生理构造,并非只受个人经验影响。心理学家艾辛克(en:Hans Eysenck) 认为人格可分为三大维度,

即外向与内向(Extraversion-introversion)、神经过敏症倾向(Neuroritism)和精神症状倾向(Psychoticism)。

5、人格特征论

人格特征 (trait) 可解作特定的人格元素,用以描述一个人的感觉、思考及表现方式。人格特征可从行为中推论出来,具有相当的统合性与持久性。从古至今,心理学家对于人格分类都有着不同的见解,而一些心理学家们就组织了一套广泛被使用的人格大五模型 (“Big Five” model)。

此模型例出了五种普遍的人格特征,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经质性(neuroticism)、和善性(agreeableness)、严谨自律性(conscientiousness) ,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

(4)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现代心理学发展的趋势,是几大心理学流派逐渐融合统一。 几大心理学流派着重于心理本质的探索,是其基本理论部分,实际这种种流派都是着重心理现象、过程或功能的某个环节,而忽落其他环节所引起的,是片面、局部或环节性的研究,没有进行整体、全面或本质的研究。

随着人们对心理现象的研究逐渐深入和想要把握心理的整体状况,心理学流派的融合统一,成为心理学流派的发展趋势。

E. 学人格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啥

先接一下昨天的课程,还有一点没上完:

导致抑郁的原因有很多,从不同的流派来看,有不同的说法:

每一个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不够全面,如果需要真正考虑,还得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

今天咱们来学学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取向。这玩意二是啥意思呢?意思就是,学人格心理学主要是在学啥:

主要有四个大方向:

1、临床取向:主要是和个案研究有关系,说白了就是一次就研究一个人。研究的深深地透透的系统的。以弗洛伊德为代表。

2、相关取向:主要是问卷调查啥的,用来研究两种因素或者其他的东西。

3、实验取向:做实验。

4、综合取向:综合的,混合的取向。

2022-06-29

F.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消费心理学,或者说消费者心理学 (Consumer Psychology) 其实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此或模词,往小了说,消费心理学强调的是以个体为代表的群体的消费行为,主要是消费者行为学 (Consumer Behavior) 的内容。根据 Michael R. Solomon 在《消费者行为学》一书中的定义:“它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观点或经验所设计的内容。”在这个体系下真的是包罗万象,能和至少一半以上的社科类目扯上关系。往大了说基本上和消费或者消费者有关系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它的一部分,因此和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都有重合之处。

一、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消费者的语言、行为、表情等,分析其内在的原因,进而发现消费者心理想象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2、访谈法: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受访者的交谈,以口头信息传递团拆和沟通的方式来了解消费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森缓念等内容的一种研究方法。
3、问卷法问卷法是以请被调查的消费者书面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的调查,也可以变通为根据预先编制的调查表请消费者口头回答、由调查者记录的方式。问卷法是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研究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4、综合调查法:综合调查法是指在市场营销活动中采取多种手段取得有关材料,从而间接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状态、活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调查方法。
5、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地对应试者给予一定的刺激,从而引发应试者的某种反应,进而加以研究,找出有关心理活动规律的调查方法。
二、消费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实事求是,科学就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就是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来说明、解释事物。
2.辩证发展原则
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过程中,任何事物都有不止一面,要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的社会环境人的消费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3.理论联系实际
心理学研究的理论目的就是探索心理发生、发展和活动的规律,为解答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提供科学的依据,运用心理学原理去解释解决各种问题!

G. 当代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有哪些,优缺点是什么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二战后,心理学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研究的范式,影响学科的发展。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1.用生理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
认为所有的高级功能都和生理功能,特别是脑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临床法:布洛卡的研究;局部切除法;
电刺激法;脑成像技术:可在脑在无损伤的情况下,研究的脑的活动。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 related potential, 简称 ERP技术)。 ERP:头皮记录到的与大脑对刺激反应相关的电位变化信息。高时间分辨率,能准确地反映大脑的动态过程。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简称
FMRI)。测察认知活动时,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推测认知活动的神经机制。高空间分辨率,能对相关脑组织进行精确定位。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20世纪50年代末,心理学界中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或者说新的研究范式--认知心理学。1967,奈瑟,《认知心理学》。
广义:凡侧重研究认知过程的心理学。
狭义: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批评行为主义学派和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和罗杰斯(Carl Rogers)于五十年代创立。现代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third force)。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强调研究健康人的心理或者健康的人格。 强调研究人类中出类拔萃的精英。

H. 人格心理学-第一编-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

第一编人格心理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中内容复杂而又丰富的领域,也是最能体现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科学,人格心理学以其独特的研究风格形成了自身的学科特点。

1. 人格心理学科学的特点

人格心理学与心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其他领域相比,在研究内容、研究策略和研究特征等方面特点突出。

1.1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

人格心理学并不以研究人类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而是关注共同心理现象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

人格心理学家们从差异心理学的视角,来研究不同人的心理差异现象,探讨人格差异现象的机制与规律。

在记忆品质上,有人记忆敏捷,有人记忆持久,有人记忆准确,有人记忆过程中信息提取能力高;

在记忆内容上,画家擅长于形象记忆,数学家擅长于语义逻辑记忆,演员则擅长于情绪记忆,运动员擅长于运动记忆。

由此可见,在记忆这一共有的心理功能中人们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点。人格缓型心理学家不太会去关注记忆加工的过程,如何提高记忆效果等这些心理现象的共同规律,但他们要利用这些共同规律的知识来分析人们的差异性,他们研究的是记忆的个体加工风格,人格心理学家研究的不是认知过程,而是认知风格。

人格的风格系统

风格是心理差异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人格的风格系统中包含了知情、意的成分。

在认知风格中,可分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斯蒙顿(Sim-onton,1988)在对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所做的经验性研究中提出了这两种风格,古典主义这类人在工作中追求秩序、完美和高度控制感;浪漫主义者则有着大量丰富的想法,这些观念新颖又生动,常常以不太受控制的方式表达出来。

认知模哪祥风格还包括客观主义——主观主义、辐合思维—发散思维、逻辑严密性——富于幻想性等。

在情绪风格中,有超然主义——移情主义之分,超然主义者对情绪表达具有高度的控制力,压抑自己,情绪与理智分离;移情主义者则较少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乐于经历各种情绪体验,喜欢将它们表达出来。

在动机风格中,有父权主义—母权主义的划分,赫尔森(Helson&Crutchfied,1970;Heslson,1973a,b)指出,父权主义风格是指具有独断专横、果敢、控制的倾向,母权主义风格则具有优柔寡断和内向的特点。

1.2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统合性

从心理学研究取向来看,可分为两种研究风格: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

微观研究策略是认知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这种策略遵循的是一条从下至上的研究路径,集合实验证据归纳出一般规律。

宏观研究策略是人格心理学所倡导的主导研究策略,遵循的是从上至下的研究思路,由人格理论出发,获得实证研究的支持;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上也能看出这一特点,人格心理学发展的流程是:

人性哲学→人格理论→咨询理论→咨询与治疗技术。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强调整体与部分的结合,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人来研究,以大的、功能性的结构单位来实现心理各成分的联结与整合,特别是以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单位来作为研究单位,以说明人的复杂心理特征。

1.3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在稳定的人格特征上,而不是对外部刺激的一时反应。重视的是内部的稳定成分,这些成分是如何导致对统一刺激产生不同反应的。

人格是个体内部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成分,它是在人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由客观现实逐渐“内化”而成的。

2.人格研究的主题

2.1人性哲学

人性哲学是人格理论家面临的第一个基本论题。人性哲学体现了每位学者看待人的态度与对人的思考取向。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把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主张人性本恶;

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把人看做是自我实现的有机体,相信人性本善;

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把人当成环境变化的被动、机械的适应者,主张人性无善恶。

2.2人格结构

人格具有稳定的性质,存在着一些基本单位,构成人格结构。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试图回答人格的结构问题:

特质理论代表人物卡特尔提出来了特质的结构网络来描述构成人格结构的单位;

精旦搏神分析学家荣格提出来双极人格维度(如,内向-外向)来说明人格结构的向度;

类型理论代表人物希波克里特描述了四种不同气质的人格差异来说明人格特征问题。

发明家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结构?

陈昭仪(1990)研究了我国杰出发明家的人格结构,对20名发明家进行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人格特质检核表,然后对所有材料进行质的分析,归纳出杰出发明家的人格结构有四个方面:

创造思维 :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变通性、独特性、客观性、强烈的好奇心、反应灵敏、喜欢动脑思考;

行为方面 :实践能力、实事求是,具有追求成就的强烈动机,在工作态度上具有固执性、很有耐力及专注力;

性格方面: 非常自信、个性好强、有冒险性、幽默、不喜欢压力、有独立性、很有耐性,人格特质均属稳定型,且多为内外向均衡型;

人生观: 乐观奋斗、积极进取,具有责任感及道德感。

2.3人格动力

人格动力这一主题探讨的是人格的内在驱动特征,也是行为的动能。

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或驱力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本能具有生物性、原始性和无方向性,而平时所说的动机是有方向的。

罗杰斯认为人类行为的动力是人具有朝向自我实现的天然趋势,是一种推人向上的力量。

斯金纳用动机、驱力和情绪一组概念来说明人格的动因。

2.4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主要研究人格发展历程、发展机制的问题。

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发展五阶段论,并认为童年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认为人们成年后的许多心理障碍,都与童年经历有关。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生命周期八阶段论。

2.5人格成因

人格心理学家非常重视人格形成中的影响因素问题,因为它是解释许多人格问题的基础。主要涉及的问题有:哪些因素影响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的主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影响人格的决定因素是遗传或是环境,二者对人格的交互作用是怎样的。

异常人格是先后天综合作用的结果。

资优人格成长的三大因素: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社会方面。

2.6人格改变

人格改变探讨的问题是:人格是如何变化的?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改变的过程如何?哪些人格特征能够改变?哪些特征很难改变?

人格改变问题是人格教育与偏差人格调整的理论依据。

不同学派的人格理论学家对人格改变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在主张人格可变的理论学家中,认知学派的代表人物凯利将心理治疗视为人生的心理重构,强调的是结构的改变,他提出实验气氛和包容心理的重要性,但却很少有研究指出建立这种气氛和心境所需要的变量是什么;罗杰斯最重视促进人格改变的条件,他认为心理治疗就是改变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学习理论学派也特别强调改变的作用,班杜拉关于模仿和引导式参与法也被用于治疗技术中。相反,对人格改变持悲观看法的是弗洛伊德和早期的一些学习理论者(Hull,Dollard,Miler),他们认为人格是很难改变的。

事实上,人格改变要视人格特征与条件而变,生理遗传基础很强的人格特征是较难改变的,而后天环境塑成的人格特征具有较大的改变可能性。在对人格改变的途径中,有计划性的改变(planchange)和非计划性改变 (unplanchange)之分,通过教育、咨询、治疗可以达到对人格的改变,是一种计划性的、控制性的改变实施过程;而社会环境、校园文化、行业要求等对人格产生的是非计划性的影响。在人格改变的因素中,自我主观努力力是较为重要的,也就是说,外因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

2.7人格评量

人格测量是为了考查人们的人格品质与心理差异而设计、编制的人格测量工具与方法。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测量形式有观察法、自陈法、投射法、情境法、实验法等,人格测量工具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NEO-PI五因素调查表》《罗夏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等。

如何有效而准确地测评人格特征,一直是人格心理学家们致力研究的工作目标。不同的人格测量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理论假设做基础,也适合于不同的人格特征的测评。例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位于潜意识层面的人格特征是无法自我明了的,所以可以通过投射法来测量;而自陈法设计者则认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通过自我陈述可以了解一个人的人格,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位于意识层面的人格特征。因此,人格测评工具的选择一定要恰当,专业人士会依据所要了解的人格结构的成分来选择测评工具,以保证测评的准确性。

3. 人格研究的科学体系

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有其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包含了理论、研究与应用三个方面。

3.1人格研究模式

人格的一般模式:

主要研究的是人格的基本理论问题和人格的一般性规律,如,人性哲学、人格界定、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成因、人格改变、人格测量等一般性理论问题和相应的规律性探讨。

人格的差异模式:

主要是描述、解释、测量和预测人们的个体心理差异。例如,人格心理学通过人格类型、人格维度、人格特质、人格风格等描述来确定人们心理差异的表现特征与规律。

3.2人格研究途径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有三种途径:人格的理论研究、人格的实验研究、人格的临床研究。

人格的理论研究包括: 学习理论、人格理论、咨询与治疗理论。

人格的实验研究包括: 特殊鼓励研究策略、一般规律研究策略。

人格的临床研究存在着一种争论, “临床”研究取向与“统计”研究取向之争,前者强调完整个体的描述,后者强调研究变量的控制。

3.3人格研究的科学体系

4.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意义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学理性、实践性、生活性均很强的学科,其跨领域的特征给接触它的人们带来看丰富的内涵,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内外人士都可以学习的一门学科。

4.1为其他领域提供基础知识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它是心理学领域中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

人格心理学强调的是人心理的差异性,它提出了许多划分、描述、解释、预测各种心理差异的观点与方法,而任何心理现象的研究者都要涉及心理差异这个问题。所以,人格心理学为其他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分析与解释结果的依据。

如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为认知心理学中的内隐记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人格心理学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是心理咨询、人力资源、司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职业心理学、心理测量、社会心理学等,它们都离不开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例如,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改善其人格,人格障碍是心理障碍中重要方面。在DSM-IV列出了11种常见的人格障碍,如反社会人格、自恋型人格、戏剧型人格等。

许多心理咨询大师也是人格心理学家,如弗洛伊德、凯利、罗杰斯,等等。

在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中,人格心理学也是其中主要应用到的知识,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在企业管理中被广泛应用。

在吸毒与犯罪心理学中,人们非常重视人格因素,如“成瘾人格”和“寻求刺激型人格”等都是犯罪心理学家经常思考的问题。

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因材施教主要涉及的是人格差异的问题,如认知风格、学习风格等都在教育心理学中被广泛应用, 目前所倡导的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人格教育问题 。

在职业倾向的研究中,主要体现了与人格差异的相关性。如外向人格和场依存性人格更偏好于社会科学领域和社会定向的工作,内向人格和场独立性人路更偏好于自然科学理论和非社会定向的职业。

4.2有助于提高理论逻辑思维的能力

人格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的理论思维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格理论的学习。

融合各理论的合理之处,需要理论思维能力,对人格理论的学习要具有综合思考能力。

4.3帮助人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人格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

瑞士着名人格心理学家荣格把人格形容为一个浩瀚而神秘的系统,把人的内心世界比喻为宇宙。他认为,人生最伟大的探索就是内心世界的探索。这种探索是一项终生的事业,因为每个人生阶段,都伴随着外在环境的许多变化,以及人格自身的内在变化。从类最珍贵的属性之一,就是能够自我反省,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自我探索。

伽利略(Galiled)说:“人不可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还有学者认为,生命的幅度取决于对自己有多少觉醒。

自我探索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最终结果是令人喜悦的,应该做一个开放的自我觉知者。

在人格心理学中,自我觉知被分为两类:一是高自我觉知者,当他们面对问题时,特别是当情境的评价很模糊、不易把握时,倾向于采取情感关注的策略和消极的直接应对;二是低自我觉知者,他们认为情境是开放的、可改变的,倾向于采用问题关注的策略,所以能够适应环境。

在消极情绪理论中,自我觉知被认为是导致应激、行为破坏、认知注意综合征的关键因素。自我觉知高的个体从对自身的思考转向对外界环境的思考方向是很困难的,即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转化比较困难。

学习人格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每个人了解自我,理解他人,完善自己,塑造健康人格,展示人格的力量。

本章问题讨论:

伽利略(Galiled)说:“人不可被教,只能帮助他发现自己。”

360°解析一下,伽利略的这句话。

I. 人格心理学论文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
第一,人格大体上仍然是对自我印象的研究。这是针对人格研究方法而言。它仍以自我报告为主;第二,当前的人格研究仍然基本上只涉及意识的或认知的变量;第三,人格研究远未成为一门日益积累的科学,而只是众多分散工作的总称。他说每个人似乎更醉心于提出一个新途径。第四,与心理学的其他很多研究一样,人格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过程上,而不是内容。心理学还是一门研究"ing"的科学。
"大五"是当代人格心理学的新型特质理论。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和完善,其理论和研究模式已经由初具规模趋向成熟。主要做法是这样:首先把某一语系的所有描写人的词汇挑选出来,然后进行筛选、比较和匹配,根据语义将词分入不同的范畴组,制成词表,用这个词表让被试对自我或他人进行描述,最后对各个范畴求出相关,形成相关矩阵,再作因素分析。结果得到几个因素,取前几个载荷量大的因子作为人格的基本因素。
许多这方面的研究表明,不论是用英语词汇还是用中文词汇,不论是让被试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描述,不论采用什么因素抽取和旋转法,结果都是得到了五个主要因素,它们是:Extraversion:外向、有活力、热情;Agreeableness:愉快、利他、有感染力;Conscientionusness:公正、拘谨、克制;Neuroticism:神经质、消极情绪、神经过敏;Openness to experience:直率、创造性、思路开阔。这五个因素的字母缩写为OCEAN,意味着"大五"系统的广泛代表性。

J.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什么

研究对象:心理健康者、成功人士

研究内容:需要(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潜能、动机、人的价值、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强调对作为整体的人的研究。

研究方法:采用人格问题的研究方法,对成功者进行个案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有很多方面,但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欧洲影响广泛的存在主义哲学,一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和亚拉伯罕·马斯洛的研究。

不少治疗师如罗杰斯、马斯洛等,都认为精神分析学派过于强调病态的行为和过于以决定论作为人的价值基础,缺乏了对行为的意义、正面的成长和发展的探索,因此决意创立一个全新的心理学取向,借以强调正向的心理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价值。

同时又加入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由、个人决定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存在主义哲学的问世已有几百年,尽管它艰深难懂,特别是没有共同认可的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定义,但它提出了许多问题,例如人存在的意义、自由意志的作用和人的唯一性等,后来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阅读全文

与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速公路区域测速计算方法 浏览:12
一拳超人锻炼方法第几集 浏览:977
餐饮的翻台率计算方法 浏览:992
洗发水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325
如何减压自己的方法 浏览:917
小米设置通知权限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10
如何理解名着词语的好方法 浏览:303
回奶的有效方法是什么 浏览:694
短文阅读理解训练方法和技巧 浏览:433
如何瘦肚子方法最快最见效 浏览:974
站桩的正确方法图片相关推荐 浏览:401
工程学的分析方法 浏览:875
听课记录教学方法有哪些 浏览:101
树叶发黄用什么方法 浏览:251
酒店检查枕头正确方法 浏览:622
教学方法多样重要性 浏览:787
训练斗狗幼崽的方法 浏览:522
宝宝云吞的方法简单又好看 浏览:475
马蹄扣的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161
循环锻炼方法大全 浏览: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