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方法还包括实验法、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叙事法、个案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实验法可分为自然情境中的实验和实验室中的实验等,
教育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他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凯米斯提出教育行动研究由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四个基本步骤组成。
教育叙事法,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 (群体、组织)长期研究。历史研究法指的是对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 比较研究法指的是与其他国家对比的研究方法。
B. 教育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1.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首先,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通过教育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手段,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教育研究既能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又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其次,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教育研究是充实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前提,它在理论开拓与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径。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研究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通过教育科研,能够使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勇于探索,由单凭经验向依靠理论过渡,通过认识、学习和运用教育规律,掌握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成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家。
中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
中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
比较教育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
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对什么是比较教育,说法不一,大多数比较教育学者认为,应从各国实际出发,研究世界教育发展中的重大国际性教育问题,而不是从抽象定义出发,构思现实意义不大的形式上的理论体系。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比较教育学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综合利用有关的新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当前世界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教育;在探讨其各自的经济、政治、哲学和民族传统特点的基础上,研究教育的某些共同特点、发展规律及其总的趋势,并进行科学预测。以便根据本国的民族特点和其他的具体条件,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育的最佳作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服务。
比较教育学的基本特征 ①国际性。比较教育至少要对两个以上国家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它是跨国家的,具有国际性的特征。②可比性。在国际教育方面,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可能探索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结论作为本国的借鉴。③综合性或跨学科性。比较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集中几门社会学科的成果应用于对各国教育的研究,它跨越了几门学科的范围。因此,需要有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熟习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才能对各国教育进行历史的、社会的具体分析和综合比较。
比较教育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17~1917)这个阶段以 “借鉴” 为主要特点。1817年法国教育家M.-A. 朱利安首次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他对比较教育研究提出了四点创造性的建议:①组织一个国际教育协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搜集工作。②采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教育委员会提出适当的教育改革建议。③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④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经验。这些建议对比较教育学的发展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第二阶段(1917~1945)。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对世界各国教育制度的发展进行国际性的对比研究,探索支配各国教育制度的基本因素。美国教育学家I.L.坎德尔是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他于1933年所着《比较教育》一书对当时比较教育的教学与研究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中国曾把该书译成中文,作为大学的比较教育课的教科书苏联教育理论与活动家..克鲁普斯卡娅'" class=link>;..克鲁普斯卡娅也研究了美国、德国、奥地利、法国、比利时和瑞士的教育经验,这对苏联教育的发展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阶段(从1945至今)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国际教育经验为基础,加深和扩大研究成果。表现在:①扩大与新建研究机构。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汉堡教育研究所,1956年成立了国际教育成绩评定协会等机构。1970年世界比较教育学会理事会成立。到80年代该学会曾分别在渥太华、日内瓦、伦敦、东京,召开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议,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②比较研究方法多样化。在前一阶段,坎德尔等人的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占优势;在这一阶段,除历史法外,许多教育家把社会科学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引进了比较教育研究的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比较教育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从各国的实际出发,应用多种比较研究的科学方法。常用的方法分两大类:①以区域研究为主进行比较。②以问题研究为主进行比较。此外,还可辅之以描述法、历史法、社会学法、统计法等。在研究中,要根据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灵活使用各种方法,使比较研究的成果具有普遍的意义。
比较教育的研究虽然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由于各国的教育制度不同,指导思想各异,如何解决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统一对比标准”问题,还需要比较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索,闯出新路。
教育学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关于教育学的研究方向,有各种各样的观点,有人认为是“教育现象”,有人认为是“教育事实”,有人认为是“教育规律”,有人认为是上述三者中的两项或三项,还有人笼统地认为是“教育”或“人”。这些观点大多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就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及其派别。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防止“虚假问题”的出现,不断地深化问题。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近代心理学、生理学的发展,为科学化教育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现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实践的广泛性、丰富性,更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教育的一般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如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生产、经济、文化、人口之间的关系,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教育内部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学教育中教育目标与教学、课外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与德、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与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存在着规律性联系。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探讨、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明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对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有什么看法
《教育研究方法》这门课在本学期只有十次课,每次课是2个学时,另外有4个学时是撰写开题报告,实际上只有八次课而已,我认为课时是有些短,因而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显得仓促了,学生需要在短时间把握较多内容,学习起来有些困难。
这门课程分为九个专题进行讲授,从第一专题教育科研方法绪论、第二专题研究规划、第三专题查阅文献、第四专题文献综述、第五专题定量研究方法、第六专题定性研究方法、第七专题开题报告撰写、第八专题撰写开题报告到第九专题毕业论文的撰写。鉴于课时限制,老师进行重点教学,同时也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比如将第四章选择抽样、第五章实验研究、第六章调查研究作为第五专题定量研究方法的内容,将第八章个案研究、第九章行动研究作为第六专题定性研究方法的内容。
在讲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老师突出教育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首先让我们初步了解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然后才讲授研究规划的内容,而选定研究规划的基本程序:一是发现研究课题;二是分析相关课题的研究背景;三是明确课题目标;四是确定研究方法;五是制定研究计划;六是撰写课题论证报告。老师根据后面的教学内容——查阅文献、文献综述、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撰写,首先讲述研究规划的教材内容符合我们的学习特点,具有科学性。
而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于我们本科师范生来说至关重要,开题报告的撰写有选题依据及意义、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手段、参考文献目录、文献综述等几方面内容。学习《教育研究方法》,从短期目标来看具有实用意义,为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的撰写作好理论和初步的实践准备;从师范生今后从事教师岗位来说,学习教育研究方法,准确掌握相关教育科研和理论,逐渐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掌握一定的科研程序、方法与技能,形成主动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活动的科研意识和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等方面也具有长远的实际意义。
C. 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有哪六种
探究形式
(一)发现式探究
发现式探究是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现教学法。
开放性的问题, 封闭性的问题,
(二)推理性探究
推理性探究是“没有动手做”而应用探究方法的探究,它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它的主要特点是:学生通过问题进行思考;学生直接或间接地观察现象,如亲手做、教师示范、看视频和阅读等;学生通过提出疑问和讨论来得出或归纳出概念。
推理性探究教学过程往往包括教师讲述、师生共同讨论、学生运用推理方法形成概念等步骤。
(三)实验式探究
实验式探究是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的解释报告全过程。这种探究学习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
D. 教资考试中学教育学研究有哪些基本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五种。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又分为了: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等。
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包括: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现状调查、相关调查等。
历史法就是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对象之问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等。
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
E. 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常用方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者往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显微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
常用方法:
调查法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在的目的和调查对象一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生物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集体行动。
实验法
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F. 教科研三种方式
教育科研常态化的要素
——“教育科研常态化”系列谈之七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教育科研常态化的三个核心要素,它们构成了教育科研常态化的三位一体关系,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教育科研常态化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和行为方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一、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开展教育科研常态化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科研常态化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教育科研常态化才得以真正的落实。
(一)自我反思的进程和阶段
按教学的进程,教师的自我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1.教学前。是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为调整性的预测,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
2.教学中。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这种反思表现为教学中的一种机智,具有敏感性。
3.教学后。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去发现和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
(二)自我反思的内容和作用
教师的自我反思在内容上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三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反思、研究,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提升教学水平。教师自我反思,要做好以下几点:
1.分析教学现状,发现问题。教师要自觉地全面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如通过写反思日记、自传等方法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等做出评价,界定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了解问题为何事、为何以及如何。并通过集体的讨论,明确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增强教师的问题意识,帮助教师善于从无问题处发现问题。
2.从各种角度审视问题。问题明确后,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问题:⑴自己反思所提供的视角。包括回忆教师自己当学生时对老师教学的体会以及当教师后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教训。⑵自己学生所提供的视角。请学生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⑶同事所提供的视角。请同事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发表一些中肯的意见。⑷教育文献所提供的视角。阅读一些教育文献,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3.进行目的——手段分析。教师以问题为中心,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明确通过问题的解决要达到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问,从已有的知识、其他教师、各种文献中去收集相关的信息,找出能解决问题的各种手段,然后对各种能实现目的的手段进行评估,从中择优选取最终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充分调动自己各方面的潜能,掌握并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施行动。选取行动方案后,反思进入实施阶段。要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实施的时候还要不断观察和反思实施效果,并随时对行动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
5.总结评估。反思计划实施一个周期或阶段之后,教师要对实施的效果进行一个专业判断并得出一个暂时性的结论。其中着重要对反思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体会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应的评估。这次的总结和评估,是前一段行动的终结,也是新一轮反思的前奏。
二、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教育科研常态化的标志和灵魂。教育科研常态化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一)同伴互助的类型
1.组织型。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研讨活动。
2.自发型。是指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进行研讨,这种研讨不拘时间、地点、形式,可随时发生,也可随时结束。实际上,这种形式的互助是大量的,具有经常性的特点。
(二)同伴互助的方法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方法、形式有:
1.对话。对话的类型又可分为:⑴信息交换。比如:信息发布会——大家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读书汇报会——彼此阅读过的书、观点以及心得体会。⑵经验共享。举行经验交流会或经验总结会——大家把自己的成功事例和体会,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⑶课改沙龙。课改沙龙也可称之为深度会谈。深度会谈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它是一个自由的开放发散过程,它会诱使教师把深藏于心的甚至连自己都意识不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的,它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⑷专题讨论。专题讨论是大家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
2.协作。协作是指教师寻找伙伴共同承担责任完成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既有共同的研究目的,又有各自的研究责任。协作强调团队精神:⑴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⑵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⑶教研组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反思最主要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促进教育科研常态化的有效内部组织形式;也是建立统一的教学研究管理系统的重要措施。⑷跨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工作在教育科研常态化中,将备受关注。⑸集体备课、集体观课和集体评价是其活动的表现方式之一。其长处在于,教师有了互相切磋教学问题的伙伴,教师之间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可以共同分析教学情况,共同磋商教学改进策略,以加强教师对自我教学的关注和改进,同时也可以学习同伴的教学经验。
3.帮助。帮助指研究、教学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的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学校各类骨干教师要在同伴互助中通过 “老带青”、“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形式发挥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成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公开课展示,也是学校内部或校际之间教师同伴互助的常见形式,是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听课和交流。它使教师有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之间的互相观摩和指导,应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理念要更新,行为要落实,要有教学评价活动,重视教学反思过程。
三、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学校教育科研常态化的介入。教育科研常态化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在学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因为教育科研常态化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
(一)专业引领的实质
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
(二)专业引领的方式
1.靠教师自觉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学理论,并运用于反思和互动的研究活动之中。这是教师从教书匠通往教育家的必经之路,教师自学理论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专业引领。
2.靠专家、学者的指导,通过建立研究或实验基地,指导学校的教改实验和推行研究者的实验成果。
(三)专业引领的形式
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研究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研究、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观课、评课等,对教师帮助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