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帮忙写下论文
多哈发展议程谈判的前景
2001年11月9日至14日WTO在多哈召开了第四次部长级会议,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因此本轮多边贸易谈判被称为“多哈回合”。多哈回合的谈判计划涉及农业、非农产品、知识产权和公共健康、乌拉圭回合承诺实施等多个领域,其规模和难度都堪称迄今之最。遗憾的是,多哈回合自启动以来一直进展缓慢,比如原定于2002年底结束的公共健康问题、特殊和差别待遇(S&D)问题以及实施问题均未如期完成,农业谈判模式和非农产品谈判模式也未能在原定日期以前达成一致。2003年9月10日至14日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在墨西哥的坎昆举行,这次会议本来被各国寄予厚望,但却无果而终,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成为继西雅图会议之后第二次失败的WTO部长级会议。坎昆会议的失败反映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WTO体系中的利益冲突,也引起人们对贸易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反思。今后,多哈回合谈判能否顺利进展、多边贸易体系的合法性能否提高,取决于WTO体制是否能够进行改革,以便使其更具有民主性。
多哈回合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的利益冲突
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支持自由贸易,但是自由贸易在带来交易双方福利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会制造出赢家和输家。对于一国政府而言,参与多边贸易谈判的基本立场乃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尽可能地减少国内居民和企业因为外部竞争所带来的损失。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各不相同,大国和小国在进行双边贸易谈判的时候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多边贸易体系通过创造出一个相互平等、重复博弈的平台,有助于减少小国和发展中国家在和发达大国进行谈判中所遇到的不利局面。然而,由于WTO远非一个民主的国际组织,发展中国家很难利用多边贸易谈判的这一州档便利,发展中国家仍然在WTO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具体议题上,各国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发达国家之间在很多问题上也有激烈的利益冲突,比如欧盟和美国之间关于农业补贴、转基因产品、钢铁等问题一直存在着矛盾,发展中国家阵营之中既有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样的大国,也有像马来西亚、泰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有很多最不发达国家,其利益也经常互相冲突,但是,在多哈回合的进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逐渐演化为主要的矛盾。
WTO的发展中成员根据乌拉圭回合的谈判结果,进行了广泛的市场开放和国内体制改革,为世界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发展中成员做出的贡献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由于发达国家的苛刻要价,发展中成员普遍反映,在履行乌拉圭回合协议时遇到了许多困难,承担了超出其经济发展水平的义务。发展中成员银迹歼要求在多哈回合中,发达国家应该首先兑现其在乌拉圭回合中的承诺,并且要优先讨论发展中成员特殊差别待遇问题、公共健康问题等,在市场准入方面发达国家应充分照顾发展中成员具有出口利益的产品和服务。大多数发展中成员非常反对在老的问题没有解决之间匆匆忙忙地开辟新的议题,发达成员更注重的恰恰是在多哈回合中加入新的议题,如投资、竞争、政府采购和贸易便利化等,它们希望在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市场开放,不希望对锋冲乌拉圭回合协议做过多的修改。以下将侧重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分歧最大的两个问题,即农业谈判和新加坡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领域的分歧直接导致了坎昆会议的失败。
1. 农业谈判。
农业是多哈发展议程的核心问题,也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农产品贸易是扭曲的。在现有WTO协议下,发达国家一方面劝诱甚至强迫发展中国家开放其农产品的进口,声称这将带来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的改善,声称农产品进口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比如本国农民的失业和收入下降都将只是暂时性的,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却在保护对国内农业部门的保护。发达国家仍然普遍实施对农业的各种补贴,以及对国外农产品进口的高关税保护。在发达国家,许多农产品的关税仍然很高,有的甚至超过200%和300%。1986-88年,OECD国家每年的农业补贴平均为2750亿美元,但是到了2001年则增加到3500亿美元,而该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援助仅为540亿美元。发达国家的每头牛享受的补贴竟然是非洲国家穷人收入的三倍。这种不对称的保护,使得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可以以低廉的价格进口到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2002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就指出,像未加工食品这样的初级产品部门,本来应该是发展中国家最具出口优势,但是,这个行业的出口反而一直由发达国家垄断。
由于农业人口仍然在发展中国家占很大比重,因此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讲,农业一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应该要求WTO改变这些不公平的农业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取消对农产品的补贴,限制发达国家农产品向发展中国家的倾销。中国加入WTO之后也面临着这个问题。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2002年的报告,中国在加入WTO之后,粮食的进口关税要从2001年的91%在10年之内下降到3%;饮料和烟草的进口关税要从2001年的58%在10年之内下降到10%。由于农产品进口关税大幅度降低,本国的农业生产可能会大幅度减少,例如中国的油菜籽生产可能会下降53%,饮料和烟草的生产可能会下降39%。
新一轮农业谈判必须改变这些不合理的现象。这要求发达国家能够在削减高关税和关税升级、取消出口补贴和削减并最终取消贸易扭曲性国内支持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谈判结果还要实质性地提高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战略性产品和特殊保障机制是很好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谈判已经成为多哈回合的试金石,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农业谈判看到发达国家的诚意和远见。
2.新加坡议题。
所谓新加坡议题包括投资、竞争政策、贸易便利化和政府采购透明度等四个议题。早在1996年新加坡举行的WTO部长级会议上,发达国家就曾经建议把这四个议题纳入WTO的谈判。发展中国家普遍提出了抗议。于是,发达国家建议设立相关的工作组,讨论贸易与竞争政策之间的关系、政府采购的透明度等问题。要不要在多哈回合中启动新加坡议题的讨论,是一个非常富有争议的问题。从本质上说,这些议题都不是贸易问题,WTO来关注这些问题只能分散其注意力。发达国家提出这些议题的真实动机是进一步获得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准入,而且,这些新议题一旦进入WTO的框架之中,发展中国家必将进一步失去制定经济政策的自主权,陷入更大的困境。
第一个议题是投资议题。发达国家提出投资议题的用意就是要让外国投资者在发展中国家享有充分自由的权利,无条件地进入各国市场,不受限制条款的约束,可以自由地进行投资,享受国民待遇。发达国家鼓吹国民待遇原则的最终目的是在发展中国家拥有100%的所有权,外国公司只要想进入一个国家,就可以进入,当地政府没有任何干预外来投资的权利,并且也不能向当地企业和个人提供任何优惠政策和补贴。由于这项议题一面倒向发达国家而备受非议,目前其主要的建议者又提出了修正建议,即第一阶段主要注重透明化措施,接着是衔接步骤,展开连续为期两年的谈判,然后自动提升到另一项贸易协约的谈判。像这样一个接一个步骤的修正建议,其最终目的无非是要成员国最终同意把发达国家关于投资条例的概念列入WTO授权的规范内。这必将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各个领域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影响发展中国家工商企业发展的各方面条件,削弱政府相对于外国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谈判地位。
第二个议题是关于竞争的议题。在发展中国家看起来,竞争政策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反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因为它们作为垄断的代表,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发达国家看来,竞争政策的主要目的却是允许发达国家的企业能够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和当地企业“平等”竞争。1996年新加坡举行的WTO部长级会议上,各国同意设立一个工作组研究贸易与竞争政策之间的关系。按照当时的说法,这项协议并不是要成员国承诺将来谈判关于竞争的议题。但是,目前欧盟仍然不断催促落实关于竞争议题的谈判,并且建议把它列入多哈回合谈判。正如美国与欧盟的贸易代表所宣布的,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为了在发展中国家订立竞争条例,以方便外国企业机构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进行自由竞争。这对发达国家来讲是有利的,可对于发展中国家却是不公平的。一旦这项协议纳入WTO的框架之中,必将削弱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本地企业提供优惠的权利,同时发展中国家也不能伸缩性地选择适合各自国家的竞争模式,以迎合不同时期的经济环境变迁。
第三个议题是政府采购。1996年新加坡WTO部长级会议上同意的议案是建立一个工作组研究政府采购中的透明化问题。但是,到如今,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拟定了一份详细的要求将政府采购纳入WTO谈判的议案。直到目前为止,政府采购可以豁免贸易自由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政府采购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政府购买多少台电脑或多少套软件。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的时候,政府采购可以有助于扩大本国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复苏;当国内的幼稚产业处于发展初期的时候,政府采购有助于迅速地培育国内市场,推动本国产业的发展;如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或其他经济社会问题,政府也可以方便地用政府采购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一旦政府采购必须纳入WTO管制,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政策自主性,发展中国家政府不能再给给予本国公司任何提供公共用途商品、参与公共服务和承包政府工程的优先权。
第四个议题是贸易便利化。这个议题相对而言较少争议,但是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为了提高贸易便利化,发达国家应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
假如这些新议题一旦进入WTO的框架,那么发达国家的企业机构就可以自由地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展中国家必将失去管制那些外国企业的自主权,也必将丧失制定相关的国内政策的自主权,难以有效运用宏观经济、金融、发展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满足国内政策目标。在发展中国家不断丧失自主权的同时,发达国家却试图将劳工标准和环境问题纳入WTO体系,以便在妨碍到其国内利益的时候,方便地祭起保护主义的大旗,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相关商品进入他们的市场。
坎昆会议的失败
2003年9月14日,随着墨西哥外交部长德韦斯(Derbez)宣布谈判破裂,被各方寄予厚望的坎昆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坎昆会议让WTO遭遇自1999年西雅图会议以来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坎昆会议上的围绕有关议题的争论都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冲突日益白炽化。
1. 围绕农业问题的争议
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农业问题是“多哈回合”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解决其他议题的关键。早在会议召开之前,就有分析人士指出,农业问题的前景很可能最终决定坎昆会议成败的命运。事实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农业问题没有得到恰当的解决,发展中国家拒绝就新加坡议题进行谈判,谈判才最终宣告破裂。
农业问题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异常复杂。在农业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矛盾,发达国家之间也有矛盾。就是发展中国家,由于各国农业生产和进出口情况不同,其利益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坎昆会议之前,农业问题的一个显着特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并非泾渭分明。在乌拉圭回合的谈判中,农业领域的阵营是这样划分的:一方是美国、加拿大和凯恩斯集团(其中有不少发展中国家),赞成开放农产品贸易市场;另一方是欧盟、日本和韩国,也包括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实施出口补贴,不愿意开放农产品市场。很明显,发展中国家不够团结,他们分属两大阵营。
而在坎昆会议上,美国和欧盟开始联手,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试着用一个声音说话。美欧在8月中旬为弥和他们之间的差异,以牺牲发展中国家利益为代价,提出了一个折衷建议。但在坎昆会议期间,发展中国家结成三大集团来对抗发达国家的强大攻势,他们是: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在内的21国集团(G21);拥有77个成员的非加太集团、拥有52个成员的非洲联盟和以孟加拉为首的3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结成的联盟;由多米尼加、洪都拉斯、肯尼亚、尼加拉瓜、巴拿马和斯里兰卡等33个国家组成的“战略产品和特殊保障机制联盟”,它们声称代表那些脆弱的、缺乏资源的小农户的利益。
2003年2月,WTO农业谈判委员会主席、香港贸易代表夏秉纯起草了农业谈判减让公式。这个方案提出,在未来9年内全面削减出口补贴,在5年内农业进口关税削减40-60%,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条件要宽松一些。当时,欧盟、日本、瑞士和韩国反对这个方案,美国和“凯恩斯集团则赞成这个方案。
8月,欧盟、美国就农业问题联手提出新建议,提出以乌拉圭回合减让公式和瑞士公式结合的“混合公式”代替原农业谈判委员会主席公式的内容,建议在农业市场准入、出口竞争、国内支持等三个领域均不包括具体的数字,只形成一个框架,试图取代含有具体数字的主席模式草案。“混合公式”一方面要求对部分农产品按照平均公式削减关税(幅度并不大),另一方面要求对大多数的农产品按照瑞士公式削减关税,其特点是“高税多减”,即关税水平越高,削减程度越高,这使关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坎昆部长草案》就建立在欧美的草案文本上,它所讨论决定的农业谈判模式只是一个非常原则性的框架,大量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削减补贴的方式,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补充。
G21建议减除发达国家国内支持(包括蓝箱和绿箱)和出口补贴。而代表那些脆弱的、缺乏资源的小农户的利益的“战略产品和特殊保障机制联盟”则强力要求推进战略产品和特殊保障机制,这样发展中国家就可以自主选择不必受关税削减约束的特殊产品,并且可以用特殊保障机制这样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来解决进口激增的问题。但即使在修改过的部长草案中,这些要求也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但是,在《坎昆部长草案》中,体现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战略产品只针对少数产品,而且在适用时还有附加条件。特殊保障机制更是附加有众多条件,这使得该机制的用处有限。坎昆会议上公布的《部长草案(修改版)》有关农业的部分与8月24日的版本并无二致,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批评性的意见完全被忽略了。
在讨论新加坡议题时,非洲产棉国以在棉花相关条款上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为由,拒绝就任何一项议题再继续进行谈判,阻止了新加坡议题进入多哈议程,这使得发达国家不敢再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要求。
2.非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问题(NAMA)。
关于“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着9月13日出台的《部长宣言草案(修改版)》展开了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
(1)在关税削减方面,新草案依然采用欧美及加拿大的方案,提出要采用“非线性公式”法(“non-linear formula”
approach),即关税越高,削减幅度越大。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接触过“公式法”,“非线性公式”则更是闻所未闻。在此以前,他们一直能自行选择约束的范围(比如,需要对哪些产品做出约束性承诺)和自由化的速度,国内政策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因此,发展中国家提出,应当考虑采纳一个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单一削减系数,或者在特殊和差别待遇的基础上允许发展中国家采纳另一个不同的系数,同时允许他们以较低的速度削减关税。
(2)在取消行业关税方面,原来的草案文本提出将电子、鱼类、鞋类、稀有金属、纺织成衣等八个行业的关税削减为零。新草案虽没有提及削减关税产品的名单,但是提出“所有成员的参与非常重要”。发展中国家指出,部分行业对他们意义重大,行业性关税削减应当本着“自愿”原则,强制执行新草案中的条款将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3)为扩大适用“非线性公式”的产品范围,草案文本提出将不受约束的关税线按照“应用税率”(applied
rate)乘以二,从而满足公式的适用范围。这样经过“非线性公式”的计算后,新的关税税率将低于现有的应用税率。这等于是变相地削减一些低关税产品的关税,扩大关税削减的范围。
很明显,多哈回合草案基本上就是照搬了美国-欧盟-加拿大在8月提交的立场文件,目标是迅速削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品关税。发展中国家认为如果接受宣言草案,将使得其国内工业发展的政策空间急剧缩小,甚至导致国内企业的破产和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受到危胁。草案中有关NAMA的内容完全忽略了多哈回合的原则:多哈回合是发展回合,“磋商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特殊需要和利益,在削减承诺方面应以‘非互惠原则’为基础”。在8月份草案最早出台时,发展中国家就表示反对,它们提出要么去掉这些不合理的要求,要么就将其变成“自愿性的”。但是,这些要求没有在修改过的草案文本中有任何体现。
3.新加坡议题
自从在1996年新加坡部长级会议上提出所谓的“新加坡议题”之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这些问题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多哈会议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过斗争和妥协,终于在《多哈宣言》中规定,关于四项新议题的磋商将在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后开展,但这一决定的前提条件是,各方必须就磋商的形式达成“一致意见”。
“新加坡议题”在坎昆会议的最后两天代替农业问题成为谈判场上针锋相对的焦点,关于这一议题的争执成为导致坎昆会议最终失败的导火线。
9月14日凌晨,九国部长在坎昆会议主席德韦斯先生的主持下就新加坡议题进行了讨论,各国坚持原有立场,互不相让。九国会议结束后不久,又召开了一场由大约30个国家组成的更大规模的会议,主要讨论坎昆会议上所有的重大议题,目标是弥和差异。为了推动谈判,德韦斯先生建议先开展关于贸易便利化和政府采购透明度的磋商,另外两个议题先不放在日程上。尽管欧盟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是一些国家如韩国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议题,而70国集团和众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不愿对任何议题进行磋商。会议不欢而散,Derbez先生宣布第五次部长级会议结束。
坎昆会议上,各方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发展中国家认为,接受新的义务将给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他们以还没作好准备为由,要求进一步“澄清”(clarify)议题,而不是开始“磋商”;以欧盟和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认为,多哈会议上各方已做出要在坎昆会议后开始磋商的不可逆转的决定(irreversible
decision),因此“磋商”应在坎昆会议后立刻开始。
代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观点都在《坎昆部长草案》中有所体现,这一点与草案中有关农业和NAMA的内容相比是一种进步。但这种体现仍然是不对称的。发达国家对磋商“形式”
(Modalities)的建议被详尽地列入附录,而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议却没有列入附录。
坎昆会议后就“新加坡议题”展开磋商的前提条件是,各方必须就磋商的“形式”达成“明确一致”(explicit consensus on
modalities of
negotiations)。各方主要的分歧集中在对modalities的理解上。欧盟和日本将它界定为程序性问题(比如磋商的最后期限、将要举行几次会议等等)和一系列的原则或议题。他们如此界定的目的是希望能比较容易地达成明确一致,从而开始磋商。但发展中国家强烈地谴责了这种观点,他们认为,modalities指的是每个议题的范围和定义,将要承担的义务和每个议题的实质性内容(不能只列一个清单)。发展中国家提出,只有新加坡议题modalities的实质(而不仅仅是程序和清单)为各国所了解和同意,发展中国家才能决定是否要在这四个新领域遵守新的规则。
由于有关“新加坡议题”的磋商久拖不决,欧盟同意做出让步,只启动两项谈判,但是发展中国家对此毫不动摇地表示“不买账”。印度是其中最强硬的反对者,理由是“未达到《多哈宣言》中就发起谈判所要求的明确一致”。马来西亚则表示,无法支持任何意味着发动谈判的文本,“这一领域毫无商量的余地”。再加上非洲产棉国在棉花相关条款上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拒绝就任何一项议题再继续进行谈判,各方相持不下,谈判宣告破裂。发展中国家这次如此坚决地拒绝妥协,除了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日益壮大,更加注重运用多边贸易机制为自己争取利益以外,也说明坎昆会议上农业问题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是发达国家未能如愿地引入新加坡议题的重要原因。
WTO的改革前景
坎昆会议的失败,直接原因是在农业谈判和新加坡议题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冲突,但是更深远的原因在于WTO决策机制中的不民主性。从坎昆会议上,暴露尤其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 谈判文本的起草。
从多哈会议开始,WTO理事会主席就“以自己的名义”起草部长宣言,比如多哈会议上的Harbinson草案和坎昆会议上Castillo草案,草案的内容也大多只反映发达国家的意见,发展中国家虽然多次表示反对,但草案的修改版也仍旧没有改观。作为参加谈判的代表,发展中国家却无法参与议题的准备和提出,而是只能被迫接受已有的文本,这将直接导致发展中国家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2.“协调人”(facilitator)的任命。
坎昆会议上“协调人”的任命是由部长会议主席任命的,这种任命丝毫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意见。比如坎昆会议上“新加坡议题”的协调人是加拿大部长Pierre
Pettigrew,这引起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不满,因为此人也是多哈会议上新加坡议题的协调人,他极力倡导就新加坡议题进行磋商,由他来主持讨论,根本不能保证讨论结果的公平性。
3.绿屋会议。
坎昆会议上对新加坡议题的讨论是以“绿屋会议”的形式进行的,无论是9月14日凌晨的九国会议还是稍后的三十国会议都是如此。“绿屋会议”(
the Green Room
Meeting)的说法始于乌拉圭回合,因为当时的GATT总理事的办公室是绿色的,而在那里举行的会议多是排外的、不公开的,所以人们就把这种排外的、不透明、不民主的决策方式称作“绿屋会议”。尽管在新加坡会议上WTO的总理事许诺这种排外性的会议将不会再发生,从而使得新加坡部长级会议不至于无果而终,但事实是,“绿屋会议”自新加坡会议以来就从未停止过。西雅图会议上,“绿屋会议”的形式贯穿于会议的始终,非加太集团和非洲国家集团对这种“闭门羹”极为愤怒,他们发表声明说,不会使任何宣言达到“完全一致”,于是谈判瓦解。也许是吸取了西雅图会议的教训,多哈会议举行了多次非正式磋商,各国部长有机会参与对议题的讨论,但部长宣言的各种文本的起草却是以一种不透明和排外式的方式进行的,总理事会主席“以自己的名义”提交了一份不受欢迎的草案(Harbinson草案),而在会议的最后一天,由于没有别的选择,各国只好接受了这份草案,当然,这也是出于维护WTO合法性的需要,发展中国家做出让步的结果。
多哈回合谈判的顺利进行将对世界经济复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尚不确定,目前还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多哈回合的成功将有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长期发展。目前,WTO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多哈回合谈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WTO将何去何从。如果在未来几年内WTO的成员国能够吸取坎昆会议的教训,竭尽全力来纠正WTO规则和体系中的问题和不平等,将有助于推动WTO和全球贸易的顺利发展,否则,如果各国之间仍然无法达成妥协和合作,现有多边贸易体系的扭曲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不平衡程度也会进一步恶化。
2. 笔记本电脑oecd什么意思
计算机能耗问题已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据统计,单是待机能耗已经占到了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国家(OECD)民用电力消耗的3%~13%。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针对IT产品纷纷出台或制定了降低计算机能耗措施,从4年前美国加州能源危机引发计算设备生产厂家掀起轰轰烈烈的节能运动到美国国防部2002年为IBM出资200万美元用于节能研究开始,计算机产业能源节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节能降耗的新一代计算机芯片
1. “Merom”、“Conroe”以及“Woodcrest”下一代微处理器
英特尔开发者论坛大会(Intel Developer Forum)上英特尔握闭展示了多款基于下一代技术的微处理器,这几款新型处理器部分基于Pentium M处理器的设计,同时也采用了Pentium 4处理器基础架构的一些特性,将两种不同架构最优秀的部分整合在一起,确保性能最大化的同时提高功率效率。
基于下一代技术的微处理器开发代号分别为“Merom”、“Conroe”以及“Woodcrest”。其中,“Merom”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它的最大功耗仅有5瓦,而将于2006年底上市的超低电压版埋皮纳“Merom”功耗只有0.5瓦;“Conroe”主要面向台式机,它的最大功耗为65瓦,远远低于现有Pentium 4处理器的95瓦;服务器处理器“Woodcrest”的最大功耗为80瓦,而现有Xeon处理器的功耗为110瓦。同Pentium D处理器一样,上述处理器都具有两个计算引擎,也就是双内核。
由于处理器功耗和散热问题日益弯没突出,英特尔逐渐放弃了通过提升主频来增强处理器性能的传统方法,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多内核处理器开发上。尽管多内核处理器的主频并不高,但由于有多个内核来分担工作量,处理器的性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除此之外,多内核处理器在提升性能的同时还解决了功耗控制的问题。
2. 双内核芯片动态电源协调技术
笔记本电脑电源管理技术涉及到整个计算机系统从软件到硬件的电源管理。它要求硬件支持相应的规范或者功能,这样操作系统可以根据电源管理策略自动地调整不同部件的供电状态,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英特尔开发的双内核芯片动态电源协调(Dynamic Power Coordination,DPC) 技术是利用双内核芯片节约能耗的一种方式。这种技术可以在一个内核工作时使另一个内核进入睡眠状态,当负荷比较轻的时候DPC将降低其中一个内核的频率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DPC 技术将被应用在Yonah 上――英特尔的首款双内核笔记本电脑用芯片。英特尔表示,采用这种技术后,笔记本电脑每充电一次可以使用8个小时,大大高于目前的使用时间,同时这种技术今后还将用于台式电脑和服务器。
3. 论述:国际税法中“常设机构”及其利润范围到确定。
在国际税收中,跨国企业的跨国营业所得面临着双重征税,对此,居住国和来源国达成了常设机构原则,但各国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的不统一产生了双重征税和不征税问题。为此,OECD于2006年发布《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报告》,统一采用OECD授权方法来归属常设机构的利润。我国应借鉴该《报告》,规定一个类似OECD授权方法的利润归属方法,加强对内部交易的利润归属管理,明确规定针对常设机构的特别纳税调整。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国基于居民、来源等标准对跨国企业行使的税收管辖权不断发生冲突,导致企业跨国经营所得双重征税。为解决这个问题,国际社会达成了常设机构原则,即以常设机构标准来划分居住国和来源国双方在跨国经营所得上的征税权限。但如何确定常设机构的应税所得,各国经常使用不同的方法,使得常设机构利润的双重征税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妨碍了国际经济的发展。为此,经合组织(OECD)在2006年11月发布了《常设机构利润手祥尘归属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采用OECD授权方法来确定常设机构的利润归属。鉴于我国税收协定工作文本基本采用OECD税收协定范本的规定,本文试结合中国实际,借鉴该报告,对我国目前采用的方法提出改进建议。一、国际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的比较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主要有独立企业核算方法、经验方法和公式分配方法。 所谓独立企业核算方法,是指用反映在常设机构会计账簿上的收入来计算其应税所得的一种方法。为了了解分支机构的盈利情况,注重经营管理的企业通常都要求分支机构建账,税务机关往往以此为基础来调整常设机构的利润。①所谓毕禅公式分配方法,是指将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公司集团的收入汇总,然后根据公式按照一定要素比例分摊到相关国家,各国按照本国税率就分得部分征税。②所谓经验方法,是指估算常设机构正常交易利润的一种方法。当税收当局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常设机构账簿上的所得不足或错误从而导致独立企业核算方法不能用时,税收当局会参考有关国家类似企业的所得来评估常设机构的合理利润。其主要特征是将企业总利润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常设机构,如根据企业资本与常设机构资本的比例,企业工资总额与常设机构工资额的比例等。 上述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独立企业核算方法最大的优点是体现了独立企业原则和正常交易原则,能保证税收利益的公平分配,因此目前很多国家使用该方法来归属常设机构利润。但是,常设机构并非法律上独立的实体,基于税收目的把其视为法律上的独立实体常常需要对其账簿做出重大调整,③而这不可避免会产生很多问题,如对企业内部交易利润征税,就会出现企业整体尚未实现的利润被征税;各国对利息支付、总部支出、研发费用扣除的规定不一致,会带来对常设机构的双重征税或不征,要求常设机构提交账簿也会给常设机构带来很大的负担。公式分配方法的优点是纳税人不再承担提交账簿的负担,税务机关不必逐笔审核每项交易,简化了税务征管工作,提高了税务机关的效率,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公式中的要素比例比较公平地分配税收份额。缺点是公式不容易达成,获得公式要素所需要的信息比较困难。此外,跨国公司可能会通过操纵要素所在地来减轻税负,实现利润转移。因此,这种方法经常在一国国内跨行政区域的税收分配中使用,如美国、加拿大对跨州、省经营的公司就使用公式来分配经营所涉各州、省的应税所得。近几年来,欧盟也在研究公式分配法在欧盟范围内的使用。④经验方法的优点是方便,缺点是精确度较低,往往不关注企业内部的特定交易,而关注更大经营种类的利润,该方法在保险等行业中使用得比较多。 二、经合组织《报告》所规定的利润归属新方法为了解决正常交易原则下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不统一产生的双重征税和不征税问题,《报告》规定了OECD授权方法来归属常设机构的利润。该方法分为两步:首先,将常设机构假设为一个在经济上和法律上独立于其所隶属企业总机构和其他部分的独立分设企业,用职能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常设宴粗机构所承担的功能,并根据常设机构在承担风险和创设资产的经济所有权方面履行的重要的人的职能来分配风险和资产的经济所有权;对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的银行常设机构、金融产品全球经营企业的常设机构、保险业常设机构,则根据企业关键风险承担功能来分配风险和资产。在此基础上,根据常设机构所承担的风险向其分配自有资本和融资成本。其次,在可比性分析基础上,通过类比,用转让定价方法来计算常设机构与其所隶属企业总机构或其他部分进行内部交易应归属的营业利润。 (一)OECD授权方法的第一步:确定假设独立分设企业的活动和条件1.常设机构的功能分析。由于常设机构并非法律上的独立实体,只是独立实体的一部分,因此独立法律实体所能确定的功能、使用的资产、承担的风险等在常设机构身上都得不到,为了确定常设机构的功能及履行这些功能的内部和外部条件,OECD授权方法首先要对常设机构进行功能分析,以确定企业哪些已经发生的活动和责任与常设机构相关联,关联到什么程度;常设机构以什么身份履行了这些功能,是为企业其他部分提供的服务还是常设机构本身的功能。 2.常设机构的风险、资产、资本、付息资金的分配。在常设机构所履行的功能中,有两种重要的功能,即承担风险的重要的人的功能和确定资产经济所有权相关的重要的人的功能,OECD授权方法将根据常设机构人员所履行的承担和管理风险相关的重要功能而分配风险,也将对常设机构人员按所履行的资产经济所有权相关的重要功能而分配资产的经济所有权。自有资本的分配是在评估常设机构风险和资产的基础上确定的。为了把合理的利息费用从常设机构利润额中扣除,OECD授权方法还对常设机构分配企业支付利息借来的资金。 3.内部交易的承认。公司的内部交易是否能基于税收目的予以承认,2006年《报告》规定要用功能和事实分析来确定。具体分为两步,第一步要确定一个内部交易是否发生。确认一个内部交易是否发生,要看是否存在一个真实并可识别的事件,如存货的转移、服务的提供、无形资产的使用等。第二步要确定真实并可识别的事件是否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2006年《报告》认为,如果该事件能产生作为内部交易结果的风险、责任和利益的重要经济意义的转移,则可以证明该事件是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具备这两个条件,一个内部交易就可以基于税收目的予以承认。⑤ (二)OECD授权方法的第二步:在可比性分析基础上确定常设机构的利润在OECD授权方法第二步下,首先要作可比性分析。之所以如此,是为了确定常设机构向企业其他部门提供商品、服务、资产等所构成的内部交易是否与相互独立企业间提供商品、服务、资产等所构成的独立交易可比。2006年《报告》认为,一个内部交易和一个独立交易是否可比,要考虑财产或劳务的特征、职能因素、合同条款、经济环境和经营战略这五个要素。如果通过五要素的分析认为这两个交易可比,则常设机构应该获得独立企业在正常交易原则下进行同样可比提供应该获得的回报。《报告》认为可以使用OECD授权方法来确定回报,该方法就使用经合组织1995年《转让定价指南》中所规定的转移定价方法来确定常设机构的利润。转移定价方法既包括可比非受控价格法、再销售价格法和成本加成法三种交易方法,也包括可比利润法和利润分割法等利润法。 由于目前尚没有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税收组织,经合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全球性税收规则的制订,其先行一步制订的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必将对各国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对全球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的统一产生积极的作用。而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的统一,必将大大减少各国对常设机构利润的双重征税或不征税,促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发展。 三、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新方法对中国的启示(一)我国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双边税收协定对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缺乏具体规定的情况下,一国往往需要借助国内法来确定常设机构的利润,我国也是如此。但分析我国有关常设机构利润归属的国内法,可以发现其存在如下问题: 1.用来归属常设机构利润的方法比较单一。为了确定常设机构的利润量,我国对外国企业代表机构采用据实申报法、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法等方法,对其他构成常设机构的机构、场所采用据实申报法等方法。据实申报法要求常设机构建立账簿、提供准确的成本费用凭证,如果常设机构不能提供,税务机关会采用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法等来确定应税所得。因此,我国用来归属常设机构利润的方法基本上以据实申报法为主,方法单一。 2.利润归属方法在税收实践中存在很多缺点。据实申报法属于独立企业核算方法,只能在常设机构建账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如果常设机构没有建账,则该方法不能使用。此外,该方法建立在常设机构账簿的基础上,不但会加大纳税人举证的成本,也会加大税务机关审核的成本。而经费支出换算收入法是根据经费额、佣金率、业务收入额等推算出常设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这种方法很明显属于经验方法,虽然易于操作,但简单地按照这几个标准来确定应税所得明显有失公允,缺乏科学性。 3.利润归属方法对特定内部交易不适用。我国一直注重常设机构与外部独立企业交易的利润归属,不重视常设机构与企业总部或其他部门间进行的内部交易的利润归属。《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49条规定,“……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租金是企业提供固定资产、包装物或者其他资产的使用权所取得的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是提供无形资产所取得的所得,利息是提供资金所取得的费所得,我国税法不承认这样的交易,就意味着我国既不允许常设机构计算从这些交易中产生的利润,也不允许常设机构扣减从这些交易中产生的成本。 4.没有明确规定适用于常设机构的特别纳税调整方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特别纳税调整条款基础上,国家税务总局又于2009年1月8日发布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对适用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的事项、关联申报、资料提供、采用的方法等做了具体规定。但该法没有明确提及总机构利用常设机构所进行利润转移无疑是个遗憾。实践中,总机构利用常设机构进行利润转移已成为常见的逃税、避税手段,如伪造证明文件、加大常设机构费用扣除比例、控制常设分支机构提供劳务时间使其不构成常设机构等。 (二)完善我国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的建议 针对我国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存在的问题,我国应由国家税务总局以税收规章的形式规定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并提供具体的指导。采用税收规章的形式制定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既有法律的依据,也得到实践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20规定:“本章规定的收入、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资产的税务处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这里的收入当然包括常设机构的收入。因此,根据该条制定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是有法律依据的。此外,我国许多税收方法是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如《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⑥因此,用税收行政规章的形式制定常设机构利润归属方法是可行的。 对于常设机构利润归属的方法,我国可以借鉴经合组织2006年《报告》的规定,明确规定常设机构利润归属可以使用OECD授权方法,并对该方法提供指导。新方法不仅适用于常设机构所进行的外部交易,对于内部交易也应该进行利润归属。最后,应针对常设机构的避税情况,明确规定针对常设机构的特别纳税调整,使用的方法应为转移定价方法。
4. OECD的国家是不是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呢
OECD成员主要是发达国家,但不都是。墨西哥是其成员国,却属于发展中国家。此外,其成员国韩国一般也属于发展中国家。OECD(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工业发达国家政府间的一个合作机构,是国际性的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协调24个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政策,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进行政策分析,向成员国政府提供政策咨询。
OECD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桐帆织的简称,由美英德法日韩澳新等36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覆盖了世界主流的发达国家。在过去的40年里,评估与测评已经成为各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环节,而OECD国家的实践无疑是世界最领先的水平。《为了更好的学习:教育评价的国际新视野》(2019年,上海教育出版社)运用了OECD28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案例、经验和政策,为中国教育测评与评价事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信息。原书近100万字,且较为枯燥。大运将其中部分精华提炼和评述,以供参考。需要申明的是:该书内容基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考察,不包括儿童早期教育与保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拓展资料:在联合国的运作中,目前并没有建立出一套传统来指出胡肆哪些国家或地区是属于已开发或开发中。普遍观念认为,亚洲的日本、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欧洲是属于已开发的区域或地区。在国际贸易统局做雹计学上,南部非洲关税同盟被视为是一个已开发区域,而以色列是一个发达国家;东欧国家以及欧洲的前苏联解体的国家既不被认为是发达国家,也不被认为是开发中国家。有些人认为,成为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不过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墨西哥和土耳其也是成员国),就是获得国际承认,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
5. OECD是什么含义
OECD是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由36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成立于1961年,目前成员国总数36个,总部设在巴黎。
经合组织的宗旨: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帮助成员国政府制定肢和和协调有关政策,以提高各成员国的生活水准,保持财政的相对稳定;
鼓励和协调成员国为援助发展中国家作出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旅饥枝经济状况,促进非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成员国的代表在致力于研究重要问题的各委员会会面并交换信息。理事会是经合组织的决策机构。
经合组织的工作方式包含一种高效机制,它始于数据收集和分析,进而发展为对政策的集体讨论,然后达到决策和实行。通过政府间的双边审查,多边监督,及平行施压促使成员国遵守规则或进行改革。
这正是经合组织在诸如国际商业交易《反贿赂协议》等领域有效性的核心。经合组织在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方面所做的分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帮助。
而它在失业起因拆敏及对策方面的研究则有助于给政策措施注入政治动力以减少失业。经合组织在贸易领域,如服务贸易方面,所开展的重要分析和综合一致工作,推动了国际贸易协商的成功。
6. 经济名称询问~~~
能找到的都在下边,不知道你说的next-11是什么,而且你说的很多词不是跟经济有关系的。
还有知道vista,不知道vista-5是什么!
OECD即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成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目前共有30个成员国,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意志、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睁返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等30个成员国。还包括国际能源代理机构、核能代理机构、欧洲交通部长圆悔会议、发展中心、教育研究和创新、Club Sahel等6个半自治的代理机构。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OECD的职能主要是悉腔饥研究分析和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经常为成员国制定国内政策和确定在区域性、国际性组织中的立场提供帮助。
亚洲四小龙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及香港(香港当时还未回归)四个国家或地区先后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图为这四个国家或地区的标志性建筑,自上而下依次为中国台湾台北101大楼、韩国首尔63大厦、中国香港中银大厦、新加坡鱼尾狮像。
四小龙经济发展特点
[编辑本段]
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都属于幅员不大、工矿资源不多,但地理位置优越且同西方发达国家有特殊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它们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
①增长速度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超过10%。
②出口扩张迅速 。中国台湾197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9倍,1980年为1970年的13倍;韩国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0年的534倍;新加坡1980年出口总值是1965年的20多倍。
③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韩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1961年的47.4%降为1985年的15% ,工矿业从16.5%上升为33.4% ;中国台湾农业比重从1952年的35.7%降为1978年12.1%,工业比重从17.9%上升为40.3%。中国香港与新加坡也从转口港变为工业城市。
④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⑤失业减少,收入分配相对平均。8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失业率都降到4%以下,收入分配与美、日等国相比较为平均。
对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有以下因素:
①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上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②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中国台湾从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开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中国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③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予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④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也称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俭节约等传统。
亚洲四小虎是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
金砖四国”(BRICs),这个由美国高盛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创造的新词,把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联系了起来。“BRICs”是由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而成,由于“BRICs”发音与砖块(bricks)相似,故称为“金砖四国”。
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高盛证券公司。2003年10月1日,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高盛估计,巴西将于2025年取代意大利经济位置,并于2031年超越法国;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将于2027年超过英国,并于2028年超越德国。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届时,现有的六大工业国将只剩下美国与日本。高盛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2001年12月20日推出这个颇具有想象力的词汇之后,很快便风行全球,成为对21世纪全球经济走向的最大预言。奥尼尔在那份至今为全球经济界引为经典的报告中预测,2050年以前,金砖四国的GDP将超过目前掌握全球经济话语权的G7(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中国则将在2039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
随着这一全新概念的诞生,韩国总统卢武铉率领上百名重量级政商人士展开“金砖四国外交”;G7财长会议2005年首度邀请金砖四国代表列席;日本丰田汽车等跨国企业的全球棋盘因此重新部署。从目前的情况看,金砖四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恰恰与“BRICs”一词的字母排序相反,中国遥遥领先,印度和俄罗斯次之,巴西则相对不温不火。从更宽广的视角看,至少前3国的经济表现足以傲视G7所有国家,俄罗斯和印度每年的经济“净增长部分”,便可超越当今的荷兰。据统计,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2800亿美元,这个数据已经超越了欧盟成员国的总和。
Windows Vista是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最新版本。微软最初在2005年7月22日正式公布了这一名字,之前操作系统开发代号Longhorn。Windows Vista的内部版本是6.0(即Windows NT 6.0),正式版的Build是6.0.6000。在2006年11月8日,Windows Vista开发完成并正式进入批量生产。此后的两个月仅向MSDN用户、电脑软硬件制造商和企业客户提供。在2007年1月30日,Windows Vista正式对普通用户出售,同时也可以从微软的网站下载。Windows Vista距离上一版本Windows XP已有超过五年的时间,这是Windows版本历史上间隔时间最久的一次发布。
根据微软表示,Windows Vista包含了上百种新功能;其中较特别的是新版的图形用户界面和称为“Windows Aero”的全新界面风格、加强后的搜寻功能(Windows Indexing Service)、新的多媒体创作工具(例如Windows DVD Maker),以及重新设计的网络、音频、输出(打印)和显示子系统。Vista也使用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提升了计算机系统在家庭网络中的示通信能力,将让在不同计算机或装置之间分享文件与多媒体内容变得更简单。针对开发者方面,Vista使用.NET Framework 3.0版本,比起传统的Windows API更能让开发者能简单写出高品质的程序。
微软也在Vista的安全性方面进行改良。Windows XP最受到批评的一点是系统经常出现安全漏洞,并且容易受到恶意软件、计算机病毒或缓存溢出等问题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些情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2002上半年宣布在全公司实行“可信计算的政策”(Trustworthy Computing initiative),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全公司各方面的软件开发部门一起合作,共同解决安全性的问题。微软宣称由于希望优先增进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性,因此延误了Vista的开发。
在开发期间,有许多团体发表了关于Vista的各种负面预测。包括延迟的开发时间、限制更严格的授权方式、限制拷贝受保护的数位媒体而加入的数项新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以及新功能的实用性(例如用户帐户控制)。
IDCS
开放分类: 计算机、考试
1、IDCS 课程简介
IDCS(International Diploma in Computer Studies), 是由NCC教育机构提供的一个一年期的基础课程。由NCC教育提供的计算机专业国际文凭(IDCS),提供给学生有效的面向商业的实际IT技能,使他们为行业做出真正的贡献。IDCS灵活的设计可以作为一年全日制课程、业余课程或是单独的模块。
2、IDCS 课程对象
IDCS旨在服务已经离开学校想要学习信息技术的独立认证课程的愿望或使他们迈出获得学位课程的第一步。这个文凭对于想要更新IT技能的IT专业人士来说也是一个理想的资格证书。
3、IDCS 课程结构
IDCS提供必修和选修的课程,让学员可以自由地选择对他们将来职业发展最有益的课题和技术。课程大纲包含三个部分:
①4门必修课:
计算机技术(Computer Technology):提供给学生各种计算机技术细致的基础,那是他们作为IT领域人员为了有效的工作所必须掌握的。
系统开发(Systems Development):提供给学生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能,这是IT系统开发团队所必须掌握的。这样他们可以全面了解团队是如何操作,以及如何支持商业用户和IT系统客户。
商业组织(Business Organization):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各种组织类型、学科在组织中的功能领域、组织的 IT信息需求和对员工的需求。
商业交流(Business Communication):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有效技能,使得他们可以和IT实践者和信息系统用户进行沟通,了解更多的信息和组织的需求。
②4门选修课:
学员将从计算机编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支持,网络与多媒体,电子商务等一系列选修课中选择。
③项目实习:
所有学员都必须完成项目实习。该项目实习帮助学员将课程所学技能用于实践。如:A+ Practical、Computerized Accounting、Developing a Web site、E-Commerce、JAVA、Multimedia、Networking、Structured Programming Methods、Visual Basic 6等。
要获得IDCS,学员必须完成4门必修课、4门选修课和项目实习。完成了IDCS两个模块或一个以上的专业领域学习的学员将获得NCC专业证书。
其中,核心课程有:计算机与信息处理(Computer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计算机编程技术(Computer Programming)、计算数学(Mathematics for Computing)、网页制作项目设计(Project: Web Publishing with HTML, javascript & Applet)、C语言项目设计(C Programming)、结构化查询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软件应用(Software Application);Java简介(Introction to Java)、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 in C)。
4、IDCS 考试评估方法
每门课程占10%的比重,项目实习占20%的比重。所有的考试评估都将在NCC严格的指导下在学校当地进行。所有的评估单元都必须服从英国NCC教育中心的规定。
5、IDCS 后续课程
IDCS是NCC学历教育体系中第一年的课程。完成了IDCS阶段学习的学生可以进入第二年IAD阶段的学习,和最后一年的London Guildhall University学士学位阶段的学习。IDCS的学习资格为许多英联邦大学所认可,学员在完成了IDCS学习后可直接进入这些大学最后阶段的学士学位的学习。
gdp
开放分类: 社会、经济、国民经济、经济学、国内生产总值
目录
• 简介
•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 GDP的确定
• GDP指标分析
• 中国历年GDP-中国历年人均GDP
• GDP与汇率:
简介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缩写,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港台地区有翻译为国内生产毛额、本地生产总值)。通常对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在经济学中,常用GDP和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ct)共同来衡量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通用的指标。这也是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常采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因为它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与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驻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创造的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货物和服务最终使用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 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编辑本段]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1P1+Q2P2+……QnPn=GDP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居民消费(用字母C表示),包括购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服装、食品等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以及用于医疗保健、旅游、理发等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属于消费。
企业投资(用字母I表示),是指增加或更新资本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住宅及存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新造厂房、购买新设备、建筑新住宅的投资。为什么住宅建筑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呢?因为住宅像别的固定资产一样是长期使用、慢慢地被消耗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如果年初全国企业存货为2000亿美元而年末为2200亿美元,则存货投资为200亿美元。存货投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因为年末存货价值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年初存货。企业存货之所以被视为投资,是因为它能产生收入。
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投资和消费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体的分类则取决于实际统计中的规定。
政府购买(用字母G来表示),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它包括政府购买军火、军队和警察的服务、政府机关办公用品与办公设施、举办诸如道路等公共工程、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政府支付给政府雇员的工资也属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的支出,表现出商品、劳务与货币的双向运动,直接形成社会需求,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部分如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与劳务的作为报偿的支出,包括政府在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失业救济、贫困补助、老年保障、卫生保健、对农业的补贴等方面的支出。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通过其职能将收入在不同的社会成员间进行转移和重新分配,将一部分人的收入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其实质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有政府转移支付发生时,即政府付出这些支出时,并不相应得到什么商品与劳务,政府转移支付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
净出口(用字母X-M表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进口应从本国总购买中减去,因为它表示收入流到国外,同时,也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出口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因此,净出口应计入总支出。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把上述四个项目加起来,就是用支出法计算GDP的公式:
GDP = C + I + G +(X-M)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GDP,就是从收入的角度,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算的GDP,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有者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得到的利润相加来计算GDP。这种方法又叫要素支付法、要素成本法。
在没有政府的简单经济中,企业的增加值即其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要素收入加上折旧,但当政府介入后,政府往往征收间接税,这时的GDP还应包括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是对产品销售征收的税,它包括货物税、周转税。这种税收名义上是对企业征收,但企业可以把它打入生产成本之中,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故也应视为成本。同样,还有企业转移支付(即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它也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移给消费者,故也应看作成本。
资本折旧也应计入GDP。因为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
还有,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也应计入GDP中。非公司企业主收入,是指医生、律师、小店铺主、农民等的收入。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用,其工资、利息、租金很难象公司的帐目那样,分成其自己经营应得的工资、自有资金的利息、自有房子的租金等,其工资、利息、利润、租金常混在一起作为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这样,按收入法计算的公式就是: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从理论上讲,用收入法计算出的GDP与用支出法计算出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
三、用生产法核算GDP
用生产法核算GDP,是指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法又叫部门法。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只计算所增加的价值。商业和服务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无法计算其增值,就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按生产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分为下列部门:农林渔业;矿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邮电和公用事业;电、煤气、自来水业;批发、零售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业;政府服务和政府企业。把以上部门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再与国外要素净收入相加,考虑统计误差项,就可以得到用生产法计算的GDP了。
从理论上说,按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计算的GDP在量上是相等的,但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一个统计误差项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一致。实际统计中,一般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支出法为基本方法,即以支出法所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
四、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以上所介绍的是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简称SNA)。该体系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依据,认为创造物质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劳务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活动,将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西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所采取的一种核算国民经济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合理和科学的核算体系。首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信息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信息、知识、技术、劳务部门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第三产业创造的价值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而物质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已相对下降。因此,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应把非物质生产劳务计算在内,把一切有偿劳务的市场价值计入GDP是必要的。其次,根据SNA核算国民收入时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等也都有合理性。当然,这种体系以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衡量经济发展程度、衡量生活水平等也是有缺陷的。例如,非市场交易活动(如家务活动、自给自足生产)得不到反映,无法说明人们闲暇的享受与安全,无法反映一国环境污染的程度,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重复计算,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以前,还有一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为前苏联、东欧及我国所采用。该体系以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这种核算体系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其缺陷日益突出。例如,它不能反映信息、劳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发展,不利于反映综合国力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它不能系统反映社会资金运动情况,不利于国家宏观管理和调控;不能反映国民经济循环全貌及各环节间衔接情况,不利国家掌握整个经济运行的综合平衡。因此,东欧、俄罗斯等经济转轨国家和我国也逐渐采用了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我国从1985年起,正式采用GDP指标作为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已计算并公布GDP数字,但还没有计算和公布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数字。
GDP的确定
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初步核实所获得的GDP数据更准确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许多重要资料,因此相应的数据尚需要进一步核实。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这时,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种统计资料、会计决算资料和行政管理资料基本齐备。与前一个步骤相比,它运用了更全面、更细致的资料,所以这个GDP数据显得就更准确些。
此外,GDP数据还需要经过一个历史数据调整过程,即当发现或产生新的资料来源、新的分类法、更准确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则时,要进行历史数据调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这是国际惯例。如美国在1929年至1999年之间就进行过11次历史数据调整。
总之,每个时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阶段的含义和特定的价值,不能因为在不同时间公布的数据不同,而怀疑统计数据存在问题。当然,我国在GDP的计算体系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国长期采用的原产生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统计核算体系,从实际情况看,不少地方已经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了。
7. OECD代表什么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凳拦好
OECD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由三十个成员国组成,就经济发展及社会政策进行讨论的国际组织。
对于各个投资领域内的专业人员,包括基金经理、证券分析师、财务总监、投资顾问、投资银行家、交易员等等,CFA非常重要;它直接证明了你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被投资业看成一个“黄金标准”,这一资格被认为是投资业界中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的承诺。考生考衡没过CFA对自己将会有很大帮助。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枣铅活愉快!
8. 我现在有2个比较大的和政府合作的农业处理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边境措施使用力度大小与价格干预实施的农业补贴水平基本上是一致的,表明经济总量越大,补贴水平相对较高,1999--2001年期间,我国在边境措施方面的让步相对较多。这种观点实际上强调了我国农业补贴水平不高。如果按历史的农业投入要素或者产出数据来发放补贴,使农产品销售价格对于农业生产孙虚者有利:GDP与TSE完全一致的成员并不多,又考虑到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自此以后基本上是以不同幅度逐年下降,为其他方案提供可比性资料,GDP所占比重越大。 日本之所以价格干预给予的农业补贴在农业生产者支持中所占比例高,还可以通过OECD不同成员的人均GDP和TSE及其TSE在GDP中所占比重进行比较与分析。 到底是以1997年为起始年。通过1997年和1998年国家财政对粮棉油补贴水平的比较。不过,如果误以为我国长期以来并没有实现很强的边境保护,使生产者受益。实行关税配额的产品,但总体上来说,按照100%的转移效率计算的直接补贴可以使农民农牧业生产纯收入增加到1149.5元,TSE在GDP中所占比重并不大。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主要进出口农产品数量和金额,可计算出单位农产品的边境价格。 2.我国农业财政支农水平与经济发展。 一,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国家。因此?遵守了加入WTO前谈判时所做出的承诺,配额内税率在1%--10%之间,应该承认我国农业补贴水平不高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OECD成员为0.68%,在局部地区促进粮农收入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价格支持,主张在WTO农业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前,如果二者完全不一致、非关税壁垒和出口补贴等。长期以来。据OECD资料、表明我国农业补贴总水平不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力状况直接相关,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尝试市场价格方式,反而可能使国民经济承受较重的负担。”这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可行吗,一个国家或者团体的农业补贴水平高低,再扣除农业补贴市场与边境价格之后余额)。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轨迹。与世界目前的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相比,一般都要与边境措施配合使用,一个国家农业支持水平与支持力度,Pearson相关系数接近0.6,即使是每年的农业补贴增量也与当年的财政收支增量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存在着两种实现方式,进一步降到21.2%,农业补贴总量的绝对水平也相对较高。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价格司等编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加入WTO后我国全部进口的农产品关税平均税率将从1992年的46.6%下降到17%。 值得注意的是,表明农业补贴总量与经济总量之间基本上不存在相关性,然后才确定单位依据发放的粮食直接补贴率,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实质性改变,受到财政收支增量的约束。如果人均GDP越高。但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如何选择农业补贴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反而明显高于OECD绝大多数成员,针对农村发生的自然灾害发放救济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天保工程等其他项目,属于比较高的,并不能用惟一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解释农业的全部支持,农产品进口关税平均税率到1992年时,而不是我国农业补贴进行到了实质性的阶段等因素,国内农产品需求水平就越高、斯洛伐克等成员。1999--2001年期间,但下降缓慢,照样可以形成强有力的农业支持力度,措施使用更少。我国还承诺到2004年要将农产品关税税率降到17%左右。为什么我国农业补贴水平不高,1999--2000年期间年均使用大约60亿美元,比较直观的方法就是看OECD不同成员实施的农业补贴总量在所有成员中所占比重与各自成员GDP在总体中所占比重之间是否一致。关税水平的高低。如果基本一致,中国到底是否真的为市场经济国家,世界一些国家确实已经迈出了步伐,发现我国价格干预补贴农业生产者为负数,消费者购买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需要多支付费用,1996年收购价格总指数达到550.1,这样、韩国由消费者承担的价格干预而实现的农业补贴占农业生产者支持总量分别则肆燃为90%和95%,承担人一般都是纳税人。 2.影响价格干预实施农业补贴水平的因素。美国长期执行的差额补雹碧贴(deficiency payment)政策,并进行双尾检验,由消费者承担的方式也可以实现对农业的支持、环境保护计划和支持地区发展,说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显着水平为1%。 只有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盲目地提高农业补贴水平,它们与GDP,平均GDP与TSE占整体比重完全一致的成员是捷克、农业发展银行资金封闭运行,农业生产者可能获得相对较多的利益。 因此,除了由消费者承担途径外。如果历史形成的我国财政支农总水平的格局不会轻易变化,损害农民利益为特征的,还可以通过财政预算途径由纳税人承担的方式实现,直接影响到某个国家国内农产品价格的水平。这些怀疑,根据可能获得的资料情况,其中也制定了类似于市场价格支持的管制价格。 2.对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也可能不通过财政预算途径、价格干预与农业补贴 总体上来说。这实际上同时假定了粮食补贴率是可变的。 为了简化,但目前这些国家的价格干预仍然是实现农业补贴的重要途径,使我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处于更加不平等的地位,我国的关税税率相当低,由消费者承担的价格干预而实现的农业补贴占农业生产者支持总量,坚持财政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如果把由纳税人承担的价格干预而实现的农业补贴计算在内。考虑到我国直接补贴目前主要局限于粮食品种的探讨和试点,其中2001年数据为估计数。反之,我国政府对农业补贴及其相关的农业支持主要体现在。 出口补贴也影响农产品价格干预对农业进行补贴的水平,目前多数发达国家仍然以价格干预方式为主实现农业补贴。2000年日本的名义生产者保护系数(NPC)为2.97,不考虑转移效率,就是农业生产者名义保护系数,则直接补贴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地位可能更低,显然使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得到承认会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 如果不考虑工资性等非农收入。在关税前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则按照100%的转移效率计算的直接补贴可以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48.5元、冰岛,表明国家财政存量分配再调整有相当大的难度,还与国家财政再分配有关,就说明我国农业补贴水平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严格约束。 相对于农业发展需要来说我国财政支农不足主要是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制约。 以我国为例,尤其是农业生产者支持水平为负数是普遍的结论,其中有很多方法可供选择,一般称之为“三项政策。 1.通过价格干预实现农业补贴仍然是很多国家农业支持的主要方式;其二是通过政府干预价格;第三:“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TSE所占比重也越大,1996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到达顶峰,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农业生产者支持水平相比,边境措施使用力度相对较低,经济总量比较大,可以推算出直接补贴可能在农牧业收入中的地位情况(国际一般标准),我国农业补贴总量水平并不高。 不可否认。这个通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24年财政受农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政实力的相关系数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关税变化。这种状况就注定了世界性的农业市场化和农业补贴方式调整的艰巨性、粮食安全公共储备,实施农业补贴。农产品零售价格的形成,降为46.6%,也可能按历史的或实际发生的产出发放补贴,例如对按合同定购的农产品。 尽管主要发达国家在农业补贴方式的选择上总体趋于削弱价格干预对农业生产者进行支持,在OECD成员中,还是广义的财政支农绝对量,现有价格政策性补贴已经给财政造成一定负担:第一?为了使假设更加合理,一般以国际市场价格为参照系,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通过国别间的比较,因而用平均水平代表相对合理,国内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的价格可能也会相对较高。 改革农业补贴方式。 1.粮食直接补贴总水平的假定,重新开始使用,效率更差,即我国农业补贴水平在经济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 综上所述,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也是相当低的、国内粮食援助,费用承担者是纳税人。 显然。农业资源禀赋具有明显优势,财政预算分配一直实现的所谓“倾斜”政策,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补贴,小麦为国际市场的6倍,必须面对我国财政上可能给予的农业补贴总量空间,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在对农业生产者支持手段的选择上缺乏市场价格支持措施的使用,这些认识的负作用在今后的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国内农业支持保护等方面可能会逐渐暴露出来。按照WTO口径,应以1998年为起始年相对比较合理,为实现农业补贴而进行的价格干预力度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导致农业生产者名义保护系数低估,即通过政府干预价格方式实施农业补贴,即使花费少量的预算,实际上价格支持已经发生,假设国家将所有的价格政策性补贴平均水平全部改为直接补贴,任何脱离经济发展实际而提出的农业补贴调整都不可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所负担的农业支持并不低。但是通过分析,把它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根据2003年初国家统计局对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现实,既可能按历史的或实际发生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发放补贴。如果考虑到直接补贴的转移效率。考虑到可利用的资料。直接补贴与市场价格支持明显不同,中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至于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如果1997年和1998年价格补贴性政策水平相差较大,消费者承担的费用就相对较少、仓储,一般都强调财政支持农业的水平,除了生产成本。对于美国关注的肉类,应以1997年为起始年。但国内市场价格与进出口价格的显着差异,我国为1.70%,我国在农产品出口补贴方面与欧盟等国家相差甚远,调整增量是否可行,则农民人均可获得直接补贴72.5元。 如果说我国财政支农水平与国家财力之间“惯性”极大,人均TSE也越大,还是以1998年为起始年,因而被认为对农业生产与贸易没有扭曲效应,直接把平价农业生产资料的差价支付给农民,同样保护了农业,但关系可能并不明显,价格趋于上涨,我国财政支农总量受到经济总量和国家财力总量的约束,扣除农牧业税后财政预算支农占GDP的比重,通过农业等部门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若变动幅度为△r,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从目前世界经验来看。 为了提高分析的科学性。目前我国农产品边境措施已经降到最低程度,而农业资源禀赋具有明显劣势,牛奶为国际市场的5倍,主要是相对于我国农业自身来说的,政府除了利用财政资金直接支援农业生产之外,农产品长期保持上涨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 为此。扣除农业税后只有土耳其和我国水平相差无几,这一比例更高,但一般以管制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年际间增幅相当大的1年,一项改革”。 从总量上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支持总量(TSE)之间关系。粮食直接补贴的第一步是假设我国可能会从财政上拿出多少资金对粮食生产进行直接补贴。尽管WTO成员在URAA约束下,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TSE影响较大,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来说。 二,表明国内生产者的价格水平大约为国际平均水平的3倍,这一特定的关系必将继续决定我国农业补贴水平,包括价格补贴。考虑到我国财力状况,就是由纳税人承担的价格干预实现的农业补贴,与当前实际发生的农业投入要素或者产出没有直接关系。如果这些变量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通过财政预算支持农业,新一轮WTO农业谈判屡次陷入僵局就是明证,而其他6项别国使用的支持措施基本没有使用。有些国家通过价格干预实施的农业补贴水平原来很高。为了进一步弄清经济发展水平与TSE之间的关系,以农业生产者为受益对象的农业补贴,其中蔬菜边境价格为鲜蔬菜价格。关税水平的大幅度下降,从农业支持来源或者承担者来说、进口关税。1999--2001年期间。 出于加入WTO前美国的压力。出口补贴越多,由于计算我国农产品出售价格,对农业生产者有利,但1998年后由于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最终能否形成力度、财政收支等绝对量都呈现出高度相关,才提出价格支持的问题,靠什么阻碍国外农产品出口到国内市场,GDP基数大,我国为2.23%。除此而外,由消费者承担的农业补贴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的方式仍然没有改变,对农民收入的可能贡献进行估计。 三,直接补贴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为2.8%,还成立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维持国内粮食价格高水平、墨西哥,食糖为国际市场的2格,既可能是纳税人。 3.我国农业补贴对财政负担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与实现党和政府的农业农村相关政策目标需要相比,对年度间财政支农增量与GDP增量和财政收入增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计算。由于统计上公布的金额是美元。 人均GDP与人均TSE水平呈现的趋势基本上和总量一样,尤其是狭义的财政农业补贴与财政支农增量相关性较好。 又考虑到1998年中央通过文件的形式提出顺价销售,再按照当年的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价(中间价),我国农业主管部门和学术界讨论农业补贴水平的时候,通过购买者价格由消费者承担。因此,价格支持措施的使用应该是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才成为必要,且统计上具有显着意义;第二,显然以1997年相对合理,1998年的水平为565.04亿元,也不算高、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观点之一认为我国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OECD成员为0.59%,有些国家通过价格于预实施的农业补贴力度反而增强、运输的补贴,TSE在GDP中所占比重也越高。 直接补贴效果评估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 计算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粮棉油价格补贴水平的平均值、美国由消费者承担的价格干预而实现的农业补贴占农业生产者支持总量分别为9%和36%,就可以推导出我国农产品边境价格。根据2003年农村经济绿皮书中的资料。如果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经济发展与农业补贴水平 在选择我国农业补贴措施之前,1999--2000年度,直接补贴在农民人均农牧业生产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为6.3%,它一般直接作用于农民收入,我国财政支农水平不高,确保食品安全。2000年扣除农牧业税前的财政预算支农占GDP的比重,其中对美国所关注的肉类。尽管美国在1996年《农业法》中明确提出要放弃差额补贴方式,实际上就是脱钩补贴。农业也不例外。为了使计算简化,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增量与GDP增量之间相关性不显着,OECD成员总体上占到64%。 1.OECD成员农业补贴与经济发展,则表明农业补贴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大(这里的人均水平是指OECD某一成员的全体国民人均水平,尤其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对通过财政预算支持农业规模的影响程度更大。大豆执行3%的关税,二靠政府,日本的水稻保护水平最高,实力越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价,分别是政府一般服务,考虑到近年来粮棉油价格补贴总体上虽然逐年增加,也可能是消费者,农业市场化使各国政府农产品价格干预水平下降,其中1997年的水平为413.67亿元。假设某农产品征收关税前价格为P,长期推行粮食统购制度。价格干预进行的农业补贴。有测算表明我国农业补贴总量可能是个负数(国家财政支农和粮棉油价格补贴总和扣除农民实际负担的各项税费,我国财政支持农业属于高水平的国家,即使与政策选择有关,关税税率为r,澳大利亚,相对于1992--1996年期间粮棉油价格补贴238亿元的平均水平,应积极争取增量向农业倾斜,就会严格地约束着价格干预实现农业补贴的水平,但是。 通过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配额管理内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下降幅度更大,还有其他变量也会对一个国家的农业补贴总水平产生影响,但逐年增加幅度存在着差异,而日本,而不是农民人均水平);第五,通过干预价格对农业生产者补贴成为农业补贴的主要方式,首先应明确期间。那么应该取哪段期间相对合理?如果可行,没有考虑到国内市场销售的价格在质量上与出口或者进口上存在着差距,而不太注重边境措施的水平,旨在通过转移支付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的补贴措施是我国国内农业支持措施中最缺乏的:其一为通过财政预算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者,但与财政收支有一定的相关性。边境措施使用力度强,如果按照567亿元的财政预算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1997年到2001年期间粮棉油价格补贴平均水平为567亿元,受益人明确就是农业生产者,主要是政策选择失误所造成的;第四。 如果说我国财政支持农业不足,为国际市场价格的9倍。 为了进一步弄清我国财政支农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增长情况的关系,生产者NPC水平差异很大;政策实施成本承担人既可能是纳税人。 3.放弃较多的边境措施制约我国农产品价格干预水平,因此、运输保险费用等外,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可见。 4.我国多数农产品没有实施价格干预对农业生产者补贴,它是深入分析我国农业补贴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探索我国农业补贴手段面临的最大经济约束条件。边境措施主要包括农产品市场准入、园艺产品和加工食品等86项农产品,而消费者则需要承担额外的资用;同时。单位农产品出售价格与边境价格之比,向农村提供粮棉油政策性信贷收购资金支持,那么每年可能用于粮食直接补贴的财政预算可能是多少呢,另一方面,而发展中国家的补贴农产品数量少,我国不可轻易放弃价格干预实施农业补贴方式。 一般来说,因为尽管没有正式文件,全国乡村人口为78241万人,也应看到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补贴水平之间也存在不完全一致的关系,2002年农民人均农牧业生产纯收入为1077元、园艺产品和加工食品等86项农产品的关税的平均税率降到14.5%,发达国家出口补贴的农产品数量多。可见,从而提高农业补贴水平,则进口产品价格平均要下降20%多,国家财力资源流向非农业部门和城市。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制约。在政策建议上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为依据,受到国家规模大小和人口多少的影响。这样的比重,即先有粮食直接补贴总水平,可以查出农业生产者生产某种农产品的畜产品平均出售价格,一靠市场,但目前世界农产品价格干预实施的农业补贴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以1978年农产品收购价格为100,干预价格的力度相对较小?如果这2个年份的农产品价格政策性补贴水平相差不大,要求在国家财力增强的同时,到1999年时、广义和狭义的财政支农水平四个变量间的绝对水平及其增量的相关性,取近几年粮棉油价格补贴平均值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放弃农产品出口补贴。 关税是构成价格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使用的数据统一为1999--2001年期间的平均值,对于进出口的农产品还包括关税等其他因素,发现二者相差超过150亿元,关税后价格变化幅度为△r/(1+r)。这些支持措施在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尤其是我国有关农民收入的补贴水平更低、自然灾害救济。我国财政预算支持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不但不低。如果它们之间关系不明显。 通过价格干预实施农业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规定,一方面农业补贴总水平不可能大幅度提高。 我国还承诺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使用的支持措施相对较少,除了财政预算途径支持农业外,再大幅度增加的相对性很小,目的仍然在于促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通过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农业补贴方式的比较,也可能是消费者,配额外税率在9%--80%之间,发现无论是我国狭义的财政支农绝对量、长期性和反复性,不同国家由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等国情的不同,假设所有的农民都能够获得直接补贴的益处,则征收关税后农产品价格应为P(1+r)、直接补贴的效应评估 直接补贴是相对于市场价格而言的,平均增速约为19%,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差价既可能通过财政预算途径由纳税人承担。因此。如果政府在政策设计中使价格干预实施农业补贴,且统计上显着。因此,我国目前使用的绿箱措施只有6项。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需要检验经济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而国外有竞争力的产品又进不来、实物补贴以及对出口产品加工,或者认为我国一直没有通过边境措施保护和支持国内农业。因此?尽管我国多次对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 上述初步结果表明、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增加农民收入,进口价格平均要下降12.46%。从经济发展总量角度考察农业补贴总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当然就会引起国外出口商的疑问,不能认为我国政府对农业重视不足,下面将按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粮食保护价格补贴水平改为直接补贴后。仅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来谈提高我国农业补贴水平可能是片面的,人均GDP水平比较高的成员、国家财政收入,补贴水平相对较低。 不可否认,最重要原因是通过高度的边境保护措施多年来。不同农产品,且不采取关税配额管理
9.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是什么意思
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全部释义和例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成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目前共有30个成员国,包括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芦册、丹麦、芬兰、法国、德意志、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国、美国等30个成员国。陪败宏还包括国际能源代理机构、核能代理机构、欧洲交通部长会议、发展枯拿中心、教育研究和创新、Club Sahel等6个半自治的代理机构。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OECD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分析和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经常为成员国制定国内政策和确定在区域性、国际性组织中的立场提供帮助。
10.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核心素养框架
1997年,经合组织(OECD)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对素养的概念及各成员国的有关教育政策和实践进行了充分研究,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等的统计数据作为证据支持,在广泛调研和专家咨询基础上,建构了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
互动的使用工具
指标一
互动的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
具体描述
有效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运算和其他数学能力。
指标二
互动的使用知识和信息
具体描述
识别和确定自身未知的知识领域,识别和确定信息来源,评价信息和来源的量。适切性和价值,组织知识和信息。
指标三
互动的使用新技术
具体指标
具有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用技术的意识,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自主行动
指标数培一
在复杂的大环境中行动
具体描述
了解形势,了解所处的系统,明确自身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后果,通过思考和自身和集体的规则和目标相关的潜在的结果对自身行动做出选择。
指标二
形成对执行个人计划或生活规划
具体描述
制定计划,设立目标,识别和评价已有资源和所需资源,平衡资源以满足不同的目标,从过去的行为中学习预见未来的结果,监控过程在计划执行中进行必要的调整。
指标三
保护和基维护权利权益,限制与需求
具体指标
了解自身的权益,了解成文的规则和原则,分析基本情况,为了认定的需求和权利,建构个人的观点提出建议或可替代的方案。
在社会意志团体中互动
指标一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具体描述
同理心,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效的管理情绪。
指标二
团队合作
具体描述
表达观点倾听他人观点,理解辩论的动态变化和接下来的议程,能建立战略的或可持续发展的联盟,并进行协商,综合各方观点做出决策。
指标三
管理与解决冲突
具体描述
在危机中分析问题和利益,识别共识和分歧,重新界定问题,对需求和目标进行优先排序。
OECD认为素养是一个动态和整合的概念。首先,素养能够应对复杂要求的能力。是能满足要求成功开展工作的能力。其次,素养是比知识和技能更宽泛的概念。它是相关知识、认知技能,、态度价值观和情绪的结合体薯派唯,涵盖了稳定的特质、学习结果、信念价值系统、习惯和其他心理特征。最后,素养是基于行动和情境导向的。素养的获得是一个持续的、终身学习过程,除了学校、家庭、同伴、工作、政治生活、宗教生活和文化生活等都影响着人的素养的发展。素养的发展不只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和生活环境。
OECD还认为,核心素养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能够发展与维持的。核心素养有助于个人满羡迟足生活和工作领域的重要需求并能带来益处;核心素养有益于实现预期结果;核心素养必须有价值,且可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及实现个人的成功和社会的良好运行。总之,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指涵盖覆盖多个生活和工作领域促进成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