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屈伸性腿法包括
武术伸屈性腿法包括:蹬腿、踹腿、后撩腿等。 武术击响腿法包括:单拍脚、斜拍脚、里合拍脚等。 武术武术悔镇明运动中,躯干的运动方法称为身法。
“手打三分,脚打七。”在散打擂台竞技比赛中,且不说腿法具有“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更容易打中对方,而且根据目前的竞赛规则,拳法击中对方有效部位一次只能得1分,而用腿击中对方髋关节以上有效部位得2分。旅首所以腿法练得好,在擂台竞技中必能尽占上风。屈伸性腿法是实战中应用最广的一类腿法。根据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脚上的不同部位,屈伸性腿法可分为:蹬腿、踢腿、点踢腿、边腿、磕腿、蹶腿。
⑵ 练习俯卧体屈伸的方法与步骤
俯卧肱三头屈伸是肱三头肌屈伸的一个变化动作,这个动作针对性强,对三头肌的刺激非常到位。类似三头肌锻炼动作有哑铃俯身臂屈伸、仰卧拉力器单臂屈伸,拉力器屈臂下压等等
目标锻炼部位:肱三头肌
起始姿势俯卧在平凳上,使身体平行于地面,单手锤式握住哑铃或双手掌心相对握住哑铃,前臂垂直与地面;保持肘部贴紧躯干肘部成90度。
动作要领:肘部贴紧身体,集中注意力在肱三头肌,将哑铃向上后方抬起,向后伸臂至整个手臂伸展且前臂与地面和躯干平行。保持顶峰收缩一秒。然后慢慢回到初始位置。
重复完成规定数目然后换边
要点提示:
、肘部始终要轻贴住身体,上臂贴紧于躯干两侧,但不要借力
、动作中只有前臂移动,运动轨迹为90度的杠杆运动,上臂和身体其他部位保持静止
、手臂伸展时,应保持1-3秒顶峰收缩
⑶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一、按法
按法是用力向下按压的一种方法。可用指、手掌、肘、足跟在病人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下按压。可由轻而重,可一按一松,也可按紧一处约一分钟,然后突然放松。需重按时可用双手重叠按压。按的用力度可浅达皮肤、皮下组织,重达肌肉,深按可达关节、骨骼、内脏。按法的练习较易,但需要稳、准、有耐力。此法根据不同部位,可选用指按、掌按、肘按、足跟按,分述如下:
1.指按
指按一般都用在穴位上,可一手按,也可双手相对按,按在穴位上,使有酸胀反应为合适。背部穴位用掌按,头上太阳穴常用双手按。也有用拇指按住大血管,如股动脉,按紧一会儿,然后放松,反复数次。
2.掌按
掌按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掌按腹部用单手操作,按时要随呼吸起伏。掌按背部用双手重叠按,按脊柱两侧肌肉,自上而下逐渐移动,反复数遍。又可用双手掌按头部,两掌心相对用力,由轻渐重,由重渐轻至结束。
3.肘按
肘按用于软组织较丰满或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关节屈曲时鹰嘴尖端按压,如按环跳穴。按压力度也以有酸胀反应为度。
3.肘按肘按用于软组织较丰满或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关节屈曲时鹰嘴尖端按压,如按环跳穴。按压力度也以有酸胀反应为度。
二、摩法
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个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做回旋性摩动的一种手法。
施用时以指或掌在皮肤表面做回旋性摩动,作用力温和而浅,仅达到皮肤下。摩法的频率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一般慢则30~60次/分,快则100~200次/分。可用单手,也可用双手操作。常用于推拿治疗的开始,或疼痛剧烈的部位,或强烈手法以后。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分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
1.指摩
用拇指的指腹平伏在身体某部位或穴位上做回旋摩动,单手或双手均可。双手摩时,二指的动作要协调,着力要一致。在背部操作时,拇指平伏接触皮肤,其余四指放松,拇指灵活而协调地回摩,自中心向四周慢慢扩展,周而复始,频率可在60~100次/分。穴位双指摩时,拇指平伏紧触穴位,其余四指不接触皮肤,自然展开微屈,用腕力带动拇指做回旋摩动,频率在100~200次/分,但移动幅度极小。另有四指摩膻中穴,拇指自然屈曲,其余四指并拢,指腹着力于膻中穴上,做回旋摩动,频率在120次/分左右。
2.掌摩
用全掌平伏在身体某个部位的皮肤上做摩动。着力要均匀,一般用单手操作,频率为30~60次/分。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腹、背、腰、臀部。如腹部掌摩,要沿顺时针方向摩动,并自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展,周而复始。
3.掌根摩
用掌根的大小鱼际处用力,在身体某一部位摩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操作时掌根触及皮肤,各指微屈翘起,用腕力使掌根摆动,边摩边进。由于此法用力稍大,且频率较快,达100~200次/分,故皮肤产热感较明显,病人会有舒适轻松之感。此法常用于头、背、腰、臀部。
三、推法
推法是用指或掌在身体某部或经络上做前后、上下、左右推动的手法,也可用指在穴位或某一固定点吸定而推。推的深度随用力大小而异,既可浮于皮,又可深及筋骨、脏腑。推法用力须由轻而重,依病人而定。推法的频率一般在50~150次/分,由慢而快。操作时根据不同部位可用拇指平推、拇指尖推、拇指侧推、四指推、掌推五种方式。
1.拇指平推
用拇指指腹接触皮肤,做定向推动,向前向下时拇指着力,回收时拇指指间关节微屈、指背接触皮肤而带回。其他各指不用力,只帮助固定方向。频率为60~120次/分,由慢而快。拇指平推适用范围广泛,头、背、四肢皆可应用,一般多用于头、背、肩部。
用双手拇指同时在穴位上向左右推开的称分推法,如分推印堂穴、大椎穴。分推着力深达筋骨,称分筋法,多用于腰背肌肉部位,分筋方向与肌肉走向垂直。
2.拇指指尖推
用拇指指尖在穴位上或在某一固定点上推动。推时指尖移动范围极小,如吸附在固定点上,腕部屈曲下垂,拇指的指间关节灵活屈曲摆动,运用腕力和指力,使推力渐渐深入。推的强度一般较大,有酸、胀、微痛的感觉,称“得气”感。频率为100~150次/分,由慢而快,频率快时指尖稍带旋转。可单手或双手操作。此法多施用于穴位和疼痛点。
3.拇指侧推
用拇指外侧的部位接触皮肤做长推或点推,操作要领可参照拇指平推法和拇指指尖推法。
4.四指推法
此法用单手操作。用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的指腹接触皮肤,掌指、指间关节伸开并微屈,腕部伸屈,灵活摆动,运用腕力和指力。拇指起固定方向的作用,主要运用于颈、肩、头、四肢等部位。
5.掌推
用手掌在身体上推动,将手掌平伏在皮肤上推动。多用于胸腹部,在腹部推时需随呼吸起伏,当病人呼气开始,即向上推动,吸气时放松,反复进行。另有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紧贴肢体,着力推动,从肢体远端向近端,然后收回原处,反复推动。掌推常用于肢体肿胀,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
四、拿法
拿法是用手指提拿肌肉的一种手法,可结合穴位提拿,亦可提拿某一肌腹。一般拿方向与肌腹垂直。方法是拿起组织后,持续片刻再松手复原。此法强度较大,一般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为度。如提拿后疼痛感不消,则说明用力过大。一个部位一般拿1~3次即可。根据不同的部位可用三指拿、抖动拿、弹筋等几种操作方法。
1.三指拿
用拇指和食、中指提拿,适用于较小的部位,如拿肩井,拿委中、颈项等。
2.五指拿
用五个手指提拿,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的部位,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等。单双手均可,或双手一松一拿交替进行。
3.抖动拿
用双手五指提拿,多用于腹部或肌腹较松弛的部位。用手指拿起肌腹后,做前后抖动3~5次或8~9次后松开。
4.弹筋
用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沿肌肉垂直方向提拿起肌腹或肌腹与肌腱交接处,并向外尽量牵开后,再让肌腱在指间滑脱归位(如拉弓射箭一样)。在肌腹滑脱过程中,可发出“咔嗒”声响。此种手法较重,刺激强度很大,病人会有重度酸胀感,但弹后感觉松快。
弹后也可用柔和手法,帮助缓解酸胀反应。每次进行1~2次即可。此法多用于慢性病痛的肌肉部位,如股内收肌、股二头肌、股三头肌、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等部位。
五、捺法
捺法是用拇指指面捺紧一处,重重下压,然后用腕部左右摆动,使指劲逐渐深入。这种手法动作不需快,频率为100次/分左右,但必须深透而有实力使捺到深部组织,以有酸胀感觉为度。捺法较难,必须刻苦锻炼,使动在腕,劲在指,紧捺不放松,同时又能随心移动。
在捺时还要体察病变的重点部位,找到要害反复捺。经过锻炼,使有耐力,才能达到治疗要求。捺法常用于软组织深部的损伤和慢性炎症的治疗。例如肌肉筋膜炎等,用捺法治疗就有较好疗效。
六、缠法
缠法是用拇指尖在穴位上做螺旋性动作,如旋螺丝钉一样,越旋越深,使穴位上有较强的酸张反应为度。缠法必须由轻而重,逐渐深入,而且根据病人的体质和各个穴位的敏感程度而定。一个穴位上缠约一分钟。然后由重而轻,由深而浅。缠法的动力在腕,锻炼时使腕做旋转样活动,要熟练而有耐力。此法主要用于穴位推拿,例如胃肠功能紊乱的疾患,可在背部两侧的穴位上做缠法推拿。
七、法
法是用手背在身体上滚动,手呈半握拳状,四指略微伸开,先以手的小指掌指关节处贴紧患处,然后用力下压并向前滚到手背,使手背用力于推拿处,如此一滚一回,反复滚动。
法频率在100次/分左右。法要做到用力均匀,滚动的手吸附推拿部位,不能有跳动或擦动,以免造成病人有不舒服感觉,或损伤术者的手背皮肤,但滚动时又必须能随心上下左右移动,使滚动到较宽广的部位。所以法需先在砂袋上练习,练到非常成熟,并有腕劲和耐力方可用于治疗。法可单手操作,也可左右手交替进行,也可用双手同时滚动。此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如背、腰、臀、腿等处。现时,也有使用木制的滚轴的,或用电动的滚动推拿床或推拿椅做推拿,可以代替人工推拿,虽然可节省术者体力,但疗效远不如手法滚动得好。
八、捏法
捏法是用手指挤捏软组织,用拇指和其他各指相对捏住肌肉或肌腱,上下各指相互转动,边捏边向前推进。
操作时要用柔劲,使感到温柔舒适为好,不宜捏得疼痛难忍。捏法的频率可慢可快,60~150次/分。捏时也要腕部转动助劲。该法可用拇、食二指相对捏,适用于两骨之间较窄的部位;又可用拇、食和其他各指相对捏,适用于肌肉丰厚、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肩部和大小腿。
九、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指面或掌面揉动的方法。揉法不同于摩法,揉时手与皮肤之间不移动,手贴紧皮肤,把皮下和更深的组织旋转揉动,所以,揉法可深达皮下组织和肌肉。此法比较温和而有揉劲,动作频率较缓慢,50~60次/分。一般单手操作,必要时可两手重叠加大压力揉动,根据不同部位选用指揉或掌揉。指揉一般用拇指指面,适用在较小的部位或穴位上,常在强刺激手法后用揉法缓解酸胀等反应。部位较大处也可用食、中指或食、中、无名指一起揉动。掌揉是用整个掌或掌的根部或大鱼际进行揉动,一般用在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肩、背、腰、臀等处,揉力要由小到大,越揉范围越大,用力越深。
十、搓法
搓法是用双手搓动肢体的一种手法。一般用两手的手掌相对用力搓动,强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结束时再由快转慢,其力度可达肌肉、骨骼。用力小时可觉肌肉松展,用力大时,可产生明显的酸胀反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用力大小。行搓法时运用手掌和臂力,左右二手将患处挟住,边搓边上下来回移动。也可搓下肢,需病人仰卧抬起患肢后搓动。搓法一般用手掌,如需要较强力度时,可用手掌的尺侧相对用力搓动,可有明显的酸胀感觉。用搓法使肌肉松软后就可结束。
十一、掐法
掐法是用手指尖或指的侧面,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深在、持续的掐压的手法,又称指针法,就是以指代针,所以常用在穴位上。如用拇指尖掐压合谷穴。也可用中指伸直,拇食指挟持中指,使中指保持正直,可强有力地掐压穴位。也可用中指屈曲,以中指的指间关节处掐压穴位。掐压穴位力度宜大,使穴位上有强烈的酸胀反应为好。掐法刺激较强,所以掐时要渐渐施劲,指力慢慢掐入,切不可突然用力,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用力因人而异。每个穴位掐到有酸胀反应后,再持续施劲约30s,随后用摩、揉等手法使局部酸胀反应缓解。
另有一种掐法,用一手或两手拇指的侧面,对肿胀的软组织掐压,边掐边向前推进。
此法用力要巧,但又要深在。操作时可见肿胀局部受指端掐压、推挤而下陷。如此重复进行,使肿胀部位掐成一道密集的指切压痕而使肿胀消散。
十二、振法
振法是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部或穴位上做震颤样动作。操作时主要是利用手和前臂的肌肉收缩,并持续用劲发力,形成震动力,达到手指或掌而作用于推拿部位。术者要施以频率很快的震动,又要有较长久的耐力,所以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熟。振法如用拇指或中指作用于穴位上,可增强或维持穴位的刺激。也可用手掌作用于腰背、大腿等处,可缓解肌肉胃肠痉挛,但振时手掌必须随呼吸起伏。做振法,术者很费力,现在可用电振器代替人工发力。电振器一般配有各式不同的触头,适合不同的推拿部位。电振与人工振的作用近似,可选用。
十三、擦法
擦法是用指或掌在皮肤上来回快速擦动的手法。其用力表浅,只作用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频率较快,150~200次/分;皮肤有较大反应,一般擦到皮肤发红为度。行擦法时,不能用力过猛,防止擦伤皮肤,可用指擦,即食、中、无名三指擦动,适用于手足等较小的部位;也可用掌擦,即用掌的尺侧擦动,适用于背部。擦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新陈代谢。进行背部擦动,有缓解疼痛、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
十四、弹点法
弹点法是用手指做急速的弹点动作。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力在拇、中指处滑落,使食指指背着力弹击患处。点时用中指指尖,拇指支持中指做点叩动作。弹的强度由轻而重,适用于关节周围表浅的部位。点的强度较重,适用于穴位上。如需着力较重时,可用五指点叩。
十五、拍打法
拍打法是用指或掌拍打身体的一种手法。作用轻时,用指面、指背或空心掌拍打;如需作用强时,可用拳或掌侧捶击。拍打主要动在腕,使腕轻巧而有弹性,并有腕劲。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交替拍打。拍打适用于胸、背、腰、大小腿和关节处。用指面拍打,操作时各指张开,指关节略微屈曲,用指面拍打患处。又可用手指拍打,操作时各指略微分开并微屈,用食、中、无名、小拇指背着力拍打。又可用空心掌拍打,操作时各指并拢,拇指伸直,掌心形成空凹,拍打患处。又可用拳拍打,操作时双手虚握拳,使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二节的背面排齐,用此部位着力捶击患处。此法需用巧劲,捶时要有弹力,可快一阵慢一阵,上下移动捶击。又可用拳侧拍打,操作时双手虚握拳,各手指间略微分开,用小指侧捶击(图9-28)。又可各指伸直时,用小指侧捶拍。现在有用各种拍击器拍打的方法,拍击器有用海绵做的,也有木制的,等等。专业用的拍打器是用布制成圆柱筒状,中充以棉花或中草药,用此推送拍打。以上各种拍法均有一定疗效,可根据病情选用。
十六、刮拨法
刮拨法是用拇指端的侧面在身体某一部位深深紧压并做刮动或拨动的手法。刮动时指力要透过皮肤而深达组织有粘连部位或慢性疼痛点,进行刮拨。刮拨的方向需随情况而定。
此法强度较大,病人有明显酸胀反应,要注意嘱其忍耐一点,与术者配合。用力强度还需适可而止,并注意勿损伤皮肤。拨动时用力较轻,一般拇指深掐于肌肉或肌腱的缝隙中进行拨动。一个部位拨5~10次即可。刮拨法多用在关节周围、背部筋膜、韧带或肌肉、肌腱等组织,有松解粘连,促进慢性炎症吸收,缓解疼痛等作用。
十七、抖动法
抖动法是把肢体抖动起来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操作时术者握住患肢末端,像抖绳子一样抖动病人肢体。抖时要注意该部肢体可动的角度和范围,用柔劲抖动,使被抖动的肢体像波浪起伏。可上下抖动,也可横向抖动。如抖手指:术者握住手指指端,轮流抖动每个手指,每指抖3~5次。又如抖手腕:术者一手紧握其前臂远端,另手捏住食、中、无名指,相对方向拉紧,然后做抖动,约抖10次。又如抖上肢:术者一手握住肩部,另手握紧腕部,双手反方向拉紧后做抖动。用同样方法可抖动下肢或抖动腰部。抖法主要有牵松肌肉挛缩,活动关节等作用。
十八、摇动法
摇动法是摇动关节的一种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做此手法必须熟悉各种关节的可动范围。凡双轴或三轴活动的关节都可做摇动手法。操作时把病人体位安置恰当,并尽量使其躯体肌肉放松。摇动动作要缓慢而稳妥,幅度由小到大,直至达到最大可能的幅度。摇动次数需随病情而定。摇动方向可按顺时针方向,也可按逆时针方向。摇法主要使僵硬或强直的关节逐渐松解,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所以操作时,术者须检查关节活动的可能性,测量关节活动度,经多次治疗逐渐增加摇动的范围,不可急于求成,以病人感到轻微酸痛为好。摇法有摇指、摇肘、摇肩、摇踝、摇髋、摇腰等。
十九、松动法
松动法是松动关节和软组织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术者必须熟悉全身关节和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等组织的解剖及其活动关系。可对颈、腰、手、肩等各部位做松动法。如松颈时,病人取坐位,肌肉放松后,将其头向一侧转动一点,并向一侧侧屈,然后轻轻一扳,有颈部松动一下的感觉即可。同样可做另一侧的松动。松颈也可仰卧位下进行。又如松腰时令病人取坐位,向前弯腰,并转向一侧,然后轻轻一扳,有腰部松一下的感觉即可。手指松动方法较易,把需要松动的手指先牵拉一下,然后将其屈曲,有“咔嗒”一声的松动感觉即可。
其他关节部位的松动方法相似,可参考上法。松动法适用于关节强硬的病症和椎间盘病变。
二十、伸屈法
伸屈法是对脊柱和关节部位做伸屈活动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伸法操作前,必须仔细检查病人肢体关节活动幅度,然后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徐徐加大其可伸展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地弹动。伸展到最大可能的幅度后保持1~2min,然后放松,休息片刻再重复一次。做伸法切忌突然发力,也不能用蛮劲。操作时需使着力点有效地达到受限关节。此法常用在肩、肘、髋等关节。屈法的操作要领同伸法一样,常用在髋、膝、踝等部位。
二十一、引神法
引神法是对脊柱和关节部位用巧劲进行突然牵神的手法,为特殊的被动活动手法。此法发力的作用可使关节和周围组织超过平常活动幅度运动。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轻巧发力,不可用蛮劲,幅度要大而恰如其分。此法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悟得其巧。
1.引神上肢
病人坐位,术者靠患侧相对而立。术者双手捏住患侧的五指,掌心对病人的脸。提起患肢,做旋转上肢的活动,转数遍后,当患肢肌肉已经很放松时,将患肢由下而上突然用力提神一下,可重复操作2~3次。
2.引神下肢
病人仰卧,术者弓步立于患侧,前臂托住患侧小腿,另手扶膝部,先将患肢屈曲,使大腿尽量贴近腹部。然后发力,用巧劲将患肢向外上方牵拉。可重复数次,每次牵拉,可逐渐增加患肢离床面的高度。
3.引神腰
引神腰的方法要根据病情而定,主要是使腰向后引神,也可根据病情需要,使腰向前屈曲引神。
(1)腰向后引神:有数种方法。如扳腰法,病人健侧卧,术者一手抵住病人腰部,另手握住患肢踝部,将患肢后神牵拉,双手协调地一牵一抵,当感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双手突然用较大力牵抵一下,使病人腰部有过伸的动作。此法只需做一次。又如压腰法,病人俯卧,术者一侧前臂紧按腰部,另侧前臂抬托病人双大腿膝部,一臂向下压时,另臂用力向上抬,如此双手协调地一压一抬,使腰部弹动性地活动数次,待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增大发力强度,使腰向后引抻一下,腰部应有较大的过伸动作。此法需要术者有较大的力量才能成功,如术者力量不足,可二人协同操作。
(2)腰向前屈引抻:病人健侧卧,术者站于病人身后,一手抱托患肢,使屈髋屈膝,并使大腿尽量贴近腹部,用力推送,使脊柱向前屈曲,活动的幅度需一次比一次大,待觉其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发力,向前推送一次。此法如一人力量不足,可使病人仰卧,二人协同操作。
另有一法,病人健侧卧,术者站于病人身后,一手抱托患侧下肢,另手推住患侧肩后,抱托的手使患肢向腹部,推肩后的手用力向前推动,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转的动作,待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加力,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动感。
引伸法主要对脊柱的椎间盘组织病变或关节位置不正有较好的作用。如针对合适的病情,施用得法,可有明显疗效。
二十二、踩踏法
踩踏法是一种古法,用脚在身体某部或穴位上推拿的方法。操作时用全足、足弓、足跟三处,有踩踏、踩搓、踩研三种。病人一般取俯卧或卧仰位,术者手攀屋顶上面的横杠,然后单脚或双脚踩在病人身上的经穴进行治疗。
1.踩踏
病人俯卧,在胸和大腿处垫枕,使其腰部凌空,术者单脚踩于病人骶部,踩踏时弹动性地一起一伏,使腰部像挑扁担样弹动起伏,如此踩10~50次,力量须由轻而重。此法对某些腰部病变和椎间盘病变有疗效。
2.踩搓
病人俯卧,术者一手攀住上面横杠,一脚踩于病人背、腰、大小腿处,用足弓着力做横向搓动,每处可搓数十次。此法对肌肉、筋膜的病变有效。
3.踩研
病人仰卧,术者手攀横杠,用一脚的足跟踩于下腹或穴位上,做旋转研磨样动作。踩研的力量由浅入深。此法可治腹部的某些慢性病。
二十三、其他推拿手法
其他推拿手法尚有很多,如捻法、扯法、抹法等。捻法是用拇、食二指相对捏住皮肤捻动,用于小儿背部和腹部皮肤,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症;扯法是用拇、食二指拿住皮肤,向一侧拉开,然后突然放脱,可有“嗒嗒”声,一处可扯十余次,扯到皮肤发红为度,可治疗中暑、消化不良等症;抹法是用拇指的指面按住一处皮肤或穴位上,按紧后向两侧分开,反复数次,常用在抹前额,治头痛、视力疲劳等症。
⑷ 常见的运动类按摩手法有什么特征
运动类
一般有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
屈伸法
[定义]是对有活动障碍的关节,帮助其伸展和屈曲波动活动的一种方法。
[动作]屈伸法也可称展法或伸展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此法必须顺其势,不可用暴力,伸展力要作用在引起关节挛缩的软组织上,以克服其牵拉力,利用反向作用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运动的方向要按各关节正常的运动方向和角度进行。在活动时一定要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慢慢加大其可能屈伸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活动,使其逐渐增加同伸活动的角度。当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钟,然后再慢慢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此法在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体位,应置于能使被运动的关节达到充分活动,并保症被尺咐按摩者不会因疼痛的闪躲而发生异外的体位。
[应用]伸展法适用于人体各个关节。屈伸法的作用雹闹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摇法
[定义]是以关节为轴心,做肢体顺势轻巧的缓慢回旋运动。
[动作]本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在施术时要将体位安置合适,摇动的动作要缓和稳妥,速度要慢,幅度应由小到大,并要根据病情,适可陵肆纯而止。同时也要注意被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摇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做环绕运动治疗,如腕关节摇动等等。
[应用]摇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体力等。
⑸ 武术基本功屈伸性腿法训练方法
武术基本功可使身体各部位都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并能较快地发展武术运动的专项身体素质,为学习拳术和器械套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武术基本功的屈伸性腿法怎么训练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武术基本功屈伸性腿法训练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屈伸性腿法
1.弹腿
预备姿势:同拍脚。
动作说明: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弹出。脚面绷平,力达脚尖。
要点:收髋,弹击有寸劲,力达脚尖。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屈伸不明显,类似踢腿动作。
纠正方法:强调收髋、屈膝后再弹出。
(2)力点不明显。
纠正方法:强调猛挺膝、绷脚尖。
教法提示:
(1)逐渐增加弹腿高度。
(2)结合手法练习。
2.蹬腿
预备姿势:同弹腿。
动作说明:同弹腿,唯脚尖勾起,力达脚跟。
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示同弹腿。
3.侧踹腿
预备姿势:成插步。
动作说明:右腿伸直支撑;左腿由屈到伸,脚尖里扣,用脚掌猛力踹出,高与腰平,上体倾斜;目视左侧方。
要点:挺膝、开髋、猛踹,脚外侧朝上、力达脚掌。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脚尖朝上、成侧蹬腿。
纠正方信掘简法:强调侧踹腿内旋后再踹出。
(2)高度不够或收髋。
纠正方法:上体倾斜;扶一定高度的物体,做侧踹腿练习。
教法提示:
(1)逐步提高踹腿高度。
(2)手扶一散链定高度的物体,做侧踹腿练习。
(六)扫转性腿法——伏地后扫腿
预备姿势:成左弓步,两堂向前推出。
动作说明:成右仆步,上体前俯,两掌撑地,左腿全蹲;右腿伸直,脚尖内扣,以左脚掌为轴贴地后扫一周。
要点:转体、俯身、撑地、扫转要连贯协调,一气呵成。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向右转体、拧腰速度慢,以致旋转无力和腰腿动作脱节。
纠正方法:多做高姿势的快速甩头、拧腰、扫腿动作的练习,体会扫腿动作的用力方法和连贯的要求。
(2)手扶地的'位置不对。
纠正方法:强调上体右转,两掌在右腿内侧撑他。
教法提示:
(1)先体会以拧腰带动扫腿的旋转要求,然后再逐步增加后扫腿的速度和力量。
(2)先做以左脚掌为轴向后旋转的练习,再逐渐降低重心,做完整的后扫腿练习。
二、直摆性腿法
1.正踢腿
预备姿势:并步站立,两臂侧平举
动作说明:左脚上步直立滑裤,右腿挺膝,脚尖勾起向前额处猛踢;目向前平视
要点:挺胸、收腹、立腰。踢腿时,迅速收髋、收腹,脚尖勾起绷落,过腰后动作加快,要有寸劲。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俯身弯腰。
纠正方法:收下颚、头上顶,直腰。
(2)拔跟或送髋。
纠正方法:降低踢腿高度,腿上踢时收髋,支撑腿全脚掌着地。
(3)动作缓慢无力。
纠正方法:按口令要求的速度踢。
教法提示:
(1)先练压腿,再练踢腿。
(2)先踢低腿,适当放慢速度,然后按要点练习。
(3)左、右交替的行进间踢腿。
2.斜踢腿
预备姿势:同正踢腿。
动作说明:向异侧耳际猛踢,动作同正踢腿;目向前平视。
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示同正踢腿。
3.侧踢腿
预备姿势:同正踢腿。
动作说明:右脚上步,脚尖外展;左脚跟稍提起,身体略右转,两臂后举。随着,左腿勾脚向左耳际踢起,右臂上举亮掌,左臂立于右肩前;目向前平视
要点:开髋、侧身、猛收腹。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同正踢腿。
(2)侧身不够。
纠正方法:支撑腿外展,异侧肩朝前。
教法提示:同正踢腿。
4.外摆腿
预备姿势:同正踢腿。动作说明:右脚上步;左脚尖勾紧,向右侧上方踢起,经面前向左侧上方摆动,直腿落在右脚旁;目向前平视,可用掌在面前依次迎击脚面。
要点:展髋,腿成扇形外摆,幅度要大。
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1)同正踢腿。
(2)外摆幅度不够。
纠正方法:外摆腿越过适当高度的障碍标志,体会外摆动作要求。
教法提示:同正踢腿的。
5.里合腿
预备姿势:同正踢腿。
动作说明:同外摆腿,唯由外向内合。
除要求合髋,要点、易犯错误、纠正方法、教法提示同外摆腿。
6.拍脚
预备姿势:并步站立。
动作说明:左脚上步;右腿挺膝、绷脚面向上猛力踢摆。同时右拳变掌,于前上方迎击右脚面;目向前平视。
要点:收腹、立腰。踢腿高度过胸,击拍脚面要准确、响亮。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同正踢腿。
(2)击拍不响。
纠正方法:脚面绷平,手掌并紧。
教法提示:
(1)先练原地单腿的拍脚,再练行进间的左右腿交替拍脚。
(2)也可做用异侧手击拍脚面的“斜拍脚”练习。
⑹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
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基础上的一种保健方法。而且是有分多种的手法,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小儿推拿分腹阴阳手法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腹阴阳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次数】100~300次。
山东三字经流派认为寒热夹杂用分手阴阳(久热不退分阴阳),孙重三流派创始人更是“每病必推,每孩必推”,张汉臣流派认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盲校派更是阳病重分阴,阴病更分阳。所以分推手阴阳是小儿推拿名家非常常用的穴位。2、分头阴阳。100-300次
请分头阴阳是推坎宫的扩大版,左右分整个额部。推坎宫为开门四大手法之一,也是南方流派每病必推的`项目,能够治疗外感,效果好。是小儿抚触推向全国的必推手法弊物。3、分胸阴阳(分胸八道)100-300次
分推肋间,左右各4道。善治呼吸、肺部疾患。是山东孙重三流派主创的复式手法。4、分推腹阴阳。200-300次
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边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健脾和胃,理气消食,是治疗腹部疾患的常用手法。5、分推肩胛骨(背阴阳)
在治疗咳嗽方面最最好用的一个手法,可以对各种类型的咳嗽:寒咳、热咳、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都可以用这个手法。6、囟门百会和涌泉穴(上下阴阳)
人与大自然的平衡叫天人合一,上下阴阳,贯通天地,囟门百会可以升阳举陷、健脑益智;涌泉穴可以养肾滋阴、引热下行、止呕吐
分推腹阴阳
1、位置: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
2、手法 :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100次。
摩腹
1、位置:
整个腹部。
2、手法 :
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顺时针和逆时针环形摩动各5分钟。
振腹
单掌或双掌重叠于腹部,前臂强制性收缩,施以高频震颤。
按腹
随呼吸垂直按压,一起一伏。
小儿推拿常见手法
1、补脾经
位置:
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在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方法:
一手将孩子拇指屈曲,另一手循拇指桡侧缘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称补脾经;
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称清脾经;
补脾经和清脾经统锋乎称推脾经,往返推为平补平泻,称清补脾经。
功效:
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适应症状:
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等;
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
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饮食停滞、胃脘痞闷、吞酸纳呆、呕吐腹泻等;
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银卜悉斑疹热病时,可推补本穴。
注意事项:
小宝宝脾胃薄弱,多用补泻,体壮邪实者方用清法。
2、顺运八卦
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方法:
医者用右手食、中二指夹住患儿拇指,然后医者用拇指自乾宫起向坎宫施运至兑宫止为一变,叫做顺运内八卦或右运内八卦;如果从艮宫起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运至震宫止,周而复始的旋运,称为逆运内八卦。
另外,在临床应用时还可根据具体的疾病和八卦各宫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在某个宫上进行顺或逆揉操作。次数100-300次。
注意事项:在运八卦的过程中,要避开宝宝手掌的“离宫”。离宫连接心脏,过度按摩离宫,会对宝宝心脏有伤害。
功效:
顺运治寒,开胸膈,和五脏;逆运治热,降胃气,消宿食。
适应症状:
咳嗽、痰喘、胸闷、呃逆、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症。
3、掐五指节
位置:
位于手背,五个指头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方法:
一般用掐法、揉法等。
掐法;用拇指甲掐3-5次,称掐五指节。
揉法:用拇、食指揉搓30-50次,称揉五指节。
捻法:用拇食指捏指节捻搓30次。可治扭挫伤引起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症。经常搓捻五指节有利于小儿智力发育,可用于小儿保健。
屈伸法:用拇食指捏拿指节作屈伸活动约3-5次。
功效:
镇静安神,祛风化痰,通关窍。
适应症状:
惊燥不安,惊风抽搐,胸闷,痰喘,咳嗽,风痰,吐涎,腹痛,气血不畅,呼吸困难等。
4、揉涌泉
位置: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方法:
将拇指或食指的指端放于足心涌泉穴处,来回按揉,每天揉100次为宜。
功效: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适应症状:
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5、捣小天心
位置:
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的凹陷中。
方法:
顺时针揉3~10分钟。
功效:
通全身经络,清心火,发汗祛邪,安神,止惊,促进睡眠等。
6、平肝清肺
位置:
肝经的穴位在食指末节的螺纹面。肺经的穴位主要在无名指末节的螺纹面。
方法:
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沿着孩子左手食指和无名指的指腹面,从指根推向指尖。
适应症状:
用于预防呼吸道外感。
7、顺时针摩腹
位置:
以肚脐为中心,外侧一圈。
方法:
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揉动。每次5-10分钟不等。
适应症状:
主治便秘、积食、内热、口臭、烦躁易怒、舌苔黄厚腻等。
8、拿风池
位置: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后发际上0.5寸处的凹陷处。
方法:
按摩者用拇指与食指合作,将两侧风池穴同时捏而提之,称为拿风池。拿5-10次。也可用拇指螺纹面由上而下采用擦法。
适应症状:
感冒发汗、头痛、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