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甲肝抗体检测
什么是甲肝抗体检测?甲肝抗体检测指的是通过放射免疫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检测甲肝病毒抗lgM和IgG抗体。
什么是甲肝抗体检测
甲肝抗体检测,是明确诊断受检者是否患上甲型肝炎的检查手段。甲肝抗体检测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临床上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查抗。
甲型肝炎是甲肝病毒造成的一种肝脏疾病。病毒因未受感染者(或未接种疫苗者)摄入由甲肝病毒感染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该疾病与不安全的水、卫生条件差和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有紧密联系。在血清型方面,能感染人的甲肝血清型只有1个,因此只有1个抗原抗体系统。甲肝感染后早期产生IgM型抗体,一般持续8-12周,少数可延续6个月,IgG型抗体可长期存在。IgM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则是过去感染的标志。
甲肝抗体检测方法
1、放射免疫分析法(RIA)
放射免疫分析法是以放射性核素为标记物的标记免疫分析法,用于定量测定受检标本中的抗原,有极高的灵敏度,常用于测定微量物质。但由于这种检测方法无法测出失去免疫活性的物质,而且对体内某些含量特别低的物质尚不能测定。所以临床上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甲肝病毒。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它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常用的ELISA 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前者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后者用于测定特异抗体,如甲肝病毒抗lgM和IgG抗体。
甲肝抗体检测项目
1、人抗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抗HAVIgM):抗HAVIgM在发病后数天即可为阳性,早期诊断甲肝最简便而可靠的血清学标志,在流行病学上是新近感染的证据。
2、人抗甲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抗HAVIgG):抗HAVIgG出现稍晚,于感染后2-3个月时达到高峰,可持续多年,甚至终身。在急性后期和恢复期可有抗HAVIgM和抗HAVIgG同时阳性的现象。
甲肝抗体检测正常值
1、人抗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抗HAVIgM):阴性。
2、人抗甲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抗HAVIgG):阴性。
甲肝抗体阳性
甲肝抗体检测只有出现抗IgM抗体阳性即可以确诊感染甲肝。甲肝抗体检测阳性表示有两种可能:
1、急性感染或复发。
抗IgM抗体是感染甲肝病毒后最早出现的抗体,约在发病后1周内出现。其检出阳性表示新近感染,即甲型肝炎早期,是急性感染的标志。抗IgG抗体为晚期感染的指征,在感染早期为阴性,在急性后期和恢复期则为阳性。
2、既往感染或者接种过疫苗,现在已有抗体。
抗IgG抗体是保护性抗体。如果抗IgM抗体阴性,那么抗IgG抗体阳性则提示既往曾经感染甲肝,但现在已经治愈或接种过甲肝疫苗,对甲肝有免疫力。
甲肝抗体阴性
甲肝抗体阴性,说明既没有感染过甲肝病毒,也没有接种过甲肝疫苗,体内没有产生可以对抗甲肝病毒的抗体,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接种甲肝疫苗,积极预防甲肝。
各种研究表明,甲型肝炎是性传播疾病,甲肝抗体阴性的男性同性恋易感者中,甲型肝炎的年发病率为22%,而甲肝抗体阴性的异性恋易感者中,无一例发病。因此,认为甲肝病毒感染主要与同性恋的口肛接触有关。
甲肝抗体检测注意事项
抗IgG抗体出现较晚,而持续时间较长,在感染初期常为阴性,常用以流行病学调查。抗IgM抗体阳性可诊断为甲型肝炎,若检得低滴度时,应隔2周复测,但应注意风湿因子所致假阳性。抗IgG抗体阳性提示曾受过甲肝感染,但双份抗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长,也有诊断意义。
❷ 接种前,“三查七对一验证”中,“一验证”指的是
法律分析:三查包括,查接种卡和接种证;查儿童的健康状况和禁忌症;查疫苗和注射器的外观及有效期。七对包括,核对儿童的姓名、年龄、接种的程序、接种的计量、疫苗的有效期、注射的部位、注射的方法。一验证是请受种者或监护人检验疫苗的有效期和名称。具体如下:
三查:
第一、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查询患者是否有接种证,如果没有证明的话是不能够为其进行接种的,否则很容易出现过敏等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第二、应该对于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必要的查询,看一下是否有一些不适宜接种的过往疾病或者是过敏反应的历史。
第三、应该对接种疫苗的患者之前接种疫苗的一些情况进行必要的盘查,这样的话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可以注射疫苗,否则很可能和之前接种疫苗的情况互斥。
七对:
第一、应该核对儿童的姓名等一系列的信息保证接种疫苗的儿童是正确的。
第二、应该核对儿童的年龄以及性别。
第三、应该核对接种的程序,只有程序正确了才可以保证后续接种疫苗的操作是正确的。
第四、应该核对接种的剂量,根据不同阶段的年龄,每个儿童所接种的剂量是不一样的。
第五、应该核对所接种疫苗的有效期,如果为儿童接种了已经过了有效期的疫苗,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健康。
第六、应该和对疫苗的注射方法。
第七、应该注意核对疫苗的注射部位是否正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三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