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课题申请标书研究方法

课题申请标书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21 19:59:38

㈠ 医学课题标书怎么

1、选题

选题要符合申报课题的要求,需要关注和应用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学科前沿。选题要具有创新性,且创新以科学性为基础。选题要具有明确的科学问题,不是大方向。选题要与自身的工作基础及条件结合。

2、摘要

摘要要控制字数在规定范围之内,强调课题的科学意义和创新,建立介绍前期的研究基础,避免出现错字或语句不通。

3、立项依据

课题的重要性或者研究意义:分析论证开展该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引用权威刊物最近2年的文献。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工作基础:需要点出科学问题和立项的基础,说明用什么新的思路探索,做什么,怎么做,课题组有什么相关的积累。

4、研究内容和目标

研究内容要集中,要写些细节。研究内容写得比较具体的申请书,容易得到专家的好评。而且要突出重点,切忌什么都做,面面俱到。一个课题,解决一两个科学问题就不错了。

研究目标要明确,是解决科学问题、学术问题,而不是解决“寻找最佳工艺”或“改进性能”。

5、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准确且不能太多。

6、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要写得具体清楚,避免与研究内容混淆。技术路线用图表示,更简洁且有说服力。

7、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包括学术思想、研究基础、研究队伍和研究条件。比如理论上可行、有预实验基础、课题组成员力量雄厚、技术成熟、实验设备有保障。另外还可以把合作单位的软件和硬件条件都加进去。

8、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

工作基础:本实验室工作基础和积累有用,但重点介绍申请人以及主要成员的研究能力和工作基础。比如与本课题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

工作条件: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9、合作单位

现在很多课题是鼓励学科交叉和多学科合作的,研究成员有不同的研究背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科学问题进行研究。

研究基础薄弱和研究条件有缺陷者,建议找互补的合作单位。

10、注意合理的人员配置

课题研究要组建团队,团队成员结构要合理,分工要具体,且所有人的科研任务是涵盖所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的。

㈡ 课题申请书的研究内容的总体框架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点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等,课题申报书的重头戏,体现着课题组对课题的思考成熟与否。

1、概念界定

课题负责人,只需要结合课题本身对关键词进行界定、解释即可,操作起来想必其他部分更容易。

2、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则是对本课题将要达成的目的、成果进行描述,教师可以从课程、教学、学校发展、教师、学生等不同的角度来写。

3、研究内容

应该是实现研究目标的基本手段、策略与方法的总结。不同的课题内容,在确定研究内容时也有不同的思路。是设计研究框架的核心意识,其清晰与否、具体与否,直接决定着其他板块的清晰度与充实度。

4、重点难点

课题的重难点,就是“研究内容”中的重难点,不能脱离研究内容而独立存在。或者说,正确的操作方法应该是从“研究内容”中确定重点与难点,并且简要阐述它们为什么是重点和难点。

5、研究思路

如果说“研究内容”是静态地呈现本课题的主要内容的话,那么“研究思路”则是动态地呈现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之间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

“研究思路”有两个特征,一个是要体现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先研究什么内容,后研究什么内容,用“时间词”将静态的研究内容重新表述;一个是要体现内在的逻辑关系,后研究那个内容。

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关系。而在呈现方式上,可以文字表述,可以图表表述,二者结合最佳,一目了然地呈现研究内容之间的先后顺序与逻辑关系。

6、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内容,一定是用某种方法去研究的具体内容,没有脱离“方法”的内容,自然也没有脱离“内容”的方法,要结合本课题的具体内容,具体阐述研究方法是如何运用到本课题中的。

7、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实际上就是用“时间表”的形式对“研究内容”进行更为细致、具体的安排,某个时间段做什么事、安排什么活动、研究什么内容、读什么样的资料、进行怎样的教学,都要有详细而具体的安排。“研究计划”安排得越详细越具体,就标志着自己对课题的设计与思考越成熟。

(2)课题申请标书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的课题论证书的内容。

1、选题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本课题相对已有研究的独到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等。

2、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总体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等。

3、思路方法: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4、研究基础:课题负责人前期相关研究成果、核心观点等。

5、创新之处: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6、 预期成果:成果形式、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等。



㈢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第一、资料文献法

资料文献法即是依托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报刊及着作,利用网络,合理利用传统教育的经典案例、成功做法和相关理论等。收集、检索国内国际相关理论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基础。

我们要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在课题研究中,运用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论文、论述,使课题的研究能有较科学的定位和更高的层次,使课题成果更具普适性。如我们学校的文化课题、班主任课题、艺术教育课题、养成教育课题等,我们要准确收集信息、查阅文献,参考、指导、把握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原则、方法。

第二、调查研究法

追踪调查“养成教育”的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依据。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分类整理统计数据,在走访专家进一步佐证的基础上提炼观点。例如我们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教师在“问题生”转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调查和分析,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针对“问题生”的学习习惯和日常行为习惯等对学生采取座谈、问卷等手段进行调查。以作对比分析,从而改进我们的教育行为。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问题生”的措施更有效。

通过问卷调查,要包括: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对孩子的管理程度、学生心理需求及学生在家表现等。重点追踪调查“问题生”的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等发展情况,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第三、个案分析法

个案研究法是针对学生个人状况,逐一分析,找出前后差距,总结出养成教育的经验。根据背景资料,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针对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提出具体有效的构建和实施学校德育建设的途径和手段。我们将利用个案研究法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个案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到具有高实效性的教育对策。

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记录,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要求两点,一是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二是对于一堂典型的班会课、一个典型的实验班,进行个案分析。针对课题中涉及的典型案例,综合应用跟踪法、追因法、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生活实际和教学信息载体中正反典型事例的作用。

第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全体参研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提高学业成绩,逐步转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

行动研究是教师基于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共同合作进行的有系统的研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最佳效果的有力保障。教师应善于创设一种民主、和谐、轻松、自然的氛围,用亲切、和谐的态度,带给学生勇气和信心。

第五、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实质是实验探索、提炼成果、理论创新、推广成果。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问题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将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已有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推介的规律性内容,依照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相关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并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我们争取做到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

第六、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对某些学生各科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在不同时期(如期中、期末成绩的比较)、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以揭示课堂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普遍规律。分析学生导致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他们的“病根”,以便分析归纳总结转化他们的方法。

第七、观察记录法

观察记录法主要观察研究对象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写出研究个案。

第八、问卷测试法。主要应用问卷和测试两种方法。通过小测验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检验转化成果,并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测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对学习状况、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探索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为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㈣ 医学课题科研立项,请问应该怎么申请,标书怎么写作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医学科研培芹烂课题申报配漏流程
第一步:医学科研课题申报,一般是由卫生厅、科技厅等部门组织,有申报该课题需求的朋友,需要参照去年申报的时间,及时到相关网站上查看今年课题申报通知信息,了解具体的申报要求,课题指南选题信息等。
第二步:医学科研课题选题,就是通过多方面筛选、验证,确定一个值得研究,且符合课题指南的选题。比如阅读国内外相关课题参考文献,了解目前相关课题研究的状态,以免重复研究等等。
第三步:医学科研课题论证,这是撰写课题申报书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依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等等。其实就是重点说明你怎么进行该选题的研究。
第四步:医学科研课题组搭建。非个人课题外,一个人是不能申报课题立项成功的,而课题组成员能力、专业水平,都是证明自己能成功研究该课题的优势或前提条件。
注意事项
课题申报评审书需要提供相关资料的证明材料,如负责人和课题主要成员近5年主持的相关重要研究课题的立项或结项证书,所首基发表论文、获奖证书的影印资料;可能需要团队成员的签字授权;需要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财务部门和主管部门领导的审核盖章等。这些都需要课题负责人提前准备好,并且提早动笔撰写申报书,而不要等到申报截止日期时匆忙填写申报评审书,而导致相关资料无法按时获取。

文华氏生物医学科研服务,提供医学科研服务,包括课题咨询、实验培训、科研写作咨询等。500+资深医学科研编辑和专家团队针对您的研究方向,结合您的思路和想法,匹配最合适的专家,一对一跟进,沉淀式辅导,帮您提升科研能力、顺利完成科研项目。

㈤ 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怎么写

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怎么写

1、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过程一般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个人要根据申报课题的条件,以及相关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要学会选题

选题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步,选题做的好,就成功了一半。在选题时,要掌握:

一是选题要具有问题意识。比如从教育教学的疑难寻找问题,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捕捉问题,等。

二是选题要具有针对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价值。比如

针对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实践能力的研究》

新颖性:《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实用性:《在体育教学中培养情商的实验研究》

可行性:《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

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要回答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预期成果四个问题。

(3)实施研究,出科研成果

按照课题研究方案,每个研究成员分工研究,按照预期成果展现形式,撰写公布研究成果,申请结题。

2、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⑴观察法⑵调查法⑶测验法⑷行动研究法⑸文献法⑹经验总结法⑺个案研究法⑻案例研究法⑼实验法。 (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㈥ 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6)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二、调查法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三、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五、经验总结法

㈦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观察法.⑵
调查法.⑶
测验法.⑷
行动研究法.⑸
文献法

经验总结法.⑺
个案研究法.⑻
案例研究法.⑼
实验法
(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㈧ 国自然标书——研究方法、实验手段

0 1

研究方法

这是我们在标书撰写中必须要写的橘漏亏内容,现在就想让我们从它的意义作用、撰写要求、案例剖析这三个方面来讲解一下。

一、意义作用:

简洁扼要地阐明所写标书中涉及到的试验方法;它与实验手段相辅相成。它与研究内容的意义不同,研究内容的意义是主要说明通过实验实现的研究目标,这两部分是最易使人混淆的。

二、撰写要求:

三、案例剖析

该题目对研究方法的描述如下图所示: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通过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这个套路就是以“方法+作用”的方式来对我们研究方法进行主要概括。

0 2

实验手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实验手段的定义。

它主要是对于研究方法、实验材料和实验过圆神程详略得当的描述。

它不仅是实验方案的具体化,还是基金标书的关键点。因为标书的试验方法和实验过程决定标书的结果和最终的意义。

现在我们来看看他的具体内容

当然不是我们需要两者结合,取其精华!!!

在写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两点:1. 常规实验 简单描述;2. 关键技术 重点说明

我们特有的技术,别人没有的我搜仿们当然要重点描述。意思就是花钱多的。

技术创新

当你的标书与别人的标书相比较时

从一看到这个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区别,看到这里评审人员一定会投资别人的标书,而不是你的。

所以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需要去了解研究目标背景、然后整理我们实验的过程、最后查阅大量文献,这样才可以结合资料,得出合理的新技术。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那我们下次再见咯!

注:以上图片均源于国自然标书写作视频课程

END

文 | 耽误

㈨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6、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7、教育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观察法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3)确定观察对象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我们以中学生课堂行为记录为例,见表5-1。在下面表格中,研究人员根据研究需要,列出他认为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行为。但估计所列不会完全,所以留出一些空格,让观察员在需要时使用。研究者如果要请别人帮助观察,必须事先和观察人员讲清楚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所指,遇到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要求他们熟悉每一个项目的所在位置。为了稳妥起见,还可以在正式观察前先作几次观察练习,帮助观察人员熟悉表格的内容;如发现表格的缺陷,可在正式观察前作出调整。(6)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如: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二、调查法: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4.选择抽样方法。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5.编制抽样框。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12.写出调查报告。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三、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模式基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教师个体比较适用。另一种模式: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6.总结评价: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五、经验总结法: 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关键是要能够从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行教育经验总结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要注意经验的先进性(观念必须更新)2.要全面考察总结的对象,充分占有原始的事实材料;且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3.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据,不能凭空想当然,那是毫无价值。4.要善于进行理论分析 六、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着、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着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 七、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个别团体或机构。前者如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优生或差生进行个案分析,后者如对某先进班级或学校进行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个案研究中,原始的资料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个案研究不仅停留在对个案的研究和认识的水平上,而且需要认识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一些积极的教育对策,以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通过对某个案的研究而形成假说,进而产生新的研究课题或教改实验。 观察或追踪一个人、几个人、一个团体、一节课……的过程,时间可长可短,依需要而定,进行分析概括,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个案研究的对象少,研究规模也较小;同时个案研究一般都是在没有控制的自然状态中进行的,也不要在一段时间内突击完成。所以,个案研究就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教师可以抓住一两个典型的学生或一类学生,结合教学、教育工作实践进行研究。对于每一个教育实践工作者来说,总可以在班上找到研究对象,而且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活动)。 八、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成为一个案例。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的背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在实际情景中所面对的事实,若把虚拟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或疑难包含在内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案例的结构(每个完整的案例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①主题与背景——每个案例都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 ②情境描述——案例描述应是一件文学作品或片段,而不是课堂实录,无论主题是多么深刻、故事是多么复杂,它都应该以一种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教学事件)、面对的问题;当然,具体情节要经适当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显了讨论的焦点。 ③问题讨论——首先可设计一份案例讨论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要点、教学法和情境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然后提了建议讨论的问题,如学科知识问题、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情境问题、扩展问题。 ④诠释与研究——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可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作技术分析,教师的课后反思等,案例研究所得结论可在这一部分展开。这里的分析,应回归到对课堂教学基本面的探讨才能展现案例的价值。最后,案例可以是单个的,也可以是多个的,例如横向的差别比较,纵向的改变和进步,各有不同的作用。 九、实验法:1.什么是“实验法” 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想”: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2.试验法的特征:“验证假说”和“控制条件”是一切实验方法所具备的共性。但教育实验还有伦理原则、有限控制、控制下的形成性(其过程是很有价值的)等特征。 教育实验的几层含义:首先,教育实验必须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教育教学实验必须科学地选择研究对象。再次,教育教学实验也必须控制和操纵实验条件。实验应当具有可重复性,亦即应不仅具有效度而且具有信度(即经过重复实验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应大致相同)。3.什么叫“假说”?所谓“假说”,就是根据事实材料和一定的科学理论,对所研究问题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做出一个推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假说的形成是一个理论构思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初步假设——形成假说。4.教育实验中的“变量” ①自变量(又称做实验因子或实验因素因素)。它由实验者操纵,由实验者自身独立的变化而引起其它变量发生变化。举例如:考察不同教材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在这里,教材就是实验自变量。再如我校构建“‘乐学·会学’式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实验……。一个实验因子至少要有两种水平(比如两个组、两个班级等等)才能进行比较(如上所举就必须至少要有两种教材)。否则其本身就不能构成实验因子。 ②因变量。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是对自变量的反应变量,或曰“输出”。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③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这些统称为该实验研究的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例如不同教材的比较实验,教材之外的教师水平、学生原有基础、家教、学习时间等一切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是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非常重要:为了很好地探索因果关系,以确实保证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就必须排除其它无关因素的影响,控制无关因素,使实验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它条件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验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否则,实验就失败了。5.实验的操作(严密控制实验过程至关重要):——形成假说 ——研究制定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案(选择被试、确定对比组、实验方法过程的设计、实验材料和工具的选择、研究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实验的阶段划分、原始过程性资料积累的方案与分工、成果形式的确定等等)——按照方案实施实验——形成实验的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性报告。——对实验进行评价论证。教育科研的方法当然不只是上述这些。但以上方法是一般教师都可以方便使用的方法。

㈩ 党建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一、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
1、根据党建课题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的方法途径,如实地调研、文献资料查阅、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

2、根据党建课题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的范围,如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研究地点等;

3、根据党建课题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的技术手段,如采用的调查问卷、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

4、根据党建课题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的结果,如研究的结论、建稿册配议等;

5、根据党建课题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的实施步骤,如调研、数据分析、结论等;

6、根据党建课题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的实施时键指间,如研究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

7、根据党建课题的研姿好究内容,确定研究的实施费用,如调研费用、实验费用、数据分析费用等。

阅读全文

与课题申请标书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湖过滤器安装方法 浏览:341
来的时的使用方法 浏览:343
如何练习动力的方法 浏览:214
养鸡啄毛解决方法 浏览:41
内部审计研究方法 浏览:134
销售眼镜技巧与方法 浏览:609
黑枸杞正确食用方法 浏览:462
如何分辨真假蜂蜜有几种方法 浏览:836
魅族手机微信红包提醒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46
五十八乘一百九十八的简便方法 浏览:980
话筒线与喇叭线连接方法 浏览:119
土壤检测的方法 浏览:341
教学方法教师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浏览:300
秋繁如何分蜂方法 浏览:380
蚕丝被的好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358
仙客来烂根的治疗方法 浏览:63
臀部松解最佳方法 浏览:261
如何做辣椒油的最好方法 浏览:498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浏览:41
白线癌的治疗方法 浏览: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