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肾主骨属于什么思维方法

肾主骨属于什么思维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21 17:03:19

1. 人的五脏具有什么功能

《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脏腑的内容称为“藏象”,是中医基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象”一词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藏”有藏居于内的意思,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藏后改写为脏,现简化为脏)。“象”,王冰解释说:“象谓所见于外,可阅者也。”是指内脏活动表现于体表的各种现象。通过对人体体表“象”的观察,以推测内脏活动的情况,是藏象学说的基本思维方法和主要内容。《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王冰据此进一步阐明其意:“象谓气象也,言五藏虽隐而不见,然气象性用,犹可以物类推之。何者?肝象木而曲直,心象火而炎上,脾象土而安静,肺象金而刚决,肾象水而润下。夫如是皆大举宗兆,其中随事变化,象法傍通者,可以同类而推之尔。”王冰此说已经很明白地把藏象学说是如何产生的讲清楚了。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古人借助逻辑思维方法去揭示那些隐藏在体内的脏器的生理病理活动规律,这种思路和方法具有积极意义。综上所述,中医所讲的“藏象”与西医“脏器”的概念有本质的不同,“藏象”研究的重点应该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各种表象与内在脏器之间的联系。

一、心

心为“生之本”,即为生命之本的意思。这是因为心具有主神志、主血脉的功能。《黄帝内经》认为“心”在人体五脏中最为重要,具有主帅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君主之官”。

(一)心主血脉

古代医家从解剖实践中观察到心与血脉的联系。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内运行的功能,所以心气的充轮渣足与否,直接影响血液流动的正常与快慢。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则血脉通畅,脉搏和缓有力;若心主血脉的功能不健全,则血脉空虚,脉搏细软无力或节律不整。

(二)心主神志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力,也可以说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

狭义的神则专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主生命之神,是说心具有主宰全身脏腑协调有序地进行功能活动。人体脏腑各司其职,并能相互配合,是生命活动旺盛的基本保证,外在表现则有神,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之官则思”,是指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过程由心主管。《内经》把这个过程称为“任物”,《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任是担任、接受的意思。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饱满,意识清楚,思维不乱,所以中医把思维错乱,意识不清一类的病变,常归责于心。

(三)心开窍于舌

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窍”。舌具有司味觉、协助咀嚼吞咽食物、辅助发音等功能。心之本脉系于舌根,故心开窍于舌。在临床上见到舌体僵硬,转动不灵活而导致发音不清,舌尖红等,都是由于心的病变而导致的。

(四)其华在面

心气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内运行的功能。心血不足则脉道空虚,心气虚鼓动无力则脉细弱无力或节律不整。在血液运行过程中,心与脉是密切相关的。《素问六节藏象论》说:

“心……,其华在面。”由于面部血脉比较丰富,所以心与血脉的情况常可以从面部的色泽表现出来,心气充镇滚足则面色红润光泽,心的气血不足则面色苍白无华,心血瘀滞则面部青紫发黯。

二、肺

肺为“气之本”。《素问灵兰秘典论》称肺为“相傅之官”,是协助君主调节百官的丞相,其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治节、朝百脉及通调水道。

(一)主气、司呼吸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天气通于肺。”这里说的天气即是指自然界的空气,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而肺具有司呼吸的功能,并且是清浊之气交换的场所。《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这是说全身之气都由肺主管,这与宗气的形成有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由脾胃转输的水谷之气积于胸中形成宗气,而宗气的生成与输布与肺的功能是分不开的。若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一旦丧失,则呼吸运动停止,宗气不能生成,人的生命也随之而停止。

(二)通调水道

津液的生成、敷布与排泄都需要气的推动。肺主气,所以具有推动水液运行,御桐余保持水道通畅的功能。临床所见的一些水液停蓄的病变,往往是由于肺气推动无力造成的,所以有肺“通调水道”之说。

肺主通调水道是通过肺所具备的宣发和肃降的功能来实现的。宣发是宣扬发散的意思。通过肺的宣发,把水液向上向周身输布;通过肺的肃降,将代谢后的水液下输膀胱,所以肺气的宣降不但具有通调水道的作用,在水液代谢的平衡中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故有“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

(三)主治节、朝百脉

朝有会聚的意思,肺朝百脉是说肺汇聚百脉,这也是古人在解剖实践中观察到的。心与肺的血管相连,这一解剖结构使古人产生了“肺朝百脉”的结论,也产生了肺协助君主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的观念。

肺气的宣散与肃降使全身的血液通过百脉汇聚于肺,肺也通过百脉把气输送到全身。

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这里所讲的“毛脉合精”,实际上是讲心(脉)血与肺(毛)气相合成为具有营养之精,灌注于府的意思。

心主血,肺主气,气血的运行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心为君主,具有主宰的作用,而肺为相傅之官,有协助心治理调节的作用。

(四)肺主皮毛

皮是指皮肤,毛是附着在皮肤上的毛发。皮肤的纹理和肌肉之间称为“腠理”。皮肤上有汗孔,是汗液排泄的孔道,称为“气门”或“玄府”。肺气对皮毛有滋养作用,肺通过宣发作用把卫气与津液输布到皮毛,使皮毛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而皮肤上的汗孔也有散气以调节呼吸的作用。肺与皮毛的关系常常从病理上表现出来,如外邪入侵,皮毛首当其冲。皮毛受邪最先传入肺脏,出现恶寒、发热、鼻塞、咳嗽等肺气失宣的症候。肺气不足,也会影响皮肤卫外的功能;皮毛不能得到肺气的滋养,则会表现为皮毛憔悴。

(五)肺开窍于鼻

鼻为呼吸之门户,肺司呼吸,所以鼻为肺窍。鼻的通气和嗅觉都需要依靠肺气的作用,肺部的疾病也往往由口鼻吸入外邪所引起,而鼻的嗅觉失常也反映出肺的功能失调。

三、脾

脾为“仓廪之本”。古时藏谷的地方叫仓,储米的地方叫廪。所谓“仓廪之本”,是说脾胃为人体饮食物的府库,是消化和转输水谷精气的地方,人体后天的营养全仰仗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和转输,所以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的主要功能为主运化和统血。

(一)脾主运化

运是转运、输送的意思,化是消化、吸收的意思。人体摄入的饮食物包括水饮和谷物(包括一切可食之物)两部分,所以脾主运化也就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

运化水谷精微:饮食入胃以后,经过胃的腐熟消化所形成的水谷精气,需要脾的转运输送。《素问奇病论》说:“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所以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能否得到充足营养,与脾的运化作用有着密切关系。血液的产生、宗气的形成都需要从水谷精气中得到营养和补充,所以脾的运化与气血的生成也有着直接关系,故中医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水液入胃后,其精华部分也需要脾的转输。《素问厥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中医认为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也是靠脾的运化来完成的。如果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减退,可导致水液停蓄,出现痰饮、水肿等病变。

中医把饮食物经消化后所产生的精华部分称为“清”,糟粕部分称为“浊”。脾主运化精微,其特点是“升”,所以说脾具有升清的作用;胃把糟粕向下输送到肠,其特点是“降”,所以说胃有降浊的作用。脾与胃一升一降共同完成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

(二)主统血

脾统血,是说脾具有统摄、裹护血液在脉道内运行,使之不溢出脉外的功能。《难经》说:

“脾……主裹血。”讲的也是这个意思。气具有统摄作用,而脉也需要脾转输的水谷精气等营养才能柔韧坚固,裹护血液,所以脾气不足不能统血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的证候。

(三)脾主肌肉、四肢

《灵枢经脉》说:“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所谓“肉为墙”,是说肌肉对人体内脏有护卫作用。肌肉所需要的营养要靠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供给,所以肌肉丰满是脾气充足的表现。

四肢也需要脾供给营养才能轻劲、灵活有力,脾气不足,就会出现四肢倦怠无力,所以,《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病而四肢不用。”

(四)脾开窍于口

饮食物是首先通过口进入人体的,而脾胃是受纳消化和转输水谷精气的脏腑,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脾……在窍为口。”脾胃的病变常常要影响到口,如脾热,则易生口疮;脾为湿困,则口中淡而无味,或有甜味,并觉口中黏腻等。

口之边为唇,脾的盛衰盈亏常从唇部表现出来。脾气充足则唇色红润光泽;脾虚则唇色白而无华;脾热则口唇常会生疮,所以说脾“其华在唇”。

四、肝

《黄帝内经》说,肝为“罢极之本”。“罢”通“疲”。所谓“罢极之本”,是说肝是人体能够耐受疲劳的根本。这是因为肝具有藏血的功能,可以调节血量,以保证人体运动时对血液的需求。肝又主筋,而筋具有约束骨骼关节的功能,筋膜得到濡养,才能运动有力。肝对气的运行还具有疏泄的功能。中医认为肝喜疏泄而恶抑郁,其性像武将,所以称肝为“将军之官”。

(一)肝藏血

人体在运动时需要大量血液供养,而休息和睡眠时则对血液的需求相对较少。王冰说: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肝具有对血液的储存和调节的功能,所以肝有“血之府库”之称。

(二)肝主疏泄

疏泄是疏通宣泄的意思。肝主疏泄是指肝对全身气的运动有疏通宣泄的功能。全身之气由肺所主,而气的运行能否条顺畅达则与肝的疏泄有着密切的关系。若肝失疏泄,则会出现气滞不行的病变;若肝疏泄太过,也会使气运行逆乱,出现肝气上逆的症候。

肝的疏泄功能对生理活动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对脾胃消化功能的影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升一降共同完成人体对饮食消化吸收的功能,而肝的疏泄是脾胃气机畅达的一个重要条件。若肝失疏泄,影响到脾气不升,则会出现飧泄、食欲不佳、脘腹胀满等症,称为“肝脾不和”或“肝胃不和”。

对情志的影响:人的情志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也与肝的疏泄密切相关。肝疏泄正常,气机条畅,气血和调,则人表现为心平气和,情志开朗。相反,异常的情志活动也会影响肝气疏泄,出现“大怒伤肝”的症候;或情志不得宣泄,出现“气郁伤肝”的症候。

对胆汁的排泄和妇女月经的影响:胆是与肝脏相表里的腑,胆中贮藏胆汁,而胆汁的排泄要依赖肝的疏泄功能。《脉经》说:“肝之余气溢于胆,聚而成精。”说明肝与胆汁排泄的关系。妇女月经的排泄也与肝的疏泄有关,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月经正常,通畅;若肝失疏泄则会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行不畅或者经闭、痛经等,这是因为气行血亦行,而气行要依赖肝的疏泄功能。

(三)肝主筋

筋又称筋膜,有连接和约束骨节、主持人体运动的功能。《素问痿论》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讲的就是筋的这种功能。肝的气血具有濡润和营养筋膜的作用,《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这说明肝对筋有濡养作用。人到老年后,肝气逐渐减弱,筋的活动也随之减弱,出现动作迟钝、运动不灵活、步履无力等现象。在疾病过程中,无论何种情况影响到肝血不足,以致血不养筋,就会出现筋脉拘挛、手足震颤、抽搐等证,称为“肝风内动”。

中医认为“爪为筋之余”,所以爪甲也需肝血的濡润滋养。肝血不足,爪甲多薄而软,易折断,色泽槁枯无华,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所以,爪甲的荣枯、色泽的变化等是观察肝的气血盛衰的外候。

(四)肝开窍于目

目是司视觉的,《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肝受血而能视。”眼睛要依赖肝血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所以说肝开窍于目。在病理情况下,肝病往往反映于目,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则视物不清,肝有风热则目赤,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五、肾

肾为封藏之本,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液代谢平衡和主纳气。中医认为肾在人体有主生殖、主生长发育等重要作用,被称为“先天之本”。

(一)藏精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所藏的精一方面是禀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另一方面则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指储藏人体后天产生的精气。

因为肾精具有生殖功能,所以肾与人体的生殖机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肾气充实,所以女子月经初潮,男子开始排精,具备了生殖能力;女子七七,男子八八,肾气已衰,则女子闭经,男子精少,丧失了生殖功能。

肾所藏的后天之精具有营养作用,所以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若肾脏虚弱,精气不足,在小儿则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症候。

(二)肾主水

肾为水脏,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对体内水液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肾的气化正常,则开阖有度。肾阳为开,能使水液得以输出和排泄;肾阴为阖,能使水液的产生、输布减缓,并减少对水液的排泄。只有肾阴和肾阳平衡,水液的排出才能正常、适量。

(三)肾主纳气

清代医家林佩琴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人体的呼吸功能虽由肺所主,但吸入的气体必须得到肾的摄纳,才能维持其深度。肾主纳气也是肾为封藏之本的具体体现。若肾气不足,不能纳气,则会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的病理表现,中医称为“肾不纳气”。

(四)肾主骨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支撑着人体。骨为奇恒之腑。骨腔中有骨髓,骨髓为肾精所化生,肾精充足则骨髓充满,骨骼健壮;肾精不足则骨髓空虚,骨骼得不到营养而软弱无力。

(五)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耳是听觉器官,耳的听觉要依赖肾中精气作为营养补充。《灵枢决气》说:“精脱者耳聋。”说明了肾精对耳的听觉的作用。老年人肾中精气减退,故听力每多减退。

前后二阴是人体浊物排泄的出口,其排泄的开与阖,是依赖肾气调节的,所以有“肾开窍于二阴”的说法。

附:肾气、肾阴、肾阳、命门

(一)肾气

在中医学中“肾气”是一个经常出现的概念。从广义上说是指肾的功能或肾中精气。肾气是人体生、长、壮、老、衰的根本。当肾气不足时,小儿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青年人则见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性成熟迟缓;中年人可见性机能减退,性欲冷淡;老年人则加快衰老,所以在人体生命过程中,肾气是十分重要的,而肾气又是通过肾阴和肾阳来体现的。

人体的生命过程经历了生长发育期、成熟壮年期和衰老期三个阶段。《素问上古天真论》对每一阶段的生理特征都作了详细的描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根据《内经》的这段经文,人体生命过程经历的三个阶段各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

1.生长发育期女子从七岁到十四岁,男子从八岁到十六岁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男女的肾气开始充盛,于是有了换齿和头发生长旺盛的生理表现。因为肾主骨,而齿为“骨之余”,肾气的充实又表现为“其华在发”。

女子从十四岁开始到二十一岁,男子从十六岁开始到三十一岁,肾气进一步充实,产生了一种能够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叫做“天癸”,于是生殖机能开始成熟。女子月经初潮,男子开始排精,具备了生殖能力,标志着身体的成熟。

2.身体壮盛期女子从二十一岁到三十五岁,经历了“三七”“四七”两个阶段;男子从二十四岁到四十岁,经历了“三八”“四八”两个阶段。在这一期间,肾气旺盛均和,五脏气也很充实,所以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年富力强的生命阶段。女子在二十一岁左右,男子在二十四岁左右开始长智齿,也是肾气充实的表现。

3.衰老期女子从三十五岁开始,男子从四十岁开始逐步进入衰老期。

女子从三十五岁开始,首先是阳明脉衰,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到了四十二岁左右,三阳经脉气血都开始衰少,面部进一步憔悴,头发也开始发白;到了四十九岁左右,“天癸”没有了,月经开始闭止,丧失了生殖能力。

男子从四十岁开始,肾气开始衰少,头发开始脱落,牙齿也逐渐枯槁。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从四十八岁开始,阳气开始衰少,面部开始憔悴,鬓发出现斑白;五十六岁左右,肝气衰少,筋力减弱;六十四岁开始,齿发脱落,精少,生殖能力逐渐丧失,人体已经完全衰老。

从这段经文可以看出,人体的发育、壮盛和衰老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所以“肾气”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

(二)肾阳

肾阳又称元阳,是人体热能的发源地,全身脏腑组织器官都要靠肾中阳气的温煦,才能发挥正常功能,所以肾中阳气充足,则全身之阳皆足;肾中阳气不足,则全身阳气亦衰。《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以天空中的太阳来比喻阳气,可见其重要。所以肾阳不足,全身各脏腑的功能皆减弱,表现为面色苍白,肢冷畏寒,生殖机能减退,消化能力减弱等。

(三)肾阴

肾阴又称元阴。与肾阳相反,肾阴对人体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人体的津液和血液都是在肾阴的促进下产生的,生殖之精也属于肾阴的范畴。肾阴对肾阳还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若阴不制阳,则会出现虚火上炎的症候。在正常情况下,肾阴与肾阳应保持着相对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四)命门

在《内经》中,“命门”是指眼睛,如《灵枢根结》说:“命门者,目也。”《难经》则认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对命门又提出很多新说,但究竟何为命门并无定论。就“命门”的意义来看,无非是强调其重要性,为“立命之门”。综合历代各家的说法,命门中既有“真水”,又有“真火”,可以认为命门之火指的是肾阳,命门之水指的是肾阴,所以古代医家提出“命门”的概念,无非是强调肾中精气。元阴、元阳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对人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谁能把中医的身体五行说一下,比如说肾主骨,胆属木

乱说!五行生克怎么是木生火,火生木了!
相生:木→火→土→金→水→木→...
相克:木→土→水→火→金→木→…
看看曲黎敏的养生说 不错的 以下复制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壬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
1. 心与小肠:
心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而中医认为,心主神志,与人们的思维意识活动有关,如我们经常说“用心想一想”,就是讲的心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心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血液通过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心血的盛衰都可以从脉搏上反映出来;心主汗,开窍于舌,舌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心的生理及病理变化。
小肠位于腹腔,通过胃消化后的饮食水谷进入小肠,进行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排除其糟帕。小肠有了问题就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大小便异常,如腹痛、腹泻、少尿等症状。
心与小肠互属表里,心属里,小肠属表,心之阳气下降于小肠,帮助小肠区别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如果心火过盛,可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灼痛、尿血等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引起心火亢盛,出现心中烦热、面红、口舌生疮等症状。
2. 肝与胆:
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胃消化食物。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
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夹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
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疏泄之性。肝胆发病时互相影响,所以在治疗时肝胆同治。
3.脾与胃:
脾胃主管饮食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水分,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各个组织拆缺扰器官的需要,故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之说。此外脾还有调节水蔽、统血、主肌肉四肢的功能。胃主要是消化食物。脾与胃都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腑,二者经脉互相联扮迅系,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任务。胃主降,水谷得以下行,便于消化,脾主升,水谷精微才能输布到全身。
4.肺与大肠:
肺上连气管喉咙,开窍于鼻。肺是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肺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肺气不足,则可出现呼吸减弱,身倦无力,气短自汗等全身虚弱症状。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排泄槽帕。
肺与大肠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传导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肺气肃降则大便传导如常,粪便排出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反过来也影响肺气的肃降。
5.肾与膀胱:
肾主要功能藏精,一是指禀于父母之精,称为先天之精,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本;一是指来源于脾胃的水谷之精,称为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藏命门之火,命门之火不足,常导致全身阳气虚弱,发生各种疾病。肾主水、主骨、生髓,与人体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水液代谢有密切关系。
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膀胱的排尿功能和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足,尿液可以及时分泌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若肾气虚而不能固镊,就会出现小便频繁,遗尿或失禁,肾旅旦虚气化不及,则出现尿闭或小便不畅。

3. 什么叫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知识1.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 阴阳五行是中国先哲对物质的高度抽象和分类概括,神奇而精辟,一旦掌握,一通百通。为便于读者理解,笔者对阴阳五行和与其相对应的人体五脏的关系作以下初浅的解释: (1)相生关系。木(肝、胆)生火(心、小肠),瞎袭火生土(脾、胃),土生金(肺、大肠),金生水(肾、膀胱),水生木。 木生火 容易理解,木材可做火的燃料。肝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 形象地用太阳对地面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心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 用金属从土中而生作比喻。脾循环系统好,可以促进肺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 我们在自然界可以发现,有石就有水。石头结构的山可以长树,因为岩缝可以使水升达到山顶。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一片。石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肺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 容易解释,树木生长要靠水。肾循环系统好,可促进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2)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克土 用树的种子破土而出作比喻。肝循环系统不好,脾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肝胃不和等。但是,土如果没有草木的制约,又会沙漠化。 土克水 用土能阻挡水运行作比喻。脾循环系统不好,肾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脾虚引起的肾病等。但是,土克不住水,水又会泛滥。 水克火 用水能灭火作比喻。肾循环系统不好,心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肾性心脏病等。但是,水不克火,火会失控。 火克金 用火可熔化金作比喻。心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心肺衰竭,等等。但是,火不克金,金属无所用途。 金克木 用金属可伤木作比喻。肝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肺阴虚引起的肝阳亢进等。但是,金不克木,木则疯长无序。 (3)相乘关系。相乘指相克太过,超出了正常的制约关。事物相生相克均匀,才能保持平衡。否则,会出现连锁失衡。例如:肺(金)克肝(木)太过,肝(木)受损失常,或克脾(土),或化为火伤肺金。 (4)拒纳关系。五脏之间生纳相交为正常。如:肺(金)生肾(水),肾接纳肺气。五脏之间依此类推可形成一良性循环体。反之,脏与脏之间互不接纳,即逐渐祥汪演化为病态。拒纳表现为:木不纳水,水不纳金,金不纳土,土不纳火,火不纳木。中医理论称“子病及母”。 木不纳水 可用水土流失现象比喻。如有些地区砍树,破坏了植被不能吸纳水,便会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肝不纳肾,肾循环系统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例如:肝瘀气滞引起的肾病等。 水不纳金 流水不腐。水滞则臭,久之可伤金器。肺为肾上之水,肾不纳肺,肺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例如:哮喘、肺气肿、肺积水等。 金不纳土 土孕育了谨神仔金属元素包括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供养植物。如果金属拒绝接纳土的供养,它本身就不存在了,土也成了无用之土。肺不纳脾,脾则运化功能失常,例如:营养不良等。 土不纳火 北方火炉有一种现象:火炉里抹一层湿泥土,土未干时,煤炭在炉中点燃后容易熄灭,因为此时“土不纳火”。待湿泥干了后,煤炭可燃起很旺的火苗,因为此时已是“土可纳火”了。脾胃不好的人可引起心脏病,甚至老年人吃得过饱都可引起心闷、心跳过速,重则心脏供血不足,需要抢救。 火不纳木 木经过燃烧才可转化为能量,如果火熄灭,木转化能量的运动则受阻。心脏不正常,久之会引起肝胆发病。 (5)反侮关系。前面讲了五行相克,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反克现象。反克也叫“反侮”,侮即侮辱。例如: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 木反克金 金能伤木。一般情况下木不能伤金,但是,木燃烧时也可以伤害金。肝火可旺时可伤肺金,这叫“木火刑金”。 金反克火 火能伤金。一般情况下金不能克火,但有时又是可以的,如北方的火炉,只要把进气口的铁门关上,把铁烟筒堵死,金即可把火憋死。肺长期不好,可导致心脏衰竭。 火反克水 水能灭火。一般情况下火不能克水,但是,火大于水也可把水烧干。心脏长期不好,也可伤脾,使人的脾胃功能下降。 土反克木 木能克土。一般土不克木,但是土层过厚也可把树种压住,使其不能破土而死。脾胃长期不好,可伤肝胆。 纵观上述相生、相克、相乘、拒纳、反侮关系,可以看出,人体五脏各种关系的变化既有规律又是变化的,一定要辨证施治,以简制繁。辨证的方法是:抓一个中心,观察四方面。2.五脏循环系统之功能 (1)心。与小肠相表里。主神明,是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是一身之主,脏腑、百骸之王。主血脉,其华在面;主汗,开窍于舌。 (2)肝。与胆相表里。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卧则血归于肝。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主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并舒发气机;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开窍于目,众多眼病皆源于肝。 (3)脾。与胃相表里。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生命。脾胃为营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又主运化水湿,对体内水分的输布有重大影响,脾虚则便溏或水肿;统血,统摄血液于脉管内而不外溢;主肌肉,故有“脾生肉”之说。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 (4)肺。与大肠相表里。主诸气,司呼吸,吸入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化为元气,维持生命。肺朝百脉,气推动血运行有赖于肺,参与人体水液代谢,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凡皮肤、鼻、咽喉诸症,皆与肺有关联。 (5)肾。与膀胱相表里。主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故称之“先天之根”。主水,合三焦、膀胱主津液,与肺、脾同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故骨、脑的兴衰发育与肾有关。肾主毛发,肾主骨,牙为骨之余,故牙齿和毛发的荣坚与否和肾有关。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肾上连于肺,故主接纳肺气。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耳病诸症,二便不利,皆与肾有关联。 上面五脏的功能及相互关系要达到可背诵的程度,再加上掌握运用阴阳五行,即可踏进中医门坎。如要深入学习,还须懂得中国优良传统文化。

4. 中医肾脏的生理功能-肾主骨,肾髓通于脑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脏所主……肾主骨,”《素问·六节脏象论》也说“肾者……其充在骨”,说明肾脏与骨髓的生长有密切关系。这是因为肾藏精,精能生髓,而髓能养骨,髓藏于骨中,称为雀者骨髓,所以肾精的充足,则髓充盈,骨骼得以生长和坚实。肾既能生髓主骨,而“齿为骨之余”,所以在牙齿的生长和坚固与否,也决定肾脏的衰盛。骨髓包括脊髓,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故“脑为髓之海”。脑的功能主持精神思维活动,故又称为“元神之府”因为枯缓髓有赖于肾精的不断生化,所以人的思维活动,除了与心主血脉有关外,与肾精的关系也很密切,肾精充足则生髓机能旺盛,髓旺上通于脑,人就精力充沛,智力敏捷,耳灵目明,动作灵巧;反之肾精亏虚,骨髓空虚,除了腰膝酸软,足痿无力等症状外,还有头晕、健忘、失眠、智力迟钝等症状。笔者致力于肾脏病的研究,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钙低,磷高的患者采用补肾的方法,可以提高血钙的指数;应用补肾治疗牙周病可以改善牙周病的进展应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失眠和脑部疾患都取得较好的疗效,获得了可喜的成果。所以临顷败薯床上:

生理: 肾精充沛,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肾气充沛,牙齿有赖于肾气的充养,则牙齿坚固;肾气充沛,聪明伶俐。

病理: 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养则出现腰膝酸软,甚则脚痿不能行动,小儿发育不良,囟门迟闭等;肾精不足,则牙齿松动,甚则脱落;肾气虚衰等。

5. 咸入肾,肾主骨,骨生髓,髓造血,中医这么说,为什么西医却说盐多了会造成伤害呢相信哪个

鲜味咸味(味精咸盐)是补心火的(比如促进发情期,吃咸菜下饭 促进食欲),吃多了,心脏负担加重, 至于肾被刺激,都是间接 后来的事情,这一句话是错的,,违背了宗师的传承,又比如 吃生姜 导致心烦,也是生姜补干木,干木生心火。 日常饮食 ,补肾阳用的是 甜苦辛热的,补肾阴用的是 苦黏糊糊的,没听说过 咸菜补肾的,,是听说咸菜损耗肾的,
酸---肺金的本气 克制干木 ,让干木很不开心 很怒,酸味让干木感觉被压抑了,很怒,比如形容某人脾气很酸(持久的憋着怒气),肝胆是阳脏,怕被克制 被压抑,越是压抑肝胆,肝胆越是发作,除非彻底无力发作了,,但是酸味直接补充肺金的本气的,比如小黄瓜 就是酸涩效果,可以收敛毛孔,收敛干燥 整是肺金的原始本能,
苦---肾水的本气,克制心火,,让心火很不开心,很低沉颓靡
甘甜 ---脾胃的本气,,,让脾胃很营养 很滋补
咸---心火的本气,让渗水不开心,,,让肾水很不开心,血脉流动这么快,肾脏要被动挨累了,
辛----干木的本气 让肺金不开心。。。。。让肺金很不开心,吃这么多大葱 馒头大汗,严重违背了肺金的本气 收敛毛孔 避免出汗浪费体能,
脾土是中央,只对本气只味道感冒,,其他阳脏 心 肝 怕被克制 ,被克制就不开心 来反应了,所谓味道入了,,,,罩隐阴脏 怕克不动其他脏腑,克不动了,就不开开心了,来反应了,所谓的入了

咸属于火,直接补心,,心火也就是本能欲望,
心火 顺着胃肠之气 和三焦 下降,到达小肚子,所谓沿着任脉下降,然后从尾骨 沿着督脉 上升到达肾,,,另外 咸味 增加心和血管的活性,血液活跃了,流过肾的血液变多了,才调动肾脏工作,
肾水克制心火,肾脏属于阴性的,心火属于阳性的,凡是阴性的脏腑 都怕克不动其他脏腑,所以对这种导致克不动的味道,特别敏感,

心脏病,血管病的人,也就是心脏和血管很衰弱的人,不适宜过多吃咸味, 因为咸味道会让心脏血管兴奋,品名的干活,那么损耗的就快,死的就。 这就好比 酒量很小的人,不能多喝酒一样,喝的过多 死的快,

咸 心火 流动炎上(心火太重 就会调动渗水,前提是三焦胃肠是通畅的,否则吃咸味 肾脏是毫无反应的,) 。苦 渗水 固藏, ,,,甘淡 脾土 运化,,,酸涩 肺金 收敛,,,,辛 干木 发散。
咸属于火,直接补心,,心火也就是本能欲望,
心火 顺着胃肠之气 和三焦 下降,到达小肚子,所谓沿着任脉下降,然后从尾骨 沿着督脉 上升到达肾,,,另外 咸味 增加心和血管的活性,血液活跃了,流过肾的血液变多了,才调动肾脏工作,
肾水克制心火,肾脏属于阴性的,心火属于阳性的,凡是阴性的脏腑 都怕克不动其他脏腑,所以对这种导致克不动的味道,特别敏感,

用五行方法 适合归纳任何动植物,单细胞 多细胞的,本能欲望和功能的属性,不外乎这五种而已。
酸---肺金的本气 克制干木 ,让干木很不开心 很怒,酸味让干木感觉被压抑了,很怒,比如形容某人脾气很酸(持久的憋着怒气),肝胆是阳脏,怕被克制 被压抑,越是压抑肝胆,肝胆越是发作,除非彻底无力发作了,,但是酸味直接补充肺金的本气的,比如小黄瓜 就是酸涩效果,可以收敛毛孔,收敛干燥 整是肺金的原始本能,
苦---肾水的本气,克制心火,,让心火很不开心,很低沉颓靡
甘甜 ---脾胃的本气,,,让脾胃很营养 很滋补
咸---心火的本气,让渗水不开心,,,让肾水很不开心,血脉流动这么快,肾脏要被动挨累了,
辛----干木的本气 让肺金不开心。。。。。让肺金很不开心,吃这么多大葱 馒头大汗,严重违背了肺金的本气 收敛毛孔 避免出汗浪费体能,
脾土是中央,只对本气只味道感冒,,其他阳脏 心 肝 怕被克制 ,被克制就不开心 来反应了,所谓味道入了,,,,阴脏 怕克不动其他脏腑,克不动了,就不开开心了,来反应了,所谓的入了

咸属于火,直接补心,,心火也就是本能欲望,
心火 顺着胃肠之气 和三焦 下降,到达小肚子,所谓沿着任脉下降,然后从尾骨 沿着督渗闷伏脉 上升到达肾,,,另外丛携 咸味 增加心和血管的活性,血液活跃了,流过肾的血液变多了,才调动肾脏工作,
肾水克制心火,肾脏属于阴性的,心火属于阳性的,凡是阴性的脏腑 都怕克不动其他脏腑,所以对这种导致克不动的味道,特别敏感,

心脏病,血管病的人,也就是心脏和血管很衰弱的人,不适宜过多吃咸味, 因为咸味道会让心脏血管兴奋,品名的干活,那么损耗的就快,死的就。 这就好比 酒量很小的人,不能多喝酒一样,喝的过多 死的快,

咸 心火 流动炎上(心火太重 就会调动渗水,前提是三焦胃肠是通畅的,否则吃咸味 肾脏是毫无反应的,) 。苦 渗水 固藏, ,,,甘淡 脾土 运化,,,酸涩 肺金 收敛,,,,辛 干木 发散。
咸属于火,直接补心,,心火也就是本能欲望,
心火 顺着胃肠之气 和三焦 下降,到达小肚子,所谓沿着任脉下降,然后从尾骨 沿着督脉 上升到达肾,,,另外 咸味 增加心和血管的活性,血液活跃了,流过肾的血液变多了,才调动肾脏工作,
肾水克制心火,肾脏属于阴性的,心火属于阳性的,凡是阴性的脏腑 都怕克不动其他脏腑,所以对这种导致克不动的味道,特别敏感,

用五行方法 适合归纳任何动植物,单细胞 多细胞的,本能欲望和功能的属性,不外乎这五种而已。

6. 肾是怎么生成骨髓的我想要中医里关于“肾主骨生髓”

1、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肾之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因此,肾-精-髓-骨组成一个系统,有其内在联系。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反之,如肾精亏虚,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失其滋养。在小儿,就会骨骼发育不良或生长迟缓,骨软无力,囱门迟闭等;在成人,则可见腰膝酸软,步履蹒跚,甚则脚痿不能行动;在老年,则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
2、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藏于骨腔内之髓,称为骨髓。位于脊椎管内之髓,称为脊髓。位于颅腔中的髓,称为脑髓。这三种髓,均由肾精所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到骨的生长与发育,而且也影响到髓的羡虚充盈和发育。中医学认为脑为髓之海,因为脊髓上通于脑,聚而为脑髓。肾精充沛,髓海满盈,脑得其养,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目聪悄派洞明,
记忆力强。反之,若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在小儿,则表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或
形成傻呆病;在成年人,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顿,思维缓慢,头晕,眼花,耳鸣,
失眠;严重者,则可启枯发展成为健忘症。
手打的,不容易,望采纳

7.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什么意思

可以理解为:肾不亏,骨头就硬朗,同时可以产生髓液,而大脑是髓液聚集的地方。

脑为髓之海,因为脊髓上通于脑,聚而为脑髓。肾精充沛,髓海满盈,脑得其养,则精力充沛。

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藏于骨腔内之髓,称为骨髓。位于脊椎管内之髓,称为脊髓。位于颅腔中的髓,称为脑髓。这三种髓,均由肾精所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到骨的生长与发育,而且也影响到髓的充盈和发育。



(7)肾主骨属于什么思维方法扩展阅读

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2腰椎下缘。右肾比左肾橡态低半个椎体。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具有强大的根据机体需要调节水排泄的能滑绝力,以维持体液渗透浓度的稳定。从肾小球滤出的水分近80%在近端小管及髓袢降支被重吸收,这部分水的重吸收与溶质的重吸收有关。

钠自小管腔面的吸收为被动的,它伴随与氢离子交换,葡萄糖、氨基酸及磷酸盐的吸收则以弥散形式进入细胞,而在细胞基侧膜有Na⁺、K⁺-ATP酶,主动将钠泵入细胞间液,以保持细胞内钠平衡。

肾对尿液的稀释浓缩主要发生在集合管,滤液进入髓袢后,通过逆流倍增机制而被浓缩。肾脏自皮质到髓质,组织间液的渗透浓度逐渐升高,到肾乳突处最高。因此在升支管腔中,钠浓度逐渐降低,而尿素浓度则有升高。

总之,调节人体水及渗透压平衡的部位主要在肾小管,只有在肾功能严重衰退,滤过率极度减少时,肾小球也可影响水的排泄。

8. 肾主骨是什么意思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

脾,主身之肌肉,其华在唇四白,开窍于口。

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肾,主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延伸

“肾主骨”包含肾充养骨骼以搏春漏及二者生理功面的联属关系。《素问。六节脏象论方说:“脊者....其充在骨。”骨骼起支持人体的作用,为人身之支架。骨之所以能起这样的作用,依赖于骨髓的营养。骨髓由肾精所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肾生骨髓”髓藏于骨腔之中,以充养骨骼,所谓“肾充则髓实”。而髓的生成,为“肾主骨”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牙齿和骨的营养来源相同,同样也是肾脏的精气所化生,故有“齿为骨之馀”之说。

《医源资料库》森孙:肾主骨,生理学名词,出《素问·宣明五气》基烂。肾主骨和髓的生长发育,与骨的功能有关。肾藏精,精生骨髓,骨髓充实,骨骼强壮,运动捷健。肾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骨骼的生长、营养、功能等,故称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主骨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肾主骨

9. “肾主骨生髓通于脑”是出自《黄帝内经》吗

“肾主骨生髓通辩轮于脑”,是后人从内经多篇文章中提炼总结出来的:《素问·宣明五气篇》:“肾主骨。”《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其充在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生骨髓。”《素问·逆调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素问·五脏生成篇》:“诸髓者,皆属于脑。”《素问·平人气象论》:“肾液州藏骨髓之气。”
《灵枢·海论》携埋信:“脑为髓之海。”……

10.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这个口诀有关于其他脏腑的吗麻烦给说一下吧 谢谢

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肾主纳气。其与其它组织器官的关系是: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1)肾的生理特性

肾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1、肾性潜藏,为固摄之本。在五脏之中,肾的位置最下,而在生理功能方面主藏蓄阴精,又主命火。肾精宜藏,最忌耗泄损伤,命火宜潜于水中,不宜升腾。所以,在古代,以潜藏蛰伏之意比喻肾的生理特性。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闭藏,人的生命力才能旺盛,身体才能健康。若肾有病变,使肾的封藏、固摄机能失职,就会引起阴精过度耗损妄泄病症,表现为遗精、带下、滑胎、尿浊、尿甜等。

2、肾与冬气相通应。在五脏之中,肾属阴中之阴,而冬季阴气最盛,故肾与冬气相通应。表现在病理方面,肾的病变,在自然界之气的滋助下,在冬季易于好转,病人的自我感觉亦较为舒服些。当然冬季气候变化过于剧烈,对肾也容易产生损害作用。

(2)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肾藏精,主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精是人体内最宝贵的物质之一。在中医学理论中,精的运用甚为广泛,归纳起来,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就是说,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均是由精这种物质构成,先有了精,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胚胎的发育,生命的产生。故《灵枢》说:"人始生,先成精。"二是指精为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即是说,人出生后,由幼年、青年到壮年、老年,都不断地消耗精微物质,"精"即是对这些精微物质、营养成分的概括。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即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作用。肾所藏的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部分。所谓"先天之精",即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繁衍后代的基本功能,并决定着每个人的体质、生理、发育,在一定程度上还决定着寿命。

在出生离开母体后,这精就藏于肾,成为肾精的一部分,它是代代相传、繁殖、生育的物质基础。所谓"后天之精",即指脏腑之精,是饮食水谷所化生的各种精微物质。因为这精来源于出生后,依赖于脾胃所化生,故称之为"后天之精"。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主要分布到五脏六腑、皮毛筋骨,以发挥其滋养濡润作用。其通过代谢平衡后所剩余的部分,则输注到肾脏,燃含成为肾精的一部分。

后天之精的化生,依赖于先天之精的资助,先天之精亦依赖于后天之精的补充,才不致耗尽。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保证了肾精的充盛。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虽然有异,但均藏于肾,二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所以肾精的盛衰,除了和先天条件有关外,还和后天营养是否充盛有密切关系。

肾藏精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是生养身体的根本。而肾所藏之精属于物质,这种物质又可转化为功能,即肾精能化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肾气保证了人体的健康功能。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和生殖机能的旺盛与衰减。

肾主生殖 人体的生殖机能包括两个方面,即性功能和生殖能力,它是繁衍后代、代代相传的根本保证。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殖机能,主要和肾有关。一方面,肾藏精,肾精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物质,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肾精又能促进生殖器官发育,使生殖机能成熟并维持生殖机能旺盛不衰。

人在出生以后,由于先天之精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肾的精气逐渐充盛,发育到青春期棚敏,体内就产生了一种促进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中医学称之为"天癸"。所谓天癸,乃是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它来源于男女之肾精,主要由先天之精所化,又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滋养和充盈。天癸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当天癸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则男子出现排精现象,女子按时排泄皮和笑月经,男女性机能开始成熟,并已具备生殖能力。

此后,随着年龄的变化,肾精由充盛而逐渐衰减,天癸也逐渐减少,生殖能力逐渐减弱,直至丧失。由此可见,天癸的盛衰主要依赖于肾中精气的盛衰,而人体的生殖机能,主要通过天癸而发挥作用。既然肾中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殖机能,所以当肾中精气衰减时,就会导致性机能和生殖机能的异常。而对于性机能和生殖机能的病变,也往往采用填补肾精的方法治疗。

肾主生长发育 人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均和肾中精气的盛衰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人从幼年开始,肾中精气开始充盛,人体生长、发育迅速,生机活泼,在七、八岁时,由于肾中精气的逐渐充盛,出现了齿更发长的生理变化。到了青壮年,肾中精气更加充盛,不仅具备了生殖能力,而且身体强壮,筋骨坚强,精神饱满,牙齿坚固,头发黑亮,处于人生中身体最强壮的时期。进入老年,由于肾中精气开始衰减,人的形体逐渐衰老,不仅生殖机能丧失,而且头发斑白,牙齿动摇,弯腰驼背,步履不稳,耳聋失聪,面憔无华。

既然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的生长、发育,那么在肾中精气不足时,往往出现生长发育方面的异常。如在幼年时期,肾中精气不足,则可致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或"五迟"(立迟、行迟、齿迟、语迟、发迟)、"五软"(手足软、头软、颈软、肌肉软、口软);在成年时期,如肾中精气亏损过度,则可未老先衰,表现为发脱齿摇,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性功能衰弱。因此,临床上常采用补肾精的方法治疗,能获得一定疗效。另外,在肾主生长发育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于抗衰老的预防,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调补肾脏,目前研制的抗衰老药物,尤以补肾者为多。

肾藏精,肾精化生肾气,肾精充足,则肾气旺盛;肾精亏损,则肾气衰弱。肾精与肾气互为体用,故有时将二者合称为精气。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对机体各种生理活动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故肾被看作"先天之本"。

从阴阳属性来分,精属有形,为阴;气属无形,为阳。所以亦称肾精为肾阴,称肾气为肾阳,又称"元阴"和"元阳"。肾阴是一身阴液的本源,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润、濡养作用。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它对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温煦和推动作用。肾之阴阳是人体各脏腑阴阳的根本。由于阴阳同居肾中,故肾又被称为"水火之宅"。

(二)主水液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脏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生理机能。人体水液代谢的调节,虽然与肺、脾、肝、肾等多个脏腑有关,但起主导作用的是肾,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贯穿在水液代谢过程的始终。

肾主水液功能主要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来实现的。所谓"气化",是指肾中阳气的蒸化作用。肾阳蒸化水液,使水能气化,又能使气聚而为水,以利于水液在体内的升降出入、布散排泄,从而使水液代谢维持正常。具体来说,肾主水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升清降浊。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水液有清浊之分,所谓"清者",即指含有营养成分的部分水液;所谓"浊者",即指含有各种代谢废物的水液。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是水液在体内气化的基本规律。水液代谢,首先是通过脾胃的受纳、消化和运化,其精微部分转输于肺,通过宣发肃降,使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归于肾。

归于肾的水液虽名为浊,但其中仍含有清的部分,故在肾阳蒸化作用下,浊中之清可进一步蒸腾气化,复上升于肺,再次布散周身,这种生理过程,称为"肾的升清功能"。而其中的浊中之浊,则注入膀胱为尿,这个生理过程称为"肾的降浊功能"。因此,在肾的气化作用下,清升浊降,促进着体液的代谢,维持着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其次是司膀胱开合。膀胱的主要功能是贮尿、排尿,与肾的气化作用密切相关。贮尿要依靠肾气的固摄能力,排尿也要依靠其控制能力,故称此作用为肾司膀胱开合。开,则使尿液顺利排出体外;合,则使水津保留于体内,维持体内水液量的相对恒定。

另外是对肺、脾、肝、三焦等脏腑的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本,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强大动力,只有在肾中阳气的温煦和蒸化作用下,脾运化水湿,肺通调水道,肝疏泄水液,三焦司水道之决渎,以及上述膀胱适度开合等,方能并行不悖,各守其职,协调一致,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若肾有病变,失去主水之功能,往往会影响水液代谢,使之发生紊乱,出现尿少,水肿等病理表现。若肾阳不足,失去温化蒸腾作用,则表现为小便清长或尿量明显增多等症。

(三)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之清气而调节呼吸的功能,防止呼吸表浅,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人体的呼吸虽然由肺来主司,还必须有肾的参与才能维持正常。具体来说,由肺吸入之清气必须下达于肾,由肾来摄纳,方能保持呼吸运动的深沉和平稳,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只有肺肾协调一致,呼吸功能才会正常。实际上肾主纳气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因此,肾的纳气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肾的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则肺吸入之清气上逆而不能下行,即可出现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或呼吸困难等病症。从临床实际来看,往往在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疾患中,可见到"肾不纳气"的征象,治疗常用补肾纳气的方法,多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肾的附属功能

(一)肾主骨、生髓、通于脑,齿为骨之余

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实际上是肾之精气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髓养骨,促其生长发育。因此,肾-精-髓-骨组成一个系统,有其内在联系。肾精充足,髓化生有源,骨质得养,则发育旺盛,骨质致密,坚固有力。反之,如肾精亏虚,骨髓化生无源,骨骼失其滋养。在小儿,就会骨骼发育不良或生长迟缓,骨软无力,囱门迟闭等;在成人,则可见腰膝酸软,步履蹒跚,甚则脚痿不能行动;在老年,则骨质脆弱,易于骨折等。

髓,有骨髓、脊髓、脑髓之分。藏于骨腔内之髓,称为骨髓。位于脊椎管内之髓,称为脊髓。位于颅腔中的髓,称为脑髓。这三种髓,均由肾精所化生。

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影响到骨的生长与发育,而且也影响到髓的充盈和发育。中医学认为"脑为髓之海",因为脊髓上通于脑,聚而为脑髓。肾精充沛,髓海满盈,脑得其养,则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耳目聪明,记忆力强。反之,若肾精不足,髓海失充,在小儿,则表现为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或形成傻呆病;在成年人,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顿,思维缓慢,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严重者,则可发展成为健忘症。

牙齿属骨的一部分,故称"齿为骨之余"。既然牙齿与骨同出一源,所以牙齿也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充养。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齐全。若精髓不足,则牙齿松动,甚或脱落。对于牙齿松动等病证,临床上亦常采用补肾的方法治疗,多能获效。

肾主骨这一理论,近年来通过实验研究,也进一步得到充分的证实。例如研究发现,某些补肾药物,能增加骨的坚韧度,对于某些骨折的病人,采用补肾的方药治疗,多能加速骨质愈合。近年来,根据肾主骨的理论,从治肾入手,治疗多种骨的病变,都取得满意疗效。

(二)其华在发

"发"指头发。肾其华在发,是指肾的精气充盛,可以显露在头发上,即发为肾之外候。故《素问》说:"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发的生长与脱落,荣润与枯槁,不仅和肾中精气的充盛程度有关,而且还和血液的濡养有关。所以,又有"发为血之余"的说法。但头发的生长,根本在于肾,这是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而充养头发的缘故。

因此,头发的荣枯、黑白等变化常随着肾中精气盛衰的变化而变化。从幼年时期开始,肾的精气开始充盛,头发开始生长;青壮年时期,肾的精气旺盛,因而头发乌黑发亮,到了老年,肾中精气渐衰,故头发变白,枯槁少华,容易断落。这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在临床所见,凡未老先衰,头发枯萎,或早脱早白者,多与肾中精气亏损有关。

(三)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窍和其余四脏之窍不同,它有上窍和下窍之分,在上开窍于耳,在下开窍于二阴。

耳是听觉器官。听觉灵敏与否,与肾中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只有肾精充足,才能使听觉灵敏。故《灵枢》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若肾精不足,则可引起耳的听力减

阅读全文

与肾主骨属于什么思维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真心朋友的鉴别方法 浏览:495
男人瘦胸的快速方法 浏览:926
黄瓜条最简单方法 浏览:281
男子练习哑铃锻炼方法 浏览:689
香菇怎么泡发和制作方法 浏览:248
利昆布染发膏使用方法 浏览:890
什么方法去牙渍效果好 浏览:233
专业知识的研究方法 浏览:235
金湖过滤器安装方法 浏览:341
来的时的使用方法 浏览:343
如何练习动力的方法 浏览:214
养鸡啄毛解决方法 浏览:41
内部审计研究方法 浏览:134
销售眼镜技巧与方法 浏览:609
黑枸杞正确食用方法 浏览:462
如何分辨真假蜂蜜有几种方法 浏览:836
魅族手机微信红包提醒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46
五十八乘一百九十八的简便方法 浏览:980
话筒线与喇叭线连接方法 浏览:119
土壤检测的方法 浏览: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