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及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对部分国民收入进行的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节机制起作用。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对部分国民收入进行的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节机制起作用。
第三次分配是一种公益慈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专家学者占大多数。第三次分配是个人和企业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赠出去。辜胜阻认为,第三次分配是通过个人收入转移和个人自愿缴纳和捐献等自觉自愿的方式再进行一次分配,主要内容是慈善捐赠,包括扶贫、助学、救灾、济困、解危、安老等形式。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李毁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由于三次分配此前很猜并少提及,因而也成为近期公众关注的重点,并被给予厚望。但其实,解决收入分哪兆备配问题的关键或者说核心还是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上,三次分配只能作为前面二者的有效补充,而非决定性因素。
中国现阶段实施第三次分配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可行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着提高,工资性收入的较快增长、资本性收入的多元化和资产价格的攀升、个体经营行收入的增长等因素都为中国富裕阶层和中产阶层的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中国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实实在在地成为中国第三次分配实施的基础。
第二,中国对第三次分配的相关制度陆续建立,立法先行,中国现阶段与第三次分配慈善捐赠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
⑵ 三次分配是什么
法律分析:三次分配,有别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主要由册笑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渗陵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州喊含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七条 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
⑶ 三次分配方式是什么
法律分析:即政府通过再分配的方式,把财富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给另一部人,来缓解和调节社会不公平的问题,税收的目的即为三次分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渗稿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罩喊档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物乱的决定。
⑷ 究竟什么是第三次分配
第三次分配是指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派,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对前两种分配的补充,对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公平有重要意义:
1、弥补市场失灵启蠢方面:通过对低收入群体技术要素的补给,提供慈善培训增强其技能,通过资本要素补给,给予他们一定的创业资本,从而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差距,而且其本身也符合市场效率要求,能总体上增加社会财富。
2、弥补政府失灵碧旁锋方面:通过第三次分配可以弥补因税收问题造成的收入差距,同时高收入者的无偿捐赠势必会直接减少他们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收入比重。可以悔晌弥补因政府转移支付造成的收入差距,慈善在教育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如希望工程),一方面直接减轻了低收入群体的教育负担,另一方面为家庭成员获得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从长远角度看是一种智力救困。此外也是对政府社会保障的有力补充,客观上缩小了收入差距。
⑸ 三次分配是哪三次
法律分析:三次分配(又称为:第三次分配),有别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主要由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条 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搜纯,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野漏瞎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成果,制定本法。
第二条 自然人、法人和颂空其他组织开展慈善活动以及与慈善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法。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 本法所称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
(一)扶贫、济困;
(二)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
(三)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
(四)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
(五)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六)符合本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第四条 开展慈善活动,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信、非营利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⑹ 考研政治三次分配分别指什么
为区别现有的“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有学者把“慈善事业机制”称为“三次分配”机制。
要缩小财富差距,就应当有三次分配:初次分配一定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有知识、善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得到更多的劳务报酬,首先富裕起来;
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嫌碧手段来帮助弱势群体,建立全面、系统滚备、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们应当在自愿的芹备举基础上拿出自己的部分财富,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的条件。
⑺ 什么是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
一次分配,是按效率进行分闹睁配,筛选出有效率的消判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二次分配是效率兼顾公平的原则,先富带动后富。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进行分配。但是第三次分配不是直接给穷人发钱,而是以慈善为目的,用商业的形式、专业的机构,持续去解决社会问题,利人利己。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良好的分配秩序,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有助于全社会弘扬勤劳致富、艰苦奋斗精神,主动通过自身劳动和努力去创造美好生活。为此,必须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将分配制度建立在法治的轨道之上。要遏制以权力、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获取收入,将收入获取建立在公平竞争和要素贡献基础之上。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拿弯改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决定》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项制度并列,都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做出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做出的重要发展和深化。
⑻ 三次分配分别指什么
法律分析:三次分配机制是一种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按照各生产要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大小进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把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拿出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系统进行重新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
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初次分配,即初次收神知扰入分配。在社会分配中,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是按贡献分配。该贡献包括对创造利润有益的各种因素,如资金、技术、管理、生产资料、劳动力、信息、市场、营销等。由于猛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因此,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游旦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进行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六十一条 本法所称慈善服务,是指慈善组织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志愿无偿服务以及其他非营利服务。
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服务,可以自己提供或者招募志愿者提供,也可以委托有服务专长的其他组织提供。
第六十二条 开展慈善服务,应当尊重受益人、志愿者的人格尊严,不得侵害受益人、志愿者的隐私。
⑼ 什么是三次分配制度
法律分析:三次分配制度是指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由政府按判汪迅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侧重公平原则,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这一收一支所进行的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个陵孙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掘此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⑽ 三次分配理论的介绍
三次分配理论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包括三次分配:第一次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第二次是由政府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缺清率的原则、侧重公平原则,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搜庆支出等这一收一支所进行的再分配;第三次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第三次分配方式最早是由我国着名世扮握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其1994年出版的《股份制与市场经济》一书中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