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学质量分析的要素和方法
编者按:教学质量分析有助于老师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下面我们来看看《教学质量分析的要素和方法》吧!
一、质量测试的意义。
讲质量分析的意义,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质量测试的意义是什么?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1.为学校评估教师提供依据;2.了解学生学习情况;3.为教师下一步教学改进提供依据;4.为学校改进管理提供决策依据;5.为改进命题工作提供信息,提高试题的编制质量。但是在学校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质量测试实际上已经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学校评估教师的工具。从而使测试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今天我们要做质量分析,就是要为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学校、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研究的平台,让质量测试发挥它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
二、教学质量分析的意义。
综上,我们搞质量分析其实就是在搞教研活动。我们以前做的较多的教研活动是观课议课、是集体备课、是研究课例等等,基本上是在围绕着课堂展开。而从课堂之外进行的教研活动却很少开展。本学年,教研室常规教研设立了两个主题,一个是文本解读,一个是作业设计。测试是一个特殊的作业,因此,本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也是教研室的一项中心教研工作。
因此我们做质量分析,它的直接目的,于教师而言是改进教学,于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而言是改进管理,这二者的改进,最终必须落脚在改进质量上。即改进区域或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单个学生的质量。
三、质量分析的因素。
质量分析我们要分析哪些因素呢?首先我们应该思考教学质量从哪里最直接的体现出来。很明显是考试。那和考试最直接相关的因素都有那些呢?一个是考试的主体——学生,一个是考试的载体——试卷。所以,试卷和学生是教学质量分析是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另外一些因素也间接或者是更深远地影响着教学质量,我们也不能忽视。如教师因素、课程因素、制度因素等等。
1.其他外部因素。
我们先从会被很多人忽视的、有对教学质量影响非常深远的因素开始说起。第一是教师因素。教师因素可以说是所有外部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管理水平等将直接影响一个班、一个学科的质量。前段时间教研室统计了全县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学历、优质课获奖情况、课题研究情况等等)。就是为了分析学科任课教师情况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外部因素除教师因素外,还有领导因素、硬件设施、制度因素、课程实施因素等。
2.学生因素。
学生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因素,因为学生他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所以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最终影响教学质量。教师的劳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我们的劳动对象不同于普通的工人、农民。所以我们分析学生因素时一定要分析很多隐性的因素。特别是我们要搞单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析时,更要如此。比如师生关系,我们做教师不仅要智商高、还要情商高。有足够知识是老师是必要的,而既有知识又能讲出来的老师才是合格的,在往上说,能把知识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出来才是优秀的。但还有一点,如果一个足够优秀的教师却和学生关系紧张,那学生也学不好!所以,有人说体力劳动是简单劳动,脑力劳动是复杂劳动,老师的劳动就是脑力劳动中的复杂劳动。
所以,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因素甚至家庭情况都是影响学生质量的隐性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对单个学生质量的诊断分析特别有意义。
3.试卷因素。 分析试卷因素,我们要试卷的以下指标下手。
(1)试卷质量分析。
①试卷的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覆盖是否合理,重难点问题把握程度是否恰当,是否符合课标、考纲要求,是否紧扣教材与结合实际,有无超纲、超标、超前;②试卷的结构与题型,分值分布是否合理,题型结构是否符合中高考方向(初中小学);③试卷的立意与创新,命题立意是否精当,情景材料有无新意,是否公平(地域、城乡差别),问题设置有无创新,是否科学,试题有无硬伤;④具体分析典型试题。好题好在哪里,差题差在何处。可以与中高考题进行比较,说明该题材料、设问的合理性与创新性,能力考查的层次性与有效性,试题条件设置是否充足,有无科学性问题等等。
(2)学生学业质量分析
①学生得分情况分析,主要有:参考人数及各科均分、频数分布(即分数段)等;②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学习质量的特征,主要有:学生对各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学生答题规范化程度分析、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分析、学生试卷中典型错误分析。与数据统计的分析相结合,需要描述的学生学习质量的特征。主要有:学生在掌握知识范围方面的特征,主要以教材的知识范围为依据,看学生是全部还是大部分掌握,是基本上掌握还是不熟悉或大部分不熟悉;学生对所学知识概念的理解是否深透,以及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典型实例;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举出典型的例证;学生独立分析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表现,举出例证。
四、试卷分析的类型。 根据质量分析的关注点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分析,它主要指教研室、乡镇中心校、学校的质量分析。这种分析侧重对区域教学质量的把握、对影响区域教学质量因素的分析等。一个区域质量分析,应该包含以下因素分析。(1)影响区域质量的因素分析;(2)区域学生学业水平分析;(3)区域管理经验总结及今后工作反思。
2.区域学科质量分析,适用于教研员,学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这种质量分析更侧重试卷质量及学生答题情况,目的是分析试卷质量,掌握一个区域内一个学科的教学质量,着眼于整个区域学科水平的提高。它主要应该分析以下内容。(1)影响学科质量因素分析;(2)试卷质量分析;(3)区域试卷答题情况分析;(4)典型题目分析;(5)教学建议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试卷分析是对命题规律的分析。这种试卷分析是分析相同考试的不同年份的试卷,以期找到命题规律,指导以后教学,如近五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等。
3.学科质量分析,适用于学校学科教师。这种分析更侧重本班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从学生答题情况中找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改进以后的教学。此种试卷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1)影响学科质量因素分析;(2)学科试卷分析;(3)学生答卷情况分析;(4)教学反思。
4.个体学生的教学诊断分析。适用于尖子生、临界生、待优生等的单个学生质量分析。此分析对于提高个体学生的成绩具有很大意义。它主要半括:(1)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自身因素(性格因素、习惯因素、能力、学科基础及素养等;(2)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外部因素(人际关系、班级因素、家庭影响、社会影响等)。
五、质量分析的一般流程。
1.相关数据数据收集整理(调查问卷);
2.试卷抽样。常见的有(1)简单随机抽样,即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分析;(2)分层抽样,把样本分成好中差三部分,对每一部分进行抽样分析。
3.试卷数据分析解读;
4.形成分析报告。
作者|教研室 祁崇长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贰’ 考试后怎么做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的组成
一份完整的试卷分析报告应该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即试卷评价(命题评价),成绩统计及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教学改进措施等,简称一查,二统,三找,四改。
一、查
试卷评价
试卷评价也称命题评价。
是教材问题,还是试卷问题?是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典型问题教师要做好记录。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每一种题型从得失分看出学生问题所在。不同的题型,诊断的功能不同,可以看出学生思考的误区。
当然,教师分析问题不能局限于一次考试中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从中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客观情况。
四、改
寻求措施
根据找出的错误及引起错误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这一步如同医生诊断情病因后对症下药,“治病”得了什么“病”,该用什么“药”,该如何“治疗”;
教师心中有数,是思想方面的问题就订出思想教育方面的改进措施,是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就订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若后进生多就提出如何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2)试卷分析抽样方法有哪几种扩展阅读
试卷分析的意义
试卷分析不仅可以对试卷和考试做出恰当的评价,提高教师制卷水平,也有助于充分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考试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和学的质量的检验。
对于考试的结果,有必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分析。考试结果可以反馈出大量的信息,可以反映出整个教学过程的得失,反映出各个教学环节的一些情况,反映出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状况、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
分析这些信息,能引起我们很多思考,可以形成一些认识,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可见,试卷分析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叁’ 试卷分析抽10份试卷作为样本属什么抽样方法
从全态租轿区的数学试卷中随帆肆机抽取了10本没拆封的试卷作为样本,每本含试卷30份,型大这次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是10×30=300,
故答案为:300.
‘肆’ 教研员如何进行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的意义
考试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教和学的质量的检验。考试对教学有巨大的指挥作用。社会对考试有强烈的反响。对于考试的结果,有必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和分析。在试卷分析工作中,要运用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考试结果进行研究,促进我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进而找到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考试结果可以反馈出大量的信息,可以反映出整个教学过程的得失。例如反映出各个教学环节的一些情况,反映出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的状况、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我们在命题的时候,有多方面的设计。考试结果可以反映命题和考试本身的一些情况,也就是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的情况。分析这些信息,能引起我们很多思考,可以形成一些认识,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可以供领导决策时参考,供自己作为制定工作策略的依据,对学校老师和学生提供指导。试卷分析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
另外,有一种试卷分析是做试题分析。为了说明检测的结果有效,要对检测工具试题和检测过程做科学的说明,这就是试题分析。实际上每年高考以后,我们都做试题分析。每年高考试题评价会,那就是评价试题,分析试题的设计、试题的特色、试题对教学的导向,评判命题的质量。
二、试卷分析的原则
第一是不搞走过场的表面文章,目的是不断地提高我们工作的科学性,有效地指导工作。
第二是要有科学的统计,定性与定量结合。光定性说一些看法、观点,没有数量的分析不行,要有科学统计的数据,定性与定量结合。
第三要深入思考有关的问题,形成观点和见解。观点和见解是来自于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对考试和试卷演变的轨迹,对学生的情况,教学的规律,都可以做一些研究,得出分析和判断。另外,结合对工作过程的回顾,对工作经验的回顾,对于工作得失的思考,在试卷分析里也可以得出一些认识。
第四是要有理论的指导。所谓理论不外乎考试理论和教学理论。做试卷分析的时候,有理论指导,就可以站得高一点,也能更深入一点。如同检验产品质量,工人检验,技术员检验,工程师检验,想法的深度、广度是不一样的。
三、对任课老师的试卷分析
对任课老师的试卷分析,写出来万字左右,讲出来大约两小时。
第一部分是试题分析。这个试题分析就比较详细了。有的学科上午考完一模以后,下午就把老师集合起来,讲讲这个试题和评分一些要点,就是试题分析。试题分析包括命题时总的一些考虑,试题的整体设计;还包括命题计划,双向细目表。有的学科教研员做试题分析,把双项细目表有意地发给老师,按命题的计划,把试卷分解开来对号入座,列在表里,老师一看就清楚题型、题量、试卷结构、各项比例关系。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对难题、中等题、容易题要做交待。在题目设计当中,命题人认为哪些题是容易题,哪些题是中等题,哪些题是难题。还有一条要给老师们交待的是能力考查点。命题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设计都在哪里。中考、高考,是人家出题,我们就要找到在题目当中,尤其是在中低档题当中,能力考查的设计在什么地方。有要点、有模特,是很具体的考查哪方面的能力。要是咱们自己出的题,那就要给老师做个交待。要讲清在若干题目当中,咱们设计的那个机关。不在于难与不难,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力的设计意图,在题目上是怎么体现的。题目中体现命题的设计思想,得给老师交待一下。
给老师的试题分析,要深入具体。但也不是上习题课,列流水帐,也不是一道题、一道题地讲怎么解,而是有观点、有见解地讲题目当中的门道。
第二部分也是考试结果。给老师讲的试卷分析,不点名公布本区学校的排队情况。总的说叫大家尽力而为。靠老师们大家努力,共同来完成这个任务。某一些学生成绩低,尤其是高三的,原因诸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一、高二基础没打好。不完全是高三老师的责任。这个事情的原因挺复杂的,在老师会上点名公布排队情况副作用太大,不适宜这么做。
中考、高考有抽样,对各题的得分、丢分情况,都做详细的统计分析。我们做试卷抽样统计,一个是统计各个小题的得分率(难度系数)。还可以统计一下各个小题的标准差。统计标准差的意思是看一下分化或离散情况。咱们参加阅卷,在阅卷点也收集了大量的材料。中教科下发一个分数段的统计表,还有一个得分情况统计表。其中的总难度,可以跟咱们预期的对照。我们自己的统考统测,可以印一些统计表,事先约请几个学校统计各题的得分、丢分的情况。
对考试结果的分析,以肯定成绩为主。对成绩好的,对学校排队名次提前的老师表现出来的工作精神和业绩,要充分肯定。向老师汇报着重在于分数的得失:取得的成绩加以肯定。着重肯定从哪些题目上反映出咱们教学的成绩。比如,一些题挺难的,但是,咱们得分率挺高,这就是成绩。哪些题目、哪些地方比去年有所进展,应该肯定。
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不难的试题大量丢分。尤其是要对中档题和低档题丢分的情况和丢分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多年对考试结果的分析,得出一个总的认识:难题得的分少,不难的试题丢的分多。可以比较一下,难题得多少分,不难的试题丢多少分。说起来挺有意思。几乎每次试卷分析都不例外,这很能发人深省,着重分析不难的题,丢了多少分、怎么丢的。这是一个分析的重点。
下边列举一些从多年的试卷分析中得出的重要认识。
1.试卷的主体是中档题和低档题。无论3:5:2 ; 4:4:2 ; 或者是6:2:2 ,反正试卷中,多数题是中低档题。考试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中低档题当中。试卷中多数题目是考生见过的、做过、能做、会做的。考生肯定有的可写。但是得分不得分,就拉开了距离。
2.考生的得分,主要是来自中低档题。难题的定义是得分率很低,0.3以下。难题占比例又很少。3:5:2 ,它只占20%分。卷子本身难题不多,难题又得不着分。所以在学生实得分数当中,得自难题的分数极少。可以说90%的分数是得自于不太难的题。
3.选拔考试出活题、考能力的特色,主要也体现在中低档题上。考生丢分是有原因的。考生做中低档题也丢分,不难的题也丢分,正是某些方面能力薄弱的表现。一定要弄清中低档题里头到底是怎么考能力的。要准确而迅速地解中低档题需要考生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训练,必然追溯到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工作。高中三年的工作是一个整体。高一、高二的基础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4.考能力和出难题不是一回事。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查和排序,主要靠中低档题。从考试目的说,选拔和区分的功能,主要是由中低档题来承担的。考试理论和考试的结果,都表明中低档题,常见题的区分功能最好。常见题和不太难的题,就是学生见过、做过、能做、会做的题,区分度很好。成绩好的学生做得好,成绩差的学生做得差,能够拉开档次。这就强化了一个认识:依据课本,立足于抓基础,不光是求新、求异。这是一个重要的的看法。然而,中低档题具体怎样考能力,其中设计的门道和训练的途径,就靠我们用试题中具体的模特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这就是试题分析的功夫。
5.学生总分低,主要是因为中低档题的正确率低,而不是因为有那几道难题。反过来说,高水平的成绩首先来自中低档题的高正确率。无论3:5:2 ,4:4:2,6:2:2 ,都是中低档题占主体。中低档题得分率又比难题得分率高。中低档题得分高了,总成绩就上去了。学习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高水平的成绩是以中低档题的高正确率为基础的。难题仅仅属于锦上添花。难题本身就是很难,得分很少。添花也就是添一点儿。光难题做得好,中低档题净是漏洞、丢分,总成绩也上不去。提高总成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这是总复习的指导思想。
6.不同难度题目的区分功能和区分对象是不一样的。为了实现总难度0.55的要求,试卷规定了容易题、中低题、难题3:5:2的比例。容易题、中低题、难题考查知识和能力的档次不同,各自有不同的选拔功能和区分的对象。低档题主要对那些差生有达标过关、选拔区分的功能。对高分学生是不在话下,等于垫底的分,没有区分度。中档题几乎对全体考生都有区分度。高难的题目是在高分段有区分度。它的作用是对特高分的考生,准备考清华、北大的500-600分的那些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功能。普通考生对高难题目力所不及,都没有什么分,等于没有区分度。
7.难题不一定是大题。小题也可以设计成要求很高的难题。
8.难点和热点不一定是重点。高考偶尔出现的那些难点,刺激性挺大。一下子能形成一个热点。大家一哄而上,街面上的资料类似题目一下子就都来了。其实那并不是重点,考不考还不一定。也许三年、五年不考;偶尔考,也没有多少分。
9.通过统计重复考过的题的得分情况,能够帮助我们端正认识,放弃猜题、押题的做法。我们过去就有过这种重复经历。一道特别新鲜的难题,这次考过不会,下次重考还不会。这就是说猜题、押题没用。要是他见过一次,下次就会,那样猜题、押题就有用。事实上,教学有它本身的规律。假如他见过一次就会,咱们的教学就好办了。那就不用咱们下那么大功夫研究,费那么大的劲抓工作了。他虽然见过一次,该不会还是不会。他没有那个能力。那是教学本身的规律决定的。培养什么能力也是得有一个过程。
给学科老师分析的第三方面是工作的对策:
首先强调,复习工作和应试工作的主攻方向,就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会做的题要保证作对。学生真正没见过,完全不会做的题是少数。多数题见过、做过、能做、会做,但是丢分。所以总复习的工作,应试的工作是一个过程,是学生消灭错误的过程,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的过程,也就是基础和能力全面提高的过程。学生其实知道那些题我会,那些题我都做完啦。但是,若问他做得对不对,对到什么程度,他就说不清楚。就得强化提高他做题的把握,正确率。
适当降低难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教学工作当中,起点过高、进度过快、难度过大。师生负担过重,是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让他学得好点。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不是降低标准,而是为了学得好点,收到实际的效果。只有学得少一点、学得浅一点,才有可能学得好一点。适度降低难度,还是一个针对“分不等值”的对策。牵涉到教学工作、复习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因为试卷上多数是不难的和不太难的题。既然这些题丢的分挺多,要提高成绩,你只能走这个不太难的题少丢分的路。难题想要多得分,没多大油水,希望不大。主攻方向是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走不太难的题少丢分的路。因此训练和掌握上,就要适当降低难度,是为了学得更好一点。是用比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得到比较高的效率和效益。所谓效率,就是学生的积极学习活动的有效人数和有效时间。这个比例数要加大,效率就提高了。搞得容易点学生能积极参与,你搞得太难学生跟不上,结果课堂效率反而降低了。因为解难题的能力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的。你搞得过难,使很多学生力所不及,反倒受了打击。
三基落实。三基的落实,老师们都有一套。应该强调两点:一个是循序渐进,一个是分类指导。这是教学本身的规律。要想三基落实,就要按着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是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之序。分类指导,是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策略、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进度、不同的安排。必须掌握这两条,没有省事的办法。省事的办法效果肯定不好。它不是能省的事。这个三基的落实就不是能省的事。
关于能力培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是指导工作的一个大项目。这里提醒注意,培养思维能力,要先集中后发散,不要发散得太早。集中思维,是统一的要求,是掌握一类问题的共同本质,和规范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大家必须那么做的,是规矩。这是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是多方向、多渠道、多角度考虑问题。为什么不要发散得太早?这是因为发散得太早会增加学生的困惑,对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是个干扰。告诉小孩不能撒谎就是不能撒谎,必须强化这个。不能同时给他讲,在什么情况下可
‘伍’ 老师对考试试卷分析时常用抽样分析学生每题的得分率,这种方法属于___。 A.观察法 B.计算法
答案是b、c
1、观察法是研究者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通过感官或借助观察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察唯祥看、记录、分析的行为
2、根据是否有中介,分为直接观察法和戚知间接观察法。
题中体温计就是中介,因此,是间接观察法
3、以资料收集及其记录的方式,分为定量观察法和定性观察法
题中体温计有刻度,有明确的量高山消,属于定量观察法。
‘陆’ 试卷分析250字
一、试卷评价
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试卷评价导向功能的作用很明显。这次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年级习作水平总体不错。下面就各年级情况做具体分析:
二、试题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较好。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能力这方面知识欠缺太多,教师平时拓展还不够。学生成语积累与运用能力失分率原因为:一是积累的量少,虽有一定的积累量,但错别字太多。可见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语文课外阅读量不够。学生对句子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训练力度不够。缩句、拟人句、比喻句、反问句的,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没有充分利用身边、课外资源,缺少实践运用的过程。修改病句,学生对病句类型掌握不全(词语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语序颠倒、句子不完整等)。以上内容,教师在指导上要讲究方法,使学生掌握要领,训练的广度上和灵活性上要加强,不能只做教材上的练习,浅尝辄止。
课内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内阅读能力,反映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最集中的表现是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句子的能力薄弱,一是对词语体会不准确,意义完全不对;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还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三是根本不做答。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而老师忽略了过程中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课外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加题目、画中心句、加标点符号、解释词语这几道题答的还算可以。而对句子的理解虽然做答了,但答案不贴切;有的学生根本不答。反映出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欠功夫。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选材,自拟题目,写起来有话可说,也能写出真情实感。但是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被分也不少。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整改意见
1、建议语文教师要严格执行本学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三维设计教学过程,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指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2、按照语文教材的使用说明,不仅要抓好主体课文教学,更要完成“语文天地”中的内容;要充分利用好导读和预习提示。平时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阅读课和习作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3、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深入钻研、开发、使用教材;要有灵性、悟性和耐性,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学在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的同时,要积极向课外阅读拓展,并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增加学生积累的广度;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好书,帮助学生拓宽积累的途径。
4、素质成于习惯中。没有培养过程,就没有教育结果。教师一定要重视给学生创设各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某些环节上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发现语言的规律,培养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语文独立阅读和自能作文的能力。
四、反思与前瞻
纵观语文试卷,我们感到: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教师没有站在系统性的教学高度来审视。在阅读教学中就文解文,教师重“教”不重“导”(教材选学内容中带“*”或“△”的训练,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走过场态度,视而不见,见而不问),学生所学知识不整合,缺乏促进继续学习的能力。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变学生“接受式学习”为“吸收式学习”,做到:引学生“悟”、教学生“法”、导学生“理解”、重学生“运用”、求学生“发展”。
试卷分析的写法
试卷的分析是一件十分讲究科学性的事情。中学由于有一个中考的问题,所以中学的分析一直以来都遵循教育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的。小学却不知是什么原由,一直以来都是采用经验型的分析法,计算平均分、得分率,举出典型例子,然后根据教师的经验判断问题所在。而且问题所在往往只是学生方面的。
其实,影响一张试卷卷面成绩,一般有三个方面: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试卷的编制,只要这三个方面之一出问题,就会影响答题的成败。 因此我们必须用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试卷的分析。纸笔考查测试,是检查学生学科学习质量的其中一个手段。通过对纸笔测试结果的分析,获取客观、全面的信息,改进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是我们常做的工作。希望提供的资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测验结果分析的内容
测验结果分析包括分析测验质量和分析教学情况。通常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工作步骤: ①抽样
②测验效度分析 ③测验信度分析 ④难度分析 ⑤区分度分析 (一)抽样
在测验数量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份测验卷都进行分析,因为那样做,人力、财力消耗太大,时间也不允许。一般我们可以通过对部分试卷特征的研究,推断出试卷总体的特征。
因此我们抽取的试卷(称作“样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们是随机抽取出来的,二是它们的数量足够大,这样,它们对于试卷总体才能有较好的代表性。
所谓随机抽取,就是试卷总体中各份试卷都有同样被抽取的机会。随机抽样,是科学推断的前提。随机抽样的方法很多,对学科测验而言,较实用的是按分数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是:将全体考生的分数,按分数的大小划分若干分数段;统计出各分数段的试卷数量;计算出各段试卷数量占试卷总数的百分比;根据确定的样本容量,按上述比例计算出各段应抽的样本数。如果只是一、两个班,就可以是全样选取,即全部都做样本。 (二)测验效度分析
所谓测试效度是指测试能代表所欲测量的内容和引起预期反映的程度。“所欲测量的内容”是指教材,“预期反映”是指学生的行为活动,即对教材的记忆、理解、运用等。测试效度的判断依据:1)分析测试编制的教材和测试对象学习的教材的一致性程度。如果两者一致,效度就高;反之,则低。2)比较测试题目与教材内容的一致性程度。即测试题目所检测的语文能力、知识是否与教材要求的一致,特别是所谓的语文知识。为什么在这里要强调“语文知识”呢?因为语文知识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一个字或一个词也是一个知识点,不像理科那样学了一个定律就可以推理应用,一把刀的“把”这个量词就不能推理用到“一把菜”上。效度的高低,同样与一致性相关了。 (三)测试信度分析
测试信度是指测试的可靠性,是指对相同的应试者多次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的程度。如果在大体相同的条件,几次测试的结果大体相同,那么,这个测试的信度就较高;反之,则低。(因这个分析主要是针对测试题目的编制,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
抓重点
大概就是这样子了 给分呀 亲我们老师从来不留
试卷分析
呵呵
‘柒’ 怎么写试卷分析
写试卷分析的方法:
有一种说法:最有效的学习,就是从自己的失误中学。针对学生如此,针对我们教师也如此,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上,那就是需要重视做好试卷的分析,它真是提高你学科成绩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以下是写试卷分析的方法。
1、先分析,各部分占了多少分,选择题多少分,填空题、判断题等,语文多话一般是积累部分占多少分、阅读部分和作文部分。分析完之后,要看看试卷的总体难易程度,以及题型的覆盖面。
3、然后分析班级有多少学生,优秀率是多少、及格率是多少、过差率是多少。写完后是学生做题时各部分题目的得分情况。学生哪些题目错误较多,为什么会错。
4、最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今后通过什么方法改进和纠正,写一下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就可以了。这一部分主要写下阶段教学任务是什么,下阶段目标是什么,应该补救什么,有什么措施,尤其是分层教学的措施是什么。上一学段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