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旅游研究与方法论

旅游研究与方法论

发布时间:2023-03-16 14:14:26

❶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哪些

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标志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供求关系旅游产品市场的开拓及销售旅游产品的消费及合理化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及效益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

❷ 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意义和方法

旅游 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研究目标是:统筹规划 旅游 资源,合理设计景区布局,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为 旅游 者创造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文化与 历史 的新奇、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实现经济、 社会 、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需求层面:在 旅游 者支付能力和闲暇等客观条件既定下, 旅游 需求主要由 旅游 动机来决定,通过对 旅游 动机研究,针对人们 旅游 动机、活动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经营方式进行规划。

供给层面:通过对 旅游 资源的调查、评价以及 旅游 者的需要,明确 旅游 目的地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提升区域 旅游 发展的层次。进而寻找区域 旅游 发展的优势方向。

管理层面:为了确保 旅游 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有效调节 旅游 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还需要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使供求关系能够灵活地变动。

旅游 资源规划与开发是 旅游 资源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这就使其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并要求运用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吸收相关研究成果,为发展和提高 旅游 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服务。

❸ 谈对旅游学科体系的看法

对旅游学科体系的看法

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旅游现象和过程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决 定了旅游学的广泛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可以说,旅游学也 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相互结合的多学科横向发展的新科学领域。因而,旅游学 的学科体系也包涵深广,分支学科众多,要想作一体系研 究,比较困难。我们尝试按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 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旅游理论学,第二种为旅游技能 学,二者相互结合落实到具体时空范围(即区域)之上即为 区域旅游学。这是旅游学的上级学科。在每一种二级学科 之下又分列若干分支学科(见图1)。当然旅游理论学也并 非纯理论研究,也有实践应用,旅游技能学也包含了一定的 理论研究,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完善。

三、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横断科学,它包括庞大的 学科体系,其研究方法很难讲清楚。现仅探讨一般的思想 方法和操作方法。

(一)思想方法

旅游学研究涉及到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的诸 多要素与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具有高度广泛性、综合性和复 杂性,它们之间的调适和相互机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的 运行,决定了旅游活动是否健康、稳妥、协调、持续地发展。又因旅游学是多种学科领域之间或多个大信息群蛆合而成 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也随信息群之间性质的差异、研究目 标的不同而异。思想方法的差异源于社会的需要、学科发 展的追求和研究者自身的心理趋向。也就是说,旅游学的 发展既要深入刻划旅游现象和过程,又要解决现实的社会

经济问题,同时还要改进自身交流的表述方法。实证、规范、形式化就成了旅游学研究的三大基本 思维方法。1.实证论方法:探寻旅游现象和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真实表达,是旅游学发展的基本 方法。主要探讨旅游的产生、发展、演化及各要素之间、各要素与其它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 用规律等。2.规范化方法:探寻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关系及这些关系的协调与调整。这些关系 包括旅游活动的合理组织与组合、现实利益的分割与历史利益的规划、各要素(或各部门)间的协调 配合等。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优化旅游活动、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等成为它的思想前提。3.形式化 方法:探求消除概念定义不明确、外延模糊而引起的混乱现象借助语言规范、逻辑严谨和可演绎性 及制图语言、数学语言来促进旅游学研究的深入。

(二)操作方法

旅游学研究过程可分作5个阶段:旅游调查、旅游分析评价、供求关系分析预测、规划、决策。旅游过程和现象研究涉及面很广,尽管各相邻学科提供了一些理论与方法,但运用系统工程的综合 分析方法来把握其结构、动态进而掌握整体规律,优化旅游发展,应是基本方法,上述5阶段中,各

动进行分析评价,以得出资源质量和开发潜力、旅游活动是否合理、旅游活动的规律等。分析评价 方法众多,如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对与旅游活动相互关联的因素形成的各种制约关系及相互贡献的 知识和判断,用系统动力模型研究旅游流的产生和移动规律。3.旅游供求关系分析预测:旅游供 求关系影响到旅游活动的成本、收益、环境等,对其分析预测是项基础性工作。主要是对旅游活动 演化或变化趋势作出符合客观规律的预测与判断,从而对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 其方法可分作两类:一是统计模型,如回归预测模型、方差分析预测模型等;二是系统模型,如线性 系统预测模型、非线性预测模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等。4.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总体 构想和指导书。旅游学研究最终要指导旅游业的发展,服务于旅游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旅游 规划是根据旅游供求关系及未来发展目标要求,对旅游开发的各种方案进行优化,以达到经济、社 会、环境综合优化、持续发展的结果。规划方法仅定量的就有线性、非线性规划模型、整数规划模 型、目标规划模型、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等。5.旅游决策:是旅游学研究的最后一步,也是应用性很 强的研究,服务于旅游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主要解决旅游开发方案的选择、开发时序与规模的确 定、旅游业内外部要素配置、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安定与繁荣等一系列对策。常用的方法有风险决 策、层次分析方法、专家系统等。多目标模糊评价法现在应用较多。

综上所述,旅游学研究要十分注重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见图2)o旅游学研究是涉及到旅 游业持续发展的科学支撑体系的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旅游学的理论基础、学科体系、思想 方法等。笔者斗胆提出点看法,求教于大家,敬请不吝赐教。

❹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指通过感官或仪器按顺序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并分析的研究方法,其优缺点在于便行,涉及相当广泛的内容,观察材料更接近于现实生活;缺点在于只能表面观察,难以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或因肆核果规律裂厅掘。

调查法 能够同时进行群体调查,快速收集大量资料,简易的问题也方便人们回答;缺点是不大适用于针对行为,而且对涉及态度的问题回答也未必真实,故而所得材料的价值要打折扣

❺ 研究旅游文化学有哪些具体的方法

不知道这个对你有没有帮助?
http://www.cotsa.com/blog/u/lujun1215/archives/2007/20073517563.html

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路径

陆 军

(广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广西桂林 541001)

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与其他非民族文化旅游相比,它的研究除了涉及旅游的基本问题和常规问题外,还涉及到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保护、民族宗教信仰等民族地区社会文化敏感问题,这些问题并非借助先进完善的科学技术就可解决的,这就是它的特殊性所在。研究民族文化旅游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民族文化旅游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研究方法、路径与其他旅游有所不同,故而,我认为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研究可通过三种基本方法和两个路径进行研究。

一、三种基本方法

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基本方法是调查法、跨文化研究法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法,这三种基本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次递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基础研究到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重点体现和反映了旅游本质的应用性特点以及需要多学科交叉学科介入的研究方法与路径。

(一)调查法

调查法是绝大多数学科都运用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基础、入门方法和立足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切合实际的行动方案。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文化性、多样性和社会性特点,使其发展涉及到特殊的人—人关系(社会关系)、人——地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特殊性表现在民族文化越浓郁越有特色的地区,经济就相对欠发达,但社会关系就越相对和谐(体现在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商业意思淡薄)等方面],而旅游开发则会对当地社会结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产生一系列的正负面影响,因此,民族文化旅游的特殊性需要多学科介入,对其资源开发、旅游影响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尤其是需要运用到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旅游学、环境学等相关学科的多元化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可利用问卷、访谈、参与观察、遥感技术等手段,通过长期调查与短期调查相结合、整体调查与专题调查相结合、田野调查与通讯调查相结合开展调查研究,以便得出更为可信的、客观的结论,从而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发展、管理、经验、调整各种相关利益者关系和社区居民与自然关系、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等具体实际工作提供丰厚的基础与科学合理依据。

(二)跨文化研究法

跨文化研究法是文化学、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理论层面的研究方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地域的游客以及入境游客因文化差异而显示出消费差异,对哪些文化才是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哪些文化是具有差异性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主题文化是什么如何开发出适合不同层次、文化背景的游客需求的产品等等文化筛选、文化内涵与本质问题,需借助交叉学科和多学科从跨文化角度进行比较研究。有比较有对比才能寻找出地方民族特色和优势,有比较才能清楚自己的竞争位置、自己的劣势,才能认清态势,得出更为切合实际的结论。同时,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过程的旅游产品设计、形象设计与传播、客源市场、主客关系、旅游影响等实际问题也都需要进行跨文化研究,才能找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社会发展的产品与方案。辨正观点认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旅游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产业,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过程所形成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和文化图像,也需要借助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等学科成熟理论进行理论的诠释与解读,归结和寻找出相关的规律、定律,揭示现象的本质,以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构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民族文化旅游理论体系,才能指导更为广泛的实践。

(三)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法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正确最重要的方法,在民族文化旅游研究中属于应用层面的研究方法。“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旅游学科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涉及面的广泛性决定了需要从不同学科理论对其进行多维视角的个案与共性研究,从而吸收相关学科的理论优点,形成自身的理论特色,并指导实践。旅游的实践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而言更是如此,民族文化旅游除了需要旅游学理论的指导外,还需要根据其独特性结合实践中的案例进行研究,运用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环境学等相关成熟理论将实践中的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新关系、新变化进行概括、总结,上升为理论层面,然后再回到时间中加以检验,用以指导更广泛的实际工作。此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上升到理论需要有一个载体作为转换平台,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法中对个案与共性的研究则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转换平台,充分体现了旅游作为应用性学科特点,避免了理论宽泛或者空洞无物以及实践的盲目性、短视性。

当然,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切忌纸上谈兵,只重视理论分析,忽视应用性探讨;二是应避免不分主次的缺乏实际意义的或者不具有典范意义的个案研究的累积。两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用辨正方法和发展观点、正确的逻辑思维进行贯通研究。

二、两个基本路径

正确科学的研究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好的便捷的研究路径,也会造成不必要的重复研究或者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因此,寻求研究路径也十分重要。

(一)一个视角:跳出旅游研究旅游

任何一个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都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束缚在本学科的视野之内,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来反思、审视本学科,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血液,推动学科理论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旅游研究也如此,“旁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难免造成一叶遮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受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影响,研究者往往局限于自身专业的去研究旅游,目前,从事民族文化旅游研究学者多为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专业,视角较为单一,受学科专业研究方法、手段、路径所牵制,当研究达到一定阶段后很难突破固定思维的束缚,使研究更进一层,因此,需要“跳出旅游看旅游、跳出旅游谈旅游、从另类的视角研究旅游”才可能加快完善民族文化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旅游的发展涉及众多学科,从相关学科的视角来研究旅游,用他者的眼光审视旅游,也许能够得出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新的结论。

然而,并非要说,研究民族文化旅游完全需要脱离实际和自身专业知识背景,而是说在自身专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换另一种思维、视角,善于学习其他学科的优点,博采众长,融贯中西,汇通古今,为我所用。不仅如此,也要学会借鉴和运用国外已有的优秀理论成果和成熟的先进的研究方法、手段,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研究,以实现利用“他者”的视野探讨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旅游之目的。

(二)一个平台:实践与交流对话

目前,我国民族文化旅游研究人员主要由实践派(从事旅游一线工作的旅游行政部分、旅游公司、旅游企业等)和理论派(高等院校、政府研究机构等)构成(包括海归派,海归派也有实践派和理论派之分),对于实践派而言,他们长期从事旅游实业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但由工作忙、空闲时间少等影响,大多数人没有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现象,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指导更广泛的实际,一般属于的“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是我国旅游研究中理论滞后于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的优势是对现实把握很准,能够产生直接的明显的效益,劣势由于理论欠缺,往往对旅游发展态势把握不准,对实践的本质认识不够,在实践中往往容易造成旅游负面影响和不和谐因素。而对于理论派而言,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相当多点,受学术氛围、教育等背景的影响,其知识相当丰富、理论功能深厚、对未来事物发展态势具有很强的敏锐性和可预视性,对事物本质剖析清晰,但由于实践经验少,大多数人对实践认识不够,往往导致理论脱节于实践,或者造成理论过于宽泛、空洞,“理想主义”色彩较浓。针对实践派和理论派的优劣势,民族文化旅游研究者可采取回归实践的做法,建立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实现优劣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一是对理论派而言,“实践出真知”,可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条件允许的话单位可鼓励和支持他们到旅游一线挂职工作,挂职期间工作量以及相关报酬可酌情计算,消除挂职人员的后顾之忧。或者与旅游一线企业、景区、旅游实体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设立研究观察点,跟踪研究;二是建立对话交流平台。通过各种途径参加由专业机构、学术界、旅游企业实体、政府部门等联合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旅游学术研讨会、旅游论坛、旅游峰会、旅游交易会等对话交流平台,互通有无;三是凭借现代传媒,广泛涉猎旅游及相关的资讯和学术动态,了解旅游发展态势,提高业务和理论水平。

总之,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独特性需要研究者运用正确的恰当的研究方法、手段、技术去研究,才有可能得出更好的成果。当然,在民族文化旅游实际研究中还应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寻找问题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二是着力于分析问题而非做出判断(下死结论)。寻找问题不仅是研究的起点,而且对于青年研究者来说锻炼洞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能力对今后的研究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是培养创造性能力最坚实的基础。旅游是一个发展变化着的动态产业,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这样还在发展变化中旅游研究,重要的是对发展运动中各种关系及作用与变化的分析,而非轻率地做出判断(下死结论),避免“盲人摸象”现象的产生。

❻ 旅游统计学的性质

旅游统计是指搜集整理旅游时间内旅游活动情况的统计。
旅游统计学性质是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学科,也是丰富旅游研究方法论、推动旅游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学科,旅游统计学对于旅游研究的贡献将是十分明显。

❼ 旅游人类学群体性体现在哪些内容

欢迎来到生活网络网,生活网络网为您提供全面的生活小技巧!
生活网络网
首页垃圾分类历史钩沉衣食住行花鸟虫鱼自然科学互联网网络常识
当前位置:生活网络网 > 自然科学 > 正文
旅游人类学
更新日期:2022-09-24 15:11:03

四、结论与讨论

旅游研究作为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亟需社会科学学科的知识溢出。长期以来,人类学为旅游研究提供了视角、胡竖理论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交叉学科——旅游人类学,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首先,人类学的学科视角为解读旅游情境下的社会现象提供了研究思路,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整体与局部”视角,强调不仅关注经济因素,更关注社会文化变迁,不仅关注社区整体现实,也尝试从局部切入,进行细化分析。二是“宏观与微观”视角。在宏观背景下分析微观现实,且以微观案例反映宏观社会问题。三是“内部与外部”视角,即同时关激雀注外部与内部主体。其次,人类学作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学科,为旅游研究者提供了重新认识旅游现象的理论工具,人类学的经典理论也为旅游研究拓展了新视角。最后,人类学对典型案例的长期追踪和民族志方法对旅游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在旅游情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其中,多元化发展的民族志扩展了旅游研究的方法论,为旅游研究者深入他者的世界裤铅大,了解他者的情感、态度和意义世界,书写他者的文化等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在肯定人类学对旅游研究所作出的贡献之余,学者们也有必要反思这一知识溢出过程存在的困境及需要注意的方面:其一,旅游学者分析复杂的社会、文化过程并将之理论化的能力较为不足,需要借助经典社会科学学科进行理论透视,增加对现象解读的深度与广度;其二,目前人类学对旅游研究的知识溢出尚处于引介阶段,旅游学科对其吸收与创造不够,对母学科的知识反哺不足;其三,在深入挖掘西方人类学理论与方法优势的同时,还需要扎根于我国现实,进行旅游人类学的本土化实践;其四,长期跟踪的田野调查与强调论文发表速度和数量的学术界现实之间产生冲突,使旅游人类学面临生存压力。为使人类学的知识渗透发挥出应有效果,获得旅游学界学术共同体的认同,旅游学者应回到人类学经典原着而非借助译介盲目提出观点,严谨地展开与母学科的理论对话,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宽知识溢出的应用领域,深化知识溢出的理论水平,加强知识的吸收与创造,最终实现学科之间的知识互哺。

①西双版纳傣族园为笔者博士论文中的三个案例研究之一。

参考文献:

[1]BarthF.EthnicGroupsandBoundaries:[M].London:GeorgeAllenandUnwin,1969.

[2]EdwardsB,FoleyMW.Civilsocietyandsocialcapital—Aprimer[M]//EdwardsB,FoleyMW,DianiM.BeyondTocqueville:.Hanover:UniversityPressofNewEngland,2001:1~14.

[3]LumsdonL.Transportandtourism:Cycletourism—?[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2000,8(5):361~377.

[4]Nogués-PedregalA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19(75):227~237.

[5]RegiT.[J].,2013,6(2):7~10.

[6]SlaughterS,LeslieLL.AcademicCapitalism:Politics,Policies,[M].Baltimore:,1997.

[7]WeiL,QianJX,SunJX.Self-orientalism,joke-workandhost-touristrelatio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18(68):89~99.

[8]WuMY,PearcePL.:[J].TourismManagement,2014(43):22~35.

[9]阿诺尔德·范热内普.过渡礼仪[M].张文举,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0]哈登AC.人类学史[M].廖泗友,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1~2.

[11]保继刚,孙九霞.雨崩村社区旅游:社区参与方式及其增权意义[J].旅游论坛,2008,1(1):58~65.

[12]崔庆明,徐红罡,杨杨.世俗的朝圣:西藏旅游体验研究[J].旅游学刊,2014,29(2):110~117.

[13]高丙中.人类学国外民族志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2):17~20.

[14]葛荣玲.论亲属称谓作为旅游好客性表达的符号介质——以安顺屯堡“小娘娘”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39~43.

[15]耿亚平.多点民族志的提出和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19(1):100~106.

[16]郭建斌,张薇.“民族志”与“网络民族志”:变与不变[J].南京社会科学,2017(5):95~102.

[17]郭永锐,张捷,张玉玲.旅游目的地社区恢复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J].地理研究,2018,37(1):133~144.

[18]黄萍.好客中国[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2~9.

[19]蒋逸民.自我民族志:质性研究方法的新探索[J].浙江社会科学,2011(4):11~18.

[20]李永祥.传统的发明与文化的销售——以泰国东北部Isan地区的排笙制作为例[J].学术探索,2009(2):82~88.

[21]廖杨.旅游人类学:旅游学与人类学的交叉渗透[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4):74~79.

[22]林敏霞.好客“边界”与现代旅游[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29~33.

[23]刘海涛.主体民族志与当代民族志的走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4):2~6.

[24]马凌,保继刚.感知价值视角下的传统节庆旅游体验——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2):269~278.

[25]MacCannellD.旅游者:休闲阶层新论[M].张晓萍,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6]纳尔逊·格拉本.好客,一种人类的共通精神:礼物还是商品?[J].葛荣玲,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10~15.

[27]撒露莎,田敏.跨文化交流与旅游目的地社会建构和文化涵化——以云南丽江为中心的讨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3):27~31,75.

[28]孙九霞.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以海南三亚凤凰镇回族为例[J].民族研究,2004(3):61~67.

[29]孙九霞.旅游人类学在中国[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2~11.

[30]孙九霞,保继刚.旅游发展与傣族园社区的乡村都市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2):40~44.

[31]孙九霞,陈浩.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关系的影响——以海南三亚回族为例[J].思想战线,2011,37(6):25~30.

[32]孙九霞,陈浩.旅游对目的地社区族群认同的影响——以三亚回族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4):758~768

[33]孙九霞,黄凯洁.旅游发展背景下民族社区宗教精英的权力变化研究——以三亚凤凰镇回族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6,27(4):52~56.

[34]孙九霞,李毓.洁净和身体:西双版纳傣族园“送寨子”仪式空间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6a(8):27~35.

[35]孙九霞,李毓.西双版纳傣族园泼水演员的类阈限体验研究[J].旅游学刊,2016b,31(5):72~80.

[36]孙九霞,李怡飞.民族村落旅游专业市场体系的结构与特征:以白族新华村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3):57~63.

[37]孙九霞,刘相军.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以雨崩藏族旅游村寨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4(6):71~77.

[38]孙九霞,王学基.川藏公路与鲁朗社区的旅游中心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6):36~44.

[39]孙九霞,吴韬.民族旅游地文化商品化对文化传承的影响——以小黄侗族大歌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3~82.

[40]孙九霞,吴美玲.商品化视角下族群内部主体的文化认同研究——以云南丽江纳西族东巴纸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7(3):67~73.

[41]孙九霞,张倩.旅游对傣族物质文化变迁及其资本化的影响——以傣楼景观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3):7~13.

[42]孙九霞,张皙.民族旅游社区交往空间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5,26(1):1~8.

[43]孙九霞,张士琴.民族旅游社区的社会空间生产研究——以海南三亚回族旅游社区为例[J].民族研究,2015(2):68~77.

[44]唐仲霞,刘梦琳,向程,等.旅游社区治理多主体共生模式研究——基于青海省两个典型社区实例[J].人文地理,2018,33(6):125~131.

[45]维克多·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M].黄剑波,柳博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6]王学基.不客观的研究?自我民族志方法引介[EB/OL].

[47]王学基,孙九霞.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展示与“旅游域”建构——以三亚槟榔谷为例[J].旅游论坛,2015,8(2):23~30.

[48]徐红罡,刘方方,普涵艺.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关系研究——基于2006-2016年国际旅游地理文献[J].旅游学刊,2018,33(11):139~148.

[49]徐文月,刘敏.女性独游的意义阐释:基于自传式民族志方法[J].旅游学刊,2018,33(3):23~38.

[50]徐新建.人类学眼光:旅游与中国社会——以一次旅游与人类学国际研讨会为个案的评述和分析[J].旅游学刊,2000,15(2):62~69.

[51]杨阿莉,把多勋.民族地区社区参与式旅游扶贫机制的构建——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33(5):131~136.

[52]杨慧,凌文锋,段平.“驻客”:“游客”“东道主”之间的类中介人群——丽江大研、束河、大理沙溪旅游人类学考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44~50.

[53]杨丽娟.西学东渐之后:旅游人类学在中国[J].思想战线,2014,40(1):89~97.

[54]张进福.作为仪式的旅游[J].世界民族,2013(5):41~53.

[55]张连海.感官民族志:理论、实践与表征[J].民族研究,2015(2):55~67.

[56]张品.空间生产理论研究述评[J].社科纵横,2012(8):82~84.

[57]张晓萍,刘倩倩.旅游“仪式”观下的旅游活动安全问题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2):79~83.

[58]赵红梅.西方“旅游人类学”发凡:源起、先驱与反思[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6(6):21~28.

[59]赵旭东.线索民族志:民族志叙事的新范式[J].民族研究,2015(1):47~57.

[60]郑向春.人类学视域下的反思:对几个重要概念的重提与简述[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Sl):3~5,15.

[61]周大鸣.现代都市人类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28~29.

瞧一瞧
中国四史
中华文化是
伟大
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吴先恩
看一看
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梦中惊醒忽坐起
无色无味失忆的药
哪里治心理疾病好
最新文章
大众汽车钥匙怎么换电池(大众汽车钥匙怎么换电池视频)
大众商务车七座8万左右(大众商务车七座8万左右的车)
大众系列全部车型及报价(大众系列全部车型及报价 15万)
大众新车型suv多少钱(大众新车型suv多少钱一台)
大众硬顶敞篷车12万元(大众硬顶敞篷车12万元什么时候上市)
贷款买车流程和注意事项(贷款买车流程和注意事项绿本)
贷款买车注意13大陷阱(贷款买车注意13大陷阱4s)
倒车灯为什么只有一个亮(大众倒车灯为什么只有一个亮)
热门文章
商标属于知识产权吗 商标权是知识产权吗,包括哪些权利
美国外观专利怎么查 ,美国&欧盟外观专利查询教程
专利申请最快要多久 ,专利申请一般需要多久才可以拿证?
商标无效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商标无效?商标无效的原因、避免商标无效的方法
深圳在哪里注册商标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可在深圳前海受理了
申请专利有什么好处 ,申请专利的7大好处
版权保护期限多少年 ,版权保护期是多长时间
版权申请需要多少钱 ,版权登记需要多少钱?
版权声明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以传播信息为目的,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

❽ 研究旅游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土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

❾ 各位大哥大姐谁能简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急~~万分感谢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未经控制的日常生活条件下,直接察看、了解和分析他人言谈举止等外部表现以探求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种的方法.特点是直接.
(二)自然实验法
自然实验法由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有目的地对—些条件加以控制和改变,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结合经常业务来进行.特点是可控性强.
(三)心理测量法
心理测量法是用量表测量人在某一方面的心理特征的方法.能力测验、性格测验、人才测评等,都是旅游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测量法.特点是标准化程度高.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收集被调查者的有关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它包括谈话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其中问卷调查法的应用最为广泛.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被调查者根据个人情况填写事先拟定好的表格、问题等形式来研究其心理的一种方法.特点是高效.访谈法是用口头语言收集被试心理和行为资料的方法.特点是互动性强.
总之,旅游心理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研究时,不应孤立地采用一种方法,而应根据研究的需要综合采取各种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方法,这样才能获得全面、准确而客观的数据资料,以利对旅游心理作出一个完整的评定.

❿ 旅游学的旅游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综合考察法;
二,田野工作法;
三,统计分析法;
四,抽样调查法;
五,图表模型法。

阅读全文

与旅游研究与方法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的理解 浏览:671
抬头纹太深了用什么方法能去掉 浏览:771
薄层色谱检验方法有哪些 浏览:480
急性结膜炎的治疗方法 浏览:856
如何使用电动牙刷的方法 浏览:797
汽车玻璃正确方法视频 浏览:906
分析经济学的方法 浏览:894
共线向量解决方法 浏览:51
手机wifi信号增强安装方法 浏览:585
公顷的计算方法 浏览:860
做实验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浏览:33
流产的种类和治疗方法 浏览:484
桑黄茵的种植方法 浏览:84
快速摘蘑菇方法 浏览:183
iphone键盘语音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56
粉叶玉凤兰块茎食用方法 浏览:990
失眠最快的方法视频 浏览:539
6598怎么用简便方法算 浏览:231
不加水蒸蛋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浏览:670
马桶用什么方法最干净 浏览: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