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是指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有讲解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等。今天我主要来讲解几种我们新课程倡导的的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和教科书提供的课题与材料,积极主动地思考,独立地发现相应的问题和法则的一种教学方法。
发现法教学举例(一位数除两位数的教学)
给出一道题39÷3。学生可先拿39个物品,每3个一份,把它们分成13份。做几个这样的题目后,可以让他们把物品10个组成一组。例如,给出这样一道题:“哈利买了4条糖果,每条有10块。他吃了1块,把剩下的每3块包成一包,分给同学们,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解法:
(1)每3个分成一堆,然后数出分得的堆数。
(2)从3个10中各先拿出1个,剩下的每9个分给3个同学,再把其余的也每3个分成一堆。
9+9+9+3+3+3+3=39(块)
↓↓↓↓↓↓↓
3+3+3+1+1+1+1=13(人)
(3)与(2)相似,但他们看出有4个9。
9+9+9+9+3=39(块)
↓↓↓↓↓
3+3+3+3+1=13(人)
(4)他们看出3个10正好分给10个人,剩下的每3个分成一组。
30+3+3+3=39(块)
↓ ↓↓↓
10+1+1+1=13(人)
(5)与(4)相似,但他们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给3个人。
30+9=39(块)
↓ ↓
10+3=13(人)
在学生得出解法之后,全班进行讨论。教师对不同的算法不给出评价。再出一道题,许多学生会选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为简便的方法。教师进一步提出引导性问题,促使学生找出更为有效的计算方法,形成一般的竖式计算。
发现法有它的的局限性:(1)就教学效率而言,使用发现法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2)就教学内容而言,它的适应是有一定范围的。通常适用于概念和前后有联系的概括性知识的教学,如求平均数、运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称、符号、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师来讲解。(3)就教学的对象而言,它更适用于中、高年级的学生。
(二)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一种影响比较大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
1.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尝试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不是先由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在上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尝试教学法与普通的教学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改变教学过程中“先讲后练”的方式,以“先练后讲”的方式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2.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和课堂教学结构
尝试教学法基本的教学程序可分为五个步骤。
(1)出示尝试题
尝试题一般是与课本上的例题相仿的题目,是课本上问题的变形。
如书上例题:1/2+1/3
尝试题:1/4+5/6
出示尝试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2)自学课本
在学生尝试练习,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书上对这个题目是怎样讲的。教师提出一些与解题思路有关的问题:如上题,“分母不同怎么办?”“为什么要通分?”
通过自学课本,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对个问题认识的情况,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3)尝试练习
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对所学的内容有了一个基本了解,并且大部分学生对解答尝试题有了办法,这时,就再出尝试题让学生试一试。一般采取让好、中、差三类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同时在练习本上做的办法。
(4)学生讨论
在尝试练习时,可能有的同学做得不对,也可能出现不同的做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进行讨论。
(5)教师讲解
学生会做题,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教师这时可按照一定逻辑系统向学生讲解所学的内容。这种讲解是有针对性的,是在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通过某种方式学会了或部分学会了解题方法时进行的讲解,更能够突出重点。
以上五个步骤是尝试教学法在进行新课时所用的,作为一节完整的课,尝试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基本训练(5分钟);(2)导入新课(2分钟);(3)进行新课(15分钟);(4)巩固练习(6分钟);(5)课堂作业(10分钟);(6)课堂小结(2分钟)。
这一教学结构的优点在于:突出了教学重点;增加了练习时间;改变了满堂灌的做法。
3.其优越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想自己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2)它可以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最佳时间,使学生尽快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并以较多的时间进行尝试性和巩固性的练习。(3)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一般都可以掌握,并且更有利于差等生的学习。
4. 尝试教学法应用举例
“商中间有零的除法”的教学实例。
(1)导入新课:把复习旧知题中的645÷3改成615÷3,来继续学习。
(2)进行新课:①学生尝试练习,试试看,这道题和以前的题有些不同,能做出这道题吗?②自学课本③学生讨论,针对学生的出现的算法进行讨论。④教师讲解。
(3)巩固练习
(4)课堂作业
5.课堂小结其局限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自学能力,对年龄较小的学生不适合用这种教学方法。(2)适合于后继课的教学,对于新的概念原理的教学不宜使用。(3)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不适用于运用。
(三)自学辅导法
1.自学辅导法的基本含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自学辅导法一般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
2.自学辅导法的教学程序
自学辅导法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采取适当步子、及时反馈的原则重新编写教材,运用自学辅导法,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规定了一节课中学生用于自学的时间在30~35分钟,这包括自学、自练、自检。教师用于讲解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自学辅导法在教学中的基本步骤分为五步。
(1)提出课题。教师可以直接导入新课,也可以复习有关知识后提出课题,后一种方法更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高年级学生提出课题的同时,还应提供自学提纲,使其带着问题自学,围绕课题的中心问题边读边想,求得问题的解决。
(2)学生自学。这一步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与此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水平和教材难易选用相应的方式指导自学,考题指导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
(3)答疑解难。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也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互相解答。为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答疑之后,还要以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4)整理和小结。由教师出题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如发现有理解方面的问题要及时补救,还要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小结时尽量让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5)巩固和应用。根据教学内容布置课堂独立作业,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初步形成技能。
3.自学辅导法的主要优点在于:这种教法,能在课堂上基本解决问题,大大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由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及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使得教师从作业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备课和研究学生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4、自学辅导法教学实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具体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2)准备练习
(3)进行新课
①出示例题和自学思考题
例题: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从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思考:什么是比例?组成比例需要什么条件?由这几个条件可以得到比例吗?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是怎样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引导自学,总结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比例,说出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集体讨论:组成比例的条件。
让学生将比例转化为分数的形式。
引导学生练习,思考:比和比例的区别。
让学生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加、减、乘、除不同的方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③质疑问难、精讲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解释疑惑的基础上,指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课堂练习
(四)“探究—研讨”法
1.“探究—研讨”法的基本内容
“探究—研讨”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分为两个大的环节,即“探究”和“研讨”。
第一个环节“探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探索。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景和必要的操作材料,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思考,研究问题中各种因素或数量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第二环节“研讨”是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最后由师生共同找出所学习问题的规律或结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受这两个环节的限制,灵活地组织和运用。
2.“探究—研讨”法的应用举例(求平均数问题)
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四个人。
量出每个学生的身高,并根据测量的身高剪下一张纸条。教师提出,“怎样知道四个人连起来一共有多高?”“四个人平均有多高?”
然后教师说明什么是平均数。并提出“如何求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怎样表示出这个平均身高?”学生说出可以把全班的身高加起来,然后再用总人数去除。接着学生把表示每一个人身高的纸条贴在墙上钉的一张纸上,在平均数的地方画一条线。发现有些在线的下方,有些在线的上方。并分别用“-”和“+”来表示。学生把高出来的部分剪下来,恰好可以补上低下去的那一部分。学生感到非常兴奋。
接下来又有同学提出了计算平均数的简便方法。找出最矮的同学的身高。把全班同学高出这个数字的值加起来,再除以全班总人数,再加上最矮的同学的身高,就是全班的平均身高。
还有的同学提出了随便找一个标准线,与这个标准线进行比较计算平均身高的简便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不同的教学方法会有不同的效果。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呢?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但教学必须越过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走在学生智力发展的前面,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探究法在这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 如教学“十几减9”是,首先由一个实际问题引人,"小明家来了一批客人,为了招待客人,小明洗了11个苹果,客人吃了9个,还剩几个苹果?"由问题引出题图,当学生直观数出还剩两个苹果后,教师进行目标激励:不看图,谁能想出怎样计算?学生就会主动搜索自己原有的、与新问题最接近的认知图式9+( )=11,11-10=1,9+1=10等。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学生有多种思维方式:(1)想加算减;(2)先减去10,再加l ;(3)9和11都先加1再相减;(4)先算10-9,再算11-10,再把两个差和起来;(5)11先减去1得10,10再减去8;(6)11可以分为9和2,所以11-9=2;等等。教师安排学生互相交流想法,用"13-9=?"来验证自己的发现,互相出题,寻找十几减9的规律等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动,使教学过程得到了明显优化。
2.使教学目标能够完整
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但绝不是各种方法的叠加,因此,在考虑将教学目标完整实施时,就必须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最佳功效。仍以"十几减9"一节为例,该节的认知目标是会用"想加算减"等方法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可以选择讲授、探究、尝试等教学方法;情意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价值观念和意志力等,教师由生活例子引人,学生非常感兴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熟练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可以采用练习法;发展目标是激活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发展需求的程度和层次,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超越教材的多种思维方式),采用探究、常识、实证等教学方法;自我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能力,采用独立作业、独立思考、独立检查等教学方法。可见.在这一节课中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整合为"自己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互相出题,自我检验"的自主探索教学法。
3.促进教学进程的有序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无论有何不同,但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保证课堂教学进程紧凑有序,这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明确学习目标、提取材料信息、探索(猜测)方案、尝试实践、理解强化、内化运用等。在一节课里有时也可能是几个学习过程的循环提升。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有的教师首先让学生测量准备好的纸圆,找出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绕线法、滚动法等)后,教师讲解,有的圆可以直接测量周长,但多数的圆不能直接测出周长,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接着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让学生感知、猜测周长可能和直径(半径)有关系,再让学生测量手中的纸圆,重复前一阶段的工作,把学生的思维定向从圆周长的探索上转移到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回顾上,找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前后共用去了近30分钟,费时多,效果差,不如直接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学生寻求测量纸圆的方法中,随手记录测量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整理观察数据,猜测周长和直径(半径)是否有关系,是什么关系,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样能节约了十几分钟。要保证教学进程紧凑有序,学生学习过程完整流畅,就必须控制好教学节奏。如选用发现法教学,一定要注意对时间节奏的控制,选用讲授法,教师则要注意对自己语言节奏和学生情绪节奏的控制。另外,在教学节奏的安排上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活动规律,以一年级"10"的教学为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10的组成与分解上,该知识点就要在前15分左右这一段时间安排完成,教师的指导语言必须清晰、明确,但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在前面耽误了时间,将近30分钟才开始安排学习10的组成与分解,于是不敢再放,只是让学生草草比划一下便开始了练习,就不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重耍的是让学生会学、会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如教学完百分数,学生就能应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有关利息、利税、保险等的简单问题;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后,学生就能主动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图表,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再一个是内部要素之间的延伸。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讲究推理,知识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可以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有效正迁移,如学好了整数才可以延伸到分数、小数。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本节内容,还要给学生留有余念,如在教学2~4的乘法口诀时,就要诱导学生主动去想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是什么,6、7、8、9的乘法口诀又各是什么,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
4.深入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要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要通过平时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二是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学生有意注意的持久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思维方式的延展性。对处于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低年级的教学要注意采用直观式的教学方法,中高年级的教学则要注意多用发现式教学法;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采用质疑式的教学方法,对推理能力强的学生采用联想式的教学方法等。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分析一些课堂上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自主:既要凸显主体,也要体现主导
[案例1]教学片段:《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师出示投影,屏幕上出现了公园里卖气球的场面,孩子们在买气球。
师:总共有15个气球,卖掉了9个,还有几个?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算一算。
生A:15-10+1=6;
生B:10-9=1,1+5=6;
生C:因为9+6=15,所以15-9=6;
生D:9=5+4,5-5=0,10-4=6。
……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在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的问题(略)。
过去,我们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做法;现在,我们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又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课堂教学“严而不死,活而不乱”。教师在重视学生的独特理解、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时,也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能因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该否定的就不予以否定;不能说要“赏识孩子”,该引导的就不予以引导。对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对一些是非分明的问题,教师应毫不含糊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生指点迷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为一个“导”字: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出现偏差、走人误区时,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维卡壳时,要“辅导”。
(二)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
[案例2]《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片段
教师呈现问题情境:
母亲节到了,商店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老师想买一束50元左右的花,请你设计一种方案。
在这之后,教师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按自己的喜好组成小组,开始合作学习。有的是一个优秀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却没有围绕主题;有的对问题还不清楚,无从做起……)
然后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同学的发言被代表取代了。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哪些问题应该由学生独立解决、哪些问题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做到了然于胸。要注意三点:一是做好合作准备。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所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二是明确合作目标。在小组合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合作要达到什么目标、各自在小组合作中担任什么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务,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三是形成合作机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组内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合作小组都要有一名“领头羊”负责组内活动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合作学习有序进行,保证组内成员有平等的参与机会。
(三)探究:该出手时才出手
“做数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改变了以往数学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但学习方式的改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用一种方式去代替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每节课都去亲自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既无必要,更不现实。一些名词、概念、事实等只能用陈述和讲解的方式传授,如负数的表示,在数字前面加"-"号,告诉学生就行了;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也是不好操作和体验的,这类知识必须通过教师的讲授。
四、整合:数学课别变了昧
[案例3] 教学片段:一年级《认识人民币》。
初步认识人民币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购物活动,让3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学生模仿顾客,在布置好的小文具柜前购物。学生争先恐后地用仿真样币"购买"铅笔、本子、橡皮等。10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仍兴致勃勃地摆弄着"买"来的物品,旁若无人地讨论,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反思]本节课的任务是"认识人民币",但在购物活动中,大部分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了具体的物品上,"买者"和"卖者"都不去注意币值大小,对物品的兴趣远远超过了人民币。从形式上看,学生积极性高,主动地投入和参与了学习活动,活动中也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但这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活动与认识人民币有多大关联?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改变以往数学教学忽视学生实践和感性操作的倾向。应该肯定,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节课中,设计购物场景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但活动不应该只注重外在表现方式,更多的应是注重内在品质,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用活动这一外显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强调数学教育生活化,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用"生活味"取代数学教育特有的"数学味",而应是借助现实、有趣的活动沟通生活场景与数学本质的联系,实现二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只是追求活动表面的热闹和形式,忽视对活动内在过程的有效转化和品质的提升,将使活动流于形式而难以收到实效。
作为数学教师,要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不同的课型合理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还可以在这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自己去探索和创立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只要是自己能够运用自如的,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就是好的教法。
② 数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
数学这一学科,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个噩梦,数学是一门高深而奥妙无穷的学科,学好数学除了要勤奋之外,还应多动脑,举一反三。因此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好数学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的一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
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
二、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
三、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教师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活动,让学生对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取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非常深刻的。
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去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五、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如用数学知识去解释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等等。
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
1、抓住课堂
理科注重是平时的学习,不适于突击复习。老师所讲的每一堂课里都要聚精会神,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思路。多听多记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学习方法。千万不要被某一道题局限了思维。例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
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去考察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如考察它的内容,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来到你身边的。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
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理科来说非常重要,同时也会促使自己去一次次的迎接更难的挑战。即便失败,这道理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在碰到同类型的题时不自觉的就会反思当时错误的原因,今后如何避免。
3、勤思考,多提问
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学习有不懂时,要做到刨根问底。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理科。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要做到不堆积问题、当日事当日毕。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最佳途径。
4、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该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的作业或者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的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的内容即可。还有一些极其巧妙或者高难度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有的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能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5、有选择的做课外练习
课余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的时候要少而精。每种类型题掌握了学习方法,只要每天做两三道题,日久天长,你的思路就会开阔许多。
正确的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只要你多思考多提问,并且把这种学习的态度融入生活里,就一定可以学好每一个学科。相信自己,掌握好学习方法,你会对所有的学习都充满兴趣和激情。
几种高效数学学习方法
1、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避免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2、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记得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③ 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数学
数学教学比较好的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还有就是情景导入法,尤其是小学数学,结合实际生活中例子最好。
④ 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作为一名老师,除了要有知识能力,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也是很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地学习得更好。数学这门课程,需要掌握哪些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到更多知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1、讲解法的启发性及艺术性
讲解法是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系统的讲述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学生是知识资讯的接受者。讲解法的基本要求:①科学性。讲解的内容要准确无误,即讲概念要清楚,把握好概念的与外延;阐述命题证明、推理要合乎逻辑,思路和方法要明确、清晰。②系统性。讲解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规律,使讲授内容系统化。
启发性能在讲授中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运用讲解法不等于“满堂灌”、注入式。教师的讲解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疑问,使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而艺术性是指讲解的语言要清晰、洗炼、准确、生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而不失严谨。讲解语言音量适当,抑扬顿挫,富有情趣,快慢适当。生动有趣的课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帮助他们消化到更多的知识。
2、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将教材内容用实物或教具演示出来,或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演示法主要用于概念或部分命题教学。演示法大体可分为四种:①图片、图画、挂图的演示;②教具、实物模型的演示;③幻灯、录音、录影、教学电影的演示;④实验演示。
运用演示法教学,对教师有如下具体的要求:①演示要突出主题内容,尽量排除在演示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②在演示时要与教师的讲解和谈话相结合,通过教师语言的启发,使学生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上,而要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概念。③教具的演示要适时、适当和适度。演示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概念、掌握知识,但最终要逐步离开教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学中演示教具要恰到好处,过多地依赖教具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演示法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讨论法和总结性
讨论法一般通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问题的模式来实现。不仅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实质里还是一种混合教学方法。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不仅能更好地完成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讨论法需要设定的条件是:①问题的设计。挖掘教材设计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的问题设计,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联络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小组讨论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例项,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实际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教学物件和教学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合理的分组。对于人数分组的问题,通常以4-6人一组为宜,具体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以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和互助的目的进行分组。
讨论过程中对学生的时时关注督导能使教师对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盲区进行一个讨论后的评价与总结,针对学生无法消化的知识点归纳作出一个总结性的讲解和引导,可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起到深化、强化记忆的作用。课堂总结可以推出本节课堂供大家参考借鉴。主要框架和内容,并借助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对下一堂课的新知识点打好基础。
⑤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和技巧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具体地说,又可以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讲述:教师向学生叙述、描绘事物和现象。
讲解:教师向学生解释、说明、论证概念、原理、公式等。
讲读:教师利用教科书边读边讲。
以上三种方式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穿插结合地使用。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讲授法的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对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依赖较大。
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和教学。
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讲授逻辑清楚,学生才能够理解清楚。
3.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决定着讲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注重和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首先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练,既逻辑严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这对于小学生尤其重要;再次,还应当注意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讲究抑扬顿挫。
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小学生的注意时间有限,在整节课中完全采用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当善于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换使用,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劳和注意涣散现象。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思考进行学习。
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的锻炼和提高。谈话法的缺点在于,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它需要较多的时间。此外,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谈话法经常与讲授法等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什么内容进行谈话?提出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以及学生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怎样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等等,教师都应当在事前周密考虑和安排。
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尽管谈话只能在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进行,教师还是可以通过努力吸引所有的学生。首先,谈话的内容应当是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注意的、在教学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使得谈话对象有代表性,比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次,在谈话时适时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作为补充。
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在谈话中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表达得不够准确、精练,因此在谈话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当用规范和科学的表述对学生通过谈话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从而强化他们的收获。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学习。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容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讨论法的缺点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这需要教师加以注意。
教师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选好讨论内容。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讨论价值的内容,一般来说,讨论内容应当是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其次,要选择难度恰当的内容,一般来说,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内容都不适当,前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者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对于未知的东西,任何意见都是有价值的。学生总是从自己的逻辑出发去理解和思考,因此各种不同意见尽管可能离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但却最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应当“裁判”,急于指出各种意见正确或错误,而要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3.善于引导。教师应当在学生讨论时全面巡视、注意倾听,善于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教师适当点拨,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在讨论结束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等等。这些对于讨论法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性学习。
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过练习形成、巩固和提高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及时、集中的练习,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比较迅速的效果。
教师运用练习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进行练习,怎样才是达到了练习的要求,使学生的练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避免练习的盲目性和机械性。
2.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教师要在练习之前讲解和示范正确的练习方法,并且保证学生基本掌握,以便提高练习的效果。
3.合理安排练习步骤。教师应当使练习有计划地进行,循序渐进。
4.科学掌握练习量。技能技巧的练习需要一定的练习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练习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确定练习量。此外,一般来说,分散练习比过于集中的练习效果更好,将某种练习分成时间较短的几次完成要比一次性安排更为科学。
5.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要使学生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以便纠正错误和巩固成绩。
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要防止单一、重复的练习方式,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将口头的与书面的、记忆的与操作的、课内的与课外的……等不同方式结合使用。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可以保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提高练习的效果。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七)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五 )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六)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方法
学法指导应体现多层次多形式;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
l、渗透指导
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2、讲授指导
这是开设学法指导课,向学生直接讲授学法知识。
3、交流指导
这是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4、点拨指导
这是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
5、示范指导
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
小学数学学法指导
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我们认为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学习方法是学法指导的基础,也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怎样记笔记,怎样练习,怎样做作业,怎样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比如数学概念、算理、法则、公式等各类基础知识的学法研究也属于这个范畴。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他们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数学活动,经过学生动手、动脑等亲身的感受,才能透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学习数学要会读、会听、会想、会说、会写,“会想”也就是会“思考”,教会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成功的标志。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并在教学活动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就一定能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另外,在教学中,进行思维方法训练时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只有让小学生眼、耳、手、口、脑都用起来,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充分训练。在思维训练的同时,要注意强化求同、求异思维对比训练。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思维活动,所以教学要创设间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层次的参与。在思维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思维的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
3.教给学生解决间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解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内容让学生逐步把握对应、假设、转化、化归、集合等数学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要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学会将生活中、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这方面实践、探索,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实际结合起来,学会发展,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教给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就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教会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第一步,是养成良好数学阅读习惯的关键一环。
小学数学教学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一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本,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先自学,看哪些能看懂,哪些看不懂,课堂上带着间题听课。这里要注意的是,学生看书往往重结果轻过程,而我们应指导学生重点看过程。
二是课堂上看书。一般是新课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本,给学生留有质疑的余地。有时老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是课后阅读课本。其目的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品味,如一些文字长或难记忆的概念,则需要学生加深理解。另外,课后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数学课外读物’,以丰富自己钓知识。5.让学生学会操作方法小学生数学概念、技能、算理、公式的形成都是借助操作活动,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对照、比较、分析、概括而获取的。当然,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正确、科学、有序、合理的操作,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操作要有很强的目的性,操作是手段,是过程,不是目的,不是单纯为操作而操作。教师要善于将学生操作这一外化行为内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不断形成和扩展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6.使学生形成质疑问难、敢于提问的好习惯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哪怕提出的问题不尽合理,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教师也不要加以指责,而是要鼓励他们多思、多问,保护他们好问的积极性和热情。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大家讨论得到解决,会极大促进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有问题可想,有问题可问。问题一般在这样几个环节寻找:一是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_
二是在知识的“怎么样”上找;
三是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找;
四是在知识的归纳或分类上找;
五是在知识的作用方面找等等。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处处都可能存在问题,只要广大小学生不断产生疑问,不断解决疑问,积极动脑思考,这样的学习才会是既生动活泼又积极主动的,这样的学习效果才能是最好的。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困生的发问,要鼓励他们张开嘴巴,勇敢地发问。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普遍提高。7;教会学生整理知识脉络,总结学习过程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联系的教学,即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数学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网
⑥ 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特征,选择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
二、根据学生特征,选择最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
1、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学生的知只基础和认知规律也有所不同,对教学方式的适应程度当然也不司。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
2、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和生活的环境有差异,会使其关注的焦点不相同,往往会影响到其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在教学时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习。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
⑦ 素质教育下如何选择有效的数学教学方式
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的获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概述,以确保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借助小组讨论方式,打破一言堂模式
讨论式教学方式是指教师组织学生针对相关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时,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打破传统课堂的一言堂模式,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某水果批发市场,运来75个苹果,如果每15个装到一个袋子里,能正好装完吗?除了每袋装15个之外,还有没有其他装的方法,能装多少袋?”这是一个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情境,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出发,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当学生能够找到75的因数时,我们可以顺势将因素和倍数的概念 带入课堂,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实施自主探究方式,凸显学生主体性
自主探究方式是课改下所提倡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该模式不仅能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而且对大幅度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实施自主探究方式时,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由于之前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所以,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首先,在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的同时,鼓励学生试着解决下面几道试题:0.17×10.2= ;3.72×4.4+5.6×3.72= ;4.75÷1.25= ;57.5÷12.5×8= ;2.5×(0.8+2.4)×1.25=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在独立思考之后,将所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我,随后,我再针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点评。如:有学生提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吗?
⑧ 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数学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使用口语来描述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则和澄清规则。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传播和学习知识的方法。其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获取新知识或巩固和检查所获得的知识。
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