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外汉语教学法”的课程性质和意义
1.1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汉语作为外语或者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思考:对外汉语教学同“英语教学”比较相似还是跟“中小学语文教学”比较相似,为什么
2,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2.1 讨论:
思考:这些都谈到了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你觉得有什么共同之处。
提示:上述书中均把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
2.3 教学法理论支柱之二:心理学原理
2.3.1 心理学研究什么?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活动
情感、意志-->心理过程
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脾气、内外向-->个性倾向和特征
2.3.2 心理学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及个性倾向等等的研究,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2.4 教学法理论支柱之三: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2.4.1 教育学研究什么?
2.4.2 教育学的发展影响外语教学法:
1) 在传统古典教育思想的制约下,只能采用翻译法。
2) 捷克教育家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从而产生了直接法。
4,布置作业
㈡ 最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2017最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别出心裁的教学用具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每节课的教具都能花样翻新也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除了根据课文内容尽量地创造各种各样生动形象的教具外,我们应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那些最为通常而平实的教具,如:生字卡、多媒体、板书等。
1、生字卡:
生字卡,名如其实。它常用于对陌生拼音字母或汉字的教学。我们利用卡片上单一的字母或汉字来吸引学生对这种陌生化的集中关注,以便让他们迅速的掌握理解。除此之外,利用卡片犹如一副扑克牌般小巧的特点,在复习字母或生词时可以不断地 “洗”,即“闪卡”。老师迅速地更换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生字词,让学生逐一迅速地认读,老师再迅速地叫出那些能够既快又准确地认读的学生名字。这样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并更积极的配合课堂教学,在快乐中学习汉语。
2、多媒体:
多媒体生动丰富的图片和动漫效果是吸引学生最大的噱头。图片的直观性能够更好地为生词、句子或文章释义。但孩子的趣味往往只在于图片本身,一阵嬉笑或一个顿悟后,汉语便抛之脑后。所以一般多媒体课后的第二节课前复习,我一般都简单描述每张图片,让孩子们回忆图片的过程中说出汉语,让他们“温故而记住”。
多媒体,也是我们传播博大的中华文化的便捷载体。一节成功的多媒体课需要我们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 下载的图片、经典的视频和电影以孩子的眼光再权衡、筛选;美轮美奂的现代化建筑,“诡异”新奇的京剧脸谱,刚健煞爽的中华武术……凝固着厚重的文化气息的图片、课件,在孩子们诧异向往的表情里,已全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3、板书(“逐步擦拭法”背诵课文):
背诵汉语课文或简易的古诗对学生来说难度算是比较大的,所以老师的引导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引导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当场记诵,对此我做了些不同的尝试,在一学长的点拨下运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导学生当场记忆,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小一《汉语》第三课《爸爸是老师》:爸爸是老师,妈妈是医生,我是学生。弟弟、妹妹是学生吗?他们不是学生。
引导步骤:
(1)、全文抄于黑板。处理生词“老师”、“医生”、“学生”、“弟弟”、“妹妹”,让学生能够认读生词并理解其意;
(2)、全文共三句,逐句理解其意。
(3)、记诵引导。如:第一句:①读:老师带读——学生认读;②擦拭单下划线词语,将其换为简笔画(如:“老师”用“眼镜、三角板”代替,“医生”用“听诊器”代替,“学生”用“书包”代替等。);③学生看着带有图片的课文再读;④擦拭图片,学生回顾,最终记忆。其他各句方法类似。
运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导学生记诵课文能够调动学生强迫记忆的紧张感,同时在③④环节中,学生回顾字词并争先恐后的抢答的良好气氛有助于提高他们记诵课文的积极性,使其迅速记忆。
1、花样百出的奖励机制
(1)及时表扬:
老师的表扬是最廉价的奖品,却能激发学生不断努力向上。学生在学习上或课堂表现方面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应该随堂及时表扬,而且表扬时最好不要笼统地说大家都好,应“具体到人”(点出该学生的姓名)。这样不仅让受表扬的学生更自信,能够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教学,也在无形中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促动他们效仿(以博取老师夸奖),有效地稳定课堂秩序。
(2)建立规范的奖惩制度:
在中文角建立一个学生的日常表现评比栏,类似QQ表情的“HAPPPY FACE”和“SAD FACE”做在同一个圆圈卡片的正反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当场表现随时切换,以周为单位,每周获得HAPPY FACE或SAD FACE数量不同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或受到一定的惩罚。随时流动的“HAPPPY FACE”和“SAD FACE”在不断的调剂着学生的课堂表现,是稳定低年级学生课堂秩序的有效方式。
(3)奖品要投学生所好:
相对于商店、超市中满目琳琅的“现成品”,学生则更感兴趣于老师手上简易的手工作品。除了从每周规定的奖惩制度中获得鼓励外,孩子们常常会获得意外的惊喜——手工小玩意,如:折叠的纸房子、纸飞机、风车、郁金香;剪裁的纸蝴蝶、小狗、荷花;精致的贺年卡、彩蛋等。小巧的奖品在课前全班范围内“展示”一番,让学生获得奖品的欲望转化为认真听课的动力,为120分钟良好的汉语课堂秩序打下基础。
2、“约定俗成”的言语(口号)或行为
面对学生吵闹着“踊跃”发言的情况,一句话——“谁最安静就先叫谁”是一剂立竿见影的镇定剂; 让学生拿出某本书时,需要给他们一个时间限制,如:喊口号:“三、二、一……”,要求当老师喊到“一”时学生必须各就各位,以防学生趁机嬉笑打闹或散漫拖拉,以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
学生频繁的“GO TO CR”的报告,常常打破常规课堂教学状态。规定:分组集体上厕所,两组中哪组表现好就可以获得优先权。这样,每天的一次“外出”机会也成了两组学生的竞争点,也杜绝了部分调皮学生趁机在外玩耍的现象。
写字课上,为了规范学生的笔画笔顺。规定:写字时,必须逐笔跟随。老师一笔一顿,学生逐笔跟随,不得自己写。老师可以在一个字未写完时,全班范围内“巡视”检查,不逐笔跟随将受到一定惩罚(如:该字罚抄五遍等)。当然,这些言语和行为规定需要跟学生事先讲明,约定俗成,让他们形成习惯。
3、创造“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以吸引课堂注意力
每一篇的课文都需要我们去苦心经营,通过小四的课堂实践,我意识到了课堂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性。就其中几篇课文来简略谈谈。第一篇课文:《我们的学校》,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实际学校情况自己动手画出课文所描述的校园;第二篇课文《我们班来了新同学》,结合小四新学期来了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第三篇课文《跟老师学中文》,结合他们每天上中文课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第四篇课文《你为什么不试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话剧表演。每一篇文章经过不通的方式去处理,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当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能够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应该认真地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尽量创造“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把他们的生活拉进课文,用汉语演绎他们的生活,让汉语播撒在他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
4、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感召学生
(1)象形文字
偶然的一次代课机会让我接触了中四的学生,他们课堂上散漫与无精打采的状态迫使我停止教学。望见他们中文角的一张汉字演变图,灵机一动,给他们认真的解释了这些“图案”。告诉他们,每一个汉字曾经都是一幅图画;在黑板上“写”了“日”、“月”、“山”、“水”的象形字与简体字,让学生连线。
在大部分学生为自己找对了答案而自喜时,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根据图案猜测简化字的意思。”学生异口同声的答案在得到我肯定之后,对这张贴在墙上画满圈圈线线的仿佛已经习惯视而不见的图片感兴趣了,一个个积极提问抢答,看到学生对汉字的那份好奇那股“钻”劲,计划的教学任务已变得微乎其微了。这便是汉字的独特魅力,她散发在整个教室的空气里,唤起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2)挖掘词汇本身的趣味性
汉语语法的枯燥难懂使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淡化了语法教学。但是从一些词汇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语法本身有她的趣味性。如:类似“开关”、“忘记”、“国家”等偏义词,“开”是“OPEN”,“关”是“CLOSE”,“开关”是什么意思呢?我反复地按着教室里日关灯的按钮以提醒学生,终于他们意识到了是“SWITCH”,“开”和“关”都是动词,而组成“开关”时却转化为名词“SWITCH”。“IT IS VERY INSTERESTING!”学生惊呼道。
于是顺水推舟,把刚学习的新词“忘”扩展到了“记”再用类似的方法解释了“忘记”。学生凝神谛听,意识到仿佛每个汉字里都暗藏着无限玄机。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词语解剖分析到具体的每一个语素,汉字的活力便一次次的彰显并感召着学生们。
5、不失时机地传播祖国文化
文化的灌输与传播是潜移默化的,而每一个鲜明的日子都是一个美妙的契机。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一曲“北京欢迎你”响彻校园,孩子们涂鸦的福娃贴满汉语角;七夕前夕,给孩子们讲解这“CHINESE VALENTINE’S DAY”,讲起了那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中秋节前夕,给孩子们解释了“月”在中国的寓意,讲起了“嫦娥姐姐”;春节前夕,让他们制作贺年卡,观看关于中国春节各地风俗的图片和视频……踩着每个时间点,叙说着美丽中国。
;㈢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方法探析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方法探析
导语:本文主要探讨有关汉字教学方法问题,包括部首归类的教学方法、汉字多音字的教学法、辨析形似字的教学法、汉字的形变教学等具体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研究,为今后的汉字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汉字的构字特点为汉字教学提供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可以把有相同部首的一类字归并到一起,统一教学。如与树木有关的汉字一般都带有“木”字旁,比如:枝,梁,材,杨,柳等。这样的字,教师可以先给大家讲清楚偏旁所代表的含义,然后把这些字一一列出,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同学既发现这些汉字的共同点,又节省学习的时间和经历。或是通过教一个字,带一组字、一批字,如教“仓”字,可以带出苍,沧,舱,创,抢,枪。这样,识一个就可以认识一大串,达到增识汉字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法简单归结起来就是:习得所有的偏旁部首―掌握各种典型结构的汉字―大量识字。这种汉字部首教学法的基本条件是要求学生先牢固习得汉字的所有偏旁部首。这看似既枯燥又难以掌握,但是如果对此问题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除去7种基本汉字笔划和142个单体字部首之外,还剩77个所谓无意义的偏旁部首几乎与日本语的字母假名数量一样多,完全可以用分类组合,逐一命名的方式加以学习掌握(例如:点组部首―两点水、三点水、四点底等;盖组部首―宝字盖、土宝盖等),在此基础上再学习27种基本的汉字结构方式,每种结构方式都以典型的常用汉字进行教学(如:上下结构:歪,只;左右结构:什,泡;内外结构:回,同),这样能让学生既学会汉字的所有结构方式,又掌握一些常用字,可以说除了极少部分根本不规则又缺乏明确的部首组合方式的字以外,基本上学生可以写出基本的汉字来。汉字速成班的学生有大片集中的时间学习汉字,所以可以为他们编写一套这样的教案甚至教材,就按照汉字的可拆分性特点,先教授部首、部件,再教授拼合方法,最后组字。这样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知能力,使汉字学习有规律可循。
长期以来,外国人在学习现代汉语多音字时,会遇到许多困难。例如:“长”可以读成cháng,也可以读成zhǎng,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至少是这两种读音的通常使用状态。例如:学习长(cháng)的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例举“长”的各种常用组词,把字用词的方式展现,如长处、长寿、长沙、长征、长效等,尽可能举多一些常用例子;学习长(zhǎng)也同样,可举例长大、成长、长(zhǎng)长(cháng)、长者、长子等。例举完通常的这些组词情况,再总结长(cháng)在通常情况下是形容词,而长(zhǎng)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二者词性和用法的区别不必讲得太复杂繁琐,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常用的固定组合,这样在通常情况下就可以分辨二者的读音了。再用这样的方法,既可强化识字效果,拓宽识字途径,又能激活学生的语言智慧。而对于那些不太常见的组合方式,大可不必教得那么详细。如果学生在具体环境中遇到了没有见到过的多音字组合,不知道该怎么读,教师就可以及时提示大家,以使学生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更多二者的用例。
形似字辨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谓是个难题,但是如果能将一组易混的形似字归在一起,根据构字规律,编成一些特点突出、易于理解记忆的短句,则可以化难为易,使学生对形似字印象深刻。如“体”和“休”:人的本钱是身体,人在树边是休息;“未”和“末”:未来岁月下面长,末日到了下面短。要区别“采”与“彩”,关键在于辨清这两个同音字的字义。“采”主要表示人的容貌、姿态、神情和精神境界,如神采、风采、文采、兴高采烈等;“彩”则主要表示颜色,在与颜色有关的词里,都用“彩”。由于“彩”字有这样的特点,在黑板上写这个字的时候可以把右半部分的三个撇分别用红黄蓝三色写出,这样学生在需要用跟色彩有关的字时,就会想到这个有三个彩色撇的“彩”。接下来再把这个字的常用组词列举给大家,如色彩、彩云、彩虹、五彩缤纷等。“剪彩”“张灯结彩”中的“彩”都指彩色的丝绸之类;“彩礼”指订婚用的各色财物。“彩”有时不表现色彩,如精彩、多姿多彩,是表示出色、多样的意思。还有“喝彩”表示称赞、夸奖的欢呼声,“挂彩”表示负伤流血,“彩排”表示演员化装排练,这些词中的“彩”都不直接表示颜色。“光彩”本意表示颜色、光泽,后常用来表示光荣的意思。运用这样的方法,既能使学生在主动思考的条件下记住一组形似字,又很好地提示了大家这一组字的主要区别,可以让学生感到生动有趣的同时对这组字印象深刻而清晰。教形似字的时候还有一种好方法来帮助辨别形似字的读音,就是编歌谣,如《小青蛙》这首歌谣:河水清清天气晴,青青草地飞蜻蜓。稻田处处呱呱叫,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兵。青――清、请、晴、蜻、情、精、睛。这样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谣把“青”组字的各个读音都包括在内了。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辨析这组形似字的意义的同时掌握它们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读音。
一切文字都是从原始人的记事图画发展而成的,记事图画应用的方法就是文字原始创始阶段的表形文字。对于这样的表形文字,我们可以采用将古文字逐渐变形到现代汉字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汉字。如:“目”甲骨文作,像眼睛的形状。后来把横画的“目”改为竖写就成了现在的“目”。“鸟”甲骨文作,完全是鸟的样子。后来逐渐简化,楷化为“鸟”,简化后的字同古文字对比还保留着鸟形的轮廓。所以教师就可以采用先在黑板上画出甲骨文图形,再给学生讲把这个甲骨文逐渐变形为现代汉字的办法,让学生加深对这个汉字由来和字形的理解和掌握。其他的如云、雨、气、山、泉、马、瓜、石等都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象形字。学生认识这些字,可以跟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把一个个不可捉摸的符号变成一副生动的写实画面。这可以把一些无意识的符号变得生动有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㈣ 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怎样把课堂打造的丰富有趣,增加学员学习的趣味性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有哪些教学方法能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又让学员不觉得枯燥无味呢?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适合对外汉语的教学方法!!
一、教具辅助法
多媒体辅助: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等方式,展示或者添加学习材料。
词卡复习:卡片的正面写汉字,背面写拼音。词卡的利用也有一定的技巧,如给词造句、连词成句、用词编故事等。
图文分享:分享旅行的照片、有趣的图片、学生感兴趣的微信文章等。
问卷调查:根据学习内容从网上搜索或自主设计问卷。课上让学生来完成,并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提问和讨论。
个性化教具: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选择教具。学生若喜爱中国的书法,老师可以在课上让学生体验一下写毛笔字。但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也不要每次课都用一个方法。
㈤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说比上天还要难,那是李白那个时代,现在有了飞机了,还难吗。’”的确,只要研究的当,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汉字习得应当不会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本文就针对不同的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
汉字作为汉语的载体,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虽然经过了不同时期字形的变化,如今的汉字已与古代的甲骨文完全不同,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一直保留至今。汉字所组成的字、词蕴含了华夏文明的历史记忆,通过它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教授汉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更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忽视汉字的的教学,必然会使汉语和汉文化相脱节,但在目前的对外汉语发展中,过多的注重了语音的教学,口语课、视听课较多,但字和音一样,除了学更多的得练。相对而言,专门的学习汉字的课程较少。此外,学会了字也能更好的练习语音。任何人都不能凭记忆练习语音,字和音相辅相成,联系紧密。
汉字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一般的表音文字字符少,书写简单,可以较快地掌握发音规则,最终习得文字。汉语则不同,确切的说学习者得掌握两种方式:汉语拼音和汉字。汉语拼音的性质与普通的表音文字相似,但在汉语中它只是起辅助作用,真正需要掌握的汉字无论是音、形、义的哪一方面,都很难记住,形和义之间可能还有一点联系,而读音只能靠硬记。因此,大多数人在平常书写中会习惯于用汉语拼音来代替写不出的汉字,以致于阻碍了汉字的习得。
汉字区别于表音文字,首先表现在字形上,“汉字的字形在外观上是一种全方位立体组合的方块结构。说它是全方位的,是因为汉字可以有上下、左右、内外、中心与四角各种方式的组合。在内部结构上,汉字可以分为独体、合体两大类,由笔画直接组成或由笔画、偏旁组成。汉字笔画、偏旁数量庞多,要记忆或表述清楚,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下很多的功夫。”例如,要表述“zhāng”这个字的字形,就必须要先认识“弓”和“长”或“立”和“早”这几个汉字,才能正确表述而不至于使听者误解。
二、汉字教学方法
学习汉语的人群一般可分为两类: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人(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属于非汉字文化圈的人(欧美等国家),另外世界各地还有不少华人华裔,尤其是众多华裔,没有先天的语言环境,有些甚至一点都不会汉语。由于他们对汉字的接触以及熟悉程度的不同,应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区别教学,因材施教。下面就根据两种不同的教学对象来讨论不同的方法。
(一)无汉字背景的学生
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学习者由于对汉字完全陌生,一开始接触汉字时,可能会因为写不好、读不准而受挫,对汉字产生排斥,所以,首先应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兴趣,毕竟学习汉语的人群中有大部分是因为经商、工作的原因,有了充分的兴趣才能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汉字起源于生活。早期的象形文字,也就是甲骨文,大部分都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根据现实生活中物或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描画出来的,看到甲骨文别说是外国人,就连中国人自己也会觉得那是“画”,例如“马”、“鱼”、“鸟”等字的甲骨文。随着文字的改革,汉字又经过了金文、篆文,最后向现代文字过渡形成了隶书、楷书和行书。
首先,教授汉字就得让他们了解汉字,通过对汉字历史的学习,将学习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是汉字相对于其他文字较大的优势。
在介绍汉字起源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汉字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到今天的样子的,汉字最初的形状是怎样来的,是怎样表达意思的。在介绍汉字演变得过程中同时让学生理解汉字的表意功能,特别是象形字和会意字以及形声字的形旁。”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象形字入手,在学生已掌握的字的基础上,以一个字为例,先让学生发挥想象或联想,并通过一定的诱导,得到的答案可能有很多种,先解释正确的答案并要鼓励答对得同学,然后将其他得答案与正确答案进行对比,可以使学生在同一时间了解一些字形相近的字,通过字的起源于意义的解释,也可使学生印象深刻。当然,这要求老师备课相当充分,对老师自身的素质要求更高,这是国内对外汉语教师培养的问题,在此不多赘述。在对汉字起源的学习中,不但兴趣培养起来了,对已学的知识也得到了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在教授汉字的实际课程中,就需要运用到一定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外语时,人们会不自觉地将其与自己的母语相联系或进行对比,他们的母语和固有的学习经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母语的迁移在外语学习中影响巨大,尤其是成人。因此,如果能在汉语与学习者的母语之间找出一些共同点而后建立一定的联系(以学生有共同的母语或者掌握某种共同语言为前提),那么取得的效果也会更好,下面就以英语为例。
从文字的角度来讲,汉字与英语文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汉字的偏旁部件与英语的字母相似,汉字整字与英语单词相似,一些汉语合成词与英语的合成词相似。
偏旁、独体字——字母
汉字偏旁可以是一个独体字,也可以是笔画,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英语字母是构成英语单词的基础,通过不同数量、不同形式的字母组合构成了成千上万的单词。从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应该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首先可以教独体字和可以构成字的简单部件,一些独体字在合体字中的变体也应同时涉及。例如,“灬”、“饣”、“亻”应与“火”、“食”、“人”来配合教学,因为这些部首本身都是具有意义的,如果与本字脱离,就会让人难以理解,而掌握了本字、理解了其意义,也就自然不会将这些部首认为是“奇怪的图画”。这也会有利于之后合体字的习得。
整字——单词
整字是汉语文字的基本使用单位,在习得了偏旁和独体字之后,合体字的教学首先在书写上更容易掌握;单词是英语文字的使用单位,也要在识记了26个字母后才能开始背诵并记忆,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单词的意思可能需要不止一个汉字来表示,这属于语言的范畴。一个合体字会由几个部件构成,相同的几个部件按不同的结构组合会构成不同的字,但并不能随意的构造,否则将结构搞错了,写出来的也就根本不是汉字了,因为这样学生就会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换一个组合就不成字了,例如有时学生会把“另”写成左右结构或将“口”和“力”的上下位置颠倒,这是没有明白结构在汉字中的重要性。在英语中单词是线性排列的,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字母间左右位置之间的混乱,例如:“eat”和“ate”,虽然字母相同,但意义不同,前者是“吃”的一般式,后者是“吃”的过去形式,因此可以通过字母顺序不同而造成得单词错误来对比汉字结构不同造成的错误,使学生注意到在汉字中结构的重要性就如同单词中字母的顺序不容有错是一样的。
此外,形似字教学也是一大难点,如“辩”和“辨”就很容易被弄混,在《说文解字》中,对“辩”的解释是“治也。从言在辡之闲。”对“辨”的解释是“判也。”在英语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prosector”和“prosecutor”,只是多了一个“u”,前者的意思是“解剖员”,后者的意思是“起诉人”。但是汉字相对于字母具有一种优势,就是在汉语中尤其是重要的偏旁具有其自身的意义,而一个字母是没有意义的,就如上面所举的“u”。对于“辨”和“辩”来说,区别了它们的部首的意义,两个字也就容易区分了,前面在学习偏旁时的效果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偏正型合成词
英语英语中很多单词是通过几个单词的组合变形得到的,如“pencil-box”、“sunrise”、“left-handed”。在汉语中,有些字能单独表示字义,如“雨”、“日”、“土”等,但现代汉语还是是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居多,合成词也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其中偏正型的复合词就可以看成是简化了的词组,如与上文“pencil-box”对应的“铅笔盒”,就是“放铅笔的盒子”,与英语单词相对照,就不难理解词义了,这样学生也就不会将其错写成“千笔盒”,
而且字的意义通过词的辅助也能有助于学生理解。在教授学生词的同时讲解他们的书写形式以及字的意义,这样也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对字的理解,从而避免或减少写别字的现象。
最后, 好的老师和教学方法若能配合一套内容和结构都很完善的教材,教学效果将更好,因此设计并制定好几套完备的教材是十分必要的。在现有的教学方法中,一般有几种观点:有人都认为应当先从笔画教起,因为笔画是汉字最基本的构成,但是由于笔画大多都是抽象的,外语中也没有专门的语言能形容它们,教师应当如何解释才能使学生理解呢,例如“风”的第二笔与“儿”的第二笔写成一样的话又会怎样呢。
在起初,不应该排斥学生将汉字看成图画的现象,这是汉字的固有形象给人的观点,不可避免,但很多方法是将汉字在字形上看成图画,如“哭”被解释成两只大眼睛在流泪。这虽然能使学生较快地记住所学习的字,却违被了汉字本身的意义,但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汉字之初通过描画汉字来熟悉字的笔画、结构,增强字的“笔感”。因此制定教材的时候,同时也应配备一套教师用书,将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融合在书中,还可将口语教材与汉字教材联系起来。通常口语中最早习得的都是“你好”、“谢谢”之类的日常用语。这些字相比于一些复杂笔画来说,学生更熟悉、更容易习得,而且从意愿上来讲,学生也更愿意练习这些字。从在这些字的练习中,也可以逐渐掌握“点”、“横折”、“竖构”等常见笔画,然后在从字中兼顾笔画教学,学生对它们已经熟悉了,学习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二) 有汉字背景的学生
来自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汉字了解与熟悉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日本甚至还有很多书法家,因此在书写上的教学难度降低了不少,语音教学则成为重点。下面以日韩学生为代表探讨其教学方法。
由于日韩等国家的汉字在古代时由中国传入的,因此较多的保留了古代的汉字。而现在中国通用的规范汉字是当代使用的、目前是在大陆推行的、以记录普通话为主要对象的、主要适用于日常通用层面的、经过简化和整理的汉字。在日本的汉字中,“某些日文常用汉字与我国现行规范汉字形体完全相同且意义基本相同;某些日文常用汉字为《简化字总表》中现行规范简所对应的繁体字。如马(马)、则(则)、亩(亩)、雾(雾)等。这类字计413个,占日文常用汉字的21.234%。”在韩语中,“有一部分用汉字构成、可以用汉字标记的词,成为汉字词。汉字词在韩国语词汇中所占得比例高达60%至70% ,”但由于汉字词的来源除了从中国借用德,还有从日本借用的河汉民族自己创造的,很多汉字词与汉语词的意义已经有所不同了。如韩语中的“식당xidang”(食堂)指的是普通食堂和饭店的意义,但在汉语中“食堂”没有饭店的意思。另外,“与日文常用字不同得是,韩文中的这类汉字基本上都是未经过简化的传承字,而几乎没有与规范汉字作同样简化的简体字。”但由于许多字都与中国的汉字在形体上不同,因此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到其母语的负迁移。在此也对有汉字文化背景的学生的汉字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汉字强化配合语音教学
由于这些学生对汉字的笔画并不陌生,而且与其母语的文字在书写方式上也类似,日语的平假名就是由汉字的草书演变而来的,如“め”是由“安”的草书演变的,“ぃ”是由“以”演变而来的,片假名则是汉字的部件,如“ェ”、“ォ”、“カ”、“ィ”;韩语文字也是方块结构的,在书写练习上相较无汉字背景的学生来说要简单得多。但由于语言的不同,相同的汉字读音不同,哪怕只是细微的变化都会影响汉语中的发音,如 “夜”在日语中读为“yo lu”,在韩语中读为“ya ”因此,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汉字教学时,应当以教授汉字在汉语中的发音为主,在练习语音的过程中强化对汉字的记忆。
2、同音字和形声字的教学
在汉语中,同一个音节可以有多个与之对应的汉字,这就使得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在这些同音字中形声字又占了多数,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声符,如“密、蜜、泌、秘”。这是许多学生所遇到的难题。将这些同音又有些形似的字放在一起教学的话,由于声旁的数量多,记忆负担大,很容易使学生弄混。因此在已进行了一定的读音教学的基础上,应重视形声字形符的表义作用,可以让学生通过形符来了解字义,加深印象,通过形符明白造字理据,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意义和用法。
汉字是一个数量非常庞大的符号系统,但各汉字之间并不是没有联系的、孤立存在的,如果一个字一个字的学习必然是困难的。在以往汉字教学中对学生“学的过程”重视还不够,汉字难学其实只是表面现象,那是因为没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张志公先生曾说:‘汉字在初学阶段难,并且很难。所谓初学阶段,指的是学会千把字之前,尤其是五六百字之前这一阶段。等学会千把字以上汉字在学习上的优越性将会越来越充分得显示出来。’”所以,在教学时重视学生的习得过程和习得方法,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是适合于任何语言教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