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产品需求分析思路和方法(笔记整理)
本篇文章是对超仔老师课件的笔记整理,对于入门级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掌握对产品需求分析思路和方法,学习完本课堂能够对这方面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性地了解,课件内容是理论和实际例子的结合,实实在在的干货知识通俗易通。对自己近期奔波于各公司的面试有莫大的帮助。
总共有三节课:
第一节主要内容是产品需求内涵的理解;认识需求的分类、层级、规律;学会如何正确地表达一个产品需求。
第二节主要内容是对需求获取的渠道和方式的掌握;学会对记录需求的方式。
第三节主要内容是对需求挖掘使用场景的了解;需求挖掘方法的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需求优先级的排序方法的掌握。
一、产品需求分析思路和方法--产品需求
1、产品需求的内涵
①什么是产品?
所有的人造物都可以是产品,为了满足人们特定的需求而生产出来。汽车是为了让你移动的更快;房子为你遮风挡雨;衣服是让你保暖与遮羞。
②什么是需求?
需求是由个体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个体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这是需求在心理学上的定义。
③需求的产品的关系
产品是为了人们的需求而被生产出来的,因为需求的驱动,才会使得用户需要产品。互联网产品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互联网产品的形态有:App、Web网页、PC客户端、各种硬件内的软件、AR、VR等等。产品经理所做的工作就是如何设计互联网产品去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④案例分析:中午你饿了,想尽快吃饭,又不想出门,快速填饱肚子是需求,因此诞生了外卖产品。比如:美团外卖、饿了么
⑤理解需求的误区
很多产品在讨论需求的时候,会流于表面,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把解决方案当成了需求,对需求的理解挖掘一定要到心里状态这个程度。
2、需求的分类及层次、规律、拆解用户需求
①需求分类
用户需求:满足用户所想,用户是上帝
商业需求:一切向钱看,商业化是目的,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用户需求和商业需求的关系
提供产品必须满足用户需求,你只有满足了用户需求才会对用户产生价值,你才有可能实现你的商业化目的。谈商业需求的前提一定是谈用户需求,只要把用户需求满足好了你的商业需求才有可能得到实现。
案例分析:微信在起步阶段,用户需求高于商业需求仅仅满足用户需求不收取任何费用没有任何广告,最近几年,用户需求满足得很好了,作为一个成熟的产品,要攫取商业利润,商业化信息越来越浓,支付提现要手续费,广告介入,售卖广告位。
②需求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Ⅰ)生理需要:满足日常生活基础所需,如吃穿住用行等;
(Ⅱ)安全需要:如对健康的担心、对贫困的恐惧、对无知的忧心、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在安全感匮乏的同时,则内心驱动会促使去满足获取安全感的需要;
(Ⅲ)社交需要:社交包括友情、爱情、亲情等多个层次;
(Ⅳ)尊重需要:希望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展现自己,获得人们的认可。尊重与被尊重都存在与社交网络中交流互动中;
(Ⅴ)自我实现需要:最高阶级的需求。如微博加V、知乎。
用户需求:人性七宗罪,在圣经里,人类天生都是罪恶的,所以从生下来开始一生都在赎罪,具体有七宗罪:淫欲、贪食、贪婪、懒惰、暴怒、妒忌、傲慢。
③需求层次的规律
规律一: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层次划分为5类,只有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成为新的动力。
规律二:这些需求都是与生俱来的,不会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即需求是不会变的,变的是满足需求的产品。
规律三:产品最核心的是其解决的需求是否是刚需。马斯洛最底层的生理需求,如生活类的吃穿住行,即为刚需。其上一层次的安全需求,也都是普遍存在的,而越往上,则变得越来越不必要,如自我实现,不再是所有人的必须。
规律四:越底层的东西,越是平淡无奇,使用起来越是不温不火。需要的才打开使用,是一种工具。而其他基于新鲜感的需要,则在使用高峰时则万人空巷;低谷时,则门可罗雀。故基于底层的工具类需求,粘性未必最高,但一定是生存最久的。
④拆解用户需求
一条用户需求可看做是‘目标用户’在‘合理场景’下的‘用户目标’,其实就是在解决‘谁’在‘什么环境’下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案例:拆解用户需求
需求一:酷爱音乐,跑步的时候一定要听音乐,而且要听特别感动的音乐
需求二:想知道最近流行什么音乐,不然K歌总觉得自己落后
需求三:不知道听什么,推荐的自己不喜欢
本章小结
需求是产品经理口头上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但需求二字背后的真正含义又有多少人知道。究竟产品需求包括什么,需求如何分类,用户需求和商业需求究竟什么关系,以及需求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通过本节课能够深刻领悟到
二、产品需求分析思路和方法--需求的来源
1、需求获取的渠道:外部和内部
①外部:
外部获取需求的方式有用户、竞品、市场、合作伙伴
(Ⅰ)用户:产品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可通过用户反馈、用户调研获取;
(Ⅱ)竞品:竞品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同样的产品功能满足同样用户需求的产品,另一种是用不同的产品功能满足同样用户需求的产品。竞品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满足方式可以为我们的产品设计带来一定的启示
(Ⅲ)市场:需求和产品常常会受到行业政策调整的影响。如‘净网行动’、‘打车软件专车服务属非法营运’等
(Ⅳ)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在商业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②内部:
内部获取需求的方式有产品数据、老板、同事、自己
(Ⅰ)产品数据:用户在使用时会产生行为数据,这些客观的数据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用户需求
(Ⅱ)老板:企业运转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司的战略需求。
(Ⅲ)同事:产品、研发、设计、运营、市场、销售、客服是距离用户最近的人,往往最能理解用户抱怨的点也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Ⅳ)自己:产品经理应该成为自己产品的重度用户,而且是产品的目标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发现用户需求,如此一来更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2、需求记录
产品相关人员在获取需求之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一个初步的记录,以便于后面的产品经理对需求进行分析、管理与实现
①需求的记录方式
②需求类型
按产品属性划分:分为idea、新增、优化、Bugfix四种类型;
按产品职能划分:分为功能类需求、运营类需求、数据类需求、设计类需求;
本章小结
需求来源于各方面,产品经理对于需求的把控是检验产品能力的重要一环。现实中往往出现需求很多但都不合理,问题就在需求的来源不对,导致需求的质量不高,因此要把控好需求的来源,提高需求的质量。
三、产品需求分析思路和方法--需求的挖掘
1、了解需求挖掘的使用场景
通常产品规划前期,产品经理需要定位好用户的痛点,为其提出解决方案,并作为产品的核心功能和卖点。比如景区导航的核心功能点是定位和导航,天气预报App的核心功能是天气报道和预报,明确其核心功能后,还需规划其他延伸的功能或相关功能,以增加用户的粘性,推动用户的活跃和转化。
2、掌握需求挖掘的方法
①心里+场景方式就是通过用户在某个环境状态下,对用户每个心里状态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案例分析:墨迹天气是以天气播报为核心功能的,当用户知道天气情况后,他们有哪些心理活动?又下雨了?今天穿多少衣服出门?空气质量是否适合运动、逐一的梳理出用户在这个场景下可能存在的心理状态,针对心理状态列出功能点
②标签+场景是通过对用户的基本认知进行场景化思考,对这个特点的用户在这个场景下需要哪些功能。
案例:keep是针对80后的运动软件,那么我们先列出80后的社交和标签行为,然后选择一个场景逐一考虑是否有新的功能点。
3、需求分析
①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分成三个部分:需求筛选、需求透视、需求排序
三者的逻辑:首先筛掉不做的需求,其次对要做的需求进行进一步提炼,最后对提炼好的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下面对这三者做下分析
(i)需求筛选
需求筛选的特点包含真实性、一致性、价值性、可行性;
真实性:这个需求是否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致性:有多少用户需要这个需求,覆盖率多大,是否满足产品定位;
价值性:需求能带来多大的价值?需要付出多大成本?;
可行性:需求在现有的资源上是否能实现;
(ii)需求透视
需求透视包括表面需求、本质需求、产品需求。本质需求是用户想解决的根本问题。获得用户的本质需求更能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来解决用户需求;产品需求是依据用户想解决的根本问题,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iii)需求排序
需求排序的三个基本考虑因素:战略定位、产品定位、用户需求,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七个维度:相关性、逻辑性、价值性、强度、广度、频率、类型
(Ⅰ)相关性:考察需求与战略地位、产品定位的相关性
(Ⅱ)逻辑性:完成A功能才能进行B功能
案例分析:微信钱包开发战略:绑定银行卡—充值—消费—红包—理财通—京东精选—生活缴费
(Ⅲ)价值性:考察需求能创造的企业价值、用户价值的性质与数量
(Ⅳ)强度:考察需求的强弱,三个因素考虑:必要性(不可缺少)、高频次(需求次数多)、持续性(长时间保持足够的需求频次)
(Ⅴ)广度:需求覆盖的目标用户有多少
(Ⅵ)频率:考察需求单位时间内出现的次数
(Ⅶ)类型:依据KANO模型对需求作出分类,考察需求类型。KANO模型认为用户需求可分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本章小结
产品的需求的来源于用户、客户、领导,产品经理应该要有自己的一套产品功能规划思路和方法论;对收集到的需求,可以通过“心里+场景”、“标签+场景”这些纬度去判断需求是否符合用户心里和个人特征;紧接着对符合的需求的进行分析、筛选、优先级排序,这项工作是最考验产品能力的,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只有利用好手中的资源合理安排需求,才能抓住市场机遇,优先满足用户需求,获取市场流量。
‘贰’ 产品经理必会的10种数据分析方法
产品经理必会的10种数据分析方法
随着人口和流量红利的下降,互联网行业必然会朝着精益化运营的方向发展。数据分析在很多互联网人的工作中越发显得重要,而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更是如此。
本文将为产品经理介绍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并基于此,衍生出 2 个常见方法和 7 个应用手段,希望在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中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数据分析应该以业务场景为起始思考点,以业务决策作为终点。
基本思路为 5 步,首先要挖掘业务含义、制定分析计划、从分析计划中拆分出需要的数据、再根据数据分析的手段提炼业务洞察,最终产出商业决策。
接下来我们用一个案例来具体说明这 5 步思路:某国内 P2P 借贷类网站,市场部在网络和 hao123 上都有持续的广告投放,吸引网页端流量;最近内部同事建议尝试投放 Google 的 SEM;另外,也需要评估是否加入金山网络联盟进行深度广告投放。在这种多渠道的投放场景下,产品经理该如何进行深度决策?1. 挖掘业务含义
首先要了解市场部想优化什么,并以此为核心的 KPI 去衡量。渠道效果的评估,最重要的是业务转化:对 P2P 类网站来说,是否‘发起借贷’远远比‘用户数量’重要。
所以无论是 Google 还是金山渠道,都要根据用户群体的不同,优化相应用户的落地页,提升转化。
2. 制定分析计划
以‘发起借贷’为核心转化点,分配一定的预算进行流量测试,观察对比注册数量及 ROI 效果,可以持续观察这部分用户的后续价值。
3. 拆分查询数据
根据各个渠道追踪流量、落地页停留时间、落地页跳出率、网站访问深度以及订单类型数据,进行用户分群。
4.提炼业务洞察
在不同渠道进行投放时,要根据 KPI 的变化,推测业务含义。比如谷歌渠道的效果不好,可能因为谷歌大部分的流量在海外,可能会造成转化率低。而金山网络联盟有很多展示位置,要持续监测不同位置的效果,做出最后判断。
5.产出商业决策
最后根据数据洞察,指导渠道的投放决策制。比如停止谷歌渠道的投放,继续跟进金山网络联盟进行评估,而落地页要根据数据指标持续地进行优化。
二、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一)内外因素分解法内外因素分解法是把问题拆成四部分,包括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可控和不可控,然后再一步步解决每一个问题。
社交招聘类网站,一般分为求职者端和企业端,向企业端收费方式之一是购买职位的广告位。业务端人员发现‘发布职位’数量在过去的 6 个月里有缓慢下降的趋势。
对于这类某一数据下降的问题,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说,可以如何拆解?
根据内外因素分解法分析如下:
1.内部可控因素
产品近期上线更新、市场投放渠道变化、产品粘性、新老用户留存问题、核心目标的转化;
2.外部可控因素
市场竞争对手近期行为、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招聘需求随时间的变化;
3.内部不可控因素
产品策略(移动端/PC端)、公司整体战略、公司客户群定位(比如只做医疗行业招聘);
4.外部不可控因素
互联网招聘行业趋势、整体经济形势、季节性变化;
(二)DOSSDOSS 是从一个具体问题拆分到整体影响,从单一的解决方案找到一个规模化解决方案的方式。
某在线教育平台,提供免费课程视频,同时售卖付费会员,为付费会员提供更多高阶课程内容。如果我想将一套计算机技术的付费课程,推送给一群持续在看 C++ 免费课程的用户,产品经理应该如何辅助分析?按 DOSS 的思路分解如下:
1.具体问题
预测是否有可能帮助某一群组客户购买课程。
2.整体
首先根据这类人群的免费课程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之后进行延伸,比如对整体的影响,除了计算机类,对其他类型的课程都进行关注。
3.单一回答
针对该群用户进行建模,监控该模型对于最终转化的影响。
4.规模化
之后推出规模化的解决方案,对符合某种行为轨迹和特征的行为进行建模,将课程推荐模型加入到产品设计中。
三、数据分析的应用手段根据基本分析思路,常见的有 7 种数据分析的手段。(一)画像分群画像分群是聚合符合某中特定行为的用户,进行特定的优化和分析。
比如在考虑注册转化率的时候,需要区分移动端和 Web 端,以及美国用户和中国用户等不同场景。这样可以在渠道策略和运营策略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二)趋势维度
建立趋势图表可以迅速了解市场, 用户或产品特征的基本表现,便于进行迅速迭代;还可以把指标根据不同维度进行切分,定位优化点,有助于决策的实时性;(三)漏斗洞察通过漏斗分析可以从先到后的顺序还原某一用户的路径,分析每一个转化节点的转化数据;
所有互联网产品、数据分析都离不开漏斗,无论是注册转化漏斗,还是电商下单的漏斗,需要关注的有两点。第一是关注哪一步流失最多,第二是关注流失的人都有哪些行为。
关注注册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可以有效定位高损耗节点。
(四)行为轨迹
行为轨迹是进行全量用户行为的还原。只看 PV、UV 这类数据,无法全面理解用户如何使用你的产品。了解用户的行为轨迹,有助于运营团队关注具体的用户体验,发现具体问题,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设计产品,投放内容;(五)留存分析留存是了解行为或行为组与回访之间的关联,留存老用户的成本要远远低于获取新用户,所以分析中的留存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
除了需要关注整体用户的留存情况之外,市场团队可以关注各个渠道获取用户的留存度,或各类内容吸引来的注册用户回访率,产品团队关注每一个新功能对于用户的回访的影响等。(六)A/B 测试A/B 测试是对比不同产品设计/算法对结果的影响。
产品在上线过程中经常会使用 A/B 测试来测试产品效果,市场可以通过 A/B 测试来完成不同创意的测试。
要进行 A/B 测试有两个必备因素:
1.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测试;
2.数据量和数据密度较高;
因为当产品流量不够大的时候,做 A/B 测试得到统计结果是很难的。而像 LinkedIn 这样体量的公司,每天可以同时进行上千个 A/B 测试。所以 A/B 测试往往公司数据规模较大时使用会更加精准,更快得到统计的结果。
(七)优化建模当一个商业目标与多种行为、画像等信息有关联性时,我们通常会使用数据挖掘的手段进行建模,预测该商业结果的产生;
例如:作为一家 SaaS 企业,当我们需要预测判断客户的付费意愿时,可以通过用户的行为数据,公司信息,用户画像等数据建立付费温度模型。用更科学的方式进行一些组合和权重,得知用户满足哪些行为之后,付费的可能性会更高。
以上这几种数据分析的方法论,仅仅掌握单纯的理论是不行的。产品经理们需要将这些方法论应用到日常的数据分析工作中,融会贯通。同时学会使用优秀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事半功倍,更好的利用数据,实现整体增长。
‘叁’ 产品质量分析的产品质量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不同的产品,衡量其质量的指标也不尽相同,如有形产品和服务产品在指标上有较大区别。但反映产品质量指标水平的高低和质量的稳定性,以及顾客对质量的满意程度等三项内容是共同的。产品质量分析将对上述三项内容做出判断,寻找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建议。
(一)产品质量水平分析
产品的质量水平分析通常从三个方面进行,即质量标准分析、本企业质量达标程度分析以及质量水平行业比较分析。
1.质量标准分析
(1)产品质量标准的收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企业内控标准、协议标准。
(2)产品质量标准评价
首先,对各类标准的指标内容作比较,应特别关注客户新的要求。
其次,对各类标准的指标水平作比较,评价本企业选择的标准能否满足客户要求,下一级标准能否保证上一级标准的要求,如不能满足则应进行修订与补充。
在上述基础上,选定评价本企业产品质量的标准内容。
2.本企业产品质量达标程度分析
产品质量达标程度分析的参照对象是质量标准:(1)按产品质量等级分析;(2)按产品质量合格率水平分析;(3)按质量计划完成率分析;(4)按产品质量实测水平分析。
3.产品质量水平行业比较分析
产品质量水平行业之间比较分析,其内容仍然是上述四项,但比较的基准可以选用行业的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和竞争对手水平。
(二)质量稳定性分析
1.产品质量稳定性高的典型特征
稳定性:当一个实际的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时,如果受到外来作用的影响时,系统经过一个过渡过程仍然能够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我们判别这个系统是稳定的,否则判别系统不稳定。
在稳定的生产条件下,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应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由两个参数决定:均值μ、标准差σ。
理想的产品质量特性检测数据分布应为:产品质量特性检测数据呈正态分布,平均值与指标公差中心重合,产品质量特性检测数据分布的两边距规格限有一定的余量。
2.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判别方法
产品质量分布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呈现正态分布,是判别产品质量稳定性的依据。判别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的方法中,直方图法是比较简便的方法之一。
(1)采集数据,制作直方图。
(2)正态分布的判别
①产品质量符合性好:近似正态分布,且数据分布中心(平均值)与指标公差中心基本重合、数据分布没有超过指标上限和下限,产品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②产品质量符合性较好:近似正态分布,且数据分布中心(平均值)与指标公差中心稍有偏移、数据分布极少超过指标上限或下限,产品质量处于次受控状态。
③产品质量符合性差:非近似正态分布,因数据分布中心(平均值)与指标公差中心偏移较大,有较多数据超过指标上限或不限,产品质量处于失控状态。
(三)顾客满意度分析
1.顾客满意度对企业的影响
顾客满意是顾客的一种心理活动。顾客满意度用来测量一家企业(公司)在满足或超过顾客购买产品的期望方面所达到的程度。顾客满意的三个构成要素是:直接要素商品和服务、间接要素企业形象。顾客不满意只能给企业(公司)带来不良的后果,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2.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
用户评价指标一般可包括用户期望和产品性能,还包括产品的合用性、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安全性、环境影响、美学规范、产品交付、产品价格、广告宣传、企业形象、服务、用户投诉、用户忠诚度等。
我国顾客满意度评价模型,选用了如下六个结构变量及其相应的指标构成,即顾客对产品:(1)预期质量;(2)感知质量;(3)感知价值;(4)满意程度;(5)忠诚度(顾客保持率);(6)抱怨(投诉)程度。
‘肆’ 产品可行性分析方法
主要需要分析的有以下的要素:
1. 商业目标与环境(我们现在有哪些资源,我们需要做什么东西,我们还差啥什么东西)
2.用户需求与体量(用户与市场研究)
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产生这个需求?
市场有多大的容量?有多少人有这个需求?
用户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市场容量下有多少人愿意付费呢?
3. 分段与竞争策略
1. 每一个参与的对象是否受益了?谁会优先受益?
2.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先做哪个功能?后做哪个功能? 前面做的功能对于后面的功能有多大的影响?(产品的RoadMap)
总结:可行性分析的操作步骤:
1. 行业背景调研
2. 市场背景调研+用户需求分析
3. 竞品分析
4. 资源+SWOT分析
5. 产品商业模式(产品模式、用户模式、运营模式、推广模式、成本结构、盈利模式)
7.产品路径图(MVP方案、优化方案、融资、产品规划)
市场调研+竞品分析=BRD
前三点输出BRD文档、结合后两点输出商业逻辑分析报告。
功能迭代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有以下的5个维度:
1、用户体验
2、业务指标
3、财务指标
4、技术难度
5、接受程度
举个例子:如果淘宝计划在站内推出一个功能,结合5要素分析:
每个人对于这5个考虑要素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我看来,用户体验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是财务指标,过少的收益将会给公司带来困难。第三是接受程度,接受程度决定了项目的可推广性。最后是技术难度,除非是太难的功能,不然都可以找我们的工程师来进行解决。
‘伍’ 产品性能分析怎么写
产品性能是指产品具有适合用户要求的物理、化学或技术性能,如强度、化学成份、纯度、功率、转速等。
而通常所说的产品性能,实际上是指产品的功能和质量两个方面。功能是构成竞争力的首要要素。用户购买某个产品,首先是购买它的功能,也就是实现其所需要的某种行为的能力。质最是指产品能实现其功能的程度和在使用期内功能的保持性,质量可以定义为“实现功能的程度和持久性的度量”,使它在设计中便于参数化和赋值。
因为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是从性能出发的,是设计的起点和完成的标志,性能特征应当成为整个设计过程的基本特征,或者称为由性能需求驱动的设计。而制造则是通过工艺特征实现功能特征到质量特征所依附的几何特征和材料特征。产品开发研究如何从性能特征到几何特征、材料特征和工艺特征的映射。
对于一个性能上的需求,可以由多个结构、多种材料、不同的工艺来实现,因此,在开发、制造前必须对产品性能进行分析。性能分析就是用必要的方法去检验或验证结构、材料和工艺是否实现了求解的性能及其实现的程度。在产品开发各阶段,通过一定的准则和标准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的性能分析,并及时将分析评价结果反馈给设计环节,使产品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协调优化,并根据产品综合性能最优化原则选择一个设计方案予以实施,使开发出来的产品达到用户(设计者)所追求的最佳性能组合。
‘陆’ 竞品分析时常用的5个方法
竞品分析文档应该是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最经常接触到的文档之一,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呢?一方面当然是为了对比,去糟存精。另一方面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其他产品上是否已经实现,效果如何。当然也不是随便找到一个竞品就直接分析了,还要根据商业模式,产品功能进行综合考虑。本文主要讨论竞品分析的方法。
一、产品分析方法
1、用户体验五要素法
战略层:企业愿景、产品定位、需求把控、用户习惯、商业模式
范围层:主要功能、核心功能、次级功能、功能架构、业务流程设计
结构层:信息架构、常规功能、特色功能、实现情况、用户流程分析
框架层:操作情况、刷新、页面跳转、查询、交互框架、界面设计、导航设计、标签设计、细节点
表现层:视觉表现、布局、配色、排版
2、SWOT分析
针对所要分析的竞品,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维度进行比较和梳理。
3、表格法
适合总结产品的总体情况
4、客户满意度模型(kano模型)基本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
5、Yes/No法:
主要适用于功能层面,简单来说就是将各个产品的功能点全盘罗列出,有功能点的地方标 "√" ,通过比对可以清晰地了解功能点上产品间的异同
二、分析时的5个注意点
1、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报告中的数据从哪里来,什么时间发布的,都要进行备注说明
2.对比时有截图作参照
保证报告中的对比有理有据,清晰可读
3、做的是竞品“分析”,而不是竞品“抄袭“
重点是分析产品,理解为什么其他竞争对手要那样做。分析自己的资源,能力是否能够做一样的或更好的选择,而不是一股脑的把各个产品对比后,选择出自己认为还不错的功能,组装成一个APP
4、选择合适的竞品,明白为什么选择竞品
选择的竞品可能是因为业务上有重叠,服务上相似,功能上雷同,千万不要看到竞品就开始拆解功能直接分析,在竞品分析的过程中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5、重要的是分析出结果,而不是罗列数据
单纯的对比功能,罗列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每个功能的背后涉及一系列的技术与服务,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然后总结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
三、竞品分析文档模板
1、体验环境
2、行业分析(历史变化、发展趋势)
3、市场状况(市场容量、竞争格局、市场占有率分布)
4、需求分析(扮演用户、选择研究对象)
5、确定竞品(产品咨询收集、选择服务/目标用户相同或类似的产品)
6、竞品对比(多种分析方法)
7、商业模式异同
8、业务/产品模式异同
9、运营及推广策略
10、归纳和结论
以上框架仅供参考,竞品分析做给不同的人看时,侧重点都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