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多研究方法

多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22 07:41:31

① 一篇论文中最多能用几种研究方法哪种方法是常用的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方法是有层次性的,不同层次的方法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对象。在从事具体的科学研究时,研究人员首先要了解所在学科及研究课题的特点、性质和研究对象,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如在物理学领域,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的研究方法在选择上是有一定区别的。简单来说,实验物理首先要考虑的是运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获得相关数据后再借助数学方法、统计方法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再分析数据,通过模型法、比较法等来提出一个科学结论。而理论物理则通常是建立假说,设计模型,然后通过动手实验、理想实验来验证假说.当然在研究过程中,还会大量用到形象思维、直觉或灵感等的逻辑思维方法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系统科学方法等。再如在社会学的具体实践研究中,通常会用到抽样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等来进行相关调查获得相关资料,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分类方法等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借助数学方法推出模型或者得出实质哇的结论。外语研究当中,由于研究的对象不同,而相应采取的研究方法上也有所侧重。在语言系统研究中多采用演绎法、推理法;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的研究方面多用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做定性研究、比较研究或描述性研究。哲学研究则是采用抽象与具体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的方法和比较法等。

② 论文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01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它是有计划、有目的并且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历史状况或现实状况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了观察法、历史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且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02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人们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这几个方面的作用。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

03
【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实验法的依据是自然和社会中现象和现象之间相当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其主要特点是:主动变革性、控制性、因果性。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两种,实验室实验法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并通过专门仪器进行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自然实验法比较接近人的生活实际,易于实施。

04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既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又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还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并且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

05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06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在企业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主要数据来源,按照某种数理方式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企业信用结果。定量分析是投资分析师使用数学模块对公司可量化数据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对公司经营给予评价并做出投资判断。定量分析的对象主要为财务报表,如资金平衡表、损益表、留存收益表等。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

07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称非数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定性分析常在定量分析之前进行,它为设计或选择定量方法提供有用的信息;但并非所有的定量分析都必须事先进行定性分析,因为有时分析对象中含有哪些组分是已知的。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没有或不具备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

08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09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10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和类比法很近似。它是在实验室里先设计出于某被研究现象或过程(即原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间接的研究原型规律性的实验方法。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③ 心理学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二、实验法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
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2、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调查法survey
method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
调查法又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四、测验法metric
method
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应用范围很广。
上述四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独自的优点,但同时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仅凭某一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

④ 研究方法

应用开发测井解释含水饱和度,在有代表性区域部署检查井密闭取心分析,依据开发地质研究建立油藏模型和开采动态资料进行数值模拟等方法,综合研究油层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特征。

1.单井研究油藏纵向波及状况及水淹特征

(1)常规测井水淹层解释

通过对孤岛中一区储层物性、油水性质与电测关系的研究,得出一套适合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4层系不同开发时期的测井解释方法,解释处理了不同开发时期的100口井资料,反映不同时期的油藏含水饱和度情况。为了研究目前油层水淹状况,选用高含水期的14口井解释成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油井进入高含水期开发后,油层厚度波及程度较高,水淹厚度占统计厚度的86.9%,除由于地质及构造因素影响,个别井有较多未水淹厚度外,其余井油层厚度均已水淹,全部厚度水淹的井占统计井数的78.6%,说明油层纵向水淹较为严重。油藏剖面各小层厚度水淹程度也明显不同。主力油层水淹厚度占其统计厚度的91%,水淹厚度比例很大,非主力层水淹厚度占其统计厚度的74.5%,表明主力层与非主力层纵向水驱动用状况存在明显差别。从水淹级别分类统计看,84.3%的统计厚度为中强水淹,说明绝大部分油层厚度都已得到较充分的水洗。

(2)碳氧比能谱测井

碳氧比能谱测井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含油饱和度测井方法,在目前油田开发测井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孤岛油田中一区1991年到1992年11口井的碳氧比测井解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油层纵向水淹厚度占统计厚度的92.9%,表明油层厚度注水波及较高,未水驱的厚度较小。统计厚度主要分布在主力层。非主力层统计厚度较小,代表性较差。从统计结果看,油层纵向各小层水淹均很严重,主力油层水淹厚度占其统计厚度的94.5%,非主力层水淹厚度占其统计厚度的86.2%。从水淹级别看,弱水淹厚度仅占统计厚度的6.5%,表明绝大部分油层水淹厚度均为中强水淹。

(3)检查井密闭取心资料

密闭取心检查井是油田为了解地下油层油水饱和度状况,在油田有代表性的部位部署的。用油基钻井液或密闭液取心的检查井,能直接反映油层的水洗状况,准确可靠,得到广泛应用。

统计分析11-Jll井有饱和度资料的92块样品,结果表明,主力油层样品63块,其中油层21块,占33.3%。从而可以看出,取心井资料反映油层比例较高。从水淹强度看,弱水淹样品占水淹样品的20.6%,即近80%的样品为中强水淹。

该井反映的油层纵向水淹状况明显轻于测井统计分析结果。从小层情况看,在取心的5个目的层中,有4层在取心井位附近不同程度地存在小层尖灭影响,取心井位基本处于油井排上,避开注水主流线。这些因素都对小层水驱开发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在高含水区域内,存在较多比例的油层及弱水淹厚度,也说明了高含水期油层剩余油的所在。

(4)吸水剖面资料

在开发生产过程中,对生产井和注水井分别测试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是了解油层动用状况的重要方法,也是油藏分层开采配产配注的依据。

从统计的3~4层系小层吸水情况看,自1986年以来,不吸水层比例保持在10%左右,最高时达13.6%,最低时为5%,表明有部分油层始终未能动用,吸水动用井层数为90%左右。但统计数字随每年的工作状况有波动。

2.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剖面剩余油分布

为全面准确地描述典型区的剩余油分布状况,应用三维三相黑油模型对典型区开采层系进行整体模拟,历史拟合再现油藏20多年的开发历程及油水饱和度的变化。

孤岛油田中一区典型模拟区的面积约为2.5km2,馆3~4层系分为9小层,共有油水井42口。根据该区的含油面积,注采井网及边界流动等情况,采用平面正方形网格,网格步长103m,整个油层横切为16个剖面、每个剖面9层网格代表9小层。

结果表明,除受边界外扩影响的1,2和15,16号剖面外,其余各剖面的水淹百分比均已达80%以上,说明油层纵向波及状况较好。从模拟情况看,未水淹层段主要是非主力层未投入开发的层段,其次为边部或受岩性尖灭影响的局部层段。小层纵向水淹极不平衡,部分非主力层尚未投入开发或开发井点少,井网不能控制储层,水洗效果差。对主力层情况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主力油层水淹网格比例为92.6%,且72%为中强水淹,说明主力油层纵向波及较好,水洗程度也较高。

单井及剖面方法研究油藏纵向水淹结果对比见表8-1。

表8-1不同方法研究油藏纵向水淹结果对比表

(据俞启泰等,1999)

3.油藏平面波及状况及水淹特征

油藏平面注入水波及状况及水淹特征研究是进行油藏平面调整,扩大波及面积及水淹区域,提高水驱采收率的重要前提。从孤岛中一区馆3~4区的油层发育情况看,主力油层多为片状分布的高渗透率层。在不同注水开发时期,在油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和作用下,注入水沿高渗透带推进较快,使得同一时间内注入水在油层平面上的分布也有较大差异。

(1)新井(老区内所钻的调整井或更新井)投产资料

油田在不开发时间对油藏井网系统进行加密调整,或补充更新井,这些新井投产时的动态情况真实地反映了油层的含水情况,也表明新井所处部位油层的水淹状况。这些井分布在整个油层平面上,也反映着开采层平面油水分布状况。新井含水率的高低通常反映出井位处油层是否受到水洗。这里,假定新井含水超过50%,则代表所处油层基本为水驱受效的水淹区。

从1990年到1992年,孤岛油田中一区陆续投产了60多口井,进行井网加密调整,分年度对新井含水进行分级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平面有90%以上井点位于水淹区域,油层平面水波及较广。

对1991年到1992年新投产井中单采某些小层的生产井进行统计,分析其分层水淹情况。结果表明,油层水淹90%以上为中强水淹,未见油层厚度。但从新井投产层情况看,绝大部分井为4小层开采井,因而新井资料主要反映了4小层的水淹状况,从新投产的4层水淹统计看,仅有4%的弱水淹,说明4层水淹分布较大,主要为中强水淹。

(2)常规测井及碳氧比测井解释

根据测井解释的新井分层含水饱和度,分析分布在油层平面上的井点位置水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统计井反映的平面水驱波及较好,统计结果除受干层影响外,主要为0-22井与3-21井两边部水驱不受效井影响,一些小层统计值较低,其余小层基本为100%井点见水,且除43层外,其它小层水淹厚度均超过90%以上。说明油层平面大面积水淹且水淹厚度较大,仅在边界及受构造和断层影响的局部存有零散未水淹区。

(3)数值模拟方法

将孤岛中一区的历史拟合结果应用于分析各小层的饱和度分布。结果表明,典型区各小层由于井网控制程度差别较大,反映的结果截然不同。一类为连片分布的主力层,水淹在平面上也大片分布,平面波及网格比多超过90%。另一类为零星分布的非主力层,未动用或只有一口井投产,平面水淹较小甚至没有发生水淹。小区主力层叠合平面水淹面积超过90%。这主要是由于小层砂体分布较好且孤岛油田进入高含水期,渗透性普遍增加的特点决定的,使注入水在高含水期有效地扫及油层,从而达到大面积水淹。

⑤ 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述及,作为一门课程的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包括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及新构造运动学三门独立学科的内容。各门学科都有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所制定的研究方法体系,第四纪地质学、地貌学、新构造运动学也不例外,这三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又是在分布、成因、年代和发展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的。因而它们既可以分别进行研究,但也可以结合起来,并且在许多场合下是必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三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归纳为:地形形态;第四纪堆积物的岩石、矿物成分和岩相特征;地形、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和空间分布,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地形、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发展史等。为了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需要采取地形形态、基底地质构造、第四纪堆积物、生物地层学、人类考古学、仪器、绝对年龄、古土壤学等不同方面的方法:

(一)地形形态法

1.研究内容

(1)划分主要和次要的地形形态单元,研究它们的形态描述和形态测量;

(2)给予这些地形以形态名称;

(3)从形态特点方面分析地形以及相关的第四纪堆积物和新构造运动的类型、相对年代及发展史。

2.具体措施

(1)分析等高线地形图、陆地照片、航卫照片等;

(2)野外地面观察和空中观察,对地形进行文字描述、素描、照相、测制地形剖面图、地形形态描述图、地形形态测量图;

(3)从形态上分析地形及相关第四纪堆积物、新构造运动的类型;

(4)研究各地形单元在空间分布上的关系,如层叠的、埋没的、镶嵌的、穿切的、覆盖的、平行的、过渡的等等;

(5)借助地形形态之间的关系,确定地形及相关第四纪堆积物和新构造运动的相对年代和发展历史,如在层叠的阶地系中较高的阶地年代较老,在埋藏的阶地系中较低的阶地年代较老等。

(二)基底地质结构法

这是研究地形、新构造运动与前第四纪基岩和地质构造关系的一种方法。

1.研究内容

(1)研究前第四纪基岩性质、地质构造在地形形成中的作用,作为划分地形成因和年代的依据;

(2)研究老地质构造与新地质构造的关系以阐明老构造运动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有重叠的、继承的、新生的关系等)。

2.具体措施

(1)观察不同岩石性质与地形形态和成因类型的关系,以确定是构造地形抑或剥蚀构造地形、剥蚀地形等;

(3)研究新地质构造与老地质构造在方向、类型、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关系;

(4)对比地形剖面图和地质剖面图,地形形态图和地质图;

(5)编制岩石抗剥蚀强度图并与地形形态图进行对比;

(6)编制地貌地质联合剖面图、地貌构造形态图、新构造图。

(三)第四纪堆积物法

这是通过研究第四纪堆积物的岩石、矿物成分、岩相特点、厚度及空间分布的特征来解决这三门学科的有关问题的一种方法。

1.研究内容

(1)对组成第四纪堆积物的岩相特点各种粒级的颗粒进行岩石(粗粒物质)和矿物成分鉴定和研究;

(2)研究第四纪堆积物的物质来源(原地的及外来的);

(3)研究第四纪堆积物的形成环境及成因(例如,第四纪堆积物的岩石矿物成分与下伏基岩有联系,证明是否为残积物、搬运沉积、或其它类型的堆积等);

(4)研究第四纪堆积物与地形的关系,其中包括第四纪堆积物分布的大地形环境(如河谷形态及分布在河谷中的第四纪堆积物,以及第四纪堆积物本身所组成的地形等);

(5)研究第四纪堆积物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如巨厚的第四纪堆积物分布在新构造下降运动地区等)。

2.具体措施

(1)第四纪堆积物自然剖面及人工剖面的观察,观察内容包括:

① 第四纪堆积物的空间分布、厚度变化;

② 第四纪堆积物的岩石矿物成分(尽可能确定);

③第四纪堆积物的岩相特点,包括层理、各层颜色、产状、分选、粗粒物质的磨圆度和扁平度、排列方向、胶结等;

④第四纪堆积物岩相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变化(原生的和次生的变化);

⑤第四纪堆积物所含化石及生物残骸;

⑥第四纪堆积物剖面所在的地形部位;

⑦对剖面的观察内容进行文字描述、照相或素描、采集标本和供分析鉴定、化验的样品。

(2)测制第四纪堆积物剖面,并填绘第四纪地质图。

(3)对不同类型的第四纪堆积物如,冰川漂砾、海成砾石层、风成砂、残积粘土等,分别进行不同内容的研究。

(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第四纪堆积物及相关地形和新构造运动的类型、年代和发展史。

(四)生物地层学法

研究第四纪堆积物及其中所含化石、生物残骸以划分第四纪地层的方法。

1.研究内容

(1)第四纪堆积物中化石和生物残骸的采集和鉴定;

(2)第四纪化石和生物残骸与第四纪堆积物的关系;

(3)分析第四纪化石和生物残骸所代表的古地理环境,以确定第四纪堆积物的沉积环境和成因类型;

(4)借助第四纪化石年代的确定以确定第四纪堆积物及有关地形和新构造运动的年代并进行第四纪地层划分。

2.具体措施

(1)确定化石和生物残骸产出的地点,第四纪堆积物层位和地形部位,化石产出第四纪堆积物层的岩石、岩相特点,并绘制剖面图或素描图、照相;

(2)观察化石的产状、完整程度,借以分析化石是原始沉积抑或次生搬运沉积;

(3)采集第四纪动物和植物化石标本,供鉴定用,并将标本样品编号;

(4)室内进行分析鉴定并编制图表;

(5)研究产出化石的第四纪堆积物与相关地形和新构造运动在成因、年代和发展史方面的关系;

(6)进行第四纪堆积物的地层划分。

(五)人类考古法

研究第四纪堆积物中所含人类骨骸和文化遗迹、借以确定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年代和形成历史的方法。研究内容和具体措施类似于生物地层学法。

(六)仪器法

利用仪器测定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过程的方法。

1.研究内容

(1)利用仪器测定地貌过程、沉积作用和新构造运动速度;

(2)测定埋藏的地貌、第四纪堆积物和新构造运动的特点。

2.具体措施

(1)大地测量反复进行三角纲测量,反复进行水准测量,了解地面各点水平位置和垂直高度的变化。

(2)利用水量计观察,测定水位变化。

(3)地球物理法利用磁力异常曲线、重力异常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分析研究第四纪堆积物的厚度、岩相变化、下伏构造的特点;利用地震仪测定现代地壳运动强度。

(4)利用放射性测定测知岩浆活动与地壳运动。

(5)借助连续卫星照片,分析地貌过程、第四纪堆积物过程和新构造运动强度。

(七)绝对年龄法

测定第四纪堆积物及其所含化石的绝对年龄,借以确定相关地形和新地质构造的年龄,从而进行第四纪地层划分,以及阐明地形、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运动历史的方法。

(八)古土壤法

研究第四纪堆积物中的古土壤,借以划分第四纪地层和研究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方法。

在综合性区域地质测量和水文工程地质测量工作中,需要尽可能地利用所有上述方法进行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的全面的研究。在专门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和新构造运动的研究中,利用上述方法中与研究任务有关的方法。例如,在进行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专门研究中,主要利用生物地层法、第四纪堆积物法、绝对年龄法、古土壤法等。

在不同的研究地区内,上述方法的采用和可能发生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在平原地区,第四纪堆积物的研究方法,通常是一种主要方法;而在山岳地区,基岩地质结构法又常常作为一种主要方法被采用。

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工作人员应当尽可能多地掌握上述方法。但是,全面掌握上述方法是有困难的。地貌第四纪地质人员应当至少掌握地形形态法、基岩地质结构法、第四纪堆积物法等几种主要方法,古生物地层学法应当部分地掌握。对于其它一些方法,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工作人员在大多数场合下都是收集资料,采集标本样品,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⑥  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金属矿床成矿时代的常用方法有三种,一是矿石铅同位素年代学方法,二是蚀变矿物的同位素测年方法,三是据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与矿化有关岩脉的时代间接推断矿脉形成时代。本书主要应用这三种不同的年代学方法确定矿床成矿时代,同时注意不同方法所得年龄的对比分析与相互验证。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铼-锇同位素年代学方法能直接测定辉钼矿等矿石矿物的形成时代,然而这种方法在我国目前尚处在试用阶段,在燕山地区尚未全面展开该项测年工作。

一、普通铅同位素的演化模式与年龄计算公式

矿石铅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是直接测定成矿时代的重要研究方法,被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金属矿床。目前常用的铅同位素演化模式包括单阶段模式如Holms-Houtermans模式,二阶段模式如正常铅混合模式、瞬间增长模式与连续增长模式,多阶段模式如简单的三阶段铅混合模式等。但这些模式都存在严格的应用条件。单阶段模式只适合于封闭体系、无后期铅混染的少数几个整合矿床;简单的二、三阶段模式要求体系相对封闭,各阶段异常铅只能来自于单一的且铀、钍、铅同位素比值均一的源区,还要求体系在各阶段的铅同位素均匀分布。这些模式在一般的造山带与地盾、地台区,都能有效地用于确定矿床成矿时代。然而,燕山陆内造山带具有十分复杂的地质过程,矿质具有两种以上的复杂来源;成矿体系多属开放体系,铀-钍-铅同位素混合过程也颇为复杂,存在多种不同的情况;上述几个特殊的铅同位素模式不足以概括本区常见的开放体系铅的混合过程,以至于使本区已积累的近百组铅同位素资料长期以来得不到充分利用,求不出有地质意义的成矿时代。为此,笔者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常见开放体系铅同位素混合过程,建立开放体系铅同位素演化模式,推导其年龄计算公式。这些模式在燕山地区成岩成矿时期的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基本假设

(1)同一来源的206Pb、207Pb、208Pb、204Pb以相同的概率进入同一样品。不同铅同位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使这一假设在各种地质过程中都能成立。

(2)同一时代地质体的N(238U)/N(204Pb)(即μ值)与N(235U)/N(204Pb)(v值)可以变化;铀的丢失与加入常造成这种结果。

(3)当铅混合时,铅同位素可来源于两种以上不同的铅源,包括正常铅铅源与放射成因异常铅铅源;同一铅源对不同样品的贡献可以不一样,即同一体系不同样品的铅同位素来自于任一源区的概率可以不一样。

(4)体系中的铅可以来自于一个至数个放射性成因铅源,将N(238U)/N(204Pb)=μi的源区叫μi源。

(5)铀、铅及其同位素在地幔中均匀分布。

(6)铅在最后一阶段混合后,保持其同位素比值,直至现代。

2.二阶段铅混合的系统模式

设样品来自于t1时形成正常铅的概率为α1,来自于T至t2时期形成的放射成因铅的概率为α2。t2混合时,设有m个μi源,样品中混合铅来自于μi源的概率为βi。t2混合之后,样品铅同位素组成可表示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式中:

为第二阶段(t2)体系的铅同位素组成;

为第一阶段(t1)体系铅同位素组成,由H-H模式确定: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a0、b0为T=4550Ma时地球的初始铅同位素组成;α1+α2=1,

;T为地球年龄。

模式Ⅰ当α1=1,α2=0时,由(3.1.1)、(3.1.2)式知,二阶段铅退化为单阶段铅。这时为正常铅,样品点在N(207Pb)/N(204Pb)—N(206Pb)/N(204Pb)坐标图中分布于一点。据(3.1.3)、(3.1.4)式得: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由(3.1.5)式与(3.1.3)、(3.1.4)式可计算成岩或成矿年龄t1与源区μ,v值。该模式相当于H-H模式(G.福尔,1983)。

模式Ⅱ0<αi<1,i=1,2;β1=1,βj=0(2≤j≤m),μ1=μ;这时(3.1.1),(3.1.2)式可简化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由(3.1.6)、(3.1.7)式得: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当αi对不同样品取值不一样时,样品点呈线性分布,直线斜率为R,如图3-1所示。样品点分布于增长曲线的弦上,等时线与增长曲线的两交点对应时代t1与t2相当于两次普通铅的形成时代。该模式相当于前述已有的正常铅与正常铅混合二阶段模式。当已知t1与t2之一时,可据R求出另一时代。

模式Ⅲ-1当i=1,2时,0<αi<1,0<βj<1(1≤j≤m),βj

(βj·μj)对不同样品不取恒定值,但αi对所有样品取恒定值。这时,由(3.1.1)、(3.1.2)式导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3.1.8)式中,

为混合铅同位素比值。这时样品点分布在一条直线上,直线斜率较大(图3-2),据(3.1.8)式能求出t2。当其它条件相同,而βj对所有样品取定值(1≤j≤m)时,由(3.1.1)、(3.1.2)式可知,样品点的铅同位素组成均匀分布,在坐标图中分布于一点;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求出t1或t2值。

模式Ⅲ-20<αi<1,i=1,2;0≤βj<1,1≤j≤m;α1对不同样品皆非恒定值,βj对不同样品非定值;这时,若

(βj·μj)趋于μ,则由(3.1.1)、(3.1.2)式导出:

图3-1模式Ⅱ图解

Fig.3-1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Ⅱ

图3-2模式Ⅲ-1图解

Fig.3-2Lead-isotope evlution of modelⅢ-1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由于

(βj·μj)趋于定值μ,所以X′t1与Y′t1近为定值。代入(3.1.9)、(3.1.10)式,得: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这时,样品点呈线性分布,据直线斜率能求出t1与t2之一。

,则由(3.1.9)、(3.1.10)式可以看出,当μ′<0时,样品点靠近t1分布,甚至会落在t1左侧;当μ′≥0时,样品点靠近t2点分布,部分样品点会落在t2右侧。增长曲线如图3-3。当t1与t2相差较大时,该模式相当于连续增长模式;当t1与t2近似相同时,则等时线由弦而渐趋于切线,这时相当于瞬间增长模式。

模式Ⅲ-3当0<αi<1,0≤βj<1(i=1,2,1≤j≤m),βj、αj对不同样品皆非常数时,若样品的α1值仅取几个定值之一,当样品点足够多时,样品点呈图3-4所示分布状态,即分布于一组平行直线上。据直线斜率能求出t1或t2,斜率R可表示为:

图3-3模式Ⅲ-2图解

Fig.3-3The first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Ⅲ-2

图3-4模式Ⅲ-3图解之一

Fig.3-4The first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Ⅲ-3

(βj·μj)为定值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βj·μj)不为定值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若αi对不同样品都不一样时,样品点呈星散状分布(图3-5),这时无法求出t1或t2的真实值。

图3-5模式Ⅲ-3图解之二

Fig.3-5The second 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Ⅲ-3

3.三阶段铅混合的系统模式

设一阶段铅的分离时代为t1,二阶段铅的混合时代为t2,三阶段铅的混合时代为

为二阶段普通铅源i的同位素比值,

为t3体系中铅同位素比值;设有m个放射成因铅源μi,有n个普通铅源;t3时刻混合时,体系铅来自于普通铅i源的概率为εi,来自于放射成因铅的概率为εn+1;当εn+1>0时,μj源铅进入样品的概率为βj,则

=1,且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3.1.12)、(3.1.13)式为一般情况下三阶段铅混合时的定量关系式。不同条件下,三阶段混合铅具有不同特征,对应于不同的铅演化图,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1)ε1=1,εi=0,2≤i≤n+1,这时三阶段铅退化为二阶段铅。

(2)0<ε1<1;εi=0,2≤i≤n;0<εn+1<1,这时(3.1.12)、(3.1.13)式可写成: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模式Ⅳ当β1=1,βj=0,2≤j≤m时,(3.1.14)与(3.1.15)式可写成: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若放射性铅与普通铅在T到t2期间有相同的演化过程和成分,即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这时相当于G.福尔提出的简单三阶段模式;且样品点或呈线性分布(图3-6),或分布于一点。据等时线斜率R能求出t2与t3之一: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模式Ⅴ-1当所有样品的ε1、Xt2、Yt2取相同值时,则ε1·Xt2、ε1·Yt2为常量。若βj对所有样品取相同值,0≤βj≤1,1≤j≤m;这时三阶段样品铅同位素构成一点。据(3.1.14)、(3.1.15)式,有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只有当ε1及Xt2、Yt2都已知时,才能求出t3;一般情况下,若上述三参数未知,则无法计算出真实年龄t3

模式Ⅴ-2当ε1及Xt2、Yt2为常量,而不同样品βj不同时,1≤j≤m,若

不为恒定值,则据(3.1.14)、(3.1.15)式,可推导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这时,样品点呈线性分布(图3-7),直线斜率一般较大。据R能求出t3

图3-6混合铅模式Ⅳ图解

Fig.3-6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Ⅳ

图3-7模式Ⅴ-2图解

Fig.3-7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V-2

模式Ⅵ当所有样品点的Xt2、Yt2恒定时,若0≤βj≤1,1≤j≤m,βj非常数;而Xt2

,则据(3.1.14)、(3.1.15)式,可导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近为常量。据(3.1.16)、(3.1.17)式可导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这时,样品点呈线性分布,分布特征类似于模式Ⅲ-2,如图3-8所示。

模式Ⅶ当Xt2、Yt2恒定,ε1、β,对不同样品取不同值时,若

不恒定,且ε1仅有几个可能的值,则混合铅样品点分布于几条平行直线上,直线斜率

据之能求出t3,否则,样品点呈星散状分布。混合铅演化如图3-9所示。

图3-8模式Ⅵ图解

Fig.3-8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Ⅵ

(3)当不同样品的Xt2、Yt2不同,0≤εi<1,1≤i≤n+1时,有下列模式:

模式Ⅷ若Xt2、Yt2呈线性分布,不同样品点εi相同(1≤i≤n),0≤βj<1(1≤j≤m);则有几种可能性:

模式Ⅷ-1若βj恒定,1≤j≤m,则(3.1.12)、(3.1.13)式可写成:

图3-9模式Ⅶ图解

Fig.3-9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 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由于βi为常量,对所有1≤j≤m都成立,所以

c与d皆为常数;样品点仍呈线性分布,其斜率与二阶段等时线相同,如图3-10示。据R能求出t1与t2之一,而求不出t3

图3-10模式Ⅷ-1图解

Fig.3-10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Ⅷ-1

模式Ⅷ-2若

相同,但βj不同时,则任一(Xt2,Yt2)点都对应一条三阶段等时线,所有样品点沿两组平行直线分布(图3-11),r1一般大于r2

,据之能求出t2与t3之一;r1为二阶段等时线斜率,据之能求出t1与t2之一。只有当样品点足够多时,才有可能据该模式求出t1、t2或t3,否则,r1与r2难以确定,无法计算年龄。

图3-11模式Ⅷ-2图解

Fig.3-11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Ⅷ-2

模式Ⅸ若(Xt2,Yt2)呈线性分布,不同样品εj值相同,βj值不同,

亦因样品不同而不同,这时(3.1.12)、(3.1.13)式中

为常数,由(3.1.12)、(3.1.13)式可导出: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这时样品点沿两组斜率较大的平行直线分布。当样品点足够多而能求出r1,与r2时,则可据此求出t1、t2或t3

模式X若(Xt2,Yt2)呈线性分布,但εi,βj对不同样品不取恒定值时,则据(3.1.12)、(3.1.13)式,样品点呈星散状分布,或呈线性沿两组平行直线分布。后一种分布状状只有当εi对不同样品点仅取几组确定值时才能出现,据平行直线的斜率能求出t3,斜率r2为:

非定值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恒定值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模式Ⅺ当(Xt2,Yt2)不呈线性分布,而呈星散状分布时,则三阶段铅样品点仍呈星散状分布,这时无法求出t3与t2的真实值。

模式Ⅻ当(Xt2,Yt2)分布于数条平行直线上,而βj、εj恒定时,由(3.1.12)、(3.1.13)式可得出样品点的(Xt3,Yt3)仍呈线性分布,斜率与二阶段等时线相同(图3-12);据斜率r1可求出t1或t2,详见模式Ⅲ-3,但无法求出t3

模式ⅩⅢ当(Xt2,Yt2)呈线性分布于数条平行直线上(其斜率为r1),若ε1恒定,βj对不同样品取值不尽相同,则由(3.1.12)、(3.1.13)式可导出:当样品点足够多时,样品点分布于一个菱形区域内,类似于图3-11所示的三阶段铅样品点的分布状态;据两组直线斜率r1、r2能求出t1、t2或t3,r2表达式为:

非常数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为常数时

燕山陆内造山带金-多金属成矿作用与构造-成矿关系

以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开放体系多种情况下铅同位素的演化模式。可以看出,混合铅样品点呈同一或类似分布状态时,可对应一个至数个不同的地质过程。因此在应用铅同位素研究地质问题时,应尽量取足够多的样品;在样品点足够多的前提下,结合其它地质与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合理地解释铅同位素的演化,求出成岩、成矿时代。这些模式在燕山地区成岩成矿时期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图3-12模式Ⅻ图解

Fig.3-12Lead-isotope evolution of modelⅫ

二、其它研究方法简介

1.据矿石蚀变矿物的K-Ar法、Rb-Sr等时线法、裂变径迹法确定成矿时代

上一章已述,燕山地区大部分类型的矿化都伴有强烈的蚀变,蚀变阶段性与矿化阶段性存在良好对应关系,两者形成时间相近。因此,蚀变矿物的同位素年龄能代表成矿时代。

蚀变矿物绢云母、白云母、钾长石等适合于K-Ar法年龄测定,白云母、绢云母的K-Ar法年龄能较好地反映同期矿化时代。

近矿蚀变矿物绢云母、白云母等的单矿物Rb-Sr等时线法年龄也能准确地反映成矿时代,是确定矿床形成时代的良好方法。

蚀变矿物的裂变径迹法年龄常较实际成矿时代偏小,其上限能大致代表成矿时间(杨应平,1985,硕士论文)。

2.据赋矿围岩时代与矿区岩脉时代间接推断成矿时代

当有充分的资料说明矿化与围岩成岩作用存在成因联系时,围岩时代能代表成矿时代下限。表3-1说明燕山地区中生代赋矿岩体时代与矿化时代的一致性。

当矿区内存在大量岩脉时,根据岩脉时代及岩脉与矿体相互穿切关系,也能较好地推断成矿时代。

表3-1岩体与其中金矿时代对比表

3.据同成矿期控矿构造的成生、活动时间推断成矿时代

任何控矿构造都属于某一个或某些构造体系,皆有一定的形成与活动时期;因此据同成矿期控矿构造的时代能定性推断部分矿床的成矿时代。古构造筛分有助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⑦ 研究方法

利用注水井吸水剖面、小层沉积微相和数值模拟三种方法综合研究南区沙二下1-5层系剩余油分布规律。

1.注水井吸水剖面法

注水井吸水剖面法是利用历年来注水井吸水剖面资料,将注水井累积注水量分配到小层,再根据室内岩心水驱油试验结果,注入体积倍数与采收率、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小层剩余油分布规律。

(1)建立静态数据库,统计小层渗透率分布规律

系统建立南区沙二下1-5层系油、水井静态参数数据库。利用算术平均法和有效厚度加权平均法,分别计算出各小层渗透率平均值。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求出各小层渗透率分布变异系数。

(2)建立吸水剖面数据库,计算小层累积注水量

在静态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注水井吸水剖面数据库。利用吸水剖面数据库可以统计出历年单井、小层吸水厚度变化趋势和吸水强度分布规律。利用吸水剖面数据库和注水井单井累积注水量,可以计算出历年小层累积注水量。

(3)建立注入体积倍数与采收率、含水之间关系,计算小层采出程度

根据濮城油田南区濮检1井非稳定流油水相对渗透率、水驱油试验报告和沙二下第446号岩心试验结果,由小层累积注水量计算出小层注入体积倍数,再根据以上关系内插求出各小层的采出程度和含水率。

(4)确定小层驱油效率

根据利用中原油田开发室内试验数据统计出来的驱油效率ED试验公式: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以辽河油田欢26断块为例

驱油效率ED可以做为小层在均质条件下的最终值,驱油效率ED1可以做为小层在非均质条件下油田开发的最终值,或称测算采收率。在油田开发中,驱油效率还受注采井网及工艺技术条件的限制。

(5)计算小层剩余油量

根据小层驱油效率计算出可采储量,再由小层采出程度计算出剩余油量。

2.小层沉积相法

通过对濮城油田沙二下段沉积相的研究,认为濮城沙二下段沉积环境为浅水湖泊相和浅水三角洲相,其特点是水下分支河道异常发育,水下河道亚相是沙二下段沉积主体和骨架,河道层序具有对称性,底部粗粒段和顶部细粒段较薄、中间段厚度大且粒度均匀,河道砂体是本区沙二下段主要储集层;南区沙二下长期处于水下河道沉积区,砂层多,分选好,是濮城油田沙二下中的最好储集层。

针对沙二下1-5油层目前开发现状,结合沉积相研究和油水生产剖面的初步分析,得到以下认识:

(1)河道砂是主要的吸水层,也是目前的主要产出层

在油田开发初期,河道砂(包括水下河道主水流线上的SH型砂体,居非主水流线上的H型砂体和居水下河道中的相对高台上的T型砂体)是主要的吸水层,也是主要的产油层。到油田开发中后期,由于油田含水的升高,主产层逐步过渡到主产水层。

根据1987年至1991年注水井吸水状况分类统计,河道砂是注水井的主要吸水层,统计48口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河道砂的射孔厚度204.5m,占总射孔厚度的45.7%,河道砂的绝对吸水量2692.2m3/d,占总吸水量的66.3%。其中1988年至1990年,河道砂射孔厚度占总射孔厚度的53%左右,绝对吸水量的百分数却高达80%以上。1987年至1990年,在射开河道砂厚度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注水井中河道砂体的吸水能力有增大趋势,相对吸水百分数由57%增大到90%。

根据9口生产井产出剖面统计资料(表4-14),河道砂也是目前主要的产出层。统计沙二下1-5层系河道砂射孔厚度45.1m,占总射孔厚度的40.1%,河道砂产液量122.3m3/d,占总产液量的64.8%。

(2)河道砂在注水井和生产井之间已经形成地下水道,是主要的产水层

根据濮3-284井环空测井资料分析,射开16层,产出层5个,产出层占31.3%;射开厚度33.5m,产出厚度16.4m,产出厚度占49.0%。其中主要产水层32小层,2层5.0m,日产油1.7m3,日产水19.7m3,含水92.1%。

濮3-284井的一线注水井是3-282井,由于濮3-28井处于河流的边滩部位,油层物性差,吸水状况差。根据历次吸水剖面资料解释,射开有效厚度1.4m,日吸水量只有5m3左右,分析结果一线注水井不是主要的来水方向。

濮3-278井是濮3-284井的二线注水井,根据吸水剖面资料分析,是其主要的来水方向。濮3-278井沙二下32小层,射开吸水厚度3.2m,日吸水量66.3m3。根据沉积相分析,濮3-278井和濮3-284井的沙二下32小层处于同一河道砂体,它们之间连通性好、渗透性好,在油田注水开发中已经形成了地下水道。

(3)前缘砂和滨湖砂是目前主要的产油层

前缘砂分布在水道的两侧,滨湖砂距河道砂较远。前缘砂属中渗透砂体,滨湖砂属于低渗透性砂体。

统计沙二下1-5层系主要处于前缘砂和滨湖砂部位的21口生产井,1992年9月份日产油水平289t,井数占全层系开井数的34.4%,日产油水平占56.1%。21口生产井平均单井日产水平13.8t,平均含水37.0%。其中处于前缘砂亚相的濮3-41井,生产沙二下3-5,射开5层13.4m,其中有效厚度3层7.6m,9月份平均日产油16t,含水61%,累积产油7.09×104t。

统计沙二下32和沙二下52两个典型含油小层,前缘砂2.32km2,滨湖砂3.02km2,分别占两小层含油面积的30.1%和39.0%。前缘砂和滨湖砂在平面上分布面积比较大,由于油层物性差、渗透率低,目前水驱动用状况差,剩余油量比较大,是今后挖潜的主要方向。

综合以上分析,河道砂是主要的吸水部位,同时也是主要的产出部位,过去是主要的产油层,目前是主要的产水层。含水一般均在80%以上,局部含水达到90%以上。目前剩余油很少,已到水洗油的阶段。大庆的河流过渡相和河漫相部位(濮城的前缘相与滨湖相)是目前主要的剩余油聚集带,也是目前主要的产油层,因此下步调整挖潜的方向应为河床过渡相和河漫相。

3.数值模拟法

(1)建立模型

①网格的划分

该模拟区块共有25小层,模型建立纵向上以主力层单独模拟层为原则划分为13个模拟层;平面上选取不等间距的矩形网格系统。整个模型网格总数为13×18×13=7254,其中有效节点4873个,死节点为2381个。

②油藏参数的选取

油藏流体物性参数。

相对渗透率数据:由于没有本区块油藏的相对渗透率数据借用邻近区濮检1井的数据进行了修正。沙二下1-5共选用七条相对渗透率曲线。

PVT数据:南区沙二下1-5层系没有取得PVT数据,故借用与其相近的东区文35井的数据进行了处理修正。

网格节点参数:网格节点数据除网格步长外,其他地质参数均来自每口井的电测解释结果,在工作站上用插值法算得每个网格的数据。

初始化计算结果:濮53块沙二下1-5油藏由于未对每一小层储量进行标定,利用每小层体积百分数来计算每一小层储量。利用三维三相模拟各小层储量结果。

(2)历史拟合

根据生产历史对单井,全油田的压力、含水进行了拟合,均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

⑧ 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运用比较广泛的是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等。

在介绍论文方法时,不是对方法概念的解释,而是要介绍如何使用的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法,就要阐述清楚问卷是自制,还是沿用的前人。在研究用,不要罗列一大堆的研究方法,主要提炼一两种研究方法,侧重研究就可以。

研究价值就这个部分,不能空而大或罗列许多根本解决不了的,比如有的老师说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某某地区的教育质量等等,别人一看“提高”这个词就不相信,最多是“改善”。教育的质量不是一项科研就可提高的,另就本土文化的研究,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广性,还有待实证。

研究的创新相对别人这方面的研究,别人没有的,自己总结提炼出来的新亮点,也是文章的亮点。研究的价值与创新应立足于自己的本研究,不能把自己无关的或自己根本解决不了的罗列上去。

(8)多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阅读全文

与多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净水机五级安装技巧和方法 浏览:249
鼻子撞肿了怎么消肿好方法 浏览:839
买项链手围测量方法 浏览:948
风管的计算方法 浏览:108
双腿后窝疼治疗方法 浏览:243
大内科的治疗方法 浏览:713
美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 浏览:444
股票正确简单打板的3种方法 浏览:914
用简便方法可以抓到鱼 浏览:343
企查查vip账户如何导出数据方法 浏览:367
中频的使用方法 浏览:439
卫生间集成取暖器安装方法 浏览:407
姨妈流的多有什么解决方法 浏览:420
自行车激光器安装方法 浏览:852
拆纸抽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811
手机保护测试方法 浏览:485
木条的鉴别方法 浏览:178
空调水管道安装检验方法 浏览:915
测量体顶子的方法 浏览:817
健身震颤棒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