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田野作业是民俗学最重要,最有效的研究方法?
学研究中最可靠的研究方法。它既可获得忠实可靠的资料,又可以修正补充前人调查资料的不足。这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同时,也是培养民俗学工作队伍和理论队伍的极其重要的措施。
人类学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人类学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大多是对田野调查成果的提炼、概括和升华。在田野工作的推动下,民族志文本和话语的表述方式渐趋多样性和科学性。伴随着田野工作范式的动态演变,论争始终与其相随,同时也给中国的田野。
所以说,田野作业是民俗学最重要,最有效的研究方法,这项说法是比较正确的了。
B. 民俗学与人类学的“田野作业法”到底有何区别
民俗田野作业法
民俗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和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学科一样,在研究方法上,都强调实地考察,亲自积累研究资料,而且这种资料越多越好。民俗学者应把民俗资料的调查和搜集,作为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学中,把这种深人实地考察,直接采集民俗资料的方法,叫“田野作业法”或“直接观察法”。
田野作业法,顾名思义是提倡和鼓励民俗学工作者走出书斋,深入民间,向社会,具体来说是向所研究的对象——民俗事象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田野作业法的采用,是由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民俗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民俗学研究是以现在仍在民间传承的民俗事象为出发点的。文献中保存的民俗资料,是过去的人们调查、搜集和记载的。它们所反映的是历史的民俗事象,是第二手的历史民俗资料。现代人搜集的民俗资料,只要不是研究者本人的调查所得,也是第二手的资料。根据历史的文献资料和他人调查的资料也可以进行民俗学的研究。因为任何一个研究者不可能对所有民族、所有地区的民俗事象都作调查。借用他人的科学调查资料,是允许的。但一位优秀的研究者,又不能满足于这些资料,他还必须对一些民俗事象作专题调查,因为专题调查不仅可以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更重要的是增加研究者对某一民族民俗生活的感性知识。这种感性知识,对分析、综合别人和自己调查所得的资料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民俗是一种活着的文化现象,任何文字记叙,甚至现代化的声像设备也不能尽其完美,何况有些属于民族心理和许多民族特点的东西,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得到。
田野作业法,是民俗学研究中最可靠的研究方法。它既可获得忠实可靠的资料,又可以修正补充前人调查资料的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民族学工作者,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调查,运用田野作业的方法,在获得大量的民族学资料的同时,也对诸多民俗事象作了调查,积累了丰富的民俗资料。但由于过去受“左”的思想干扰,民俗学被作为资产阶级学科受到批判,所以专门的有关民俗学的调查并没在许多地区普遍展开。为了适应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并为中国民俗学研究打下厚实的资料基础,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民俗学工作者,对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俗开展普查。这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同时,也是培养民俗学工作队伍和理论队伍的极其重要的措施。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编纂大型文艺集成,中国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组织全国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工作者,对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进行了全国性的普查,获得前所未有的大量的民俗和民间文学资料,汇集编纂《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民间谚语集成》。这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历时近20年,动员了将近200万人次参加普查,它的成果是90多卷(每卷120万字)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目前国家又启动了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对民俗文化进行普查,同时要建立中国自己的民间文化遗产名录,意义非常深远。民俗学的田野作业是民俗学研究的生命线,应该相信,在民俗普查的基础上,中国民俗学研究必将产生新的研究成果。
人类学的田野作业法估计差不多
C. 什么叫民俗学比较研究法
所谓民俗学的比较研究法,是指在民俗学研究中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度的民俗事象拿来比较,从而找出各类民俗事项之间的纵横的联系,探讨某一民族民俗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方法。
D.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
民俗学的研究方法跟其他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当然有许多相近之处。比如,民俗学中广泛使用比较研究法──两个民族之间的相类之处,是引起研究的重要因素。又如十九世纪自然神话学派对各种神话、 甚至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地方的事象比较等。 20世纪,“结构主义”的理论及方法崛起,1958年法国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 trauss)的《结构人类学》及《亲族的结构》等着作,就是用结构方法去探究民俗的事象。 随着科学不断的发展,各种学科的研究方法该趋向多样化,连民俗学也不例外。
研究对象口头民俗学(口传文学)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童话、谚语、谜语、绕口令、民间歌谣、史诗
风俗民俗学(仪式庆典)
家族制度,社会制度,婚丧祭祀、迷信、游戏、民间舞蹈、民族音乐
宗教民俗学(民间信仰)
民间宗教、佛教、道教、灵魂转世、妖怪、占卜、巫术、民俗疗法
物质民俗学(常民生活)
民间美术、民间饮食、民俗服饰、民间建筑
E. 什么是民俗方法学
定义:民俗学可以作为人文科学乃至于某些自然科学的手段学,即方法学。民俗学本身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科学,但是它同时可以作为别的科学的研究手段。
例子:例如研究语言学的,可以利用民间大量存在的方言土语以及遗留的古语,利用民间的各种语音艺术作品以及其他有关的民俗资料,以达到自己科学工作的目的。此外,如文化史、文学史、社会学、民族学,甚至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医药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也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民俗学的资料和某些结论。在古代史和古代文学史、艺术史等的研究中,应用民俗学做手段,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果,开拓了学术研究的新境地。
总之,民俗方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常识性知识。
F. 每一个民俗背后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民俗学》这本书是我在地摊上花五块钱淘来的,周末我按照速读法,花了两个半天把它读完了,并用九宫格法做了读书笔记,也可以算是1天时间读完1本书,感觉物超所值。这是一本搭建个人认知体系的基础书,作者从民俗的角度,带我们深入浅出地理解中国农耕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的形成脉络与格局,内容鲜活、层次清晰、有理有据。以至于我笃信:吃透了它,可以解读中国民俗活动背后深层次的来龙去脉;若是能熟记书中的内容,举一反三,可以一通百通,成为半个行家。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
我认为,每一个民俗活动的形成之初,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都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那些在时代发展中因移风易俗而传承了几千年的活动,如“清明祭扫、中秋团员、春节辞旧迎新”等习俗,更是具有稳固社会,推动文明向前的力量。
按照九宫格笔记法,我先提出为什么要读《中国民俗学》这本书,我列的是:1、 全面了解民俗学理论和方法,为下一步渔民口述历史田野调查提供帮助;2、 弄清楚民俗学的基本内容,如起源、本质、任务、研究方法;3、适当了解民俗学中有意思的内容,做基础知识储备。
这是第一次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读书,按照《洋葱阅读法》所提的快速阅读法只需用2个小时就能把一本书读完,仅10分钟扫读环节,光画重点我就用了3个小时,我会不停的默念划线内容,这是严重超时的,可见速读法确实需要勤加训练。
我前面定位读这本书的目的主要就是第1、2项,这两项内容在书中只有41页,其实用5分钟也是可以画完的,但我却用了近3个小时的时间去完成第3项,了解民俗中有意思的内容,目标严重偏离,它的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有很多没听过的习俗吸引着我。
“民俗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专有名称,是在1846年由考古学家、英国议会秘书汤姆斯提出来,英文原名“Folklo”,意为“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约30年后的1878年,伦敦成立了世界上首个研究民俗的学术机构——“民俗学会”,从此这个名称获得国际承认,特别是汤姆斯《民俗学刊》的传播,欧洲各国相继接受这一概念。在亚洲,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坪井正五郎以“土俗研究”为宗旨展开活动,1890年他提出土俗学=民俗学,并计划使用“民俗学”作为学术名称。
在我国,“民俗”一词早在古文献中使用,《礼·缁衣》中的“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之句,也是民间习俗的概念,《汉书·董仲舒传》载“变民风,化民俗”;《管子·正世》中也说“料事务,察民俗”;《韩非子·解老》中也提到了“民俗”字样。可见,在我国古代,虽然还不可能有“民俗学”的科学门类的概念,至少“民俗”这个概念则早已确立了。
中国民俗学作为学科名,是从日本得到借鉴,1923年北京大学成立民俗学机构时还是叫“风俗调查会”,直到1927年11月,广东中山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俗协会,次年3月21日出刊《民俗周刊》后,“民俗学”这个名称才逐步得到国内学术界的承认,广泛使用至今。
民俗学,是研究整个民间生活和文化活动中,最广泛的人民传承事象的科学。中国民俗学它研究国内56个民族“过去+现在”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中广泛传承的内容。
中国民俗学是独立学科,有自己独立的研究任务:研究人民大众(主要是直接参加体力劳动的广大群众)的传统文化及精神状态、心理愿望为任务。它又是边缘学科,与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美学、宗教、教育、心理学等许多人文学科有近缘关系。
民俗学的方法有两类:调查方法(田野调查)、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分析法)
民俗学的作用:
1. 丰富世界人文科学宝库、并推进发展
2. 增强名族自尊和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性
3. 有效推动移风易俗,改造社会
4. 为制定和落实党与国家政策起辅助作用
5. 促进国际间相互了解与团结
民俗的内部特征
1. 民族的区别
2. 阶级的差异
3. 全人类的共同性
民俗的外部特征
1. 历史性(时间)
2. 地方性(空间)
3. 传承性
4. 变异性:有效推动移风易俗,改造社会最可运用的特征。
……
接下来要做:
1. 重点把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三篇章内容详读,储备知识
2. 扩展阅读:
* 《中国民间文化》万建中着
*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邓红学着
G.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
民俗学研究涉及的领域,随着时间的发展也越来越广泛,今天在有些国家已经扩展到全部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民俗学的内容,包括对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的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索。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1、民俗学原理——对民俗事象发生、发展、演变及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包括对综合与单项问题的研究。代表性着述如(乌丙安:《民俗学原理》,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 )
2、民俗史——对民俗事象的历史进行探究与描述。包括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代表性着述如(钟敬文总主编:《中国民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
3、民俗志——一种对一定范围(如某一民族、某一地区)民俗事象进行科学记述、描写、呈现的研究方法。代表性着述如(田传江:《红山峪村民俗志》,沈阳:辽宁文化艺术音象出版社,1999年。 )
4、民俗学史——关于民俗问题的思想史、理论史,也包括研究史。代表性着述如(王文宝:《中国民俗学发展史》,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
5、民俗学方法论——关于民俗事象整体整体的观察研究和和具体的调查整理的技术与方法两方面的理论。代表性着述如([美]理乍得·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安德明、杨利慧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6、资料学——关于民俗事象资料的获取、整理、保存和运用等活动的探索与讨论。代表性着述如(中国民间文艺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中国ISBN中心)。 民俗现象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物质的生活和相应的心理需要而产生、传播、继承的。同样它也要为产生它的母体报效尽力,发挥相应的作用。各种民俗现象的性质、结构不一样,其社会功能也不一样。同一个民俗现象,由于所处的社会形态及历史阶段不同,其功能也会起一定的变化。但概括说来,民俗现象的功能,主要在于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巩固、发展或得到调整。即使已经失去了原来意义的风俗,往往也要以某种变性的作用服务于一定社会的人们的生活。如放风筝,最早是一种具有巫术性质的活动,现已变化为基本上属于文化娱乐性质的活动。完全没有作用的习俗,是比较少的。
H. 民俗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区别
我们人类学专业是要修民俗学的;关于方法,人类学最注重实地调查,身同感受,倡导与调查对象一起劳作、休息,体悟他们。。。没有实地调查,就不能谈“人类学”。民俗学方法就多种选择啦:因你研究的内容而异,针对某一主题要参阅资料,寻找出某一习俗的来源、演变及其原因;若加上实地参与调查获得的体会、感受等,肯定更好啦!
I. 民俗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民俗学方法论的假定是:社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社会仅仅在它的成员觉察到它存在时才存在,因此必须对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所处的社会时所使用的方法进行详细考察。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组织社会活动,并使活动具有共同的意义。这套规则和程序就称为民族志方法,也有人称它为本土方法或民族方法。由于强调社会成员对社会现实的主观解释,民族学方法论常常被视为一种现象学研究。民族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是个人,它运用极为精细的实证方法,着重分析人们行为的微观方面,力图发现和描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行为、响应行为和改变行为的规则。在他们看来,这些不成文的、公认的行为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民族学方法论的基本概念有:
①考虑,又称计算”或“算计”。指人们对外部世界做出解释的过程,是每一个人依其行为情景所赋予意义的能力。民族方法论者极为注重分析个人的考虑以及这些考虑的提出和被接受的方式,专注于对人们之间的会话的研究。
②指示性,又称“索引性”。指一切考虑都对应于其特定行为情境:地点、时间、当事人、行为意图、相互了解等。因此,研究者必须站在行动者的角度来理解其行为的意义和背景。
③省略原则人们在交往中允许不清楚的信息存在,待以后弄清。而不会力图问清一切情况,使交往无法继续
④文件方式。人们在交往中往往寻找不明言的潜在的含意以理解相互的行为,决不是孤立地去对待每一件事。
⑤自然语言。人们在交谈中往往轮流对话而不使会话中断的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