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路基时序分析方法

路基时序分析方法

发布时间:2023-02-17 23:44:32

㈠ 1.3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早期的时序分析通常都是通过直观的数据比较或绘图观测,寻找序列中蕴含的发展规律,这种分析方法就成为描述性时序分析。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就是依靠这种分析方法。而在天文、物理、海洋学等自然科学领域,这种简单的描述性时序分析方法也常常使人们发现意想不到的规律。

比如根据《史记 货殖列传》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范蠡和计然就提出我国农业生产具有“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的自然规律。《越绝书 计倪内经》则描述的更加详细,“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岁处氺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天下六岁一穰,六岁一康,凡十二岁一饥”。
用现代汉语来表述就是“木星绕天空运行,运行三年,如果处于金位,则该年为大丰收年;如果处于水位,则该年为大灾年;再运行三年,如果处于木位,则该年为小丰收年,如果处于火位,则该年为小灾年,所以天下平均六年一个大丰收年,六年一个小丰收年,十二年为一个大饥荒”。这是2500多年前,我国对农业生成具有3年一个小波动,12年左右一个大周期的记录,是一个典型的描述性时间序列分析。
描述性时序序列分析方法是人民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的实用方法,对于很多自然现象,只要人们观察时间足够长,就能运描述性时序分析发现蕴含在时间里的自然规律,根据自然规律,做恰当的政策安排,就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没有采取任何复杂的模型或分析方法,仅仅是按照时间序列收集数据,描述和呈现序列的波动,就了解到小麦产量的周期波动特征,产生该周期特征的气候原因以及周期波动对价格的影响。操作简单,直观有效是描述性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突出特点。它通常也是人们进行统计时序分析的第一步,通过图示的方法直观的反映出序列的波动特征。

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广,人们发现单纯的描述性时序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金融、保险、法律、人口、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随机变量的发展通常会呈现出非常强的随机性,想通过对时序序列简单的观察和描述,总结出随机变量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准确预测出它们将来的走势通常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更准确的估计随机时序发展变化的规律,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学术界利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分析时序序列。研究重心从总结表现现象转移到分析序列值内在的相互关系上,由此开辟了一门应用统计学科,时序序列分析。
纵观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的发展历史可以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为两大类。

频域分析方法也成为频谱分析或谱分析方法
早期的频谱分析方法假设任何一种无趋势的时间序列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不同频率的周期波动,借助傅里叶分析从频率的角度揭示时间序列的规律,后来又借助了傅里叶变换,用正弦、余弦项之和来逼近某个函数。20世纪60年代,burg在分析地震信号时提出最大熵谱值估值理论,该理论克服了传统谱分析所有雇的分辨率不高和频率漏泄等缺点,使得谱分析仅以一个新阶段,称之为现代谱分析阶段。

目前谱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电器工程,信息工程,物理学,天文学,海洋学和气象科学等领域,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纵向数据分析方法,但是由于谱分析过程一般都比较复杂,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很强的数学基础才能熟练使用它,同时它的分析结果也比较抽象,不易于进行直观的解释,所以谱分析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时域(time domain)分析方法主要是从序列自相关的角度解释时间序列的发展规律。相对于谱分析方法,它具有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步骤规范、分析结果易于解释等有点。目前它已经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时间序列分析的主流方法。本书就是介绍时域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事件的发展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惯性,这种惯性用统计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序列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而且这种相互关系具有某种统计规律。我们分析的重点就是寻找这种规律,并拟合出适当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这种规律,进而利用这个拟合模型来预测序列未来的走势。

时域分析方法具有相对固定的分析套路,通常都遵循如下分析步骤:

时域分析方法的产生最早可以最早追溯到1987年,英国统计学家G.M.JenKins联合出版了 Times Series Ananlysis Forecasting and Control一书。在书中,Box和Jenkins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系统的阐述了对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的识别、估计、检验及预测的原理和方法。这些知识现在被称为经典的时序序列分析方法,是时域分析的核心方法。为了纪念Box和Jinkens对时间序列的发展的特殊贡献,现在人们也常把ARIMA模型称为Box-Jenkins模型。
Box-Jenkins模型实际上是主要运用于单变量、同方差的线性模型。随着人们对各领域时序序列的深入研究,发现该经典模型在理论和应用上都还存在许多局限性。所以近20年来,统计学家纷纷转向多变量场合、异方差场合和非线性场合的时序序列分析方法的研究,并且取得了突破进展。

㈡ 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介绍

一说到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相关建筑人士还是比较陌生的,一般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的技术有哪些?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基本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建筑网通过本网站建筑知识专栏的知识整理,梳理相关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填方路基处理基本概况:
高填方路基施工工艺主要的施工技巧是指:(1)分层综合法(2)数值计算法等相关技巧,主要的内容如下:
1.沉降分析方法。路基沉降具体包括沉降技术和沉降预测,其方法有三类:
①分层综合法,即利用规范以及相关标准而计算出路基的最后沉降量,此法应用较多。
②数值计算法,即利用当前以及成熟的理论,根据不同的土质,构建不同的模型,从而利用计算机来分析计算出各个有限元的沉降量。
③以实际的沉降资料为基础,进行推算出路基的沉降量,此法具备非常独特的优势,通常在实际工程中,衍生出各种指数曲线法、S 型成长曲线法、时间序列法、双曲线法、线性回归法、灰色预测法、神经网络法及近年出现的小波神经网络法等。基于现场实测数据的沉降预测方法既有它的理论基础,又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结果也往往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前两类方法需要很多实际工程来确定,而且在取样过程中难免出现很多干扰因素,导致实际结果与理论沉降量并不呼应。对于高速公路而言,其重要的控制点是预测以及控制工后沉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全面预测和分析路基沉降数据,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强有力地保障路基沉降的稳定是重中之重。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㈢ 静态时序分析的三种分析模式(简述)

学习数字设计(数字IC设计、FPGA设计)都必须学习静态时序分析(Static Timing Analysis ,STA)。然而静态时序时序分析是一个比较大的方向,涉及到的内容也比较多,如果要系统得学习,那得花费不少的心思。这里来记录一下关于静态时序分析的三种分析模式,这里的记录只是记录一下学习笔记,或者说是随笔,而不是系统地学习STA。本文是来自于前天遇到了一道静态时序分析的题目,感觉有点疑惑,于是发到群里请求解答。经过一番讨论、查找资料之后,真相渐渐露出水面。

先看一下题目:

一、 时序路径分析模式及相关概念

1.最快路径和最慢路径

在求解这道题目之前,先来介绍一下时序路径分析模式及相关概念。

①最快路径(early- path):指在信号传播延时计算中调用最快工艺参数的路径;根据信号的分类可以分为最快时钟路径和最快数据路径。

②最慢路径(late path):指在信号传播延附计算中调用最慢工艺参数的路径;分为最慢时钟路径和最慢数据路径。

(个人理解:)在一个库中,尽管电路器件单元已经被综合映射,但是工具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的环境来得到不同的单元延时,所以即使是同一个库,调用工艺参数不一样的情况下,其单元延时是不同的,因此就有了最快路径和最慢路径。(这里理解有误)

注意:

  与数据路径不同,最快时钟路径、最慢时钟路径的选择在建立时间分析和保持时间分析中是不同的。

1)建立时间分析最快时钟路径和最慢时钟路径如下图所示:

在建立时间分析中,最快时钟路径是指时序路径中时钟信号从 时钟源点 到达 终止点 时序单元时钟端口的 延时 最短捕获 时钟路径 ,而最慢时钟路径是指时序路径中时钟信号从 时钟源 点到 达始发点 时序单元时钟端口的 延时 最长发射 时钟路径 。

2)保持时间分析最快时钟路径和最慢时钟路径如下图所示:

在保持时间分析中,最快时钟路径是指时序路径中时钟信号从 时钟源点 到达 达始发点 时序单元时钟端口的 延时 最短发射 时钟路径 ,而最慢时钟路径是指时序路径中时钟信号从 时钟源 点到 终止点 时序单元时钟端口的 延时 最长捕获 时钟路径 。

2.分析模式

静态时序分析工具提供3种分析模式进行静态时序分析,不同的设计需求通过选择对应的时序分析模式从而可以在合理的时序计算负荷范围内得到接近于实际工作的时序分析结果。这三种模式是:单一分析模式(single mode)、最好-最坏分析模式(BC-WC mode)、全芯片变化分析模式(OCV模式)。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在Synopsys公司的静态时序分析工具PrimeTime在早期的userguide中是有说明的,例如2010.06版本中:

但是在最近两三年的版本中,却忽略了BC_WC模式,变成了其他三种模式,比如2015.12版本中:

虽然在user  guide中没有明确写出BC_WC模式,但是这种模式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还是可以使用这种模式的。

在Cadence的时序分析分析工具Encounter Timing System的2013.01的版本中,也是支持这三种分析模式的:

上面的工具默认的都是 单一模式 。回到题目中,查了一下,这道题目是5、6年前(甚至更早)的了,算是很经典的一道题目。很显然,题目要求的是在BC_WC模式先分析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在求解题目之前,先来看一下这三种模式是如何分析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的。

对于PT的2010.06版本:

对于PT的2015.12版本:

可以看到,2015.12并没有给出WC-BC模式的描述,但是是支持的。

对于ETS:没有给出表格,但是和PT的差不多。

下面就来介绍这三种模式下是如何分析路径延时的,这里只进行介绍建立时间的分析,看情况介绍保持时间。

二、单一分析模式(工具默认的模式)

1.模式介绍

在该模式下,工具只会在 指定的一种工作条件下 检查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该工作条件可能是最好的、典型的、最坏的中的一种,但只能是单一的一种,

而这里不进行配置:

(1)建立时间分析

对于触发器到触发器时序路径的建立时间的要求,转换成单一分析模式下建立时间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发送时钟最慢路径延时+最慢数据路径延时≤捕获时钟最快路径延时+时钟周期-终止点时序单元建立时间

进行建立时间检查时,始发点触发器的发射时钟路径延时、终止点触发器捕获时钟路径沿和从始发点到终止点的数据路径延时都是基于单一工作条件下所计算的路径延时。这是工作单一的一个库中,也就是工具在同一工艺进程、温度、电源下,调用其他不同的工艺参数,得到最快、最慢的时钟路径和数据路径。这是路径值是确定的。例如下面例子中(时间单位为ns):

假设上述电路是在典型库中进行综合的,那么在分析建立时间的时候,工具通过调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得到最慢的发射时钟路径、最慢的数据路径和最快的捕获时钟路径:

时钟周期=4

发射时钟最慢延时 = U1+U2 = 0.8+0.6 = 1.4

最慢数据路径延时 =3.6

最快捕获时钟延时 = U1+U3 = 1.3

时序单元FF2的建立时间要求查库得到0.2

因此 :建立时间的slack为:

1.3 + 4-0.2 - 1.4 - 3.6 = 0.1

(2)保持时间分析

保持时间的计算思路是一样的,这里只给出保持时间需要满足的公式,不再举具体例子。单一模式下要满足的保持时间要求如下所示:

发射时钟最快路径延时 + 最快数据路径延时≥捕获时钟最慢路径延时 + 终止点时序单元保持时间

2.题目计算

对于前面的题目,由于题目的要求是在WC-BC模式下,但是假如是在单一模式,我们来看看该如何分析:

单一库下工具提取到延时信息的理解如下:

下面分析题目中的路径:

对于F1和F2之间的建立时间分析如下所示:

时钟周期 = 2*4 = 8

最慢发射时钟路径(延时) = C1max + C2max = 1

最慢数据路径 = F1cqmax+L1max = 0.7+7 = 7.7

最快捕获时钟路径 = C1min + C2min + C3min = 0.6

F2的D端口建立时间 = 0.3

因此建立时间slack 为 :

8 +0.6 - 0.3 -  1 - 7.7 = -0.4 (建立时间违规)

对于F1和F2之间的保持时间分析如下所示(题目没有要分析这条路径的保持时间):

最快发射时钟路径:C1min + C2min = 0.4

最快数据路径:F1cqmin+L1min = 3.2

最慢捕获时钟:C1max + C2max + C3max = 1.5

F2保持时间 = 0.1

因此保持时间slack为:

0.4+3.2 - 1.5 - 0.1 = 2

同理可以分析单一模式下F3-F4路径的保持时间:

最快发射时钟路径:C1min + C2min = 0.4

最快数据路径:F3cqmin + L2min = 0.4

最慢捕获时钟:C1max + C2max + C4max+C5max = 2

F2保持时间 = 0.1

因此保持时间slack为:

0.4 + 0.4 - 2 - 0.1 = -1.3(保持时间违规)

三、最好-最坏分析模式(BC-WC)

1.模式介绍

对于最好-最坏分析模式,静态时序分析工具会同时在PVT环境中的 最好的和最坏的工作环境下 检查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也就是说,使用这个方式的时候,至少需要读入两个库(环境),一个用来设置最好的工作环境(或者说延时最小),一个用来设置最坏的工作环境(或者说延时最大)。

(1)建立时间分析

最好-最坏分析模式中建立时间的基本计算公式与单一分析模式下建立时间的基本计算公式一致,不同点在于计算建立时间所使用的工作环境不同,在计算建立时间过程中静态时序分析工具调用逻辑单元的最大(max)延时时序库,并用来检查时序路径最大延时是否满足触发器建立时间。

例如对下面电路进行建立时间分析:

时钟周期 = 4

发射时钟最慢路径延时(max库)=U1单元延时(max库)+U2单元延时(max库)=0.7+0.6=1.3

最慢数据路径延时(max库)=3.5

最快数据路径延时(max库) =1.9

捕获时钟最快路径延时值(max库) = U1单元延时(max库)+ U3单元延时(max库)=0.7+0.5=1.2

建立时间要求(max库) = 0.2

因此触发器之间路径的建立时间slack为:

  1.2 + 4 - 0.2 -1.3 - 3.5 = 0.2

(2)保持时间分析

同样,最好-最坏路径分析模式中保持时间的基本计算公式与单一分析模式下保持时间的基本计算公式一致。不同点在于计算保持时间所使用的工作环境不同。在计算保持时间过程中,静态时序分析工具调用逻辑单元的最小(min)延时时序库,并用来检查时序路径最小延时是否满足触发器保持时间的约束。 即进行保持时间检查时,始发点触发器的发射时钟延时、终止点触发器捕获时钟延时和从始发点到终止点的数据路径延时都是基于最好工作条件下所计算的路径延延时

例如对下面电路进行保持时间分析:

时钟周期 = 4

发射时钟最快路径延时(min库)=U1单元延时(min库)+U2单元延时(min库)=0.5+0.4=0.9

最快数据路径延时(min库)=1

最慢数据路径延时(min库) =2.3

捕获时钟最慢路径延时值(min库) = U1单元延时(min库)+ U3单元延时(min库)=0.5+0.3=0.8

保持时间要求(min库) = 0.1

因此触发器之间路径的保持时间slack为:

0.9+1-0.8-0.1 = 1 (保持时间不违规)

2.题目计算

对于我们的题目,就是要求我们在BC-WC模式下进行分析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现在就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分析工具提取到延时信息: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本来我在读入max库的时候,应该有会得到max库下的单元延时的最大最小值;在读入min库的时候后,会得到min库下单元的最大最小值。题目中相当于只有一个库下单元延时的最大最小值,这个库取了max库的最大延时,同时取min库的最小延时。因此在进行WC分析的时候,我们就将max库中的单元延时最大和最小值看做相等进行处理,即max库中单元只有一个固定延时值(即上面的max列表里面)。同理BC分析的时候,min库中的单元也只有一个延时值(即上面的min列表里面)。

下面就对时序路径进行分析:

对于F1-F2路径的建立时间分析如下所示:

时钟周期 = 2*4 = 8

最慢发射时钟路径(max库) = C1max + C2max = 1

最慢数据路径(max库) = L1max = 7

最快捕获时钟路径(max库) = C1maxmin + C2maxmin + C3maxmin=C1max + C2max + C3max = 1.5   (maxmin表示max库下的最快路径)

F2的D端口建立时间 (max库)= 0.3

因此建立时间slack 为 :

8 +1.5 - 0.3 -  1 -0.7- 7 = 0.5

对F3-F4路径的保持时间分析如下所示:

最快发射时钟路径(min库):C1min + C2min = 0.4

最快数据路径(min库):F3cqmin + L2min = 0.4

最慢捕获时钟(min库):C1minmax + C2minmax + C4minmax+C5minmax =C1min + C2min + C4min+C5min=0.8   (minmax表示min库下的最慢路径)

F2保持时间 = 0.1

因此保持时间slack为:

0.4 + 0.4 - 0.8 - 0.1 = -0.1(保持时间违规)

四、OCV分析模式

在芯片变化相关工作模式下,与最好-最坏分析模式一样,静态时序分析工具也会同时在PVT境中的最好的和最坏的工作环境下检查建立时间和保持时间,也就是要读入两个库。

1.基本的OCV模式:

(1)建立时间的分析

OCV分析模式中建立时间的基本计算公式与其他分析模式下建立时间的基本计算公式一致,不同点在于计算最快路径和最慢路径所使用的工作环境不同,在计算建立时闻过程中静态时序分析工具调用时序单元的最大延时时序库来计算最慢路径的延时,同时调用逻辑单元的最小延时时序库来计算最快路径的延时,只检查时序路径的延时是否满足触发器建立时间的约束。

进行建立时间检查时。始发点触发器的发射时钟采用的是最坏条件下最慢时钟路径,终止点触发器的捕获时钟采用的是最好条件下最快时钟路径,而从始发点到终止点的数据路径的延时则是在最坏条件下最慢数据路径延时。

例如:

时钟周期 = 4

发射时钟最慢路径延时(max库)=U1单元延时(max库)+U2单元延时(max库)=0.7+0.6=1.3

最慢数据路径延时(max库)=3.5

捕获时钟最快路径延时值(min库) = U1单元延时(min库)+ U3单元延时(min库)=0.5+0.3=0.8

建立时间要求(max库) = 0.2

因此触发器之间路径的建立时间slack为:

  0.8 + 4 - 0.2 -1.3 - 3.5 =- 0.2(时序违规)

·保持时间:类似,不进行详细描述

(2)题目计算

对于我们的题目,假设要在基本的OCV模式下进行计算,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库的分析WC-BC模式一样,不重复说明:

然后对时序路径进行分析:

对于F1-F2路径的建立时间分析如下所示:

时钟周期 = 2*4 = 8

最慢发射时钟路径(max库) = C1max + C2max = 1

最慢数据路径(max库) = F1cqmax+L1max = 0.7+7 = 7.7

最快捕获时钟路径(min库) = C1min + C2min + C3min= 0.6

F2的D端口建立时间 = 0.3

因此建立时间slack 为 :

8 +0.6 - 0.3 -  1 -7.7= -0.4  (建立时间违例)

对F3-F4路径的保持时间分析如下所示:

最快发射时钟路径(min库):C1min + C2min = 0.4

最快数据路径(min库):F3cqmin + L2min = 0.4

最慢捕获时钟(max库):C1max + C2max + C4max+C5max =2

F2保持时间 = 0.1

因此保持时间slack为:

0.4 + 0.4 - 2 - 0.1 = -1.3(保持时间违规)

对于上面的题目,在基本的OCV模式中计算分析建立时间时,公共路径C1、C2在计算最慢发射时钟路径时,使用的是max库的最慢延时;而在计算最快捕获时钟路径的时候使用的是min库的最快延时。也就是说,该分析把公共路径的输出,当做两个不同传播延时的信号进行延时计算。然而在芯片实际工作时,公共路径的输出是一个信号驱动后续的发射时钟和捕获时钟,上面的检查分析太过于悲观,不太符合实际,因此延伸到下面两种模式。

2.考虑时序减免的OCV模式:

时序减免〔timing derate)的作用是很据减免(derating)系数,静态时序分析工具会在时序路径的每级逻辑门、连线和端口上都加上或减去一个原来延时值乘以减免系数值的延时作为最终的延时结果。设置时序减免值的目的是使时序分析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使用这种方式需要设置derating系数,系数值需要通过实际工程经验总结出来,这里不进行深入探讨,而且题目中没有给出该系数,因此不进行深入介绍。

3.考虑时钟路径悲观移除(CPPR)的OCV模式:

可以分为 不考虑时序减免和考虑时序减免情况,这里不进行介绍,感兴趣可以参考有关资料。

原文链接: 静态时序分析的三种分析模式(简述) - IC_learner - 博客园 (cnblogs.com)

㈣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有几个步骤

四个步骤:
1、观察电路结构:同步或异步,穆尔或米利⋯
2、列写逻辑方程组:输出方程、激励方程、状态方程、时钟方程
3、列状态麦、画状态图或时序图
4、说明功能。

㈤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

公路路基路面施工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措施

【论文摘要】分析了公路路基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近年来,我国公路工程正在蓬勃发展,但路基路面施工中却存在着很多常见的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一定的顽固性。因此,加强其研究并对其相关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已是摆在交通建设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我年来公路施工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路基病害因素分析
1.1.设计
(1)路基结构层的材料弹性模量不协调引起的病害。(2)路线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没有做妥善处理,地表设施不完善,形成局部积水。(3)路堤原地面下较深层存在流动软卧层等。(4)路基挡土墙埋置深度的模糊设计导致路基病害。
1.2施工
首先是在路基填筑前未对基底进行处理。其次是路基填料应选择含水量适当,容易压实的土质,如果彩和粉质土或含水量过高的黏土等填料,均不易压实,也会导致路奉产生病害。填土速度过快,对控制路基填土的临界高度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接近路基填土的监界高主时没有加强路基沉降观测,导致软土地基强度接近临界状态,路基出现承载力不足,导致基层失稳,出现病害或纵向开裂。
1.3地质资料
不良的地质和水文条件,会导致基层失稳,当公路通过不良药质条件和较大自然灾害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大规模毁坏,实践表明,路基边坡的不稳定很大程度上是挡土墙的破坏引起的,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沿线地质资料的缺乏,由此产生路基稳定性的严重破坏。
2.地基病害的治理
在沿线没有地质资料,只能凭借经验与判断力来确定某一桩号的土石方比例分配,这样就会因为主观的错误判断而导致设计上的错误,因此,由于挡墙埋置深度的模糊性设计,为路基埋下不稳定的隐患,为确保路基稳定,所以首先要求增加沿线的地质资料。
2.1提高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中,技术管理是关键,路基病害技术管理上常见的有两个方面(1)高填方路堤及路堑技术处理。(2)软土路基处理,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和路基工程的施工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
2.2路基病害的几种常用治理方法
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荷载,雨季,冬季的考验的关键,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地的处理。
2.3路填填料
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
2.4填土路基压实
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上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由一定素质的施工队伍来具体施工。
2.5特殊地基处理
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但从广义上讲,只要外在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问题时,我们都应该视为软基而认真对待,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一般按处理的部位可分为地苦处理和路堤处理。
2.6完善排水设施
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半对影响路基稳定的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浸流,聚积和下渗。同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
2.7预防措施
另外,路基病害预防措施也是一项提前治理的处理方法。在路基填筑前做好预防措施对维护路基病害也是一项重要的防治对策。在路基填筑前应对基底进行彻底的清理,挖除杂草根,树根,清除基底表面的有机土,种植上和垃圾土等,对耕地和土质松软的基底应进行压实处理,以达到对各等级道路要求的压实度,确保路基安全使用。
3.路面不平
出现路面不平的主要原因有基层平整度控制不严,甚至出现波浪式起伏。路面施工控制不力,摊铺机及压路机的操作人员水平较低,基准线或滑靴失控。从目前路面施工情况看,滑靴已基本取代基准线但仍有其局限性,因此,施工时应从路基开始,层层严格控制高程和平整度。并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路面面层微观构造和外观构造平整度。
4.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
由于桥头填土的沉降与桥台沉降有差异,以及伸缩缝,桥头搭板做得不好,在桥台处形成台阶,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并对桥梁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1)桥台后背填土应选用透水和压实性能好的回填材料,以达到最好的压实度,减少路堤填土的沉降量。(2)对于桩柱式桥台,应先填方,待填方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桩柱式桥台从而减少结构物与填土的沉降差。(3)选用性能好的伸缩缝,并精心施工,以保证桥面伸缩处的平整完好。(4)采用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格面铺装层的裂缝。(5)做好桥头搭板或用土工路栅等新技术进行过渡。
5.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早期破坏原因主要有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视压实度,要求材料到场及终压温度偏低,甚至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材料配合比不当,基质沥青未达标,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中,弯沉值过大,另外,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也会引起早期破损,预防措施有(1)不要片面追求个别指标不合理的高水平,要全面考虑基层,面层的综合强度,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2)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严格控制摊铺和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施工,防止横向裂缝的产生。(3)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4)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或采用改性沥青,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合料“烧焦”。(5)在特殊潮湿,寒冷,高温地区要使用新型沥青混合料。
6.高填土下沉
下沉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豁性土等。针对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1)按路面平等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按试验路路基填土厚度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存度。(2)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超厚,压实不足。(3)防止偏夯或夯实不足,严禁超存填土。(4)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机具进行补充夯实。(5)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6)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组击实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

㈥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中的力学分析法包括哪些方法

边坡的稳定性通常以滑动面上的抗滑力(Fs)与滑动力(Fr)的比值,即抗滑稳定性系数(η)来表示。这一比值越大,边坡越稳定;反之,边坡越不稳定。评价边坡稳定性的常用方法有下列4类:①定性分析法。通过对边坡的尺寸和坡形、边坡的地质结构、所处的地质环境、形成的地质历史、变形破坏形迹,以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各种因素的研究,判断边坡演变阶段和稳定状况。②极限平衡分析法。把可能滑动的岩、土体假定为刚体,通过分析可能滑动面,并把滑动面上的应力简化为均匀分布,进而计算出边坡的稳定性系数。③数值分析法。利用有限单元分析法,先计算出边坡位移场和应力场,然后利用岩、土体强度准则,计算出各单元与可能滑动面的稳定性系数。④工程地质类比法。将所研究边坡或拟设计的人工边坡与已经研究过的或已有经验的边坡进行类比,以评价其稳定性,并提出合理的坡高和坡角。

㈦ 时序电路的分析

时序电路的行为是由输入、输出和电路当前状态决定的。输出和下一状态是输入和当前状态的函数。通过对时序电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关于输入、输出和状态三者的时序的一个合理描述。
如果一个电路包含这样的触发器,该触发器的时钟输入是直接驱动或者有一个时钟信号间接驱动的,同时这个电路在正常执行时不需加载直接置位和间接置位,那么我们就称这个电路为同步时序电路。触发器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逻辑图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组合逻辑。 时序电路的逻辑图通常包括触发器和组合门。我们所使用地触发器类型和组合电路的一系列布尔函数为我们提供了绘制时序电路逻辑图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在组合逻辑电路中,触发器输入信号的产生,可以用一系列的布尔函数描述,我们称这些布尔函数为触发器的输入方程(flip-flop input equation)。在这里,我们同样将采用传统的表示方法,使用触发器的输入符号作为触发器输入方程中的变量,使用触发器的输出符号作为变量下标。在组合电路中,触发器的输入方程是一系列布尔表达式,下表变量是组合电路的输出符号。因为在电路中触发器的输出端始终与输入端相连,所以命名为“触发器的输入方程”。
触发器输入方程为指定时序电路的逻辑图提供了一种间接的代数表达方法。这些方程的字母符号隐含了所用的触发器的类型,同时完全确定了驱动触发器的组合逻辑电路。时间变量在触发器输入方程中没有指明,但是已经暗含在触发器C输入端的时钟之中。 时序电路的输入、输出和触发器的状态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状态表(state table)列举出来。状态表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标记为当前状态(present state)、输入(input)、下一状态(next state)和输出(output)。当前状态表示触发器A和B在任意给定时刻t的状态。输入部分表示在每个可能的当前状态下的输入X值。注意,对于每种可能的输入组合,每个当前状态都不断重复出现。下一状态表示触发器在一个时钟周期后的状态,即t+1时刻的状态。输出部分表示t时刻在给定的当前状态和输入组合下输出Y值。
由此推导出的状态表包括了所有可能的当前状态和输入信号的二进制组合。 状态表中的有用信息可以通过状态图以图形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状态图中,状态用圆圈表示,状态之间的转换用连接这些圆圈的有向线段表示。状态图是通过状态表直接得到的,与状态表提供了相同的信息。每个圆圈内的二进制数值定义了触发器的一个状态。在米粒型电路中,状态转换的有向线段上都标记了两个二进制数值,它们之间用斜线隔开,斜线前面的数值表示当前状态的输入,斜线后面的数值表示当前状态和给定述如下的输出。一个连接到自身圆圈的有向线段意味着没有发生状态转换。穆尔型电路在状态转换的有向线段上没有斜线,取而代之的是,输出是在圆圈中状态值下的斜线下表示出来的。在状态图中,每个状态的转换有两个输入条件,用都点分开。当有两个输入变量时,每个状态可能要有四个有向线段从响应的状态图中发出,这要依赖于状态的数量和每个输入组合的下一个状态。
除了表示方式不同,状态表和状态图是没有区别的。状态表易于从给定的逻辑图和输入方程中得出,而状态图可以直接从状态表中得出。状态图给出了状态的图形化表示,更便于我们理解电路的操作过程。

㈧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中的力学分析法包括哪些方法

边坡稳定性分析力学分析方法
1、 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分析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变形破坏方式及失稳力学机制等,对已变形的地质体的成因及演化史进行分析,从而给出被评价边坡的稳定性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定性的解释及说明,常用的方法有3种
2、 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
该方法主要是依据边坡发育的地球环境、边坡发育历史中的各种破坏迹象及基本规律和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追溯边坡演变的全过程,对边坡的总状况、趋势和区域性特性作出了评价和预测,对已发生过滑动的边坡,判断其能否复活或转化,它主要用于天然斜坡的稳定性评价。
3、工程类比法
该方法利用已有的自然边坡及人工边坡的稳定性状况及影响因素、有关设计的经验,把这些经验应用到所需要研究的滑坡中去,它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定性分析方法。

㈨ 时序电路分析

学习数字逻辑这门课程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为了后续的电路设计,是硬件工程师的入门课程;第二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后续嵌入式开发、软件开发等打下坚实的基础。绝大部分人应该属于后者,毕竟纯粹的硬件开发工程师职位不多。

时序电路是数字逻辑这门课的关键,因为引入了时间这一维度,理解掌握其功能特性的难度比组合逻辑要高,因此,很多童鞋可能学到这有点晕,这是正常现象。应对办法也很简单:熟记典型的几个触发器功能特征,多做几个习题,对付考试和后续课程的理解绰绰有余。

时序电路这门课程的要求是最终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包括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完成特定的功能。学会跑之前,要先学会走,也就是先看看别人的电路是怎么设计的,分析其规律,然后再尝试设计简单的电路。

要对时序电路进行分析,需要先理解其结构特征,时序电路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由图1知,时序电路由组合变换电路、存储电路和对外输出的组合电路三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称存储电路中保存的数据为时序电路的状态;外部输出Z有两种形式,一种是Z只与电路的现态相关,称为Moore型电路,一种是与电路的状态和外部输入相关,称为Mealy型电路。

要分析时序电路,很多教材上要写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之类的,这种方法很容易让童鞋们死记硬背,误入歧途,较为合理的方法应该是抓住时序电路的本质,即是什么导致电路状态发生改变?电路的状态如何改变?电路的对外输出是什么规律?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了,画出电路的状态迁移图,根据状态迁移图对其功能进行说明,简单的分析就算完成了。

什么导致电路状态发生改变?

电路状态如何改变?

电路对外的输出是什么规律?

综上,只要抓住这三个方程,电路分析不是什么难事,大家只要掌握这个规律,没有分析不了的电路。

根据上面的原理,下面由简单到难,分别举两个例子进行分析。

显然,这时一个同步的Mealy型电路(Z与输入和X和D触发器的状态相关),分别写出输出方程、激励方程和次态方程:

由此,可以写出电路的次态(状态转移)和输出:

根据输出表,画出电路的状态转移图和波形图,分别入图5和图6所示:

根据状态转移图,很容易看出,例1中的功能为:当输入为1时,电路状态变化,且当处于0状态时,输入1,输出为1,当处于1状态时,输入1,输出为0;其它输入(即0),电路状态保持不变,且输出为1.

其中的D 0 的输入为D 00 *D 01

这个电路中每个触发器的激励方程为:

对于这样的电路,可以口述,假设Q 3 Q 2 Q 1 Q 0 初态为0000,当一个时钟脉冲来临时,Q 3 Q 2 Q 1 Q 0 转换为:0001;再来一个时钟脉冲则为:0011,类似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其转换状态为:

类似这样的电路在后续学习中非常常见,请大家熟悉,并且最好能直接口述或绘制其状态转移图

对于时序电路分析,抓住核心的三个方程(根据情况),很容易绘制状态转移图和波形图。

如有错,请各位批评指正!

阅读全文

与路基时序分析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年房颤的治疗方法 浏览:869
java类的构造方法有什么用 浏览:626
提高手机照片质量的方法 浏览:779
核心投资方法和技巧 浏览:838
孔隙水压力计算方法 浏览:723
棋盘法可以用什么方法代替 浏览:950
精油护发使用方法 浏览:330
干疮的最土治疗方法 浏览:219
高粱标准水分检测方法 浏览:651
卡纸制作房子简单方法 浏览:831
如何克服猛兽的方法 浏览:659
花岗岩异形抛光最佳方法 浏览:25
调研报告的分析方法 浏览:400
如何自制辣椒酱的方法 浏览:972
羊肚菌的种植方法和技术管理 浏览:144
俄罗斯人都有哪些做薯仔的方法 浏览:545
酸度检测国标方法有 浏览:200
更新手机系统几种方法 浏览:374
手指头有点发黄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463
如何降薪最快的方法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