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批判的研究方法

批判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21 19:24:34

㈠ 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

新时期文学批评的复兴是与域外文艺思潮的引进同步进行的。各种新的思潮话语,不仅以新鲜的内容疗救了中国文艺批评的“缺血症”,而且还在观念和方法上给予遵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多年的中国批评界以有力的冲击。文艺批评的真正活跃,首先就从观念的突破和方法的更新开始。综观50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创作还是批评,还有总体上的学科建设、文学史写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国文学思潮的影响。当代文学批评与外国文学思潮的互补共生,业已成为当代文学界共认的一个事实。当然,在影响和接受的流向上,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基本上处于“引进”大于“输出”的“入超”地位,这一文化传播倾向虽不为当代文学学科所独有,但却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如何既“请进来”,又“走出去”,变当代文学批评对外国文学思潮的单向接受为双向互动,将是我们走进21世纪时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

㈡ 批判性教学法的应用方法有哪些

发射法

发射法又叫求异法,即指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特异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

(1)发射法功能。

发射思维的实质是知识信息的快速迁移。在这个迁移过程中,信息发生重组,因而可能产生出新的信息,所以创造学上把发射法作为创造的方法之一。创造教育的发射法,一般来说不是用于传授知识,而是用于训练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打破某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2)运用发射法的基本要求。

①由于思维的发射需要强有力的动因,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发射思维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创造动因。避免或消除一切压抑创新思维的因素,如不许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反驳,也不要急于对所发射的意见作结论等。

②发射思维要求有尽可能多的能够启发思想、引起联想的事物和机会。因此,教师还必须设法为学生创造产生联想的条件。

③当发射进行到一定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众多的设想中几个既新颖又有价值的设想,进行概括性指导,肯定这些设想的积极意义,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④发射法比较适宜于初中以上学生,对于小学生,运用时必须加强教师的具体指导。

激疑法

激疑法是一种刺激学生自动生疑、析疑的教学方法

(1)激疑法的功能。

创造教学的激疑法,是一种促进认识活动的积极方法。激疑法一般具有如下基本功能:

①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积极心理状态,没有兴趣,或兴趣索然,学生的思维则处于消极的,或半休眠状态,结果自然是虽学无成。激疑法犹如魔术师蓄意制作的魔棒,集问题奥秘于一发,吸引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

②激起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发于问题,没有思维不是因问题而发的。因此,教师能否有效地激起问题,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关键。

③激发思考。古人说:””学以解蔽。””解蔽就是解疑,解疑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质量的优劣。怎样解蔽,由谁解蔽,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在这里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解惑释疑视为教师的当然职责。创造教育则把解惑释疑当作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因此,创造教师教学的最高艺术就是激发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自己解蔽、释疑。疑是深入探索知识的起点,有疑才能有””问””,才能有””思””。学生心中有了疑,才意味着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运用激疑法的基本要求

①激疑的目的要明确。或为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或为引导理解教材重点,或为启发突破教学难点等,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不可随心所欲。

②疑难要力求设得科学、严密,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活动,注意避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易于导致学生发生误解的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③掌握提问时机。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提问,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④要研究设疑置难方法,力求把问题提得巧妙、有趣味,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的自觉性。要尽量避免枯燥、呆板的,或””审讯式””的提问。

⑤激疑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因此,教师应尽量把疑难设置在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深浅适宜,可望可及,既引起学生的追求,且经过他们的努力又可自己获取。

㈢ 发生学的批判的方法是不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就是发生学方法,由于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上,也就能够说成发生学的批判的方法。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发生学方法,或者称之为“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


《资本论》写什么?《资本论》内容博大精深,体例完备。其阐说社会历史经济的内在逻辑。客观批判和主观批判也。例如,第一卷逻辑可概括为“历史发生学”,第二卷逻辑可概括为“系统发生学”,第三卷逻辑可概括为“现象发生学”,第四卷逻辑可概括为“认识发生学”。


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发生学方法


如通过法律确保劳动者占有剩余的一部分是目前全世界通用的“合约”和做法,具体到中国实际情况,《劳动合同法》就是保障雇员合法收益不被黑心企业剥夺的大法。可笑的是,某些所谓的经济学家多对《劳动合同法》指指点点,认为它阻碍了企业投资。其犯了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根本性错误。其批评《劳动合同法》的地方,多用的是解释学的辩护的方法。


㈣ 文学批判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有文学作品及其传播、消费和接受以来,文学批评就随之产生和发展,并且构成文学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整体中的一种动力性、引导性和建设性因素,既推动文学创造,影响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又推动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在文学批评逐渐成熟以后,更是如此。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批评的历史不仅与文学同样悠久,而且,文学批评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一样,都是富有创造性的文学产品的主要形式之一。有着一定造诣的批评家在文学舞台上可以扮演与创作作家同样重要的角色。然而,文学批评方式与文学创作方式是不同的,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要求。正确的文学批评方式能够生产出好的批评作品,反之,不正确的批评方式将导致不合格或伪劣的批评作品。尽管文学批评的具体运作因人而异,但批评家在批评方式的掌握上却体现出一定的惯例与规范。一般而言,文学批评的方式应包括以下三个要点:
文学批评大师鲁迅
(一)审美体验
欣赏与体验,即批评家首先要成为接受者,要对作品产生审美体验。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以情感与艺术形象来表现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因此,进行以文学作品为对象的文学批评时,必须充分注意到对象的这一特征。也就是说,批评家应该以文学的方式阅读文学作品,以审美的态度观照与体验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这是一个合格的文学接受者都能够做到的,批评家首先应该做到。当批评家象普通读者那样进入阅读、欣赏的角龟,在作品的形象世界中产生由衷、真切的审美体验之后,他才拥有了批评作品的权利。脂砚斋是中国古典名着《红楼梦》的第一位批评家。他的批评富有真知灼见,却又处处与作者感同身受,与作品中人物息息相通,在阅读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和审美体验。批评家应该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感受能力。一个艺术感受力迟钝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好的批评家的,因为他对作品审美价值的判断是大可怀疑的。普列汉诺夫说:“只有那种兼备极为发达的思想能力跟同样极为发达的美学感觉的人,才有可能做艺术作品的好的批评家。”那些虽具有一定的审美欣赏能力却又跳过审美体验阶段、脱离作品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分析而对作品价值乱加评判的人,是谈不上真正的文学批评的。
(二)理性分析
理性分析,即批评家要跳出一般的接受过程而以冷静的审视目光对待作品。文学欣赏与审美体验的主要特征是感受性。它以个人主观感受的结果为依据。即使含蕴着理性认识,也带着个人体验与情感的印记。因此欣赏与体验允许个人偏爱的存在。文学批评虽然也必须首先感知艺术形象,对艺术形象进行审美的把握,但它的主要特征是一种理性的分析、认知活动。批评的目的是要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作出较为客观的认识与评价,这就需要它从偏于感性的欣赏与体验上升到理性的分析与评判,要考虑和关注作品在读者中唤起的普遍的接受效果与社会反应,要限制个人偏爱与情感倾向在批评中的干扰或支配作用。俄国着名诗人普希金说:“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它是以充分理解艺术家或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规则、深刻研究典范的作用和积极观察当代突出的现象为基础的。”人们通常把文学批评归人文艺学或文学理论的范畴,其深刻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学批评是一种客观的、理性的分析与认知活动。
如果说欣赏和体验是对作品“人乎其内”,那么理性分析就是“出乎其外”。批评家既要像一般读者那样人乎其内,还要从专业的角度出乎其外,以冷静的理性眼光分析作品。《红楼梦》第48回有香菱谈诗的情节,她说:“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章再找不出两个宇来。”香菱基本上还停留在欣赏与体验的层次,‘未进入理性分析,具体表现在讲不出“直”字的好处。对王维的这一首《使至塞上》,批评家叶维廉却能从理性高度加以阐释:“文字向内凝缩,意义向外延展。举王维的另一种表现的例子:大漠孤烟直。虽然我们看见的只是一个景的描摹,但我们无法将之视为表面的景,它伸人烟以外的事物,和历史的联想里。首先,漠大,但是空的,除了烟以外,别无其他形态的生命,而‘烟’因‘直’字而具躯体之实。‘孤’不只是‘独一’的意思,因为连风都停止了,亦是说,没有任何活动,所以又是‘孤寂’与‘死寂’。但在‘孤寂’、‘死寂’中我们因为‘烟’的活动而引向我们虽然看不见听不到,但却感得到眼前的景物之外的活动:边地的战伐、戍卒的怨声、风沙的翻腾……”这段话包含着词与词、景与景外、文字与意义等多重关系的理性分析,体现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三、价值判断
批评家对作品的整体价值判断是在理解与阐释作品的基础上作出的。理解与评价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已经渗透着评价,是整体评价指导下的理解;评价为对作品的理解与阐释所证明,并且是理解引导的最后结论。
批评家对作品的价值判断包括审美判断与倾向性判断,从而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思想价值作出主观评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价值判断带有个人性和主观性;然而批评家的价值观又是社会的某种审美趣味和意识形态的反应,因而具有集体性与客观性。总之,批评家对作品的评价与被评价的作品,共同担负着影响读者进而作用与社会的文学功能。

㈤ 简述批判研究的基本观点

《借鉴与批判:解构主义翻译观专题研究》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解构主义翻译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剖析,阐明它是西方主观唯心主义与东方犹太民族文化特性相结合的产物,其优点是彻底的批判精神、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有效的阅读方法,其缺陷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立论与体系背离,以偏概全走极端;指出我国译学理论的构建、发展之路应当是以外译中和中译外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的翻译研究之路。

㈥ 什么是批判性研究

批判性研究是指不拘泥于既有的传统研究,而是以传统研变为基础,达成一种新变

㈦ 请问现代批评方法有哪些

文学批评方法:读者反应批评、文化批评、女性主义批评

所谓文学鉴赏文学批评,并非批评家在象牙塔中闭门造出来的东西。在当代,鉴赏与批评不仅是专业理论工作者的一种职业行为,也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群体行为。随着现代传播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商业文化的侵蚀,文学,已经走出了那种自诩为阳春白雪的神圣殿堂而深入到千家万户,很沾染了某些批评家所说的“一些下里巴人的泥土味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文学鉴赏与批评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具有一种广泛的社会群体性。

不过,同样是文学鉴赏与批评,不同的人,自也有高下、深浅、优劣、正误之分。职业理论家的鉴赏与批评当然不能等同于孩子们阅读时的手舞足蹈和鹦鹉学舌。这种高下、深浅、优劣、正误,固然取决于文化底蕴、理论修养、生活阅历、审美经验、个性才气等诸多要素,但是深入地把握文学审美对象的结构与层次,研究鉴赏与批评的特质,运用正确的鉴赏和批评方法,却是十分重要的。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文学鉴赏与批评的理论建设现状看,虽然前些年文学鉴赏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各种各样的批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文学鉴赏与批评却有了逐渐沉寂下去的趋势。即使在热闹的时候,也似乎是介绍别国的多,自主建设的少零金碎玉的文章丰富,深入系统的研究贫弱;运用新的鉴赏与批评方法实绩显着,对鉴赏与批评自身理论建设的探讨相对不足。

当然了,简单孤立地看,文学鉴赏是纯粹个人的活动,但如果把它放到一个社会化的文化系统上加以考察,则隶属于社会活动。文学作品的社会效应,正是文学鉴赏和批评隶属于社会活动的一条明证。好比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一旦与批评主体分离,批评的本身不仅隶属于社会活动,简直就是一种社会舆论的工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文学批评,就其结构与功能而言,在某种意义上,与社会舆论同质同构。舆论,体现一种公众的价值取向。文学批评在影响公众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公众的价值取向。然而,谬误的文学批评不仅可能扼杀萌生的文学幼苗,而且,可能导致已有的粗劣作品的传播,诱发新的粗制滥造之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媚俗文学、泡沫文学、色情文学(说好听点是情色文学)甚嚣尘上,其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是与批评界未能及时地加以拨正引导,甚至一些所谓的批评家自愿充当文化掮客,也不无关系。因此,要在文化领域内扫清阴霾浮云,纯洁人的灵魂,研究和传播正确的文学作品,文学鉴赏与批评十分重要。

文学鉴赏和批评是与文艺理论、文学美学和文学史学相交叉的一门学科,是文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如果我们把从现实中表现出来的对文学活动的不同研究方式加以区分,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文学理论、文学美学、文学史、文学鉴赏和批评。这四种不同的研究方式,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包容交叉。

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它是阐明文学规律、结构、功能、特质和原则的一门科学。文学理论与文学鉴赏和批评有密切联系。文学理论所分析的文学规律、结构、功能、特制和原则等等,对文学鉴赏和批评的活动区间、方向、内容等起潜在的规范制约作用,也是鉴赏和批评理论修养的主要构成元素,影响鉴赏和批评的质量。而文学鉴赏和批评则是文学理论的理论运用、价值实现和方法操作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文学理论又是以文学鉴赏和批评所提供的丰富的感性材料为依据,鉴赏和批评的本身也是文学理论结构筑造其理论框架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发展,影响文学理论的修正、补充、发展和完善。简而言之,文学理论规范文学鉴赏和批评,文学鉴赏和批评又为文学理论建设注入源头活水。只有建立在牢固的文学理论基础之上的鉴赏和批评,才有可能是深层次的鉴赏和富有成效的批评。文学理论也只有在鉴赏和批评过程中才能永葆青春。

而说到文学美学,它是研究文学的一门特殊的学科。文学美学不仅研究文学本身,而且还涉及到文学活动的形式和种类。一般地说,文学美学可以界定为关于文学审美活动一般规律的哲学科学。从整体意义上说,因为文学鉴赏和批评是文学审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必然与文学美学相互联系。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的明言是“批评是运动着的美学”。而文学美学研究的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也揭开了笼罩在鉴赏和批评的审美过程中的神秘面纱。从局部意义上说,文学美学对文学鉴赏和批评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文学美学所研究的鉴赏和批评的一般美学方法、美学原则和美学标准,不仅是不断发展的鉴赏和批评方法的基础,也是构筑鉴赏和批评理论体系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当然,文学美学也是以文学鉴赏和批评作为经验基础的,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心理特征、存在方式、分析材料等,又成为文学美学构筑理论体系的依据。文学美学不可能也不应该代表鉴赏和批评。与文学美学不同,文学鉴赏和批评不直属于美学家族,但它又是与美学存在亲密姻亲关系的另一个分支。

文学鉴赏和批评与文学史科学相比,二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似乎大相径庭。文学史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发展的时间序列,以及文学在时间中的运动诡计轨迹。从认识定向的过程区分,文学史科学主要面临三大任务:回溯过去,审美现在,预示发展。现存的文学史科学显然的把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对过去文学发展的追溯认识上。文学史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上,主要采用历史编年的方法,揭示文学史发展的阶段、历史性转折、历史演进的轨迹等;从微观上,研究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集团、文学式样以及文学家的生平、行状、创作、作品等。文学史科学与鉴赏和批评同样有着剪不断的联系。首先,文学批评中对文学发展的宏观研究,客观上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历史演进轨迹。其次,文学批评中对文学的微观研究,文学史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历代对具体作品的鉴赏和品评,成为后代文学史家研究前人作品的借鉴和桥梁。再次,文学批评对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学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直接地成为文学史科学的材料而进入其领域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历代的文学鉴赏和批评,文学史科学的研究是难以想象的。

尽管如此,文学鉴赏和批评并不是其他学科的附庸,它必须有自己的天地。从严格意义上说,文学鉴赏和批评应有自身严密的科学体系,尽管这种严密的科学体系的建立还有待时日,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却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未来文学发展所要解决的一个重之又重的问题。

略为概括地说,文学鉴赏和批评有三层研究对象:一是审美客体(即文学作品),二是审美主体(即鉴赏和批评者),三是审美本体(即鉴赏和批评活动)。第一层研究对象是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结构层次、功能要素等;第二层研究对象是主体的思维特征、意识层次、认识客体的方法等;第三层研究对象是本体特征、内在差异、主体所显现的心理现象等。本体是联系客体与主体的基本纽带,是文学作品消费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离开审美本体,客体只是一种静态的具有审美质素的“文本”(word on the page);主体也只是一个徘徊于商品市场门前的“后消费者”(a waiting consumer)。客体与主体的互动关系存在于审美本体之中,本体研究必然兼容客体与主体研究。

至于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写作,则是以语言为物质材料,通过具体的写作活动,将鉴赏和品评文学的思维内容物化问文学研究的文章。文学研究正是在写作活动中完成从审美感知到审美判断的过程。

这文学批评是一个习见的术语,看上去像一块透明的材料,一眼即可洞穿,然而如果仔细研究这一术语的内涵与外延,却又十分模糊,难以捕捉。不少理论家都试图给它一个科学的界定,其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是,文学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它把宇宙、社会、历史、人生等包融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之中。它以哲学为内涵,以审美为外壳,以历史为生命延续。一切哲学的研究、美学的研究、历史的研究,几乎都与文学研究难以割舍。

文学批评类型的划分与文学类型的划分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各人所用的标准不同,便形成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在我国曾经流行着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一是按传统的文学分类“四分法”而分为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四类;二是按照文学批评的内容特点和范围,划分出作品评论、作家评论、综合评论和理论评论四类。两种划分交叉叠合。

任何文学的鉴赏与批评既是文学活动本身的延伸,又是文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研究文学鉴赏和批评形态的本质是对文学活动切入角度的类型的考察。如果作粗略的考察,在文学活动中,有两组独立而又统一的恒定关系:现实——作家——文学;文学——读者——现实。这两组关系不是一种单维的线形关系,而是一种多维多向的关系。

在第一组关系中,首先就必须研究现实与作家、作品的关系。这里所说的现实不仅是指存在的物质世界,而且是指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文学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历史进程、生存环境、民族心理、审美时尚、社会整体意识、集团统治思想等等,都必然对文学有复杂的或隐或显的影响。无论作家是生命“为人生的艺术”,还是“为艺术的艺术”,要完全超越特定时代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空间,而天马行空,那只能是像提着自己的耳朵要飞离地球一样的幻想。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批评方式,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任何文学现象的出现都可以从社会、政治、文化的背景上找到其产生的根源与发展的动因。从社会的文化的背景上追寻文学产生根源与发展动因是批评家的一个古老命题。时代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空间并不是直接地移植到文学作品中去,而是经过作家主体的过滤而折射出来的。作家创作的过程是一种审美经验的过程,这一经验过程,虽然与作家的现实人生经验相关联,但是一旦进入这一经验历程,又与现实人生的经验形成暂时的隔绝。所以,在这一经验历程中,作家作为创作主体,个人的生活经历、思想意识、情感倾向、个性才气、心理气质、情趣视点等一起融入审美经验,引导着整个文学创作活动。研究这种复杂的创作心理机制,是文学批评的广阔天地。

在第二组关系中,首先必须考察作品与读者接受的关系。文学作品只有当它被观照、被理解的时候,才有意义;同样,文学作品也只有在被观照、被理解的时候,它的意义才能实现,作品存在的美学价值才能转化为审美价值。作品进入接受世界,通过读者而具体化。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批评家必须研究文学接受的普遍规律;鉴赏和批评的心理机制、理解视野;不同体裁、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的切入角度、流动视点;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制约、定向心理机制等普遍性的问题。又必须对鉴赏者的文化环境、个性气质、生活阅历、理论修养等,分块切割研究,找出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差异性问题。这些方面正是接受美学研究的经久不衰的主题。另一方面,在这一组关系中,还必须研究文学是怎样通过寻求一种感觉经验的连续,超越生命在特定时空下的限制,透过读者的会议和联想的心理活动,不断地使之重新观照自我,审视自我,洞察人类生命的内在本性,从而涵养读者的人格,完成精神境界的提升与现实的超越,在重建虚构的文学境界中,读者重新把握现实,洞察人生,重塑灵魂,得到文学间接影响现实的作用。

这两组关系的交接点是文学作品的本身,这是文学鉴赏和批评最重要的对象。文学作品是从事文学活动的实体显现,作者、读者、现实的关系也只有通过作品才能互相沟通,融为一体。现实生活世界同艺术审美世界的区别与联系,只能在文学作品中才能得到确切的解释。同时,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以重建虚构为存在形式,以审美功能为生命的焦点,尽管文学作品自身是一个多层面的开放的图式结构,但是,它毕竟又是一个自足的整体,有自身的层次规律、组合要求和结构规则。文本的语言、结构、形象、功能等,仍然是文学研究的重点。

由上面的论述可知,从客观的生活世界经由作家的创作世界,到文学世界,再到读者的接受世界,乃至于纯粹的批评世界,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文学活动的每一个世界,既是一个流动过程的终结,有特定的运动轨迹,又是一个流动不定的多维多向的互为因果的发展阶段。文学活动的演变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基本上圈定在这五个世界之中。也由这五个世界,可以把批评分为五类:作家批评、作品批评、接受批评、整体批评、批评的批评。关于这五类批评,在此不作赘述了。

㈧ 主义和批判主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区别是什么

人文社会学理论有三种方法论取向,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批判主义,它们共同形成了社会学三大理论传统。三者之间既有相通处,也有许多不同点。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各自的研究对象、逻辑起点、研究特征以及对社会学定义的着重点等方面,下面具体阐述之: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以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创始者为代表,并经古典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涂尔干发展后日趋成熟,他们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它们遵循着同样的方法论准则,都可以用普遍的因果律加以说明。社会学这门学科只有在认识到把社会事实当作实在的物来研究时才能诞生。因此,在方法论取向上,社会科学应以自然科学为标准模式,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并由此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且在很长时期里成为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主流。
从研究特征来看,实证主义社会学对“科学建构”的强调依赖于把自然科学作为社会理论构造的模式,认为科学的目的就在于对现象的因果性做出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由于对自然科学这种因果性、精密性和普遍性的极端追求,许多社会学研究就一直是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的,特别注重量化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方法上尽量使研究的程序与结果合乎自然科学研究的准则——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
人文主义:社会学研究的另一种理论取向以韦伯等古典社会学家为代表,他们认为社会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绝不能盲目效仿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而应确立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在他们看来,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其意图在于对社会行动进行诠释性的理解,并从而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及结果予以因果性的解释。因此,韦伯将社会学的任务规定为试图对社会行动做出解释性理解,并由此形成了人文的、理解的社会学研究传统。
在这种传统的影响下,人文或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则是导致人们行动的内在意义,它强调人类行为中那种使人类能唯一进入创造性领域的性质,认为人们应该从日常的、平凡的事物出发,研究人类对社会现象做出的解释以及赋予它们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还原于自然规律的水平。因为在他们这里,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解”而非“说明”。这就是说,社会学研究应该立足于微观层面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试图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他们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多元化的,个人立足于自己实际情况来理性的决定自己的行为。
批判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第三种理论取向则是由马克思开创的批判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它认为社会学理论知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就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检视,其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强调社会学理论批判的、革命的性质,强调理论和理论家在改造、变革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反对那种旨在维护、修补现存社会结构的单纯解释性的“科学”研究和把现代工业社会的既定现实当作合法的做法。批判主义理论家们主张以辩证的“总体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即将社会现象置于社会的与历史的总体过程中,从它们在社会的与历史的总体过程当中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来确定它们的性质、意义,来考察它们的产生、变化和发展。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说,批判主义社会学传统强调社会学研究的“批判”和“解放”功能,认为衡量研究质量的标准不是证实,也不是证伪,而是消除参与者无知和误解的能力,主张对一切现实应持有批判性,通过对“社会”的批判来推动知识的反思性发展,以引导社会秩序的建立。这就是说,持批判主义理论取向的社会学家在对社会的研究上采取了两方面的态度,一方面是在研究途径上采用客观的态度来认识自然界,一方面则是在研究目的上采用一种主观的态度来批判和改造自然界。从前一个方面来说,批判主义要求对客观社会有一种客观性的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了解其中的深层矛盾所在;从后一方面来说,批判主义又要求对现实社会采取一种审视、批评、修正的态度,通过对这种内在的深层矛盾的了解来人为的解决这一矛盾,来达到改造现实社会的目的。
相同点:这三种社会学研究传统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解释与研究不同现象时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而且相互之间也并不是没有丝毫共同点的,它们也有表现出一致的地方,如都注重在自然情景而不是人为的实验情景下进行研究,都强调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而不是对其中的一些孤立变量进行调查。从思维源泉上来看,它们仍然都停留在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之中,采取的均是主观(体)同客观(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当然,这种研究上的共同点也是十分有限的,其分歧依然十分明显。

㈨ 1. 恩格斯如何批评杜林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的唯心主义研究方法

批判了杜林在道德和法的问题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平等、自由和必然的基本观点

杜林自我标榜说,他提出的道德原则是适用于一切时代、一切世界,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人以外的一切生物”的终极真理,并说:“真正的真理是根本不变的”。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最后的终极真理和个人思维至上等谬论,指出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领域,这种对立就是相对的,“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夸大了的真理,就会导致谬误。

在道德方面,杜林宣扬超历史、超阶级的永恒道德。恩格斯指出,道德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发展变化的,不是永恒的。任何道德,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是随着经济状况的发展而发展。道德不可能是超阶级的,只有在消灭了阶级之后,才可能有超阶级的道德。

杜林认为,平等都是绝对的好事,不平等都是绝对的坏事;不平等起源于暴力,是两个人之间一方对另一方施行暴力的结果。恩格斯指出,暴力不是产生不平等的根源,不平等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要存在经济上的不平等,就会产生意识上的从属观念,而不一定通过暴力。无产阶级要求的不是少数人的平等,而是要实现人类的真正平等。只有消灭了阶级才会出现人人平等,而到了那时,也就没有平等不平等的问题了。

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上,杜林把人的意志自由看成绝对的,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恩格斯指出:“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人们只有认识了客观必然性,并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在行动上取得自由;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不可能得到自由,反而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自由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所获得的自由是不相同的。自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得到真正的自由。”

恩格斯本人十分具有魅力,我对他的研究很感兴趣啊

㈩ 音乐批评学中的四种比较研究方法有什么

批评操作的程序 音乐批评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一样,都需要一个准备和写作的过程.一般看来,这个过程分为准备阶段、构思阶段和写作阶段.根据这三阶段的展开原则,相应的操作程序也就相对明确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第一步--积极地寻找批评对象,第二步--认真地分析批评对象,第三步--审慎书写、个性展开.This article is the analysis on the'operation' part of the music criticism. Two parts of operating principle and operating process are included. In the first part, the analysis is on the criticizing of the instrumental, vocal, music drama, music events; while in the second part on the criticizing ohject finding, analyzing and writing. The fostering of the criticizing character and style are also discussed.

阅读全文

与批判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净水机五级安装技巧和方法 浏览:249
鼻子撞肿了怎么消肿好方法 浏览:839
买项链手围测量方法 浏览:948
风管的计算方法 浏览:108
双腿后窝疼治疗方法 浏览:243
大内科的治疗方法 浏览:713
美国民族问题的解决方法 浏览:444
股票正确简单打板的3种方法 浏览:914
用简便方法可以抓到鱼 浏览:343
企查查vip账户如何导出数据方法 浏览:367
中频的使用方法 浏览:439
卫生间集成取暖器安装方法 浏览:407
姨妈流的多有什么解决方法 浏览:420
自行车激光器安装方法 浏览:852
拆纸抽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811
手机保护测试方法 浏览:485
木条的鉴别方法 浏览:178
空调水管道安装检验方法 浏览:915
测量体顶子的方法 浏览:817
健身震颤棒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