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五种绩效考核的方法分别有哪些优缺点
导语: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1、目标管理法(MBO)
目标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着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提出的。所谓目标管理法,就是依据组织预定的管理目标,对组织领导人及其员工的绩效进行检查、考核、评估的方法。目标管理法和KPI结合,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一种员工绩效考评方法。其基本程序为:
(1)监督者和员工联合制定考评期间要实现的工作目标。
(2)在考评期间,监督者与员工根据业务或环境变化修改或调整目标。
(3)监督者和员工共同决定目标是否实现,并讨论失败的原因。
(4)监督者和员工共同制定下一考评期的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
目标管理法的特点在于绩效考核人的作用从法官转换为顾问和教练,员工的作用也从消极的旁观者转换为积极的参与者。这使员工增强了满足感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以一种更加高涨的热情投入工作,促进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的实现。
采用这种方法时,不能仅仅只关注目标实现的结果,更应关注绩效目标达成的过程,否则容易误导员工将精力更多地放在短期目标的达成上,而忽视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2、360度考核
为了使员工的绩效考核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有些企业把绩效考核主体由单纯的上级考核扩展为所谓的“360度考核”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一个员工的工作行为信息是来自他(她)周围的所有的人,包括员工本人、他(她)的上级、下属和同事及内、外部客户,那么绩核考核主体也是由这些人组成。
大多数360度考评系统都是由几个栏目组成,由相关考核主体如同事、上级、下属及客户等填写考核某人的调查问卷表,然后用计算机系统对所有的反馈信息进行系统汇总加以分析,得出考评结果。
实施360度考核,因其收集的信息量很大,如果企业人数较多,就需要有一个较好考评系统来支撑这种方式的运作。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投入的时间较多,费用也较高。同时,在选择考核主体时,应注意选择真正与被考核人相关的人员,并注重对他们的培训,避免出现一些感情打分或是报复打分的现象。
3、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关键绩效指标(KPI- Key PerformanceIndicators)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它通过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分析,可用鱼骨分析法将战略分解成几个关键领域,并设定关键领域的绩效指标。KPI可以使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部门人员的业绩衡量指标。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把个人和部门的目标同公司的整体战略联系起来,以全局的观点思考问题;
(2)指标一般应比较稳定,如果业务流程基本不变,则关键绩效指标也不应有较大的变动;
(3)关键指标应当简单明了,容易被执行者理解和接受。
(4)应符合“SMART”原则,即
“S”(Specific) 指目标要具体;
“M”(Measurable)指目标要量化,这样才能够衡量;
“A”(Attainable)指制定的目标通过努力能够实现;
“R”(Relevant) 指目标要与员工岗位业务相关;
“T”(Time-bound)指完成目标要有具体的时间限制。
KPI通过与MBO、BSC、EVA等绩效管理方法结合,可以组成不同的绩效管理体系,目前在很多企业内得到了很好地运用。
4、平衡记分卡(BSC)
1992年第1/2月号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S。 Kaplan)与戴维诺顿(David P。 Norton)关于平衡计分卡的第一篇文章《平衡计分卡——业绩衡量与驱动的新方法》,标志着平衡计分卡的正式诞生。在10年的时间里,平衡计分卡在理论方面有了极大的发展,在实践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公司的认可。《哈佛商业评论》在庆祝自己80周年生日的时候,评选出了“过去8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理念”,平衡计分卡名列第二。
根据Gartner Group(盖洛普) 的调查表明,到2000年为止,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4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在最近由William M。 Mercer 公司对214个公司的调查中发现,88%的公司提出平衡计分卡对于员工报酬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是有帮助的,并且平衡计分卡所揭示的非财务的考核方法在这些公司中被广泛运用于员工奖金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中。与此同时,世界500强中有80%的企业在应用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一套能使公司高层快速而全面的考察企业业绩的指标体系。作为一种战略绩效管理及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主要从四个重要方面来衡量企业,它包含了财务指标,同时,它通过一些驱动财务业绩的因素,如客户满意度、内部流程以及组织的.学习与发展能力等运营指标,对财务指标进行了补充。
平衡计分卡方法有以下的优点:
1、克服财务评估方法的短期行为;
2、使整个组织行动一致,服务于战略目标;
3、能有效地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组织各层的绩效指标和行动;
4、有助于各级员工对组织目标和战略的沟通和理解;
5、利于组织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和核心能力的培养;
6、实现组织长远发展;
7、通过实施平衡计分卡,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平衡计分卡进入中国是这两年的事,目前在管理学界、企业界非常火爆。据笔者调查了解,很多企业都在推行平衡计分卡,但真正掌握平衡计分卡精髓并取得成功的企业并不多,这说明仍需我们管理专家、企业家们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5、EVA价值管理
EVA经济增加值(EconomicValueAdded)是业绩度量指标,与大多数其他度量指标不同之处在于:EVA考虑了给企业带来利润的所有资金成本。基于EVA的绩效管理方法,把企业内部制订的很多离散指标统一成一个最终指标,就是为企业创造价值。
在进行业绩评价时,若不考虑权益资本费用,就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资本的运营效率和企业为股东所创造财富的多少。因此,只有在业绩评价中充分考虑企业所用的全部资本费用,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和其所创造的财富。EVA等于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益(Resialincome)。它反映的是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是对真正“经济”利润的评价。如果税后净利润大于全部资本成本,EVA为正值,说明企业为股东创造了价值,增加了股东财富;反之,则表明造成了股东财富的损失。
EVA不衡量过程,直接切入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是一种概念朴素的方法,避免了中间过程指标可能造成的管理上的误导。EVA绩效管理对最终创造价值的考核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以公司从上至下的价值链相贯穿,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的目标分解到基层。但这种方法的强项是针对财务指标,因此又引入了独立绩效因素(IPF-IndependentPerformance Factor),类似于KPI中的行为过程指标。通过IPF把行政、人力资源等不直接创造价值的支持部门的奖金总额,与所服务的内部客户创造的价值额度按比重挂钩,再决定部门内员工间的奖金分配。
基于财务的EVA绩效管理对公司内部的财务体系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对财务分析系统不很完善、财务数据难以达到可供分析判断的需求的企业,实行时需要加以具体调整。
Ⅱ 深度解析几种常见的绩效考核方法
一、关键绩效指标法。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指基于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建立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将价值创造活动与战略规划目标有效联系,并据此进行绩效管理的办法。关键绩效指标,是对企业绩效产生关键影响力的指标。不同企业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也是不一样的,没有标准的规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结合使用。企业应用关键绩效指标法,一般包括如下程序:制定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核心的绩效计划、制定激励计划、执行绩效计划和激励计划、实施绩效评价与激励、编制绩效评价报告与激励管理报告。
二、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平均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经济增加值旨在使经理人员赚取超过资本成本的报酬,促进股东财富最大化。优点是考虑了所有资本的成本,更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了企业利益、经营者利益、员工利益的统一,能有效遏制企业盲目扩张规模以追求企业利润总量和增长率的倾向,引导企业注重长期价值创造。不仅仅是一种业绩评价指标,它还是一种全面财务管理和薪金激励体制的框架,将资本预算、业绩评价和激励报酬结合起来,投资人也可以用经济增加值选择最有前景的公司。缺点是仅对企业当期或未来1到3年的价值创造情况进行衡量和预判,无法衡量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价值创造情况,计算主要基于财务指标,无法对企业的营运效率与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等的企业,此外,经济增加值是绝对数指标,不具有比较不同规模公司业绩的能力。具有和投资报酬率一样误导使用人的缺点。如何计算经济增加值尚存在很多争议,不利于建立统一的规范,从而只能在一个公司的历史分析以及内部评价中使用。
三、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克服了传统财务业绩评价的局限性,从四个角度审视自身业绩,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创新与学习角度。
Ⅲ 企业财务综合绩效分析方法有哪些
传统进行企业综合绩效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杜邦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其中,杜邦分析法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沃尔评分法是对企业的信用水平作出评价的方法。
应用杜邦分析法应该要注意一下几点:
(1) 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体系的起点。
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是使股东财富*5化,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说明了企业筹资、投资、资产营运等各项财务及其管理活动的效率,而不断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是使所有者权益*5化的基本保证。所以,这一财务分析指标是企业所有者、经营者都十分关心的。而净资产收益率高低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三个,即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这样,在进行分解之后,就可以将净资产收益率这一综合性指标升降变化的原因具体化,从而它比只用一项综合性指标更能说明问题。
(2) 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它的高低取决于销售收入与成本总额的高低。
要向提高销售净利率,一是要扩大销售收入,二是要降低成本费用。扩大销售收入既有利于提高销售净利率,又有利于提高总资产周转率。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销售净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杜邦分析图可以看出成本费用的基本结构是否合理,从而找出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和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的办法。如果企业财务费用支出过高,就要进一步分析其负债比率是否过高;如果管理费用过高,就要进一步分析期资产周转情况等等。从图8-1中还可以看出,提高销售净利率的另一途径是提高其他利润。为了详细地了解企业成本费用的发生情况,在具体列示成本总额时,还可根据重要性原则,将那些影响较大的费用单独列示,以便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依据。
(3) 影响总资产周转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产总额。
资产总额由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组成,它们的结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资产的周转速度。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直接体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而长期资产则体现了企业的经营规模、发展潜力。两者之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如果发现某项资产比重过大,影响资金周转,就应深入分析其原因,例如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超过业务需要,就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企业占有过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则既会影响获利能力,又会影响偿债能力。因此,还应进一步分析各项资产的占用数额和周转速度。
(4) 权益乘数主要受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影响。
资产负债率越高,权益乘数就越高,说明企业的负债程度比较高,给企业带来了较多的杠杆利益,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应用沃尔评分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沃尔的分析法从技术上讲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综合指数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这个缺陷是由相对比率与比重相"乘"而引起的。财务比率提高一倍,其综合指数增加100%;而财务比率缩小一倍,其综合指数只减少50%。同时,沃尔评分法的步骤为:选择评价指标并分配指标权重;确定各项比率指标的标准值,即各该指标在企业现时条件下的*3值;计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各项比率指标的实际值;形成评价结果。
在现在沃尔评分法中,一般认为企业财务评价的内容首先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再次是成长能力。而同时,从企业绩效评价的角度来看,杜邦分析法只包括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实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加以注意,必须结合企业的其他信息加以分析。
Ⅳ 企业最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及对比
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才能有效达到改善员工行为和管理员工的目的。以下为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及其效果对比和评估:
一、相对评价法
相对评价法是在某一团体中确定一个基准,将团体中的个体与基准进行比较,从而评出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的评价。采用标准分数进行评价,实际是表示考察的对象在总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所以这种评价是一种相对评价。
例如,对某校统考成绩的评价,通常是以该校所在市(县)统考的平均水平作为评价的基准,以该校成绩在一个市(县)中所属的地位来判断。
具体方式:
1序列比较法
序列比较法是对按员工工作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序考核的一种方法。在考核之前,首先要确定考核的模块,但是不确定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将相同职务的所有员工在同一考核模块中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工作状况排列顺序,工作较好的排名在前,工作较差的排名在后。最后,将每位员工几个模块的排序数字相加,就是该员工的考核结果。总数越小,绩效考核成绩越好。
2相对比较法
相对比较法是对员工进行两两比较,任何两位员工都要进行一次比较。两名员工比较之后,相对较好的员工记“1”,相对较差的员工记“0”。所有的员工相互比较完毕后,将每个人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绩效考核的成绩越好。
3强制比例法
强制比例法是指根据被考核者的业绩,将被考核者按一定的比例分为几类(最好、较好、中等、较差、最差)进行考核的方法。
二、绝对评价法
绝对评价法是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确定评价对象达到目标基准绝对位置的评价。例如,教学评价的标准,一般是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由此确立的具体评定指标。
具体方式:
1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是通过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直至个人目标,最后根据被考核人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来进行考核的一种绩效考核方式。在开始工作之前,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应该对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时间期限、考核的标准达成一致。在时间期限结束时,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工作状况及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
2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一定期限内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
3等级评估法
等级评估法根据工作分析,将被考核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用明确的语言描述完成该模块工作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同时,将标准分为几个等级选项,如“优、良、合格、不合格”等,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实际工作表现,对每个模块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成绩便为该员工的考核成绩。
4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从企业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并根据战略的要求给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实现对企业的综合测评,从而使得管理者能整体把握和控制企业,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描述法
描述法可以通过对本企业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有关因素的变化进行描述或假设,从描述、假设、分析和综合中对将来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规划。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长期的预测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跨度越长,对环境变化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就更难以进行描述和假设。
描述法的第一阶段是认真选取标准工作岗位。第一步应采用评分法,将工作分为5~6个基本因素,再将这些因素一一分解为子因素,如下表:
为了便于评价每个岗位,这种方法把这些因素分为四个等级(一般的、好的、优秀的、极出色的)。评定小组对全部标准工作按这四个等级打分,也就相当于对每一种工作岗位做了描述。这样就提供了标准工作岗位的初步等级。通过这个过程,因素和等级的定义逐渐被确定下来。
然后,再对测评因素给予权重。这种工作第一次是用成对比较法排列岗位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方法是对使用配比比较法来决定权数的评分法的简化。
特点:描述法的主要特点是用简单的因素来评分,并且强调职工代表充分参与每个阶段的重要性,极大的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具体方式:
1全视角考核法
全视角考核法(360°考核法),即上级、同事、下属、自己和顾客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的一种考核方法。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则可以得出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2重要事件法
重要事件是指考核人在平时注意收集被考核人的“重要事件”,这里的“重要事件”是指那些会对部门的整体工作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重要影响的事件,对这些表现要形成书面记录,根据这些书面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考核结果。
绩效定量管理法正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工作状况下,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处理,及时、准确地考核,协调落实收入、能力、分配关系。
四、目标绩效考核法
目标绩效考核是自上而下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和责任落实过程,相应的,绩效考核也应服从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完成。因此,作为部门和职位的KPI考核,也应从部门对公司整体进行支持、部门员工对部门进行支持的立足点出发。
同时公司的领导者和部门的领导者也应对下属的绩效考核负责,不能向下属推卸责任。绩效考核区分了部门考核指标和个人考核指标,也能够从机制上确保上级能够积极关心和指导下级完成工作任务。
常见的指标:
销售额(销售收入)
生产成本(次品率、产品成本、生产员工产值、生产成本降低率)
采购成本(原材料成本、设备成本、进货成本)
管理成本(运营成本节约率)
营销成本(费销比)
人员工资成本(人才达成率、人才培训率、工作饱和度、工资效益比)
税务成本(节税率、税销比)
商业模式建设(商业模式的量化、标准化、有形化)
生产系统建设(生产流程、标准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组织系统建设(组织系统的方案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评估)
业务系统建设(业务流程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财务体系建设(财务流程、规章制度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流程体系建设(运营流程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绩效考核的计分方法:
常用的考核指标计分方法有五种:层差法、减分法、比率法、非此即彼法和说明法。
1层差法
层差法是将考核结果分为几个层次,实际执行结果落在哪个层次内,该层次所对应的分数即为考核的分数。
例如:人员招聘周期=用人单位提出用人申请经确认的时间到员工入职到位的时间段。
如果设定的最低完成时间为30日,期望完成时间为25日。招聘周期指标在考核中所占有的权重为15%,即15分,假设计分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A、25日以内完成,得15分;
B、25~30日之间完成,得10分;
C、30日以后完成,得0分。
2减分法
减分法是针对标准分进行减扣而不进行加分的方法。在执行指标过程中当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就按照一定的标准扣分,如果没有异常则得到满分。
3比率法
比率法就是用指标的实际完成值除以计划值(或标准值),计算出百分比,然后乘以指标的权重分数,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考核分数。
计算公式:A/B*100%*相应的分数。(A为实际完成值,B为计划值或者标准值)
例如: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计划完成率=实际招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
如果招聘计划完成率在本季度中占有20%的权重,即20分,所得的分数为:招聘计划完成率*20。
4非此即彼法
非此即彼法是指结果只有几个可能性,不存在中间状态。
例如:信息部是负责公司一级流程发布计划达成率。
假如季度指标中所占的权重为10%,即10分,由于每个部门的流程不会很多,人力资源部门也许只有8个流程,财务部门也许只有7个流程,因此信息部所统计的每个季度完成的流程数量不会很高,所以该指标的最低要求为100%,计算时,只有两个结果,100%完成(得10分),没有完成(得0分)。
Ⅳ 企业业绩评价三大方法
1、单一评价方法
单一评价法是指选择单一指标,计算该指标的实际值,并与所设置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对评价客体的经营业绩做出评价。这一方法固然简便,但从理论分析来看,存在下列缺陷:一方面,单一的业绩评价指标往往难以涵盖评价对象的所有信息,这势必使业绩指标的质量特征受到影响。研究成果表明,业绩指标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可以通过多个业绩指标的合理搭配得以提高。另一方面,在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影响企业业绩的关键因素更加复杂,业绩表现形式趋于多元化,例如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指标既有经济业绩指标,也有环境业绩指标。这样,即使综合性较强的单一指标也难以全面反映经营管理业绩的整体特征。因此,在实践中应尽量采用综合评价方法。
2、综合评价方法
在实践中一般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是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例如传统综合评价法中的功效系数法和综合分析判断法、现代综合评价法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简称FCE)和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等都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之列,它们常常被综合运用于企业的综合业绩评价中。以下是对上述几种综合评价方法的概述:
(1)功效系数法。
功效系数法是传统业绩评价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将多项评价指标分别确定一个满意值和不允许值,然后以满意值为上限,以不允许值为下限,计算各指标实现满意值的程度,并转化为相应的评价分数,经加权平均求得综合评价分数,以评定评价对象的综合业绩水平。它具有如下特点:
①能够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拟订不同侧面的多个评价目标,对多个变量进行分析判断,这个特点正好满足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多目标、多层次、多因素的评价要求;
②依据从不同侧面进行评价的多个目标。设定了多项定量的评价指标,这满足了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多项指标的评价需要;
③为避免由单一评价标准而造成的评价结果误差,根据评价指标值的范围,设置了在相同条件下评价某项指标所参照的多个评价标准值.同时根据评价对象在评价标准范围内所处位置与评价标准值的距离,设置了功效函数。这些特点能够实现在现代企业各项指标值相差较大的情况下,真实反映企业的业绩状况,客观、公正评价企业的战略目标。我国财政部等四部委1999年颁布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针对定量指标就采用了这种评价方法。
(2)综合分析判断法。
综合分析判断法又称为专家判分法,指由评价专家按照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原则,根据自身的学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参照既定的评价标准,采用主观分析判断的方法,从不同侧面对评价对象进行质和量的分析,确定出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综合分析判断法属于一种定性评价方法,可以将影响业绩的全部因素尽可能综合考虑到评价工作中去,使评价结果更接近事实。它避免了由于各种计量模型中变量选择和数据导入的偏差所导致的评价结果不够准确的情形,但综合分析判断法受评价专家的主观意志和价值趋向的影响较大,评价结果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因此在企业业绩评价工作中,综合分析判断法往往是作为功效系数法的补充,弥补定量评价方法的不足。比如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就是采用以功效系数法为主、综合分析判断法为辅的业绩评价方法的一个典型例子。
(3)模糊综合评判法。
该方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它可将定量测试与专家系统结合起来,解决多因素(指标)、判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其基本原理:它首先确定被评判对象的因素(指标)集U=(X1,X2,…Xm)和评价集V=(V1,V2,Vm)。其中,Xi为各单项指标,Vi为对Xi的评价等级层次,一般可分为五个等级:V={优、良、一般、较差、差)。最后把模糊评判矩阵与因素的权重集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得到模糊评价综合结果。模糊综合评判法不但很好地解决了判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隶属函数和模糊统计方法为定性指标定量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实现了定性和定量方法的有效集合;而且,模糊评价综合结果为一向量,即评语集在其领域上的子集,克服了传统数学方法结果单一性的缺陷,结果包含的信息量丰富。但是,模糊综合评判法也存在缺点,比如,在某些情况下,隶属函数的确定有一定困难;评价指标间的相关造成评价信息重复;各因素权重的确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等。
(4)层次分析法。
20世纪70年代,美国着名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了一种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分析问题的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它是一种灵活、简便而又适用的多目标、多准则的决策方法。它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按一定原则分而治之,即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对每一个子问题作同样的处理,由此得到按隶属关系形成的有序多层次结构,对同一层的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并用矩阵运算确定出该元素对上一层支配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权数,进而确定出每个子问题对总目标的重要程度权数。该种方法较好地考虑和集成了综合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定性与定量信息,通过主观的逻辑判断分析和客观的精确计算推演,既吸收了定性分析的结果,又发挥了定量分析的优势,使决策过程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和科学性,可以处理许多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无法着手的实际问题,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但该方法在应用中仍存在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和评价专家主观上的不确定性及认识上的模糊性,而且判断矩阵易出现严重的不一致现象。
Ⅵ 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严格说只有两种:KPI和BSC。360°考核其实并不是、或者说不能算是绩效考核的方法,从实际应用看,360°更适合在调岗的时候,用来了解某个岗位的上级、平级、下级、外部客户、内部客户这五个维度的主体,对被评价者在某些指标方面的评价。我们都知道,作为管理者尤其是部门负责人,不仅要对内进行管理,还需要与内外部客户进行沟通,这对管理者的沟通力、领导力、亲和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果要提拔一个人,肯定不能片面的从他/她的上司和下属那里了解情况,还需要从多个侧面去了解。所以,360°其实更适合在晋升/调动某个员工的时候使用,并不适合作为一种考核方法。
KPI是最简单的绩效考核方法,但难点首先在于KPI的选取是否合理。多数企业习惯于用经验法来选取KPI,这并不不妥,但如果企业退出了新产品/新服务或者进入一个新兴市场,需要增设新的KPI时,就会面临KPI如何选取的问题了。
BSC确切的说是一种战略管理思想,卡普兰和诺顿发明BSC的时候,其立意是为了打通从战略到行动的连结,但随后被学术界和企业界给引申延展,发展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绩效考核模型。但是,在BSC的四个维度里,还需要将相应维度的KPI往里面填充。这样才能够使用,否则只有BSC的话是无法考核的。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BSC是一套很全面的绩效管理模型,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如何判断在四个维度之间的各个KPI存在驱动关系?是依赖经验还是直觉?指标之间有无重叠?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这些都是问题。所以,要想用好BSC,最好再配套使用战略地图。
BSC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各部门负责人的专业度要求比较高,大多数企业虽然已经应用了,但效果并不理想。但一旦掌握了操作方法,企业就会发现,战略地图真的是一套很好用的战略管理工具,同时结合BSC来操作的话,也是一套很好的绩效管理工具。
EVA是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的缩写,实际上EVA最早是源自会计学中的一个术语,最早由美国的斯滕斯特公司发明。简单的说,EVA考核的是企业的实际使用资本所创造的税后净利润扣除掉资本成本(通常是WACC)后的余额,而不是“会计利润”或“账面利润”,它能够更加真实的评价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并且在相当程度上约束高管的投资决策,不胡乱投资、不糟践资本。因为有许多精于“做账”的企业,能够将会计报表做的很漂亮,但如果将资本的使用成本扣除后,很可能不仅没有利润、甚至是亏损。
EVA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统一了考核口径(将收入、利润、成本等指标合并了),全面评估了资本使用成本,能有效保护股东的利益、消除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能够有效避免高管盲目决策、胡乱投资的行为,但EVA得计算较为麻烦,而且需要在企业内调整多项会计指标,不适用于高风险行业、金融行业及初创型企业,在实际使用上,更适合多元化的投资集团或上市公司。
在计算KPI、BSC或EVA达成情况的时候,最常用的计量/评价方法有三种:百分比率法、非此即彼法和加减分法。百分比率法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定量考核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绩效考核指标的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实际达成值÷计划值×100%×指标权重分数;这种方法可以对工作成效进行多层评分,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各部门各员工的分值排序情况。
非此即彼法这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只有是或否,没有中间状态,适用于不需要量化的阶段性工作,例如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如是则得满分,反之不得分。
加减分法是一种零权重的考核方法,此类指标在考核周期内不一定会发生,但一旦发生则通常会扣较大的分值,甚至是一票否决,例如重大事故。不发生时既不加分也不扣分,而一旦发生则扣除该项指标的得分甚至是一票否决所有绩效得分。
绩效考核常用的方法有目标管理法(MBO)、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平衡计分卡(BSC)
1、目标管理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考核方式,目前企业中应用的考核方式大部分都是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法的优缺点:
优点:比较容易操作,目标比较容易设定,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即可。
缺点:由于目标的设定原因,造成激励性、系统性上存在不足。
2、关键绩效指标法(KPI),是提取企业关键成功要素的为考核指标并制定相应目标的一种考核方式,关键绩效指标法的优缺点:
优点:较目标管理法,KPI更加标准化;在制定绩效指标时,遵循目标分解的原则,由上至下;在制定绩效目标时,更趋向于标准值及标杆值,目标感更强。
缺点:相对于平衡计分卡,系统性不足;
3、平衡计分卡(BSC);是一种将指标分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发展四个维度的一种考核方式,平衡计分卡是一种战略管理的工具。平衡计分卡的优缺点:
优点:指标比较系统,以战略为导向,注重企业长期发展及可持续性发展;
缺点:由于是一种战略管理系统,操作及初期推动相对繁琐,对企业推动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
相对评价法(1)序列比较法
序列比较法是对按员工工作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序考核的一种方法。在考核之前,首先要确定考核的模组,但是不确定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将相同职务的所有员工在同一考核模组中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工作状况排列顺序,工作较好的排名在前,工作较差的排名在后。最后,将每位员工几个模组的排序数字相加,就是该员工的考核结果。总数越小,绩效考核成绩越好。
(2)相对比较法
相对比较法是对员工进行两两比较,任何两位员工都要进行一次比较。两名员工比较之后,相对较好的员工记“1”,相对较差的员工记“0”。所有的员工相互比较完毕后,将每个人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绩效考核的成绩越好。
(3)强制比例法
强制比例法是指根据被考核者的业绩,将被考核者按一定的比例分为几类(最好、较好、中等、较差、最差)进行考核的方法。
绝对评价法(1)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是通过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直至个人目标,最后根据被考核人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来进行考核的一种绩效考核方式。在开始工作之前,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应该对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时间期限、考核的标准达成一致。在时间期限结束时,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工作状况及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
(2)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一定期限内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
(3)等级评估法
等级评估法根据工作分析,将被考核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模组,在每个模组中用明确的语言描述完成该模组工作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同时,将标准分为几个等级选项,如“优、良、合格、不合格”等,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实际工作表现,对每个模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成绩便为该员工的考核成绩。
(4)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从企业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并根据战略的要求给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实现对企业的综合测评,从而使得管理者能整体把握和控制企业,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描述法(1)全视角考核法
全视角考核法(360°考核法),即上级、同事、下属、自己和顾客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的一种考核方法。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则可以得出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2)重要事件法
重要事件是指考核人在平时注意收集被考核人的“重要事件”,这里的“重要事件”是指那些会对部门的整体工作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重要影响的事件,对这些表现要形成书面记录,根据这些书面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考核结果。
绩效定量管理法正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工作状况下,通过对资料的科学处理,及时、准确地考核,协调落实收入、能力、分配关系。
目标绩效考核法目标绩效考核是自上而下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和责任落实过程,相应的,绩效考核也应服从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完成。因此,作为部门和职位的KPI考核,也应从部门对公司整体进行支援、部门员工对部门进行支援的立足点出发。同时公司的领导者和部门的领导者也应对下属的绩效考核负责,不能向下属推卸责任。绩效考核区分了部门考核指标和个人考核指标,也能够从机制上确保上级能够积极关心和指导下级完成工作任务。
考核指标的SMART原则
S:(Specific) ------明确的、具体的,指标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M:(Measurable)------可量化的。一家企业要量化老板、量化企业、量化组织架构。目标、考核指标更要量化,比较好、还不错这种词都不具备可量化性,将导致标准的模糊,一定是要数字化的。没有数字化的指标,是不能随意考核的,一考核就容易出现误差;
A:(Attainable)-----可实现的,目标、考核指标,都必须是付出努力能够实现的,既不过高也不偏低。比如对销售经理的考核,去年销售收入2000万,今年要求1.5亿,也不给予任何支援,这就是一个完全不具备可实现性的指标。指标的目标值设定应是结合个人的情况、岗位的情况、过往历史的情况来设定的;
R:(Relevant) ------实际性的、现实性的,而不是假设性的。现实性的定义是具备现有的资源,且存在客观性、实实在在的;
T:(Time bound)-----有时限性的,目标、指标都是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如要求2000万的销售额,单单这么要求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完成2000万的销售额,这样才有意义。
如何设定目标
目标绩效来源于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分解,即为完成战略而将企业经营目标逐层分解到每个部门及相关人员的一种指标设计方法。
从管理学上说,目标是比现实能力范围稍高一点的要求,也就是“蹦一蹦,够得着”的那种。“目”就是眼睛看得到的,想得到的,愿意得到的,它是一种梦想;“标”者,尺度也。目标就是有尺度的目标,没尺度的梦想叫幻想、空想、异想天开。
目标不是凭空吹出来的,不是虚构刻划出来的,不是闭门造车想出来的,而是企业上下一心,大家一起缔造出来的,要有详实的资料,有人认同,有完成的周期,还要有 *** ,要经过精确的预算和计划。
目标设立后,企业一定要想办法把它变成大家的梦想,要让每一个员工都去认同它。只有当员工和公司存在共同信念时,员工才能在一家公司深入长期地发展。
通过目标分解所得到的指标,其考核的内容是每个岗位、每个人最主要的且必须完成的工作。各层级人员的目标指标是层层分解而得的。绩效考核必须是由上而下的,董事长、总经理要以身作则,单纯地只对普通员工做考核是不能形成企业的考核文化的。
常见的指标
销售额(销售收入) 生产成本(次品率、产品成本、生产员工产值、生产成本降低率) 采购成本(原材料成本、装置成本、进货成本) 管理成本(运营成本节约率) 营销成本(费销比) 人员工资成本(人才达成率、人才培训率、工作饱和度、工资效益比) 税务成本(节税率、税销比) 商业模式建设(商业模式的量化、标准化、有形化) 生产系统建设(生产流程、标准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组织系统建设(组织系统的方案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评估) 业务系统建设(业务流程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财务体系建设(财务流程、规章制度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流程体系建设(运营流程的制定、颁布、培训、实施、修订)
简单排序法 (一)简单排序法的含义 简单排序法也称序列法或序列评定法,即对一批考核物件按照一定标准排出“1 2 3 4 ……”的顺序。 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二)简单排序法的操作 首先,拟定考核的专案。 第二步,就每项内容对被考核人进行评定,并排出序列。 第三步,把每个人各自考核专案的序数相加,得出各自的排序总分数与名次。
强制分配法(一)强制分配法的含义 强制分配法,是按预先规定的比例将被评价者分配到各个绩效类别上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统计学正态分布原理进行,其特点是两边的最高分、最低分者很少,处于中间者居多。
(二)强制分配法的适用性
要素评定法(一)要素评定法的含义 要素评定法也称功能测评法或测评量表法,是把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结合起来的方法。 该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二)要素评定法的操作
(1)确定考核专案。
(2)将指标按优劣程度划分等级。
(3)对考核人员进行培训。
(4)进行考核打分。
(5)对所取得的资料分析、调整和汇总。
工作记录法工作记录法一般用于对生产工人操作性工作的考核。 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目标管理法(一)对于目标管理的认识
1.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法(MBO)是一种综合性的绩效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法由美国着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 目标管理是一种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
2.目标管理的优点 目标管理法的优点较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目标的量化标准 目标管理要符合“SMART”的原则,其具体含义。
(三)目标管理法的实施步骤 1.确定工作职责范围 2.确定具体的目标值 3.审阅确定目标 4.实施目标 5.小结6.考核及后续措施
360度考核法(一)360度考核法的含义 360度考核法是多角度进行的比较全面的绩效考核方法,也称全方位考核法或全面评价法。
(二)360度考核法的实施方法 首先,听取意见,填写调查表。 然后,对被考核者的各方面做出评价。 在分析讨论考核结果的基础上双方讨论,定出下年度的绩效目标。
(三)360度考核法的优缺点
正确选择绩效考核方法的参考维度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规模,企业规模的不同,管理的力度不同都会影响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
2、所属行业,高新科技类企业的绩效考核和传统行业的考核方式会有明显不同。
3、工作性质,有的员工的工作内容是能够直接量化的,但又的工作是没有也不能直接量化的。
4、员工岗位,对于企业的管理岗位和普通岗位,因为指标的不同,责任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考核办法。
拓展阅读:
常见的绩效考核方法有以下几种:
1、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法。这种绩效考核方法是最常见的,适用于能够有直接的效果和量化标准的企业或者岗位。
2、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这种绩效考核方法比较试用与中小团队或者管理属性不会特别强的团队,一般的不会有很明确的直接量化的指标,或者工作的效果不能够及时的展示的岗位。
常见的几种绩效考核的方法
一、相对评价法
(1)序列比较法
序列比较法是对按员工工作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序考核的一种方法。在考核之前,首先要确定考核的模组,但是不确定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将相同职务的所有员工在同一考核模组中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工作状况排列顺序,工作较好的排名在前,工作较差的排名在后。最后,将每位员工几个模组的排序数字相加,就是该员工的考核结果。总数越小,绩效考核成绩越好。
(2)相对比较法
相对比较法是对员工进行两两比较,任何两位员工都要进行一次比较。两名员工比较之后,相对较好的员工记“1”,相对较差的员工记“0”。所有的员工相互比较完毕后,将每个人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绩效考核的成绩越好。
(3)强制比例法
强制比例法是指根据被考核者的业绩,将被考核者按一定的比例分为几类(最好、较好、中等、较差、最差)进行考核的方法。
二、绝对评价法
(1)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是通过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直至个人目标,最后根据被考核人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来进行考核的一种绩效考核方式。在开始工作之前,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应该对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时间期限、考核的标准达成一致。在时间期限结束时,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工作状况及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
(2)关键绩效指标法
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一定期限内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
(3)等级评估法
等级评估法根据工作分析,将被考核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模组,在每个模组中用明确的语言描述完成该模组工作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同时,将标准分为几个等级选项,如“优、良、合格、不合格”等,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实际工作表现,对每个模组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总成绩便为该员工的考核成绩。
(4)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从企业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并根据战略的要求给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实现对企业的综合测评,从而使得管理者能整体把握和控制企业,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描述法
(1)全视角考核法
全视角考核法(360°考核法),即上级、同事、下属、自己和顾客对被考核者进行考核的一种考核方法。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评价,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则可以得出一个全面、公正的评价。
(2)重要事件法
重要事件是指考核人在平时注意收集被考核人的“重要事件”,这里的“重要事件”是指那些会对部门的整体工作绩效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重要影响的事件,对这些表现要形成书面记录,根据这些书面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最终形成考核结果。
绩效定量管理法正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工作状况下,通过对资料的科学处理,及时、准确地考核,协调落实收入、能力、分配关系。
四、目标绩效考核法
目标绩效考核是自上而下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和责任落实过程,相应的,绩效考核也应服从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完成。因此,作为部门和职位的KPI考核,也应从部门对公司整体进行支援、部门员工对部门进行支援的立足点出发。同时公司的领导者和部门的领导者也应对下属的绩效考核负责,不能向下属推卸责任。绩效考核区分了部门考核指标和个人考核指标,也能够从机制上确保上级能够积极关心和指导下级完成工作任务。
曾经有同志表示由于只有销售产生利润,其他统统都是成本,所以销售岗位的绩效更重要,但是膘哥认为,销售只是利润的变现者,生产(应该包括技术、产品)才是利润的创造者,所以生产部门的绩效才是最难搞的,除了他们更重要一些之外,通常还有这些原因: 一、生产部门的人数通常是最多的; 二、生产员工总的难说是要难以沟通一些的; 三、……暂时没想到。 大概就是这样,去三茅HR社群看看吧,这个我比较头痛,汗。。
一是考核企业负责人,与产值、效益、安全挂钩联络;二是考核部门负责人,与质量、安全、效率联络,部门考核要区分产、供、销、管的不同职能,突出履行职能、管理教育员工和创新工作方式;三是考核员工,与安全、质量、降低消耗和下降残次品联络;绩效考核我的经验是下降基本工资或直接只给生活费,其他的全部以绩效方式主动性工资和奖金,计件、计数制,特别是承包管理经营权、目标管理制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层层承包要防止基层负责人没有能力或者能力偏弱,不能一包了事,要抓好监管,抓好执行的过程分析,及时加以指导和调整。要抓好基层人员的管理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
1、简单随机抽样 优点:当总体内观察单位数与样本例数都不大时拥有实施,均数及其标 准误的计算也比较简单。
2、分层抽样 优点:易于理解、简单易行。容易得到一个按比例分配的样本。
3、系统抽样 优点:由于分层后各层内的个体同质性质增强,使得抽样误差比较小。
4、整群抽样 优点:便于组织,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容易控制调查质量。
Ⅶ 当前企业最常用的绩效评估方法是什么请列举其中一种评估方法有哪些优缺点
企业绩效评估方法较多,每个企业应结合本企业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运作的方法。对最常见的9种评估方法,即强迫选择量表法、行为尺度评定量表法、行为观察量表法、混合型标准量表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法、关键事件法、目标管理法、强制分布法按成本最小、操作简单、客观有效、改善绩效4个比较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选择原则。
各种评估方法在满足不同比较指标的程度上各不相同,为使比较结果清晰易见,我们简单地把各种程度划分成三级,即满足程度高、满足程度一般和满足程度低,并且采用数值来表示这三种程度。“3”表示满足该比较指标的程度高,“2”表示满足该比较指标的程度一般,“1”表示满足该比较指标的程度低。
我们在比较各种评估方法时,排除了360度评估法和关联矩阵法。这是因为,360度评估法和关联矩阵法并不是单独使用的一种方法,比如在进行强迫选择量表评分时,也可以结合360度评估法;而关联矩阵法更多的是评估采用的一种形式,如关键绩效指标法中关键绩效指标通常是一个指标体系,其体现的形式就是关联矩阵的形式。
在9种评估方法比较中,我们选定强迫选择量表法作为参照。它对四个比较指标的明确表述是成本较低、操作简便、客观性得到保证,但无法使员工在评估中产生自我激励。据此,对该方法打分(见表1)。其他评估法则通过与强迫选择量表的比较进行打分。例如,行为尺度评定量表与强迫选择量表相比,需要提供具体行为等级与考评标准,设计成本比较高,因此在“成本最小化”指标得分为1;每个尺度标准都用具体行为与评估者自己的专业术语来表述,操作也同样简便,因此在“操作简便”得分为3;由于存在评估者判断差异,客观性不如强迫选择量表,但由于有关键行为作依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此在“客观有效性”得分为2;为员工提供了所需的工作改进信息和强化性反馈结果,有利于绩效改进,在改进绩效作用方面比强迫选择量表好,在“改进绩效的作用”得分为3.再如,目标管理法与强迫选择量表相比,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成本比较高,第一项得分为1;需要管理者与下属一同进行计划、组织、控制、交流和讨论,操作比较复杂,第二项得分为1;目标具有明确性,因此客观性得到保证,与强迫选择量表不相上下,第三项得分为3;下属参与目标管理的全过程,并能得到反馈,因此有利于绩效改进,在改进绩效作用方面比强迫选择量表好,第四项得分为3.经过与强迫选择量表法的比较,各种评估方法在比较指标的各项得分见表1。
通过对各种评估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到,强迫选择量表和强制分布法是成本最低并且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是无法对员工绩效进行反馈和指导,不利于改进绩效。行为尺度评定量表、行为观察量表和混合型标准量表都是耗时耗力的一个方法,但是它操作简便,对改善员工绩效起到促进作用。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卡和目标管理法是需要花费大量成本,操作起来比较复杂,需要企业具备良好的管理基础,这三种评估方法能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性,有利于促进企业和员工绩效的持续改进。关键事件法主要运用于对作业层人员的评估,可以与行为尺度评定量表和行为观察量表配合使用。
Ⅷ 什么是企业绩效_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人力资源中的企业绩效又是什么意思呢?来看看下面我为你带来的企业绩效小知识吧,看完你就明白了!
什么是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是指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企业经营效益水平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
什么是企业绩效评价企业绩效评价概述
所谓企业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原理,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需指出的是,当前我国企业信息管理领域正逐步流行的ERP,也同样需要企业绩效评价,不过它与我们这里所讲的企业绩效评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ERP中采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是特指评价其资源管理项目实施的效益和企业整体应用ERP后的效果。
我国当前实施的企业绩效评价,实质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企业监管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也正在朝着运用市场经济原则间接管理的方向不断转变。推进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正逐步把开展企业绩效评价作为国有企业监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并要求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也要结合集团内部管理的要求开展 对子 (分)公司的评价工作,以加强企业集团内部的监督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由财政部每年定期公布。绩效评价结果与经营者年薪制、股票期权等收入分配方式改革试点工作也正在逐渐结合,成为国企管理人员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目前我们中介机构逐步参与的企业绩效评价,主要是国家对重点国有企业集团经营效益、经营者的业绩的考评,以及国有企业集团自身对其所属子(分)公司经营效益、经营者的业绩的考评。
企业绩效评价虽然是政府考核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一种手段,但政府部门今后的主要职责应侧重于制定评价规则、发布评价标准、执行委托任务、监督评价质量等,具体的评价事务应交由中介机构组织完成。中介机构参与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可以使监管部门把主要精力放在评价结果的应用和监管决策上,而且因为社会中介机构有丰富的专业 经验 ,可以提高评价工作效率、质量和公正性。在国外,聘请民间审计执行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也是一种普遍的作法。社会中介机构年度报表审计和管理咨询业务也是依据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的,所以中介机构可以将企业绩效评价工作与会计报表审计、管理咨询等业务结合起来,进一步开拓自己的业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企业绩效评价 方法 的演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社会公众越来越重视企业绩效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近百年来,国外经济学者和管理专家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领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许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推动了企业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实践应用与推广。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的学者和专家已开始重视企业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问题,一些管理部门和研究机构也进行了许多非常有益的探索。
(一)成本绩效评价阶段(19世纪初-20世纪初)
这一阶段的绩效评价主要是以成本为主,其成本评价的基本原理是一种非常朴素的以本求利思想,该时期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是成本。随着成本会计第一次革命和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产生,原有的仅以计算盈利为目的的成本控制思想逐渐被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尽可能多地赚取利润的思想所取代。1911年,美国会计工作者哈瑞设计了最早的标准成本制度,实现了成本会计的第二次革命。标准成本及差异分析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成本控制由被动的事后系统反映分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事前预算和事中控制,达到了对成本进行管理的目的,并且为以后企业绩效考评奠定了基础。
财务绩效评价阶段(约20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
随着市场自由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为控制风险,纷纷从事多种经营,其结果导致跨行业的企业集团大量增加,为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可能。1903年杜邦公司的管理者设计出以投资报酬率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开创以财务为主体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之先河。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绩效评价指标方面,先后经历了以销售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为主要评价指标体系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演变过程。20世纪80年代后,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逐步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补充的绩效评价体系。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许多公司已意识到过分强调短期财务绩效是美国公司在与欧洲和日本企业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于是他们便把企业评价的重点更多地转向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保持上。在注重企业短期财务业绩状况的同时,更关注非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这一时期绩效评价的特征是以财务指标为主,非财务指标为辅。
(三)企业绩效评价创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新经济时期的到来,金融工具的频繁使用以及市场的瞬息万变,导致竞争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将绩效评价与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相结合。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就必须形成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许多企业发现主要依赖于传统财务指标的绩效衡量方法导致了种种问题,并已成为妨碍企业进步与成长的主要原因。为了克服企业在绩效评价方面产生的问题,就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新的绩效衡量方法,并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加以结合并在财务 报告 中披露,以改进传统财务报告和为制定 企业战略 规划服务。于是,“平衡记分卡”等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应运而生。
企业绩效评价的新指标——EVA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经营、会计收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公正、客观的综合评价,它包括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业绩评价是适应特定历史条件下 企业管理 要求的一种方法,当某种特定评价方法所赖以存在的环境和管理要求变了,其业绩评价方法也应进行适当的变革,从而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正确切实地评价企业绩效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成为政府、企业界和会计界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对政府管理部门,只有了解企业的实际绩效,才能正确制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更好地完成宏观调控的职能;同时正确地评价企业的绩效,也是管理部门公正、客观地评价企业管理者能力和水平的前提。
一、目前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1992年,国家计委、国务院生产办、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六项指标。1993年颁布的“两则”、“两制”中,规定了8项财务评价指标。1995年,财政部发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0项指标。1997年,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又修改了原来的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由6项调整为7项。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尽管该套指标体系以资本运营效益为核心,采用多层次指标体系和采取多因素逐项修正的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运用系统论、运筹学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实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其科学性、规范性、公正性均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根据现代财务理论,利润并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更不是企业价值的体现。企业的利润只是会计学权责发生制的产物。它是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将一定期间的全部收入与全部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此,这些指标难以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者业绩,只会使企业绩效状况产生扭曲。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