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经济危机分析训练方法

经济危机分析训练方法

发布时间:2023-02-13 14:12:43

① 经济危机怎么应对

经济危机的应对方法如下:

1、保证现金流

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倒闭的根本原因就是现金流断裂。反过来说,即使是资不抵债,只要有现金流量,企业一样可以生存。

经济危机的简介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② 跪求1957年经济危机的分析——根本原因、导火索、发展历程、具体解决方案

二战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1957年-1958年)
二战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地图。战争期间,美国非但没有遭到战争的直接破坏,其生产能力反而有了巨大增长。从1939年到1942年,美国工业生产即增加近一倍,1945年又比1940年增加116%。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54.6%,出口贸易占23.9%,还集中了世界3/4的黄金。不仅如此,美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十分明显。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为英国的3倍,西德的4倍,是日本的更多倍。美国制成品的生产为西德的6倍,为日本的30倍。美国煤矿的生产率比英国、西德高3-4倍,是法国的7倍。因此,战争刚结束时,美国的政策是利用美国统治的全部优势,为美国资本取得最有利的地位,迫使各国开放市场,接受价廉物美的美国货,摧毁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的经济,夺取这些国家对殖民地的统治和影响,从而实现美国独霸西方世界的美梦。为达此目的,美国对盟国援助只用于救急,不是帮助盟国重建生产体系;援助都附有“排除国际商业中的一切歧视待遇的协议”,并且在货币和贸易体系计划中,美国不让各国为平衡支付而限制贸易。最重要的是,美国以防止德、日再次侵略他国为名,制定了拆毁德国、日本军事工业的计划,从根本消灭这两个新兴工业强国的竞争能力。如果这一切都成为现实,则美国将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而欧洲和日本将成为美国的原材料及初级产品加工地,那里的经济需求将无法增长,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繁荣期也就不可能出现。

事实上,美国的这一商业野心并没能实现。随着美国商品大量输入各国,随着拆毁德、日两国军事工业的进程的开始,欧洲和日本国内失业工人大量增加,各国共产党势力迅速壮大,美国不得不更弦改张。美国统治精英终于发现,他们的头号敌人是苏联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欧洲和日本,因此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变消灭竞争对手为扶植竞争对手。主要措施有三,一是着名的马歇尔计划;二是停止拆毁德国和日本的军事工业;三是允许日元、英镑、马克等货币贬值,例如日元贬值到1美元兑360日元,从而减少美国货对各国市场的冲击,并使各国有能力对美出口。此后,由于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又成为美国军火的前线供应商,发了一笔战争财。此外,美国以盟国的保护伞自居,军费长期居高不下,也增加了美国产品的出口成本。这些措施从效果来看,可以一言以蔽之,即美国采取了单方面自由贸易,而允许各国贸易保护的友好态度。此后,欧洲和日本生产能力得以重建,内需扩大,给美国商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欧洲和日本产品输出美国的数量不断增长,但却仍不足以平衡来自美国的进口,美国进出口仍然保持大额顺差,世界经济进入良性循环。

这一时期的经济周期呈现出若干新特点。其一是,危机期间物价上涨,即所谓“滞胀”。形成滞胀的原因很多。从微观机制上看,二战以后,工会力量普遍增强,形成所谓名义工资的增长刚性,而雇主对付工资增长的办法便是提高产品价格,从而形成工资与物价螺旋上涨的成本推动型长期通货膨胀趋势。石油涨价也可归于这一大趋势,但情况更复杂一些。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前,由于石油生产国相互竞争,石油价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而相应的工业品却不断涨价。石油生产国之间加强团结后,就相当于工人加强了团结,石油价格迅速上涨,导致物价上涨。从宏观上看,二战后至七十年代末期,各发达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实行凯恩斯主义政策,用财政和货币手段扩大需求,需求拉动型的涨价成为通货膨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汇率贬值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工具,从而使通货膨胀带有主动的战略意义。因此,战后至七十年代末期,通货膨胀是发达资本主义各国的长期现象,只是程度有别而已。但是,与二战前相同的是,国内国际的竞争依然十分激烈,尤其是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过多投资追逐过狭市场的矛盾并未解决,因此世界经济危机还是会不断降临,只是危机更多地表现为企业破产、开工率下降、投资下降、库存增加,而较少地表现为价格下降。

另一个新特点是危机的同步性下降,即使是同步性危机,其严重程度也相差较大。其原因在于,各国经济竞争力距离较大,各国干预经济的程度增强,因此各国经济的独立性也有所增强。例如,从1950年到1966年,美国发生过1953年到1954年危机,1957年到1958年危机,1960年到1961年危机,而此期间西德经济却一直没有发生实质性危机,只是每次美国危机时西德的经济增长率都有所下降。1966年到1967年,西德经济发生危机,但美国此时却正经历着二战后的一次长期繁荣。但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各国竞争力差距再度接近,各国间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危机的同步性又显着增强。继1973年到1975年的严重世界经济危机后,西方各国都经历了一段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期,接着就是1979到1982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失业率都上升到空前水平,然后是1990年到1991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各国无一例外深陷其中。九十年代后,美国经济表现异常,在欧洲和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前提下,走出了一波低通胀高增长的所谓“新经济”,其实是巨大的泡沫经济,似乎各国危机的同步性又被打破了。但紧接着就是自2000年3月开始的更加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经济泡沫破灭,带动欧洲、日本经济进一步衰落。

1957年-195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是在二战结束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国际经济良性循环阶段发生的。问题在于,良性循环中各方的收益却并不平衡。日本和西德工资低,货币定值低,随着投资不断扩大,其国际竞争力迅速提高,贸易顺差不断增长。而英国和美国则相对衰落,经济增长率只有德、日的一半左右。英国存在经常性的贸易逆差,英镑危机频繁;美国的贸易顺差也不断缩小,至1958年时第一次出现33.5亿美元的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大量黄金外流。

危机以前,各发达国家都出现投资高涨,其中以日、德为最。从1955年到1957年,美国的投资增长率也超过10%,被认为是战后美国经济最繁荣的时期。但是,由于美国的工资和汇率较高,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美国的投资最容易出现过剩。1957年3月起至1958年4月,美国经济落入危机,商品滞销,库存增长,工业生产下降13.5%,钢铁和汽车等部门的生产量下降一半以上(这两个部门正是日本和西德发展最迅速的部门),1958年第三季度固定资本投资同比下降15.6%,失业率上升到7.5%,是危机前的一倍。与战前危机不同的是,这次危机并未导致物价下跌,相反,危机期间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了4.2%,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了2.2%。因此,危机并没有增强美国的出口竞争力,相反,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削弱。1958年美国出口总值下降了14.3%,贸易顺差从1957年的65.1亿美元减少到35.7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资本输出和海外军事开支不断增加,国际收支第一次出现33.5亿美元的逆差。这样,美国的危机持续时间延长了。

危机迅速波及加拿大、日本及西欧各国。由于日本对美出口依赖程度高,日本的危机深度和持续时间仅次于美国。日本危机持续13个月,工业生产下降10.4%,批发物价指数下降7.4%。英国(忽略加拿大,因加拿大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业强国)紧随其后,危机持续13个月,工业生产下降3.7%。而西德的危机持续时间却只有4个月,工业生产下降仅为1.4%。由此可见,虽然美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龙头,也是世界经济危机的震中和首发地,但是美国经济地位已经明显下降,不足以向外转嫁危机,因此不能最先摆脱危机。相反,西德经济却具备了向外转嫁危机的能力,成为摆脱危机的领头羊。

美国仍然用财政和货币两手对付危机。财政方面主要是增加公路和住房建筑支出(36.5亿美元),增加军费(58亿美元),从而使1958年1959年国债总额增加142亿美元。在滞胀的前提下,支出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使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加大。提高利率,则通货膨胀可以控制,但危机会加深;反之,则通货膨胀会加剧。无论如何,美国于1959年2月工业生产指数超过危机前最高点,进入周期性高涨阶段。但高涨仅持续一年,又落入1960年-1961年危机中。这次危机一定程度上是1957-1958年危机的余震,也是美国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降的体现。危机期间钢铁产量下降48.2%,汽车产量下降43.3%,建筑业下降33.6%。失业率最高上升到7.1%,全失业人数达500多万,半失业人数400多万,在业工人的工资也有较大下降。危机期间,还爆发了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危机随后即影响了英国、西德、日本等各国,但除英国外,程度都比较轻,因此这次危机没有被认为是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

声明,直接粘贴的另一篇网络知道的“02041840”的回答,你的几个具体问题也没回答,但还是希望对你有用!

③ 危机的本质在哪里——达里奥的经济分析方法

一提起达里奥,或许大家立刻就能联想到桥水基金,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挣钱的对冲基金公司,在这方面,达里奥的名声甚至超过了金融大额索罗斯。达里奥的过人之处在于成功的躲避了几次较大的经济危机,并在市场动荡中取得了高额收益。他是凭借什么方法躲避开一次次的经济危机呢?其实,他的分析方法认为:危机本质在于债务。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这套独特的经济分析方法吧。

经济由无数零部件和简单的重复交易构成,主要的零部件包括以下三项:

1.生产率的提高  2.短期债务周期  3.长期债务周期

经济是无数交易的组合。在一个交易中,买方使用货币或信用向卖方交换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在交易中请牢记以下两个公式:

货币+ 信用= 支出总额

支出总额/ 产销总量= 价格

支出总额是经济的驱动力,因为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所有经济周期和动力都是交易造成的。

市场由买方和卖方组成,经济就是由全部市场内的全部交易构成。

信贷是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经济中最大,且是最为变换莫测的部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所认为的钱其实都是信贷。美国国内的信贷总额大约为50万亿美元,而货币额只有3万亿美元。如果还不能理解信贷,那么请想想我们的房产,公司的运营,工厂的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否都充斥着大量的信贷呢?信贷由借款人和贷款人两方构成,他们和交易中的买方和卖方非常类似。任何两个人都可以通过协定凭空创造出信贷。信贷一旦产生就会变成债务。

借款人一旦获得信贷,便可以增加自己的支出。而一个人的支出又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因此,良性信贷可以高效率的分配资产和产生收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信用良好的借款人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良好的债务偿还能力,二是抵押物。

这里有一个内驱的增长:一个人的收入增加,可以使得偿债能力变的良好,因此可以增加信用,也就能增加更多的借贷,从而也就能增加支出。由于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这将导致借贷进一步的增加。这一自我驱动的模式导致经济增长。

虽然借贷在当下增加了支出,但一旦需要偿还,便会造成可支出数的减少,这也就形成了周期。经济短期的上下波动不是取决于人们的创新或者勤奋工作,因为他们造成的波动在短期内无法体会到。但,当下的信贷会造成未来某一时点可以预见的事件——债务偿还,因此,信贷的总量才是造成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

当短期债务增长速度增长过快,势必导致支出大幅增长,在公式“支出总额/产销总量=价格”中,产销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支出总额的增长一定会让商品价格得到上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通货膨胀。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常会提高利率,利率提高,偿还的债务增加,支出也就相应得到了减少,经济活动减慢。在公式“支出总额/产销总量=价格中,价格会随之降低,也就是进入了通货紧缩。

为了刺激经济,央行会再次降低利率,加速经济,于是,短期周期的轮廓就更加清晰了。

在短期周期中,限制支出的唯一因素是:贷款人和借款人的贷款借款意愿。如果信贷容易获得,经济就会扩张,相反经济就会收缩。

尽管贷款人的债务不断增加,但贷款人会提供更宽松的贷款条件。当人们收入一直在增加,资产价值不断增值,股票市场欣欣向荣,人们会更倾向使用借贷来购买资产。于是,泡沫便渐渐产生了。经过数十年的积累,终有一天,当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偿债成本的增加速度时,人们的支出开始减少,收入同时减少,资产价格开始下跌,周期开始逆转。于是我们便遇到了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遇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去杠杆化和衰退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借款人的债务负担无法通过利率得以减轻。通货紧缩可以通过利率进行调节,但去杠杆化则无法通过降低利率挽回局面。

当人们减少了借债,也就同时削减了支出,造成了收入减少,财富减少,信用减少。这是一个向下的循环。

去杠杆化面临的问题是债务负担过重,必须减轻。我们来看下面四种方法:

1.削减支出。 由于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因此,从社会总量来看,削减了支出,也就相当于同时削减了收入。当收入下降的速度超过了偿还债务的速度时,实际可能造成更为沉重的债务负担。

2.减少债务。 债务减少,类似削减支出,同样容易造成资产价格下跌,引起经济萧条。

3.财富再分配。 当收入减少和就业减少时,意味着政府的税收减少,为了保证政府对失业者的补助,增加经济刺激计划等支出。政府会向社会的富人加大征税同时增加政府借款。但这个过程一旦处理不好,往往会计划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动荡。

4.发行货币。 发行货币可以引起通货膨胀和刺激经济,无论美国大萧条时期,还是2008年经济危机,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央行均普遍采用此种办法。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这是一个风险比较大的做法,需要决策者考虑降低债务负担和避免通货膨胀的方法并找到平衡点。

在综合考虑削减支出、减少信贷、财富再分配的基础上,匹配合适的发行货币。毕竟“货币+信用=支出总额”可以在保持支出总额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增加货币发行,减少信用支出。

1.债务的增长速度不要超过收入,因为债务负担最终会将你压垮。

2.不要让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因为这最终将使你失去竞争力。

3.尽一切努力提高生产率。因为生产率在长期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

以上三点,不仅仅可以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的经济活动中,更可以结合到我们的生活中。

最后,虽然实际的经济远比上述事例要复杂,但如果把生产率、短期周期、长期周期相结合进行分析,便能得到一个不错的模式,可以看清我们在过去和当前的处境,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上便是达里奥的经济分析方法,祝各位投资顺利。

④ 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从企业角度来讲:

1、保证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倒闭的根本原因就是现金流断裂。反过来说,即使是资不抵债,只要有现金流量,企业一样可以生存。

2、中小企业要抓好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密切监视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走势,严格控制企业回款情况;还要积极进行库存盘查,适度提高资产流动性,以提高抗击风险能力。

3、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与工作效率(生产材料定额发放、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边角废料、加强库存管理等措施)、裁员减薪、压缩采购成本、开发价格较低的替代品。

4、强化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分析在自身所处的产业链中是否能在一个到两个环节具有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我不要要在所有的环节上都要超过竞争对手,我只需要在一到两个环节超过竞争对手,就可以获得整体的竞争优势。

5、建立战略联盟。对中小企业而言,因为自身缺乏规模、能力及资源,所以构建企业战略联盟对获得规模经济至关重要。如果大家能成为一个默契的整体,资源共享,风险均摊、相互配合,这样更容易形成合力,以共同应对经济危机。

从国家角度讲:

1、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目前人民币汇率还不适合完全自由浮动,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要继续深化和推进,进一步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汇率弹性区间,以增强汇率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能力。

2、尽快建立充分成熟的国内资本市场。目前,大量流入的外商直接投资和数据巨大的外债,已对人民币形成压力。如果要避免因为过分依赖外商投资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就必须尽全力发展自己的资金市场。

3、坚持正确的利用外资政策。合理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富活力的国家之一,也已连续数年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4、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国家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4)经济危机分析训练方法扩展阅读: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

一般表现是: 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虽然危机的可能性在货币出现以后就已经产生了,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才具有现实性。这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决定的,即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危机


⑤ 2009经济危机浅谈

09年中国经济危机状况分析

西方发生严重经济危机时,哪些国家最倒霉,哪些国家好一点,哪些国家没事情,反而更好点呢?这要从1929年情况来看。
当时,外贸依存度高的国家,尤其是产业链在已经与外部发生密切联系的国家,动荡最大。因此,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最严重。
谁稍微好点呢?那些进出口不太重要,外资不太多的国家。比如中国。上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前期被有些人称为“中国民族产业黄金期”。因为外资自顾不暇,反而给中国以机会。
谁最沾便宜呢?完全被隔离了世界的国家,这就是苏联。苏联在这次大危机的前一年,1928年10月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之前苏联的工业产值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小于德国和英国。由于苏联是被西方封锁起来的,本来就没有从西方哪里获取过什么资金,也不需要西方市场。因此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完全封闭在国内的一次经济发展。到1931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工业产值增长3倍,上升为世界第二。苏联在这个时期建成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拖拉机、飞机制造、汽车、重型机械、化学合成工业、精密仪器制造等重要的先进的工业部门都建立了起来。这个时期美国有10万人移居苏联。一次,苏联在美国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
换句话说,全球化程度越高的国家,灾害越严重。
说李非“轻巧”,是因为他的“前提是……”这句话很轻巧。西方这场经济危机的高潮最慢也在2010年发生,快的话会在2009年年中或年底发生。对中国来讲,只有1到2年时间来调整。但时间已经没有了,因为西方危机已经开始,已经影响到了中国。
中国现在外贸依存度达到65%。也就是说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当于GDP的65%。中国现在的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DP比例)已经超过35%。这个指标高不高呢?日本和美国在对外经济发育水平顶点年份,外贸依存度没有超过25%的,出口依存度没有超过15%的。中国已经创造了世界空前绝后的,最全球化的对外依存经济体,别说变成内向型的了,就是达到出口依存度在15%以下,就意味着GDP将减少20%的需求部分。
马上发生的西方金融危机会使中国怎么样呢?
先说直接影响。次贷危机时中国外汇投资只损失150多亿(官方承认50亿),而第二次风暴,中国持有的房利美和房地美3760亿美元的债券恐怕就有风险。虽然美国政府正在加紧打捞这两个公司,但是他们5万多亿的负债并不是几千亿美元能够打捞的起的。最主要的是,根据金融专家宋鸿兵的预期;“美国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引爆器,其背后的48万亿美元的总债务和45万亿美元的财政亏空才是真正的巨型火药库。目前美联储以及欧洲、日本央行的联手海量注入流动性行为,只能“救急”而不能“救穷”,这些措施虽然能够暂缓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枯竭危机,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本身的巨大债务问题。而且随着增发货币所导致的通胀压力抬头,也将制约各国中央银行们的货币政策范围。”最近,美国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银行申请破产。美国5大投行就倒了3个(前面有美林、贝尔斯登)。美国所谓救市,其实就是用美国国债做担保。一旦国债出问题,中国这近两万亿美元就找不到了。到美国自己命都保不住的时候,中国人自己犯的错误只好自己认了。
最重要的是,中国与那些拉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不同,中国大多数行业已经被西方资本控制,其中包括粮食、食用油、化肥这些命脉行业都是外国资本控制着的。个别命脉行业虽然还没有出让,但大部分都已经市场化,成为上市公司。西方资本已经接近完成了洗劫中国的准备。到时候只用轻轻一推,水到渠成、合理合法,效果与解决日本、巴西、阿根廷和泰国一样
下面会发生什么呢?恐怕会是这样:
到2009年年初,信用违约掉期市场风暴越刮越大,加上石油和粮食、原材料价格上涨,世界经济出现全面衰退。西方需求下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因素,造成中国出口企业大量破产,出口严重萎缩。2007年中国出口依存度是35%,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4%。外贸顺差2662亿美元,也就是经济净增长的78%来自贸易顺差(外需)。外需大幅度长期下滑会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动力。
国内母公司发生资金不足,所有外资企业都必然回国救主,包括在中国的所谓热钱,也首先选择回国救自己的母公司。数千亿外资企业留存利润外撤,数千亿美元热钱外逃,数千亿美元直接损失,必然造成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外汇储备危机。资本撤出还会引起中国股市崩盘,楼市崩盘,所谓中产阶级将回到贫民阶层。楼市一崩盘,加上出口企业不景气,大量农民工将卷铺盖卷回家(真能都安安生生回家就阿弥陀佛了)。2006年,中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部分的65%来自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收入中接近40%来自务工收入。即使四分之一的农民工回家,农民纯收入一定是明显负增长。中成阶级的破产和农民收入的负增长,必然严重影响内需。加上中国石油和粮食价格远远背离世界行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早晚会撑不住,物价飞涨不可避免。外需内需一起大幅度萎缩,中国将出现一次长期的负增长或零增长阶段。说的直白点,就是经济危机。
以前,西方发生经济危机,表现在大量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这次经济危机表现会是:西方没有什么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因为他们没工厂。而是西方发生经济危机,中国发生大量企业破产,大量工人失业。
中国现在是,原材料和半成品都来自外国,制成品都出口外国,企业老板大部分是外国,技术依赖外国。中国不是两头在外,而是4头在外。世界一咳嗽,中国一定发烧。
发展内需?空话。经济危机的内需不足,是多数人缺少购买力造成的。他们购买力不足,是因为收入低造成的。现在中国城镇最高收入的10%群体,每年消费品消费支出比全国农民加起来还高很多,大量城镇低收入群体消费支出是高收入的10%左右。而且看看统计年鉴就知道了。收入越低,消费率就越高,收入越高,消费率越低。也就是说,穷人都是入不敷出,哪里有剩余的钱来支持你“发展内需”?除了按人头发钱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经济危机就这样!

阅读全文

与经济危机分析训练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厚度的检测方法和评定方法 浏览:572
如何消灭衰老的方法 浏览:454
不同体温测量方法适用范围 浏览:42
如何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和方法 浏览:409
正确的供奉摆放方法 浏览:648
耳机转接器连接方法 浏览:761
40头干鲍的正确泡发方法 浏览:239
波纹管接口施工方法视频 浏览:615
菌种的正确接种方法和步骤 浏览:864
土方法如何驱虫 浏览:721
修理换手机有什么好方法 浏览:778
如何教小孩擦鼻涕的正确方法 浏览:841
春季跑步减肥的正确方法 浏览:58
环境监测依据及分析方法 浏览:458
短期减肥最快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446
无线网卡怎么安装设置方法 浏览:42
最简单的省油方法 浏览:60
老年房颤的治疗方法 浏览:871
java类的构造方法有什么用 浏览:628
提高手机照片质量的方法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