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时间研究方法与工作抽样方法对比

时间研究方法与工作抽样方法对比

发布时间:2023-02-12 13:50:37

① 时间抽样法

采用时间取样法进行观察,主要用于了解某一方面行为或事件是否发生,该行为或事件的发生频率以及每次发生持续的时间。
时间取样法的原理
时间取样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观察到的被试行为看作是其平时行为的代表性样本,即对某一行为在时间维度上来抽取样本。在时间段上选择代表性样本是该方法的关键。时间段的抽取可以是系统的(如每个周二做观察),也可以是随机的,或者二者综合使用。例如,有的研究者采用三分钟为时间单位将一次游戏过程划分成若干这种等长的时段(20个),从中随机选取五个时段进行观察,研究幼儿的依赖行为,如果在三分钟内某个儿童出现四次求助,那么就记4分,这就是行为的频率,最终通过这样5个样本时段内的行为频率代表总体上20个时段的行为频率 。
适用条件
由于需要做时间取样,这种策略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或事件,并且是一些外显的,易于观察到的现象。例如,儿童在自由游戏中的攻击与合作行为,由于发生频率较高,可用时间取样策略进行观察。此外,研究者还要事先了解观察对象行为表现的大致时间模式,以确保所作取样的时间点、时段长度是对整体的代表性样本。总之,时间取样策略要求观察之前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如给出观察内容的操作定义、确定观察时间及间隔、制定代码系统,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观察者的主观性对结果的影响。
时间取样观察,可以在研究现场实时进行。例如,为研究幼儿的攻击行为,每周的周二周四都在幼儿园某班的自由活动区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情况。假设这一活动区的整个时间是40分钟,可以将其划分为20个2分钟的时段,然后从中选择5个代表性的时段进行观察,现场记录所定义的攻击行为在每个时段出现的频次,这样就可以了解幼儿攻击行为的时间模式及总体的攻击行为特点等信息。
除了在现场同步作时间取样的观察记录外,也可以针对前述实况详录的资料,事后进行时间取样的分析。例如,为了确定婴儿的依恋类型,就要对他们在陌生情境实验中的录像进行时段划分,将全过程分成相等的时段(如每段30秒或1分钟),为简化分析可以随机选取时间段,将每一时段中发生的各种可能帮助确定依恋类型的行为特征的发生次数记录下来。

② 工时定额的制定办法

工时定额的制定办法:工时定额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状态和生产组织模式下,按照产品工艺工序加工完成一个合格产品所需要的工作时间、准备时间、休息时间与生理时间的总和。时间定额是完成一个工序所需的时间,它是劳动生产率指标。根据时间定额可以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和人员编制,规划生产面积。因此时间定额是工艺规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确定时间定额应根据本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使大多数工人经过努力都能达到,部分先进工人可以超出,少数工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或接近平均先进水平。合理的时间定额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促进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时间定额定期进行修订,以保持定额的平均先进水平。时间定额通常由定额员和工艺人员和工人相结合,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并参考有关的技术资料直接估计确定。或者以同类产品的工件或工序的时间定额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后推算出来,也可通过对实际操作时间的测定和分析后确定。组成:时间定额由基本时间(Tj)、辅助时间(Tf)、布置工作地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组成。(1) 基本时间Tj: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对机加工而言,基本时间就是切去金属所消耗的时间。(2) 辅助时间Tf: 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辅助时间。 主要指:装卸工件、开停机床、改变切削用量、测量工件尺寸、进退刀等动作所消 耗的时间。 可查表确定。(3) 操作时间: 操作时间=基本时间Tj+辅助时间Tf(4) 服务时间Tw(布置工作地时间):为正常操作服务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服务时间。 主要指:换刀、修整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屑、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5) 休息时间Tx: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卫生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为休息时间。 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进行计算。(6) 准备与终结时间Tz:为生产一批零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准备与终结时间。 主要指:熟悉工艺文件、领取毛坯、安装夹具、调整机床、拆卸夹具等所消耗的时间。计算方法:根据经验进行估算。计算:将上面所列的各项时间组合起来,就可以得到各种时间定额:作业时间:TB= Tb + Ta单件时间:Tp=TB + Ts + Tr单件计算时间:Tc= Tp + Te / n准备时间随批量大小而不同,批量越大,每一零件的准备时间越少。在大量生产中,产品终年不变,可不计准备时间。

③ 事件取样观察策略与时间取样观察策略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用来研究儿童在教室中表现出习惯性紧张的一套方法。这种方法适合观察发生频率较高的行为。在特定的时间内定出较短的观察时距,并事先对所欲观察的行为分类并定义明确,如此可获得量化的数据。此法能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数据,但无法得知观察时间内影响幼儿行为的原因及过程。 答:此法是针对幼儿特定行为的观察记录。对于幼儿的特殊行为或事件,例如,幼儿的争吵、打架、合作等发生频率较低的行为,所设计的观察法。 事件取样法对所要观察的行为要先界定清楚,例如,界定何谓“合作”,观察者随时等待幼儿,只要所欲观察的行为出现,即予记录。观察者一经判断的幼儿发生了合作行为,即开始记录,一直到行为结束为止,因此记录的内容乃依事件为主,详细忠实地记录该事件。它所关心的是事件本身的特征,而非像时间取样关心的是事件是否存在。 事件取样记录数据的方式,一般以描述性属于质的数据,有时也配合已发展出来的查核表来计算行为的数量。它和时间取样法,都是在研究幼儿行为时被研究者认同使用的主要观察方法。 答:心理学家帕顿对儿童游戏的社会化发展进行了研究。他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儿童的游戏分为六种类型: 第一种是无所用心的行为。儿童似乎不在游戏,碰上有吸引力的玩具或事情才做一做。 第二种是单独游戏。儿童独自一人摆弄玩具,并不关心他人的行为。 第三种是旁观者行为。儿童绝大部分时问在观看其他儿童游戏,并常常向游戏者提出问题或者建议。但自己并不参加游戏。 第四种是平行游戏。儿童与同伴一起游戏,但很少交谈,常常 是各玩各的互不干扰。 第五种是联台游戏。儿童与同伴一起游戏,有交谈,有时还会 相互借玩具。但不会围绕同一个目标分工或组织游戏。 第六种是合作游戏。儿童与同伴为着某些共同的游戏目标而在一起游戏,彼此分工、合作,有一定的组织性。 帕顿对游戏的六种分类,从第一种到第六种,说明儿童游戏的 社会性水平不断提高。在学前儿童的游戏中,平行游戏较多。到学前晚期才开始出现有组织的合作游戏。游戏水平的提高反映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通过观察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有助于我们了解儿童的同伴交往,了解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研究方法和抽样方法的区别

没有区别。
在研究方法中,抽样是比较好理解的。但操作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总体,元素,样本是抽样的几个基本概念,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是抽样的两种基本方法。
区别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间的不同,一般是在存在共同点的情况下说有区别世间万物,不可能任何东西都是一样的,世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

⑤ 精益生产七大手法是什么

精益生产七大手法是:

双手操作法:是指研究并记录左右手在操作时各自的动作要素,并发现双手动作的不平衡之处,进而改善调整使双手的操作趋于平衡的方法。

人机配合法:是指通过记录操作人员与机器之间的操作情况,从而发现人或机器的多余能量,并充分利用的方法。

动作分析法:是指研究分析人在操作时的各种肢体及躯干动作,并发现和消灭不必要动作,使劳动强度最低的方法。

防呆法:是指防止非专业的外行乃至最笨的人也不会做错事的方法。

程序分析法:是指用特定的符号记录整个生产过程,并找出过程中不合理不科学之处,用特定的方法进行改善,从而制定出最合理的生产流程的方法。

工作抽样法:指利用统计学原理,根据机率性和随机性的原则,对人员或机器的工作进行瞬间观测和记录,以一定的观测样本,来推定观测对象总体状况的分析方法

时间研究:指将作业动作细分,利用专门工具如秒表测量,并配合相关系数,进行标准工时建立的方法。

⑥ 常用的抽样调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1、随机抽样

优点:操作起来非常简便。

缺点:只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有限的情况,否则编号工作繁重;对于复杂的总体,样本的代表性难以保证,不能利用总体的已知信息等。在市场调研范围有限。或调查对象情况不明、难以分类或总体单位之间特性差异程度小时采用此法效果较好。

2、分层抽样

优点:可以降低总的抽样误差,在全国性抽样调查设计中经常使用分层抽样方法。

缺点:抽样手续较简单随机,抽样还要繁杂。

3、系统抽样

优点:经济性,花的时间更少,并且花费也少。

缺点:一些总体单位数可能包含隐蔽的形态或者是“不合格样本”,调查者可能疏忽,把它们抽选为样本。

4、整体抽样

优点:实施方便、节省经费。

缺点:往往由于不同群之间的差异较大,由此而引起的抽样误差往往大于简单随机抽样。

(6)时间研究方法与工作抽样方法对比扩展阅读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

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⑦ 什么是工业工程的七大手法

7大手法详解:
1、程序分析(整个制造程序分析--------工艺程序图;产品或材料或人的流程分析;布置
与路线分析------线路图、线图;闲余能量分析-------联合程序分析;工作时双手的移动操作者程序图)
2、操作分析(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就是在生产现场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操作人员同时对一台设备进行操作;双手操作分析)
3、动作分析(17个基本动作)
4、作业测定(运用各种技术来确定工人按照标准完成基本工作所需的时间)
5、时间研究
6、工作抽样(调查操作者或机器的工作比率与空闲比率,制定时间标准)
7、预定时间标准(主要是用MOD法)
下面结论,请自评定正误
*5W1H法.
*防呆法.
*流程分析法(包括产品流程分析,加工路线分析,搬运分析,管理及事务流程分析).
*作业分析法(包括工序作业分析,工组作业分析,人机分析)
*动作分析法(动作要素分析,瞬时动作分析,微动作分析).
*时间研究(秒表测时法,工作抽样法,PTS法,标准资料法).
*抽样检查法.

⑧ 秒表时间研究的秒表时间研究步骤

进行时间研究需要掌握一套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获取被观测者的信任和合作,以保证观测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并能进行正确判断,取得时间研究成功。时间研究的步骤如下: 没有经验的研究人员最普遍的错误就是忽视测时之前收集分析所需要的充分资料,有经验的人员都理解事先充分准备的必要性。那么,时间研究人员需要收集哪些资料呢?从前述的时间研究表格可以观察到应收集的一些信息,具体来讲包括以下资料:
(1)与时间研究有关的基础信息资料。基础信息资料可帮助人们迅速识别研究内容,便于存档、查询和管理。包括研究号码、页数、总页数、研究者姓名、研究日期、批准者姓名;研究开始时间、完成时间、研究经过时间;生产部门、操作地点、工作名称、工作现场的布置图等基础资料。
(2)操作方法资料。未经方法研究而进行的时间研究没有实际意义。操作方法的改变必然带来标准时间的变化。因此,时间研究人员在测时之前,要调查、判定该操作是否进行了方法研究,各操作单元是否确定了操作标准。研究人员还应熟悉操作过程,并绘制双手操作程序图(做详细的动作说明),作为细分操作单元的依据,也可作方法改善的基础及领班判断该操作是否标准的依据。
(3)产品或零件、材料的资料。收集能正确识别制造的产品或零件的资料,如,产品或零件的名称;图样或规格的号码、材料;品质要求等。时间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应为标准规格材料,不同材料所用的工具不同,加工时间也不同。应注意收集有关材料性能、规格方面的资料。
(4)设备资料。机器设备的性能影响加工方法以及加工时间,不同性能设备对同一件产品的加工时间自然不同。另外,工具、夹具也对操作方法和操作时间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时间研究进行前,应明确所用的设备和工具的名称、规格、性能等方面的资料。
(5)操作者的资料。操作者的选择是时间研究的重要工作。所以研究人员应认真选择并收集其相关资料。一般而言,应选择具有承担该项工作所需的智慧和能力,受过适当训练,拥有平均熟练程度,且愿意与时间研究人员合作的工人即可。收集的资料包括:操作者的姓名、性别、文化程度、操作经验及技术水平。
(6)有关作业环境的资料。作业环境中影响操作者的生理与心理的资料。如,温度、湿度、热辐射、照明、噪声、空气污染以及其它条件,这些条件对作业评定和确定宽放时间具有直接作用。 作业分解是指为便于观测和分析而将某一作业加以细分成若干个操作单元。秒表测时是以操作单元为单位进行观测记录的,并非其操作的总时间。所有个别单元的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时间。
1.作业分解的原因
(1)总时间内所包括的动作,数量多且性质复杂,很难评比其快慢。划分单元后,每一单元的动作数量较少,并且性质相同,评比会更容易、准确。
(2)操作者在整个操作中,其动作速度很难保持一致,也许有些单元速度较快,另一些又较慢,有些也许正好,所以如对每一单元个别予以评估,则动作快慢可作较精确的调整。
(3)可将操作内生产工作(有效时间)与非生产工作(无效时间)分开。
(4)各单元分别评比,使标准时间更为精确,尤其高度疲劳单元应独立,这样其疲劳宽放时间的确定会更加合理。
(5)每单元予以详细说明,并求其标准时间,则详细的操作规则即可产生,且以后如某单元需更换动作,则可直接修正本单元时间。
(6)划分单元后,每个单元再给予详细的说明,不但可作为介绍整个操作的说明,并且还可用其作为“标准操作”培训新人。
(7)如已制定出每个单元的标准时间,将其综合,即为整个操作的标准时间。且以后单元如遇有增减时,亦可迅速算出其标准时间。
2.作业分解的原则
划分单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秒表时间研究的质量,对于已经标准化的操作过程,划分单元时应注意下列原则:
(1)单元之间界限清楚,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认的起点和终点,有时为方便辨认,将工作循环中,一个操作单元中止,另一个操作单元开始的瞬间作为分界点。
(2)各单元时间长短适度。一般来说,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一般认为以0.04min为宜,这是有经验研究人员所能观测记录的极限。没经过训练的研究人员可靠读出的最小时间单位约为0.07min~0.1min。
(3)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操作单元分开。因为机械加工时间受回转速度、进刀速度影响,必须分开予以记录。机械加工不受评比影响,而人力操作受评比影响,应予以分开。尤其在机械操作远比人力操作时间长时更应该注意。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其操作时间基本相等.如焊接操作中,手拿焊枪应为不变单元。而可变单元是指因加工对象的尺寸、大小、重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单元。在焊接操作中,焊接所需时间是随焊缝的长短而变化,故为可变单元。
(5)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否则在观测记录上将引起极大的困惑。规则单元是每个作业循环中都出现的单元,间歇单元是在作业循环中偶尔出现的单元,它使规则单元的时间值相差很大,在剔除异常值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外来单元为偶发事件,且将来不需列入标准时间以内。
(6)物料搬运时间应与其他单元时间分开,因为搬运时间受工作场所布置变动的影响,搬运较远地方的物体所需时间必然较长。 秒表时间研究是一个抽样观测的过程,为了得到科学的时间标准,需要有足够的样本容量。样本愈大,得到的结果愈准确。但样本量过大,时间和精力大量耗费,也是不必要的。因此科学地确定观测次数,尤为重要。一般地说,作业比较稳定(如材料规格一致,场地布置整齐,产品质量稳定)、观测人员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被观测对象较多,则观测次数可少些,否则观测次数就要多些。在选择观测次数对,精度与费用之间呈相反变化的趋势,要在二者之间做出最优的决策。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误差界限法。误差界限法原文为Error limit,是确定时间研究观测次数的一种方法,其要点是先对某操作单元试观测若干次,求其平均数与标准差,再按可允许的误差界限求应观测的次数。
该法是假定所有时间值的变化均属于正常波动,在异常值已经剔除后,且有相当的观测值样本数,实用上可视观测值成正态分布。
(3)通过作业周期确定观测次数的方法。 如果是为了工作改善而进行时间研究,要求不必像制定标准时间那么严格,可根据作业周期粗略确定观测次数。具体见下表(表:观测次数确定标准)。例如,一个作业周期为5min的作业,观测15次就可以了。 作业周期/min 0.1 0.25 0.5 0.75 1.0 2.0 5.0 10.0 20.0 40.0 40.0以上 观测次数 200 100 60 40 30 20 15 10 8 5 3 测时是指时间研究人员采用记时工具对操作人员的操作及所需时间进行实际观测与记录的过程。进行测定时,时间研究人员应将观测位置选择在操作人员的侧后方,以既能清楚地观测操作、便于记录时间,又不干扰操作者工作为原则。研究人员要与操作人员通力协作,态度上平易近人,不要造成操作人员反感或产生紧张心情。观测时应采取立姿,以示对操作者的尊重,测时期间不要与操作者谈话,以免分心。绝对不能采取秘密测时方式,否则会导致研究人员与操作人员之间的对立,即使一时瞒过操作人员,也决不能得到正确的观测资料。
使用秒表进行测时时,通常采用方法有:连续测时法;归零测时法;累计测时法和周程测时法。
(1)连续测时法。在整个研究持续时间内,秒表不停地连续走动,直到整个研究结束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出,记录在表格内。研究结束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持续时间。
用此法现场记录时,因表针启动后一直走动,至各单元末记录其时间,比较方便,且一直连续记时,可以在整个观测时间内得到完整的记录,即使出现一些迟延,或发生额外的动作要素,或有外来的因素干扰,也毫无遗漏地记录了下来,有助于以后的分析与确定标准作业方法;缺点是各单元的持续时间必须通过减法求得,处理数据工作量大。
(2)归零测时法。在观测过程中,每逢一个操作单元结束,即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立即将秒表指针快速回到零点,在下一个操作单元开始时重新启动。由于上一个操作单元结束点,即是下一个操作单元的开始点,所以秒表指针归零后要立即启动。
归零测时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读得记录每个操作单元的持续时间,而且很容易地记下不按规定进行操作的单元时间,在观测过程中就可以比较不同周期内各单元时间读数的同一性;其缺点是缺乏观测期总工时的完整记录,这对分析观测数据、制订标准工时并与实际时间作比较是不利的。另外,指针归零是有时间损失的,一般每次为0.004s,影响测时的准确性,对短要素的影响尤大,但新型电子表可做到没有时间损失。
(3)累计测时法。累计测时法是一种用两个或三个秒表完成测时的方法。这里只介绍两个表联动测时的方法。把两只秒表装在一个专用的架子上,由一联动机构连结。用于连续计时的时候,在每一个操作单元结束时,操作联动机构,一个表停下来,另一个表则重新起动。研究人员对停下的表读数,每个单元的时间通过将两个交替的读数相减而获得。若用于重复记录时,停下的表在被读数后即返回到零位,所有单元的时间是直接读出来的。此法最大缺点是携带不便。
(4)周程测时法。也有称之为差值测时法的。对于单元甚小且周期甚短的作业,读出并记录时间很难准确,于是将几个操作单元组合在一起测时。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 现场记录之后,应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首先应计算各单元的平均值,但在计算平均值之前,必须检查分析并剔除观测数值内的异常值。
异常值是指某单元的时间由于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 正常时间是指以正常速度完成一项作业或操作单元所需的时间。前面步骤已经求出操作者完成某单元的实际时间,但是该时间仅为操作者完成操作所需的平均时间,操作者的操作速度可能比标准动作快(正常速度操作),也可能比标准动作慢。所以,不能直接将上述时间认为是操作者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的时间。必须对操作者的作业进行评定,并以此对观测时间进行修正,使操作所需的时间变为不快不慢的正常时间。
评定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是指时间研究人员将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比较,以使实际操作时间调整至平均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基准上。因此,若要对操作者的速度给予正确的评定,必须建立理想速度(或称正常速度)概念,这样才能保证制订的标准时间的科学性。 1.为什么要考虑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并未考虑操作者个人需要和各种不可避免的延迟因素所耽误的时间。而实际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可能因下列原因停止工作:
(1)操作者疲劳,需要休息;
(2)个人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
(3)听取班长或车间主任指示,或本人指示助手等而造成的工作停顿;
(4)领材料、工件、物件及完成件、工具的送走等;
(5)等待检验、等待机器的维修、保养、等待材料等;
(6)从事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如清理工作场所、擦拭机器、所需物件的准备和操作;操作完后工作场所、机器、物料及工具的清理工作。
(7)从事刀具的刃磨、更换皮带、调整机器等工作。
如果以正常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则会使操作者从早工作到晚,而不能有任何的停顿或休息。所以在制定标准时间以前,必须找出操作时所需的停顿或休息,加入正常时间,这才符合实际的需要,也更能使操作者稳定的维持正常的操作。这种进一步进行修正的时间称为“宽放时间”。
2.宽放时间确定方法
科学地确定宽放时间有两种方法:连续观测法与工作抽样法。
(1)连续观测法。该法是工作日写实的方法。时间研究人员通常要对一个工作小组的成员在一个整班内的活动作连续观测,将生产中的任何中断,如个人的需要、工具修理、非工人原因造成的停机等统统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即使是中断时间,也要进行效能评定,加以适当的调整,换算成正常的效能水平。连续观测法的工作量相当大,时间研究人员要整班观测,非常疲劳,而且即使观察数日,样本容量仍不够大,偏差在所难免。
(2)工作抽样法。该法是通过大量的随机观测,研究操作者的各种活动占用总工时的比例的方法。时间研究人员随机地走进现场,将操作者工作与中断的内容记录下来,最后加以综合分析,即可获得宽放时间与操作时间的比例,以确定宽放时间。
3.宽放种类及给值方法
在制定标准时间时,合理地确定宽放时间是重要的,但又无法制定一种适合所有情况而被普遍接受的宽放时间,因为宽放时间与操作者的个人特征、工作性质和环境因素有关,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例如家电生产厂的总宽放率可能只有l0%,而钢铁厂的总宽放率可能达35%。因此,尽管许多组织与研究者对宽放进行了大量研究,国际劳工组织至今没有通过与确定宽放时间有关的标准。目前有关宽放种类的划分方法不同,但通常划分为私事宽放、疲劳宽放、延迟宽放和政策宽放四种。
(1))私事宽放。即满足操作者生理需要所需的时间,如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
在工作环境恶劣情况下从事工作的操作者,如高温重体力劳动者,所需私事宽放时间应大于轻工作的操作者,如办公室人员。私事宽放也与操作者的年龄、体质、性别等有关,例如女工的私事宽放多于男工。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工作日中私事宽放时间约5%已足够了,除此之外,可参照下面标准:1)对于轻松工作,一般为正常时间的2%~5%。2)对于较重工作(或不良环境)则大于5%。3)对于举重工作(或天气炎热)定为7%。如果企业规定工作日中有工间休息时间,则应视为福利而不计入宽放时间。
(2)疲劳宽放。即为恢复操作者在工作中产生的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疲劳而考虑的宽放。导致疲劳的因素很多:①工作环境的影响,如照明、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色调、噪音等。②精神疲劳,如精神紧张、单调厌倦感。③劳动强度与静态肌肉疲劳。④操作者的健康状况,如生理状态、营养、休息、情绪等。这些因素都很难准确地测量,因此疲劳宽放时间的确定最复杂,也容易引起争论。
(3)延迟宽放。是操作中无法避免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即并非由操作者本人所能控制的中断。如班组长布置任务、管理原因造成的延误等考虑的宽放。具体包括以下3种。
1)操作宽放。是指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程序或操作上的特性而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例如,工人到仓库领料、刃磨工具、清洁机器、周程检查等发生在一固定间隔或某一定周期之后的动作时间。
2)机器干扰宽放。机器干扰表现为操作工正在一台机器上工作时,另一台机器已完成上道工序而等待操作工去操作,从而产生了迟延。
3)偶发宽放。考虑生产中不规则发生的中断迟延时间。如打扫卫生,维护机器,以及由管理原因造成的中断,后者如填写生产日报,停工待料,停电停水等。偶发宽放是考虑生产中不规则发生的中断延迟时间,这部分宽放时间很不稳定,可通过工作抽样确定。
(4)政策宽放。是作为管理政策上给予的宽放时间。它不但能配合事实上的需要,而且能保持“时间研究”的原则不受破坏。例如因某种原因,某类操作者在市场上的工资已升高,按本企业工资标准已无法招聘到此类人员,则可通过“政策宽放”给予补偿。其它如材料的品质不良,或机器的机能欠佳时,也都常给予此类宽放,当影响因素消失时,该宽放随之取消。 标准时间包括正常时间和宽放时间两部分。 即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 (1+宽放率)
例8-7 某一单元观测时间为1.2min,评定系数为110%,宽放率为10%,试计算标准时间?
解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定系数=1.2×1.1=1.32(min)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1.32×(1+0.1)=1.45(min)

阅读全文

与时间研究方法与工作抽样方法对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古诗词鉴赏方法及技巧 浏览:55
男膀胱疼痛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115
云南腌猪肉的腌制方法视频 浏览:562
赌运不好怎么转运方法 浏览:230
数据结构方法的技术有哪些 浏览:670
卒中病人的快速判断方法 浏览:620
调色平涂的正确方法 浏览:130
防目镜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246
衬衣掖入裤子正确方法 浏览:657
canmake腮红使用方法 浏览:665
入党外调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937
电脑蜗牛快速缓解方法 浏览:898
山楂干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753
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掌握值域 浏览:35
做信息如何给企业赋能提供方法 浏览:915
excel公式的使用方法 浏览:995
普洱茶饼正确冲泡方法 浏览:968
糖类和苷类的常用鉴别方法 浏览:836
湖北小规模残保金计算方法 浏览:344
plc无线连接方法 浏览: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