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分析的合理性原则
概括分析的不同类型,相对说来还是不太难的,而探讨分析的合理性原则,却是个更加艰难的问题。究竟如何进行分析才是合理的、有效的呢?我们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1.分析必须达到最基本的成分(或者说最简单的因素)
为了认识一个事物的复杂成分,必须将事物分析到构成它的最基本成分,然后分别加以考察。因为只有分析到构成事物的最简单因素,认识这些因素在质上和量上的不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事物的复杂性才会充分暴露出来。所谓最简单的因素,这是相对的,它是相对于研究的课题来确定的。探讨微观世界,要分析到基本粒子或更深的层次,但是,如果我们所要分析的是宏观低速的现象,那么,分析微观基本粒子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必要的。
2.分析必须是对研究对象的重新认识
分析是在原有综合的指导下进行的,人们总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去分析对象。但是,分析并不是已有理论的演绎,而是对研究对象重作具体深入的研究。比如,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分析黑体辐射问题时,他是以经典物理学为指导的。普朗克为分析黑体辐射,经典物理学的所有理论和方法他都试过,但都失败了。这使他认识到,必须抛弃经典物理学关于能量是连续的传统观念。普朗克认为,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单位(能量子)的整倍数,因此,能量还是连续的。普朗克开创了量子论的历史。由此可见,普朗克如不以经典物理学作为指导,不可能开始黑体辐射的研究,也不能发现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而提出量子论。但是,从经典物理学是不可能演绎出量子论的。
爱因斯坦接受了量子论,1905年,他提出了光量子理论。但是光量子论也不是由量子论直接演绎出来的。经验科学必须面对经验事实,爱因斯坦以普朗克的量子论为指导,分析光电效应的经验事实而提出光量子论。
麦克斯韦认为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赫兹几乎在发现光电效应的同时又发现了电磁波,论证了它与光的一致性.电磁波的发现使光的波动说统治了物理学界。爱因斯坦分析了光电效应现象,认为光的波动说不能解释光电效应。因为按照波动说,光是—种波,它的能量是连续的,和光波的振幅——也就是光的强弱有关:而和光波的频率——也就是光的颇色无关。但是,在光电效应里,很强的红光却打不出电子来。爱因斯坦认为,如果光和原子、电子一样,也是一个个粒子,可以称为光量子的话,那么,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有光量子的能量达到一定的值,才能从金属表面打出一个电子来.普朗克的公式是:
E(能量)=h(普朗克常数) ×ν(光的频率)
显然,光量子的能量只同光的频率有关,所以,微弱的紫光就能打出电子来。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作为对光电效应现象的理论分析的结果,它并不是原有理论的演绎而是对光的重新认识。如果分析不是这样进行,那么,分析就不可能是科学发现的有效方法。
㈡ 如何检测一个数学模型的合理性
为了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进行系统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时,必须保证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系统并能在计算机上正确运行。因此,必须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模型有效性评估主要包括模型确认和模型验证两部分内容:模型确认考察的是系统模型(所建立的模型)与被仿真系统(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模型验证考察的则是系统模型与模型计算机实现之间的关系。
㈢ 如何分析现金流量的合理性
所谓现金流量表分析,是指对现金流量表上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从而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情况,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揭示企业的支付能力,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会计报表分析一般包括静态的结构百分比分析、动态的变动趋势分析以及财务比率分析等内容,现金流量表分析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百分比分析
企业当期取得的现金来自哪些方面,用往哪些方面,其现金余额是如何构成的,各占总量的百分数为多少,这就是现金流量的结构百分比分析。通过现金流量的结构百分比分析,报表使用者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形成过程、变动过程及其变动原因。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净额的报表,它主要回答企业本期现金来自何处、用于何处、余额结构如何。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就是在现金表有关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现金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构成。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可以分为现金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结余结构分析三个方面。
①收入结构分析。现金收入构成是反映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现金收入、如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投资活动现金收入、筹资活动现金收入等在全部现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各项业务活动现金收入中具体项目的构成情况,明确现金究竟来自何方,要增加现金收入主要依靠什么。
②支出结构分析。现金支出结构是指企业的各项现金支出占企业当期全部现金支出的百分比,它具体反映企业的现金用在哪些方面。
③余额结构分析。现金余额结构分析是指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其现金的收支净额占全部现金余额的百分比,它反映企业的现金爷额是如何构成的。
(2)变动趋势分析
企业的现金收入、支出以及结余发生了怎样的变动,其变动趋势如何,这种趋势对企业有利还是不利,这就是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可以帮助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变动趋势分析法是通过观察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比较各期的有关项目金额,分析某些指标的增减变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其变化趋势,从而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预测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趋势分析法,报表使用者可以了解有关项目变动的基本趋势,判断这种变动是有利还是不利,并对企业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变动趋势分析通常采用编制历年会计报表方法,将连续多年的报表,至少是最近2、3年甚至5-10年的会计报表并列在一起加以分析、以观察变化趋势。观察连续数期的会计报表,这样分析比单看一个报告期的会计报表,能了解更多的情况和信息,有利于分析变化的趋势。
(3)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是将报表中具备相互关系的项目相比较,计算出一系列能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投资能力、现金支付能力等财务比率。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比率分析,又可分为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比率分析。
①偿债能力分析。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
A.现金比率:所谓现金比率就是指企业的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
现金比率=现金余额/流动负债
其中,现金余额是指会计期末企业拥有的现金的数饿,它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期末余额”项目查到;流动负债是指会计期末企业拥有的各项流动负债的总额,它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项目的期末数来查到。
例:某企业2000年末流动负债为1000万,现金余额为200万,则现金比率为:现金比率=200/1000=0.20
现金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计算现金比率对于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流动负债不同于长期负债。长期负债起码也得一年后偿还,企业有较充裕的时间筹集资金,以还本付息;而流动负债期限很短(不超过一年),很快就需要用现金来偿还。如果企业手中没有一定现金储备,等到债务到期时,临时筹资去偿还债务,就容易出问题。
对于债权人来说,现金比率总是越高越好。现金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短期能力越强,现金比率越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弱。如果现金比率达到1,即现金余额等于或大于流动负债总额,那就是说,企业即使不动用其他资产,如存货、应收帐款等,光靠手中的现金足以偿还流动负债。对于债权人来说,这是最安全的。
而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比率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资产的流动性(即其变现能力)和其盈利能力成反比,流动性越差的盈利能力越强,而流动性越好的其盈利能力越弱。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现金是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同时也是盈利能力最低的资产。保持过高的现金比率,就会使资产过多的停留在盈利能力最低的现金上,虽然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降低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对企业来讲,不应该保持太高的现金比率。分析该比率可以结合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一并进行分析。
B.经营净现金比率(短期债务)。该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的年敬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可以利用该比率反映企业获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现金比率(短期债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企业为了偿还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固然可以通过出售投资,长期资产等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以及筹借现金来进行,但最安全而且规范的方法,仍然是利用企业的经营活动取得现金净流入,该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C.经营净现金比率(全部债务)。该比率是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全部债务的比率,使用该比率,可以反映该企业年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偿付全部债务的能力,因此也是一个较综合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净现金比率(全部债务)=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负债总额
例:某公司98年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1000万,年末流动负债为500万,长期负债为1500万,则:
经营净现金比率(全部债务)=1000/(500+1500)=0.5
经营净现金比率(短期债务)=1000/500=2
该比率越大,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②支付能力分析。支付能力是指企业除了用现金偿还债务外,用现金来支付其它各项开支,如购买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和商品等货物的支出,支付职工工资的支出,支付税金的支出,支付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支付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支出,支付投资者股利的支出等等的能力。
通常对企业支付能力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A.普通股每股净现金流量。该指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之比。用来反映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普通股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一般来说,该值越大,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及资本支出能力越强。
B.支付现金股利的净现金流量。该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的比率,用来反映企业年度内使用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支付现金股利的经营净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股利
该比率越大,则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㈣ 如何对企业组织结构、岗位职能和人员配置进行合理分析
对企业组织结构、岗位职能与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分析,一般包括:
(1)整个单项工作流程工作量与完成工作流程的时间分析
其中包括完成正常作业、疲劳、延误、工作环境配合、努力等因素的时间标准,然后据此测算出单位整体工作量所需投入人力的数量。
(2)单位整体工作量分析
单位整体工作的分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1)经验判别法:指根据各部门主管及人事、策划部门人员的经验,分析出各性质工作
对单项任务完成所需的工作时间,由此判断出人力标准量。
2)统计法:统计法指利用部门相同或类似某单项生产、计划和任务完成所需的工作量
和人事统计纪录,对部门的工作负荷进行研究与分析,然后利用统计学平均数、标准差等来
确定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人力标准。
3)随机抽样法:随机抽样法是依据统计学原理,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测定一个部门在
一定时间内,从事某项工作所占规定时间的百分率,然后根据百分率来计算效率标准。该法
适用于无法以工作时间衡量的工作。
如果企业组织中的管理职位与非管理职位的比例失谐,会造成组织管理跨度和管理深度的失衡。
2.工作职能与技能的合理性分析
(1)岗位类型与性质分析
基本可分为:业务、技术、生产与管理四类人员。工作性质可基本定位为:直接和间接
两类人员。
(2)年龄结构分析
年龄结构分析是为了分析组织岗位的职能、任务和效率是否与组织发展相匹配的关系。一般内容包括:组织人员年龄老化率、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吸收能力、体能负荷等。
(3)文化素质分析
文化素质分析是指对现有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和受培训的状况分析。因为,企业员工文化知识层次的高下可决定其所能承受工作和任务的能力,并且,企业组织可以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对企业的岗位人员配置、调整和培训工程进行更切合实际的计划与安排,从而使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工作现状相匹配,达到适才适用的目的。
㈤ 方法和参数的合理性分析
资源评价结果是一定阶段内地质认识程度和技术水平的反映。作为首次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具有探索性。评价方法和关键参数的选择,均基于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地质工程、测试分析和综合研究工作,并借鉴了美国的经验,经多次研讨、试算及结果对比,慎重确定。因此,方法和参数选择合理。
在方法选择上,主要考虑以下几点:①页岩气是自生自储、原地成藏的非常规资源,没有明确边界;②控制页岩气富集的多种因素互相补偿;③我国页岩气地质、地表条件复杂,类型多样。
我国页岩气资源评价处于探索阶段,资料少,不确定因素多。通过对类比法、统计法、成因法等综合分析,在目前条件下,我们主要采用条件概率体积法,其他方法作为辅助。
本次评价工作中涉及到的各项地质参数,均通过野外调查、钻井、实验测试、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获得,参数分布合理,总体上能够反映评价单元页岩气资源条件。
㈥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合理性怎么判断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判断合理性:
一是要根据确立使用统计指标体系分析研究问题的目的、构建统计指标体系的原则来衡量已经构建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否合理、科学;
二是要考虑算选用的统计指标间没有高度的相关性(亦即没有显着的重复);
三是所选用的统计指标涵义要清晰、计算方法要明确、数据可以获得;
四是各层级间指标的逻辑关系要清楚准确。也就是说,只能通过定性方式来判断。
为了使指标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各指标之问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它们不但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2)典型性原则。务必确保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尽可能准确反映出特定区域——高西沟的环境、经济、社会变化的综合特征,即使在减少指标数量的情况下,也要便于数据计算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3)动态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互动发展需要通过一定时间尺度的指标才能反映出来。因此,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动态的变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化特点,应该收集若干年度的变化数值。
(4)简明科学性原则。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西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状况,能客观全面反映出各指标之间的真实关系。
(5)可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指标选择上,特别注意在总体范围内的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一致统一,各指标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该要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而且,选择指标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和分析。
(6)综合性原则。生态一经济一社会的互动“双赢”是生态经济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综合评价的重点。在相应的评价层次上,全面考虑影响环境、经济、社会系统的诸多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