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说课还是试讲,物理学科中的教学方法常常是广大考生头疼的一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若能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必能化难为易,化枯燥为有趣,它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此,谈谈几点方法。
一、以实验激发兴趣
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趣味性,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实验演示都非常的感兴趣,在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实验,并巧妙地进行演示,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大气压》这一节时,我让学生观察一个中上部挖有一个小孔的矿泉水瓶,教师先用手压住小孔,往瓶中灌满水,再旋紧瓶盖后问:“手放开后,高出小孔的水会不会从小孔中流出来呢?”,学生们根据以往经验,异口同声地答:“会”。当教师把手放开后,高出小孔的水并没有从小孔流出来,学生们个个都感到很惊奇,引起学生兴趣后,接着再让学生装观察,打开瓶盖后,高出小孔的水往外流的情形,再问:“为什么旋紧瓶盖,高出小孔的水就不会往外流呢?瓶盖在这里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为了弄清其中的奥秒,听课精力特别集中。利用好实验,它就会象“魔术”一样的引人入胜,这样课堂教学效果肯定是很棒的。
二、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着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或通过生动的文字叙述为学生创设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讲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我播放了好莱坞大片《生死时速》中的一个片段,大意是“在某天,一辆公共汽车上载满乘客,其中一名乘客是位出色的警探,可是车到站了却不能停车,个个神情慌张,因为车上被恐怖分子装了炸弹,车一减速就会爆炸,(拆弹的可能性已排除)”暂停播放后,我说:“若你是那位警探,应怎样才能方便、安全地救出车上的乘客?”学生们了解题意后,显得特别来劲,在正义感、责任感的驱使下,同学们都想救出车上的乘客,不一会儿,就议论起来,接着踊跃举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运用“激趣”,点拔学生的失误
笔者在《压力和压强》一节的教学中,曾出过这样一道题:“如图,长方体A重10N,底面积为10平方厘米, 长方体B重20N,底面积为20平方厘米, 求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
我发现学生对第一问的解答全部正确,对第二问的解答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出现了同样的错误,他们都误认为B对地面的压力F=GB。针对学生们的失误,我讲了一则笑话:从前有一个人骑马去买米,他很爱惜这匹马,回来时为了不压坏他的马,那个人就背着米骑马回家了。学生们听后哈哈大笑,经讨论后,他们很快就明白,求B对地面的压力F=GA+GB。运用“激趣”,点拔学生的失误,让学生在笑声中认识到错误,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四、善于联系学生身边生活实际,为学生学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要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如在上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在骑自行车时,前方是上坡路时,我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出预想中的答案后,我接着问:那你们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又如在讲授压强这一节时,我指着教室的窗框,问:“同学们,以前我们教室的窗框是用木柴做的,现在用的是铝合金,除了美观之外,大家说说看还有什么好处?”事实上,以上事例也是STS教育的有机渗透,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而且是学之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热情。
实践证明:能够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
2.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很多的学生对物理充满的厌恶,这是因为这个科目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难的,并且牵扯的内容非常多,这使得大多数的孩子对于这们课程有放弃的打算,家长也忙于工作没有办法来教导孩子,所以现在唯一的方式就是找一个初中物理辅导,这样可以改善孩子这个科目发的分数.
物理重点内容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辅导的方式,如果你也是面对物理比较头疼的话,可以观看以上的内容,会对你有一些帮助.
3.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有哪些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所以教师们教育学生学好物理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关物理现象,然后通过思考,获得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叫观察教学法,简称观察法。应该指出,这里所指的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而是广义的观察。
观察法的模式是: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②明确观察的内容。③观察和记录。④分析观察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观察法的特点是:观察对象直观鲜明,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规律。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实验法
实验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取得实验数据,通过验证和探索,获得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从广义来说,除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包括课外科技活动、科技小制作等。
实验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②选择实验仪器,掌握仪器使用方法。③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实验步骤。④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法的特点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解释、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讲授与启发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模式是设疑→释疑→解疑,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讲授法的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物理教学的各种形式及各种方法,都必须辅以讲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独立地进行学习以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叫自学法。
自学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纲→阅读教材→解疑析难。
自学法的特点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能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但是,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自学,不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的教材。因此,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地给予具体指导,如编写自学提纲、编拟思考题,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增强自学能力。
5.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讨论,并加以总结,从而获得知识、训练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叫讨论法。
讨论法的模式是: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讨论法的特点是:通过对教师布置问题的讨论,可以分清是非、纠正错误、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讨论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主体的地位。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
例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物理中考时取得了九十多分的优良成绩,而他的其它成绩都在七十分以下,甚至个别学科是“红灯”。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数学老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数学老师的夫人是一评弹文艺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位评弹票友。因此这位老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苏州地方话,尽管这不很规范,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相当不俗。
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
记得八十年代末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校物理教研组组织了一次物理智力竞赛。尽管活动效果不错,但由于当时技术设施较为落后,人工占了很大部分,结果每位老师都感到很累。现在有了计算机及其网络,那类似智力竞赛就轻松了不少,而且效果会更好。
初中物理教学误区
误区之一:反馈只在课终进行,“效果测试”是唯一的反馈矫正渠道
这种认识上的偏颇在于对目标教学的教学原则缺乏全面的理解。要使95%以上的学生都能学好,持续不断的反馈矫正是根本保证。因此说反馈矫正应贯穿于目标教学的始终,教师应做倒反馈多渠道,矫正多方法。
误区之二:只有公开课、观摩课才研究教学
在组织观摩课的备课中,任课教师经常提出很多个“怎么办”,这不由使我们想到这些“怎么办”平时教学是怎样处理的,显然平时教学对这些“怎么办”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应付了事。
我们应该把对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对教法教学手段的分析和研究落实到第一节课的教学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公开、观摩课、检查课都能运用自如,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误区之三:“转差”好说不好做
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成绩提高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搞素质教育,让学生 自主发挥,决不会也不应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如果由于实施素质教育,搞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习成绩下降,那么这样的教育,这样的改革就是不成功的。
考试改革的趋势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培养需 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机会,提供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误区之六:学生提不出问题就是学懂了
初中学生求知欲好奇心较强,他们有许多“为什么”没能得到满意的回答。奇怪的是,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很少有学生向老师提问题,甚至在课结束时,教师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大家提出来”时同学们默不作声,真的是懂了吗?不尽然,问题的关键在于同学们没有养成提问题的习惯,教师没有刻意地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常言道:“学而不思则惘”。思是引发疑问的源泉,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检验教师的启发引导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志之一。
猜你喜欢:
1. 初中物理的教学措施有哪些
2. 物理教师自我评价
3. 八年级物理教学措施
4. 初中物理教学导学案有哪些
5. 2017年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4. 如何教好初中物理
有的同学感到物理难学,其实,就初中物理而言难度并不大,之所以觉得难学,多是因为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减轻学习的负担,提高学习质量。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义?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真正理解呢? 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
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 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学过的东西记住了,到时才能从大脑信息库中将信息提取出来。反复自我检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有人以为,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这是对人的思维和记忆规律的误解。一个人的一生见过、理解过无数的事物,但只有那极少数(有人统计认为不足5%)经常反复作用在我们头脑中,而且是反复应用的事物,我们才能记住。所以每次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学期学年复习等,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二、重视常规学习
(1)研读课本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物理也是如此。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篇章,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如下面介绍的顺藤摸瓜法,发散思维法和逆推法就是这些方法的具体体现.
(1)顺藤摸瓜法 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的题目的分析过程都用到。
(2)发散思维法 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是“越串越大,越并越小”,串连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逆推法 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四、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还是死的,只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知识理解,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信同学们的勤奋的汗水+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更优秀的物理成绩。
5. 初中物理的基本特征与教学方法
只有掌握了物理规律,才能遵循这些规律去分析、处理千变万化的物理问题。
物理规律教学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进程,所以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的基本特征与教学方法
1物理规律定义
《中学物理教学论(阎金铎田世昆主编》中对物理规律的界定: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露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简单的说,物理规律就是物理过程中各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在一定条件(①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②物体的平动;③在惯性系中运动)和一定的单位制下物体的加速度、质量跟所受外力的关系,由F=ma所表示。
物理规律包括了定律、定理、原理和法则、公式
物理定律:多数是建立在大量观察和实验基础上,而后进一步经过实践检验而确立如焦耳定律、欧姆定律等。
物理定理:根据一些定律或理论,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出来。它们的正确性取决于所依据的定律、理论的正确性,及所依据的数学推导过程的正确性。最后也要经过实践检验。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
说明:有些情况下物理定律与物理定理的界限并不明显,某些以实验为基础,概括实验数据得到的定律,也可以根据某些物理理论用数学工具推导出来。有些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并不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是通过数学推导出来的,由于它的普遍性及重要性,也叫做定律。
物理原理:如功的原理、光的可逆原理,大家公认具有普遍性,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但无法用别的规律去证明,它们常以原理、方程、方程组来命名。
法则、定则:还有一些内容并不属于物理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规律,但仍可作为物理规律来看待如二力平衡条件、物体浮沉条件、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特点、晶体熔解与凝固的特点及安培定则等。
2物理规律特点
(一)、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
例: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大量实验为基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经过推理想象(不受外力的作用:(条件))得到的规律,是实验、推理、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二)、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物理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它与实验测量结果相对应。
规律是表示有联系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逻辑语言(数学)将此关系表示出来。
例: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质量、加速度的关系。
(三)、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建立规律时通常都要采用理想化处理方法:把研究对象理想化、把物体所处条件理想化、把物理过程理想化,忽略次要因素;同时测量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这都使得规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例: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质点 平动、惯性参照系。
3初中物理规律的分类
根据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将物理规律分为:实验规律、理想规律、理论规律。
实验规律:是从对事物、现象的多次观察、实验出发,在取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得到的。例如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等,
理想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理论规律:以己知的事实或物理理论为根据,进行演绎、推理,得到在一定范围内的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新的论断。例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
4物理规律教学过程
物理规律有的是实验归纳得出,教学时侧重于知识的探究过程;有的是理论推导得出,教学时注重的是数学和逻辑推导;还有的是通过建立假设、尝试性的验证,教学时注重的是学生信息的接受和储存。但一般都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目的:引起学生注意、为新课的学习铺垫、前后呼应
对情境创设的要求: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
(二)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主要是运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
初中规律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实验归纳法
1)实验分析归纳法
由对日常经验或物理现象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多用于定性结论。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实验数据数学处理法
由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归纳和必要的数据处理得到结论。用于定量实验定律。例:光的反射定律。
3)依次研究两量法:实验研究几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依次研究两个物理量的关系然后加以综合得出几个物理量的关系。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的研究等。
2.理论推导法
1)先定性、后定量分析法
先从实验现象或对实例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的结论,再进一步推导得出定量结论。 例: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并联电路电阻的研究。
2)理想实验法(观察实验、推理)
在观察实验或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提出假说,然后再运用实验或理论加以检验,修正假说,得出科学的结论。例:牛顿第一定律。
3.启发讲授法
教师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事例、图片、演示实验,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重点在于解释概念、论证原理、阐明规律,系统地讲解物理知识,揭示事物的矛盾,讲解问题的关键、要害,为学生创设信息加工的外部条件,以增进学生了解和记忆。例:分子动理论。
(三)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
对不同表述形式的物理规律,都要使学生理解它的物理意义。
文字语言表述的物理规律:
(1)对规律建立的事实基础进行分析、研究;
(2)对文字表述的本质有一定认识;
(3)弄清文字表述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案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a.关键词语:“总保持”:“和原来一样”。
“或”的含义:不是“和”的意思,而是非此即彼。
b.成立的条件:条件是不受一切外力(不是合外力为零)。
数学公式表述的物理规律:
(1)了解它是怎样建立起来(运用哪种方法得出的)
(2)公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案例:欧姆定律U=R/I
a.首先应知道公式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然后知道公式的物理意义。
公式含义:要知道谁表示属性,谁表示条件。(U是条件,R是属性,I是结果。)
b.明确规律适用条件及范围:
适用于金属导体,不适用于高压导电液体、高压导气体、含电源电路、有非电阻元件的电路。
(四)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物理规律
用典型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活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逐渐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的坏习惯与好习惯
初中物理学习的坏习惯
1. 课堂上不认真听课
基础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学习,而课堂效率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课上是否认真听课,倘若上课开小差,就很容易错过某个重点知识的讲解,导致课下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
2. 学习无规划
很多孩子在学习上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老师和家长让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
要知道,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小到每日计划,大到学年计划都安排好了。所以,一个针对性地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3. 边做题,边翻参考资料
有的孩子边做物理题,会边翻参考资料,比如做到某道题时,忘记了公式翻一下,忘记了某个步骤翻一下,虽然对着书上的知识点也把这题做出来了,但是下次再遇到很有可能还是不会,最终结果还是不会做题。
这样做物理,就和开卷考一样,考完就忘了,很可能导致长时间掌握不住这个知识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东西记在脑子里。一来能节省时间,二来能够快速提供解题思路。
4. 只做题,不思考
物理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思考对于物理的学习是最核心的,做题更是如此。不坚持去思考、联想、类比、总结,那只相当于背书。
做题时要学会思考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运用,题与题之间的异同、联系等。
通过思考整合知识点,就会慢慢提炼出思路,以后再解这类题就会顺畅很多。每思考一次就会加深一次印象,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5. 打草稿,随心所欲
每个班都有不少孩子因为草稿乱七八糟,条件写错或者抄错了答案导致扣分,这就是随意打草稿的后果,而且一但出现错误也不容易检查到,或者需要再回顾做题过程的时候,根本找不到头绪。
养成打草稿注意条例清晰的习惯,有助于培养自己清晰的思路,通过这个习惯的养成会慢慢提升对复杂计算的信心和仔细程度,考场上才能做到快与准的统一。
例如将草稿纸对折,或者画出区域来,都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6. 看完答案,就不管了
仅仅粗略地看看最后的答案,就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解决问题,这是学习过程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错误。
做完物理题和考试考完后,一定要多分析做过的题,尤其是对试卷上的错题进行分析整理。最好专门整理一个错题本,将错题分类整理,定期翻阅。
7. 刻意练题
练题,的确是提高物理成绩的有效方法,但练题也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练题是没有计划,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随随便便找一些题当作业一般做完就了事;
并没有思考这些题背后的思路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练题,只能是事倍功半。
多分析错题,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再根据知识漏洞去找一些有针对性的题进行联系,从而掌握着类题的解法,触类旁通,何愁还会丢分?
初中物理学习的好习惯
一、多观察、打好物理基础
1、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初中物理在开始的时候其实是很有趣的,因为物理这门课是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很多初中物理的定理都是从生活中得来的,但是到了后期很多学生会觉得物理很难学不好,这是因为后期有什么题是需要计算并且思考的,所以如果初中生们想要学好物理,就一定要把自己的基础打好,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和身边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2、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基本的公式、规律、概念是必须要记得的,这也是物理中最基础的内容了,初中生想要轻松的学习物理,那么就一定不能死记硬背,要灵活的运用初中物理的题,这样才是比较正确的方法。
二、建立物理的错题本
1、其实包括初中物理在内很多题目都是需要反复的更改的,再聪明的学生也不可能一道题都不错,那么如果初中生们在物理知识点上出现了错误,可以选择把这些错误总结出来,然后定期的去清理自己的错题本,把之前做错过的题都重新做一遍。
2、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的初中生觉得自己的物理题怎么做也做不好,甚至一个类型的题都有有些困难,那么这时候初中生们就要学会在物理题的根本上找原因,做不好类型题肯定是因为某个知识点没有掌握清楚,初中生们这时就要学会从根本上找原因了。
三、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思维
6.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种方法
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体会这些科学方法,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掌握一些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探究科学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通过物理学知道的“再发现”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掌握科学学习的策略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质。要想使物理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我们必须重视物理教学中蕴含的大量的科学方法,把它们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体验、体会科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掌握一些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就与大家一起来探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些科学方法。 一、猜想法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猜想这一步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也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猜想决定了科学探究的方向,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猜想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猜想要有一定经验和知识作为基础。在进行科学猜想能力方面的教学时,可先针对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大胆地说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逐一进行分析,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事实支持它,它和已有知识是否一致,排除那些与经验和知识相矛盾的想法,留下的就可能是科学的猜想了,没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猜想恐怕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在教学中为了避免学生胡猜乱想,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事实依据是很有效的避免课堂混乱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之一。 另外,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要注意把握好方向性。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可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器材以及学生的知识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将学生讲的、说的一一进行探究,必须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让探究过程顺利完成。例如在猜想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的时候,学生猜想到的因素可能有质量、速度、重力、斜面坡度、高度等,特别应该注意要让学生说出猜想的理由和依据,要能举出相关的实例来证明。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其中类似的因素归为一类,即质量和重力可以归为质量这个因素,斜面坡度、高度、速度都可以归为速度这个因素。这样就把动能大小归纳猜想为与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因素有关。同时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习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可以知道要控制物体到达斜面上的速度相同,必须控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高度相同。然后通过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这个探究实验就不难完成了。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补充做一个实验,即把质量和速度分别增大一倍,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因素中到底哪一个因素对动能的影响更大,这样为到高中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当然,学生的猜想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实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时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由于影响物理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人为的制造一些条件,便于问题的研究。例如当一个物理量与几个因素有关时,我们一般是分别研究这个物理量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就必须在研究物理量同其中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将另外几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概念或规律的探索过程,都要用到控制变量法。例如,在八年级刚接触物理时,有一个探究实验是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到远处?”。让一个学生在桌子一端敲击桌面,另个学生在另一端听声音,一次贴在桌面上听,一次只是贴近桌面。发现两次都可以听到声音,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次声音分别是通过桌子和空气传来的,从而说明声音要靠介质传播。同时让学生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大小,从而认识到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即固体的传声能力强。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强调实验中需要控制的变量就是听声音的距离和敲击桌面的力度要相同,使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的思想,为以后的探究实验作好方法上的准备。 初中物理还用到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有:影响声音的音调、响度等的因素有哪些?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电热的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哪些?研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7. 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老师动用教学方法了。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了解并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有很大的作用。
就初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同时好动、好胜、好玩。但学习积极性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会很快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学一定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好奇作为中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有意识进行引发和激励,如:精心设计相关情景,充分利用相应实验和小故事。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有一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和生活经验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及时鼓励和尊重,教师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好动,是中学生积极思维的和一种表现。
精心准备探索性实验器材,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观察力和实验素养。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可把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有意识让学生争论,在争论中培养勇于创新的思维习惯。好玩,是中学生的天性,要启发学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创新,玩得有出息,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玩的天性,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在玩中学,学中玩。易受挫折是中学生心理弱点。在学习困难知识时,学生易受挫,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应鼓励学生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多表扬学生的闪光点,多挖掘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多与学生沟通,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了解他们犯错误的原因。给他们讲科学家、伟人的故事,学习他们经历了困难的历程,历经了磨难,最终克服困难的精神。激励学生确定短期学习目标,为目标不懈地努力。
总之,初二物理课堂教学要适应中学生心理特点,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外因,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的人才。
初二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入门课,刚开始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可是一段时间后,就有许多学生开始落后了。究其原因,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方法不对,自然学习效果就不尽如人意,故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时,发现很多学生反映物理好像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经过教学思索,我认为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初二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
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
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
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
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
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
④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存在如此问题的可能因素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学生学习时要有相当丰富的想象力,要能想象到发生的物理过程,相对而言是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然而,在这一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与平时的知识点的落实上也有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
3、与学生本身的素质有关:
学生应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有良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
三、采取的措施与策略:
1.扎实严谨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
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
2.联系实际
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
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
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方法科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
一、多做实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有趣!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
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并积极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马上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就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还有问老师来解决。让同学们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物理的乐趣。
三、尽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物理知识的应用
看看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哪些例子。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再用来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噪声,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减弱噪声的三个环节来控制噪声。也可以利用回声,来估测一些生活中的距离。这样,同学们既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会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热爱,对拥有知识的自豪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四、不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恐惧感
刚接触物理,在带给同学们新的知识的同时,也让有些同学产生了恐惧。教师要了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状况,要求他们写物理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向。对感到物理有困难的同学,及时进行问题的解决。不让他们的困难和疑惑,越积越多,从而感到物理很难,一点都不懂。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如何时刻提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个老师,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思考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