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其实就是分类法,如下两答均成立:
1.分类法(比较解剖)
2.基因测序(系统的支序分类)
最省事就是填”分类“二字,分类需要观察和实验.
因此还有观察、实验两种基本方法.
觉得这个题出得不好,”一种基本方法“,回答”分类、观察、实验“哪个都成立.
‘贰’ 小学六年级科学知识点谁有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 举例 杠杆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 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 作 用 滑轮 动滑轮 省力 定滑轮 改用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 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车把手 轮轴 车上的螺丝钉 斜面 刹车 杠杆 车轮和车轴 轮轴 大齿轮和小齿轮 轮轴 后架上的弹簧夹 杠杆 车铃的按钮 杠杆 脚蹬 轮轴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0、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电器名称 输入的能量形式 输出的能量形式 电灯 电能 光、(热) 电视机 光、声、(热) 电冰箱 热、(光、声) 电吹风 风、热、(声) 空调 热、(光、声) 洗衣机 机械能、(光、声) 取暖器 热、(光) 电风扇 机械能、(声) 11、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用电器名称 输入的能量 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 化学能 电能 光电池 太阳能 蓄电池 化学能 水力、风力发电站 机械能 火力发电站 化学能 12、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2、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5、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6、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8、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9、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六年级下册的科学概念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凸透镜)。 7、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 肉眼 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第二单元 微小世界 1、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4、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5、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麦芽糖 6、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7、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气体。 8、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9、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0、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2、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第三单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由西向东逆时针运转。 2、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3、最早登月的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 4、月相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5、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5、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6、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这种说法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7、农历初一前后,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图示如下: 而月食则是农历十五前后,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图示如上: 8、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前后,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9、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有月全食、月偏食。 10、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1、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12、为了便于辨认,人们天空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13、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14、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15、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16、“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17、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18、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19、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20、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2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年初,“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今年10月“神舟”七号将发射,并实现我国首次宇航员太空行走,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2、真正的垃圾添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散发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3、焚烧垃圾的优点:占地小,使垃圾减量,避免污染地下水;缺点会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造成二次污染。 4、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5、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6、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7、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 9、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0、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1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2、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13、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1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叁’ 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 A. 植物 B. 动物 C. 细菌 D. 所有生物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生物分类的研究方法适用于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
故选:D.
‘肆’ 小学科学
六年级的先给你
由于字数过多打不下
你可以去我的文库下载
http://wenku..com/view/29489a5177232f60ddcca124.html
各年级的都有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修订版)
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9、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是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
简单机械 举例
杠杆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
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 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
斜面 盘山公路、大桥引桥、螺丝钉
12、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滑轮类型 作 用
滑轮 动滑轮 省力
定滑轮 改用用力的方向
滑轮组 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
13、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车把手 轮轴 车上的螺丝钉 斜面
刹车 杠杆 车轮和车轴 轮轴
大齿轮和小齿轮 轮轴 后架上的弹簧夹 杠杆
车铃的按钮 杠杆 脚蹬 轮轴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材料的宽度越宽,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厚度越厚,抗弯曲能力越强。材料的宽度和厚度中,厚度更多地影响材料抵抗弯曲的能力。
3、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受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6、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7、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中,三角形框架比四边形框架更加稳固,四边形框架容易变形。
8、不容易倾倒的塔结构往往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
9、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4、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有关。
5、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6、电动机由磁铁、绕着线圈的铁芯、换向器、电刷组成。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7、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的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8、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9、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0、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用电器名称 输入的能量形式 输出的能量形式
电灯 电能 光、(热)
电视机 光、声、(热)
电冰箱 热、(光、声)
电吹风 风、热、(声)
空调 热、(光、声)
洗衣机 机械能、(光、声)
取暖器 热、(光)
电风扇 机械能、(声)
11、通过发电机,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用电器名称 输入的能量 输出的能量形式
普通电池 化学能 电能
光电池 太阳能
蓄电池 化学能
水力、风力发电站 机械能
火力发电站 化学能
12、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3、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力、沼气、核能等。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2、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在已经发现的4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椎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4、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5、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6、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7、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8、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9、人类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员,我们理应平等对待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
六年级下册的科学概念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边缘较薄。
4、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5、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6、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凸透镜)。
7、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8、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0、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1、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1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14、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5、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0、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
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抵抗制服疾病、酿酒、泡菜、发面、做酸奶、克隆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22、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
肉眼 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光学显微镜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第二单元 微小世界
1、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3、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4、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5、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麦芽糖
6、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7、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气体。
8、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9、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10、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12、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
第三单元 宇宙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由西向东逆时针运转。
2、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3、最早登月的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
4、月相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5、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1、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2、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5、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6、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这种说法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
7、农历初一前后,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图示如下:
而月食则是农历十五前后,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图示如上:
8、日食发生在农历的初一前后,有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9、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有月全食、月偏食。
10、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11、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12、为了便于辨认,人们天空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13、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
14、利用北斗七星找到北极星: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
15、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
16、“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17、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
18、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
19、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
20、恒星的一生: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燃料消耗殆尽,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爆炸成超新星——变成黑洞或中子星;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原恒星——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
2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年初,“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今年10月“神舟”七号将发射,并实现我国首次宇航员太空行走,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
1、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2、真正的垃圾添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散发恶臭,污染空气;滋生蚊蝇,引发疾病;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业生产等。
3、焚烧垃圾的优点:占地小,使垃圾减量,避免污染地下水;缺点会消耗大量电能、留下残余物,造成二次污染。
4、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5、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1)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2)自带喝水杯外出,少买瓶装饮料。(3)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
6、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7、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包括纸、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成本、减少垃圾、减少污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
9、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0、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1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的杀虫剂、肥料等,可能来自工业的废水、油污等,可能来自家庭的洗涤剂、人的排泄物,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2、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
13、 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
1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伍’ 研究动植物的基本方法是分类吗
研究动植物的时候以类群来研究比较合适。
生物分类学的概念
生物种类十分丰富,据估计,目前人们已命名的约有200万种,其中动物约有150万种,植物约有50万种。据科学家估计,世界上约有2 000万~5 000万种生物还有待发现和命名。为了研究、保护和利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科学家对它们进行比较和梳理,分门别类,逐步建立了生物分类学。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领域。分类是根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生物归入不同的类群(分类单元);命名是根据国际生物命名法给生物分类单元以科学的名称;鉴定则是确定一种生物属于已经命名的分类单元的过程。因此,概括来说,生物分类学是对各类生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按分类学准则排列成分类系统,并对已确定的分类单元进行科学命名的学科。其目的是探索生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历史,揭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多层次的、能反映生物界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自然分类系统”。这样就有利于人们认识生物,了解各个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掌握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规律,为更广泛、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丰富的生物资源提供方便。
生物分类的方法
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生物进行过分类。从历史发展上看,在分类方法上有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两种,这两种方法也代表了分类工作发展的两个阶段。
人为分类法 主要是凭借对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生态或经济用途的认识将生物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和演化发展的本质联系,因此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大都属于人为分类体系。例如,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等。另外,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707—1778)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将生物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他还根据雄蕊的有无、数目,把植物界分为一雄蕊纲、二雄蕊纲等24个纲。16世纪我国李时珍(1518—1593)在他的《本草纲目》一书中将植物分为五部,即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将动物也分为五部,即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和兽部;人另属一部,即人部。又如,亚里士多德根据血液的有无,把动物区分为有血液的动物和无血液的动物两大类,等等。
自然分类法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进化论的确立及生物科学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现存的生物种类和类群的多样性乃是由古代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的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分类学应该反映这种亲缘关系,反映生物进化的脉络。
现代生物分类学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特别强调分类和系统发育的关系。在研究分类的过程中,分类学家追求的是划分的分类单元应是“自然”的类群,提出的分类系统力求反映客观实际,也就是说要符合系统发育的原则。因为系统发育的亲缘关系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际反映。因此,研究各生物类群的分类学家,都把组建该类群的系统发育作为主要目标,以便在此基础上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的历史,编制生物的多层次分类系统,即自然分类系统。
植物的自然分类法是以植物的形态结构作为分类依据,以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从生物进化的理论得知,种类繁多的植物,实际上是大致同源的。物种之间相似程度的差别,能够显示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上的远近。判断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根据植物之间相同点的多少。例如,菊花和向日葵在形态结构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如它们都具有头状花序,花序下有总苞,雄蕊5枚,花药合生。于是就认为它们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而菊花与大豆相同的地方就比较少,如大豆花是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的蝶形花瓣,二体雄蕊(花丝9枚合生,一枚离生),于是就认为它们的亲缘关系比较疏远。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植物的分类已经不仅以形态结构为依据,而且得到了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古植物学等学科的密切配合。各国植物学家正在这方面继续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便使植物分类的方法更加完善。
动物的自然分类方法更加复杂,主要是根据同源性进行分类。分类学家必须考虑多种多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化学、行为、营养、胚胎发育、遗传、细胞和分子组成、进化历史及生态上的相互作用。特征越稳定,在确定分类时就越有价值。
生物分类的依据
目前生物分类已从形态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扩展到多个学科。近几十年来,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现代分类学家在分类的过程中,广泛采用了生理、生化、免疫学、生态分布、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进行分类学研究,以便获得更为可靠、更为全面的分类学依据,来确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使“自然分类”更符合自然的本来面貌。
总之,一切具有种间差异的特征均可作为分类的依据。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对生物的认识越来越全面,生物学各学科的发展为生物分类的逐步完善提供了条件,人们才有可能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最终建立起一个反映亲缘关系的自然分类系统。
‘陆’ 什么也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研究动植物的时候以类群来研究比较合适.
生物分类学的概念
生物种类十分丰富,据估计,目前人们已命名的约有200万种,其中动物约有150万种,植物约有50万种.据科学家估计,世界上约有2 000万~5 000万种生物还有待发现和命名.为了研究、保护和利用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科学家对它们进行比较和梳理,分门别类,逐步建立了生物分类学.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领域.分类是根据生物的相似性和亲缘关系,将生物归入不同的类群(分类单元);命名是根据国际生物命名法给生物分类单元以科学的名称;鉴定则是确定一种生物属于已经命名的分类单元的过程.因此,概括来说,生物分类学是对各类生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按分类学准则排列成分类系统,并对已确定的分类单元进行科学命名的学科.其目的是探索生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历史,揭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多层次的、能反映生物界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自然分类系统”.这样就有利于人们认识生物,了解各个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掌握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规律,为更广泛、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丰富的生物资源提供方便.
生物分类的方法
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生物进行过分类.从历史发展上看,在分类方法上有人为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两种,这两种方法也代表了分类工作发展的两个阶段.
人为分类法 主要是凭借对生物的某些形态结构、功能、习性、生态或经济用途的认识将生物进行分类,而不考虑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和演化发展的本质联系,因此所建立的分类体系大都属于人为分类体系.例如,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等.另外,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1707—1778)以生物能否运动为标准,将生物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他还根据雄蕊的有无、数目,把植物界分为一雄蕊纲、二雄蕊纲等24个纲.16世纪我国李时珍(1518—1593)在他的《本草纲目》一书中将植物分为五部,即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将动物也分为五部,即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和兽部;人另属一部,即人部.又如,亚里士多德根据血液的有无,把动物区分为有血液的动物和无血液的动物两大类,等等.
自然分类法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进化论的确立及生物科学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现存的生物种类和类群的多样性乃是由古代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的长期进化而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分类学应该反映这种亲缘关系,反映生物进化的脉络.
现代生物分类学研究生物的系统发育,特别强调分类和系统发育的关系.在研究分类的过程中,分类学家追求的是划分的分类单元应是“自然”的类群,提出的分类系统力求反映客观实际,也就是说要符合系统发育的原则.因为系统发育的亲缘关系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际反映.因此,研究各生物类群的分类学家,都把组建该类群的系统发育作为主要目标,以便在此基础上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的历史,编制生物的多层次分类系统,即自然分类系统.
植物的自然分类法是以植物的形态结构作为分类依据,以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作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从生物进化的理论得知,种类繁多的植物,实际上是大致同源的.物种之间相似程度的差别,能够显示出它们之间亲缘关系上的远近.判断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是根据植物之间相同点的多少.例如,菊花和向日葵在形态结构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如它们都具有头状花序,花序下有总苞,雄蕊5枚,花药合生.于是就认为它们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而菊花与大豆相同的地方就比较少,如大豆花是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的蝶形花瓣,二体雄蕊(花丝9枚合生,一枚离生),于是就认为它们的亲缘关系比较疏远.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植物的分类已经不仅以形态结构为依据,而且得到了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古植物学等学科的密切配合.各国植物学家正在这方面继续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便使植物分类的方法更加完善.
动物的自然分类方法更加复杂,主要是根据同源性进行分类.分类学家必须考虑多种多样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化学、行为、营养、胚胎发育、遗传、细胞和分子组成、进化历史及生态上的相互作用.特征越稳定,在确定分类时就越有价值.
生物分类的依据
目前生物分类已从形态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扩展到多个学科.近几十年来,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现代分类学家在分类的过程中,广泛采用了生理、生化、免疫学、生态分布、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技术进行分类学研究,以便获得更为可靠、更为全面的分类学依据,来确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使“自然分类”更符合自然的本来面貌.
总之,一切具有种间差异的特征均可作为分类的依据.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对生物的认识越来越全面,生物学各学科的发展为生物分类的逐步完善提供了条件,人们才有可能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最终建立起一个反映亲缘关系的自然分类系统.
‘柒’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多。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捌’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是什么
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Vertebrate)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脊椎动物是由低等的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形态结构彼此悬殊,生活方式千差万别。脊椎动物一般体形左右对称,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个部分。
有比较完善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高度分化的神经系统。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六大类。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的脊椎都包在肌肉里面,是脊索动物门中最大和最先进的亚门。这个亚门的成员拥有的肌肉大多数是一对一对的肌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脊椎动物
‘玖’ 生物分类的定义、依据.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多.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界下面又分6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答:生物分类的定义是: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多.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都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界和动物界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界下面又分6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即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