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划分施工过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
1、按工序划分。
2、按部位划分。
3、按材料划分。
4、按功能划分。
Ⅱ 土建基础工程施工工序
土建基础工程施工工序:
1、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熟悉被补充开挖基础的施工图及施工技术手册,了解对基础坑洞的要求及基坑尺寸。
组织准备:如需爆破开挖的还应配置有爆破操作证的炮工。机械打孔或需抽水开挖的还应有机械操作技工。每基杆塔的开挖应有专人负责,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和作业面的民技工人数。材料工器具准备:铁锹、钢钎、凿岩机、大锤、斗车、抽水机等其它施工用具。
2、基础开挖(W点):
杆塔基础的坑深应以设计图纸的施工基地面为准,拉线坑的坑深,以拉线坑中心的地面标高为基准。基坑开挖施工时要保护好分坑时所钉的辅助桩,特别是中心桩,辅助中心桩。如在基坑开挖施工中原钉桩要受到干扰,则应移至不受干扰位置,即增定辅助桩,用以找出中心桩。
3、施工检查项目及质量评定标准:
基础开挖之前必须由现场技术人员检查各桩位是否正确,待确定桩位无误后,方可进行开挖作业。由自检员进行基础坑深、大小及坑底、相对高差,进行自检,合格后,报专职质检员进行复检。
4、组织验收:
基础开挖完毕后,应及时组织验收,由于是隐蔽工程必须停工等检报监理工程师或甲方质检人员检查并签证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做好施工记录。
5、记录表格。
(2)按照什么方法确定施工工序扩展阅读:
土建基础工程的相关要求规定:
1、质量是生命,没有质量的工程就是豆腐渣工程,保证不了质量就会失去信誉,所以说这也是一条生命线。质量问题涉及到材料质量、施工质量,实际二者是不可分的,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就不会出来好的工程。
2、安全是建筑施工中最主要的部分,第一是生命高于一切,没有人可以任意的去剥夺一个人的生命,除法律规定的以外。所以在施工中必须要保证安全,安全的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与效益相联系的,保证了安全才会有效益。
3、人员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基础部分,工程是人建造的,如何分配好人员,使工作顺畅,而不出现问题,效率提高,而不瞎指挥,保证安全,而不混乱不堪,这就需要管理者的统筹安排,脑子里有个整体的概念,什么工作需要多少人力心中有数,保质保量,不窝工,不影响工期。
Ⅲ 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十、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本工程总体施工顺序为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安装,先结构,后装修,基础完工后主体工程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中间可插入室内装饰,待屋面封顶断水后,可及时插入安装工程。楼地面工程可自上而下逐层进行和外墙装饰、装修自上而下进行,同时逐层清理室内卫生,直到竣工验收。
10.1施工测量放线控制方案
10.1.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总平面图布置图中的参考平行线,本工程定位放线采用矩形控制网作控制,测设方法如下:
10.1.2按内、外坐标和极坐标的方法进行放样,以建筑物基线入团控制定位放线。架设经纬仪(选用DF–103电子经纬仪)。仪器整平,对中后,调整读数窗,使双指标线夹住水平度盘的0度线,其后进行放线测量,在建筑物四周布置矩形控制网,打上角桩,引出护桩。在桩上钉小钉子标志,先检验矩形控制网的边长及四个直角,边长误差不得超过1/10000–1/25000,直角误差不得超过±10秒。
10.1.3然后在矩形控制网的各边,隔几个柱距测设一些距离指示桩,以便测设柱网轴线或其他部位,最后按施工图根据各桩距尺寸,在矩形控制网各边用50M钢尺精密测设各轴线控制桩的位置,钉大木桩,桩顶钉小钉标志准确点位,再以桩顶标点按图放(孔桩、基槽)灰线。经复查无误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Ⅳ 平行施工,流水施工,顺序施工之间的区别
一、施工方法不同:
1、总体施工顺序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围护;先主体、后装修;先土建、后专业的总施工顺序原则进行部署。主体工程自下而上施工;
2、组织流水施工的施工过程数施工过程数划分的多少,必须适应工程的复杂程度与施工方法、劳动组织和施工进度的要求;
3、也指几个相同的工作队,在同一时间、不同的空间上进行施工的组织方式。
二、施工原则不同:
1、施工顺序确定的原则如下:先场外、后场内,场外由远而近;先全场、后单项,全场从平土开始;先地下、后地上,地下先深后浅;管线及道路工程先主干、后分支,排水先下游,其他先源头。
2、组织流水施工的条件主要如下:划分施工段(概念上的划分)。划分施工过程,各施工过程组织独立的施工班组。安排主要施工过程的施工班组连续、均衡施工。不同施工过程尽可能组织平行搭接施工。
3、平行施工工期短,资源强度大,存在交叉作业,有逻辑关系的施工过程之间不能组织平行施工;
(4)按照什么方法确定施工工序扩展阅读:
一、施工顺序确定的依据如下:
1、依据合同约定的施工顺序的安排,如重点工程、难点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以及对后续影响较大的工程确定先开工;
2、按设计图纸或设计资料的要求确定施工顺序;
3、按施工技术、施工规范与操作规程的要求确定施工顺序;
4、按施工项目整体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要求确定施工顺序;
5、结合施工机械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施工顺序;
6、依据本地资源和外购资源状况确定施工顺序;
7、依据施工项目的地质、水文及本地气候变化,对施工项目的影响程度确定施工顺序。
二、流水施工:
1、细部流水
细部流水,即分项工程流水施工、施工过程流水施工,是对某一分项工程组织的流水施工,即在一个专业工种内部组织起来的流水施工。其是组织流水施工中范围最小的流水施工,如安装胶合板门窗组织的流水施工。
2、分部工程流水
分部工程流水也称为专业流水。其编制对象是分部工程,即在分部工程内部,各个分项工程组织的流水,
3、单位工程流水
单位工程流水也称为项目流水,是在一个单位工程内部,各个分部工程之间组织起来的流水施工,是各分部工程流水的组合,如装修单位工程流水。
4、建筑群流水
建筑群流水也称为群体工程流水、大流水、综合流水,是指在多个单位工程之间组织的流水施工,是在一个群体工程内各单位工程流水的组合。这种流水施工方式具有控制性的作用,能组织多幢房屋或构筑物的大流水施工,在宏观上对整个建筑群的施工进行控制。
Ⅳ 选择施工方案中确定施工程序应遵守的原则是什么
1、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施工方案应满足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要求。对选用的新技术应通过生产性试验或鉴定;
3、利于先后作业之间、建筑工程与安装工程之间、各道工序之间的协调均衡,减少交叉干扰;
4、施工强度和施工装备、材料、劳动力等资源需求均衡;
5、满足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要求。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Ⅵ 道路工程施工工序
一、准备工作方法:
(1)施工前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和技术准备,他们对于保证路面正常施工,确保施工质量极为重要
(2)路基施工基本方法
a、人工施工 b、简易机械化施工 c、水力机械化施工 d、爆破法施工 e、机械化施工
二、路基土方施工:
(1)路基的填筑
a、基地的处理:填筑路堤前,根据基地的土质、水文、坡度、植被和填土高度采取一定措施对基地进行处理
b、填料的选择:一般碎石,卵石,砾石,粗砂等优先使用
c填筑方法:水平分层填筑;竖向填筑法;混合填筑法
(2)路堑的开挖
(6)按照什么方法确定施工工序扩展阅读:
总体施工顺序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围护;先主体、后装修;先土建、后专业的总施工顺序原则进行部署。主体工程自下而上施工,室内装修采用自上而下的流向,水、电、电梯和设备等各专业分项工程在结构阶段配合结构施工做好预埋及预留的同步作业,
其施工阶段随结构与装修工程穿插进行,专业分项工程与土建工程必须相互密切配合,由项目部统一协调与指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Ⅶ 隧道的施工工序
隧道的施工工序:
1.施工前应对设计所提供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了解,深入细致地作施工调查,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备足有关机具及材料,认真编制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使工程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
2.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时,应以“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步前进”为指导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案时,应以安全为前提,综合考虑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断面型式、尺寸、埋置深度、施工机械装备、工期和经济的可行性等因素而定。
3.在隧道开挖方式选择上,无论是采用钻爆开挖法、机械开挖法,还是采用人工和机械混合开挖法,应视地质、环境、安全等条件来确定。如用钻爆法施工时,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既能使开挖轮廓线符合设计要求,又能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破坏。
4.隧道通过自稳时间短的软弱破碎岩体、浅埋软岩和严重偏压、岩溶流泥地段、砂层、砂卵(砾)石层、断层破碎带以及大面积淋水或涌水地段时,为保证洞体稳定可采用超前锚杆、超前小钢管、管棚、地表预加固地层和围岩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对地层进行预加固、超前支护或止水。
5.为了掌握施工中围岩和支护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以及确定施工工序,保证施工安全,应实施现场监控量测,充分利用监控量测指导施工。对软岩浅埋隧道须进行地表下沉观测,这对及时预报洞体稳定状态,修正施工方案都十分重要。
6.穿过未胶结松散地层和严寒地区的冻胀地层等,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外,均可采用锚喷支护施工。爆破后如开挖工作面有坍塌可能时,应在清除危石后及时喷射混凝土护面。如围岩自稳性很差,开挖难以成形,可沿设计开挖轮廓线预打设超前锚杆。锚喷支护后仍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护能力时,应及早装设钢架支撑加强支护。
7.当采用构件支撑作临时支护时,支撑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开挖后的围岩压力。围岩出现底部压力,产生底膨现象或可能产生沉陷时应加设底梁。当围岩极为松软破碎时,应采用先护后挖,暴露面应用支撑封闭严密。根据现场条件,可结合管棚或超前锚杆等支护,形成联合支撑。支撑作业应迅速、及时,以充分发挥构件支撑的作用。
8.围岩压力过大,支撑受力下沉侵入衬砌设计断面,必须挑顶(即将隧道顶部提高)时,其处理方法是:拱部扩挖前发现顶部下沉,应先挑顶后扩挖。当扩挖后发现顶部下沉,应立好拱架和模板先灌筑满足设计断面部分的拱圈,俟混凝土达到所需强度并加强拱架支撑后,再行挑顶灌筑其余部分。挑顶作业宜先护后挖。
9.对于极松散的未固结围岩和自稳性极差的围岩,当采用先护后挖法仍不能开挖成形时,宜采用压注水泥砂浆或化学浆液的方法,以固结围岩,提高其自稳性。松散地层结构松散,胶结性弱,稳定性差,在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如极度风化破碎已失岩性的松散体;漂卵石地层、砂夹砾石和含有少量粘土的土壤以及无胶结松散的干沙等。
10.特殊地质地段隧道衬砌,为防止围岩松弛,地压力作用在衬砌结构上,致使衬砌出现开裂、下沉等不良现象。因此,采用模筑衬砌施工时,除遵守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施工外,还应注意:当拱脚、墙基松软时,灌筑混凝土前应采取措施加固基底。
衬砌混凝土应采用高标号或早强水泥,提高混凝土等级,或采用掺速凝剂、早强剂等措施,提高衬砌的早期承载能力。仰拱施工,应在边墙完成后抓紧进行,或根据需要在初期支护完成后立即施作仰拱,使衬砌结构尽早封闭,构成环形改善受力状态,以确保衬砌结构的长期稳定坚固。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应把地质超前预报纳入隧道施工的正常工序,使地质超前预报成为促进隧道科学施工的有力手段。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往往千差万别,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诸种不良地质叠加和组合。施工中要区别各种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尽可能把不良地质给施工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不良地质虽然给隧道施工造成了困难,但只要掌握了不良地质的性质、规模和在隧道的出露位置,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时、得当,不仅可以避免任何地质条件下出现的地质灾害,而且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弥补不良地质给施工。
隧道分类:
1、按照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土质隧道和石质隧道。
2、按照隧道的长度:短隧道(铁路隧道规定:L≤500m;公路隧道规定:L≤500m)、中长隧道(铁路隧道规定:500<L≤3000m;公路隧道规定:500<L≤1000m)、长隧道(铁路隧道规定:3000<L≤10000m;公路隧道规定1000<L≤3000m)和特长隧道(铁路隧道规定:L>10000m;公路隧道规定:L>3000m)(根据JTGT D70-201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规定)。
3、按照国际隧道协会(ITA)定义的隧道的横断面积的大小划分标准:极小断面隧道(2~3㎡)、小断面隧道(3~10㎡)、中等断面隧道(10~50㎡)、大断面隧道(50~100㎡)和特大断面隧道(大于100㎡)。
4、按照隧道所在的位置: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城市隧道。
5、按照隧道埋置的深度:浅埋隧道和深埋隧道。
6、按照隧道的用途: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和矿山隧道。
Ⅷ 简述确定施工方法应遵循的原则说什么
1、先场外、后场内,场外由远而近;
2、先全场、后单项,全场从平土开始;
3、先地下、后地上,地下先深后浅;
4、管线及道路工程先主干、后分支,排水先下游,其他先源头。
主体工程自下而上施工,室内装修采用自上而下的流向,水、电、电梯和设备等各专业分项工程在结构阶段配合结构施工做好预埋及预留的同步作业,其施工阶段随结构与装修工程穿插进行,专业分项工程与土建工程必须相互密切配合,由项目部统一协调与指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Ⅸ 道路的施工工序及方法
道路工程:
1、测量放线及前期土工试验:
工程施工时全段每隔20~25m设置一组中心桩,曲线段需做好起、中、终点的桩点控制,曲线中间点按5~10m间隔做好加密桩;每100m设置一临时水准点,按顺序编号;各流水作业段每20m设一组边桩,并按设计道路断面放出围边坡角线。施工过程中发现桩点错位或丢失应及时校正或补桩。
2、试验路段:
路基开工前,在监理工程师旁站下结合路段选择有代表性、长度不小于100m的路段作为试验路段,进行压实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告监理工程师批准。试验时,记录设备的类型、最佳人机组合方式、碾压遍数、碾压速度及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和含水量等。
施工顺序确定的依据如下:
1、依据合同约定的施工顺序的安排,如重点工程、难点工程、控制工期的工程以及对后续影响较大的工程确定先开工;
2、按设计图纸或设计资料的要求确定施工顺序;
3、按施工技术、施工规范与操作规程的要求确定施工顺序;
4、按施工项目整体的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要求确定施工顺序;
5、结合施工机械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施工顺序;
6、依据本地资源和外购资源状况确定施工顺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施工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