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高校哲学课堂教学方法

高校哲学课堂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3-02-01 00:59:35

1. 大学里的哲学专业学些什么课程

哲学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

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人类学、心理学、管理哲学、中国现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选读、中外哲学原着导读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高校哲学专业在课程建设上致力于强化基础、注重经典、拓宽领域、不断创新,已形成一个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

(1)高校哲学课堂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哲学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

2、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

3、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

4、了解国内外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

哲学分支有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

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2. 高校哲学专业的课程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 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历史,以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受到中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线索的系统教 育,以
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比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

2.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

3.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

4.了解国内外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哲学

主要课程: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 、中外哲学原着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着导读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一般安 排10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哲学学士

相近专业:逻辑学、社会学

开设院校:贵州大学 云南大学 西藏民族学院

西北大学 河北大学 山西大学 内蒙古大学 辽宁大学 黑龙江大学 安徽大学 南昌大学 郑州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四川大学 兰州大学 苏州大学 河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等。

3. 教学方法有哪些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

2、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在于,由于全体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3、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4、任务驱动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5、现场教学法

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现场教学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应用于育种试验布局规划、试验设计、作物性状的观察记载方法等项目的教学。

6、自主学习法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或对遇到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

4. 高校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高校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3、讨论式

讨论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

5.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方式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增加了新的内涵, 就是要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 充满个性和富有成效地进行学习。 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 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前精心备课。课前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备教材 。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备课时要以思想政治教材为依据,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及教学方法, 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要结合教学内容广泛阅读时政报刊,搜集教学中可能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2.备学生 。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拓展或缩减教学内容,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相应的练习,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3.备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是围绕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授课方法,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目标体验”教学法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程序是 : 导 入 新 课 ———展 示 学 习 目标———自学指导(提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探究重点和难点问题)———反馈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和探究的情况精讲重点知识)———分层训练(包括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
3个部分)———课堂小结(先由学生进行小结,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4.备教学形式 。 思想政治学科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施,设计教学形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践能力。 笔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读(阅读)、议(议论)讲(精讲)、练(训练)、记(记忆)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活动形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讲“经济生活”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这一内容时,组织学生设计投资理财方案;在讲“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决策”这一内容时,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听证会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诱发和强化学习动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瑞士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我要学、我能学”。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内容时,笔者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提出了几个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 每天都需要消费一定的物品。那么这些消费品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各不相同,我们应该怎样消费?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正确的?”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教材的阅读和讨论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美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感情、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之中的个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过多地讲授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消化吸收的时间,使学生获益较少,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平等的师生观, 在课堂上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的、 活跃的、 发展的学习主体。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前 5分钟时政点评,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 对每天的时政新闻进行点评,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深入思考的习惯。 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就相关问题进行辩论。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练习等。优化教学目标,要求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做到科学、全面,教学目标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例如,“经济生活”这一模块,重点应该是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而

6. 高校课堂教学的特征表现有几个方式

1、 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2、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为宗旨,做到规范化和具体化。
3、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讲清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
4、以多元的学习方式为中介。高效课堂教学要将教而获知转变为学而获知,其切入点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自主学习就是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5、以积极的课堂气氛为依托。课堂气氛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积极的课堂气氛是对学生无声的教育,它能够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只有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6、以科学的教学组织为保障。科学的教学组织表现为教师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学和学习活动,合理地分配教学讲授和辅导、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专注于教学内容,使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

7. 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

1.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既有教学方法的共性,又有高校教学特点的个性。它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手段,即主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学方法的构成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信息传输载体。当代的信息传输的载体主要有传统的语言、文字和现代化的音响系统、投影设备、电视与计算机系统等。

2.传统教学方法对比分析

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内在统一性,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当代高校教学方法的弊端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大部分大学教师局限于采用单一课堂教学形式的讲授法,带来了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由表1可知,传统的主要教学方法各有利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使用。根据具体课程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穿插参观实习法、社会调查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例如,《交通工程学》这门课,在讲述完“交通调查”这一章的理论后可以安排几个课时的调查实习,便于学生深刻的掌握交通参数的具体调查方法。

03
教学策略

1.教学策略基本概念

直到目前,教学策略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2003年和2004年,周军与袁振国分别对教学策略进行了定义:

教学策略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水平与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技术等因素,从而形成可行性教学方案的过程。它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教学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教学行为,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调控机制。

在分析和借鉴上述定义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的定义如下:

教学策略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因素,从而形成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并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教学行为,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过程。

2.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关系

不讲策略的教学,是不成熟的教学,也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关系的不同观点:

西南财经大学教学训练与评估中心的李克建倾向于把教学方法看作是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决策中需要考虑和加以选择与组合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主张使用“教学方法与策略”这一术语,对它们不作特别的区分,他认为名称本身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对它们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本文的观点是: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也就形不成好的教学策略,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8. 在上课时,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

课堂教学讲究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让课堂变得更精彩,那么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呢?

三、精选视频片段,视听结合激发兴趣

在平时教学中,对于有些知识需要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来分析,这时候,如果用语言叙述,学生直观感受不强,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对于重点知识点,运用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视听结合,感受和理解相关教学内容。比如,在讲化学实验内容时,如果只用讲理论,描述实验操作,学生只能听,无法真实体验实验过程。讲实验内容,不可能全部都自己操作,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仿真实验或实验视频,让学生看实验演示,直观体验实验的具体过程。

总之,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我们可以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情境教学,采用趣味事例导入新课,可以选择经典视频片段进行展示,通过各种灵活的方式,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课堂学习中来。

9. 在教学中如何把哲学理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对待知识,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这就需要我们从哲学层面上把握知识的分类及本质(见附文)。其实,这个问题也涉及到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 长期以来,无论在思想政治新授课教学,还是在高考复习课中,一直存在着对待知识的极端化倾向:过分注重知识在课堂中的地位,甚至把知识掌握的多少作为衡量课堂教学容量大小和成效高低的主要标准。具体表现在,教师讲课(备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知识(比如,在复习课中首要的环节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最后还是通过做练习题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教师讲课的关注点主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比如,在复习课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检查学生是否把知识点记住了、记住了多少);教师进行评价的主要方式还是注重知识(比如,在复习课中教师还用大量的时间进行纯知识点试题的考查练习)等等。 我始终坚持这样的一个观点:如果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夸大知识的作用,思想政治课就丧失其生命力。也是与新课程的理念不相一致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五条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我认为,这一条突出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我认为,这一条是在上一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保证思想政治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我认为,这一条强调学科知识的价值,但同时尤其强调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我认为,这一条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在掌握知识方面);(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我认为,这一条明确强调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 从以上各条基本理念的精神可以看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有避免过分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才能切实体现新课改的要求,也才能真正达到思想政治课作为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目标(《课程标准》中对思想政治课“课程性质”的规定)。 再看看,我们的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是如何体现这一精神的:今年山东省首次自主命题的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所有的试题都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素材,来考查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没有一道试题是单纯从知识到知识。这无疑给我们一个信号:我们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复习课),不能再进行那种从知识到知识的抽象乏味的教学方式了!那样的话,只能是引导学生在死记硬背!只能是把思想政治课变成单纯理论知识传授的课程!!只能是把思想政治课引向死胡同!!! 我这里,决没有轻视忽视知识作用的意思。知识无论如何也是一项重要目标的。问题的症结是:我们教师把知识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什么样的位置?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用什么样的方法掌握知识?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掌握这样的知识? 我的看法是:知识只是能力的载体,要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服务。凡是让学生下气力掌握的知识,必定是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旺盛生命力的。凡是需要学生深刻理解的知识,绝不能靠死记硬背! 具体说来,在高考复习课中,引导学生对知识方面的把握,应该在“优化情境”上下功夫!应该在“把握线索、揭示联系、突出主干”上下功夫! 这里的“优化情境”,也就是指要把课堂的出发点转到学生的关注点上来,转到联系实际上来,转到知识的应用上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实际问题,并且学会用教育智慧选取教学资源。——这不正是高考试题的结合点吗?所以说,这样做与取得好的高考成绩正好是吻合的。 附文:关于知识的分类及相应的学习过程 如何思考知识,如何对知识作出划分,如何给知识定位,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教学过程的思考与分析,形成了对学习理论或教学理论的重大问题的不同见解。 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关于知识类型的划分,是根据对人们学习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结果而提出来的,正因为如此,这种观点的提出尽管只有十几年,但是它已经被教育与心理学界广泛接受,并对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们认为,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两大类的分类模式,对于学习与教学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有重大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吸收。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等从知识的心理性质的角度出发,将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关于事实“是什么”的知识,它的基本形式是命题,许多命题相互联系形成的命题集合成为命题网络。所谓程序性知识,是指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系列操作程序,它的基本形式类似计算机“如果……那么……”的条件操作

10. 高效课堂教学常用哪些策略

第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表现行为进行梳理。当前,课堂教学的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也知道要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更有少数教师为了应付检查,突击抄写别人的教案,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随机应变而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因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第二、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改进。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教师千万不可板着脸上课,这样的课没有人爱听的,这样的课效率是不高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废止“一言堂”“家长制”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第三、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

当前课堂教学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惟美主义,华而不实的花架了,更有甚者出现一些课堂“作秀”,尤其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难怪有的教师会说,“公开课是做出来给听课的教师看的,平时上课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学效果肯定得不到保证。”这话初听起来刺耳,但仔细一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务实才能高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做到平实、真实、丰实、扎实,这“四实”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志。

1、高效课堂应当是平实的。所谓平实,是指在教学中要讲求实在。实实在在地设计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炫耀教师水平而追求“奇”、“特”、“巧”等。我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文化史《诗歌与小说》,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已读过的一些唐诗、宋词,然后让学生欣赏戏剧《窦娥冤》,接下来放映明清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中的一些片断,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讲了3分钟左右的刘心武点评《红楼梦》。最后让学生自己看书。不到5分钟,下课铃声响了,教师只能草草收场。这节历史课好像上成了语文课,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很明然,这是纯粹的表演课,扭曲了高效课堂的实质。学生能学到一些什么呢?一节课就这样白白地浪费了,这就是华而不实带来的课堂教学的低效率。

2、高效课堂应当是真实的。所谓真实,指的是还课堂的本来面目。提倡自主创新、张扬个性与合作学习,这是正确的,但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在继承优良的基础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丢掉传统盲目追赶潮流而使课堂教学失却本真。我听过一节高中地理公开课,那节课是讲工业布局的。教师提出很多脱离学生实际的高难度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得相当完整,就连学生回答完问题其它学生的鼓掌都是非常有节奏的。在这里你看到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可以与规划设计部门的专家相提并论。很明显,这堂课是事先教师为学生提供了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是不真实的,这种失去真实的课堂绝不会是高效课堂。

3、高效课堂应当是丰实。所谓丰实,指的是课堂有生成性,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有所升华。例如,一位历史教师在讲文化史《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时,首先讲思想家李贽,然后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思想观点等,按一般常规说,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但这堂课是否高效很值得怀疑,因为,这堂课并不丰实,缺乏生成性。教师如能上升到“为什么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属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这与孔孟儒学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有何体质区别?如何评价呢?”等问题联系起来,然后得出结论:一定的思想是一定的社会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这样的课才是课堂教学质的升华,这样的课才是丰实的,高效率的。

4、高效课堂应当是扎实的。所谓扎实,是指课堂教学要有实际意义,要根据已经设计的目标、方法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学有所得,而不是仅限于少数学生与教师互动,大多数学生充当听众。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授课者按照早已设计好的教案或早已制作好的课件,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件制作色彩班斓,音响、视频、动画一应俱全,教师领衔主演,少数学生当配角、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课堂涉及知识面之广、容量之大,堪称一绝。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热闹,学生感官刺激大,少数学生虚荣心得到满足。可冷静下来一想,这节课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就连听课者也说不清楚,更何况学生呢?这样的公开课实际上是少数学生在配合教师讲课,而大多数学生是在痛苦地充当“群众演员”或者“观众”。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策略一: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策略优化
1、减少时间浪费:要提高课堂的时间效益,就必须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并增强教师的时间观念,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保障规定的有限时间落到实处,提高时间利用率。主要措施:教师前3分钟候课制、学生课前准备落实、课后不拖堂。
2、掌握最佳时域:据心理学研究,一节课学生的思维最佳时间是上课后5-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要提高课堂时间效益,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当此时碰到课堂上的破坏情况,教师要尽快处理,切忌完全终止课程而去处理问题,那就会浪费你的宝贵时间。
3、信息量适中:课堂信息量过少,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益低下,也是浪费时间。因此,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保持单位时间内适度的信息量。
4、提高学生专注率:提高学生的专注率,一是要抓住可教时机及时施教,二是选择恰当时机处理学生行为,防止出现破坏课堂规则和形成冲突的情境。
5、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种媒体(黑板、投影、音像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讲述、交流、训练、合作等),不停地刺激学生的不同感官,让大脑不同部位的细胞交替兴奋,使大脑在40分钟之内始终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提高课堂单位时间的效率。
策略二:有效的课堂氛围管理策略优化
课堂氛围是一种心理背景,是教学的软环境。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会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功能,直接影响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理解、关心、尊重学生,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乐于听取教师所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其次,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同伴关系。学生群体中同伴间的交往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从而制约了课堂管理效果。良好的学生关系能使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有序:有效的课堂管理,也是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一方面,教师要适时地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让学生明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另一方面,还要在让学生了解其规范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习惯,将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3、教师主导: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可以轻轻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能使乱哄哄的课堂瞬间安静下来,能够用自己的良好威信影响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
策略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过程管理策略优化
加强课堂教学过程的管理,并使之相互有机衔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质量很有意义。一般说来,一堂课的课堂段落大致可分为候课、导入、课中、结束几个部分。
1、候课:候课是教师课堂活动的预备状态,指教师课前几分钟在教室门口或教室内等候上课。研究表明,候课具有积极的意义。在领导巡视的表格中,教导处专门设置了检查时否候课这一项,通过检查发现,教师及时候课的,学生进处状态就快。
2、导入: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它主要起着集中注意、酝酿情绪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导入的类型很多,研究中倡导简洁、高效的导入方式,杜绝在导处部分绕来绕去,浪费时间。
3、课中:课中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段落,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主要在这一阶段完成。因此,管理好这一段落,对于提高课堂管理效益,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这一阶段的管理尝试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要认真讲清楚教学的每个环节。二是要善于处理偶发事件。
策略四:有效的课堂教学问题管理策略优化
在课堂出现问题行为应该是一种正常的课堂态势,不可回避,且应合理、科学地处理好,尝试研究运用以下几种方式及观察其有效性:
1、冷处理:在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如上课铃响后,老师走进教室,却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可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或者在黑板上板书醒目的课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转瞬就会各归原位,安静下来,恢复教学秩序。
2、奖惩分明:就是形成一套长效的奖优罚劣的措施,树立正气,激励积极力量或行为,抵制消极因素,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口头表扬,增加操行分等。
3、动作提醒: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不过,教师应当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作停留,摸摸头等动作。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4、间接提问:当学生不专心听讲时,教师可尝试可通过提问该生的同桌或近邻的同学来提醒和警告他,这样可以避免因突然直接提问该生可能引起的小麻烦,如因毫无准备而显得惊慌失措,答非所问,进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等等。
策略五:有效的学生注意力调控策略优化
学生的课堂注意状态直接影响着课堂活动效率和课堂纪律状况,调控学生注意的方法多种多样,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比较适用的有:
1、声音控制:声音控制指教师通过变化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例如,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放慢速度,则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
2、停顿:在讲述一个事实或概念之前作一个短暂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讲解中间插入停顿,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适当的停顿,可以产生明显的“刺激对比效应”,喧闹中突然出现的寂静,就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可以紧紧抓住人的注意。
3、变换教学媒体:单一的信息传递容易引起疲劳和分散注意,教学效率也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根据需要适当变换教学媒体,通过图表、实物、幻灯、影视、电脑等多种媒体的交插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获取信息,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不仅可以有效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度,而且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4、变换活动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变换一下课堂活动方式,例如,由教师讲变为学生讲,由静止的学变为在动手过程中的学,由集体听课变为小组讨论,等等。这些变化都会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强化学生的注意,激发参与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策略六: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优化
德国教育家斯多克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的催化剂,教师应不断丰富评价形式,发挥评价实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多样,本课题主要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1、即时性评价:教师如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即时的评点,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即时评价。
2、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安排一点时间让学生尝试评价自我,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意识,促进自主发展。
3、生生互评:学生之间开展评价是进行沟通交流的良好方式。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参与同学互评,通过评价互相促进。
4、师生互评:师生互动评价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推进教学进程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的过程,关注同伴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参与评价的意识,逐步学会评价,提高认识,受到启发。二是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平等是增进情感、融洽关系的润滑剂,学生渴望同学之间的平等 ,更希望师生之间的平等。老师与学生互换角色 ,教师处在学生的地位上听学生评价,学生在欣喜之余更多的是快乐,他们一定会抓住机会 ,好好地表现一番,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效性。

阅读全文

与高校哲学课堂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腰肌劳损手术治疗方法 浏览:470
腹肌的锻炼方法视频 浏览:773
客服管理中的分析方法 浏览:767
治疗炎症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164
中学生记单词的简单技巧和方法 浏览:648
猪人工取精步骤及方法 浏览:142
纯净水压水器使用方法 浏览:878
老年人中风的治疗方法 浏览:823
16乘15分之14计算方法 浏览:22
小米3音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551
小米视频壁纸文件夹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37
文竹生长的正确方法 浏览:902
卫浴台安装方法 浏览:629
重抽样方法的简单例子 浏览:258
土虫草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 浏览:657
五孔网线插座怎么接线方法 浏览:58
前挡板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853
台式电脑风扇调节方法 浏览:664
北京儿童多动症哪里治疗方法 浏览:885
江西稻谷种植方法 浏览: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