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常用的数据库需求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数据库需求分析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1-30 07:55:34

Ⅰ 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方法

数据库设计需求
1. 需求概述
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结构管理设备的基本参数、运行状态和各种工作计划。

数据库的框架和结构必须根据设备和运行状态而设计,方便提供强大的录入、查询、统计、分析和报表等各种功能操作,较好的反映平台业务的基本情况和运行状况,满足平台的基本要求。

2. 外部设计需求
2.1 标识符和状态

数据库表前缀:根据模块名定义(如用户模块:sys_)

用户名:root

密码:待定

权限:全部

有效时间:开发阶段

说明:系统正式发布后,可能更改数据库用户/密码。

2.2 使用它的程序

本系统主要利用java作为后端的应用开发工具,使用MySQL作为后台的数据库, Linux或Windows均可作为系统平台。

2.3 约定

所有命名一定要具有描述性,杜绝一切拼音、或拼音英文混杂的命名方式。
字符集采用 UTF-8,请注意字符的转换。
所有数据表第一个字段都是系统内部使用主键列,自增字段,不可空,名称为:id,确保不把此字段暴露给最终用户。
除特别说明外,所有日期格式都采用date格式。
除特别说明外,所有字段默认都设置不充许为空, 需要设置默认值。
所有普通缩影的命名都是表名加设置缩影的字段名组合,例如用户表User中name字段设置普通所以,则缩影名称命名方式为user_name_index。
2.4 专门指导

对本系统的开发者、使用这、测试员和维护人员,提出以下参考意见:

在使用数据库时,首先要参考上面的约定内容,做好软件的安装以及表格的建立。
数据库的输入统一采用键盘。对于数据库的使用权限,请参考本系统其他相关文档。
数据库的后台管理员没用等级差异,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删除管理员。
2.5 支持软件

操作系统: Linux / Windows

数据库系统:MySQL

查询浏览工具:Navicat Premium

命令行工具:mysql

注意:mysql 命令行环境下对中文支持不好,可能无法书写带有中文的 SQL 语句。

3. 结构设计需求
3.1 概念结构设计需求

概念数据库的设计是进行具体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概念数据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逻辑数据库的设计,影响到整个数据库的好坏。

我们已经得到了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现在就是要结合数据规范化的理论,用一种模型将用户的数据要求明确地表示出来。

概念数据库的设计应该极易于转换为逻辑数据库模式,又容易被用户所理解。概念数据库设计中最主要的就是采用“实体-关系数据”模型来确定数据库的结构。

数据是表达信息的一种重要的量化符号,是信息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数据模型则是数据特征的一种抽象。它描述的是数据的共性,而不是描述个别的数据。一般来说,数据模型包含两方面内容:

数据的静态特性:主要包括数据的基本结构、数据间的关系和数据之间的相互约束等特性。
数据的动态特性:主要包括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方法。
在数据库系统设计中,建立反映客观信息的数据模型,是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也最基本的步骤之一。

数据模型是连接客观信息世界和数据库系统数据逻辑组织的桥梁,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与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共同基础。概念数据库中采用的实体-关系模型,与传统的数据模型有所不同。“实体-关系”模型是面向现实世界,而不是面向实现方法的,它主要是用使用方便,因而在数据库系统应用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体-关系”模型可以用来说明数据库中实体的等级和属性。

以下是实体-关系模型中的重要标识:

在数据库中存在的实体;
实体的属性;
实体之间的关系;
3.2 逻辑结构设计需求
物理结构设计需求

1)定义数据库、表及字段的命名规范:

数据库、表及字段的命名要遵守可读性原则。
数据库、表及字段的命名要遵守表意性原则。
数据库、表及字段的命名要遵守长名原则。
2)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
3)为表中的字段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4)建立数据库结构

4. 运用设计需求
4.1 表名的命名规范

表名以英文单词、单词缩写、简写、下划线构成,总长度要求小于30位。

4.2 表字段的命名规范

字段名以英文单词、单词缩写、简写、下划线构成,总长度要求不超过30位。
字段名以名词或名词短语,字段采用单数形式。若表名由多个单词组成,则取各个单词的缩写组成,单词缩写间使用下划线作为分隔。
若某个字段是引用某个表的外键,则字段名应尽量与源表的字段名保持一致,一面混淆。
5. 安全保密设计需求
5.1 防止用户直接操作数据库的方法

通过把关键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进行分离,防止用户对数据库服务器的直接操作,保证数据库安全。

5.2 应用系统的用户口令进行加密

在软件系统中,对于数据的保护、业务操作的许可是通过识别用户身份和权限来完成的。用户口令相比较,相同的话系统将该用户的操作权限分配给用户,用户再根据所分配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操作。

由以上过程可知,用户口令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窃取泄漏,另外如果数据库被非法进入则其中保存的口令能够被非法查看。因此,在传输过程中和数据库中的口令记录字段不应使用明文传递和保存,应该在口令被传递前对其明文口令使用有效的主流技术,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部分描述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在加密后传输到系统。系统将用户提交的经过加密的口令数据保存的加密口令进行比较,相一致则进行后续操作。

如何设计数据库的需求分析

首先把你所做的项目的
业务逻辑
搞清楚,根据业务逻辑设计表。数据库需求分析就是根据你的
项目需求
,把数据库中的表,结构,关系,设计出来,并谈写利弊,说明
数据库设计
的合理性。

Ⅲ 在建立系统的目标之前,为什么必须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结果

需求分析奠定了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的基础。我们在建造软件系统这座大厦的时候,如果需求分析的基础不够坚实和牢固,那么往往会导致软件系统问题百出,甚至被马上丢弃。在建造软件系统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经常习惯地沿用一些不规范的方法,其后果便是产生一条鸿沟──开发者开发的与用户所想得到的软件存在着巨大的“期望差异”。 因此“需求”这个名词的定义不仅仅是从用户角度对系统外部行为的描述,以及从开发人员角度对系统内部特性的描述,其关键的一点是“需求”必须文档化。

需求的类型
软件需求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 除此之外,每个系统还有各种非功能需求。
业务需求(BusinessRequirement)表示组织或客户高层次的目标。业务需求通常来自项目投资人、购买产品的客户、实际用户的管理者、市场营销部门或产品策划部门。业务需求描述了组织为什么要开发一个系统,即组织希望达到的目标。使用前景和范围(vision and scope)文档来记录业务需求,这份文档有时也被称作项目轮廓图或市场需求(project charter 或 market requirement)文档。 用户需求(UserRequirement)描述的是用户的目标,或用户要求系统必须能完成的任务。用例、场景描述和事件响应表都是表达用户需求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用户需求描述了用户能使用系统来做些什么。
功能需求(Functional Requirement)规定开发人员必须在产品中实现的软件功能,用户利用这些功能来完成任务,满足业务需求。功能需求有时也被称作行为需求(behavioral requirement),因为习惯上总是用“应该”对其进行描述:“系统应该发送电子邮件来通知用户已接受其预定”。功能需求描述是开发人员需要实现什么。
非功能需求(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 定义了软件产品为满足用户业务需求而必须具有的除功能需求以外的特性。包括系统的完整性(联机帮助、 数据管理、用户管理、软件发布管理、在线升级等)、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对技术和业务的适应性等。
需求分析的任务
1 解决的问题
1) 齐全、准确地找出目标系统全部的功能、性能、限制; 2) 找出全部的输入流、输出流; 3) 找出所有的加工;
4) 产生完整的分层的DFD、数据字典、加工的描述; 5) 补充的意见。
2 综合要求
确定对系统的综合要求,系统功能要求,系统性能要求,运行要求,将来可能提出的要求。
3 任务
图1为需求分析任务图,需求分析阶段要完成的具体明确的最终任务就是形成一份经开发方和用户认可或达成共识的软件需求分析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修改后的项目开发计划、初步的用户手册、确认测试计划、数据要求说明书)。这个文档能清晰准确地说明系统将要开发什么,能够规定出详细的技术需求,包括所有面向用户、面向机器和其它软件系统的接口。可以说需求文档在开发过程中一直起指导作用。
为了更好地完成软件开发第一阶段的需求分析任务,提高质量,需求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在客户与开发方之间建立对需求的共同理解,维护需求与其他工作成果的一致性,并控制需求的变更,主要体现在跟踪和控制需求变更管理。需求管理是开发工作有效进行的保证,是一种很高层次的系统行为,涉及整个开发过程和产品本身。
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方法由对软件问题的信息域和功能域的系统分析过程及其表示方法组成,大多数的需求分析方法是由信息驱动的。信息域具有三种属性: 信息流、信息内容和信息结构。
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有: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A),面向数据结构的Jackson方法(JSD),面向数据结构的结构化数据系统开发方法(DSSD),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OOA)等。选择那种方法要根据哪些资源在什么时间对开发人员有效,不能盲目套用。这里着重阐述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A)。
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
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是面向数据流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是需求分析使用最多的方法之一。 SA也是一种建模活动,该方法使用简单易读符号,根据软件内部数据传递、变换的关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描绘出满足功能要求的软件模型。适用于数据处理类型软件的需求分析,这一方法除了简单,容易掌握之外,还能和设计阶段的结构化设计(SD)衔接,从而取得良好的设计结果。
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分析策略
SA方法的基本手段:“分解”和“抽象”。这是系统开发技术中控制复杂性的两种手段。它先将系统“抽象”成一个模型,此模型是有输入和输出并有系统名称的盒子,然后打开这个盒子,对它进行逐层分解,直到能被理解,可以实现为止。因此分析的策略是自顶向下,逐层加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如图2。
结构化分析方法使用工具
SA方法利用图形等半角式化的描述方式表达需求,简明易懂,用它们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主要部分。描述工具是
1) 数据流图:描述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 2) 数据字典:定义了数据流图中每一个图形元素。
3) 描述加工逻辑的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详细描述数据流图中不能被再分解的每一个加工。
由于分析中的主要依据是数据传递及数据变换所形成的数据流,所以结构化分析一般采用的方法是使用数据流图的分析方法,最终结果是产生需求规格说明书,该文档包括一套数据流图,对数据流图中的成分进行定义的一本数据字典及对加工逻辑的描述。
结构化分析步骤
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进行系统需求分析的具体步骤是: 1) 了解当前系统的工作流程,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通过对当前系统的详细调查,了解当前系统的工作过程,同时收集资料、文件、数据、报表等,将看到的、听到的、收集到的信息和情况用图形描述出来。也就是用一个模型来反映自己对当前系统的理解,如画系统流程图。
2)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反映了系统“怎么做”的具体实现,去掉物理模型中非本质的因素,抽取出本质的因素,构造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反映了当前系统“做什么”的功能。
3)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比较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4) 作进一步补充和优化。为了对目标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
说明目标系统的人机界面。
说明至今尚未详细考虑的细节(包括出错处理、系统的启动与结束、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系统性能方面的需求等)。
其他(系统特有的其他必须满足的性能和限制,也需要用适当的形式做出书面记录。 分析阶段结束时,系统分析员必须和用户再次认真地审查系统文件,争取在系统开始设计之前,尽可能地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错误并及时纠正,直至用户确认这个模型表达了他们的要求后,系统文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等)才作为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的“合同”而最后得到确定。
结构化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1) 优点: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软件需求分析中公认的、有成效的、技术成熟的、使用广泛的一种方法,它较适合于开发数据处理类型软件的需求分析,该方法利用图形等半角式化工具表达需求,简明易读,也易于使用,为后一阶段的设计、测试、评价提供了有利条件。 2) 缺点:① 传统的SA方法主要用于数据处理方面的问题,主要工具DFD体现了系统“做什么”的功能,但它仅是一个静态模型,没有反映处理的顺序,即控制流程。因此,不适合描述实时控制系统。② 上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数据库技术,使许多大型数据处理系统中的数据都组织成数据库的形式,SA方法使用DFD在分析与描述“数据要求”方面是有局限的,DFD应与数据库技术中的实体联系图(ER图)结合起来(如同IDEF0功能模型与IDEF1信息模型相结合一样)。ER图能增加对数据存储的细节以及数据与数据之间,数据与处理过程之间关系的理解,还解决了在DD中所包含的数据内容表示问题,这样才能较完整的描述用户对系统的需求。③ 对于一些频繁的人机交互的软件系统,如飞机订票、银行管理等系统,用户最关系的是如何使用它,输入命令、操作方式、系统响应方式、输出格式等都是用户需求的重要方面,DFD不适合描述人机界面系统的需求,SA方法往往对这一部分用自然语言作补充。④ 描述软件需求的精确性有待提高。 5 需求的变更
在开发项目过程中,用户随时会提出一些新的需求,要求开发方解决,这些需求的提出,有时在开发阶段中有时在开发阶段后。这种在需求分析的两个相邻子阶段中,或者在迭代周期的需求分析中,后一段或周期的需求分析结果与前一次不一致,我们把这种不一致称为需求变更。产生需求变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方与用户的沟通不够。在需求分析阶段,开发方与用户没有很好的交流,开发方就根据用户提供的大概信息,自己推导出用户的需求。通过这种需求分析得出的需求往往会和用户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导致用户提出更改需求。2) 项目的实施周期过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对整个系统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他们会对模块的界面、功能和性能方面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3) 技术更新过快。由于技术的快速更新, 企业可能引进一些新的设备, 而这些设备可能就会与我们的目标系统有直接的关系, 由于这一变化可能发生在解决用户原先问题之前或者之中,那么开发方不得不加入这一新的需求。[3]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发生需求变更,以及保证需求分析的高稳定性,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分工明确,系统分析员和程序员各有不同的职责。系统分析员处在用户和程序员之间,沟通用户和开发人员的认识和见解。系统分析员一方面要协助用户对所开发的软件提出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和程序员充分交换意见,探讨其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如图3所示,系统分析员在需求分析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开发方与用户进行协作和交流。在用户提出需求变更时系统分析员应该认真听取用户的要求并加以整理和分析。分析需求变更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替代方案;同时向用户说明这些需求变更会对整个项目的开发带来的不良后果。3) 合同约束。由于需求变更可能会对整个项目产生影响,所以,开发方和用户在签定项目合同时,可以对需求变更增加一些相关的合同条款。4) 建立需求文档并进行版本控制。需求分析的最终成果是一份客户和开发方对所开发的产品达成共识的系统文档。有了这份文档, 即使开发方人员的角色有所变动,也不会对需求分析的前期工作有所影响。对每次的需求变更都用一个新的版本来标识。5) 需求评审和设立需求基线。为了让开发方详细了解用户的需求,让不同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需求进行验证,作为需求的提出者(用户方),在需求评审过程中,往往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同时,也是对需求进行最后确认的机会,可以有效减少需求变更的发生。需求在通过正式评审和批准之后,应该确定需求基线,进一步的需求变更将在此基线的基础上,依照项目定义的变更过程进行。设置需求基线可以将变更引起的麻烦减至最小。

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是一系列相关的抽象模式,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 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
统的抽象组件。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比如具体某个类或者对象。在面向
对象领域中,组件之间的连接通常用接口_(计算机科学)来实现。
软件体系结构是构建计算机软件实践的基础。与建筑师设定建筑项目的设计原则和目标,作为绘图员画图的基础一样,一个软件架构师或者系统架构师陈述软件构架以作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实际系统设计方案的基础。
软件构架是一个容易理解的概念,多数工程师(尤其是经验不多的工程师)会从直觉上来认识它,但要给出精确的定义很困难。特别是,很难明确地区分设计和构架:构架属于设计的一方面,它集中于某些具体的特征。
在“软件构架简介”中,David Garlan 和 Mary Shaw
认为软件构架是有关如下问题的设计层次:“在计算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之外,设计并确定系统整体结构成为了新的问题。结构问题包括总体组织结构和全局控制结
构;通信、同步和数据访问的协议;设计元素的功能分配;物理分布;设计元素的组成;定标与性能;备选设计的选择。
但构架不仅是结构;IEEE Working Group
on Architecture 把其定义为“系统在其环境中的最高层概念”。构架还包括“符合”系统完整性、经济约束条件、审美需求和样式。它并不仅注
重对内部的考虑,而且还在系统的用户环境和开发环境中对系统进行整体考虑,即同时注重对外部的考虑。
在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中,软件系统的构架(在某一给定点)是指系统重要构件的组织或结构,这些重要构件通过接口与不断减小的构件与接口所组成的构件进行交互。
从和目的、主题、材料和结构的联系上来说,软件架构可以和建筑物的架构相比拟。一个软件架构师需要有广泛的软件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经验来事实和管
理软件产品的高级设计。软件架构师定义和设计软件的模块化,模块之间的交互,用户界面风格,对外接口方法,创新的设计特性,以及高层事物的对象操作、逻辑
和流程。
一般而言,软件系统的架构(Architecture)有两个要素:
它是一个软件系统从整体到部分的最高层次的划分。
一个系统通常是由元件组成的,而这些元件如何形成、相互之间如何发生作用,则是关于这个系统本身结构的重要信息。
详细地说,就是要包括架构元件(Architecture Component)、联结器(Connector)、任务流(Task-flow)。
所谓架构元素,也就是组成系统的核心"砖瓦",而联结器则描述这些元件之间通讯的路径、通讯的机制、通讯的预期结果,任务流则描述系统如何使用这些元件和
联结器完成某一项需求。
建造一个系统所作出的最高层次的、以后难以更改的,商业的和技术的决定。
建造一个系统之前会有很多的重要决定需要事先作出,而一旦系统开始进行详细设计甚至建造,这些决定就很难更改甚至无法更改。显然,这样的决定必定是有关系统设计成败的最重要决定,必须经过非常慎重的研究和考察。
对于较大的通常应用应该使用框架,可能节省不少时间.。能使你很轻松的开发出一款软件来。

Ⅳ 在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的结果采用什么描述

在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的结果描述方法如下。
1、在需求分析中,通过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分析系统,分析的结果采用数据流程图进行图形化的描述。

Ⅳ 数据处理的常用方式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采集
在大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其主要特点和挑战是并发数高,因为同时有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用户来进行访问和操作,比如火车票售票网站和淘宝,它们并发的访问量在峰值时达到上百万,所以需要在采集端部署大量数据库才能支撑。并且如何在这些数据库之间进行负载均衡和分片的确是需要深入的思考和设计。
统计/分析
统计与分析主要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计算集群来对存储于其内的大量数据进行普通的分析和分类汇总等,以满足大多数常见的分析需求,在这方面,一些实时性需求会用到EMC的GreenPlum、Oracle的Exadata,以及基于MySQL的列式存储Infobright等,而一些批处理,或者基于半结构化数据的需求可以使用Hadoop。统计与分析这部分的主要特点和挑战是分析涉及的数据量大,其对系统资源,特别是I/O会有极大的占用。
导入/预处理
虽然采集端本身会有很多数据库,但是如果要对这些大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还是应该将这些来自前端的数据导入到一个集中的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集群,并且可以在导入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清洗和预处理工作。也有一些用户会在导入时使用来自Twitter的Storm来对数据进行流式计算,来满足部分业务的实时计算需求。导入与预处理过程的特点和挑战主要是导入的数据量大,每秒钟的导入量经常会达到百兆,甚至千兆级别。
挖掘
与前面统计和分析过程不同的是,数据挖掘一般没有什么预先设定好的主题,主要是在现有数据上面进行基于各种算法的计算,从而起到预测的效果,从而实现一些高级别数据分析的需求。比较典型算法有用于聚类的K-Means、用于统计学习的SVM和用于分类的NaiveBayes,主要使用的工具有Hadoop的Mahout等。该过程的特点和挑战主要是用于挖掘的算法很复杂,并且计算涉及的数据量和计算量都很大,还有,常用数据挖掘算法都以单线程为主。

Ⅵ 如何做好数据库需求分析

数据库设计

1、数据库需求分析

1)针对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分别对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和库存保管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出如下的需求信息:

商品按类管理,所以需要有一商品类型信息。

商品必须属于一个商品类型。

如果一个商品类型存在商品,或存在下级商品类型,则该类型不可删除。

需要记录供应商品信息。

在涉及商品数量的地方,要给出相应的单位。

商品销售信息单中要包含登记商品销售数量、单价等信息。

在进货信息中要包含商品供应商等信息。

商品报损要有报损原因。

进货、销售、报损操作要有相应操作员信息。

只有管理员登录之后才可以使用系统。

默认的管理员不可以删除。

进货、销售、库存、报损信息都要可以添加、修改、删除、分类查找。

当进行进货、销售和报损操作后,能相应更新库存。

需要对进货、销售、库存、报损进行分析,总结热门商品。

2)经上述系统功能分析和需求总结,考虑到将来功能的扩展,设计如下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

商品类型信息,包括数据项有:商品类型编号、商品类型名称等。

商品信息,包括的数据项有: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商品介绍、库存量等。

商品单位信息,包括单位编号、单位名称等。

供应商信息,包括供应商名称、介绍等。

进货信息,包括进货商品、数量、单位、单价、进货时间经手人等。

销售信息,包括销售商品、数量、单位、单价、登记时间等。

报损信息,包括报损商品、数量、单位、原因、登记时间等。

管理员信息,包括管理员账号、密码、是否是默认账号等。

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本系统根据以上的设计规划出的实体有:商品类型信息实体、商品信息实体、商品单位信息实体、供应商信息实体、进货信息实体、销售信息实体、报损信息实体和管理员信息实体。

Ⅶ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6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可以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与选用的DAMS密切相关。
1.需求分析阶段(常用自顶向下)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和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的不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系统功能,新系统还得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与改变,不仅仅能够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
调查的重点是,数据与处理。达到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分析方法常用SA(Structured Analysis) 结构化分析方法,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结构入手,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在SA方法中,处理过程的处理逻辑常常借助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在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事,系统中的数据也逐级分解,形成若干层次的数据流图。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来描述。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5个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常用自底向上)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设计概念结构通常有四类方法:
自顶向下。即首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再逐步细化。
自底向上。即首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然后再将他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逐步扩张。首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然后向外扩张,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的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
混合策略。即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E-R图)
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将进行优化。
在这阶段,E-R图显得异常重要。大家要学会各个实体定义的属性来画出总体的E-R图。
各分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三类: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结构冲突。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实体性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如何确定这些关系模式的属性和码。
4.物理设计阶段
物理设计是为逻辑数据结构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首先要对运行的事务详细分析,获得选择物理数据库设计所需要的参数,其次,要充分了解所用的RDBMS的内部特征,特别是系统提供的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常用的存取方法有三类:1.索引方法,目前主要是B+树索引方法。2.聚簇方法(Clustering)方法。3.是HASH方法。
5.数据库实施阶段
数据库实施阶段,设计人员运营DBMS提供的数据库语言(如sql)及其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和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修改。

Ⅷ 数据库报告的需求分析一般是写些什么内容的

e-r图:

E-RE-R图也即实体-联系图(EntityRelationshipDiagram),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

E-R方法

E-R方法是“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Approach)的简称。它是描述现实世界概念结构模型的有效方法。

构成E-R图的基本

构成E-R图的基本要素是实体型、属性和联系,其表示方法为:·实体型(Entity):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在E-R图中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比如学生张三丰、学生李寻欢都是实体。如果是弱实体的话,在矩形外面再套实线矩形。·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在E-R图中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比如学生的姓名、学号、性别、都是属性。如果是多值属性的话,再椭圆形外面再套实线椭圆。如果是派生属性则用虚线椭圆表示。·联系(Relationship):联系也称关系,信息世界中反映实体内部或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指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在E-R图中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1,1:n或m:n)。比如老师给学生授课存在授课关系,学生选课存在选课关系。如果是弱实体的联系则在菱形外面再套菱形。

[编辑本段]作E-R图的步骤

⑴确定所有的实体集合⑵选择实体集应包含的属性⑶确定实体集之间的联系⑷确定实体集的关键字,用下划线在属性上表明关键字的属性组合⑸确定联系的类型,在用线将表示联系的菱形框联系到实体集时,在线旁注明是1或n(多)来表示联系的类型

2.例子如图:

需求分析:

背景,目的,技术,可行性之类的:

阅读全文

与常用的数据库需求分析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简述利润表阅读与分析的方法 浏览:979
猪群最佳引种方法 浏览:57
电脑组装方法步骤图片 浏览:471
花生多效唑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浏览:444
如何学会吹笛子的方法 浏览:561
环己酮的检测方法 浏览:478
四米八锻炼身体的方法 浏览:784
第八代五粮液酒鉴别真伪的方法2021年 浏览:545
玉石的鉴别方法用手电照 浏览:618
常见的案例研究方法有哪些 浏览:452
100个计算方法视频 浏览:341
膨胀挂钩安装方法 浏览:684
老式全站仪坐标计算方法 浏览:605
支原体的治疗方法 浏览:436
标枪训练方法的应用 浏览:287
快速消耗儿童体力的方法 浏览:667
纸质退单正确书写方法 浏览:94
马云手机创业方法 浏览:567
仔猪的脚疼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974
确定交通事故责任有哪些方法 浏览:957